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康杰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135859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康杰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山西省康杰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山西省康杰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山西省康杰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山西省康杰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山西省康杰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山西省康杰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山西省康杰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山西省康杰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山西省康杰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山西省康杰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山西省康杰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山西省康杰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山西省康杰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山西省康杰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山西省康杰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山西省康杰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山西省康杰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康杰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山西省康杰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康杰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西省康杰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山西省康杰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字自从成了汉语的书面符号,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载体。

从甲骨文所记录的商周编年史,毛公鼎的篆文所镌刻的嬴秦的历史,先秦诸子的论辩和散文,汉代的《史记》《说文》,直到康乾盛世所刻的九百卷、近五万首的《全唐诗》和近八万卷的包括经史子集的《四库全书》,浩瀚的典籍集聚了一代又一代文化精英的思维逻辑和艺术创造。

中国作为古典文献的大国,其文献数量或质量都无愧为上乘。

汉字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它的生命力来自它的内部结构。

汉字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结构体,在形音义之中,表意是它的主体功能。

隶变之后字形稳定少变,占汉字大多数的形声字,表意的形旁相对明确,表音能力较差。

稳定的形、义使它超越了标音能力的缺陷,尽管古今汉语和南北方言语音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还能“由文知义”。

于是,隔代的人可以共享书面阅读,异地的人可以借助文字沟通。

不同的民族虽有各自的语言,用汉字书写的书面语,都被大家尊为共同的文化载体。

唐代之后的一千年间,《切韵》系韵书作为标准音,通过科举取士普及全国,形成了“文读”的字音类别,使古今南北的字音差异保持着多多少少的对应,使操着不同口音的人都认同统一的汉语。

满族入关统治中国三百年,正是处在古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转变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华文化达到鼎盛的时期,《四库全书》和《红楼梦》所标志的文言和白话也登上了顶峰。

这就是各民族共同使用汉字、多民族共同创造统一文化的最好见证。

统一的文字不但维系着统一的书面语和统一的民族文化,也使我们这个拥有数亿人口的大国能够经常保持着统一的局面。

汉字在它的青春时期,不但勤勤恳恳地为中华民族服务,还作为中华文明古国的友好大使,传播到东亚的许多邻国,形成了太平洋西岸的汉字文化圈。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向中国学习了一千年,先是直接学汉字,读四书五经,公元720年成书的《古事记》就是用文言文写的,750年创造了汉字笔画式的表音文字——假名,用汉字和假名拼音来书写日语。

二战期间,曾有人提出要废除汉字,因为汉字已经用“音读”和“训读”的形式进入日语的血脉,废除不成,后来采取限用汉字的办法,规定了1945个汉字作为“当用汉字”。

朝鲜从公元372年起使用汉字,1444年也创制了汉字笔画式的谚文字母,直到1910年被日本吞并。

韩国1987年规定,小学只学谚文,中学学1600个汉字。

越南在汉代中叶之后纳入中国版图一千年,一直以汉字为正式文字,直到1945年才改用拼音。

正是因为汉字以表意为主、不精确表音,所以才能够被不同语系的语言借用为文字符号,这种情况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几千年间,汉字的形体发生过甲、金、篆、隶、楷、草等字体的变化,在笔画的选择、结构的调整、繁简的变异上经过了不断的探索实践,在时代的演变中,创造了书法艺术。

汉字不但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还成为类似西方绘画、雕塑的艺术陈列品,这在世界文字之林中也是极为罕见的。

(选自李如龙《汉字的历史发展和现实观照》)

1.下列表述,不能体现汉字对中华民族文化影响的一项是()(3分)

A.汉字作为汉语的书面符号,承载着几千年的中华文化,由汉字书写而汇成的浩瀚的典籍集聚了中华文化精英的思维逻辑和艺术创造。

B.各民族共同使用汉字使得不同民族能够共同创造统一文化,也使得中国这个拥有数亿人口多个民族的大国能够经常保持着统一的局面。

C.汉字的书写形成了书法的艺术,历代书法大家留传下来的珍贵墨宝成为类似西方的绘画、雕塑的艺术陈列品,是华夏子孙的宝贵遗产。

D.汉字有着长盛不衰的生命力,在它的青春时期,作为中华文明古国的友好大使,传播到东亚的许多邻国,形成了太平洋西岸的汉字文化圈。

2.下列关于原文第三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治维新前日本已向中国学习了一千年,公元712年成书的《古事记》即用文言文写就,约公元9世纪创造了汉字笔画式表音文字——假名。

B.由于汉字已经以“音读”和“训读”的形式进入日语的血脉,所以二战期间日本试图废除汉字未成,后来只能采取限用汉字的办法。

C.“谚文”是朝鲜从公元3世纪左右使用汉字之后,在15世纪利用汉字的笔画创造出的文字,即使现在,汉字在韩国依然有影响。

D.因为汉字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表意文字,所以才能够被日本、朝鲜、越南等不同语系的多个国家借用为文字符号,并沿用千年至今。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代之后的一千年间,科举取士使得《切韵》系韵书作为汉字标准音普及全国,这使得各地操着不同口音的人都认同统一的汉语。

B.满族入关统治中国近三百年间,是古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转变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华文化的鼎盛时期,《红楼梦》代表着当时文言的最高成就。

C.尽管古今汉语和南北方言语音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汉字形、义稳定,不会因语音变化而影响书面阅读和文字沟通。

D.汉字经过在笔画的选择、结构的调整、繁简的变异上的探索实践,发生过多种字体的变化,但自从隶变之后,字形是基本稳定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49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6题。

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

赵王、成安君陈馀闻汉且袭之也,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

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

“闻汉将韩信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新喋血阏与,今乃辅以张耳,议欲下赵,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

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

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

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

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

愿君留意臣之计。

否,必为二子所禽矣。

”成安君,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曰:

“吾闻兵法十则围之,倍则战。

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

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

今如此避而不击,后有大者,何以加之!

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

”不听广武君策,广武君策不用。

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

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

夜半传发,选轻骑

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诫曰:

“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令其裨将传飧,曰:

“今日破赵会食!

”诸将皆莫信,详应曰:

“诺。

”谓军吏曰:

“赵已先据便地为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前行,恐吾至阻险而还。

”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

赵军望见而大笑。

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

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

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

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

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

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

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

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

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车不得方轨方轨:

两车并行

B.能千里而袭我能:

能够

C.韩信使人间视间视:

暗中探听,窥伺

D.夜半传发传发:

传令出发

5.下列对语段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成安君之所以没有采纳广武君的建议,主要是他生搬硬套“义兵不用诈谋奇计”的信条,害怕示怯遭伐。

而“背水阵”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韩信坚定地运用了“右、背山陵,前、左水泽”的军事原则。

B.广武君认为实施“断后计”的意义和有利条件是:

汉军去国远斗,后勤成为命脉,而“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

C.韩信“背水阵”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韩信坚定地运用了“右背山陵,前左水泽”的军事原则。

D.这场战争生动地刻画出了韩信运筹帷幄、多谋善断、机智灵活和成安君迂腐、机械的形象特点。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

(3分)

(2)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3分)

(二)课文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杜景俭,冀州武邑人也。

少举明经,累除殿中侍御史。

出为益州录事参军。

时隆州司马房嗣业除益州司马,除书未到,即欲视事,又鞭笞僚吏,将以示威,景俭谓曰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嗣业益怒。

景俭又曰:

“公今持咫尺之制,真伪未知,即欲揽一州之权,谁敢相保?

扬州之祸,非此类耶。

”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

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曰:

“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

”景俭由是稍知名。

入为司宾主簿,转司刑丞。

天授中,与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理制狱,时人称云:

“遇徐、杜者必生,遇来、侯者必死。

”累迁洛州司马。

寻转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则天尝以季秋内出梨花一枝示宰臣曰:

“是何祥也?

”诸宰臣曰:

“陛下德及草木,故能秋木再花,虽周文德及行苇,无以过也。

”景俭独曰:

“谨按《洪范五行传》:

‘阴阳不相夺伦,渎之即为灾。

’又《春秋》云:

‘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今已秋矣,草木黄落,而忽生此花,渎阴阳也。

臣虑陛下布教施令,有亏礼典。

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

”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日:

“卿真宰相也!

延载初,为凤阁侍郎周允元奏景俭党于李昭德,左迁溱州刺史。

后累除司刑卿。

圣历二年,复拜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时契丹入寇,河北诸州多陷贼中。

及事定,河内王武懿宗将尽论其罪。

景俭以为皆是驱逼,非其本心,请悉原之。

则天竞从景俭议。

岁余,转秋官尚书。

坐漏泄禁中语,左授司刑少卿,出为并州长史。

道病卒,赠相州刺史。

(节选自《旧唐书·杜景俭传》,有删改)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除书未到,即欲视事视事:

就职理事

B.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俄:

不久

C.累迁洛州司马累迁:

多次升迁

D.阴阳不相夺伦夺伦:

相互争夺

8.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景俭谓曰/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傲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嗣业益怒

B.景俭谓曰/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嗣业益怒

C.景俭谓曰/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嗣业益怒

D.景俭谓曰/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嗣业益怒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出”是由京城到地方做官,与后文“入为司宾主簿”中的“入”相对。

B.“季秋”是指秋天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九月,古代一个季度的三个月分别用“孟仲季”来表示。

C.“《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与《诗》《书》《礼》《乐》合称为“五经”。

D.“左迁”是指降低官职,犹言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成为左迁,后世沿用之。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房嗣业最终被任命为荆州司马,而不是益州司马,证明了杜景俭劝阻房嗣业行为的正确,益州的老百姓为这件事还编了个顺口溜,称赞杜景俭。

B.“遇徐、杜者必生,遇来、侯者必死”,当时人们流传的这句话可以看出,虽然都是处理案件,但杜景俭、徐有功与来俊臣、侯思止的方式不同。

C.在回答武则天有关秋天梨树开花的询问时,与各宰臣的吹捧不同,杜景俭大胆直言,认为这是武则天布教施令“有亏礼典”上天发出的预警。

D.调任秋官尚书期间,因为漏泄了皇帝在皇宫内和身边亲近的人说的不公开的话,杜景俭被贬司刑少卿,外调担任并州长史,在赴任途中不幸病死。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公今持咫尺之制,真伪未知,即欲揽一州之权,谁敢相保?

(5分)

(2)景俭以为皆是驱逼,非其本心,请悉原之。

则天竞从景俭议。

(5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13题。

惜花

(唐)韩偓

皱白离情高处切,腻香愁态静中深。

眼随片片沿流去,恨满枝枝被雨淋。

总得苔遮犹慰意,若教泥污更伤心。

临轩一醆悲春酒,明日池塘是绿阴。

12.颔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

请找出来并简析其表达效果。

(5分)

13.诗歌的尾联是如何抒情的?

请简要分析。

(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6分,每空1分)

14.

(1)玉户帘中卷不去,。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旌旆逶迤碣石间。

(高适《燕歌行》)

(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

(李白《将进酒》)

(4)画图省识春风面,。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5)君子务本,。

(《论语》)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邵逸夫:

最后的旧式生意人

黄佟佟

许多年了,这个清瘦的宁波男人总会坐着轮椅出现在香港最大电视台的台庆夜里,左右各伴着一个如花似玉的当年的港姐。

作为电视台的创始人,他气定神闲地享受着众人的瞩目、欢呼、掌声,这也成为台庆夜永不变化的一景。

人们像嗔怪调皮的孩子一样夸他“精灵古怪”,他也笑容满面地收下,谁也不知道他究竟还听不听得懂——毕竟,2007年时邵逸夫就已经一百岁了。

邵逸夫几乎经历过所有的娱乐世代,也几乎影响了所有的时代:

从默片到有声,由黑白到彩色,由时装到古装,由黄梅到武侠,由电影到电视。

邵逸夫几乎是香港娱乐界最有权力的人,但他很少说话;邵逸夫几乎是对内地最为慷慨的慈善家,几乎每个省的高校里都有他捐助的逸夫楼,但他很少露面。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他几乎年年捐出过亿的资金。

他说:

“人们都说赚钱难,但懂得将钱用在最适当的地方更难。

邵逸夫究竟是谁?

大娱乐家?

大慈善家?

大富豪?

……他从来不要这些虚名,他认真地说:

“我只是一个生意人。

人人都知道邵逸夫精明过人,他看人选片的眼光极准,又懂得与时俱进,什么好卖拍什么。

电影时代,他称霸一方;一旦电影式微,他又毫不犹豫地转战电视剧制作。

1967年,利孝和、祁德尊、邵逸夫等人成立TVB(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垄断了4/5香港人40年的夜晚生活。

TVB的讣告里有一句话用来评价他最为精确:

“他以无比的精力和视野,带领无线电视成为香港最大的电视台和全球中文电视行业最具影响力的电视台之一。

邵逸夫继承了父亲血液里的生意基因,脚踏实地,勤勉过人。

18岁时,他就去哥哥的电影公司帮忙。

1927年,他跟着三哥邵仁枚跑到南洋开拓电影市场,他们推着流动放映车,跑遍了东南亚的穷乡僻壤。

名作家蔡澜回忆,当时他的老板真是个怪人:

他不抽烟不喝酒,工作是他最大的嗜好。

他每天只睡5个小时,早上5点即起,常常工作至深夜。

片子拍得不好就烧掉,“最高纪录,一日看过9部电影”。

“我喜欢做事,这样做人才有乐趣。

”他说。

他一生不做赔本的买卖,人家问他为何不支持艺术片,只拍赚钱的娱乐片,他正色道:

“没人看的戏,就没人得益。

所以,我宁愿专门从大家都喜欢的娱乐着手,我是在做生意。

生意要赚钱,不代表不支持艺术,他捐钱盖了香港艺术中心。

他的想法很商业化——如果你中意艺术,你就去艺术中心,不必苛求我拍艺术片。

邵逸夫的公司对待员工是出了名的锱铢必较,他手下的艺人拿的是全世界最低的工资。

但邵逸夫会赞助有才华的顾嘉辉去美国留学,做他的担保人,照顾他在香港的家人。

邵逸夫态度谦和,对重要的艺人从来都是亲自接待,客客气气地迎来送往,讲究的是买卖不成仁义在。

2011年,邵逸夫以86亿元卖掉他创立的TVB,做完了他人生最后一笔生意。

2014年1月7日早上,邵逸夫在西贡嘉澍路清水湾大厦驾鹤西去。

他这一生行事周到有致,似乎从没有辜负任何人,也没有一处不合礼仪规范。

他是那个时代留给我们的中国旧式生意人的榜样,拥有几乎完美的一生。

他精明强干但

又讲究人情,他满口英文却又留恋那种宁静悠闲的古旧商业情调,当人家问他为什么给自己取名叫逸夫,说惯英语的他蹦出一句广东话:

“安安逸逸咪好咯(安安逸逸不是更好)。

他的离去使人们震动莫名,大约因为他带走了一些永难恢复的东西——那种焚香静坐,安闲丰浓的旧式生活,是的,台庆夜永远没有了邵爵士,人间也永远没有了邵逸夫,斯人远去,告诉我们天荒地老总有尽时,此时此刻只余惘然。

(有删改)

15.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许多年来,邵逸夫老人每年都要亲自参加自己创办的电视台台庆夜活动,由于高兴,别人嗔怪他像小孩一样“古怪精灵”,他照样满脸笑容。

B.邵逸夫在影视界有着崇高的威望,但他认为自己是一个生意人,作为生意人,就应该学会赚钱,懂得投资,所以他总是“把钱用到最适当的地方”。

C.邵逸夫对待员工要求严格且因人而异,他手下的艺人拿的是全世界最低的工资,但对有才华和重要的人另眼相看,因而总能得到巨大的回报。

D.邵逸夫从做生意的角度出发着力于拍娱乐片,但对于拍艺术片持支持和包容的态度,不仅不反对别人拍艺术片,甚至捐钱盖了香港艺术中心。

E.文章精选了邵逸夫百余年人生中一些片段,用简洁而朴实的语言再现其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既记其事,又传其神,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6.为什么说邵逸夫“几乎是香港娱乐界最有权力的人”?

请简要说明。

(6分)

17.邵逸夫作为成功的生意人有哪些特点?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分)

18.邵逸夫被誉为“中国旧式生意人的榜样”,在这一榜样身上,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哪些优秀传统?

(6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行进在幽深的峡谷中,他们一行人屏息凝神,听着空谷足音,感到胆战心惊。

B.在高度现代化的今天,有人还希望过古代隐士那挥洒自如的生活,我认为这是不现实的。

C.作者是否想过,读者看到这文章里俯拾皆是的错别字会是什么感受?

D.一个人单打独斗难成事,你要知道团结才是力量,合作才能共赢,正所谓“三人成虎”嘛!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大范围、高力度的审计整改,向那些潜在的违规者发出一个明确的信号并对他们起到震慑作用:

不仅任何违规行为要被发现,而且也要被切切实实地进行整改。

B.高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完全不接触,它没有轮子的传动机构,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C.“江西风景独好旅游推介会”彻底抛弃传统推介手段,采用视频短片、民俗表演等相结合的综合表现形式,让观众们身临其境领略江西旅游魅力的美好体验。

D.职工公积金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低收入人群更希望看到的公积金政策变化是增加贷款额度,降低使用公积金贷款的难度。

2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数字海洋建设带来了人类认识、管理、开发海洋的一场革命。

这既避免了海洋开发的盲目性,也为海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①而数字海洋具有强大的信息集成和综合展示功能,还可以为具体的海洋开发项目提供大范围、精确的海洋环境数据,

②海洋是一个变化复杂的整体,仅仅依靠海洋观测站等传统方式,人们对海洋的认识往往是有限的、滞后的,缺乏对海洋变化过程的了解。

③并能用来对项目的需求、效益、成本,以及对周边海域的影响等进行综合测评,为决策者提供最佳方案。

④现代海洋管理包括海洋权益、海洋资源、海洋环境三类海洋行政管理。

⑤数字海洋的数据立体实时和持续采集,以及信息网格集成,使科学家能够实际掌握海洋变化过程,实现人类对海洋认识的质的飞跃。

⑥数字海洋的应用可以实现海洋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A.①③②⑤⑥④B.②⑤①③④⑥C.②⑤④⑥①③D.④⑥①③②⑤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词语或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完整,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3分)

维生素过去叫做“维他命”,①,维生素就是维持生命的元素。

维生素的种类很多,已知的已有几十种,包括维生素A.B.C.D.H等。

每个人需要的维生素量很小,②人体一旦缺乏了维生素,不仅生长发育要受到影响,③。

例如缺乏维生素B,就会患脚气病、神经炎、糙皮病等。

六、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人头攒动的旅游景区,乘坐观光缆车上山下山的游客络绎不绝。

缆车给游人们带来了便利,也引发了大家的感慨和议论。

有人说:

“缆车真好,一路轻松游览,居高临下,极目楚天。

也有人说:

“坐缆车是轻松,可一路摇摇晃晃,让人提心吊胆,哪有心情赏景呀!

还有游客说:

“这缆车太快了,还没看清美景,就匆匆过去了。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自己的体验、感悟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3.B(《红楼梦》代表着当时白话的最高成就)

4.B(能,同“乃”,竟然)

5.C(“而背水阵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韩信坚定地运用了……”不正确)

6.

(1)希望您借给我奇兵三万人,从隐蔽的小路拦截他们的粮草。

(2)赵军见我军败逃,一定会全军离营追赶我军,你们火速冲过赵军的营垒,拔掉赵军的旗帜,竖起汉军的红旗(关键词:

走、空壁、若)

7.D(夺伦:

失其伦次)

8.B(景俭谓曰:

“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

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

嗣业益怒。

9.C(“五经”为诗、书、礼、易、春秋)

10.A(编顺口溜的是益州的官吏而非老百姓)

11.

(1)你现在拿着咫尺的制书,真假还不能得知,就想包揽一州的权力,哪个能担保你的真假呢?

(关键词:

制、保各1分,句意2分)

(2)杜景俭认为都是形势逼迫,不是出自本心,请求全部予以宽宥,武则天最终听从了杜景俭的意见。

(得分点:

悉、原、竟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杜景俭,冀州武邑人。

少年时应试中明经举,任殿中侍御史。

出朝任益州录事参军。

当时,隆州司马房嗣业调任益州司马,任职令未到,房嗣业就要视事,又鞭打僚吏,想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威风,,杜景俭对他说“:

公虽然受命担任此州司马,但州司还未接到命令。

为什么为了这数日之禄,连九重之旨也等不得,就慌忙火急地视事,这不太过于心急了吗?

”房嗣业更加恼怒,杜景俭又说:

“公现在凭咫尺之制书,真伪未知,就想揽一州之权,哪个能担保你真假呢?

扬州之祸,不是这一样的情况吗!

”说完喝斥左右散去,房嗣业羞愧而止。

不久,又有命令房嗣业任荆州司马,竟未如志。

益州的僚吏为这件事赞杜景俭说“:

录事的心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

”杜景俭由此渐渐知名。

后入朝任司宾主簿,转调司刑丞。

天授年中(691),杜景俭与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门处理案件,当时人们传扬说:

“遇徐、杜必生,遇来、侯必死。

”他又迁任洛州司马,不久又调任凤阁侍郎,行宰相职权。

武则天曾因秋季院内长出梨花一枝而问宰相“:

这是什么吉祥之兆?

”诸宰相答道“:

陛下的恩德连草木都得到了,所以能够秋木再花,即使周文王德及行苇,也不能超过。

”杜景俭独说:

“按《洪范五行传》:

‘阴阳不能混乱,违反了就会有灾。

’《春秋》也讲‘:

冬无过甚的阳气,夏无过甚的阴气,春天无凄风,秋天无苦雨。

’今已到了秋天,草木落,但是忽然生出此花,混乱阴阳。

臣考虑陛下布政施令,是否有亏于礼典;兼之臣等虽列名宰臣,本应依据天理来理顺万物,却理而不能顺,这是臣的罪过。

”因此二拜而谢罪,武则天道:

“卿真宰相也!

延载初年(694),杜景俭被凤阁侍郎周允元检举说他是李昭德的党羽,降职调秦州刺史。

后又任司刑卿。

圣历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