互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13124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互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互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互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互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互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互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互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互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互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互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互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互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docx

《互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互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docx

互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

互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

摘要

互联网的出现固然是人类通信技术的一次革命,然而,如果仅仅从技术的角度来理解互联网的意义显然远远不够。

互联网的发展早已超越了当初ARPANET的军事和技术目的,几乎从一开始就是为人类的交流服务的。

互联网飞速发展,已经深入发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当然也已经深深渗入到物流行业。

互联网的发展,产生了电子商务,而电子商务的流行,就促进了物流行业的发展,同时,互联网技术也为物流配送运输提供了大量便利条件,物流结合网络技术构成现代物流的网络化,现代物流通过统筹协调、合理规划和优化产品的流动,以达到利益最大或成本最小。

 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为保证国民经济协调、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基础和支撑保障作用,另一方面也成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拓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手段。

相信,未来的互联网技术会带动中国的物流行业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

 

第1章互联网技术的应用

1.1生活中的互联网

互联网技术指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建立的一种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简称IT)直译internetTechnology简称IT。

互联网技术大大方便了人们生活,它方便了人们的交流沟通与物品传递,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比如在互联网通信上有电子邮件、即时通信、网络电话、电子商务等等。

即时通信的技术由很多,例如腾讯QQ,MSN,雅虎通等等。

电子商务则是当今比较流行的经商模式。

电子商务(ElectronicCommerce)是运用电子方式,高效率、低成本地从事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各种活动的总称。

1.2电子商务的分类

1.2.1按参与交易的对象分类

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BusinesstoCustomer即BTOC)。

易趣、淘宝网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BusinesstoBusiness即BTOB)阿里巴巴、中国制造网、慧聪网

企业与政府方面的电子商务(BusinesstoGovernmentBTOG)

1.2.2按交易涉及的商品内容分类

间接电子商务

直接电子商务

1.2.3按电子商务使用的网络类型分类

EDI网络电子商务(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电子数据交换)

互联网电子商务(Internet网络)

内联网络电子商务(Intranet网络)

电子商务,有门户网站经营比较完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

第2章正在爆发的互联网革命

2.1SNS社交网络

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SNS,你至少该知道什么是社交网络;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社交网络,你至少该知道Facebook;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Face-book,你至少该知道校内网……如果你都知道,并且还能运用之妙的话,那么恭喜你,你已站在互联网的最前沿,掌握着通向未来互联网的密钥。

这并不夸张,我们可以回顾传统互联网对通信、媒体、PC、游戏、娱乐、出版、零售、营销等行业,以及对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所带来的颠覆性影响,互联网几乎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现在,传统互联网正在迈向一个全新的时代——SNS时代,从“人与机器”的时代迈向“人与人”的时代。

这种改变,对于互联网来说,绝对是革命性的,代表着互联网的未来,所以无论是国外的Facebook、MySpace、Twitter、Google,还是国内的校内网、开心、51、新浪、搜狐、腾讯、XX、阿里巴巴,甚至是移动、联通和华为,都一头扎进SNS。

SNS的重要性已经充分被这些互联网巨头们认识到,他们认定SNS必然会掀起新一轮的互联网革命。

从本质上讲,SNS的意义已不再只是一个概念或一个应用,它的深刻意义在于,它以人为本,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从电话到互联网,从胡佛到奥巴马,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信息化时代短短数十年内,传播方式从有线电波到通信卫星,从通信卫星到互联网的不断革新,并迅速而深刻地改变着世界,而且还看到了人类社会组成更大更复杂的相互连接的架构的倾向。

传播学之父威尔伯·施拉姆有这样一个著名的“最后7分钟”比喻:

“如果人类的历史共有100万年,假设这等于一天。

1天=100万年;1小时=41666.67年;1秒钟=11.57年

那么这一天中,人类文明的进展如下:

晚上9点33分,出现了原始语言(10万年前)

晚上11点,出现了正式语言(4万年前)

晚上11点53分,出现了文字(3500年前)

午夜前46秒,古登堡发明了西方活字印刷术(1450年)

午夜前5秒,电视首次公开展出(1926年)

午夜前3秒,电子计算机、晶体管、人造卫星问世(分别为1946、1947、1957年)”

因此,施拉姆说:

“这一天的前23小时,人类传播史几乎全部是空白,一切重大发展都集中在最后的7分钟。

”正是这最后7分钟谱写了人类历史的黄金时期,而午夜前3秒却翻开了人类迈进信息化社会的新篇章。

因此现如今正在爆发互联网革命。

第3章电子商务的兴起

3.1电子商务的含义

电子商务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实现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商务化的整个商务过程。

广义上讲,电子商务一词源自于ElectronicBusiness,就是通过电子手段进行的商业事务活动。

通过使用互联网等电子工具,使公司内部、供应商、客户和合作伙伴之间,利用电子业务共享信息,实现企业间业务流程的电子化,配合企业内部的电子化生产管理系统,提高企业的生产、库存、流通和资金等各个环节的效率。

3.2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普及率的日益提高,通过网络进行购物、交易、支付等的电子商务模式发展迅速。

电子商务凭借其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不但受到普通消费者的青睐,还有效促进中小企业寻找商机、赢得市场,已成为我国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动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2013年5月28日表示,13个部门将出台系列政策措施,从可信交易、移动支付、网络电子发票、商贸流通和物流配送共5个方面支持电子商务发展。

产业洞察网发布的《中国电子商务行业调研》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内地电子商务持续快速增长,交易额突破8万亿元,同比增长31.7%。

国家发展改革委2013年5月28日表示在可信交易方面,国家工商总局正在会同有关部门,推进电子商务交易主体、客体和交易过程中基础信息的规范管理和服务;质检总局也在着力研究建立电子商务交易产品基础信息的规范化管理制度,建立基于统一产品编码体系的质量公开制度;商务部着力推进信用监测体系的建设。

在移动支付方面,中国人民银行正在针对当前移动支付快速发展的需求,研究制定移动支付发展的具体政策,引导商业银行、各类支付机构实施移动支付的金融行业标准。

在网络电子发票方面,国家税务总局正在进一步研究推进网络电子发票试点,完善电子发票的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财政部研究完善电子快捷档案的管理制度。

在商贸流通领域,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交易、物流配送、网络拍卖领域的电子商务应用的政策、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

在物流配送方面,国家邮政局正在重点研究建立重点地区快递准时通报机制,健全电子商务配送系列保障措施,同时创新电子商务快递服务机制。

3.3电子商务的典范——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中国最大的网络公司和世界第二大网络公司,是由马云在1999年一手创立企业对企业的网上贸易市场平台。

2003年5月,投资一亿元人民币建立个人网上贸易市场平台——淘宝网。

2004年10月,阿里巴巴投资成立支付宝公司,面向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推出基于中介的安全交易服务。

阿里巴巴在香港成立公司总部,在中国杭州成立中国总部,并在海外设立美国硅谷、伦敦等分支机构、合资企业3家。

并在中国超过40个城市设有销售中心。

2013年4月29日,阿里巴巴购入新浪微博公司发行的优先股和普通股。

阿里巴巴为全球领先的小企业电子商务公司,也是阿里巴巴集团的旗舰业务。

阿里巴巴在1999年(己卯年)成立于中国杭州市,通过旗下三个交易市场协助世界各地数以百万计的买家和供应商从事网上生意。

三个网上交易市场包括:

集中服务全球进出口商的国际交易市场、集中国内贸易的中国交易市场,以及透过一家联营公司经营、促进日本外销及内销的日本交易市场。

阿里巴巴是由马云在1999年一手创立企业对企业的网上贸易市场平台。

2003年5月,投资一亿元人民币建立淘宝网。

2004年10月,阿里巴巴投资成立支付宝公司,面向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推出基于中介的安全交易服务。

2012年2月,阿里巴巴宣布,向旗下子公司上市公司提出私有化要约,回购价格为每股13.5港元。

2012年5月21日阿里巴巴与雅虎就股权回购一事签署最终协议,阿里巴巴用71亿美元回购20%股权。

2012年7月23日,阿里巴巴宣布调整淘宝、一淘、天猫、聚划算、阿里国际业务、阿里小企业业务和阿里云为七大事业群,组成集团CBBS大市场。

第4章中国物流现状与发展

中国物流行业起步较晚,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物流业的市场需求持续扩大。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国家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下,中国物流行业保持较快增长速度,物流体系不断完善,行业运行日益成熟和规范。

  2010年以来,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推动下,物流市场整合步伐加快,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和结构性变化。

2011年,中国物流运行形势总体良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158.4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3%。

2012年1-7月,中国社会物流总额为98.3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8%,总体来看,社会物流需求仍然保持适度增长,为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为保证国民经济协调、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基础和支撑保障作用,另一方面也成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拓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手段。

2011年,我国工业物流整合速度加快,商贸物流整合趋势明显。

2013年,国内首个物流采购平台中国物流商城诞生,《商贸物流发展专项规划》指出,到2015年初步建立一套与商贸服务业发展相适应的高效通畅、协调配套、绿色环保的现代商贸物流服务体系。

未来中国物流产业将进入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并呈现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与特征。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物流产业规模将继续快速扩张;与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相适应,物流产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随着物流市场的不断扩大,物流产业内的分工将越来越细;物流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将日趋规范,市场秩序与环境条件也将进一步优化。

各级政府陆续出台的相关配套政策,为我国物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物流行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农村物流、零售业物流等细分市场投资前景乐观。

第5章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物流

5.1网络技术与物流的结合

目前的企业物流尚处于传统的传递、送货阶段。

因此,现代物流企业要有严格的、科学的管理系统实现事务处理信息化、信息处理电子化的能力,充分利用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来处理信息,以提高自身竞争力。

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发展基础上,通过运输、仓储等若干传统产业相互融合形成的一种新型的产业形态。

它突破了传统物流产业的技术边界、业务边界和市场边界,是对运输业、仓储业等传统产业边界固定化及相互间产业分立的根本否定,它不是几个传统产业的简单相加,而是通过相互作用融为一体,显示出新的产业属性,是一种新的产业革命。

在计算机中,计算机网络系统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不同地方、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和计算机系统互联起来,利用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有了计算机的互联,就能实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以及计算机系统之间的信息、软件和设备资源的共享以及协同工作等功能,本质在于提供计算机之间的资源的高度共享,实现便捷地交流信息。

在物流与信息系统高速发展的道路上,二者是可以组合协作,共同发展的。

5.2互联网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

5.2.1EDI技术

EDI(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是指通过电子方式,采用标准化的格式,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结构化数据的传输和交换。

构成EDI系统的三个要素是EDI软硬件、通信网络以及数据标准化。

EDI的工作方式大体是用户在计算机上进行原始数据的编辑处理,通过EDI转换软件(Mapper)将原始数据格式转换为平面文件(FlatFile),平面文件是用户原始资料格式与EDI标准格式之间的对照性文件。

通过翻译软件{Translator)将平面文件变成EDI标准格式文件。

然后在文件外层加上通信信封(Envelope),通过通信软件(EDI系统交换中心邮箱(Mailbox))发送到增值服务网络(VAN)或直接传送给对方用户,对方用户则进行相反的处理过程,最后成为用户应用系统能够接收的文件格式。

5.2.2条码技术

条码技术是在计算机的应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

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对物流中的货物进行标识和描述的方法。

条码是实现POS系统、EDI、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技术基础,是物流管理现代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的重要技术手段。

5.2.3射频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来获取相关数据。

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

短距离射频产品不怕油渍、灰尘污染等恶劣的环境,可以替代条码,例如用在工厂的流水线上跟踪物体。

长距射频产品多用于交通上,识别距离可达几十米,如自动收费或识别车辆身份等。

5.2.4GIS技术

GIS(GeographicalInformation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是多种学科交叉的产物,它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地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是一种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其基本功能是将表格型数据(无论它来自数据库、电子表格文件或直接在程序中输入)转换为地理图形显示,然后对显示结果浏览、操作和分析。

其显示范围可以从洲际地图到非常详细的街区地图,显示对象包括人口、销售情况、运输线路和其它内容。

5.2.5GPS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GPS)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

GPS在物流领域可以应用于汽车自定位、跟踪调度,用于铁路运输管理,用于军事物流。

网络GPS发展的现状面对GPS为其带来如此之多的效用与便利,很多物流运输企业跃跃欲试,但在同时还有一部分企业不敢贸贸然采用,而是持观望态度,谁都不愿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据近期一项业内人士的调查,91%的企业认为GPS投资费用偏高且市场条件不成熟,60%的企业认为GPS自身技术及配套设施不够完善,50%的企业认为缺乏售后服务的支持,20%的企业认为操作简便性不够。

正是这些原因把物流运输企业挡在了GPS的门外,成为GPS推广应用的绊脚石。

其中投资费用偏高,是最主要的因素。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耐用销费品市场也将保持一种快速增长的趋势,特别是中国的汽车市场。

5.2.6总结

物流结合网络技术构成现代物流的网络化,现代物流通过统筹协调、合理规划和优化产品的流动,以达到利益最大或成本最小。

为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现代物流从服务内容上看已经从单纯的运输、仓储等服务,扩展到以现代科技、管理、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综合物流服务,从服务范围上看逐渐从地区性的向全国性、国际性方向发展。

这些都显示物流业正在逐步形成一个网络化的综合服务体系。

所以物流的网络化是物流信息化的必然结果。

Internet等全球网络资源的可用性及网络技术的普及,为物流的网络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物流网络化的趋势不可阻挡。

计算机在物流信息管理中的应用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系统的重要性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物流系统作为一个信息系统,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可以为信息流很好地整合物流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

首先进行系统设计,所以信息系统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业务流程的设计及对物流的实时监控等重要功能的实现。

它的指导思想是建立一个基于Web的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并且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后台事务处理系统和前台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两者通过Intranet/Internet接口联系起来,并通过Internet和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进行联系,就能有效地实现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换和数据共享,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增强了现代物流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服务的能力,实现物流服务的网络化。

系统设计包括外部部信息系统的设计还包括内部信息系统的设计。

现代物流外部信息系统的设计主要是指采购信息系统的设计,包括接受订单和下达发货指令。

现代物流内部信息系统的设计主要是指配送中心信息系统的设计,包括入库控制系统、出库控制系统、物流机械控制系统、仓储保管控制系统、装卸控制系统、统计报表控制系统等。

现代物流主页设计通过主页供应商和中间商可以与现代物流企业之间进行更好的信息交互。

相关信息系统的设计主要包括各系统与管理数据库之间的信息交互。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现代物流息息相关。

现代物流通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计算机装置替代传统的交易方式,实现了商品交易管理全过程的无纸化,并利用集中的管理数据仓库实现了客户关系管理!

物流管理及电子商务的集成一体化,从而实现了现代物流运作的高效率、低成本和网络化。

第6章区域化物流

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物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现代物流被广泛认为是获得第三利润的源泉,而区域物流的发展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更是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发展水平的高低可以用来评价一个经济区域的综合实力。

然而,物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难题,遇到服务水平难以提升的“瓶颈”。

通过这些专家学者的理论研究和政府、行业和企业等各种实体的实践摸索,物流信息化成为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由之路,它不仅能够整合区域内物流系统活动和提升系统整体的运作效率,还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改进服务质量,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所以,物流信息化的建设对于区域物流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文主要依据现代物流理论、区域物流规划理论和物流信息化理论,以区域物流信息化建设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调研法、归纳演绎法和案例分析法等各种有效的分析方法,在对各区域物流信息化建设理论和实践广泛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并提出区域物流信息化建设主要取决于制度体系建设、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这三个方面的建设。

接下来,针对安徽省无为县即将铺开的物流信息化建设问题,从制度体系建设、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三个方面给出自己的建设思路。

最后得出了若干结论,同时指出了研究中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以期对其他区域的物流信息化建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和借鉴意义。

引言部分首先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对国内外跟区域物流信息化建设相关的研究的现状和取得的理论成果进行系统的综述,提出对区域物流信息化建设问题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是区域物流信息化与区域发展的简要概述。

这部分主要是为后文的主体部分,即第三到第五部分的理论分析做基础性的铺垫,并且重点阐述区域物流、物流信息化和区域物流信息化的相关定义、基本内容、作用和意义等。

第三部分紧密围绕区域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制度体系方面展开研究。

从区域物流信息化建设的三个主体,即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三个方面来构建制度体系。

另外,文章从三个建设主体的制度体系中抽象出物流信息化人才引进与培养作为整个制度体系的基础来构建。

第四部分介绍区域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支持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这个技术支持主要由条形码技术、射频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来构成,并对这三项技术尤其是物流信息化平台技术做了详细阐述。

第五部分是对区域物流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论述,这里主要研究物流基础条件的范围与作用,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容、建设的措施和区域物流基础实施共享机制。

第六部分是在前面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无为县为例,在分析完无为县物流信息化现状以后,详细阐述了无为县要进行物流信息化建设,应结合自身实际,从制度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和基础设施三方面加强建设。

第七部分是结论和展望。

主要是对本文的研究进行总结,并指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以国内各省市物流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为基础,提出区域物流信息化建设要围绕区域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制度体系建设、区域物流信息化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和区域物流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三个方面来开展,期望为其他区域的物流信息化建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并对其他区域的物流信息化建设提供借鉴作用。

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和影响下,全球化、信息化和多功能化已成为现代物流企业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汪伟.计算机网络对社会发展的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12).

[2]张建波.娄东生.石玉华.计算机网络对人类社会的影响[J].统计与咨询,2001,(03).

[3]吴兆彤.互联网络对社会的影响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04,(06).

[4]钱晟磊.论计算机网络对社会发展的影响[J].市场周刊研究版,2005,(S1).

[5]崔建国.试论网络传播及其对社会的影响[J].贵州社会科学,2007,(12)

[6]暮枫.网络对社会的影响[J].国外社会科学,2005,(02)

[7]魏晶晶.网络快讯[J].国外社会科学,2005,(02)

[8]孙松滨.网络[J].教书育人,2005,(11)

[9]张睿.移动互联网技术[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年4月1日

[10]马国良,刘清华.正在爆发的互联网革命[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0)

[11]赵爽.区域物流信息化建设研究[D],安徽大学.2010(5)

[12]孙承芳.物流园区信息平台规划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5)

[13]朱王海.第三方物流信息化中的三个关键技术[J]科技广场2009(3)

[14]高建军.黑龙江省物流信息体系研究[J]物流科技2008(11)

[15]冯耕中.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7)

[16]何明珂.物流系统论[M]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6)

[17]计算机网络与物流应用.[EB]

[18]阿里巴巴百科[EB]

[19]我国物流现状[EB]

[20]电子商务.[E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