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事业单位考试《法律》模拟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1278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事业单位考试《法律》模拟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云南省事业单位考试《法律》模拟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云南省事业单位考试《法律》模拟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云南省事业单位考试《法律》模拟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云南省事业单位考试《法律》模拟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云南省事业单位考试《法律》模拟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云南省事业单位考试《法律》模拟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云南省事业单位考试《法律》模拟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云南省事业单位考试《法律》模拟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云南省事业单位考试《法律》模拟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云南省事业单位考试《法律》模拟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云南省事业单位考试《法律》模拟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云南省事业单位考试《法律》模拟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云南省事业单位考试《法律》模拟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云南省事业单位考试《法律》模拟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云南省事业单位考试《法律》模拟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云南省事业单位考试《法律》模拟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云南省事业单位考试《法律》模拟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云南省事业单位考试《法律》模拟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云南省事业单位考试《法律》模拟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事业单位考试《法律》模拟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云南省事业单位考试《法律》模拟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事业单位考试《法律》模拟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省事业单位考试《法律》模拟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C.是否有统一的法典形式

D.是否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12.“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这一规定体现的宪法原则是()。

A.人民主权原则

B.法治原则

C.权力制约原则

D.基本人权原则

13.国家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也称为()。

A.政体

B.国体

C.国家管理形式

D.多党合作

14.“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

A.基本方针

B.基本原则

C.政治基础

D.主要内容

15.宪法规定,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必须依靠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这是人民民主专政具有的()。

A.政治联盟

B.实质

D.基本原则

16.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A.一国两制

B.多党联盟制

C.人民代表制

D.人民代表大会制

17.民族自治地方不包括()。

A.自治区

B.自治州

C.自治县

D.自治乡

18.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

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以法律规定。

A.国务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国家主席

D.国务院总理

19.关于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错误的是()。

A.普遍性原则

B.平等性原则

C.直接性原则

D.无记名投票原则

20.公民在政治、经济、社会等一切领域中,均依法享有和其他公民同等的权利。

这个权利的公民的()。

A.平等权

B.政治自由权

C.人格尊严权

D.文化活动自由权

21.关于民法的特点,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A.大多为强制性规范

B.大多为任意性规范

C.是实体法

D.属于公法范畴

22.遵守社会公德和社会公共利益原则,也叫()。

A.公序良俗原则

B.诚实信用原则

C.公平原则

D.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23.甲方和乙方签订了运输合同,但是甲方没有告诉乙方有两件货物已经破损的事实,则甲方的行为违反了()。

B.公平原则

C.诚实信用原则

24.请求债务人偿还债务,这是民事主体享有的()。

A.抗辩权

B.请求权

C.支配权

D.所有权

25.关于代理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从事代理活动

B.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从事活动

C.代理的后果由代理人自己承受

D.代理主要是实施法律行为

26.下列不属于知识产权特点的是()。

A.法律确认性

B.地域性

C.时间性

D.独立性

27.关于人身权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A.非人身性

B.不可放弃性

C.不可流通性

D.约定性

28.商标权的内容不包括()。

A.商标专用权

B.转让权

C.许可权

D.缴费权

29.我国对著作权实行的保护原则是()。

A.自动保护

B.注册保护

C.认定保护

D.审核保护

30.民事主体因对财产的占用、使用、收益和处分而发生的社会关系是()。

A.婚姻关系

B.继承关系

C.财产流转关系

D.财产所有关系

31.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A.始于出生,终于放弃

B.始于出生,终于80周岁

C.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D.始于出生,终于法律规定的期限

32.依照法律规定,18周岁以上、精神正常的自然人,称为()。

A.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B.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C.独立民事行为能力人

D.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33.关于法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

B.依章程成立

C.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D.有独立的财产或经费

34.对于买卖法律行为,说法正确的是()。

A.是无偿法律行为

B.是有偿法律行为

C.是实践性法律行为

D.是要式法律行为

3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财产所有人有三项权能

B.财产所有权包括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

C.财产所有权能不能分割使用

D.财产所有权的义务主体是不特定的

36.关于知识产权的专有性说法不正确的是()。

A.排他性

B.垄断性

C.占有性

D.独占性

37.下列不属于人格权的内容是()。

A.姓名权

B.生命权

C.肖像权

D.亲属权

38.下列不属于民事责任特征的选项是()。

A.民事责任具有强制性

B.民事责任具有损害性

C.民事责任具有财产性

D.民事责任具有补偿性

39.按照法律的规定,侵权行为是一种行为,()。

A.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

B.只能是作为

C.只能是不作为

D.必须是作为

40.张某十五岁,智力超群,为舞蹈演员,生活能自理,根据法律规定,她属于()。

B.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C.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D.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41.犯罪的本质特征是()。

A.是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

B.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

C.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

D.是触犯法律的行为,具有违法性

42.李某骗取张某的钥匙并仿制,后还了钥匙。

一日李某拿着仿制的钥匙去张某家行窃,但钥匙出了问题门未打开,张某准备回家加工钥匙继续作案,此时被人抓获。

李某的行为是()。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犯罪既遂

43.共同犯罪是相对于单个人犯罪而言的,是犯罪的一种特殊形态,刑法将共同犯罪的概念定义为()。

A.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B.二人共同故意犯罪

C.二人以上故意或过失犯罪

D.三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44.下列属于非刑罚处理方法的是()。

A.管制

B.罚金

C.赔偿损失

D.没收财产

45.王某盗窃2万元财物后逃往外地,因害怕被从重处罚便写信给原居住地公安机关,如实交代了自己的罪行和赃物藏匿地点,后在投案途中被公安机关逮捕。

王的行为是()。

A.立功表现

B.自首

C.不能视为自首

D.重大立功行为

46.赵某在犯罪后有重大立功表现,依法可以()处罚。

A.减轻或免除

B.减轻

C.从轻

D.从轻或减轻

47.量刑需要遵循的原则是()。

A.以事实为依据

B.以事实和法律为依据

C.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D.以犯罪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48.下列不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犯罪是()。

A.放火罪

B.间谍罪

C.交通肇事罪

D.破坏交通工具罪

49.下列何种犯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

A.伪证罪

B.诬告陷害罪

C.间谍罪

D.非法行医罪

50.犯罪的轻重与刑法处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重罪重判,轻罪轻判。

这种处罚遵循的原则是()。

A.罪刑法定原则

B.刑法适用平等原则

C.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D.平等原则

51.下列不属于犯罪特征的是()。

A.社会危害性

B.违法性

C.刑事违法性

D.应受惩罚性

52.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具体物或者具体人在刑法理论上也叫()。

A.犯罪客体

B.犯罪客观方面

C.犯罪对象

D.犯罪目的

53.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

A.从轻或减轻处罚

B.免除处罚

C.减轻或免除处罚

D.从轻或免除处罚

54.成立犯罪不可缺少的要素是()。

A.犯罪目的

B.犯罪行为

C.犯罪动机

D.犯罪结果

55.消防人员周某在执行灭火任务时担心被火烧而毁容,于是择机离开现场。

周某的行为属于()。

A.紧急避险

B.紧急避险过当

C.不能成立紧急避险

D.属于职务犯罪

56.甲和乙一直有矛盾,某日二人又发生争吵,甲提出决斗,乙同意应战,决斗中,甲被乙刺成重伤,甲忍痛反抗时将乙刺死。

甲的行为()。

A.属于正当防卫

B.属于防卫过当

C.属于故意犯罪

D.属于紧急避险

57.下列不属于立功表现的行为是()。

A.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

B.提供重要线索,帮助司法机关侦破其他案件

C.主犯揭发同案犯的共同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

D.在押期间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

58.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犯罪客体是()。

A.国家安全

B.公众利益安全

C.社会安全

D.公共安全

59.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的犯罪主体是()。

A.单位

B.自然人

C.单位和自然人

D.公司和企业

60.下列不属于侵犯财产罪的犯罪是()。

A.抢劫罪

B.盗窃罪

C.贪污罪

D.诈骗罪

61.行政关系是一种()。

A.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

B.管理与被管理的不平等关系

C.平等关系与管理关系并存的关系

D.管理机关与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

62.行政权力的存在、行使都必须依据法律规定,符合法律而不能与法律相抵触。

这个说法表明了行政法的()。

A.行政权力原则

B.行政强制原则

C.行政合理原则

D.行政合法原则

63.下列不属于行政主体行政职权的内容是()。

A.行政命令权

B.行政决策权

C.行政复议权

D.监督行政权

64.行政行为不具有的特点是()。

A.行政行为具有强制性

B.行政行为具有社会公益性

C.行政行为具有被动性

D.行政行为具有国家意志性

65.关于行政责任,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行政责任是行政主体和相对人的责任

B.行政责任是一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应承担的责任

C.行政责任是一种独立的责任

D.行政责任是一种法律责任

66.下列哪一项内容不能申请行政复议()

A.因行政处分或其他人事处理决定产生的争议

B.因行政不作为产生的争议

C.因行政强制产生的争议

D.因行政处罚产生的争议

67.行政复议机关收到复议申请后,应当在()内予以审查。

A.2日

B.3日

C.5日

D.15日

68.按照法律规定,对于行政诉讼,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事项不包括()。

A.对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的起诉

B.对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不服的案件

C.对行政机关对其工作人员进行奖惩、任免决定不服的起诉

D.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69.行政赔偿的责任主体是()。

A.违法的公务员

B.违法的公务员的上级领导

C.违法的公务员及其上级领导

D.国家行政机关

70.行政诉讼的原告是不服行政行为的()。

A.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B.只能是法人

C.只能是自然人

D.法人和自然人

二、多项选择题

1.在下列属性中,属于法的本质属性的内容有()。

A.国家强制性

B.人民性

C.统治阶级意志性

D.物质制约性

2.法的规范作用包括()。

B.预测作用

C.指引作用

D.评价作用

3.村民小赵欲擅自砍伐国有树木,遭村长批评后,知道自己的行为违反了《森林法》,于是放弃了砍树念头。

这说明法具有以下几种功能()。

A.指引功能

B.评价功能

C.教育功能

D.强制功能

4.公民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A.权利

B.权利能力

C.行为

D.行为能力

5.下列选项中,属于法律关系客体的是()。

A.运输

B.宅基地

C.小说

D.人格尊严

6.下列法律制裁中属于民事制裁的是()。

A.排除妨碍

B.返还财产

C.没收财产

D.罚款

7.从宪法的形式特征看,我国宪法属于()。

A.成文宪法

B.刚性宪法

C.协定宪法

D.人民民主宪法

8.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

A.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

B.自治区人民政府

C.自治区人民法院

D.自治区人民检察院

9.下列选项中,可以作为选民的是()。

A.患有精神病的彭某

B.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王某

C.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的李某

D.被监视居住的周某

10.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关于我国经济制度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A.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B.社会主义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C.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D.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补充

11.公民基本权利中政治自由的表现包括()。

A.言论自由

B.出版自由

C.结社自由

D.集会自由

12.我国的人民法院包括下列几种()。

A.地方各级人民法院

B.军事法院

C.海事法院

D.行政法院

13.下列选项中属于民事法律事实的包括()。

.

A.甲参加朋友的婚礼

B.乙参加了单位人大代表的选举

C.丙被法院宣告死亡

D.丁卖了自己的旧电脑

14.下列哪些主体依法可以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A.公民

B.有限责任公司

D.国家

D.合伙企业

15.下列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是()。

A.甲企业和乙企业的合同关系

B.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

C.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丙企业的关系

D.出租房屋者和承租房屋者的关系

16.法人的成立应当具备的条件包括()。

A.有上级主管部门

B.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

C.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D.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17.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包括()。

A.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B.行为人的行为以意思表示为构成要素

C.行为人的行为有外部意思表示

D.行为人的行为是合法行为

18.邻接权的内容包括()。

A.出版者权

B.表演者权

C.录音制作者权

D.播放者权

19.下列属于人身权的内容是()。

A.名誉权

B.隐私权

C.配偶权

D.人格尊严权

20.下列能够体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内容是()。

A.对累犯从重处罚

B.对自首的犯罪分子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对不满18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D.对于有立功表现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1.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犯罪客体包括()。

A.国家主权安全

B.国家政治安全

C.国家军事安全

D.国家外交安全

22.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其特征具有()。

A.时间性

B.自动性

C.有效性

D.预见性

23.犯罪分子张三深夜到某大楼行窃时被保安发现,在保安拦住张三时,张三将保安打昏致伤后逃跑,张三的行为应当定性为()。

A.抢夺罪

B.犯罪既遂

D.抢劫罪

24.周某(19岁)和自己的弟弟(1岁)密谋共同实施了诈骗行为,非法获取大量钱财,下列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二人构成共同犯罪

B.周某单独构成诈骗罪

C.周某弟弟构成犯罪

D.周某弟弟不构成犯罪

25.根据刑法规定,应当从重处罚的情形包括()。

A.共同犯罪中的主犯

B.累犯

C.教唆未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

D.间谍罪的犯罪分子

26.下列哪些情形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A.甲故意杀人被判死刑

B.乙犯盗窃罪被判有期徒刑

C.丙犯间谍罪被判有期徒刑

D.丁犯抢劫罪被判无期徒刑

27.行政行为效力的内容包括()。

A.确定力

B.拘束力

C.执行力

D.抗辩力

28.行政法律监督的对象包括()。

B.社会团体

C.公务员

29.关于申请行政复议,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是口头方式,也可以是书面方式

B.可以是书面申请,不得口头申请

C.由当事人确定书面或口头申请

D.必须是书面申请

30.政诉讼的一般性原则包括()。

A.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的原则

B.辩论原则

C.公开审判

D.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原则

三、判断题

1.法是统治阶级中拥有较高权力的少数人意志的反映。

()

2.法通过具体规定,对人们的行为后果进行估计,让人们对自己的行为做出安排和计划,以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统治阶级的要求和期望,这就是法的指引作用。

()

3.政策是决定法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的最根本因素。

4.在一些情况下,社会主义道德为社会主义法律提供补充作用。

5.法律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它和其他社会意识一样,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被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并且服务于一定的社会关系。

6.法律规范中规定主体违反法律规范时应当承担何种法律责任,带来何种法律后果的部分是法律规范中的适用条件。

7.无法律规范的存在,就无法律关系的产生,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产生的前提。

8.行政处罚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于有轻微违法行为而不够刑事制裁的违法者所实施的法律制裁,主要有警告、罚款、没收财产、吊销营业执照、降级、撤职等方式。

9.法律关系主体中社会组织包括企业、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

10.在法律体系中,属于基本法律部门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婚姻家庭法、继承法、行政复议法等。

11.宪法的调整对象是指有关国家基本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国家政权组织以及公民基本权利义务的社会关系。

12.我国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有权制约由它选举产生的国家机关,这是权力制约原则的体现。

13.宪法规定,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指导和管理。

14.按照宪法的规定,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

15.我国宪法规定,国家机构行使国家权力。

国家权力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外交权等权力。

16.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包括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17.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和法律监督机关。

18.囯务院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对全国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

19.住宅权是公民享有的居住、生活、休息的场所不受非法侵入和搜查的权利。

保护住宅权,也是保护人格尊严的一种体现。

20.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21.没有财产内容但是有人身属性的社会关系叫人身关系。

22.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包括财产所有关系、财产流转关系和经济调控关系。

23.在愚人节与他人开过分的玩笑是违反民法公序良俗原则的行为。

24.按照我国民法规定,不满10周岁但智力超群、聪明过人的儿童,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25.无权代理即为无效代理。

26.财产所有人可以将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四项权能集于一身行使,也可以分割使用,将其中一项或者数项权能交给他人使用。

27.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与自己进行民事行为,从而使得交易活动名为双方实为代理人一方的代理也叫双方代理。

28.专利权的主体就是指有权申请专利权的单位和个人。

29.对商标权的保护方法可以是行政保护,由被侵权人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请求处理。

也可以是司法保护,即由被侵权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30.在合同订立过程中,一方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所产生的义务,给对方造成损失而应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也叫违约责任。

31.紧急避险所损害的利益必须小于或等于紧急避险保护的利益,否则,就失去了紧急避险的意义和作用。

32.某间歇性精神病人某日在酒醉状态下打伤了酒店老板,当酒店老板报警时,他受惊吓而导致精神病发作,他不负刑事责任。

33.1988年12月1日出生的赵某于2001年12月2日实施了抢劫行为,对此他不应当负刑事责任,因为赵某属于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

34.犯罪未遂中的“犯罪未得逞”是指犯罪行为没有实施完毕。

35.张三将甲打昏在地,李四路过此地,见甲包中有1万元现金,便趁机拿走。

张三和李四属于共同犯罪。

36.马某因犯放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人民法院还可以对马某附加的刑罚是剥夺政治权利。

37.在法定刑限度内对有从轻情节的犯罪分子判处较轻的刑种或者较短的刑期,这适用的是减轻处罚。

38.某甲因交通肇事罪被判处3年零6个月的有期徒刑,他可以适用缓刑。

39.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

40.犯罪客体就是犯罪行为直接指向的人或物。

41.行政关系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各方当事人财产和人身方面的权利义务关系。

42.依行政法的调整范围可以将行政法分为行政实体法、行政程序法。

43.行政机关做出行政行为时,应当考虑正当因素,排除不相关的因素,这是行政合法原则的具体要求。

44.国家机关不可能成为行政相对人。

45.行政机关对落实私房政策等历史遗留问题做出的处理,当事人不服的,不能提起行政复议。

46.具体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进行行政管理时,针对特定的人或事进行管理的行为。

对同类事件不具有普遍适用的效力。

47.事前监督是指在行政行为做出以前进行的监督;

事中监督是指对正在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