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松原高中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题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38853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37.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松原高中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题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吉林省松原高中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题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吉林省松原高中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题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吉林省松原高中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题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吉林省松原高中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题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吉林省松原高中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题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吉林省松原高中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题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吉林省松原高中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题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吉林省松原高中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题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吉林省松原高中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题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吉林省松原高中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题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吉林省松原高中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题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吉林省松原高中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题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吉林省松原高中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题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吉林省松原高中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题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吉林省松原高中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题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吉林省松原高中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题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吉林省松原高中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题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吉林省松原高中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题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吉林省松原高中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题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省松原高中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题二.docx

《吉林省松原高中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题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松原高中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题二.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吉林省松原高中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题二.docx

吉林省松原高中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题二

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语文

(二)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湖北沙市中学2019届高三第三次考试)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经筵于春秋两季气候温和之时举行,每月三次。

经筵举行的时间一般在早朝之后,皇帝在大汉将军20人的保卫下首先驾到。

在这文质彬彬的场合中,大汉将军也免除甲胄而穿上袍服,但仍携带金瓜等必不可少的武器。

皇帝在文华殿面南坐定,传谕百官进入,行礼如仪。

至此,鸿胪寺官员将书案一张摆在御座之前,专供圣鉴;另一张摆设在数步之外,为讲官所用。

参加听讲的官员鱼贯而入,分列书案左右。

经筵和其他所有的仪式一样,必有其目视耳听的对称均衡。

先一日用楷书恭缮的讲义此时已经陈列于案几之上。

在赞礼官呼唱之下,两员身穿红袍的讲官和两员身穿蓝袍的展书官出列。

他们都是翰林院中的优秀人员。

讲官面对皇帝,展书官在书案两侧东西对立。

接着是讲官叩头,叩头毕,左边的展书官膝行接近书案,打开御用书本讲义,用铜尺压平。

此时左边的讲书官也已经趋前,站在中央的位置上,开始演讲。

讲完后,书本盖覆如前,讲官及展书官退列原位,以便右边的同僚履行任务。

左边讲官所讲授的是“四书”,右边讲官所讲授的则为历史。

此种节目,历时大半天。

只有讲官可以口讲指划,其他人员都要凝神静听,即使皇帝亦不能例外。

如果当今天子偶然失去了庄重的仪态,把一条腿放在另一条腿之上,讲官就会停止讲授而朗诵:

“为人君者,可不敬哉?

”这样的责难不断重复,决无宽贷,一直到这个为人君者突然发现自己的不当而加以改正,恢复端坐的形态为止。

这种繁文缛节乃是当时国家中一种重要制度。

经筵的着眼点在发挥经传的精义,指出历史的鉴戒,但仍然经常归结到现实,以期古为今用。

称职的讲官务必完成这一任务,如果只据章句敷衍塞

责或以佞辞逢迎恭维,无疑均属失职,过去好几个讲官就曾因此而被罢免。

在正面阐述圣贤之道的时候,讲官可用极委婉的言辞,在不妨碍尊严的条件下对皇帝作必要的规劝。

皇帝在经筵上可以提出问题,甚至说明他不同的观点,但是责问或指斥讲官,则属于失礼。

即使讲官准备不充分,讲辞前言不对后语,皇帝感到不快,也不能当场流露,而只能在事后间接提出。

执行任务时讲官所受的优礼乃是长期历史的产物;即使正德皇帝,那位大有离经叛道意味的人君,也没有废止这种优礼。

这位不平常的皇帝,他对讲官接二连三地影射批评自己,另有报复的妙法,即“一脚踢到楼上”——这些尽忠的讲官经常被升迁;其所任新职,则十有八九又在边区远省。

(摘编自三联书店《万历十五年》,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个讲官的讲授内容是不一样的,其他全部人员只能凝神静听,即使贵为天子也不能例外。

B.称职的讲官必须要从历史中发掘鉴戒,但仍需经常归结到现实,从而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C.经筵讲官和展书官都出身翰林院,并且是其中佼佼者,开讲前身穿不同服饰分列书案两侧。

D.一般早朝后,皇帝要在二十个大汉将军保卫下首先到达举行经筵的文华殿,面向南方坐好。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讲官发现皇帝仪态不端,可加以责难,作者以此论证这种繁文缛节已成当时一种制度。

B.文章最后,论述了经筵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皇权,因而不可避免地会与皇帝产生矛盾。

C.文章论述经筵在明代政治中的重要性,从摆放书案到讲官开口讲授,都说明了这一点。

D.经筵的严格程序,是明朝万历年间朝廷各种仪式讲求目视耳听对称均衡的一种例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讲官在正面阐述圣贤之道的时候,可用委婉的方式对皇帝进行不妨碍尊严的规劝。

B.正德皇帝把尽忠的讲官升迁至边远地方,实则对这些批评自己的讲官的一种报复。

C.讲官如果不能发挥经传精义,敷衍塞责,逢迎恭维,则被视为失职,就会被罢免。

D.讲官准备不充分,皇帝也不能当场指斥,讲官所受的这种优礼是长期历史的产物。

(二)(重庆市2019届高三11月调研测试)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沙枣

李娟

抢在葵花成熟之前,沙枣抢先一步丰收了。

我妈说:

“这就是麻雀们整个冬天里的口粮。

”此地的麻雀何其富足!

冬日里的每一天,它们起床后,像掀开棉被一般抖落翅膀上的雪,往最近的沙枣枝一跳,就开始用餐了。

它扭头向左啄几口,再扭头向右啄几口。

吃完了脑袋附近的,挪一下小爪,继续左右开弓吃啊吃啊。

吃饱了,该消食了,大雪中的树林才热闹起来。

串门的串门,打招呼的打招呼,吵架的吵架。

然后大家一起没头没脑地欢歌,再乱蓬蓬地惊起,呼啦啦,从一棵树涌往另一棵树。

我行走在沙枣林中,猜测麻雀的乐趣。

想象它小而黑的眼睛,圆滚滚的身子,平凡的外套。

我怜惜它短暂的生命。

差点儿忘了自己的生命也是短暂的。

穿行在沙枣林中,身边果实累累,像葡萄一样一大串一大串沉甸甸地低垂,把树枝深深压向地面。

何止是麻雀们的富足,也是我的富足啊。

是我视觉上的富足,也是我记忆的富足。

我边走,边摘,边吃。

赛虎和丑丑也不知从何得知这是可以吃的好东西。

它俩时不时用狗嘴咬住低低垂向地面的一大串沙枣,头一歪,便捋下来满满一嘴。

三嚼两嚼,连籽吞下。

在北方的大陆腹心,我相信沙枣是所有孩子童年里最重要的记忆之一。

我猜没有一个小学生的作文里不曾提到过它。

包括我,也热烈歌颂过沙枣,出于成长中无处依托的激情。

但是到了今天,少年的热情完全消退,我仍愿意赞美沙枣,无条件地,无止境地。

当我独自穿行在沙枣林中,四面八方果实累累,拥挤着,推搡着,欢呼着,如盛装的人民群众夹道欢迎国家元首的到来。

我一边安抚民众热情,说:

“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

”一边吃啊吃啊,吃得停都停不下来。

吃得扁桃垂体都涩涩的。

似乎不如此,便无以回报沙枣们的盛情。

吃着吃着,又有些羞愧。

这可是麻雀们一整个冬天的口粮啊!

但是四面一望,这壮观的盛宴!

麻雀们绝对吃不完的。

就算把乌鸦们加上也吃不完啊。

我暗暗记住这里。

幻想有一天能重返此处,带着最心爱的朋友,炫耀一般地请他们见识这荒野深处的奇迹,诱导他们触碰自己多年之前的孤独。

对了,还有沙枣花。

沙枣花是眼下这场奇迹的另一元。

我极度渴望,向只在春天闻过沙枣花香的人描述沙枣果实,向只在秋天尝过沙枣果实的人拼命形容沙枣花香——唯有两者共同经历过,才能明白何为沙枣,才能完整体会这块贫瘠之地上的最大传奇——这中亚腹心的金枝玉叶,荒野中的荷尔蒙之树,这片干涸大地上的催情之花。

所有开花结果的树木都诞生于物种的进化,唯有沙枣,诞生于天方夜谭,诞生于金币和银币之间、奇遇记和地中海的古老街道之间,诞生于一千零一夜所有的男欢女爱之间。

它惯于防备,长满尖刺,仿佛随时准备迎接伤害。

然而世上与忠贞情感相关的事物都富于攻击性,要么玫瑰,要么沙枣。

它扎根于大地最最干涸之处,以挣扎的姿势,异常缓慢地生长。

然而哪怕用尽全力,它的每一片叶子仍狭小细碎。

小小的叶子,小小的,小小的黄花,小小的果实。

沙枣树以最小的手指,开启最磅礴的能量。

沙枣花开了!

我所经历的最浓烈的芳香,要么法国香水,要么沙枣花香。

沙枣花开了,这片荒野中所有的年轻的,无依无靠的爱情,终于在大地上停止了流浪。

直到沙枣终于成熟,沙枣花香才心甘情愿退守到果实深处。

所有爱情瓜熟蒂落。

我一边吃沙枣,一边猜测麻雀有没有爱情。

平凡的麻雀,卑微的鸟儿。

叽叽喳喳一阵,一辈子就过去了。

而沙枣供养的另一类鸟儿——乌鸦——体态稍大,想必也胃口稍好吧。

乌鸦穿着黑衣服,所以看上去有强烈的庄严感。

可大家对它的印象只有聒噪与不吉利。

可是当乌鸦起飞的时候,和世上所有鸟儿一样,身姿有着飞翔特有的豪情。

乌鸦的爱情呢?

乌鸦成群翱翔。

不远处雁阵成行。

大地上的秋天隆重得如国王登基的庆典。

在隆重的秋天里,我一边吃沙枣一边反复思量,到底沙枣够不够大家过冬呢?

(选自《遥远的向日葵地》,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细腻生动地描写了麻雀饱食嬉闹的场面,表现了麻雀的平庸,并借此感叹其生命短暂卑微,体现了作者悲悯的情怀。

B.虽然沙枣带着涩味不甚可口,但作者感受到了来自大自然的盛情,所以在林中边走边吃,竟然感染得两条狗都大口吞咽。

C.沙枣带给了作者丰富的文学想象,因其生长环境恶劣、枝干多刺和花香浓烈等特点而被赋予了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情感内涵。

D.文章以“过冬”起,以“过冬”结,首尾呼应,而末句“到底沙枣够不够大家过冬”的追问再次含蓄地表达了对沙枣的赞美。

5.作者为什么在少年的热情消退后仍愿意赞美沙枣?

请简要分析。

(6分)

6.文章写乌鸦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湖北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6月13日,中国商飞公司传出喜讯,他们自主研发的国产C919大型客机再次收获订单,与国内一家公司签订30架C919大型客机销售框架协议。

至此,C919大型客机的国内外用户达到24家,订单总数达到600架。

今天的浦东祝桥,已建成12座现代化的民机总装制造厂房和5条国际先进民机总装生产线,一排排高大厂房气势恢宏。

记者走进偌大的部装车间,一架新的C919大型客机停放在车间中央。

刘林宗对记者说:

“前不久完成首飞的C919就是在这里完成总装的。

巨大的车间里,记者看到,一台机器人上下挥舞着“手臂”,快速地进行制孔铆接,总工程师姜丽萍说,这些年,公司的智能化制造正加速推进,未来C919批量生产后,98%的钻铆工作将由机器人完成。

“80%的部件是我国首次设计生产的,通过对C919的设计研制,我国掌握了民机产业5大类、20个专业、6000多项民用飞机技术,推动新技术、新材科、新工艺实现全面突破。

”C919项目部技术管理处处长崔克非如是说。

(摘编自倪大伟《国产C919大型客机纪实:

打造中国自己的大飞机》)

材料二:

由于燃油效率等经济指标和飞行距离等技术指标的综合效能,使得单通道喷气飞机成为市场的宠儿。

这一细分主要包括波音的737系列和空客的A320系列。

中国商飞的大飞机C919是定位于这一细分市场。

对于单通道喷气飞机,在现有航空公司的市场份额和未来订单中,波音737系列和空客A320系列平分秋色、垄断市场。

其实在所有的机型类别中,两家公司都形成近似的竞争机型,市场份额犬牙交错。

从过去十年看,两家公司市场份额旗鼓相当。

短期内,民机制造市场波音和空客的双寡头断格局不会有太大改变。

中国大飞机项目的成功必须经过双寡头垄断下市场破局的检验。

当前中国商飞已经起航,竞争的环境并没有改变。

在政府产业政策的支持之下,联合全球合作厂商,发展新技术和新材料,系统化设计安全、舒适和效率效能上有竞争力的产品,以及完备的售后物流服务平台,创新航空业运营模式,把握民航大众化趋势,利用金融手段创新,通过虚拟航空公司模式大力发展低成本航空。

以金融资本杠杆扩大国际贸易,开拓国际市场。

中国商飞在中国新增市场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就是商飞的初步成功,迈出国门在国际市场三足鼎立之时,就是中国商飞真正成功之时。

(摘编自赵巍蒋丽《双寡头垄断下中国大飞机的战略选择》)

材料三:

印度《经济时报》刊文称,“中国这个亚洲大国一直试图发展自己的航空领域,并向外国行业巨头的声望和市场份额发起挑战”。

随着大飞机C919总装下线,首飞日期已经慢慢临近,有关大飞机的消息频频传出。

在C919大型客机项目的引领带动下,一批民用航空产业园和航空城得以建成,形成全国一盘棋的局面,也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另外,中国商飞公司充分利用国际民用飞机优质资源,推动国际供应商与国内企业开展合作,提升我国民机产业研发与制造的整体水平。

目前,中国已经成功步入凤毛麟角的航天国家俱乐部,在未来,大飞机很有可能将会和目前非常有竞争力的民用核能产业、高铁列车技术一道,成为中国对外出口的又一张名片。

据美联社称,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航空市场之一,但是严重依赖波音和空客飞机,他们质疑“C919包括引擎和航空电子设备在内的大多数关键系统由西方企业或中外合资企业提供”。

BBC也聚焦在中国C919客机是否为“国产”上。

放眼全球,以C919对标竞争的波音737客机和空客A320客机为例,他们所使用的飞机发动机均来自这几大公司,从这一点上,不能证明大飞机就非国产。

了解航空工业的“粉丝”恐怕不会忘记C919项目启动之初“国产化率大于10%即可”的低标准,而即便是这样的低要求,当时也被一些资深飞行器爱好者认为不易实现。

如今,交付下线的成品,不仅拿到了517架的订单,还拥有高达近60%的国产化率。

专家认为,尽管中国航空产业特别是民用大飞机项目,与欧美的波音、空客相比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有差距。

在研制过程中可能遭到欧美等航空产业强国更严密的技术封锁、市场钳制,发展仍任重道远。

毋庸置疑的是,C919的成功研制,深刻证明了中国人有智慧、有能力打破技术封锁,“世界工厂”亦有能力制出属于自己的高端产品。

(摘编自徐榕梓《中国大飞机打破世界航空制衡》)

7.下列对材料一、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商飞公司自主研发的国产C919大型客机试飞成功并得到大量订单,占有了国内、国际部分市场份额,标志着中国飞机制造技术在世界航空领域获得了一席之地。

B.中国大飞机制造使用了大量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实现了全面突破,并且智能化程度很高,如98%的钻铆工作由机器人完成。

C.在单通道喷气飞机制造市场,波音公司以737为主的机型和空中客车公司以A320为主的机型,市场犬牙交错,份额旗鼓相当,垄断了世界民用客机的制造市场。

D.中国大飞机项目必须在政府产业政策的支持下,联合全球合作厂商,发展新技术和新材料,系统化设计安全、舒适和效率效能上有竞争力的产品,以及完备的售后物流服务平台,才能在世界商飞市场与波音、空客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况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大飞机试飞成功和制造量产化,西方媒体极为关注。

他们认为“C919包括引擎和航空电子设备在内的大多数关键系统由西方企业或中外合资企业提供”,质疑大飞机的“中国制造”。

B.在C919大型客机项目的引领带动下,一批民用航空产业园和航空城得以建成,也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中国商飞公司充分利用国际民用飞机优质资源,推动国际供应商与国内企业开展合作,提升了我国民机产业研发与制造的整体水平。

C.中国大飞机制造以80%的零部件自主设计生产,整机高达近60%的国产化率,昂首开启了打开国际市场的破冰之旅,与非常有竞争力的民用核能产业、高铁列车技术一道,成为中国对外出口的国家名片。

D.尽管中国航空产业特别是民用大飞机项目已经取得了辉煌成就,但与世界先进技术相比,尚有差距,在研制过程中可能遭到欧美等航空产业强国更严密的技术封锁、市场钳制,发展仍任重道远。

9.中国商飞事业要真正获得世界性的成功,必须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

请结合材料概况说明。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曹修古,字述之,建州建安人。

进士起家,累迁秘书丞、同判饶州。

宋绶荐其材,召还,以太常博士为监察御史。

上四事,曰行法令、审故事、惜材力、辨忠邪,辞甚切至。

又奏:

“唐贞观中,尝下诏令致仕官班本品见任上,欲其知耻而勇退也。

比有年余八十,尚任班行①,心力既衰,官事何补。

请下有司,敕文武官年及七十,上书自言,特与迁官致仕,仍从贞观旧制,虽宿德勋贤,自如故事。

”因着为令。

修古尝偕三院御史十二人晨朝将至朝堂黄门二人行马不避呵者止之反为所詈修古奏:

“前史称,御史台尊则天子尊。

故事,三院②同行与知杂事同,今黄门侮慢若此,请付所司劾治。

”帝闻,立命笞之。

晏殊以笏击人折齿。

修古奏:

“殊身任辅弼,百僚所法,而忿躁亡大臣体。

古者,三公不按吏,先朝陈恕于中书榜人,实时罢黜。

请正典刑,以允公议。

”禁中以翡翠羽为服玩,诏市于南越。

修古以谓重伤物命,且真宗时尝禁采狨毛,故事未远。

命罢之。

时颇崇建塔庙,议营金阁,费不可胜计,修古极陈其不可。

久之,出知歙州,徙南剑州,复为开封府判官。

历殿中侍御史,擢尚书刑部员外郎、知杂司事、权同判吏部流内铨。

未逾月,会太后兄子刘从德死,录其姻戚至于厮役几八十人,龙图阁直学士马季良、集贤校理钱暖皆缘遗奏超授官秩,修古与杨偕、郭劝、段少连交章论列。

太后怒,下其章中书。

大臣请黜修古知衢州,余以次贬。

太后以为责轻,命皆削一官,以修古为工部员外郎、同判杭州,未行,改知兴化军。

会赦复官,卒。

修古立朝,慷慨有风节。

当太后临朝,权幸用事,人人顾望畏忌,而修古遇事辄言,无所回挠。

既没,人多惜之。

家贫,不能归葬,宾佐赙钱五十万。

季女泣白其母曰:

“奈何以是累吾先人也。

”卒拒不纳。

太后崩,帝思修古忠,特赠右谏议大夫,赐其家钱二十万。

(选自《宋史·曹修古传》,有删节)

【注】①班行:

上朝的位次。

②三院:

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修古尝偕三院/御史十二人晨朝/将至朝堂/黄门二人行/马不避/呵者止之/反为所詈/

B.修古尝偕三院御史十二人晨朝/将至朝堂/黄门二人行/马不避/呵者止之/反为所詈/

C.修古尝偕三院御史十二人晨朝/将至朝堂/黄门二人行马不避/呵者止之/反为所詈/

D.修古尝偕三院/御史十二人晨朝/将至朝堂/黄门二人行马不避/呵者止之/反为所詈/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殿试者称为进士,根据排名,分为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B.致仕,指交还官职,即古代官员正常退休。

还有致事、视事、乞骸骨。

C.汉有黄门令、小黄门、中黄门等官职,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皆以宦官充任,故后世亦称宦官为黄门。

D.“出”,即京官到地方任职,也称“外放”“放外任”,与地方官进朝廷任职的“入”相对。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修古恪尽职守,尽职尽责。

他身为监察御史,监察百官,整肃朝仪,不管是太监侮慢还是宰相失体,他都及时参奏,仗义执言,要求严惩以正典刑。

B.曹修古关心朝政,积极进言。

当他看到有的官员八十多岁心力俱衰却依然在职,于是建议文武官员七十岁应主动退休,概无例外,朝廷据此定为法令。

C.曹修古不惧权贵,遇事敢言。

太后侄儿刘从德死后,朝廷越级任用了一大批刘家亲戚乃至厮役,他极力反对,因此惹怒太后,被削官一级,改任为工部员外郎。

D.曹修古为官清廉,家无余财。

在他死后,连扶灵柩回故乡安葬的费用都没有。

太后去世后,皇帝想到他的忠贞,赏赐他的家人二十万钱。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帝闻,立命笞之。

晏殊以笏击人折齿。

(5分)

(2)季女泣白其母曰:

“奈何以是累吾先人也。

”卒拒不纳。

(5分)

(二)(河南部分省示范性高中高三2019届联考)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青玉案·与朱景参会北岭①

陆游

西风挟雨声翻浪。

恰洗尽、黄茅瘴。

老惯人间齐得丧。

千岩高卧,五湖归棹,替却凌烟像②。

故人小驻平戎帐,白羽腰间气何壮。

我老渔樵君将相。

小槽红酒,晚香丹荔,记取蛮江上。

【注】①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陆游与时任县尉的朱景参情好甚笃,他们一同游览北岭的时候写下了这首词。

②凌烟像:

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建凌烟阁于长安,将开国文武功臣魏征、尉迟恭等二十四人的肖像画于阁中,以资褒扬纪念。

凌烟阁图像,被视为士人建功立业所获得的至高荣誉。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由自然界的风雨写起,“声翻浪”从听觉角度突出了风雨来势之猛烈。

B.随着黄茅瘴气被秋风秋雨一扫而光,压抑在词人心头的愁绪也暂时得以消除。

C.“老惯人间齐得丧”,是说自己历尽人间万事,已把得失荣辱看得超然平淡了。

D.“千岩高卧”以下三句紧承上句而来,写词人看破了世俗名利,过起了隐居生活。

15.词的下片是如何写友人朱景参的?

寄托着词人怎样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湖北沙市中学2019届高三第三次考试)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阿房宫赋》中,将阿房宫中的乐声与市井言语作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在《逍遥游》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水与船的关系,阐明世间万物总会有所凭借的道理。

(3)《琵琶行》中描写了琵琶女弹琴的优美动作。

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琴声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弹出了当时著名的《霓裳羽衣曲》。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山东新泰二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有人说,短视频是互联网行业的又一个风口。

其中固然不乏积极、健康、阳光的作品,但也有很多浮夸的表演、出格的搞怪、偏激的嘲讽,有的还涉及色情、暴力、血腥。

一些短视频作者为了博取用户的关注和转发,不惜________,以声光电的方式对用户进行感官刺激,传播及时行乐、违反秩序、离析传统等非主流观念,在“审丑”而不是“审美”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有人认为,这样的视频,看一看、笑一笑就过去了,应该无伤大雅。

其实不然,(),如果任由负能量蔓延,就会造成________、扰乱思想的严重后果。

实际上,这些“非主流”短视频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在日益增加。

有人效仿“恶搞”视频,将透明胶带横在门前绊倒他人,用整蛊小道具惊吓孩子。

类似事件________,使得逾越底线的娱乐陷入伤己伤人的境地。

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年,建立更开放的心态、更多元的思想,对于互联网风潮而言不会是“无感”的。

而且短视频主要目标用户正是“80后”“90后”,青年对之产生兴趣,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短视频作品泥沙俱下,________,如果不加甄别、丧失警惕,就可能在一次“短暂的视觉冲击中”,让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受到无形冲击,甚至在跟风模仿中迷失方向、误入歧途。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另辟蹊径耸人听闻数见不鲜良莠不齐

B.剑走偏锋混淆视听层出不穷参差不齐

C.另辟蹊径混淆视听数见不鲜参差不齐

D.剑走偏锋耸人听闻层出不穷良莠不齐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对消极内容不经意间的扩散与点赞,必定带来不良影响

B.对消极内容不经意间的扩散与点赞,不知会带来什么影响

C.对消极内容不经意间的点赞与扩散,难免带来不良影响

D.无意间对消极内容进行点赞与扩散,带来的影响可好可坏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年,拥有更开放的心态、更多元的思想,对于互联网风潮不会是“无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