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典型案例记录簿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1235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教学典型案例记录簿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育教学典型案例记录簿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育教学典型案例记录簿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育教学典型案例记录簿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育教学典型案例记录簿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教育教学典型案例记录簿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教育教学典型案例记录簿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教育教学典型案例记录簿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教育教学典型案例记录簿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教育教学典型案例记录簿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教育教学典型案例记录簿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教育教学典型案例记录簿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教育教学典型案例记录簿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教育教学典型案例记录簿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教学典型案例记录簿Word格式.docx

《教育教学典型案例记录簿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教学典型案例记录簿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教学典型案例记录簿Word格式.docx

面对这种情况,我决定先从做通家长工作方面入手多次进行家访。

开始去的时候,我只报喜不报忧,拉拉家常,聊聊家长的不容易,孩子的健康情况等,降低了家长对我的抵触心理。

慢慢的,在表扬孩子的同时表示惋惜,“小豪,作

业写的真工整,如果他在写作业的时候不玩就好了”“孩子,近来表

现好多了,同学们高兴得给他鼓掌呢!

要是能在家多做些练习就更好了”“我发现了,尔豪是很聪明的,昨天那个问题他回答得那么到位,要是能多训练训练就更好了,其他的问题他一定能很快的思考出答案的。

”……同时,我也了解到,家长有个灰色的童年,一直有个虽然学习很不好但是希望老师对他最好的愿望,对于儿子也抱同样的想法。

找到了症结的所在,我尽最大的可能表扬、关心张尔豪,在与家长搞好关系,树立家长信心的同时,也加大了对他的辅导力度。

一次,因为作业又连续几天没完成而中午留在教室里补作业,我打电话让家长给他送点吃的。

过了一会儿,家长气冲冲的空着两手来了。

我想:

完了,又捅马蜂窝了。

没想到,家长的一通咆哮,没有冲我而是冲着张尔豪,最后还留下了一句:

以后写不完作业不用想着吃饭,我也不可能来领你了。

面对我,家长第一次道歉:

师老师,真是对不起,总给你添麻烦,孩子真是不争气!

那天中午,家长真的就没让孩子回家吃饭,还一再嘱咐我也不能给他饭吃,让他提前尝尝以后没有知识文化吃不上饭的滋味。

面对家长的这个转变,张尔豪深感意外,他的表情明显的由等待时的有恃无恐到见到家长时的得意,听到家长怒吼的

愕然、看到家长离去时的茫然、不知所措,最后看到我就不松口所表现的委屈、焦急,到最后无计可施后的不靠时间,刷刷刷地做起作业来。

看到他丰富的表情变化,我想今天的教育我收到的成效。

后来张尔豪说,那天直到下午放学回到家,家长也没给他个好脸色,一直等到晚饭的时候才准许他吃饭。

正是因为我有了家长的支持、配合,他

有了家长的监督,同学们都热情地帮助他,我也时时提醒他,他的情

况也有了较大的好转。

终于在后半学期,张尔豪基本上改掉了坏习惯

教育教学案例(三)

马宇恒:

一个特别聪明的孩子,成绩还可以,尤其是数学。

他爱看课外书,只要一看课外书,他就会坐在那儿连续看上很长时间,讲到他感兴趣的迷信、科幻、电脑知识时,他就会喜形于色,课堂上每每延伸及课外知识时,他知道的、可以答复的问题要比同班的学生多得多。

照理说,他是十分出色的孩子,可是,上课他会偷偷的低着头看课外书,大部分时间都是似听非听,手里还不停地做小动作,有时不肯写作业,别的老师见他都很头痛,课后他总是跟别的同学发生抵触。

大部分同学都不太喜欢他,说他不遵守纪律,欺负同伴。

在学校,他不知道什么叫团结同学,什么是文明行为。

怎样才能转变他呢?

察看了很久,发现他是个理性的孩子,正巧我有一次上课喉咙不舒适,嘶哑,上课前我说了这么一句话,“今天老师喉咙不舒适,讲课说话可能声音会小,希望坐在后排的同学体谅一下…”。

说也奇怪,那堂

课他听的很仔细,下课后,他还到办公室来找我,对我说,“老师,

你可能是这几天上课讲话太大声了…,还是感冒?

…”我很诧异,这是出于他之口的话吗?

我欣喜万分,也很感动,于是乘机跟他谈心,跟他讲他的优点,他的不足,并鼓舞他改掉缺点,成为全面发展、人见人爱的好学生。

这次的谈话十分有效,接连几天,他做作业的速度快了很多,我成心在同学面前,在别的老师面前夸他提高了、进步了,并让他参与班里的兴趣小组。

之后,他与同学的关系融洽了很多,不文明的行为改变了不少,学习成绩自然也进一步提高,同时通过与家长联系了解到,他在家里也能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了。

后进生转化案例(三)

我班学生小文性格外向,活泼,长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

刚见他时,我对他的印象很好。

开学一周后,我批改好学生的作业数了数发现少一本,就到班里去核查。

学生都说自己交了,我当着大家的面把作业本再次数了一遍。

此时,坐在后排的小文慢吞吞的从座位上站起来,小声说:

“我没交。

”学生一个个在下面议论:

“就知道是他,总是不做作业。

”我很生气地批评了他,叫他第二天把作业交上来。

并联系了他的父母,说了这一情况,希望他们在家督促他完成作业。

他父亲告诉我自己没读过什么书,妻子是个外地人,文化就更低了,根本教不了孩子。

再说孩子每天回家都说没作业或是已经做好了。

看来对于小文的情况家长也是毫无办法。

通过家长,我分析了小文不做作业的原因:

他一直以来学习基础较差,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内容逐渐加深和拓展,他又没有及时利用课余时间复习与巩固,课内学习的知识不能消化理解,学习成绩自然逐渐下降,慢慢地对做作业也产生了厌烦。

第二天,组长向我报告小文没交作业。

这时我只是看了他一眼,什么也没说。

而他故意回避我的目光,低着头不吭声,无助地等待老师的责罚。

课间,我让他到我的办公室,把余下的作业补了起来。

有一天写课堂作业,我发现小文的作业中虽然有很多错题,但书写工整,字写得很漂亮,发作业时我表扬了他。

我说:

“刚才批改作

业,我发现有几个同学字写得很漂亮,你们猜猜是谁?

”同学们喊出了几个人名,但是没有小文。

我又说:

“还会有谁?

”同学们又喊出

了几个人的名字,还是没有小文。

我用手举着小文的作业本,有意拉长声说:

“是小文!

请同学们传阅小文的作业本,欣赏一下他的字。

”有几个男生边看边议论:

“比我写得好”,“比我的字清楚”“还没看出来字倒不错”……我带头鼓掌,小文露出喜悦的笑容,两只大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两只手挠挠头,不知所措。

接下来一周,小文交了两次作业。

我对他说:

不写作业不是你的错,肯定是作业中遇到了困难,你会几道题就写几道题,老师不会怪你的。

后来,小文总能连续交作业,学习成绩也在一步步提高着。

教育教学案例(四)

一天上午,我刚一进校门,十几个孩子一窝蜂地围在我身边七嘴

八舌地说:

“老师,老师,张某偷钱了!

”“偷了他妈妈一百块钱。

“对对对,我看见他前几天买了很多东西,还送给别的小朋友呢。

“今天早上,他妈妈打了他一顿。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大家都用鄙视的目光看着张某,颇有点“同仇敌忾”的味道。

十几道目光齐刷刷地逼视着他,张某不自觉地低下了头,低声地抽噎着。

“这9岁的孩子怎么这么大胆呢?

”想起他刚入学那会儿,各方面表现都不错,可是到了第二学期,整个人像换了个人似的:

作业拖拖拉拉,上课没精打采,放学后也不急于回家,总是在回家路上百无聊赖地磨蹭着。

这学期,为了能调动他的学习积极性,我让他担任劳动委员,眼瞅着他在学习上稍有进步了,没想到现在居然又冒出偷钱的事。

太不像话了,太令人失望了!

该怎么处置呢?

我反复地问自己。

先狠狠地骂上一通,再把家长叫来让他当面道歉,然后在班里树立坏榜样,让同学们群起而攻之。

这样“三管齐下”,也许能杀一儆百,可这样做,孩子的自尊心将受到多大的伤害呀!

孩子以后还能向我敞开心扉吗?

当他的眼中充满了敌意和不信任,我又如何教育他呢?

“不行不行,我不能感情用事。

一定要冷处理。

”我竭力控制自己的情绪。

放学了,孩子们都陆陆续续回家了,教室里只剩下我和张某。

我关切地问:

“早上,妈妈打你哪里了,还痛吗?

”谁知他马上泪如泉涌,半天才抽抽搭搭地说:

“妈妈……打我……嘴巴。

”我知道他妈妈是一个凶起来让孩子觉得非常可怕的母亲,平时,对孩子的零花钱看得很紧,孩子几乎没有零钱买自己想买的东西。

看他哭得那么伤心,我不免有些心疼。

我用纸擦去了他的眼泪,跟他聊起了他最爱看的动画人物一一奥特曼、光头强等。

孩子终究还是孩子,听我和他聊这些,慢慢地,他就止住了哭声,眉飞色舞地向我介绍了奥特曼来自哪个星球,介绍了奥特之父、奥特之母、迪迦奥特曼等。

然后,我和颜悦色地问:

“你还想跟老师说些什么吗?

说出来吧,老师相信你一定有原因的。

”孩子信任我,解除了戒备心理,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我。

原来,他的文具盒坏了,他要妈妈给他买个新的,妈妈没同意,说他是个败家子,一个二十几元的文具盒半学期都没用到,叫他将就着用

完这个学期再买。

再加上开学初我发动班里学生踊跃为班级捐献图书,他想多捐几本,好得到我的表扬,得到同学们的羡慕。

可是他知道妈妈是不会给他买多本图书的。

于是,他就开始偷拿妈妈的钱。

根据他的情况我耐心地帮他分析:

孩子想买什么跟家长说,家长给钱或是不给钱是经过思考的。

要钱就给,对孩子的成长是没有好处的。

如果家长忽视了某些合理要求,可以向老师寻求帮助。

如果自己不小心犯了错,只要能改正,就是一种进步。

说着说着,他又低下了头,我知道此时的他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于是,我趁热打铁,对他说:

“你犯了错,其实妈妈很心痛。

她打你是想让你以后纠正坏毛病,以免日后铸成大错。

”“老师,我错了,我该怎么办?

你帮帮我,我不敢回家。

”见他如此惶恐,我决定送他回家。

路上,为了缓解他紧张的心情,我在文具店里为他买了个新文具盒。

从他的微笑中,我觉察到他对我很是感激。

来到他家,我让他到楼上做作业去。

我和他妈妈在院子里进行了长谈。

我把放学后我与张某的谈话经过告诉了他妈妈,并告诉她不要把这个问题看得过于严重了。

只要我们实事求是,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纠正这个毛病并不难。

我建议,对孩子拿家里钱的行为,先不要用“偷”这个字,还是用“拿”比较好。

这样在心理上对孩子压力小些,有利于教育。

孩子犯了错,不要怒不可遏,连打带骂,应坐下来与孩子认真交谈。

如果平时忽视了孩子的某些合理要求,应该向孩子作自我检讨,让孩子服气。

要给孩子适度的零花钱。

家长根本不给是不妥当的,给零花钱多少要从实际出发,看家庭经济条件和孩子实际需要,而且要指导孩子怎样花钱。

“偷钱”风波平息后,我发现这孩子改变了不少,课堂上发言踊跃,作业不再拖欠,而且挺喜欢和我说话。

孩子在校的表现令人满意,可他在家的情况我十分惦记。

我前后三次打电话给他妈妈,向她了解孩子的近况。

他妈妈兴奋地告诉我,自从那件事以后,孩子懂事了很多。

给他零花钱,除了购买学习用具外,其他的都存入了储蓄罐,说明年爷爷六十大寿,他要用自己节省下来的钱给爷爷买礼物。

听了这些,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后进生转化案例

(二)

学期中途,我班转入一位插班生。

这个学生一开始也许是对新环境心存好奇,也许是对同班同学和老师还不了解,所以不怎么显山露水,也没怎么大展拳脚,我也因此没怎么注意到他。

不久,班里学生向我反映他经常和同学打架。

这确实让我大吃一惊。

原来,班上竟然还有这样一位大人物!

可真是“草莽之间,尽是英雄!

”他名叫张爽,然而,实际上他既不文静也不太讲道理。

过了不久,他开始显露一些“英雄本色”。

一是衣着随意;

二是爱追赶打闹,脚板不大,速度倒挺快,一到课间,教室里、走廊上,至V处有他的身影;

三是说话没礼貌,几句骂人的话成了他的口头禅;

四是上课无神却手忙脚乱,一张纸、一支笔,或是一块橡皮,都能让他旁若无人、悠然忘我地度过一节课……凡此种种,一时难以尽言。

好在初来乍到,他也没怎么展露拳脚功夫。

只是,这无疑是一只烫手的山芋,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压力。

或许是时间真的能改变一切,张爽倒也有些变化:

一是衣着变得整洁;

二是上课时大多情况下能保持平静;

三是开学来还没与人打过架……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或是家庭教育加强了;

或是自己长大懂事了;

或是班级氛围影响他了……那么,作为班主任,我做了些什么呢?

概括地说,主要是在努力营造较好的班级氛围的前提下针对张爽同学做到了下面几个字:

察、等、忍、缠。

首先是“察”。

通过观察,掌握他的真实表现,再认真分析他的成因,理清思路,找到对策。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家访调查,知道了张爽之所以如此,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刚入小学一年级那段时间,因个子瘦小,在班上常受到欺负,而当时的老师对这一现象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从那时起,他幼小的心里就开始对同学和老师有了怨恨。

一段时间以后,他终于在打架中学会了打架,也就常能把其他学生打伤了。

二是父母忙于生意,无暇照顾和管教,等到孩子养成了不良习气,等到老师和同学对孩子怨声载道时,他们也已无能为力。

对此,我认为,该生如此,要教育好他,绝非朝夕之事。

我决定先让

班上的放心学生跟他一起坐,上课提醒他,课后看着他,一有异动马上反映,教师立即处理。

然后我开始实施第二个字“等”。

简单地说,就是等待适当的机会。

因为对于这种学生,普通的说教无济于事,必须找到有利时机以“暮鼓晨钟”之势收“振聋发馈”之效。

当你成为一个有心人,总是能找到机会的!

好不容易,在一次课堂上,张爽竟然举手回答了一个问题。

我马上表扬了他。

没想到他整节课都有些羞答答的,很有规矩。

当大家为他鼓掌时,他的脸胀红了,慢慢地低下了头。

第二天一早见到他,我就问他有没有把老师表扬的事告诉父母。

他半天不作声,过了好一会儿他才说父母不相信有这回事。

我赶紧说亲自去一趟他家,告诉他家长。

现在想来,这个“等”字,要的就是老师的耐心,操之过急是会适得其反的!

不可否认,张爽确实进步了。

但是我们又怎能寄望他就此改头换面呢?

后进生的反弹现象和冷热病我们是熟知的。

更可怕的是,有些

后进生甚至已经习惯沉迷于自己那一片灰色的天空下而不可自拔也不愿自拔。

不知什么时候,他肯定又会犯些毛病。

这时,如果我们不能保持冷静,那么好不容易等到的机会和难得的一点儿进步就会被葬送。

因为对于张爽来说,他对同学和老师的信任还是初步的,他的自信还是很脆弱的。

所以,在这一段时间,我们一定要做到一个字,就是“忍”。

当然,这个忍,不是宠。

而是在这一关键阶段,遇事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冲动,更不放弃。

在决定对张爽采取教育措施后,坚持要做到的一个字是“缠”。

用教师的鼓励与关注缠着他,用同学的关心与帮助缠着他,用班级良好的氛围缠着他,用严格的监督措施缠着他……使他在很多时候,不忍心犯错。

当他的内心有一定的行为规范意识和行为目标后,各方面的事情如听讲、做作业、衣着等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因为对人的教育,不是“与虎谋皮”,教化之功,就在这潜移默化之中。

让人稍感欣慰的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尽管张爽还有这样那样的不是,但毕竟有或多或少的进步。

教育教学案例(五)

马城林可是我们班的“名人”。

调皮、贪玩是他的特点,最烦人

的是不爱作业,上课小动作不断。

但让人欣喜的是他还有一两点长处,就是很讲朋友义气,劳动也卖力。

我面对这样一个学生,一开始还是没什么好的教育方法,只是沿用一些习惯的方法:

批评、罚、请家长来学校等等,但结果还是没有什么大的作用。

我想起了罗森塔尔心理学家证明的道理:

老师对于学

生的期待和厚爱,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

心想:

“尝试一下

吧!

看会不会有意外的收获。

午休课,大家都在认真地写作业,马城林也在认真地写。

我有点欣喜,走过去一看,顿时火冒三丈,真想狠狠地批评一顿。

我闭起眼,强压下心头的怒火,在心里默默地说:

“放松,再放松!

”当我再一次看他的作业本时,我发现虽然只写了几个字,但每一个都是端端正正,一笔一画写的,看得出,他上了心思。

我一改以往对他的态度,把严肃的表情放松,微笑着对她说:

“呦,城城的字写得真用心,进步很大,越来越能干了。

”他不好意思地脸红了,写的字也越发用劲了,我握住了他的手,手把手地教,轻轻地告诉他:

“写字时也应该

放轻松,手指不要太用力,手腕要灵活。

”明显地,我感受到他放松了不少。

这一次,作业他又拖拉到最后一个交,可是字却比好多同学的漂亮、端正。

我在班级大大的表扬了他,我似乎看到他眼里的小星星。

教育教学案例(六)

中午,班长匆匆忙忙跑进办公室:

“老师,马良的牙被庆东用跳绳拉掉了一颗。

”“怎么回事?

”我边问边往教室走去。

来到教室,马良同学眼泪满面:

“庆东把我这颗牙拉掉了。

”“老师,他们两人在打架,我想用跳绳把他们拉开,一拉就把马良的一颗牙拉掉了”。

听了他们的自述后,我对他们说:

“老师不是经常说,课间、午间活动要文明,活动时要注意安全,更不该打架,你们看这不就出事情了吗?

”于是把打架的前因后果问清楚,两人也各自承认了错。

我让另一位老师陪马良去医院检查一下。

我把王庆东叫到办公

室,对他说:

“今天你觉得自己这样做得对吗?

”“我拉架有什么错?

他还以为自己是对的,没有一点错。

“是的,拉架是没有错,可你不

应该用跳绳去把他们拉开,你这一拉把马良一颗牙拉掉了,如果这颗牙是正在换的牙问题不大;

如果这颗是新牙,麻烦就大了,这空缺永远也长不出牙了。

你说这个怎么办?

再说,如果你把跳绳套在了他的脖子上,你这一拉,不就会出人命吗?

你好心却办了坏事,你说是吗?

”他耷拉着脑袋,终于开口了:

“老师,我错了。

”“以后劝架要讲究方式方法,应该马上告诉老师,千万不要乱来,今天,回家把这件事告诉爸爸、妈妈,记住了吗?

”“老师,我记住了”。

经过医生的检查,马良同学掉的那颗牙是在换牙。

第二天,庆东的妈妈拎了一箱牛奶和一些水果,来看望马良同学,还让庆东向人家道了歉。

教育教学案例

(一)

马明君是这个学期新来的,起初有些不合群,我也没太在意,换了个新环境总需要有一段时间来适应的。

但问题远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我不经意间发现明君在课间经常与同学发生摩擦。

我想马上找他

谈,看看他有什么想法。

但我立刻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我知道每个学生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必然对一切事物有一种戒备的心理,这是人之本能.对待陌生的老师也是如此,所以我直接找他谈也许会是徒劳。

我通过其他渠道了解明君的状况:

他头脑虽灵活,但学习习惯较差,在以前的学校经常不好好做作业。

而父母整天在外为生活而奔波,无暇顾及他的学业,在学校经常独来独往,很少与人进行深入的交流;

而且他的情绪有时很不稳定,敏感多疑,常常以为别人对他有敌意。

之前所讲的这些所谓的小摩擦无非就是他容不得别人说自己半点不是,只要同学指出他的什么缺点,他就会与人一争到底……在不断了解中,他的问题也逐渐明朗起来:

原先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但父母的无暇顾及导致他对自己失望,学业的挫败使他心理上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自卑感。

学校和学习环境的变换,在他心理重新点燃了希望之光,但他自我审视中过于忽略对自己缺点的认识,放大了优点。

于是心理上期待被关注和现实中不被关注的矛盾使他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从

而猜疑身边的人。

了解了事情的原委,我庆幸之前没直接找他谈,决定米用环境影响手段,让他在体验中成长。

首先改变他的生活环境。

加强与明君家长联系,共同分析该生目前的状况以及应对措施。

要求家长改变过去动不动打骂孩子的错误做法,多花些时间在孩子身上,每天工作再辛苦都要抽出时间来跟他聊天、陪他一起学习;

多去留意孩子身上的优点,用婉转的方式告知哪些做法是不正确的。

为了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家庭环境。

在校园生活中,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马明君聊聊天,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

并鼓励其他同学多与该生接近,多与他交流,大家互相督促,互相帮助,真诚地与他交朋友,努力建造一个健康、融洽的班级氛围,让他在团结友爱的团队中增强自信心,愉快地生活。

在课堂教学中,我在提一些简单问题时,优先照顾他,及时给予鼓励。

只要他有一点成绩,就给予表扬、肯定。

记得有一次,在教学四则运算时,让他上台板演计算过程,他顺利完成,而且字迹清楚,我当堂表扬了他,大家向他投去羡慕的眼光,我发觉他满脸通红,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人坐得更端正了,眼睛直直地盯着黑板。

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及教育,明君同学有了一定的进步,现在,他跟其他同学融洽和睦了。

上课能专心听讲了,并举手回答问题也积极了,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有时还能主动来向我请教学习问题,成绩逐步提高。

后进生转化案例

(一)

涛涛是个肚量小,喜欢夸夸其谈,喜欢欺负女孩子,自觉性差的学生,上课随意说话,作业经常不做或潦潦草草应付了事,很多同学都不愿与他交往。

新学期的第一周他还比较乖,没有一点“风吹草动”。

开学的第二周,他就“按捺”不住了。

上课就随意说话,影响周围的同学听讲,下课后我走到他的桌边严肃地说:

“阿涛,放学后到我办公室来一下。

”放学后,他早早来到办公室“恭候”我,有点怯怯的,低着头不敢看我。

但我并没有提他上课随意说话的事,而是以征求的口吻说:

“阿

涛,你是个特别的男孩子,师老师就喜欢你这样与众不同的学生,把你留下来,是想问一问你是否愿意与我交朋友?

”他当时愣了一下,满以为到办公室免不了挨一顿训斥的他,没想到老师不但没批评,反而说要与自己交朋友,真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随后他说:

“同

学都讨厌我,说我这样那样的不好,你真的会与我交朋友吗?

”我肯定地说:

“当然啦,就看你是否愿意了。

”他高兴地说:

“我当然一百个愿意啦!

”我说:

“那好,咱们现在就是朋友了,要记住噢,你的这位朋友很特殊一一是一个教你的老师,所以呀,你学习上得用心些,上课得认真听讲,为自己争气,如此能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