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七年级下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1358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6.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美版七年级下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浙美版七年级下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浙美版七年级下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浙美版七年级下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浙美版七年级下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浙美版七年级下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浙美版七年级下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浙美版七年级下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浙美版七年级下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浙美版七年级下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浙美版七年级下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浙美版七年级下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浙美版七年级下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浙美版七年级下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浙美版七年级下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浙美版七年级下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浙美版七年级下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浙美版七年级下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浙美版七年级下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浙美版七年级下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美版七年级下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

《浙美版七年级下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美版七年级下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美版七年级下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

  第一课是遵循着“紧张(难)——轻松(易)——紧张——轻松——紧张”的节奏设计的。

具体来说,在课文开始编排了表示禁止、注意之意的标志,引起视觉紧张,然后介绍麦当劳、奥运会等标志,起到放松作用,后又转入标志的具体学习、制作等主要阶段(紧张),再将标志以可爱的造型形式具体运用于生活设计中(放松),最后布置作业(紧张)。

三.重点、难点。

  重点:

标志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和特点。

  难点:

标志象征意义的表现,色彩在标志设计中所表达的特殊情感。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标志设计的资料

  (教师)多媒体设备、中外优秀标志设计作品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1)用多媒体设备演示一系列交通和公共场所标志。

  

(2)演示过程中,教师讲解标志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提示学生思考:

自己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标志?

这些标志都有哪些特点?

  (3)演示中外标志设计中的经典作品,尽可能多地向学生展示他们较熟悉和喜爱的标志设计,可以边演示边进行讲解。

  2.深入教学。

  

(1)演示课本中的标志设计。

  内容包括“中国联通公司标志”、“Windows软件标志”、“美国麦当劳公司标志”、“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标志”及不同国家的奥运会标志等。

演示重点是“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标志”及其设计步骤。

结合不同国家的文化特点,讲解各国的奥运会标志,向学生讲述标志的象征意义及标志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2)重点演示“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标志”的设计思路和制作步骤,提示学生思考:

该标志的造型象征什么?

五种色彩各代表什么含义?

体现了哪些文化内涵?

  演示其他国家的申办奥运会标志。

  提问:

不同国家的奥运会标志各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提示学生从不同标志产生的文化背景因素进行思考。

  (3)组织学生讨论:

标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标志在现代生活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待学生讨论后,教师作出补充,然后进行归纳。

  3.课堂延伸。

  根据课文中出现的几个国家的奥运会标志,寻找这些国家的相关资料,了解背景知识,以便更深刻地理解这些作品设计所具有的文化内涵。

  4.布置作业。

  说说生活中常见的公共标志的含义。

第二课时

  (学生)收集各种类型的标志设计作品图片

  (教师)录像机或多媒体课件、拍摄制作的资料、标志设计制作步骤图资料

  教学过程

  录像展示飞机降落的过程,放大显示机身标志(手形鸽子或其他标志符号)。

  

(1)用录像或多媒体演示这段影像资料,当显示机身标志时,启发学生思考:

标志设计如何应用于现代生活的各个方面?

  

(2)教师作出总结:

标志设计与生活密切相关,引导出下面的学习内容。

  

(1)演示并讲解标志的种类,可按商业性标志和非商业性标志分别演示。

标志设计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提请学生思考:

商业性标志与非商业性标志有何异同?

  

(2)组织学生讨论以上问题,教师进行引导。

  (3)介绍标志设计的象征意义,展示具象标志和抽象标志,并试着说明哪一种更利于表达象征含义。

  (4)重点演示标志设计制作的方法,包括课文中的“比例标识法”、“方格标识法”以及其他方法。

  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知识,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物,用电脑设计制作出标志设计作品,并说说标志设计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

浙美版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二课校园环境标识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环境标识设计的基本知识。

  2.初步学习以协作的方式进行整体设计。

  3.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美化生活的意识。

本课与第一课内容有着一定程度的联系,体现了设计与环境的关系,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

“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育。

  课文在整体布局上,首先展示的是一系列优秀的环境标识设计,培养学生学习环境标识设计的兴趣;

其次是环境标识在校园环境中的实际运用;

最后是校园环境标识的设计流程以及安装过程。

  环境标识设计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特定目的进行设计与制作,起到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环境的目的。

本课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加强趣味性、实用性,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本课的学习过程分为:

切入、感受和表现。

  

(1)切入——标识设计的范例。

  标识设计内容的选择,要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艺术修养,培养学习兴趣,为终生学习打好基础。

因此,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和着眼点进行本课学习,重点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必将有助于丰富和强化学生的知识水平。

  

(2)感受——优秀的校园环境标识设计作品欣赏。

  教材中,首先编入的是一些优秀的标识设计,包括校园指示牌、停车场指示牌及社区环境标识等,说明环境标识设计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然后是一些名校的环境标识设计,如斯坦福大学典雅的校园环境,北京师范大学“绿草茵茵,踏之何忍”的环境标识,根据所选图片,从工具材料、造型、设计等不同角度对作品进行阐释。

  (3)表现——学生动手参与。

  教材最后要求学生策划、设计并动手制作校园标识,加强协作,如集体讨论设计方案,加工制作并安装,一切都是与他人互相协作完成,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集体观念。

通过深入尝试、体验,营造一种艺术氛围,使学生产生愉悦感受,从而引发对美术课程的喜爱。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悉、掌握环境标识设计流程的各个环节:

考察环境——确定内容——选择材料加工制作——安装,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

环境标识设计的基本原则,环境标识设计与环境的协调关系。

校园环境标识设计及其制作。

  (学生)收集中外环境标识设计作品图片

  (教师)欣赏挂图、不同材质的环境标识设计优秀作品、幻灯片

  

(1)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不同材质的标识设计,设计作品的形式要独特,色彩要鲜艳,以引起学生兴趣。

学生讨论什么样的环境适合什么样材质的标识。

  

(2)教师讲解环境标识设计的种类及其作用。

环境标识包括指示导向标识、识别标识、警示规则标识、装饰标识等,其主要作用是用于指示和导向。

  

(1)用幻灯片演示中外经典标识设计作品,教师同时讲解哪些标识设计适合哪些环境。

  

(2)教师提问:

环境标识设计与第一课的标志设计有什么异同?

标识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提示学生注意:

环境标识要与环境互相协调。

什么形式的几何图形与现代建筑环境互相协调?

选出两名学生讲解讨论结果,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3.布置作业。

  请学生设计一个标识,要求体现出校园精神风貌,并谈谈自己的设计思路。

  4.课堂延伸。

  

(1)组织学生到其他学校参观,学习其他校园内的优秀环境标识设计。

  

(2)学习、借鉴社区及其他公共场所的优秀环境标识设计,用于校园内。

  (学生)自己设计的标识作品一幅、各种有色纸、裁纸刀等设计工具

  (教师)各种校园风景图片、幻灯机、有色纸、裁纸刀等设计工具

  

(1)教师首先检查上一节课布置的作业,先整体评述,然后重点评述其中两个学生的作品。

  

(2)幻灯片放映,内容为优秀的校园环境标识设计作品。

教师结合幻灯片进行讲解,然后进入下一部分内容的学习——标识的设计流程。

  

(1)重点讲解校园环境标识的设计流程,设计流程共包括五个部分。

  

(2)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自己课前设计的校园标识,利用有色纸,设计制作出标识模型,然后将所有标识排列一起,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比。

  (3)请几个设计好的小组派出代表讲述自己的设计意图。

最后,教师对本课学习作出总结。

  

(1)教师与木工或铁匠联系,根据学生设计制作的模型,加工制作成各种材质的标识。

要求:

在专业人士制作标识的过程中,学生可在现场进行观察,或在制作人员的指导下自己进行操作。

  

(2)征得校方领导批准后,选择优秀的环境标识作品在校园内进行安装。

浙美版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三课图标设计教案

1.认识和体会图表在生活中的作用。

  2.学习图表的绘制方法,能够独立运用电脑或其他工具绘制图表。

  3.培养学生利用图表工具进行工作交流,传达思想情感的能力。

伴随信息化社会的来临,信息的整理与传递显得尤为重要,大量复杂的信息同快速准确的传递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于是在许多方面采用图表这种视觉表达方法来解决这一难题。

图表的形式与内容及其所表达出来的信息是其他视觉形式所难以比拟的。

  图表的种类很多,由于篇幅所限,在本课中仅选编了一些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图表,包括示意图表、统计图表、道路指示图、多媒体图表等。

示意图表是以图画语言和象征符号为基本特征的图表表示方法,以各种自然物和人造物的外部形态或内部构造来示意某种事物的存在状态;

统计图表来源于数学,是将各种统计数据图式化、表格化;

地图图表消除了文字与言辞在表达空间状态时的局限性;

立体图表在表达方式中采用三维和四维形式,即空间状态的立体化;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图表设计更多地出现在网络页面和电子图书上,即多媒体图表。

  《图表设计》摒弃了以往采用大量文字介绍的方法,选用彩色图例及多种设计形式,让学生在色彩和形式的多种变化中感悟学习图表的乐趣。

本课形式及内容均较为新颖,可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在多媒体图表知识点的学习中,应结合电脑设备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组建一个班级网,参与班级之间、学校之间的交流。

(提示:

开展这类活动可以请计算机课教师协助指导,并与学校的网络建设工作相结合。

)选择对学生的社会化过程有益的形式,从跨学科的角度设计与组织本课教学活动。

通过多学科的学习,学生可以加深对图表的理解。

如地图图表可以结合地理学科知识,统计图表应结合数学学科知识,多媒体图表则结合电脑设计等。

  本课的编排着重在于使学生对图表有个清晰的认识,以培养学生学习图表设计的兴趣为基本点。

本课是融多科知识于一体的范例,必要时可以邀请其他任课教师及社会专业人士参与本课教学。

  课文内容的编排体现了知识学习的科学性。

首先是利用各种形式的彩色图表,引起学生对学习图表设计的兴趣;

其次是图表知识点的学习,包括图表的构成元素和表达手段,以及图表设计的方法;

最后,采用新的教学手段,学习用电脑绘制图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本课的学习。

三.重点、难点

图表设计的构成元素,图表设计的对比手法。

利用电脑绘制图表。

  (学生)收集多种图表

  (教师)中外优秀的图表设计作品

  1.引入教学。

  

(1)展示图表设计作品,请学生相互比较并谈谈自己的直观感受。

  

(2)引入对图表设计的介绍,侧重点在于图表的应用和图表分类知识。

  (3)结合不同种类图表的特点,介绍图表设计的艺术特色。

  

(1)结合演示“树形示意图表”的制作方法,介绍示意图的创作特点和方法。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学校各班级的“树形示意图表”应该如何设计?

每组设计出一个方案,然后由学生进行评比,选出最佳方案。

  在自己的居住区范围内,选择一个景点,用速写形式勾画出景观图,标注名称。

  思考:

图表设计除了教材中编排的内容外,还有没有其他种类?

收集其他的图表设计作品。

  第二课时

  (学生)收集的图表资料、有关的绘图工具和材料

  (教师)优秀图表挂图、绘制图表的步骤图

  

(1)展示教学挂图,讲解图表设计的构成元素(图像、文字和数字)和特点。

  

(2)请学生思考:

图表设计与标志设计、标识设计有什么不同?

  

(1)教师重点讲解图表设计的几种对比手法及其适用范围,例如“生活中的道路指示图”与“疏密对比”手法。

教师应在课前准备好不同对比手法的对应图表作品。

  

(2)提问:

一张完整的图表应包括哪些内容?

  (3)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所学图表设计的知识特点,对现有的素材进行修改创作。

  参照教材中的“学生作业”部分,设计创作一张图表,内容、形式不限。

  把全班学生按照居住区域分为几个小组,分别做社会调查,调查内容是自己生活区周围的道路交通状况,然后设计出道路指示图草稿。

教师选择一个优秀方案,与学生一起绘制出完整的道路指示图。

浙美版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四课诗情画意教案

1.初步了解山水画的基本特点。

  2.学习山水画的基本知识与技法,初步掌握诗意画的创作步骤与画面意境的处理方法。

  3.通过诗意画的创作练习,使学生理解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继承和发扬中国画的优良传统。

本课山水画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单纯的技法学习,而是通过山水画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山水画学习不仅仅是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传统的承袭,要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中认识作品,体会山水画的意境。

如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表达出一种寂寥的意境,而傅抱石、关山月的《江山如此多娇》则表现祖国山河欣欣向荣的崭新气象,李可染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更是表达出对祖国大地繁荣景象的赞美之情。

欣赏这些作品,一定要结合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从而体会它们的意境。

  本课以欣赏山水画的意境为切入点,转到学习山水画的创作技法。

如何正确对待山水画的创新发展,学术界会有不同见解,但有一点是明了的:

传统是基础,创新是发展,只讲传统没有创新,墨守成规,就会故步自封,停滞不前;

而只讲创新,丢弃传统,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所以在山水画的创作手法上,必须兼顾这两方面的问题。

山水画的欣赏应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感知中进行体验,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

学习山水画以传统树、石画法为起点,然后学习云及瀑布的画法。

初步学习了这些基本技法后,可尝试进行山水画的创作。

学习树、石、云、瀑布的画法,体会山水画的意境。

体会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创作具有意境美的山水画作品。

  (学生)收集有意境的山水作品

  (教师)教学挂图、名山大川的图片

  

(1)演示我国一些著名景点风光照片,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2)教师出示一些描绘祖国名山大川的山水画作品,请学生谈谈体会。

  (3)把课本中的这三幅作品及其相关的诗词介绍给学生,让学生谈谈它们之间的联系,并引出课题——《诗情画意》,进行中国山水画的学习。

  

(1)把从宋代至当代最具代表性的山水画家的作品按年代顺序向学生展示,并介绍作者的生平、艺术风格和作品的创作背景。

  

(2)提示学生思考:

不同年代的山水画作品都有哪些风格特点?

现代山水画与古代山水画相比有了哪些形式及内容上的创新发展?

你喜欢现代山水画还是古代山水画?

为什么?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上述问题,将讨论结果用文字进行表述。

  (4)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观点作一总结发言。

  收集相关的诗词和山水画,并说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含义。

  (学生)毛笔、砚台、宣纸、毡布、笔洗等国画学习的工具材料

  (教师)毛笔、宣纸等工具材料

  简要回顾第一节课的知识点,说明山水画的意境之美需要有一定的技法来表现,引出学习山水画技法这一课题。

  

(1)介绍树的画法。

  首先讲解画树的重要性:

树在传统山水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树画得好坏,决定了一幅山水画的成败。

  演示画树步骤图。

教师按照这些步骤,用毛笔在宣纸上演示,要求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2)介绍山石的画法。

  山石的画法在山水画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石的画法也包括五个步骤:

勾、皴、擦、染、点。

其中的“皴”较为复杂,主要包括斧劈皴和披麻皴两种。

斧劈皴,常用来表现峭壁、山崖;

披麻皴,多用来表现纹理细密的山体。

  教师向学生讲解并作范画,要求学生临习。

  比较树、石画法的特点,练习用皴法绘制山水作品。

  用中国画的形式描摹自然界的树木,结合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实地写生。

  第三课时

  (学生)中国画的绘画工具材料

  (教师)云(瀑布)画法的步骤图、毛笔、宣纸等工具材料

  

(1)教师讲解:

树、石是山水画的基本要素,云、瀑布等也是山水画中的重要元素,往往起到一种渲染和画龙点睛的作用。

  

(2)引入云和瀑布的画法概念。

  

(1)演示勾云墨块画法步骤并配合讲解画法要点。

  

(2)教师将完成的画稿挂贴在大演示板上,供学生观摩。

  (3)巡回指导,发现学生绘画中出现问题,及时纠正。

  (4)演示瀑布画法,教师示范,然后指导学生练习。

  (5)组织学生讨论:

中国画的笔墨特点是什么?

如何运用笔墨来表达不同意境?

教师应多加引导并详细讲解。

  要求选择一幅课本中的作品进行临摹。

  选择一个多云的天气,带领学生走入大自然,运用中国画工具对自然界中的云进行实地写生,教师作示范讲解,指导学生如何把课堂上画云的方法运用到实景写生中。

  第四课时

  (学生)毛笔、砚台、宣纸、毡布、笔洗、中国画颜料

  (教师)毛笔、宣纸等工具材料,名家山水画作品幻灯片(配有诗词)

  

(1)放映山水画名家的代表作品,每幅作品下都附有诗词。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所表达的意境,再对诗词加以分析(可结合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使学生认识到诗词与山水画作品所表达的相同意境。

  

(2)教师总结“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道理。

  

(1)从学生的语文课本中选首唐诗,分析诗的意境。

  

(2)根据唐诗表达的意境,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如何用中国山水画技法进行表达,根据讨论结果,勾出一幅单色山水画草稿。

  (3)教师示范创作一幅完整的山水画作品,讲解分析山水画与唐诗所表达的是同一种意境。

  (4)展示几幅山水画作品,请学生思考:

每一幅山水画各表达了一种什么意境,可以用何种诗词来表达?

要求用文字作分析说明。

山水画与诗词在表达意境方面有哪些区别?

  

(1)结合语文诗词课的学习,要求学生创作一幅山水画,准确体现诗词的思想内涵。

  

(2)创作一幅山水画,根据意境题写合适的诗词。

浙美版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五课暑假生活记录册教案

1.了解书籍装帧设计的基本知识,初步学习封面设计、版式设计。

  2.通过制作记录册,培养一定的动手能力和事先规划能力。

  3.培养学生学会对日常生活的点滴进行记录和感悟,进而懂得珍惜光阴的道理。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以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为目标,本课在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1)以艺术审美为核心。

  审美能力的培养既是美术课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它贯穿于本课的始终,是本课设计的主导脉络。

课文中首先编排的是生活记录册的形式、色彩及内容,通过形式的美感,培养学生学习书籍装帧设计的兴趣;

接着是赏析封面设计的艺术美感;

最后介绍封面与版面协调统一的关系。

  

(2)以技能训练为手段。

  课文以大量篇幅介绍书籍装订的知识,用不同形式装订的书籍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通过书籍装订技法的训练,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书籍装订也是书籍装帧设计必不可少的步骤。

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中,重要的是通过美术活动培养学生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3)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协调发展。

  本课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书籍装帧设计知识的学习和设计、制作活动放在重要位置,使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都得到开发。

在教学上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配合小组协作,互相帮助。

如在书籍制作过程中,封面设计、内页编排、装订成册等各项工序都可通过分工合作、协作来完成。

  (4)内容安排首尾呼应,体现了知识学习的科学性。

  本课以介绍书籍装帧设计为主,但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篇首先以“暑假生活记录册”导入该课主题,使学生产生兴趣。

通过学习书籍装帧设计的一系列知识后,在最后的“学习建议”中,又回到“暑假生活记录册”,即以“兴趣”开头,以“兴趣”结尾,以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封面设计、版面设计和整体设计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