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二六七单元练习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36297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5.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必修二六七单元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六七单元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六七单元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六七单元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六七单元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六七单元练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六七单元练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六七单元练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六七单元练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六七单元练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六七单元练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六七单元练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六七单元练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六七单元练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必修二六七单元练习题.docx

《高一历史必修二六七单元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必修二六七单元练习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历史必修二六七单元练习题.docx

高一历史必修二六七单元练习题

实验高中高一历史必修二六七单元练习题

1.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

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

这表明

A.列宁突破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

B.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C.列宁已经认识到了计划和市场的本质

D.列宁意识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

2.我国提出促进经济增长而采取的十项措施,其中有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罗斯福新政中也提出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的措施。

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克服生产的盲目性B.放弃市场机制,实行国家干预政策

C.扩大内需D.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3.著有《静静的顿河》等作品的苏联作家肖洛霍大柠给斯大林写信说:

“许多区,没有完成粮食征购任务,也没有储备籽种……集体农庄庄员们和个体农民们山于饥饿现在正濒临死亡……工作人员正暴力征粮。

”斯大林回信说:

“庄稼人在‘耍滑头’,他们要让工人、红军没有饭吃。

庄稼汉们实质上是向苏维埃政权宣战。

”据此分析,两人观点的主要区别在于

A.是否看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B.是否看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

c.是否要维护苏维埃的利益 D.是否要维护农民们的利益

4.某历史兴趣小组为制作有关“罗斯福新政”的网页,选取了以下几则材料,并写出了相应的标题。

其中可选取的是①20世纪20年代时期的汽车长龙——虚假的繁荣②胡佛村——“自由放任政策”的深渊③“蓝鹰运动”——工业复兴计划的“推动者”④第聂伯河水电站——“以工代赈”的典范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5.有些学者将罗斯福新政的经济理论概括为:

“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

可是,这种经济的营运,并不总是有利于促进普遍福利。

因此,只要有必要这种营运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策做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

”对上述评语中的关键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不应消灭”批的是:

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B.“经济的营运”指的是:

自由放任资本主义政策

C“改进和补充”指的是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

D“福利国家”指的是政治民主化资本主义国家

6.有人认为,20世纪七十年代后,西方经济使漫无限制的自由与残酷无情的政府管制两者之间长期存在着的矛盾得以解决,从而在绝对自由与极权之间寻找到了一条健全的中间道路。

能说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有

①政府大力干预经济②增加社会福利开支

③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④出售部分国有企业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7.下表是某国经济增长速度表,以下分析符合的是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

1.9

-2.5

3.6

6.8

3.4

2.8

3.4

A.该表反映出勃列日涅夫推行“新经济体制”的巨大成效

B.该表反映了里根实行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理论取得成效

C.该表反映出戈尔巴乔夫“加速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发展

D.该表反映出克林顿执政时期美国迎来新一轮的经济扩张

8.1933年7月《申报月刊》掀起中国现代化问题的大讨论。

此次讨论共收到10篇短论和16篇专论,最为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倾向,完全赞成走私人资本主义道路的只有1篇,90%的论文赞成、倾向于社会主义和“非资本主义”方式。

以下对这种情况的认识正确的是

A.反映了当时中国人的普遍想法

B.当时知识界对“非资本主义”前途和社会主义倾向己有明显的增长

C.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

D.这是后来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依据

9.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苏联国防委员会决定,把……特大工厂的设备、物资和人力资源全部或部分迁移到大后方,即乌拉尔、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

截止1941年底,被迁走并迅速投产的工业企业已达1523家,其中有1360家属于国防工业部门。

由此,我们可判断出苏联完成企业转移的特点是

①战时紧急迁移②以国防工业为主③从中心区域迁往大后方④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⑤迁移效率高

A.①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⑤

10.1928年,苏联在斯大林的带领下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1932年,苏联已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1937年,苏联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促成这一现象的因素包括

①“五年计划”推行②苏联人民“勒紧了裤腰带”

③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④斯大林改革农业,削减农业税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1.伯顿·小福尔索姆在《罗斯福新政的谎言》中批评罗斯福,“他采取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但他的大部分举措,对当时的美国甚至以后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

”新政“灾难性的影响”不包括

A.增加政府财政负担B.金融市场遭到破坏

C.为后来的经济“滞胀”埋下了隐患D.日后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

12.1921年10月,列宁在谈到新经济政策时说:

“所谓新,是对我们先前的经济政策而言的。

可是实质上,它比我们先前的经济政策包含着更多的旧东西。

”下列不属于“旧东西”的是:

()

A.实行粮食税B.部分企业由资本家经营

C.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归国家所有D.允许自由贸易

13.下图是苏俄经济发展柱状图,对图表理解正确的是()

A.1913年至1921年粮食产量下降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的

B.1921年粮食产量增长的原因是国家行政手段的推动

C.1925年粮食产量超过了一战前的产量

D.1923年新经济政策的颁布是粮食增长的主要原因

 

14.供给学派认为:

“巨额的政府支出或减税不能直接增加总需求和总生产。

如果政府用借债来为它增加支出或补偿失去的税收来融通资金,……但总支出和总收入却一点没有增加。

同样,如果政府简单地用印钞票的办法来使债券的增加部分货币化,那只会使物价上涨,但总生产却不会增加。

”这个学派的观点

①是在经济滞胀时期产生的②来源于凯恩斯主义的理论

③主张重点要改善生产条件④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A.①②③B.①③C.②④D.①②③④

15.日本右翼文人中村粲在《大东亚战争的起因》中说“当时各国形成了各自的经济区……苏联有苏联的区域,美国也建立了自己的区域,设置很高的关税壁垒。

当时就是在这种情况,世界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展开贸易,形成排斥他国的地区经济。

基于当时的情况,日本不得不关注满蒙。

”上述材料反映日本大举侵华的一个客观背景是

A.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使得经济出现区域集团化

B.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和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不同的市场

C.社会主义苏联利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抢占世界市场

D.经济危机导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进行激烈的经济贸易战

16.1931年,日本失业工人达413000人,1932年达489000人,加上半失业率,人数达300万。

……全国农家负债总额高达47亿日元,平均每户837日元。

从世界经济联系的角度看,日本经济出现上述困境的原因是

A.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军费开支过大

B.日本国内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

C.各国加大资本输出冲击日本国内市场

D.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使日本海外市场日益萎缩

17.针对目前的美债危机,有评论称:

“美元用不断借钱维持的信用也是信用,如果它突然垮掉了,就好比一颗小行星撞击了从美洲到欧洲再到亚洲的金融世界。

”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投资美国国债仍是较为可靠的投资选择

B.美国经济形势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巨大

C.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不可或缺

D.金融安全成为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18.1935年7月,美国哲学家和记者李普曼说:

“人民交给罗斯福先生一把尚方宝剑,以使他能够在一场特殊的战斗中率领他们。

现在战斗业已结束,宝剑应该入鞘了”。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尚方宝剑”指新政时期总统获得了立法权

B.“战斗业已结束”指美国经济已经恢复

C.“宝剑应该入鞘”指应该限制总统新政时膨胀的权力

D.美国民主政治的根基在新政中遭到破坏

19.1933年6月,美国颁布了《全国工业复兴法》,限制生产规模,规定了工人的工作时数和最低工资标准等等,愿意接受的雇主将能领到一个“蓝鹰”徽章,他们把徽章悬挂在营业地点和印在产品上作为合格的标志。

一时间,“做守法公民,为国效力,只到有蓝鹰标志的地方购物”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对此理解,最正确的是

A.政府为企业做广告,赢得社会广泛赞誉

B.国家扶持企业但不能不损害其部分利益

C.罗斯福总统实际上站在了人民的立场上

D.凯恩斯主义正确与否在美国得到了检验

20.“全靠货币资本的收入为生的食利者同企业家与其他一切参与运用资本的人极大程度的分离。

”材料表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是

A.知识经济的社会影响与日俱增B.企业管理人员资本化程度不断提高

C.资本所有权与管理权紧密结合D.产生了代替资本所有者的职业经理

21.赫鲁晓夫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以后,提出“使集体农庄庄员从物质利益上关心公有经济发展的原则”,规定从1958年7月起取消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粮食、油料、马铃薯、蔬菜、肉、蛋、羊毛的制度,实行统一的农产品收购办法。

这些规定的实质是()。

A.废除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B.部分承认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C.彻底恢复农民的生产自主权D.进一步扩大公有制经济的比重

22.1929年,斯大林在《大转变的一年》中写道,“目前集体农庄运动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现象,就是农民已经不象以前那样一批一批地加入,而是整村、整乡、甚至整个专区地加入。

”对此“新现象”的解读,正确的是()。

A.国内工业化建设正在推行B.农业经济受到西方经济危机的冲击

C.农民对这一转变充满期许D.农庄的集约化经营显著提高生产力

23.风凰卫视《锵锵三人行》节目主持人曾这样描述北欧福利国家的状况:

“最穷的与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之厉,可以小到3倍。

就是说我这富人,比你就多3倍的钱。

”充分说明这种政策实际上是

A.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B.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

C.国家实行高税率政策D.保障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24.“(二战前)苏联的工业已经像事实上那样迅速向前发展,因为政府提取了大约40%的国民收入用于再投资;相比之下,美国只提取了大约20%的国民收入。

”材料强调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能有效集中全国物力    

B.二战前苏联的体制促进了工业化进程

C.新经济政策提高了人民的积极性  

D.国民收入水平较低是苏联解体的原因

25.某高一年级开展研究性学习,重点围绕以下两本经济学著作: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来确定研究方向。

他们最有可能确定的课题是

A.论述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B.论关于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论自由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D.论殖民掠夺与资本积累的关系

26.罗斯福在1934年6月8日的咨文中说:

“根据我国宪法,联邦政府所以建立的目的之一是增进全民之福利,提供福利所依存的这种保障也就是我们的明确职责。

”1935年美国“社会保障法”出台。

该法的出台,本质上反映了

A.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B.“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

C.社会救济问题的基本解决        D.美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27.结合当时背景,对下列两幅图片的解读不准确的是

A.两位领导人都关注本国的民生问题B.两国的举措都有利于经济恢复发展

C.两国都重视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D.两国都面临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

28.罗斯福新政被称为“3R”(Recovery复兴、Relief救济、Reform改革)改革,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影响深远。

其中建立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

A.属于纯粹的“Recovery”措施B.属于纯粹的“Reform”措施

C.兼具“Relief”和“Reform”的功效D.开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制度之先河

29.美国《全国工业复兴法》第202节规定:

“制定公用事业的全面计划,其中应包括下列内容:

(a)全国公路和公园道路、公共建筑物以及任何公有工具和设备的兴建、维修和改建;……(d)由政府管理或支配的低价住房及清除贫民窟工程的兴建、重建、改建或修缮;(e)如总统认为合乎需要时,……建造海军舰只及其所需的航空器;建造飞机……”制定上述内容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应对高居不下的失业率B改善公共交通的状况

C改善人民的居住条件D适应扩军备战的需要

30.在俄罗斯长篇小说《切温古尔》中有这样一段话:

“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收走丁,你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

”如接上述材料进行情景解读,正确的是

①背景:

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陷于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包围,形势非常不利。

②内容:

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余粮收集制,导致农民的不满。

③后果:

促使苏维埃政府运用国家权力,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④结论:

农民是落后生产力的代表,无产阶级的领导是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31.经济体制的不断创新和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

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

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历史上的“退却年代”,20世纪3O年代是苏联历史上的“剥夺年代”。

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到苏联访问之后写下了《莫斯科日记》,书中写道:

“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

……”

(1)材料一中,研究专家闻一将1921—1927年称之为“退却年代”,当时苏联(俄)是如何退却的?

依据材料一中的柱状图,指出罗曼·罗兰所说苏联当时“消极的东西”的含义是什么?

(7分)

 

材料二 19世纪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是古典政治经济学。

被誉为“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认为,所有的人都为追求本身利益而生产商品。

由于一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使所生产的商品满足了人们彼此的需求。

他认为,这种自然秩序比人为秩序优越得多。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罗斯福一上任便雷厉风行地实施新政。

首先是解决银行危机,此举速战速决,极大地恢复了人民对政府的信任。

此后的百日内,罗斯福接连出台了15个重要法案,国会积极支持。

其中包括紧急银行法、联邦紧急救济法、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等等。

——钱满素《美国文明》

(2)据材料二指出,从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运行机制作出了怎样的调整?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在调整中做出的历史贡献。

(6分)

 

材料三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

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3)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领导的改革有什么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与“罗斯福新政”在为“挽救”社会制度所做的努力方面有何相似之处?

(6分)

 

32.面对各种天灾人祸,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关注的重大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汝之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

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

——《孔子家语·观思》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

(2分)

 

材料二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

妇女怀孕后入公立政府组建的“人本院”赡养,实施胎教,婴儿出世后一律由公立的“育婴院”“慈幼院”抚养;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

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人如果患病或因工作受伤致残,可以进入社会举办的“医疾院”,得到精心高超的

治疗;人到了晚年,则可进入社会举办的“养老院”“恤贫院”,受到“公恤”。

——康有为《大同书》整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孔子相比,康有为的社会福利主张有何特点?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来源。

(4分)

 

材料三英国最早以“福利国家”自诩。

1945年6月15日,英国政府颁布了《家庭补助法》,1946年8月1日,颁布了《国民保险法》、《国民工伤保险法》。

1946年11月6日,英国政府又颁布了《国民保健法》,它明确规定:

“建立一套广泛的保健服务制度,以确保改善英格兰和威尔士人民的身心健康,为他们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

”除了明确规定收费外,“所提供的服务一律免费”。

从1948年7月开始实施的这一立法,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行全民医疗的西方国家。

1948年7月5日,英国政府还颁布了《国民救济法》。

——黄安年主编《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

(3)根据材料三,指出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其形成的原因。

(5分)

 

材料四1980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不足。

里根政府上台后,以供应学派的理论为指导,主张削减政府开支,其中包括庞大的社会福利开支。

并且相应减少政府税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他们认为高标准的社会福利基金,只会助长一部分劳动者不劳而获的懒汉思想。

为此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到“福利社会”。

——《中国卫生经济》论坛(2009年)

(4)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当时里根政府实行减少社会福利开支举措的历史背景。

并概括他们削减福利开支的主要理由。

(5分)

 

材料五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李斌日前在中国人口学会年会上透露,2009年,全国60岁以上老人已达1.6714亿,占总人口的12.5%;到2015年,老年人口总量突破2亿,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5%——中国将既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老年人数居世界首位的“老龄人口大国”。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0年12月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自2011年1月1日起,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幅度按2010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10%左右确定,全国月人均增加140元左右。

自2005年起,国家已连续六年七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企业退休人员的总体待遇水平翻了一番。

——摘自《中国改革论坛网》

(5)结合材料,指出我国当前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的挑战。

国务院的有关举措对构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何重要意义?

(5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5BCDDD6—10CBBDA11—15BCCBD

16—20DCCBD21—25BABBA26—30ACCAA

31.

(1)当时苏俄正实行新经济政策,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由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放弃了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是暂时“退却”一步。

(4分)

含义:

指苏联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为支持工业化,牺牲了农业和农民的利益。

(3分)

(2)调整:

从自由竞争到国家干预。

(2分)

贡献:

使美国逐渐摆脱了经济危机,实现了经济复苏;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维护了美国的民主制度;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4分,)

(3)特点:

敢于创新(实验);及时总结;不断深化改革(或用改革来解决新问题)。

(2分)相似之处:

都是在坚持社会制度不变的前提下调整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都注重将计划与市场相结合,遵循经济发展规律;都涉及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注重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4分)

32、

(1)观点:

主张国君(或政府)组织救济,不主张个人实施救助。

(2分)

(2)特点:

社会福利制度化,强调政府救济与社会救济相结合,

来源:

继承了儒家的“仁”的思想(大同思想),同时又吸收了西方的民主思想(4分)

(3)特点:

形成完备的社会保障(福利)制度。

(或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障)(2分)

   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民主思想和意识的加强;工人阶级的斗争;资产阶级为维护统治,稳定社会秩序等。

(3分)

(4)历史背景:

1973年的石油危机;长期巨额军费开支和日欧贸易竞争的影响。

美国经济处于“滞胀”状态。

理由:

减少财政负担,避免某些劳动者养成惰性。

(5分)

(5)挑战:

我国工业化还没有完成,老龄化就提前到来。

(或“未富先老”)(2分)。

意义:

让退休人员生活质量更高,活得更有尊严;有效地缓解了收入差距,让收入分配更加公平合理;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3分)

 

必修二第六、七单元试题历史答题卡

一、选择题

1——56——1011——15

16——2021——2526——30

2、非选择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