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财务管理第十五章 作业成本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20775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0.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会计师财务管理第十五章 作业成本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注册会计师财务管理第十五章 作业成本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注册会计师财务管理第十五章 作业成本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注册会计师财务管理第十五章 作业成本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注册会计师财务管理第十五章 作业成本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注册会计师财务管理第十五章 作业成本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注册会计师财务管理第十五章 作业成本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注册会计师财务管理第十五章 作业成本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注册会计师财务管理第十五章 作业成本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注册会计师财务管理第十五章 作业成本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注册会计师财务管理第十五章 作业成本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注册会计师财务管理第十五章 作业成本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注册会计师财务管理第十五章 作业成本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注册会计师财务管理第十五章 作业成本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注册会计师财务管理第十五章 作业成本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注册会计师财务管理第十五章 作业成本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注册会计师财务管理第十五章 作业成本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注册会计师财务管理第十五章 作业成本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注册会计师财务管理第十五章 作业成本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注册会计师财务管理第十五章 作业成本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注册会计师财务管理第十五章 作业成本法.docx

《注册会计师财务管理第十五章 作业成本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册会计师财务管理第十五章 作业成本法.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注册会计师财务管理第十五章 作业成本法.docx

注册会计师财务管理第十五章作业成本法

  【考情分析】

  本章为次重点章,主要介绍作业成本法的有关知识。

本章题型以客观题为主,也可能出主观题,平均分值在5分左右。

  

  【主要考点】

  1.作业成本法的概念及特点

  2.作业成本计算

  3.作业成本管理

  

第一节 作业成本法的概念与特点

  知识点:

作业成本法的产生背景及其含义

  1.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缺陷

  制造费用按产量基础(或生产量相关的直接人工、人工工时、机器工时等)分配,即假设全部制造费用都与产量成正比。

而许多制造费用并非产量的函数,而是与其他变量(如生产批次)存在因果关系。

  2.作业成本法是将间接成本和辅助费用更准确地分配到产品和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其基本观念为:

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1)作业消耗资源:

企业全部经营活动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作业构成,每进行一项作业都要耗用一定的资源;

  【示例】产品质量检验消耗电力资源。

(2)产品消耗作业:

产品(包括提供的服务)被一系列的作业生产出来,产品是消耗全部作业的成果,产品成本是全部作业所消耗资源的总和。

  【示例】生产产品需要消耗质量检验作业。

  

  知识点:

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概念

  1.作业

  

(1)作业是指企业中特定组织(成本中心、部门或产品线)针对加工或服务对象重复执行的特定的或标准化的任务或活动。

  

(2)一项作业可能是一项非常具体的活动,也可能泛指一类活动,由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具体作业组成的作业集合,称为作业中心。

  (3)作业是连接资源和产品的纽带,在消耗资源的同时生产出产品。

  2.成本动因:

作业成本(资源成本动因)或产品成本(作业成本动因)的驱动因素,也是作业成本法下成本分配的依据。

  

  【提示】成本与成本动因之间应该存在因果关系(如:

成正比)。

资源成本动因

引起作业成本增加的驱动因素,用来衡量一项作业的资源消耗量,是将资源成本分配给作业的依据

作业成本动因

衡量一个成本对象(产品、服务或顾客)需要的作业量,是产品成本增加的驱动因素,用于计量各成本对象耗用作业的情况,是将作业成本分配给产品的依据

  

  知识点:

作业成本法的特点

  1.成本计算分为两个阶段

  

  【示例】

  

  2.成本分配强调因果关系——主要使用追溯和动因分配,尽可能减少不准确的分摊

追溯

①把成本直接分配给相关成本对象;

②成本能否追溯到产品,可以通过实地观察来判断;

③使用追溯得到的产品成本最准确,凡是能追溯到个别产品、个别批次、个别品种的成本,就应追溯,而不要间接分配。

动因分配

对不能追溯的成本,应找到引起成本变动的真正原因,即成本与成本动因之间的因果关系,根据成本动因将成本分配到各成本对象

分摊

若成本不能追溯,也不能合理、方便地找到成本动因,则使用产量作为分配基础,强制分摊给成本对象。

  3.成本分配使用众多不同层面的成本动因

  【总结】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比较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

直接成本范围

仅限于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

尽可能扩大追溯到个别产品的成本比例,直接成本的范围更大

间接成本分配路径

资源→部门→产品

资源→作业→产品

间接成本分配基础

以产量(或生产量相关的业务量,如人工工时、机器工时、人工工资等)作为唯一动因进行间接费用的分配,从而可能高估简单产品(作业量较少)的成本,而低估复杂产品(作业量较多)的成本

众多不同层面的成本动因

第二节 作业成本计算

  

(一)作业的认定

  1.作业认定:

确认每一项作业完成的工作以及执行该作业耗用的资源成本。

  2.作业认定的形式

  

(1)根据企业总的生产流程,自上而下进行分解;

  

(2)与员工和经理进行交谈,自下而上确定其工作,并逐一认定各项作业。

  

(二)作业成本库的设计

  1.单位级作业成本库——与产量相关

单位级作业

每一单位产品至少要执行一次的作业,如:

机器加工、组装

单位级作业成本

直接成本,可以追溯到每个单位产品上,即直接计入成本对象的成本计算单,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工时、机器成本和直接能源消耗等

  2.批次级作业成本库——与批次相关

批次级作业

同时服务于每批产品或许多产品的作业,如:

生产前机器调试、成批产品转移至下一工序的运输、成批采购和检验等

批次级作业成本

①取决于批次,而不是每批中单位产品的数量;

②需要单独归集,计算每一批的成本,然后分配给不同批次(如某订单),最后根据产品的数量在单个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3.品种级(产品级)作业成本库——与品种相关

品种级作业

服务于某种型号或样式产品的作业,如:

产品设计、产品生产工艺规程制定、工艺改造、产品更新等

品种级作业成本

①依赖于某一产品线的存在,随产品品种数而变化,不随产量、批次数而变化;

②先分配至每一种产品,然后再分配给不同批次(如某订单),最后根据产品的数量在单个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4.生产维持级作业成本库——与整个生产能力相关

生产维持级作业

服务于整个工厂即为维护生产能力而进行的作业,不依赖于产品的数量、批次和种类,如:

工厂保安、维修、行政管理、保险、财产税等

生产维持级作业成本

无法追溯到单位产品,并且和产品批次、产品品种无明显关系的成本,应首先分配到不同产品品种,然后再分配到成本对象(如某订单),最后分配给单位产品,也可以直接依据直接人工或机器工时分配给成本对象

  【例题·多项选择题】(2019年考生回忆版)甲公司采用作业成本法,下列选项中,属于生产维持级作业的有( )。

  A.机器加工

  B.行政管理

  C.半成品检验

  D.工厂安保

  

『正确答案』BD

『答案解析』生产维持级作业,是指服务于整个工厂的作业,例如工厂保安、维修、行政管理、保险、财产税等。

它们是为了维护生产能力而进行的作业,不依赖于产品的数量、批次和种类。

  (三)资源成本(通过资源成本动因)分配到作业

  资源成本动因和作业成本之间一定要存在因果关系,常见的资源成本动因包括:

作业

资源成本动因

机器运行作业

机器小时

安装作业

安装小时

清洁作业

平方米

材料移动作业

搬运次数、搬运距离、吨公里

人事管理作业

雇员人数、工作时间

能源消耗

电表、流量表、装机功率和运行时间

制作订单作业

订单数量

顾客服务作业

服务电话次数、服务产品品种数、服务的时间

  (四)作业成本(通过作业成本动因)分配到成本对象

  1.单位作业成本(分配率)=

  2.作业量的计量单位(作业成本动因)

  

(1)业务动因——按次分配,精确度最差,执行成本最低

含义

以执行的次数作为作业动因,并假定执行每次作业的成本(包括耗用的时间和单位时间耗用的资源)相等,如:

检验完工产品质量作业的次数

成本分配

分配率(每次作业成本)=归集期内作业总成本/归集期内总作业次数

某产品应分配的作业成本=分配率×该产品耗用的作业次数

  

(2)持续动因——按时间分配,精确度和成本居中

含义

执行一项作业所需的时间标准(以执行的时间作为作业动因),假设前提是执行作业的单位时间内耗用的资源是相等的,适用于不同产品所需作业量差异较大的情况,如:

检验不同产品所耗用时间长短差别很大

成本分配

分配率(每工时作业成本)=归集期内作业总成本/归集期内总作业时间

某产品应分配的作业成本=分配率×该产品耗用的作业时间

  (3)强度动因——单独归集、直接计入,精确度最高,执行成本最高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将作业执行中实际耗用的全部资源单独归集,并将该项单独归集的作业成本直接计入某一特定产品,适用于某一特殊订单或某种新产品试制。

  【提示】作业成本分配时,分配率可以采用实际分配率或预算分配率。

采用预算分配率时,发生的成本差异可以直接结转本期营业成本,也可以计算作业成本差异率并据以分配给有关产品。

  【例题·单项选择题】(2017年)甲企业采用作业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每批产品生产前需要进行机器调试。

在对调试作业中心进行成本分配时,最适合采用的作业成本动因的是( )。

  A.产品品种

  B.产品批次

  C.产品数量

  D.每批产品数量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机器调试是每批产品生产前都要发生的,与批次相关,所以成本分配以产品批次为动因。

  【例题·单项选择题】(2016年)下列各项中,应使用强度动因作为作业量计量单位的是( )。

  A.产品的生产准备

  B.产品的机器加工

  C.产品的分批质检

  D.产品的研究开发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强度动因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将作业执行中实际耗用的全部资源单独归集,并将该项单独归集的作业成本直接计入某一特定产品,一般适用于某一特殊订单或某种新产品试制等。

  【示例】作业成本计算

  DBX公司的主要业务是生产服装服饰。

该公司的服装车间生产3种款式的夹克衫和2种款式的休闲西服。

夹克衫和西服分别由两个独立的生产线进行加工,每个生产线有自己的工厂技术部门。

5款服装均按批组织生产,每批100件。

  

(一)成本资料

  1.该公司本月每种款式的产量和直接成本如下:

(单位:

元)

产品品种

夹克

西服

合计

型号

夹克1

夹克2

夹克3

西服1

西服2

本月批次

8

10

6

4

2

30

每批产量(件)

100

100

100

100

100

 

产量(件)

800

1000

600

400

200

3000

每批直接人工成本

3300

3400

3500

4400

4200

 

直接人工总成本

26400

34000

21000

17600

8400

107400

每批直接材料成本

6200

6300

6400

7000

8000

 

直接材料总成本

49600

63000

38400

28000

16000

195000

  2.本月制造费用发生额如下:

(单位:

元)

项目

金额

生产准备、检验和供应成本(批次级成本)

84000

夹克产品线成本(产品级作业成本)

54000

西服产品线成本(产品级作业成本)

66000

其他成本(生产维持级成本)

10800

制造费用合计

214800

制造费用分配率(直接人工)

214800/107400=200%

  

(二)按传统完全成本法计算成本

  完全成本法汇总成本计算单单位:

产品型号

夹克1

夹克2

夹克3

西服1

西服2

合计

直接人工

26400

34000

21000

17600

8400

107400

直接材料

49600

63000

38400

28000

16000

195000

制造费用分配率

200%

200%

200%

200%

200%

 

制造费用

52800

68000

42000

35200

16800

214800

总成本

128800

165000

101400

80800

41200

517200

每批成本

16100

16500

16900

20200

20600

 

每件成本

161

165

169

202

206

 

  (三)按作业成本法计算成本

  1.将间接制造费用归集到4个成本库

  

(1)批次级作业成本库:

生产准备、抽样检验和供应材料,由于每批产品都需要一次生产准备、一次抽样检验和一次送料,且不同品种上述成本没有重要差别,因此可归入一个作业成本库,按生产批次数分配该作业成本;如果不是这样,则需要建立分品种(夹克和西服)、分作业的成本库(生产准备成本、检验成本和送料成本),并分别进行分配。

  

(2)夹克与西服产品线作业成本库:

以夹克与西服产品线各自的生产批次作为品种级作业成本的分配基础,也可以选择夹克或西服产品的产量、相关成本等作为分配基础;

  (3)生产维持成本库:

按直接人工成本分配给每批产品,也可以根据情况先将其分配给夹克和西服两类产品,再分配给不同批次,最后按产品数量分配给单位产品。

  2.作业成本的分配第一步:

计算作业成本动因的单位成本(分配率)

作业

成本(元)

批次(批数)

直接人工(元)

分配率

批次级作业成本

84000

30

 

2800(元/批)

夹克产品线成本

54000

24

 

2250(元/批)

西服产品线成本

66000

6

 

11000(元/批)

生产维持级成本

10800

 

107400

10.06%

  3.作业成本的分配第二步:

根据单位作业成本和作业量,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

型号

夹克1

夹克2

夹克3

西服1

西服2

合计

本月批次

8

10

6

4

2

 

直接人工

26400

34000

21000

17600

8400

107400

直接材料

49600

63000

38400

28000

16000

195000

制造费用:

 

 

 

 

 

 

批次相关成本:

 

 

 

 

 

 

分配率(元/批)

2800

2800

2800

2800

2800

 

批次相关总成本

22400

28000

16800

11200

5600

84000

产品相关成本:

 

 

 

 

 

 

分配率(元/批)

2250

2250

2250

11000

11000

 

产品相关总成本

18000

22500

13500

44000

22000

120000

生产维持成本:

 

 

 

 

 

 

分配率(元/每元直接人工成本)

10.06%

10.06%

10.06%

10.06%

10.06%

 

生产维持成本

2655

3419

2112

1770

845

10800

间接费用合计

43055

53919

32412

56970

28445

214800

总成本

119055

150919

91812

102570

52845

517200

每批成本

14882

15092

15302

25642

26422

 

单件成本(作业成本法)

148.82

150.92

153.02

256.42

264.22

 

单件成本(完全成本法)

161

165

169

202

206

 

差异(作业成本-完全成本)

-12.18

-14.08

-15.98

54.42

58.22

 

差异率(差异/完全成本)

-7.57%

-8.53%

-9.46%

26.94%

28.26%

 

  (四)比较完全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计算结果

  1.完全成本法扭曲了产品成本,高估了简单产品夹克衫的成本,低估了复杂产品西服的成本。

例如,在完全成本法下,夹克1负担间接制造费用为52800元,而作业成本法负担间接费用为43055元,引起差别的原因是由于完全成本法按直接人工的200%分配全部制造费用,而不管这些费用的驱动因素是什么。

作业成本法下,制造费用归集于三类(共4个)成本库,分别按不同成本动因分配,提高了合理性。

  2.作业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都是对全部生产成本进行分配,不区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这与变动成本法不同;从长期来看,所有成本都是变动成本,都应当分配给产品。

  3.作业成本法下,所有夹克产品的单位成本都比完全成本法低,而西服产品的单位成本比完全成本法高,原因是完全成本法以直接人工作为间接费用的唯一分配率,夸大了高产量产品(夹克)的单位成本。

例如,夹克的人工成本合计81400元,占总人工成本107400元的75.79%,并因此负担产品线总成本120000元(54000+66000)的75.79%即90948元,实际上,夹克的产品线成本只有54000元,而西服的产品线成本较高,只因产量小,只负担了29052元(120000×24.21%),低于实际的西服产品线成本(66000元)。

  【例题·计算分析题】(2019年考生回忆版)甲公司是一家制造业企业,生产A、B两种产品。

生产车间有两台设备,其中,一台属于高端智能制造设备,另一台属于手工加工设备。

A、B产品均需先后经过智能制造和手工加工两道作业工序方可完成。

A产品主要由智能制造设备完成,B产品主要由手工加工设备完成。

直接材料均在开工时一次性投入。

公司现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法计算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制造费用先按车间归集,再按直接人工工资比例分配进入产品成本。

2019年9月生产成本相关资料如下:

  

(1)本月生产量(单位:

件)

 

月初在产品

本月投产

本月完工

月末在产品

A产品

0

120

80

40

B产品

0

100

50

50

  

(2)传统成本计算法下A、B产品成本计算单

  A产品成本计算单

  2019年9月单位:

项目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合计

月初在产品成本

0

0

0

0

本月生产费用

15000

12500

62500

90000

合计

15000

12500

62500

90000

完工产品成本(80件)

10000

10000

50000

70000

单位成本

125

125

625

875

月末在产品成本(40件)

5000

2500

12500

20000

  B产品成本计算单

  2019年9月单位:

项目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合计

月初在产品成本

0

0

0

0

本月生产费用

40000

45000

225000

310000

合计

40000

45000

225000

310000

完工产品成本(50件)

20000

30000

150000

200000

单位成本

400

600

3000

4000

月末在产品成本(50件)

20000

15000

75000

110000

  (3)产品毛利

  单位:

项目

单位成本

单位售价

单位毛利

A产品

875

1000

125

B产品

4000

3600

-400

  目前,A产品供不应求,B产品滞销。

公司销售经理建议A产品提价,B产品降价,以提高公司获利能力。

生产经理认为制造费用大部分由智能制造设备引起,按直接人工工资比例分配导致A、B产品成本计算不准确,应采用作业成本法对制造费用分配进行优化,从而为调价提供可靠的成本数据。

公司财务部门和生产技术部门对生产过程进行了分析,识别出三项作业,分别是设备检修作业、智能制造作业和手工加工作业。

设备检修作业负责对智能制造设备、手工加工设备进行检修,作业动因是检修次数;智能制造作业的作业动因是机器工时;手工加工作业的作业动因是人工工时。

直接人工成本不再单列成本项目,被归入相应作业库。

相关资料如下:

  

(1)月末在产品

  A在产品40件,全部处于智能制造阶段,尚未进入手工加工阶段,平均完成智能制造作业的50%;B在产品50件,智能制造作业全部完成,手工加工作业平均完成60%。

  

(2)作业成本

作业成本库

作业成本(元)

作业动因

作业量

智能制造作业

手工加工作业

合计

机器检修作业

72000

检修次数(次)

5

1

6

 

 

 

A产品

B产品

合计

智能制造作业

53000

机器工时(小时)

350

150

500

手工加工作业

220000

人工工时(小时)

20

230

250

合计

345000

 

  要求:

  

(1)编制作业成本分配表(结果填入下方表格中,不用列出计算过程)。

作业名称

分配率

作业成本

智能制造作业

手工加工作业

设备检修作业

 

 

 

A产品

B产品

智能制造作业

 

 

 

手工加工作业

 

 

 

  

(2)编制产品成本计算单(结果填入下方表格中,不用列出计算过程)。

  A产品成本计算单

  2019年9月单位:

项目

直接材料

作业成本

合计

智能制造作业

手工加工作业

月初在产品成本

 

 

 

 

本月生产费用

 

 

 

 

合计

 

 

 

 

单位成本

 

 

 

 

完工产品成本

 

 

 

 

月末在产品成本

 

 

 

 

  B产品成本计算单

  2019年9月单位:

项目

直接材料

作业成本

合计

智能制造作业

手工加工作业

月初在产品成本

 

 

 

 

本月生产费用

 

 

 

 

合计

 

 

 

 

单位成本

 

 

 

 

完工产品成本

 

 

 

 

月末在产品成本

 

 

 

 

  (3)根据作业成本法计算的单位产品成本,判断A、B产品目前定价是否合理,并简要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1)

作业名称

分配率

作业成本(元)

智能制造作业

手工加工作业

设备检修作业

12000

60000

12000

A产品

B产品

智能制造作业

226

79100

33900

手工加工作业

928

18560

213440

  其中:

  设备检修作业分配率=72000/6=12000

  智能制造作业分配的设备检修作业成本=12000×5=60000(元)

  手工加工作业分配的设备检修作业成本=12000×1=12000(元)

  智能制造作业成本分配率=(53000+60000)/500=226

  A产品分配的智能制造作业成本=226×350=79100(元)

  B产品分配的智能制造作业成本=226×150=33900(元)

  手工加工作业成本分配率=(12000+220000)/250=928

  A产品分配的手工加工作业成本=928×20=18560(元)

  B产品分配的手工加工作业成本=928×230=213440(元)

  

(2)

  A产品成本计算单

  2019年9月单位:

项目

直接材料

作业成本

合计

智能制造作业

手工加工作业

月初在产品成本

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