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卷历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15054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6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徐汇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卷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上海市徐汇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卷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上海市徐汇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卷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上海市徐汇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卷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上海市徐汇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卷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上海市徐汇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卷历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上海市徐汇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卷历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上海市徐汇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卷历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上海市徐汇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卷历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上海市徐汇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卷历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上海市徐汇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卷历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上海市徐汇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卷历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上海市徐汇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卷历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上海市徐汇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卷历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上海市徐汇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卷历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上海市徐汇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卷历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上海市徐汇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卷历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徐汇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卷历史.docx

《上海市徐汇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卷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徐汇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卷历史.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海市徐汇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卷历史.docx

上海市徐汇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卷历史

2011学年第一学期徐汇区高三年级历史学科

学习能力诊断卷2012.1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总分150分)

考生注意: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与非选择题,所有试题答案按照试题对应编号写在答题纸上,本试题卷不作为阅卷和评分依据。

卷选择题(共75分)

选择题:

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前期,许多历史学家相信,历史研究可以去除主观因素,达到完全客观的境地。

下列哪些说法反映了这种对历史客观性的信心?

()

①“历史是一门科学,一点也不多,一点也不少。

②“并不是我在说话,而是历史透过我的口在说话。

③“我们只要把材料准备好,则事实自然显明了。

④“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观察右面图片中原始社会的文物。

如果要确认其产自哪一地区,除调查其流传的来龙去脉、分析其制作材料,比较其工艺、形制特征等方法外,还有一个比较可靠的方法是

A.确认现存何处B.查证当时名称

C.试验它的用途D.探究其上符号

3.韩非子集法家大成。

曾有学者称许他:

“他不是完全局限在法家范围内、以法家来论法,而是承接了()家、()家的思想,这种籍他山之石,正是他所以能画龙点睛,特别见精神的地方。

”韩非子吸收了哪两家的思想成就其一家之言?

()

A.儒、墨B.墨、名C.儒、道D.儒、名

4.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曾经说:

“环顾我们国家中的其他部分,你会发现一切都依照规则和法律的规定而运转。

”这句话反映出当时罗马社会()

A.人人精通法律B.法律适用于所有人

C.法律至上原则D.统治阶级没有特权

5.我国古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居民大量地迁移到南方,这主要是因为:

A.战乱B.瘟疫C.灾荒D.移民

6.皇帝和大臣讨论如何选拔人才。

大臣主张应该只问他们个人能力的高低,不要计较他们的家世背景。

皇帝反对大臣的说法,强调历时久长的世家才是培养人才的沃土,所以是选拔优秀人才的重要标准。

这件事最可能发生的时期是()

A.秦汉B.魏晋南北朝C.宋元D.明清

7.某地发现一座古墓,清理出以下随葬文物,据此判断此古墓出现最早的大致年代()

①丝织品②景德年间瓷器③唐三彩马④活字印刷品

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

8.十世纪时,一位阿拉伯学者到西欧去旅游考察,他对于西欧的感观,最可能是()

A.对西欧的落后和民俗鄙陋大加批评B.对统一西欧的强大政权印象深刻

C.对西欧经济和城市的繁荣赞赏不已D.对西欧的大学林立感到惊讶不止

9.16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欧洲人可能看到的现象有()

①印刷工人排版印刷《马可·波罗行纪》

②在宴会上使用来自中国的精美的瓷器

③在意大利教堂上看到达·芬奇的壁画

④英国伦敦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某人准备出门旅行,先到城中购买相关书籍,书籍中陈列着各种指南、地图及日常生活有关的百科全书。

这些书中不仅有交通路线,甚至有烟草,海外奇珍等的介绍。

这个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下列哪个时间?

()

A.宋代B.明代C.清代D.民初

11.康熙五十六年,清政府下列禁止人民前往南洋贸易。

一位学者曾经指出:

“沿海居民……深知水性、惯熟船务之舵工、水手不能胜任担负重物,以谋得一朝之食。

或走险海中,为贼驾船,图目前糊口之计;其游手无赖,更无所事事。

”根据这段话,这位学者认为海禁将造成()

A.人民国家认同逐渐混淆B.科技发展逐渐停滞

C.政府无法掌握国际变化D.人民就业机会缩减

12.“一切国家都有一个相同的目的,就是自保。

……但世界上还有一个国家,它的政制的直接目的就是政治自由。

”([法]孟德斯鸠(1689-1755),《论法的精神》上册)这个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美国D.俄国

13.1792年,英特使马戛尔尼来华。

他曾邀请清军将领福康安检阅英国使团卫队演习新式武器操练,福康安说:

“看亦可,不看亦可。

这火器操作,谅来没有什么稀奇!

”福康安的话语反映出()

A.英国有武力侵略中国的企图B.英国的军事武器并不先进

C.中国封建统治者自大的心态D.福康安对西洋武器非常熟

14.“自秦变法而败亡,后世人遂以守法为心传。

自商鞅、王安石变法而伏诛,后世人臣遂以守法取容悦。

今后各国一变再变而蒸蒸日上,独中土以守法为兢兢,令败亡灭绝而不悔。

”李鸿章这段话的主旨是()

A.反对变革B.主张革新C.希望进步D.要求守法

15.“我们推翻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的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的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

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历史实践证明()

A.作者未能实践自己的信念B.作者坚持信念并躬行实践

C.作者后来放弃了革命主张D.没有出现汉人为君主现象

16.茅盾在小说《春蚕》中写道“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

但他很相信老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

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当河里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经济水平B.引进西方的文化以巩固统治

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D.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的结果

17.西方近代的民权思想,经过长时间的发展。

人民权利最先获得保障的国家应该是()

A.美国B.英国C.法国D.俄国

18.法国制宪会议为改造旧制度作出了巨大贡献,它所完成的任务是()

A.建立完整的资产阶级法律体系B.建立法兰西的共和制度

C.初步建立起法兰西的民主政体D.打败欧洲封建国家干涉

19.有人说:

即使到18世纪,中国仍有相当的潜力,保持着繁荣和强大。

但这种繁荣和强大与西欧国家已不相同。

其“不相同”的本质差异主要体现在()

A.地理环境B.种族与人口C.制度与思想D.选官制度

20.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副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

这主要说明英国工业革命()

A.比古代神话还传奇B.沉重打击了宗教势力

C.促进了社会的进步D.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21.1848年2月的在英国伦敦出版的一本著作中曾写道: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该书是一本()

A.科学著作B.学术论文C.政党纲领D.工作汇报

22.从1510年起的一段时期内,下表甲、乙、丙三组商品是欧洲从事国际贸易的主轴。

如果经由欧洲输出、再行交换或生产,最后将获利输入欧洲,其顺序应是()

组别

商品内容

盐、酒、火器、布匹、五金

糖、烟草、稻米

奴隶

A.甲、乙、丙B.甲、丙、乙C.丙、甲、乙D.丙、乙、甲

23.19世纪中叶,俄国知识分子曾感叹:

“当我们谈论拿破仑的那场光荣之战时,已经忘却了:

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前行,而我们却停滞不前。

”之后,俄国采取了哪一行动开始“前行”()

A.彼得一世改革B.亚历山大二世改革C.二月革命D.十月革命

24.“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

”这是英国人在《南京条约》中把上述地区作为通商口岸的理由。

这反映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①向中国倾销鸦片②掠夺中国原料

③向中国输出资本④打开中国市场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25.历史上有些时期,国家制度发生重大变化,可以称为“大变局”。

下列有关历史发展的叙述中,哪些可称为国家制度发生重大变化的“大变局?

”()

①商周之际,王国变为封建②周秦之际,封建变为郡县

③三国时代,统一变成分裂④清末民初,专制变为共和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

26.“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导致此说的直接原因是()

A.总结郑成功收复台湾经验B.汲取两次鸦片战争的教训

C.接受中日甲午战争的教训D.学习日本明治维新的经验

27.十九世纪末出现一种理论认为: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则不仅适用于自然界,也存在于人类社会,弱势的文化与种族终将衰微,只有最强者才能够生存。

下列何者以这个理论合理化其行为?

()

A.社会主义B.帝国主义C.自由主义D.无政府主义

28.观察右面街景照片,它当摄于下列哪一年代?

A.1870年代B.1910年代

C.1950年代D.1990年代

29.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资本主义是社会的进步,这主要是指()

A.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B.它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求

C.它提高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能力

D.促使人类社会进入到电气时代

30.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派诗人刘大白在《卖布谣》中写到:

“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

土布没有要,饿倒哥哥嫂嫂。

”该诗反映了()

①中国自然经济逐渐瓦解②作者提倡使用国货

③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④作者反对机器生产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以下每小题3分,共15分,每—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

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31.《太史公自序》载: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胜数。

”材料所展示的信息是()

A.争霸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B.诸侯国相互厮杀

C.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D.分封制遭到破坏

32.古希腊哲学家朗吉弩斯的著作《论崇高》里这样论述:

“天之生人,不是要我们做卑鄙下流的动物,它带我们到生活中来,到包罗万象的宇宙中来,要我们做万物的观光者,所以它一开始便在我们心灵中植下一种热情——对一切伟大的、比蜗牛们更神圣的事物的渴望。

”这段话反映的主要观点是()

A.强调人性至上,反对束缚压制B.肯定人的价值,强调发展个性

C.提倡个人奋斗,鼓励发展个性D.要求自由平等,反对宗教神学

①在广东肇庆建天主堂

②将《论语》、《大学》等译成拉丁文寄回本国

③与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

④绘制《坤舆万国全图》

33.为纪念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逝世400周年,2010年某地举办展览。

请按照指定材料(见右表)确定展览主题()

A.利玛窦——虔诚的西方天主教徒

B.利玛窦——西方科技积极传播者

C.利玛窦——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

D.利玛窦——中外文化交流开创者

34.“自同光以迄宣统,妇女服饰,以上海为最入时,流风所被,几近全国。

富贵之家,莫不尤而效之,贫贱者亦步趋恐后。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上海开近代风气之先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近代社会的剧烈变革D.中国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35.200多年来,美国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

目前,它是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

“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

”对“新的、不同类型”的正确理解是()

A.确立了现代政党制  B.确立了议会主权的原则

C.实现了民族的独立D.开创了现代政体新形式

卷非选择题(共75分)

36.“历史的中断与延续”

材料一:

从公元前500年到1500年,人类的进步征途发生了飞流直下的逆转。

这中间,黄金般瑰丽的罗马世界和激动人心的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创造时代被令人类文明伤心的“黑暗时代”割裂开来,弥漫社会的穷困、迷信、愚昧抹掉了那绚丽的文明之光。

——《剑桥插图中世纪史》

材料二:

这一千年不是普遍野蛮状态所引起的简单的历史中断,那儿又是欧洲文化领域的扩大,有一个挨一个的富有激情的大民族,有巨大的科技进步的曙光……。

——恩格斯

材料三:

下图为“封建制度图示”

——(引自[美]杰克逊·斯皮尔福格尔著,《世界历史》大象出版社2006年3月版)

 

问题:

(11分)

(1)为何材料一将“罗马世界”称之为“黄金般瑰丽”?

(5分)

(2)哪些历史事件直接推动了材料二中“欧洲文化领域的扩大”?

“巨大的科技进步的曙光”指的又是什么?

(3分)

(3)维系材料三中各阶级的纽带是什么?

由于哪一事件使其获取方式发生变化,其影响是什么?

(3分)

37.“以图证史”

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见证”,认为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

观察下列一组图片,回答问题。

(13分)

 

①签订《马关条约》②签订《北京条约》

 

③签订《南京条约》④签订《辛丑条约》

(1)请将上述图像排序,并据图片提示概述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历程。

(6分)

(2)就对中国产生的影响而言,19世纪70年代前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所不同,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说明理由。

(5分)

(3)以上4幅图像作为“可视的历史”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过程中能够发挥什么作用?

(2分)

38.“制度与管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3分)

材料一:

行省是元代开始设置的一级行政区划。

它的确立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行省,官员的权力相当大。

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

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

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

——《中学历史教学史料汇编》

材料二:

第四条——各州对他州的法令、官方文件和诉讼应有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对他州的公民不得歧视,各州的公民享有平等的特权和豁免权;各州相互有义务引渡逃犯。

第六条——本宪法和根据本宪法所制定的合众国法律,以及根据合众国的权力已缔结或将缔结的一切条约,皆为全国的最高法律;每个州的法官均应受其约束,即使州的宪法和法律的任何条款与之相抵触。

第十条修正案——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得由各州或由人民保留。

——以上材料均摘自《美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归纳行省的主要职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设置行省的积极影响。

(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美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

(3分)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以上两项制度的共性,对此你有何认识?

(4分)

39.“孔子的中国”

西方学者常常将中国称为“孔子的中国”。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形象历经嬗变,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的改造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叙述儒家思想自诞生以来至20世纪初的发展历程。

(12分)

40.“国际政治与国家贸易”

某校学生社团组织以“国际政治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为主题的讨论会,试图从历史角度探讨两者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1分)

讨论问题一:

古代中国和周边世界的贸易关系

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

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

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

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

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

讨论问题二:

近代中国和国家贸易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

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

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

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

但是,丝、茶货值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

其中,茶叶最为明显。

1886年以前,出口货物中茶叶占第一位。

此后,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的排挤,数量日减。

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1)依据“讨论问题一”的材料,分析明清时期“国际贸易”有什么特点?

试从当时的国家政治特点分析其原因。

(4分)

(2)“讨论问题二”材料中的晚清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

(3分)

(3)“讨论问题二”材料中的“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3分)

(4)讨论问题二材料中的“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主要受到了哪个因素的影响。

(1分)

41.“地理大发现”

15、16世纪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

伴随着西欧封建社会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西欧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人类历史向近代迈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吾本意是发现和视察尽可能多的地方,以便来年四月,如蒙上帝保佑,回国向两位陛下面奏详情。

自然,如果找到大量出产黄金和香料之地,吾将留下尽力收集。

为此,吾当继续航行,直至找到黄金产地。

——《哥伦布航海日记》

材料三:

美洲的农作物,如烟草、玉米、马铃薯,甜菊、花生、西红柿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的饮食结构,欧洲的家畜,如马、牛、山羊则影响和改变北美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

美洲的烟草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欧洲人和土耳其人的生活习惯。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四:

450年前的麦哲伦在历经1080个日夜、17000公里航程之后,1521年9月5日,就在这个宏伟的教堂里,18位环绕地球的幸存者手擎点亮的蜡烛,为在这次史诗般的伟大航行中死去的勇士祈祷,其中包括他们在菲律宾被杀的船长麦哲伦。

18盏烛光是那么微弱,但它照亮的却是人类文明的进程!

现在展现在西欧人眼前的,已不是一个半球的四分之一,而是整个地球了。

——《大国崛起》

问题:

综合以上材料,评述新航路开辟。

(15分)

 

2011学年第一学期徐汇区高三年级历史学科

学习能力诊断卷答案2012.1

一、选择题:

1.A.2.D.3.C.4.C.5.A.6.B.7.C.8.A.9.A.10.B.

11.D.12.A.13.C.14.B.15.B.16.D.17.B.18.C.19.C.20.C.

21.C.22.B.23.B.24.D.25.B.26.B.27.B.28.B.29.B.30.A.

题号

3分

1分

1分

0分

31

D

A

B

C

32

B

A

C

D

33

C

A

B

D

34

C

A

D

B

35

D

A

C

B

卷非选择题(共75分)

36.

(1)古代罗马国家在不断扩大疆域的同时不断晚上治国的法律体系——罗马法体系,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体系。

罗马帝国建立后,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城市涌现,进入了长达200年的和平发展时期;公元2世纪时形成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环地中海大帝国;公元1世纪,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诞生了基督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罗马法”3分;其他任一点2分)

(2)事件:

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

(2分)科技:

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或地圆学说)航海和造船等科学技术的发展。

(任意一点1分)

(3)土地,(1分)查理·马特“采邑改革”,(1分)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

(1分)

37.

(1)答案1:

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

③②①④(2分)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1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北京条约》,使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进程;(1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分)

答案2:

未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

其他答案。

(2)答案1:

能用核心知识作出解释。

·体现列强侵略我国时所处的阶段不同,(1分)其目的也不一致。

19世纪70年代前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1分)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方式是要打开中国的市场,(1分)其主要表现为商品输出;而19世纪70年代后,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期,(1分)列强对中国侵略的主要方式发生了变化,主要是资本输出和商品倾销。

(1分)

答案2:

答案未能运用核心知识作出解释。

·体现列强侵略我国的阶段不同。

19世纪70年代前是要打开中国的市场,而19世纪70年代后主要是资本输出和商品倾销。

其他答案。

(3)答案1:

结合图像,从历史资料与历史解释的视角回答。

·从图像中的人物、服饰、场景等判断,图像记录了中国近代历史中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展示了最大的历史细节;(1分)这些图像与其他近代历史史料相互印证,可以获得较为真实的中国近代的历史。

(1分)

答案2:

仅从历史资料与历史解释的视角来回答或只就图像本身进行回答。

·图像记录了历史,展示了大量的历史细节;图像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可以获得较为真实的厉史。

其他答案。

38.

(1)职能:

行省是元朝地方行政机构,(1分)行省官员具有处理政治、军事、经济等权力,(1分)聚集地方财富上交中央。

(1分)

积极影响:

加强了中央集权(1分)和元朝对边疆管辖,(1分)巩固了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1分)

(2)国家主权属于联邦政府;(1分)中央政府与地方州政府实行分权,(1分)地方州政府保留一定的权力。

(1分)

(3)共性:

中央对地方进行有效管理,(1分)促进国家的统一和发展;地方拥有一定的权力。

(1分)认识:

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政治文明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

(2分,言之有理即可)

39.春秋时期,社会处在变革时期,孔子针对令崩乐坏,动荡纷争,提出了“仁”和“礼”,(1分),创立了儒家学说。

(1分)战国时期,孟子发展到了“仁政”(1分),荀子则倡导“礼法兼治”。

(1分)由于诸侯争霸、社会动荡,儒家的思想不为统治者所接受。

(1分)汉武帝时期,锐意进取,需要“有为”学说为其治国安邦提供舆论。

(1分)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天人感应”的学说,(1分)儒家学说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学说。

(1分)唐中期以来,儒家思想体系不适应现实社会的需要,在吸收佛教、道教思想的基础上,(1分)朱熹提出“明天理、灭人欲”,建立理学体系,(1分)将儒家的伦理、政治学说提升到了哲学思辨的高度,把儒学推向新高峰。

(1分)新文化运动兴起,孔子及其儒家思想被视为旧文化、旧道德的代表遭到批判,开始走向衰落。

(1分)但是在批孔的同时,也有人推崇儒家思想,这表明儒家思想在当时仍具有影响。

40.

(1)特点:

依附于各国使节的朝贡活动进行国际贸易;(1分)对贡使的货物给予高额的回报。

(1分)

原因:

以中国为中心的天朝大国的观念,(1分)秉承传统的对外友好政策。

(1分)

(2)变化:

贸易由顺差变为逆差,(1分)棉纺织品进口增加,(1分)土特产品(茶叶)出口减少。

(1分)

(3)原因:

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1分)通商口岸数量不断增加,(1分)列强获得了更多的特权(1分)。

(4)工业革命或第二次工业革命(1分)。

第一层次,前结构:

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与问题无关或同义反复。

(0-2分)

第二层次,单点结构:

找到一个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

(3-6分)

第三层次,多点结构:

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进行单一维度的解释。

(7—10分)

第四层次,关联结构:

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对此作出解释。

(11-13分)

第五层次,抽象拓展结构:

能够扩展材料本身的意义,并进行更为抽象的提炼和概括。

(14—15分)

注:

1.引用材料,可以是部分引用,也可以是归纳概括式的引用。

2.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