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五六年级语文说课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24919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08 大小:101.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四五六年级语文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苏教版四五六年级语文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苏教版四五六年级语文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苏教版四五六年级语文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苏教版四五六年级语文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苏教版四五六年级语文说课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8页
苏教版四五六年级语文说课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8页
苏教版四五六年级语文说课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8页
苏教版四五六年级语文说课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8页
苏教版四五六年级语文说课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8页
苏教版四五六年级语文说课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8页
苏教版四五六年级语文说课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8页
苏教版四五六年级语文说课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8页
苏教版四五六年级语文说课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8页
苏教版四五六年级语文说课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8页
苏教版四五六年级语文说课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8页
苏教版四五六年级语文说课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8页
苏教版四五六年级语文说课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8页
苏教版四五六年级语文说课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8页
苏教版四五六年级语文说课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8页
亲,该文档总共10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四五六年级语文说课稿.docx

《苏教版四五六年级语文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五六年级语文说课稿.docx(10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四五六年级语文说课稿.docx

苏教版四五六年级语文说课稿

《但愿人长久》说课稿

一、说教材

《但愿人长久》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的第2篇课文。

课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抒发了苏轼对弟弟的无比思念之情,以及他对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的诚挚祝愿。

反映了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积极人生态度和广阔胸襟。

这篇课文属于“文包诗”类文章,它的写作手法很有特色,作者借月抒怀,极富人情味,故事是词意的具体展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深远意境,有利于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新课标中对三四年级学段的阅读要求是: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等。

四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和初步的感受、理解语言的能力,这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学习基础。

但受年龄限制,学生在揣摩语言和体会作者情感方面的能力仍有限。

结合本文特点和4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基础,依据新课标对本学段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3、体会苏轼对弟弟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其中,教学重难点是:

目标3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基于此,我采用的教法是指导阅读法,启发诱导法、媒体演示法,拓展迁移法。

在使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发现法、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四大板块展开。

分别是:

板块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让学生齐背李白的《静夜思》。

这是一首表现作者思念家乡的诗,从而过度到节日里思念亲人。

再让大家回忆每年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激起学生兴趣,引出课文——《但愿人长久》。

2.学生齐读课题。

板块2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

扫清文本障碍,同时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2、检查学生的生字词的识记情况,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进行指导。

字音易错的字,如辙、埋。

字形易错的字,如官(笔顺)、隐(结构)。

让学生用钢笔描红,然后在练习本上写一写、练一练。

3、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帮助纠正出错字音,了解学生读文情况。

板块3细读探究,体悟情感

1、让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苏轼的资料,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引导学生体会苏轼思念弟弟的心绪不定之感。

2、学生默读课文,说说苏轼见到月亮时是什么态度?

为什么要埋怨月亮呢?

3、指名回答,并说说苏轼只埋怨了这一句吗?

还省略了什么?

引导学生想象。

4、苏轼还想到了什么?

又是什么态度?

为什么呢?

使学生理解人有悲欢离合,就象月亮有阴晴圆缺,恰是世之长理,实难十全十美,苏轼的宽慰,正是他与常人不同的可贵之处。

5、学生再读56自然段,体会苏轼的感情。

6、让学生读读五行词,思考其意思,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解释的句子。

7、小组探究:

联系上文,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板块4赏读积累,拓展延伸

1、以多媒体出示完整的《水调歌头》,教师范读,学生诵读。

2、多媒体播放王菲歌曲《明月几时有》,加深学生对课文印象,缓解学生情绪。

3、引导学生逐段理清叙述顺序,练习背诵。

四、说板书设计

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思念弟弟)(月圆人不圆)(共有一轮明月)

此板书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理清文章脉络。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秋天》说课稿

一、说教材

《秋天》是苏教版第七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课文是一首诗歌,而且画面感很强。

以“秋天”为“经线”,以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为“纬线”,为我们编织了三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

它们具有即来自又远离尘俗的特点: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本诗语言流畅、优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

2丶教学目标的预设

依据本单元本课的特点,从:

“知识和技能”丶“过程和方法”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考虑,预设本文教学目标如下:

认知目标:

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进行语言积累;

能力目标:

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解读丶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丶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3丶教学重丶难点的预设

依据以上几点,我预设本课的教学重丶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含义,体味诗歌清远丶闲静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是揣摩诗歌的清丽的意象和质朴晓畅丶情景交融的特色。

二丶说教法

1丶教学的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里指出:

“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教学中要重试的问题》指出:

“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丶感情丶熏陶和培养语感。

”,所以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丶发展水平出发,我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将抗的情感。

2丶学情分析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之人。

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一句与出发点。

而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而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所以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丶引导者和参与者,在这节课中,我尽量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探究来完成教学的目标。

3丶教学方法

根据课文文质兼美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激发兴趣法(引秋)丶问题导引法(品秋)丶讨论质疑法(品秋)丶朗读法(诵秋)。

主要以出示秋天的风景图片丶使用相关的课件来辅助教学。

4丶说学法

我认为教师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

“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

而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采用了主体思维法丶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在指导过程中,要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丶分析丶讨论,从而解决问题。

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三丶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按“引秋——读秋——品秋——写秋”进行教学,其中我吧教学的重点突出在“品秋”环节;在“写秋”环节中土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一)引秋

教师给学生们展示秋天的风景图片,请学生说说看了图片,想到了什么?

有什么感受?

(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

轻松的心情有利于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进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丶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读秋

本环节以读为主,是学生对文中所描绘的“秋”有个总体印象。

1丶初读课文,划出文中的生字丶词。

2丶教师范读,学生划出朗读节奏丶分辨朗读语气丶语调。

3丶学生自读与赛读,并在学生中互评,教师给予适当的奖励。

设计意图:

这样就能使学生入景丶入情的感知课文内容。

使学生在初步掌握朗读技巧,培养语感的同时,还能够掌握精读的方法丶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也注重了对学生智力素养中注意力的培养,是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非智力素质中的兴趣与情感得以提升,锻炼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品秋

在此环节中,学生组成小组,主要围绕教师给出的三个问题讨论丶质疑,探究全诗。

1找出每节诗的点睛之句。

2诗中刻画了几幅图景,请分别给它们命上整齐丶漂亮的名字。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发言,板书)

3这首诗创造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归纳出诗文的特点并板书出来)

设计意图:

本环节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辅助引导为辅,是学生能够很好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得以实现。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精神,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这实际上也是教给学生一种阅读的方法,在学生的领悟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检测了学生的思维品质,语言的归纳丶整合能力,并使之得以提高。

把学生对诗的理解上升了一个高度。

请学生仔细聆听诗人的深情絮语(教师有感情的朗读),展开想象的翅膀,看看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怎样的画面,并把它描绘出来

设计意图:

这是对本课知识掌握情况的反馈。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描绘的图景,了解到学生对诗文的理解程度,若学生理解有不足之处,教师可以自己头脑中的图景加以引导。

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丶口头表达能力,还使学生感悟到试的意境美,以突破本课教学的难点

(四)写秋

这个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情感态度两方面的语文素养。

1、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也以“秋天”为题写一首小诗或画一幅画。

并给大家展示出来。

设计意图:

注重语文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养成一种关注自然丶体验自然和发现美的习惯。

体现了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

2、试着背诵

设计意图:

使学生的记忆力得到锻炼,同时也可掌握一种理解记忆的方法。

在朗读以及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达到了教学目标中的认知目标。

3、布置作业:

1查找描写秋天的诗歌、名句。

设计意图:

在积累字词句篇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筛选丶查找资料的能力。

 

《虎门销烟》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文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全过程,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课文工6个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第一自然段虎门销烟的时间,第二至五自然段具体叙述了虎门销烟的全国程,并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群情激奋、人心大快的销烟场面;最后一个自然段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

二、说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具体的语句理解几个重点词语,并指导朗读。

3.感受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的壮举,并通过朗读来表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抗拒毒品的意识。

三、说教法

抓住课文第六小节中的中心句,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受这次销烟的伟大和壮观,并通过朗读指导来进一步的体会。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新授。

1.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一次怎样的事件,默读课文,用文中的原句来回答。

(1)交流板书:

伟大壮举

(2)依次理解“举”“壮举”“伟大壮举”。

(3)指导朗读“伟大壮举”。

2.为什么说它是一次“伟大壮举”,先来读第二小节。

(1)自读,思考:

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这是一次“伟大壮举”,画出有关句子,圈出关键词语,也可以写上自己的感受或理解。

(2)交流。

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这是一次伟大的壮举?

引导学生找到有关句子,

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

请具体说说自己的感受。

(注意“挤”)

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这是一次伟大的壮举?

(人多)

小结指导朗读。

3.引读第三小节,你从哪里感受到这是一次伟大的壮举?

(1)交流出示“礼炮……”,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指导朗读。

(2)引读“随着……”用自己的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

(模仿“先撒盐巴”用简单的语句概括。

(3)看图简介销烟过程。

4.指名读第四小节。

(1)师抓住“跳啊,叫啊”点评。

(2)练习后,再指名读,并请学生模仿老师进行评价。

(3)齐读。

5.引读第五小节。

(1)这一小节中哪些词体现出这是一次伟大的壮举?

说说你的理解与感受。

(2)练习朗读,评价。

(3)齐读。

6.观看销烟录象。

你想对在场的外国商人说些什么?

你想对林则徐说些什么?

7.小结齐读课文。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预习小练笔:

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

五、板书

7虎门销烟  伟大壮举

《泉城》说课稿

一、说教材:

《泉城》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1篇课文。

本单元共安排了四篇精读课文《泉城》、《九寨沟》、《田园诗情》、《桂花雨》,其中有三篇课文描绘了祖国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有一篇课文介绍了荷兰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异国风情。

《泉城》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描写了济南名泉的奇丽景色,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文章结构是很典型的总分总结构。

第一小节为课文的第一部分,总写了济南的泉水不但多而且美。

第二至五小节为全文的重点,四个自然段的布局及写法也很相似,都是先介绍泉的位置,再抓住各自特点重点勾勒和描绘。

这四节分别介绍了珍珠泉的“神奇”、五龙潭的“泉多”、黑虎泉的“水声喧腾”和趵突泉的“大、清、美”。

另外全文还多次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泉水的特点。

新课标中对三四年级段的阅读要求是: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词典理解生字词的意义;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等。

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和初步的感受、理解语言的能力。

基于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本篇课文的内容,针对中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2.、理解运用本课生字词。

理解第1自然段的句式特点,会用“有的…有的…”练写一段话。

3、借助语言文字材料,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多、水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其中第1、2两点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第3点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基于此,我采用的教法是题激趣法、指导阅读法、媒体演示法、拓展迁移法。

在使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指导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发现法、讨论法、朗读感悟法。

三、说教学准备

在语文教学中恰当的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语文教学更具形象性和生动性,增强感染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课前会准备由文中重点语句、珍珠泉五龙泉黑虎泉的图片、趵突泉的视频等做成的多媒体课件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主要是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扫清文字障碍,读通课文。

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名诗引路,激发兴趣

《泉城》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因此在教学伊始用名诗引路,创设优美的情景,陶冶学生的情操。

师:

济南有泉城的美誉。

出示课文最后一节:

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所以人们称济南为“泉城”。

曾有诗句写道“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清泉石上流”。

早在宋代,文学家曾巩就评价道:

“齐多甘泉,冠于天下”。

那么,济南的泉到底有何绝妙之处,让他博得天下第一的美誉。

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跟随作者一起走进泉城。

(二)细读探究,体悟情感

1、济南多泉,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

济南的泉有什么特点呢?

出示第一节,让学生充分朗读,思考:

作者从哪几方面写泉水的?

这些句子有什么相似之处?

学生交流讨论:

(前两个句子写泉水的形态,后两个句子写泉水的声音;先写看到的听到的,再写想像到的。

这几个句子里都有“有的…有的…”;)引导学生发现句式的特点,学生将目光转移到欢腾的操场上,天上的云、果园里的水果等,采用先扶后放的方式,引导学生用四个“有的……”说话。

2、过渡:

济南的泉水不仅多,而且也很美。

在济南的七十二泉中,最著名的要数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和趵突泉了。

它们都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带着问题读2-5节,交流讨论,划出描写四种泉水的相关语句。

指名回答自己所划的句子,结合课后练习第4题,抓住重点字词引导学生体会泉水的特点。

然后问学生“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个泉?

为什么?

”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或动情地朗读文中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接者使用多媒体展示四泉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对号入座,指出它们的名称、特点,加深对四种泉的认识,再美美地整体读一遍这四段,尝试背诵,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这样的设计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给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的机会,以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3、出示话题:

济南只有这四眼泉吗?

为什么作者重点写了这四眼泉呢?

为何称济南为泉城?

引导学生运用文中词句再次整体把握课文,朗读课文,感悟济南泉水的美丽。

(三)超越文本,拓展延伸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语文课程是开放现时富有创新活力的,让学生在积累中共鸣,整合中深化,同时加深理解和体验。

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两个练习:

1、练习以导游的身份介绍趵突泉。

2、课外阅读老舍的《趵突泉》一文,拓展学生知识。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篇课文的精华所在,恰当的运用板书,不仅能加强内容的直观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起到提纲契领的作用,而且对总结课文,深化中心有很好的作用,我设计的板书如下:

                  泉水多、美

  8、泉城 ←――――――――――――― 济南

                     天下闻名

 

《九寨沟》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九寨沟》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第九篇课文。

文章以生动的笔触,饱蘸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全文共5个自然段。

第一、二自然段交代了九寨沟的地理位置和名称的来历。

第三、四自然段,如数家珍似的描写了九寨沟奇丽原始的自然风光和那里的珍禽异兽。

第五自然段回味总结,赞叹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

读完全文,令人有一种实地游览的酣畅,使人不禁陶醉于祖国的山水美景,折服于灵幻的异兽珍禽。

二、教学理念与目标

文章层次清楚,语句清新,辞藻华美,重墨浓情,易于朗读和背诵。

所以依据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体系的理念,我把以文悟情的情感目标放在首位。

让孩子在读中感受九寨沟的美丽,在反复诵读中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当然,语言文字的训练是阅读课的重点,课文中的优美词句让学生借助图片理解、积累,这个智能目标是必不可少的。

三、设计特色

读中感悟,怡情养心,注重人文性。

优美词句朗读理解积累,注重工具性。

四、教学过程:

这篇课文分两课时完成,下面我具体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这个过程我安排了四大块面。

一、首尾呼应,形成美的概念

1在导入新课时,我是这样处理的:

“同学们,人们都说九寨沟很美,让我们再次走进那片神奇的世界,去欣赏一下九寨沟奇丽原始的自然风光和珍禽异兽。

”接着我播放了一段有关九寨沟的录像,把学生带入九寨沟。

看完之后,我请学生们来说说有何感受,有何想法。

引导他们用“一进入景区,就……”的句式说。

从而引入课文中的一句话:

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2、抓“童话世界”:

在我们的心目中“童话世界”应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引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我抓住这两句话作为教学的切口,激发学生学习全文的兴趣。

以上两个环节,我展示了九寨沟的风光,抓住总结句,总领全文,意在让学生感受九寨沟的美丽。

领着孩子走进文本,激发孩子们读书的欲望。

二、总揽全文,留下美的印象

文本是语言的载体,是学生情感体验的途径,研读文本是课堂教学的本质任务。

我带着学生走进景区,去真正领略这个童话世界、人间仙境。

首先要求学生迅速浏览课文3、4自然段。

交流:

你看到了那些景物?

学生回答,让他们自己把这些景物分两排写在黑板上,引导归类:

自然风光、珍禽异兽。

三、感悟重点,徜徉美的世界

本文重点是3自然段,在这段教学中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

利用电教设备,把枯燥乏味抽象的内容融于直观教学之中,学生学起来就会觉得生动有趣。

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九寨沟的自然原始风光,重点介绍了四种景物:

雪峰、湖泊、森林、瀑布。

这四种景物各有特点,要让学生体会到这四种景物不同的美,光靠读书上的语句学生是无法感受到的。

因此,我从网络中搜集了相关的图片,制成了幻灯。

导入新课时,我已经带领学生进入了九寨沟,因此在教学这三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自由游览,找一找有哪些景物,学生兴致勃勃地游览完了,我便让学生起来说说看到了哪些美景,选自己喜欢的景物多读几遍,说说读懂了什么?

在交流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和文字.理解相应的关键词抓住关键词指导朗读感悟。

这样就体现了一种灵活性,而不是死板的按照书上的描写来学习,课堂气氛也就显得异常活跃。

同时将语言符号转化成活灵活现的画面与形象,努力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内化语言,加深理解和体会,在悟与思的过程中享受美的乐趣。

在朗读感悟时不能忘记扎扎实实的语文训练,所以我让学生看着词语、图片当小导游介绍景色。

(让学生尽量用书上的话,自由选择一个景色先练说)这样的操作形式目的是让学生再读课文,并且这样还激活了孩子潜在的学习情趣,从而让学生更深切地感受九寨沟那神奇的自然风光。

学完了就指导背诵:

这么美的景色,这么美的句子,你们愿意记住它吗!

看谁背得又快又好!

学生自由练习背诵,个人练背。

(学生自主、探究的读、悟、积累,激发了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记忆能力,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情与景的水乳交融,朗读与感悟合二为一,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学得也更扎实了,积累的语言素材也更丰富,为今后写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背诵了第三自然段后,我又回到开头的“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读到这儿我们真想说:

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九寨沟真是个——(引读)。

B第四自然段

1、过渡:

欣赏完了迷人的自然风光,让我们继续向纵深行进,看我们或许能遇到那些珍稀的动物。

2、学生读课文。

3、【课件出示】连线。

体态粗壮的大熊猫

善于奔跑的金丝猴

行动敏捷的羚 羊

憨态可掬的小熊猫

4、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种动物,好好读读,体会他最惹你喜爱的地方,在文中加上着重号。

等会儿做小导游向游客介绍这些小动物。

在小导游介绍这些动物时相应出示图片文字此环节的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当小导游来介绍喜欢的动物,既激发了学生有滋有味读课文的愿望,又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展示自己能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

学完这一段我又回到开头说读到这儿我们更想说:

雪峰插云——(引读)

四、欣赏音乐,享受美的熏陶

1、回归课题:

课文学到这儿,我们一起来看看课题:

九寨沟,觉得前面应加个什么词比较合适?

(学生任意说)

2、欣赏音乐:

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同学们有机会一定要亲眼去看看。

我国著名歌手容中尔甲看到九寨沟这么美也忍不住高歌一曲,下面请欣赏《神奇的九寨》。

3、作业:

收集九寨沟的资料向别人介绍九寨沟或帮九寨沟写广告语。

这是让学生走出书本,拓宽知识面。

 

《田园诗情》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描写荷兰田园美景的文章,全文围绕“牧场之国的荷兰”来写:

碧绿的草原,黑白花牛,乳白色的绵羊,黑色的猪群,金色的晚霞,默默挤奶的人,宁静安谧的夜晚,闪烁的灯......美丽富饶的荷兰就像一幅幅田园画展现在我们面前,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体会和感受到荷兰田园那诗情画意的美以及作者内心深处溢发的对荷兰田园风光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教学目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