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154971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46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4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4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4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4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4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8页
4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8页
4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8页
4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8页
4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8页
4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8页
4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8页
4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8页
4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8页
4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8页
4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8页
4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8页
4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8页
4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8页
4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8页
亲,该文档总共7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x

《4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4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x

4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

 

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

建设项目总结报告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二〇一〇年三月

 

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1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1

建设项目总结报告1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1

二〇一〇年三月1

1项目建设概述1

2项目建设情况3

2.1项目建设资金使用情况统计表3

2.2各项建设任务开展情况3

3.项目建设的主要成效51

3.1毕业生质量明显提升52

3.2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52

3.3社会服务成效显著53

4.特色与亮点53

4.1引企入校,共建生产经营性实训教学工厂53

4.2创新了“双证融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54

4.3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引领课程教学改革方向54

5.主要经验与体会55

5.1政府支持,行业依托,校企合作是示范建设的保障55

5.2转变观念是示范建设取得成功的基础55

5.3科学管理是示范建设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56

6下一步打算57

6.1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57

6.2继续深化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57

6.3稳固校企合作关系,提升面向企业技术服务的能力和水平57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

建设项目总结报告

1项目建设概述

2007年10月,教育部、财政部确定我院为第二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立项单位,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被批准为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项目建设方案》和《项目建设任务书》于2008年5月获得批准。

本项目总预算1600万元,总计完成支出1548.11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投入722.58万元,地方财政资金投入423.5万元,学院自筹资金投入145.03万元,企业投入设备价值207万元。

主要用于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275.19万元,用于师资队伍建设181.51万元,用于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实验实训条件建设1027.3万元,用于制度建设5万元。

用于专业群建设59.11万元。

以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为主线,秉承学院“产学深度交融,工学有机结合”的重要原则,构建了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双证融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以“专业发展、学生受益、企业受用”为主旨,采取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方式,在完善师资结构、实训设备、运行机制与制度措施保障建设的基础上实施了一系列教学改革。

课程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形成了“双证融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发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4门,新增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2门,完成了教学资源库建设,构建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本教学团队有16名专职教师和17名企业兼职教师。

专职教师有6人次赴国外进修,113人次参加校内外短期培训,16人次下厂挂职锻炼。

成为了一支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学队伍。

2009年,本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获得自治区级教学团队,拥有广西区高校教学名师1名,教育部高职高专汽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汽车整形技术分委员会副主任1名,广西内燃机学会常务理事1名。

实验实训条件日趋完善。

构建了功能完善、技术领先、资源共享,融教学、培训、鉴定、服务、生产“五位一体”的实训基地,使用面积达4231.04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达1260万元。

加强校企合作,签约30家校外实训基地。

并建立了一系列的实训基地管理运行制度,加强了内涵建设。

作为地方经济发展汽车专业人才的孵化器,目前毕业生一次就业率高于97.5%,用人单位的满意度高于90%。

由于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拥有学历和技能双证书,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科研及社会服务工作同步发展。

完成省级或企业科研课题7项;为企业开展多项技术服务项目,发表论文11篇。

开展了1000人次以上的社会培训与技能鉴定,并为对口支援职学校提供师资培训30人次。

2项目建设情况

2.1项目建设资金使用情况统计表

单位:

万元

建设内容

预算

支出

完成

中央财政

地方财政

学院自筹

合计

中央财政

地方财政

企业投入设备值

学院自筹

合计

情况

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硬件建设

404

490

10

904

388.80

423.50

207

8.00

1027.30

113.64%

制度建设

6

0

0

6

5.00

0.00

 

0.00

5.00

83.33%

师资队伍建设

123

55

20

198

109.81

0.00

 

71.70

181.51

91.67%

其中:

外聘兼职教师

41

41

 

82

39.20

 

 

42.50

81.70

99.63%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287

5

7

299

268.97

0.00

 

6.22

275.19

92.04%

专业群

0

138

55

193

0.00

0.00

 

59.11

59.11

30.63%

合计

820

688

92

1600

772.58

423.50

207

145.03

1548.11

96.76%

2.2各项建设任务开展情况

2.2.1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情况

2.2.1.1依托地方经济,形成“双证融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汽车机械制造业在柳州工业门类中一直有着相当突出的地位,柳州作为四大汽车整车(一汽柳特、二汽乘龙、上汽通用五菱、重汽运力)生产基地及配套企业群正在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近年来,随着柳州经济的发展,汽修行业对一线技术工人和基层管理人员的用人标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需要能在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岗位群从事汽车机电维修、车辆调试及装配、汽车性能检测等方面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和行为规范,并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因此,原有的以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为主、操作技能训练为辅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适合市场需求。

本专业通过召开行业专家、专任教师共同参与的工作分析会,依据职业岗位需要,结合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和柳州市汽车维修市场的发展状况,针对职业能力要求和职业发展的需要,改革并实践了“双证融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既注重学生素质、技能、能力的全面提升,又满足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双证融通”是指把职业资格认证和行业企业认证内容中要求的应知应会和职业素养要求融入到学历教育教学计划的各课程之中,学生课程结束后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通过相关认证,还可获得有关证书。

首先,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上,我们将劳动部门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的“基本技能、维护保养、检测维修、故障诊断与排除”四部分融入到“专业基础技能”——“专业专项技能”——“专业核心技能”的专业技能培养过程中。

其次,在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的制定上,根据劳动部职业资格等级证的能力要求,并借鉴汽车行业相关企业认证的教学模块的教学内容进行制定。

最后,在课程实施上,具体实训工作项目的设计、教学、考核等均按这些资格认证的要求进行。

该模式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行业许可证考试等内容融入教学内容中;将职业证书的考核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毕业前取得相关工种的职业技能证书,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工学结合”是指专业课程教学以行动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通过“引企入校”达到校企深度交融,将部分实训教室建立在工厂的生产车间,部分课程直接在生产一线教学,实现“教室-车间”一体化。

该人才培养模式中,学生既是教学对象,同时作为生产人员参与生产。

整个教学体系中分两阶段安排生产性顶岗实习。

通过广泛的生产实习,使学生在劳动态度、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上得到全面提升。

“双证融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很好地解决了本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诸多难题,学生不仅已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熟练地实践操作技能,而且拥有职业资格证书,能很快的胜任工作岗位。

目前毕业生一次就业率高于97.5%,专业就业对口率高于85%,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意度高于90%,许多单位慕名来校选择优秀毕业生。

由此可见,“双证融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高了学生质量,受到行业的普遍认同。

2.2.1.2校企合作进行课程体系改革

(1)基于大教育观开展人才培养方案总体设计

经过对柳州地区的多家汽车制造、维修企业的考察、调研,就专业发展和学生培养等方面的问题与企业深入合作和深度交流。

与企业专家、教学管理专家一起,广泛分析相关的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明确了本专业学生的职业岗位素质、能力要求,确定了本专业毕业生的基本就业岗位和发展岗位,以及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深入剖析了职业岗位能力和素质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学体系,构建了基本素质教育和专业能力培养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设计并不断修订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主要经过了如下七个步骤(见图2-1)。

 

 

图2-1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流程

(2)全员开展广泛深入的社会调研,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建设期间,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组织教师先后走访了广西汽车制造及维修企业、机动车检测管理部门30余家,开展“走进车间,走进社会”的社会调研活动。

针对汽车制造、维修企业、机动车检测管理部门的装配、调试、维修、质量检验等技术岗位需求,培养能在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岗位群从事汽车机电维修、车辆调试及装配、汽车性能检测等方面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和行为规范,并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学生毕业后胜任以下岗位:

初次就业岗位:

汽车机电维修工、车辆检验员、汽车及配件销售员、服务顾问;

发展岗位:

维修技术主管、质检员、保险理赔专员、服务经理;

拓展岗位:

技术总监、销售经理、配件经理。

(3)通过工作任务分析,明确各岗位要求

通过走访行业协会、调查企业、回访毕业生及召开专家工作任务分析会,共确定了本专业5个典型工作领域26个工作任务,以及相应的能力要求。

详见表2-1。

表2-1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培养岗位及能力要求

工作领域

典型工作任务

能力要求

1.客户接待

(维修服务顾问)

1.1接车

熟悉相应车型的技术特点和性能;了解汽车各部件的名称用途;利用多种途径获取工作上的新信息;语言规范、标准,熟练应用接待礼仪与客户交流和协商;懂待客礼仪之道,体现亲和力;有良好的服务理念,职业道德和个人素养具备一定的车辆保养、维修常识。

1.2建立客户及车辆档案

熟悉计算机操作,准确录入信息;

能收集和整理客户及车辆信息;并加以确认。

1.3报检、确认、估价

熟悉和执行国家、行业的相关标准和厂家的有关规定;具备基本的汽车故障诊断能力;能判断故障的大致部位;熟悉各种配件的价格、维修工时价格及维修费用计算和估价;能对维修质量进行评估;能与维修流程相关的岗位人员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协作。

1.4与客户签订合约

具有较好的运用文字的能力,能起草维修合同等文书;熟悉和遵守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了解国家和生产厂家对车辆、零配件的质保期限;具备应对和处置客户要求和意见能力;并及时反馈。

1.5跟踪车辆维修进展

会跟顾客良好的沟通和解释,能进行电话和其它方式回访客户;会收集和整理客户意见;具备应对和处置客户投诉和意见能力。

1.6交车

具有车辆驾驶能力和经验;对车辆性能进行客观的评估;能对客户说明车辆维修服务;解释不足和存在的问题;能给客户提供技术服务和建议

能检查修好车辆的清洁状况,核对和查实车上物品完整状况;熟悉交车工作流程;与维修人员进行良好的沟通;反馈客户意见。

2.检修

2.1检测诊断

会利用维修手册和网络手段等多种途径查阅车辆技术资料;能查询并掌握的重要的技术参数指标;熟悉维修车辆对象各个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懂得如何诊断汽车故障的方法和手段;会使用常用的汽车故障诊断仪器设备;通过故障现象和检测结果得出故障判断,书写诊断报告并负责;能对车辆各个系统的常见故障进行分析和诊断检测。

2.2机电维修

服从上司的工作安排,具有良好的服务理念和职业素养;熟悉所修车型的具体结构和零部件拆装分解方法;懂得汽车各总成装配的的技术要求和维修方法;懂得使用汽车维修工具和机具设备;掌握汽车机械部分和电子电气部分的维修技能;会阅读和分析汽车电路图,通过电路图信息查找故障;懂得各种零件的检测和维修方法;会汽车机械系统和电子电气系统的检修方法懂得机械部分和电气部分维修安全操作规定及注意事项;能制定科学合理的维修作业流程并实施作业;能按质按量的完成维修作业;维修作业注重环保要求;能检查和评价维修质量,确保承修的项目符合标准和客户要求能向客户解释维修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

3.汽车保养能

3.1清洁

了解在汽车上使用的各种清洁剂的性能,能正确使用;会使用汽车清洁设备;会清洁车辆外观、局部零部件、货箱及其他内部空间;懂得车辆清洁的常识和注意事项;掌握车辆清洁的方法和手段;会处理清洁过程中发现的其它问题;能向客户解释清洁保养工作以及存在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3.2润滑

通过阅读保养手册等技术资料,掌握润滑部位及基本构造信息;了解车辆各种润滑油的级别,性能,能正确使用了解各种润滑脂的热性及适用范围,能正确使用;懂得对汽车各种润滑油质的评价和判断;能够使用润滑设备和器具,懂得车辆润滑的常识和注意事项;通过维修手册等资料懂得需润滑的部位及基本构造信息;掌握各润滑部位的润滑油的更换和补充方法;保障安全及环保要求;能向客户解释润滑保养工作以及存在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3.3紧固

通过阅读保养手册等技术资料,掌握润滑部位及基本构造信息;了解汽车各部位紧固螺栓的规定扭矩和技术要求;正确地使用紧固工具,懂得车辆紧固的常识和注意事项;正确进行紧固操作;保障安全及环保要求;

重点掌握关系行车安全的部位的紧固及检查方法;能检查和评价紧固作业质量;能向客户解释润滑保养工作以及存在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3.4调整

通过维修手册等资料懂得需调整的部位及基本构造信息;掌握车辆各系统的调整方法及技术要求;正确使用拆装和调整工具,懂得车辆调整的常识和注意事项;正确并熟练实施拆装和调整作业,保障安全及环保要求;能检查和评价调整作业质量;能向客户解释调整保养工作以及存在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3.5检查

通过阅读保养手册等技术资料,掌握检查部位及基本构造信息;了解汽车各种系统检查的技术参数和要求正确使用机具设备,懂得车辆检查的常识和注意事项;具备驾驶车辆的能力;能检查和评价发动机、变速器、灯光照明灯等系统性能;正确并熟练实施检查作业,保障安全及环保要求;能检查和评价调整作业质量;能向客户解释检查保养工作以及存在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3.6补给

能读懂企业或维修厂日常车辆的保养手册;通过阅读保养手册等技术资料,掌握补给部位及车辆基本信息;懂得需要补给的条件和技术标准;

会检查和判断各种工作液(油)状况,判断是否需要补给和更换;懂得使用补给机具和汽车工作液加注补充方法;正确实施补给作业,保障安全及环保要求;能检查和评价补给作业质量;能向客户解释补给保养工作以及存在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4.维修质量检查

4.1自检

掌握车辆及零部件的性能、技术参数标准;会检验量具的使用,正确完成自检作业;能对自己的维修作业质量做出客观评价;及时对工作进行改进和负责。

4.2互检

掌握车辆及零部件的性能、技术参数标准;会检验量具的使用,正确完成互检作业;能对他人的维修作业质量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能对检查工作进行改进和负责;能及时反馈信息,督促班组间的相互学习和改进。

4.3专检

掌握质量管理的知识和相关规定;掌握质量分析的工具和手段;懂零特定检查对象的性能,技术参数标准;能正确地使用检验量器具;能准确地测量零部件的技术参数。

4.4总检

具有驾驶车辆的能力;掌握被检车辆的性能及技术标准;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国家和行业、企业的相关标准;能正确使用汽车检测仪器进行检查;

掌握质量的统计,分析的工具和手段;编制质量的统计和分析表格,并做出正确的判断。

5.管理

5.1设备管理

能学习和掌握维修车间维修机具设备的使用方法;懂得维修工具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工作;掌握设备的维护保养知识,能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简单维护。

认真负责的对维修机具设备进行维护;熟悉单位的设备管理制度;熟知设备的性能、结构、操作规程和保养方法;有故障应急处理办法,具备果断的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能对设备进行检测和调整,建立定期检查制度;能建立机具设备档案;对设备的使用、维护、维修进行记录;能编制设备维护与管理的规程。

5.2工具管理

熟悉各种工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使用条件;能对专用和贵重的工具建立使用制度;能分类管理工具,建立工具账目;做到有序管理,查找方便;熟知检验量具的检查期限,做到定期送检;能正确地做好工具的定量管理;能制定并执行工具的维护保养制度。

5.3配件管理

熟悉计算机操作,会建立台帐,能正确录入和查找仓储数据;熟悉汽车零配件采购流程;能有效管理配件仓储,建立工具账目;做到有序管理,分类存放,查找方便;熟悉特殊配件仓储存放的安全要求;能根据不同的配件进行防潮、防老化、防火、防爆、处理;熟悉有使用期限的物品情况,建立档案;能熟记各种常用配件的编号,建立配件标签;会检查返库配件;会处理三包旧件和维修旧件。

5.4车间调度

熟悉本车间的软硬件情况;具有较强的决策和执行能力,能有效执行公司政策及规章制度;与车间员工有良好的沟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做到合理下达任务,做到各班组工作量平衡;能因地制宜,合理地利用现有资源条件合理安排工作;能处理和协调各班组的矛盾,避免矛盾的激化;具备组织和协调能力,能使布置的工作任务贯彻落实。

5.5人员管理

掌握本部门人力资源的使用情况,做到人尽其才;能制定工作岗位职责和要求,建立奖惩和竞争机制;了解每一位员工的工作能力,力求用人做到用其长,避其短;能创建和培养积极健康合作上进的团队,有团队管理能力;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关心员工成长;具有心理学知识,能做员工的思想工作。

5.6制度管理

有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会多方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能制订和不断完善岗位制度,薪酬制度、劳动纪律等内部管理条例;能将既定的制度有效的贯彻和实施。

5.7员工培训

具有较强的决策和执行能力,贯彻上级相关的政策和信息;能组织员工参加各种培训和考试,自身具备培训员工的能力;会制定定期培训计划,会合理安排年度和阶段性的培训任务;能组织各种培训和考核。

5.8安全管理

能多方学习先进的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并建立本部门的安全制度;掌握日常安全检查项目,并在本部门贯彻实施到位;熟悉民用和工业用电常识,并在本部门贯彻实施到位;熟悉升降、焊接、空气压缩机等重要设备的安全常识;熟悉试车的安全常识;熟悉各岗位各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定期组织员工安全培训;能上传下达并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活动要求;

能起到安全生产监督作用,及时纠正作业中的不安全现象。

2.2.1.3通过专业教师与公共教师、教育专家、学生管理人员和企业教师共同研讨,形成本专业的“二维”课程体系

按照“企业需求与学生需求并重”的原则,初步形成由“内容”和“形式”两个维度构成的课程体系“二维”模型(见图2-2)。

两个维度包括教育教学活动的四个模块。

不同的模块发挥不同的作用,共同构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形成教育合力。

图2-2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课程体系“二维”模型

内容维度,包括“基本素质教育体系”和“专业能力培养体系”,教学目标均源于企业对学生的需求,二者相互融合、彼此渗透,共同构成完整的课程体系。

(1)“基本素质教育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前提与基础,主要内容以学生思想品德、职业素养、身心健康、应用基础等方面基本素质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为主,渗透专业特点和企业需求,重点解决学生“如何做一个社会人”的问题。

(2)“专业能力培养体系”是人才培养的进一步深化与专门化,主要内容以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系统化培养为主,渗透基本素质教育体系中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解决学生“如何做一个职业人”的问题。

形式维度,包括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与补充,二者是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第一课堂侧重系统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以课堂教学为主,是教育教学的主渠道,第二课堂侧重实践锻炼和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学生课外实践活动为主。

表2-2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二维”结构

内容形式

第一课堂

第二课堂

基本素质教育体系

1.公共必修课

思想道德类课程

职业素质类课程

身心健康类课程

应用基础类课程

2.素质教育选修课

职业道德训练模块心理素质教育模块

核心能力训练模块身体素质教育模块

就业创业训练模块人文素质教育模块

创新教育训练模块实践综合训练模块

专业能力培养体系

1.专业课

专业基础技能课程群

专业专项技能课程群

专业综合技能课程群

顶岗实习

2.专业选修课

1.职业技能竞赛

汽车维护保养技能竞赛

发动机拆装检修技能竞赛

汽车电控系统故障诊断技能竞赛

2.专业社会实践

企业参观

科技讲座

企业文化讲座

生产技术讲座

3.创新创业教育

就业与创业讲座

创新讲座

创新工作室活动

(1)第一课堂

基本素质教育体系

为了满足学生的全面成长和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满足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围绕良好的职业道德、基本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设计了由公共必修课和素质教育选修课构成的基本素质教育体系。

在公共必修课改革中,要求每门公共课按照“服务社会、服务专业、服务学生,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必修与选修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在教学中融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原则,结合专业特点和企业需求,实质性改革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在具体教学实施中,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将职业素养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渗透在教学中。

专业能力培养

本专业课程体系结构见下表2-3。

表2-3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能力培养第一课堂结构表

模块

课程名称

实践部分

理论部分

专业基础技能

汽车零部件识图

1.零件测绘

2.钳工操作

3.焊工操作

4.汽车维护

1.机械制图

2.机械基础

3.汽车概论

4.汽车材料

5.汽车维护知识

汽车机械基础

汽车维护与保养

汽车零件修配

专业专项技能

汽车发动机检修

1.汽车发动机检理

2.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

3.汽车传动系统检修

4.汽车转向系统检修

5.汽车行驶系统检修

6.汽车制动系统检修

7.汽车电气系统检修

8.汽车舒适系统检修

9.汽车安全系统检修

10.柴油机检修

11.汽车车载网络系统检修

1.电工学

2.电子技术

3.液压原理

4.汽车发动机构造

5.汽车底盘构造

6.汽车故障诊断

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

汽车传动系统检修

汽车电子与电气系统检修

柴油机电控系统检修

汽车转向、行驶、制动系统检修

汽车舒适及安全系统检修

汽车车身电控系统检修

顶岗实习

专业综合技能

汽车维修综合实训(中级)

1.汽车综合维修技能训练

2.汽车维修质量检验

3.汽车技术性能检验

4.汽车专业资料检索

1.汽车技术性能

2.发动机与汽车理论

3.专业英语

4.汽车维修质量鉴定

5.汽车检测设备

汽车技术性能检验

专业资料检索

汽车专业英语

汽车文化

汽车维修综合实训(高级)

毕业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

为了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工作态度、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实现“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