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132399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8.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春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春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春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春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春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春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春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春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春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春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春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春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春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春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春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春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春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春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春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单元教案.docx

《春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单元教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春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单元教案.docx

春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单元教案

《短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繁星》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诗集里。

总的来说,它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与赞扬;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与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在艺术上,冰心以童心关照一切,诗歌美在清纯,美在朦胧,美在含蓄。

教学过程中可以立足反复朗读感悟,想象画面,品味生活,感悟情感,在构建立体的画卷中,领略短诗的美。

教学目标:

1.认识“漫、涛”两个生字,读准“啊”“膝”等音变和易误读字音,指导书写“繁”等8个生字,理解“漫灭”“思潮”等词语。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韵味,熟读成诵。

3.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学的重难点:

体会诗歌的韵味,展开想象,体悟情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学生准备:

课文纸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星星卡

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诗歌,释义诗题

1.出示单元导语,引出课题。

2.自由读诗,明确诗序。

3.简介作者,解释“繁星”,指导书写。

4.指名朗读,提示“啊”的音变。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短诗”特点,简介作者,了解选文中序号的意思与来历;指导“繁”字的笔顺、结构书写,强调易错笔画,学生巩固练写,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有板有眼,读出节奏

环节一:

朗读《繁星》(一三一)

1.比较思考:

现代诗与古诗之间的异同,发现诗“韵”。

2.读出节奏:

感知“光”“香”“响”ɑnɡ的韵脚,了解同音成韵,关注问号的语气,读出节奏。

3.情境朗读:

师生合作,接读“哪一……?

”排比句式,理解“思潮”。

环节二:

朗读《繁星》(一五九)

1.发现韵脚:

发现“了”“里”,了解同字成韵。

2.读出节奏:

指导分句朗读,读出分句间的强弱对比,感受现代诗高低起伏的节奏。

环节二:

朗读《繁星》(七一)

1.发现特点:

发现无韵诗,句式相同,节奏相仿的特点。

2.读出节奏:

指导朗读“母亲的膝-上--”读出节奏,引发思考。

过渡:

读着读着,你不仅发现了现代诗的节奏,你还发现了现代诗的什么特点呢?

【设计意图】“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

”由学生相对熟悉的古诗入手,与现代诗形式与内容异同的比较,培养学生思辨的能力,通过探究学习,初步发现现代诗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相对自由的特点。

在读中理解词语的意思,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节奏。

(三)有声有色,读出想象

环节一:

想象《繁星》(七一)

1.延长顿逗: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展开想象。

2.补白想象:

指导破折号和“中”“下”“上”停顿并增加音长,仿照朗读。

想象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作者在做什么。

3.理解词语:

通过补白想象理解“永不漫灭”的含义。

4.情景朗诵: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情景积累背诵。

环节二:

想象《繁星》(一五九)

1.想象“风雨”:

想象“天上的风雨”是怎样的景象?

引导学生朗读重音,分角色朗读,想象“风雨”景象。

(预设:

狂风暴雨、倾盆大雨、暴雨如注……)

2.经历“风雨”:

想象“心中的风雨”又会是遇见什么事情呢?

(预设:

困难、挫折、痛苦……)

过渡:

现代诗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想象,你又发现了现代诗的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

通过探究和读出节奏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理解“永不漫灭”“风雨”等词语的含义,领悟诗歌的内容。

为升华情感做“支点”。

(四)有情有思,读出情感

环节一:

悟情《繁星》(一五九)

1.品读“风雨”:

在补白想象的基础上,感受母亲怀抱中浓浓的母爱。

2.体会情感:

结合作者经历,补充资料,理解“心中风雨”的内涵,通过复沓朗读体会情感。

◎1900年出生的冰心,从小便体弱多病,每次生病就会想起,母亲啊……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革命对于11岁的冰心来讲是可怕的,是枪林弹雨,是无家可归……想到这些冰心有些害怕,她会说,母亲啊……

◎1921年,经历人生风雨的冰心出版了她人生的第一本诗集《繁星》,她把对母亲的爱写在这首诗中,母亲啊……

风雨是景象,是心情,更是对母亲怀抱的依恋。

环节二:

悟情《繁星》(一三一)

1.情景朗读:

播放海浪声音,情景朗读体会作者对大海的挚爱之情。

2.体会情感:

补充资料,体会大海对作者写作带来的灵感与思考。

◎“我的童年是在海边度过的。

我特别喜欢大海,所以,在我的早期作品中经常有关海的描写。

”--《冰心自传》

◎“每次拿起笔来,头一件事忆起的就是海。

”--《往事》

大海是作者写作灵感的源泉,是心灵寄托的地方,作者对海眷恋、感激……

3.共同诵读:

伴着海浪声,引导学生诵读诗歌,内化背诵。

环节三:

悟情《繁星》(七一)

1.品悟月明:

月是中国人心中的共同的情怀,举头望明月……月明时分又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2.体会情感:

母亲给予我们生命,养育我们长大,谁言寸草心……母亲的膝上感受到什么呢?

【设计意图】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通过读出想象为“支点”进一步探究发现现代诗的情感。

初步感知现代诗的意境,触景生情,情动辞发,反复朗读,层层递进体会诗歌的情感,同时将积累背诵巧妙的融于情境之中。

(五)情动辞发,仿写《繁星》

1.仿写诗句,唤起自我感受。

出示“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

◎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再仿照着写一写。

这些事--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的(),

藤萝的叶下,()的(),

母亲的膝上,()的()。

2.教师巡视,相机评价。

3.朗读仿写,分享自创“繁星”。

4.挥动星卡,齐背三首《繁星》。

5.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朗读现代诗集《繁星•春水》,摘录喜爱的现代诗写清作者和出处,和家人或朋友一起分享,开展班级诗歌朗诵会。

【设计意图】诗歌是一些种子,应当在心底开花。

通过有梯度,有层次的探究式学习,读出节奏,感受现代诗的音乐性;读出想象,体会现代诗的艺术性;读出情感,感受现代诗的人文性,在反复朗读中发现现代诗的特点,并以特点学习现代诗,将习得的特点落实到笔端仿写现代诗,鼓励孩子大胆创作,激发对现代诗的喜爱之情,通过综合性学习摘录积累,分享交流将现代诗融入到生活中。

《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准2个生字,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书写4个生字。

2.朗读课文,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

背诵课文。

了解作者所描绘的“绿”。

3.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重点和难点

1.识记本课4个生字。

2.能联系学生已有经验,说说“所有的绿集中起来”的情景,做到声音响亮,态度大方,表达清楚。

3.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教学准备

图片、各种绿色的卡片、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录音机、课文录音磁带、配乐磁带。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手持春天图)这是一幅由各种绿色绘制而成的图画,知道画中画的是什么季节吗?

它给你们带来什么感觉?

2.师小结:

我们刚从冰雪中走来,看到这生机勃勃的绿实在赏欣悦目。

绿是春天的象征,还是希望的象征。

诗人艾青就写了一首诗《绿》,就让我们跟着他一起走进春天绿意盎然的画卷中吧!

3.板书课题:

绿

4.全班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指名分小节读课文。

3.教学生字,注意读音。

三、诵读课文,感悟体会

1.听录音(最好配有音乐)轻声朗读全文,边读边思:

春姑娘用巧手为我们调出了哪些绿色?

2.板书:

黑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同时贴出色卡)

3.感受绿的多:

是不是只有这些“绿”?

你还知道有哪些绿?

(了解省略号的作用)

4.出示第一小节:

难怪作者说(出示第一段),自己轻声读读。

指名读。

全班齐读。

5.感受绿的美:

这各种各样的绿,却绿得发亮,绿得出奇?

知道“出奇“是什么意思吗?

6.齐读第一、二小节。

7.这么多的绿集中在一起,会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读读课文三、四、五小节。

(1)轻声地、自由读三、四、五小节。

(2)你觉得哪小节写得最有趣,挑选你最喜欢一节再仔细读读。

随机:

第三小节:

(1)出示文中插图,说话练习。

说一说:

风中的()是绿色。

雨中的()是绿色。

阳光下的()也是绿色。

(学生看图,挑选其中一个交流)

(2)指名读,全班读。

第四节:

(1)出示文中插图,帮助学生理解。

(2)指名读,男女生对读。

第五节:

(1)出示说话练习。

说一说:

一阵风吹来,小草(),柳条(),树枝(),()。

(2)指读,师范读,全班读。

8.全文朗读。

四、拓展运用,指导写字

1.拓展运用:

春天,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充满了绿色,你见过“所有”的绿集中起来的情景吗?

2.学生交流,句式训练

春天到了,校园里()。

公园里()。

田野里()。

3.试背课文。

4.指导写字。

(1)做写字准备(手指操、写字歌)

(2)观察田字格中的4个字。

(3)注意共同点,交流。

(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白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不同。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点: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异同;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现代诗的有关资料,搜集诗歌的特点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朗诵,导入新课

1.介绍作者: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1895-1925),俄罗斯田园派诗人。

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由富农外祖父养育。

1912年毕业于师范学校,之后前往莫斯科,在印刷厂当一名校对员,同时参加苏里科夫文学音乐小组,兼修沙尼亚夫斯基平民大学课程。

1914年发表抒情诗《白桦》,1915年结识勃洛克、高尔基和马雅可夫斯基等人,并出版第一部诗集《亡灵节》。

1916年春入伍,退伍后与赖伊赫结婚。

1925年12月28日拂晓在列宁格勒的一家旅馆投缳自尽。

2.师朗诵《白桦》。

3.让生体会这首诗和上节课学的诗有什么不同。

4.师小结导入:

老师刚才朗读的是一首现代诗,它和古诗有些不同,那它到底有哪些不同呢,下面,我们就来读读《白桦》这首诗,相信通过同学们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二、初读诗歌,了解大致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以小组合作读,自读,赛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小组赛读,男女同学赛读。

3.小组交流:

通过朗读这首诗,再看看前面的四首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三、品读诗歌,感悟意境

1.生自由地读诗歌,并边读边想象:

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体会到作者什么情感?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班上交流,师相机引导:

《白桦》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

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表现也一种高洁之美。

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

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

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体会现代诗和古诗的区别

1.自读《诗经〃采薇》《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天上的街市》《白桦》

2.小组内交流交流你的发现。

3.班上交流,师相机指点古诗与现代诗的不同:

古诗,一般讲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现代诗不像古诗那样在字数和押韵上要求那么严格,它的写法比较自由,句子长短自由,分为若干小节。

五、快读阅读材料,体会诗歌的特点1.学生默读阅读材料。

2.让学生说说读了这六首诗的发现,师相机指导。

①诗歌的特点:

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②这六首诗所写的内容都与什么有关?

(自然景物)

六、拓展延伸

1.背诵这首诗。

2.课外阅读描写其他内容的诗歌。

《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会认7个生字,查阅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自主积累词语。

3、体会这首诗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有感情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从中感悟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戴望舒”:

同学们,听说过这个人的名字吗?

知道他是谁吗?

2、教师小结:

戴望舒是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的代表诗人。

(出示课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他的诗歌《在天晴了的时候》。

3、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词和不理解的词、句。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词,朗读,识记。

要求:

读准字音,记清字形。

(2)提出不理解的生字、词,作上记号。

(3)指名朗读,纠正。

要求读通顺。

 3、了解课文的内容提示:

从诗的结构来入手。

(1)小组讨论。

 

(2)相互交流。

三、再读课文

1、默读全诗,想想课文哪些诗句写出了雨过天晴时的景物,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

2、朗读全诗,体味诗句之美。

四、深入研读,欣赏美景

1、自由朗读诗歌的第一节,想一想文中描写了哪些雨过天晴的景物?

用横线把景物名称画出来。

2、指名反馈。

(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

3、找出相关的诗句,读一读。

4、指名反馈。

5、齐读第一节,想象画面。

6、指名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画面,然后再读一读。

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朗读。

7、师导:

通过诗人的描述,雨后的小路、小草、小白菊、凤碟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8、出示:

(  )的小路   (  )的小草

    (  )的小白菊  (  )的凤蝶儿

9、师导:

同学扪,雨后的景色是多么的美丽而清新!

在天晴了的时候,我们真该到小径中去走一走。

因为——(学生读描写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的句子)

10、在读了诗人描写天晴后的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的句子后,你们发现了诗歌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拟人)

11、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12、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节。

五、拓展思维,丰富画面。

1、同学们,天晴了,除了可以看到润湿的销路、炫耀着新绿的小草、绽放的小白菊、自在闲游的凤蝶儿,还可以看到怎样的景象呢?

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第三节。

2、指名反馈:

诗歌描绘的天晴了所看到的景象有哪些?

3、小结:

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乌云散了,一切显得那样的明朗:

溪中波光荡漾,林中树影婆娑,天空云儿闲游……多美呀!

我们一起把这三行诗句读一读。

4、拓展思维:

你留心观察过雨后天晴时的景象吗?

把你看到的、听到的说一说。

 5、小结:

雨后的景色多美呀!

所以作者不断地倡议我们在天晴的时候出去走走,我们一起来读第二节。

 六、品味诗句、练习背诵。

 1、自由诵读课文。

 2、指名读一读。

集体评议。

 3、集体读一读。

 4、熟读成诵。

 七、总结全文

 同学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美,我们只是缺少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老师希望大家能够和戴望舒一样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留心观察,拥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

八、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做课后练习,完成一课一练。

  板书设计           泥路:

温柔

                 小草:

新绿

             走走

                小白菊:

绽透

                凤蝶儿:

闲游

  在天晴了的时候新阳

                   溪水

             看看    暗绿

                   云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在交流中,了解新诗的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2.了解8个古代文人,会认10个生字。

3.积累本单元表示颜色的词语。

4.仿照例子写诗歌。

5.积累和理解名人名言。

教学重点

词句段运用(积累表示颜色的词语,仿照例段写诗歌)

教学难点

理解并积累名人名言。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

本单元是诗歌单元,在这一单元里,我们感受到了诗歌中的美丽世界,大家是不是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很享受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一单元的语文园地,走进诗歌的乐园吧!

一、交流平台

1.本单元学习的课文中,都是现代新诗,读读下面的几位同学的交流,想一想新诗有什么特点呢?

我们先来听听同学们有什么高见吧!

小雨:

我很喜欢本单元的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很有节奏感。

小博:

诗歌常常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感受,蕴含着丰富的想象。

因此,语言表达也很独特,如“阳光”是“绿的”,“寂静”是“朦胧”的,小草“炫耀”着新绿。

小如:

很多诗歌饱含着真挚的情感,如“永不漫灭的回忆,”和“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让我体会到诗人对母亲的深深依恋。

2.请同学们把上面表示现代诗歌特点的词句用“”画出来。

3.学生交流。

学生反馈练习情况,教师评价指导。

教师总结评价,点拨指导:

(1)新诗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

(2)诗歌表达诗人独特感受,蕴含丰富的想象,语言表达独特。

(3)诗歌表达着真挚的感情。

(板书:

新诗的特点:

有节奏感丰富的想象独特的感受真挚的感情)

4.小练习:

请同学们从本单元的几首新诗中,找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看看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示例:

从《绿》中“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写出了诗人对“绿”的独特感受,表达了诗人喜爱春天,喜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从《白桦》的“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

”体会到作者对白桦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识字加油站

你了解下面的古代文人吗?

和同学交流。

(板书:

古代文人)

qūyuānmèngfǔ

屈原陶渊明孟浩然杜甫

Hányùyǔxīzhònggōng

韩愈刘禹锡范仲淹龚自珍

1.认一认

(1)指名拼读生字,齐读生字,指名领读。

(2)小组同学对比读,互相交流纠正易错生字读音,组长记录小组同学的发现。

(3)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前鼻音“渊、韩”,后鼻音“孟、仲、龚”。

2.学生小组讨论,根据自己所查找的资料,说一说你对这些古代文人的了解。

(板书:

认识古代文人)

3.教师小结,指导: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陶渊明:

(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人。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杜甫:

(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韩愈:

(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

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

有“诗豪”之称。

范仲淹: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

苏州吴县人。

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龚自珍: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sè)人,号定庵(ān)。

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

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

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交流了解了现代诗歌的特点,认识了几个古代文人,认识了10个生字。

请同学们课下再好好复习一下这些知识。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语文园地”,来认识一些表示颜色的词语。

二、词句段运用

(一)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再找一找其他描写颜色的句子,和同学交流。

(板书:

描写表示颜色的短语)

1.出示:

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

白雾与远天晴天空连载一起,晶白中透着淡蓝、青苍,一碧万顷。

那草滩的绿,绿得娇嫩;那菜花的黄,黄得蓬勃;而那湖水的蓝,又是蓝得多么醉人啊!

2.读一读这些加点的部分。

3.说一说,这些部分分别描写了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说一说。

教师小结,指导:

这些词语都是表示颜色的短语。

4.这些描写颜色的短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把颜色描述得非常细致、具体、生动。

5.你还知道哪些带有这样表示颜色的短语的句子?

示例:

在朦胧的寂静中,玉立着这棵白桦,在灿灿的金辉中,闪着晶亮的雪花。

(二)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再仿照着写一写。

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再仿照写一写。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春天的早晨,

是怎样的可爱呢!

融冶的风,

飘扬的衣袖,

静悄的心情。

1.指名学生说一说,这两个片段加点的部分有什么共同之处?

2.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选代表班内展示。

教师总结:

加点的部分是结构相同的“的”字短语。

(板书:

仿写新诗“的”字短语)

2.仿照加点的部分,照样子写写。

示例:

这些事——

是永远不忘记的画面:

阳光下的花园,

浓浓的树荫下,

奶奶的故事。

三、日积月累

1.出示名言,学生尝试读一读。

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

——艾青

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

——朱光潜

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宁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

——【英国】华兹华斯

2.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些什么?

3.教师讲解:

(板书:

关于诗歌的名言)

2.小组内交流对这些名言的理解。

选代表展示自己对这些名句的理解。

(1)第一句,艾青说的是诗歌的作用,能“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

(2)第二句,朱光潜是说诗歌的特点是“节奏”感很强。

(3)第三句,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的是诗歌能够表达情感,表达的是强烈的情感。

(板书:

诗歌的作用、特点、表达情感)

4.把这些名句再来读一读,相互交流,看谁读得最好。

5.自己练习背一背,再抄写一遍,积累下来。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解了描写颜色的短语,学会仿写新诗,积累理解了几句名言。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学会正确运用这些词句。

综合性学习变轻叩诗歌大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