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样本范本模板.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142026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样本范本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样本范本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样本范本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样本范本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样本范本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样本范本模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样本范本模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样本范本模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样本范本模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样本范本模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样本范本模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样本范本模板.docx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样本范本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样本范本模板.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样本范本模板.docx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样本范本模板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一览表

题目

广州市天河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现状研究

年级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

学生联系电话

E-MAIL

本研究的目的

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把城镇的非从业居民纳入医疗保障的范围,是我国在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之后又一重大举措,主要解决城镇非从业人员,特别是在校学生、少年儿童、老年人等群体看病就医问题。

广州市城镇居民医保于2008年6月1日在全市范围内试行,试行以来引起争论很多,尚待解决的问题也不少。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这一制度试行以来取得的成效,找出存在的问题,思考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以及改进方法,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发展提出建议,为建立一个真正保障全民的医疗保险制度提供一定的参考.

本研究的学术价值与社会意义

通过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存在的不足及产生这些不足的原因,有利于进一步完善该项制度,为城镇居民参加医疗保险制度提供正确的引导,同时丰富了医疗保险的相关理论,为相关部门完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提供建议。

国内、外研究情况(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可另加页)

一、国外典型医疗保险制度

主要包括以英国为代表的国家型医疗保险制度、以德国为代表的社会型医疗保险制度、以美国为代表的商业型医疗保险制度和以新加坡为代表的储蓄型医疗保险制度.

(一)英国的国家型医疗保险模式

侯立平在《英国医疗保险体制改革》一文,陈叶盛在《英国医疗保障制度现状、问题及改革》一文,王雁菊、孙明媚、宋禾在《英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一文,高连克、杨淑琴在《英国医疗保障制度变迁及其启示》一文中提到:

英国医疗保险体系是以国家税收作为主要资金来源的国民健康服务体系。

1。

英国的国家型医疗保险模式的特点

(1)覆盖面广

英国医疗保险资金主要通过国家税收筹措,由政府财政承担绝大部分医疗费用.国民就医时,基本上不需支付费用,因而英国的医疗保险体系亦称为全民医疗保险或国家医疗保险。

(2)就原则而言具有非歧视性

无论劳动者还是非劳动者,无论个人支付能力的大小,都可以同样得到免费的全方位医疗服务。

(3)基本上可以满足国民对医疗服务的巨大的、多层次的需求

英国的国民健康服务体系主要通过公立医院和遍布全国的开业医生(又称全科医生)向公众提供医疗服务。

主要依靠这些在全国城乡开业的全科医生向广大非重症、急症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4)成本较低

政府医疗卫生主管部门的积极介入、监控,将英国医疗保险体系的成本控制在相对较低的水平。

(5)最大特点是政府介入到医疗保险的所有方面

政府的积极参与可以较好地保证医疗资源的公平分配,从而使公众能够享受具有普遍性的医疗服务。

2.英国的国民健康服务体系面临的困难

(1)医院运行效率低下,医护质量不高

政府承担、控制绝大部分医疗费用,不仅造成公立医疗机构缺乏活力,设备、人手配置不足,医疗、医护人员效率低下,积极性差等问题,而且可能降低医疗机构采用新技术、购买新设备的积极性。

此外排队就医成为公立医院司空见惯的经常现象。

(2)医疗费用上涨

购买商业医疗保险可享受税赋减免优惠。

部分收入较高的社会群体可能选择购买商业医疗保险,以便避开效率低下、服务质量差的公立医院.可能导致注入国家医疗保险的财政资金减少,不利于国家医疗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3)医疗费用不断上涨,政府财政负担沉重

患者的医疗费用由政府买单,大大削弱了患者对高医疗费用的抗拒。

而作为供应方的医生就会不计成本的提高服务、质量或扩大服务规模来争取市场份额。

促成了政府每年的医疗保障支出节节攀升。

(二)德国的社会型医疗保险模式

胡宏伟、邓大松在《德国医疗保障对我国医疗保障改革的启示》一文、约翰·彼得在《德国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一文中提到:

德国法定医疗保险不是一种国家的医疗保险,而是社会保险的一个分支,它由自治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医疗保险所负责实施.

1.德国的社会型医疗保险模式的特点

(1)国家主导,强制参加

德国实行的是典型的“投保资助型”社会保障模式,国家立法、倡导和主持建立医疗保障制度,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参加医疗保障(具体形式可有区别),国家财政给予相应支持

(2)参保形式的自由选择权

德国在参保的具体形式上是多样的,除了法定强制性的社会医疗保险,还可以选择自愿性的私人医疗保险。

在国家强制的基本医疗保险之外,年收入高于法定界限的就业者可以在社会医疗保险机构或私人医疗保险机构之间进行选择.

(3)医疗保障制度具有鲜明的自治性

德国医疗领域存有大量的自发组织,医疗保险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是相互合作的伙伴关系,自主、自治特色很明显.

(4)医药分开和医疗竞争

德国84%的药品通过药店销售,其中70%为处方药和可报销的非处方药;14%为不能报销的非处方药;16%的药品由超市销售,医院销售微乎其微。

但是在医药生产和流通领域,德国并未实行完全放任的自由市场,而是国家严厉管制的市场,尤其表现在市场流通领域.

2.德国社会型医疗保险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成果和费用之间的不协调比例

在进行比较的同类国家中,德国用于健康医疗保障方面的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仅次于美国,和瑞士大体持平。

在医疗保障广度上达到的水平在国际上却处于中游地位.这说明这种事实上以占有限资金较高比例的投入费用与成果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不令人满意的。

(2)失误的调控

德国优先考虑节支方面的政策,其次(而且保持着相当大的距离)才是对医疗卫生保障体系进行结构性调整.这反映了德国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僵化。

导致了对于病人来说,也对于健康事业发展取向和整个保障体系的节支来说失误的调控。

特别是在一些慢性病如心肌梗塞,糖尿病、乳腺癌和其他癌症的医疗服务上。

(3)结构和质量缺陷

存在于门诊医疗服务和住院医疗服务之间的屏障是德国卫生事业最大的结构问题。

那些有自己独立经营和结算方式的医疗保险组织医生与医院有着不同的职权范围、薪金制度和预算.这两个方面在医疗卫生事业和经济上有着较优化合作的医疗保障往往是偶然形成,而不是有计划和系统的行为。

(三)美国的商业型医疗保险模式

冯国忠、朱亭郦在《美国医疗保险制度现状、改革及给我们的启示美国的医疗制度》一文中提到美国不同于世界上大多数工业化国家,没有建立统一医疗保险制度,商业保险盛行.

1.美国医疗保障的类型

(1)由政府承办的社会医疗保险

以资助老年、残疾或患有严重肾病的美国公民的医疗照顾制度和资助贫困家庭的医疗援助制度为主,但在美国的整个医疗保障体系中,这种社会医疗保险计划并不占重要地位,覆盖人群有限。

(2)私营医疗保险

包括非盈利性医疗保险与盈利性的商业医疗保险两种,是美国医疗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开展医疗保险的商业保险公司就有1000多家,目前在美国80%以上的国家公务员和74%的私营企业雇员通过购买商业医疗保险为自己及家人转移疾病风险。

2。

美国医疗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费用上涨但医疗效果不理想

WHO的1997年部分国家医疗保障制度指标排名显示美国在被统计的191个国家里面人均医疗支出排名第一位,而国民总体健康水平排名却只有第72位,医疗筹资分配公平性排名在第55位左右。

无疑,美国的医疗保健费是世界上最昂贵的,但其国民预期寿命低于大多数欧洲国家.

(2)公平性也存在严重问题

由于缺乏国民健康保险,那些经济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们在获取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上也处于不利地位。

那些没有任何医疗保险的人口就是医疗制度缺乏公平性的最好例证。

(四)新加坡的储蓄型医疗保险模式

王勤在《新加坡医疗保障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借鉴》一文,陆昌敏、冯泽永、冯光谓、王丹若、张巍琴在《新加坡医疗保障体系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一文中提到新加坡实行的医疗保障制度有如下特点。

1.医疗费用由政府和个人两方负担,强调政府的作用

新加坡政府高度重视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强调政府和个人的责任,医疗费用由个人和政府共同负担。

体现在医疗费用和“三保"体系即保健储蓄、健保双全计划、保健基金的建设方面。

2.建立了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

新加坡建立了以保健储蓄为基础,健保双全计划、保健基金、老年伤残援助计划、初级护理伙伴等为补充的医疗保障体系网,将尽可能多的人群纳入医疗保障体系中,保证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

保健储蓄是一项全国性的医疗储蓄计划,将员工每月的部分收入按不同比例储存起来,用于支付户主或其直系亲属的某些医疗费用。

健保双全计划目的是弥补保健储蓄不足以应付重病病人医疗费用的缺口,确保投保人在患重病或长期疾病时能应付庞大的开销。

“兜底”性质的保健基金是一项由政府出资设立的保健信托基金,实质是通过政府“买单”为贫病者提供“安全网”,对解决贫困人群的医疗问题起了积极作用。

3.形成了多元化和较合理的筹资机制

新加坡吸取西方国家医疗保障制度的经验与教训,创立了个人保健储蓄、社会医疗保险和政府医疗津贴的医疗融资途径,由个人、社会和政府共同分担医疗保障费用。

不仅扩大了医疗融资的财源,而且大大提高了医疗保障资金的效率。

另一方面,它有利于建立医患双方的制约机制,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遏制浪费。

二、国内现行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试点的普遍做法

施金美、唐颖、邹杰在《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践与思考》一文中提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践中普遍做法有:

1.“保当期”,缴一年费,保一年病

与传统的“职工医保”相比,“居民医保”不考虑参保人员的退休问题,缴费年限与退休与否无关。

参保人员在规定时间内缴费后,即可在当年的医保年度内,按规定享受医疗保障待遇。

2.“保大病”,兼顾门诊费用。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重点用于参保居民的住院和门诊大病医疗支出。

有条件的地区正逐步试行门诊医疗费用统筹规定城镇“居民医保”不设个人账户,政府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全部进入统筹账户。

3.贴近经济、求同存异

现行的居民医保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各地均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起付标准、支付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完善支付办法,合理控制医疗费用。

从城镇居民实际疾病发生情况、医疗费的发生水平和筹资能力出发,科学制定筹资和保障政策。

4.贴近居民、实惠到家

各试点均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人医疗保险定点范围:

对参保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发生的医疗费用,适当提高医疗保险基金的支付比例。

为了促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今后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改善硬件设施、提高医疗水平,引导病人合理分流。

三、国内现行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试点的典型做法

(一)南京实行强制社区首诊

2008年7月1日,南京市卫生局出台《南京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规定参加城镇居民医保的居民如不选择社区首诊,将不予报销.

南京此次实行的政策与以往有很大不同.过去政府为鼓励人们去社区医院,实行的是社区首诊优惠制度,即如果首诊选择社区,将在报销比例上享受一定的优惠.而《办法》则强制规定参加居民医保的居民必须先去社区医院就诊,以此来作为报销依据,用经济手段强行将患者带入社区医院。

这相比之前的举措,力度大了很多.

居民医保范围内的群众对于《办法》中区别对待他们与职工医保人员还是有一定不满。

眼看《办法》施行已经有段日子了,大医院和社区都还未能感觉到门诊量有什么变化,对于这一政策,目前的影响虽然暂时还看不出来,但从中可以看出社区强制首诊,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明显的趋势.

(二)秦皇岛建立门诊医疗补助制度

吴树宝在《坚持以人为本惠及城镇居民—-秦皇岛市医保中心积极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的做法》一文中提到:

从秦皇岛市这几年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运行情况看,住院治疗人员较少,绝大多门诊治疗,因此,解决门诊医疗负担十分重要。

秦皇岛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中每人每年拿出50元实行参保居民门诊医疗费用包干,充分利用社区卫生资源,签订参保医疗服务协议,协议年度内,免挂号费、诊费、医疗健康、计划生育指导等咨询费用,以及规定次数的血常规、尿常规等检查,在此基础上,参保居民还可以享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一免三减"服务。

这个办法受到了广大参保居民的欢迎,特别是老年居民不出社区就可以进行免费的常规检查、健康咨询,真切地感受到城镇居民医保带来的便利与实惠。

四、对我国构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初步探讨

(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践过程中应重点重视的问题

施金美、唐颖、邹杰在《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践与思考》一文、凌琳、梁云在《对完善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思考》一文中提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践中应重点重视的问题有:

1.保证医保基金用之有道是重中之重

新出台的城镇“居民医保”模式,不设个人账户,政府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全部进人统筹账户。

但此举能否有效改善目前一部分医疗机构“巧妙"挖走医保基金的现状及“一人投保,全家看病"的不合理现象,有待观察考证。

我国还没有形成统一、系统、完整的医疗保障法律体系,致使我国的医疗保障工作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给基金的筹集、管理与使用带来一定的困难。

因而,通过立法逐步建立由政府出面组织的互济性医疗福利制度,覆盖到全社会,保障对个人构成较大经济风险的疾病医疗。

同时,个人也必须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加强与完善相关法律体系,使医保基金用之有道是当务之急。

2.确保医保制度效率优先、注重公平是第一要务

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刚刚起步,不可能一步到位、一蹴而就,需要在实践中磨合,不断完善。

城镇“居民医保"能否克服“职工医保”在操作上报销要求多、手续繁琐、百姓难以接受的现状,以及精简具体政策,使工作人员容易操作,提高办事效率,需要制度制定者及时接受执行过程中的反馈信息并作出调整。

在一些大中城市城镇居民定点社区医疗机构中选一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自己的首诊定点医院,没有特殊情况的,1年内不能更换.但在医疗资源相对丰富的今天.居民更希望政府在施惠于民的同时,自己能有更多的灵活自主的选择权。

(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其他问题

邹卫华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柜架模式和运作方式初探》一文、丁敬芳、陈文、蒋虹丽、应晓华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行方案比较分析》一文、李明强在《医疗保障的制度创新与全民医保相关措施探讨(下)》一文、胡涛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初探提到要多措并举整体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一文中提到推进居民医疗保险实施还应注意的其他问题有:

1.简化程序,方便群众

劳动保障部门要充分发挥基层劳动保障平台的作用,主动上门服务,代办参保手续。

对于首次参加保险的人员负责办理银行储蓄存折,以后每年参保对象可以凭存折直接到银行缴费.最好与经办机构实现微机网络化管理,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实行医疗保险“一卡通”。

2。

突出重点,攻破难点

能否开展好城镇居民住院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多少是先决条件,参保人数保证不了,共济性就差,风险就大。

重点做好五大类人员的参保工作。

一是城镇低保对象;二是困难企业职工;三是农民工;四是机关事业单位;五是在校学生。

3。

政府推进,财政补助

各级政府应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真正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实行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任务,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

同时也要加大投入,特别是在启动初期.等参保人数达到一定数量,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时,财政补助可以逐步减少,达到良性发展时,可以取消补助。

4.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政府应考虑制定强制学生参保的政策.同时也要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开办学生补充医疗保险。

其保险费一部分作为医疗保险费,保证基本医疗;另一部分作为大额补充医疗保险,保医疗保险报销最高限额以外部分,这样对患特殊疾病的学生给予更高的保障。

但前提条件必须是城镇居民住院医疗保险在前,商业保险在后。

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发生冲突,实现互利双赢。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毕业论文的创新性是必不可少的特征之一,创新点可以是研究对象、范围、方法、角度、模型等任一方面的创新)

争取在2010年实现全民医保是政府的既定目标,而广州市实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时间尚短,国内外成功案例不够,仍处于探索当中,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都比较少,所以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新意和意义。

研究的主要内容要点与论文结构

一、天河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

(一)居民对医保的知晓率

1.对医保做法的知晓率

2.对医保待遇的知晓率

3.对医保缴费的知晓率

(二)具体参保人员的情况

1.参保人员的人口学特征

2.具体人数

(三)参保后的医疗保险待遇

1.药费的申报办法

2.住院费用的申报办法

3.医保定点医院的情况

二、天河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实施中的不足

(一)医保制度本身的不足

(二)医保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1.知晓率低并分析原因

2.待遇过低

3.管理过程中的漏洞

三、完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相关思考

1.提高居民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2.完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条款

2.加强政府特别是劳动保障部门的监控

拟采用的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技术路线:

确定选题→文献检索→根据已有文献进行思考及设计相关的调查表→问卷调查→数据整理分析→拟定论文基本结构→正式写作

研究方法:

主要方法分为问卷调查法(对居民随机发放派发200份问卷,并用SPSS软件分析)、文献综述法(对城镇医疗保障制度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方面的文献进行分析)、理论联系实际(将相关理论和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结合分析)。

研究的具体时间进度计划

1)2008年10月:

确定论文题目

2)2008年11月:

完成开题报告

3)2008年12月~2009年1月中旬:

进行问卷调查和收集获取论文所需的相关资料和数据

4)2009年1月下旬~2009年2月中旬:

撰写论文第一稿

5)2009年2月下旬~2009年3月中旬:

完成第二稿

6)2009年3下旬—2009年4月底:

完成论文撰写。

参考文献

[1]侯立平.中国改革.英国医疗保险体制改革,2006,(8):

64-65

[2]陈叶盛.兰州学刊.英国医疗保障制度现状、问题及改革,2007,(8):

73-75

[3]王雁菊、孙明媚、宋禾.医学与哲学。

英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2007,28(8):

18—20

[4]高连克、杨淑琴.北方论丛。

英国医疗保障制度变迁及其启示,2005,(4):

110—113

[5]胡宏伟、邓大松.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德国医疗保障对我国医疗保障改革的启示,2008,

(1):

70-74

[6]约翰·彼得。

社会保险研究.德国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2003,(4):

32—41

[7]冯国忠、朱亭郦。

上海医药。

美国医疗保险制度现状、改革及给我们的启示美国的医疗制度,2006,27(7):

304-305

[8]王勤.经济管理。

新加坡医疗保障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借鉴,2007,(11):

76-79

[9]陆昌敏、冯泽永、冯光谓、王丹若、张巍琴。

医学与哲学.新加坡医疗保障体系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2007,28(12):

32-34

[10]施金美、唐颖、邹杰.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践与思考,2008,22

(2):

10—11

[11]刘宇飞.中国医院院长。

南京居民医保实行强制社区首诊,2007:

15

[12]吴树宝.经济论坛。

坚持以人为本惠及城镇居民—-秦皇岛市医保中心积极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的做法,2008,(13):

92-93

[13]凌琳、梁云.中国药业.对完善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思考,2008,17(4):

1—2

[14]邹卫华.劳动保障世界。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柜架模式和运作方式初探,2007,

(1):

47

[15]丁敬芳、陈文、蒋虹丽、应晓华。

中国卫生资源.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行方案比较分析,2008,11

(1):

35-37

[16]李明强.中国卫生经济.医疗保障的制度创新与全民医保相关措施探讨(下),2008,27(3):

56—59

[17]胡涛.保险研究.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初探,2008,

(2):

47—48,58

指导教师意见(本栏由论文者自己找指导老师填写完成)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学院学术委员会审核意见

1、同意开题()

2、同意修改后开题()

3、不同意本次选题,建议重新选题()

负责人签名:

学院盖章:

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