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22704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729.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深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深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深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深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深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深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深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深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深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深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深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深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深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深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深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深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深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深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深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深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及答案.docx

《深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及答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深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及答案.docx

深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及答案

深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可以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季节变化的有效措施是( )

A.节约用水B.南水北调C.兴建水库D.跨流域调水

2.关于冬小麦、油菜、水稻和甜菜集中产区分布示意图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油菜②水稻③冬小麦④甜菜B.①水稻②甜菜③油菜④冬小麦

C.①甜菜②冬小麦③水稻④油菜D.①冬小麦②水稻③甜菜④油菜

3.有一位外商想在我国投资发展毛纺织工业,仅从接近原料产地方面考虑,下列地点最适宜建厂的是()

A.杭州B.郑州C.乌鲁木齐D.沈阳

4.我国陆地面积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

A.俄罗斯、美国B.加拿大、美国C.俄罗斯、加拿大D.美国、巴西

5.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多,西部干旱地区人口少;平原、盆地人口多,山地、高原人口少;汉族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这说明了我国

A.人口地区分布不均B.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C.人口总量减少D.人口素质不高

6.我国旱涝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复杂多样B.南北跨纬度大C.夏季风活动不稳定D.冬季风活动强烈

7.我国水资源的分布表现为时空分配不均,其中时间分配不均匀表现为(  )

A.夏秋少,冬春多B.夏秋多,冬春少

C.春夏多,秋冬少D.春夏少,秋冬多

8.下列四幅景观图,有可能在青藏高原看到的是

A.

B.

C.

D.

9.下列自然文化遗产与所在省区的连线不正确的是:

A.九寨沟——四川省B.秦始皇陵兵马俑——山西省

C.布达拉宫——西藏自治区D.平遥古城——山西省

10.某旅游团从辽宁出发,就近进行了“出境游”.他们可能游览了我国下列邻国中的(  )

A.蒙古B.印度C.朝鲜D.越南

11.下列重要经线、纬线中,穿过我国的是(  )

A.赤道B.本初子午线

C.北回归线D.北极圈

12.下列诗句中描写内蒙古高原的是(  )

A.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B.黄天厚土大河长,沟壑纵横风雨狂

C.高空低瞰山成浪,个个峰蒙白玉中D.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13.下列海洋中,属于我国内海的是()

A.渤海B.东海C.南海D.黄海

14.我国陆地面积的大小和在世界的位次分别是()

A.约960万km2一B.约960万km2三

C.约998万km2一D.约937万km2三

15.下列高原与它们各自的地形特征匹配,正确的是()

A.青藏高原—雪峰连绵B.内蒙古高原—地面崎岖

C.云贵高原—地势平坦D.黄土高原—平坦开阔

16.

下图为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主要河流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内流区的河流相比,我国外流区的河流

A.水流平缓

B.水位季节变化小

C.流量大

D.无结冰期

2、下列四条河流中,汛期最长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3、影响我国内流区河流流量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气温C.夏季风D.冬季风

17.被称为“黄金水道”的河流是

A.长江B.黄河C.珠江D.塔里木河

18.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

A.耕地B.林地C.草地D.建筑用地

19.青藏高原夏季气温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低得多,其主要原因是受

A.季风影响B.纬度位置影响C.海陆位置影响D.地势高低影响

20.下列轮廓图序号与省区简称、行政中心对应正确的是

A.①一甘一西宁B.②一桂一呼和浩特

C.③一蜀一成都D.④一滇一贵阳

21.下列地理现象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我国贵州地区夏季持续干旱

B.我国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常年干旱

C.在太平洋海面上形成了台风

D.在昆仑山脉的无人区发生了滑坡

22.在现代运输工具中,速度最快的是()

A.飞机B.火车C.船舶D.汽车

23.我国北方地区在农业生产中流传着这样的话:

“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你们认为形成这种农业生产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D.天气变化

24.

山东地理兴趣小组对黄河入海口附近进行了考察和走访,下图为黄河入海口附近图。

读下图完成第下列各题。

1、近年来,甲处三角洲面积增长速度明显减慢,主要是因为(  )

A.海浪变大,冲刷了三角洲B.风力变大,吹走了泥沙

C.中游水土保持使入海泥沙减少D.山东当地人挖走黄河泥沙

2、黄河进入山东段的特征是(  )

①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

②初冬和初春季节可能有凌汛

③流域面积狭小,形成“地上河”

④泥沙含量急剧增加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5.

读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完成下面小题。

1、从半球位置看,我国位于

A.南半球、西半球

B.北半球、东半球

C.南半球、东半球

D.北半球、西半球

2、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

A.亚洲的西部、东临太平洋

B.亚洲的东部、西临太平洋

C.亚洲的东部、东临太平洋

D.亚洲的西部、西临太平洋

3、关于我国位置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部分国土位于北温带

B.小部分国土位于热带

C.海陆兼备,地理位置优越

D.各地自然环境差异较小

26.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上面甲、乙、丙、丁四轮廓图中的山脉是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2、图中四省区中,黄河干流没有穿过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27.

读“我国东部地区四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分配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四城市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2、我国东部地区四个城市的年内气温和降水量图,共同特点为雨热同期,原因是( )

A.大陆性气候显著B.季风性气候显著C.海洋性气候显著D.地形复杂多样

28.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山脉属于我国地势分界线的是()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2、有关四座山脉叙述正确的是()

A.①山脉上有世界最高峰

B.②山脉两侧地形类型相同

C.③山脉为西北——东南走向

D.④山脉位于青藏高原上

29.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与人口、耕地匹配欠佳的国家。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水资源与人口、耕地匹配较差的地区是

A.青藏地区B.西北地区C.南方地区D.北方地区

2、缓解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途径是

A.修建水库B.跨流域调水

C.大量开采地下水D.围湖造田

30.关于我国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类型多样,平原面积广大B.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C.河流东多西少,均注入太平洋D.资源总量丰富,人均相当充足

二、解答题

31.读“长江流域水系”图(图1)和“长江流域20世纪不同年代水土流失、森林覆盖率变化”(图2),回答问题。

(1)图1中,甲、乙两区域相比,____(甲、乙)夏季平均气温低,影响因素是____。

(2)乙区域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请写出长江为“鱼米之乡”的形成所提供的优越条件:

____、____。

(两方面)

(3)长江中下游沿岸人口密集,城市众多,中游的____市有“九省通衢”之称,下游的____市是我国最大的商业中心。

(4)结合“图表2”,各用一句话依次描述,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和森林覆盖率的变化情况:

____,____。

为了使长江流域水清、地绿,请你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____,____。

32.读“我国沿36°N纬线地势剖面图”,完成下列要求。

(1)我国地势特点是  .当河流流经甲处时,水能资源丰富,原因在于  。

(2)图中序号代表的地形区名称是:

①  平原,②  高原。

(3)③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主要原因是  ;该地区也是我国人口最为稀少的地区之一,原因是  。

(4)黄海是不是我国的内海?

  。

3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的“十大旅游景点”中,北方地区偏重于_____旅游资源,南方地区偏重于_____旅游资源。

(2)位于甘肃省境内西北敦煌市的_____和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_______,虽然没有入选我国“十大旅游景点”,但同样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知名度。

(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中所描述的是我国“十大旅游景点”中的______;“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描述的景点是_____。

(4)“十大旅游景点”中的_____和______分别位于安徽省和台湾省。

(5)要想分别欣赏南、北方的古城风貌,应选________和________。

(6)图中的五幅景观图片,有四幅是上图中标注的景点,其中,④是_________,⑤是___________。

34.阅读材料和地图,运用地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纵横交错的山脉和复杂多样的地形,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又使各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各有不同。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山脉:

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

(2)山脉①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请列举该分界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3)图中甲、乙、丙三大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是_______________,该区域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该地区的传统民居是________,请说明此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5.读“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B连线是我国人口分布的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中A、B两地的名称是:

A为____;B为____。

(2)人口密度在1人/平方千米以下的地区叫做无人区。

由图可知,无人区较广的有C____、D____、青海三省区。

(3)C省区的简称是____,D省区主要的少数民族是____。

(4)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区是____。

(5)2016年1月,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将(_____)

A.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B.解决人口素质问题

C.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D.解决人口分布不均问题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降水在时间上分配不均可以通过修建水库的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在丰水期蓄水,在枯水期放水,达到调节水资源在时间上分配不均的目的,故选C。

2.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可知,甜菜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和西北地区,冬小麦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北平原,水稻主要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油菜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等,所以①是甜菜,②是冬小麦,③是水稻,④是油菜,C对,ABD错。

故选C。

3.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据四个城市的位置可知,苏州、郑州和沈阳都位于东部季风区,属于种植业分布区,乌鲁木齐位于西北内陆地区,是新疆的省会,新疆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在乌鲁木齐建立毛纺织工业,靠近原料产地,所以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影响工业发展的条件,分析解答即可。

4.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根据我国的陆地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C正确。

故选C。

5.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多,西部干旱地区人口少;平原、盆地人口多,山地、高原人口少;汉族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这说明了我国人口地区分布不均,不能说明人口增长速度较快、人口总量减少和人口素质不高,故选A。

6.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我国受海陆位置的影响,是世界是季风气候显著的国家,我国的降水主要是受夏季风的影响,夏季风强的时候降雨多,易发生水灾,而遇到夏季风弱的时候,就易发生干旱,故选C。

7.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我国水资源的分布表现为时空分配不均,我国水资源在时间上的分布特点是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故答案选B。

8.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读图可知:

A为桂林山水,B为西藏的布达拉宫,C为黄土高原的窑洞,D为南方地区景观,有可能在青藏高原看到的是B西藏的布达拉宫,故选B。

9.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我国自然文化遗产丰富,秦始皇陵兵马俑在陕西省,故B符合题意。

10.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我国的陆上国界漫长,达2万多千米,接壤的国家有14个,分别是:

朝鲜、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详解】

我国辽宁省的邻国是朝鲜.根据题意.故选C.

11.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我国的最南端在海南省曾母暗沙在北纬4°,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

在北纬53°,中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北回归线穿过我国的南部地区。

故选C。

【点睛】

该题考查中国的纬度位置,结合地图分析即可。

12.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观,沟壑纵横描述的是黄土高原,“高空低瞰山成浪,个个峰蒙白玉中”描述的是青藏高原景观,“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描写的是南方地区景观,故选A。

13.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都是我国东部濒临的海洋,其中我国的两大内海是指渤海和琼州海峡,A对,BCD错。

故选A。

【点睛】

14.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我国的陆地面积在世界排名第三,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故选B。

15.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关于我国四大高原的地形特征,青藏高原的特征是雪山连绵,冰川广布;黄土高原是黄土深厚,千沟万壑;云贵高原是石灰岩广布,地表崎岖;而内蒙古高原是地势坦荡,草原广布,一望无际;故选A。

16.C

解析:

1、C

2、D

3、B

【解析】

【分析】

1、由图可知,我国外流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内流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非季风区,外流区的降水量丰富,而内流区的降水稀少,与内流区的河流相比,我国外流区的河流水流更急,水位季节变化大,流量更大,外流区的北方地区河流有结冰,故选C。

2、我国的降水量受夏季风的影响,大致的分布规律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图中四条河流中,④河流流域的雨季最长,是汛期最长的,故选D。

3、我国内流区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以西,降水稀少,该区域的河水主要来源于冰雪融化,河流的水量主要受气温的影响,夏季气温离时,冰雪融化最快,河流进入汛期,故选B。

17.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我国的长江有“黄金水道”之称,长江江阔水深,为我国南方之交通大动脉,当前长江的干支流的通航里程已达到9.6万公里,年货运量大约占全国河流总运输量之70%。

黄河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河流。

珠江是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

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故选C。

18.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根据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齐全,其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草地,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我国各类土地资源在土地资源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其中草地面积广,占的比重大,而耕地所占的比重小,C正确。

故选C。

19.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青藏高原夏季气温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低得多,其主要原因是青藏高原海拔高,故选D。

20.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可知,图中①是甘肃省,简称“甘”或“陇”,省会是兰州;②是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省级行政中心是呼和浩特;③是四川省,简称“川”或“蜀”,省级行政中心是成都;④是云南省,简称“滇”或“云”,省级行政中心是昆明,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我国省区轮廓有关知识,要注意学会几个常见的省区轮廓图。

21.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我国自然灾害包括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两类,如我国贵州地区夏季持续干旱属于气象灾害;我国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常年干旱;在太平洋海面上形成了台风;在昆仑山脉的无人区发生了滑坡属于正常地理现象,故选A。

22.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航空运输具有速度快、舒适、安全等优点,航空运输发展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交通运输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故飞机是现代运输工具中最快的,A正确。

故选A。

23.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我国农业生产有“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之说,表明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气候.而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的影响。

所以选A。

【点睛】

本题考查气候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理解解答即可。

24.C

解析:

1、C

2、D

【解析】

【分析】

1、甲处三角洲为黄河三角洲,该三角洲是由黄河夹带泥沙沉积而成,其面积增长速度明显减慢,主要是因为中游水土保持使入海泥沙减少;故选:

C。

2、黄河的山东段为其下游,具有地上河的特点;由于该河段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故其在初冬和初春季节可能有凌汛,故选:

D。

【点睛】

本题组考查黄河的源流概况。

25.B

解析:

1、B

2、C

3、D

【解析】

【分析】

1、读图可知:

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故B符合题意。

2、读图可知:

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的西岸;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北半球;我国领土南北跨度大,北到53ºN,南到4ºN附近,故选C。

3、读图可知:

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我国领土南北跨度大,北到53ºN,南到4ºN附近,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大,故D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结合课本理解记忆即可。

26.A

解析:

1、A

2、B

【解析】

【分析】

根据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山脉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流经青海、四川等九省区,进行分析解答。

1、读图分析可知,甲图中的山脉为祁连山,该山脉为我国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乙图中的山脉为大兴安岭,该山脉是我国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丙图中山脉为太行山,该山脉是我国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丁图中的山脉为秦岭,该山脉不是阶梯分界线,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2、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自西向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九省区,没有流经乙省黑龙江省。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及位置及黄河流经的省区。

27.D

解析:

1、D

2、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气候。

1、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温.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且全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一般不足全年的10%,可判断D是广州。

2、由我国东部地区四个城市的年内气温和降水量图分析可知,共同特点为雨热同期,原因是季风性气候显著,故选B。

28.C

解析:

1、C

2、A

【解析】

【分析】

1、根据图示判断①为喜马拉雅山,②为太行山,③为大兴安岭,④为天山山脉;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根据题意,答案为C。

1、根据图示判断①为喜马拉雅山,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A正确;②为太行山,东侧是华北平原,西侧是黄土高原,B错误;③为大兴安岭,其走向为东北向西南;④为天山山脉,位于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

答案为A。

【点睛】

本题考查我国主要的地形区。

29.D

解析:

1、D

2、B

【解析】

【分析】

我国是一个季风气候显著的国家,由于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差异很大,水资源的分布存在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尤其是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缺水现象严重。

1、我国水资源的总量不少,但人均占有量很低,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具有显著的不均衡性,具体表现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

我国南部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0%,其径流量却占全国总径流量的80%以上;北部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0%,但不足全国总径流量的20%。

水资源与人口、耕地匹配较差的区域是北方地区,其特点是耕地多,水资源少,故选D。

2、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受降水的影响,季节分配夏秋多、冬春少,空间上分布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为了解决空间上的分布不均匀,我们可以采用跨流域调水的方式,将水资源丰富地区的水调到水资源缺乏的地区,来均衡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以更合理的利用水资源,根据题意,故选B。

30.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我国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故A错误。

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故B正确。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河流大多数注入太平洋,但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雅鲁藏布江和怒江注入印度洋,故C错误。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种类相当齐全,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不足,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二、解答题

31.甲地形(或地势、地形地势)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灌溉便利);众多的支流和湖泊。

(答任意两点即可,无顺序)武汉上海水土流失面积增大森林覆盖率

解析:

甲地形(或地势、地形地势)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灌溉便利);众多的支流和湖泊。

(答任意两点即可,无顺序)武汉上海水土流失面积增大森林覆盖率降低(前两个答案有顺序)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禁止乱砍滥伐;减少水污染(答任意两点即可,无序)

【解析】

【分析】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注入东海,是我国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沿岸有众多的支流和湖泊水汇入;上游水能资源丰富,干流上建有三峡和葛洲坝等水利工程。

【详解】

(1)读图可知,甲地区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乙地区为长江下游平原,地势低,受地形地势的影响,青藏高原在同一季节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低。

(2)读图可知,乙地区是长江三角洲,该地区水热条件优越,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水稻种植面积大;众多的河流和湖泊,有利于渔业的发展,因此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3))根据我国人口分布可知,长江中下游沿岸人口密集,城市众多,中游的武汉市有“九省通衢”之称,下游的上海市是我国最大的商业中心。

(4)读图2可知,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和森林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