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考新疆地方史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91559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事业单位招考新疆地方史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事业单位招考新疆地方史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事业单位招考新疆地方史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事业单位招考新疆地方史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事业单位招考新疆地方史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事业单位招考新疆地方史复习资料.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事业单位招考新疆地方史复习资料.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事业单位招考新疆地方史复习资料.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事业单位招考新疆地方史复习资料.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事业单位招考新疆地方史复习资料.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事业单位招考新疆地方史复习资料.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事业单位招考新疆地方史复习资料.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事业单位招考新疆地方史复习资料.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事业单位招考新疆地方史复习资料.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事业单位招考新疆地方史复习资料.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事业单位招考新疆地方史复习资料.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事业单位招考新疆地方史复习资料.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事业单位招考新疆地方史复习资料.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事业单位招考新疆地方史复习资料.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事业单位招考新疆地方史复习资料.doc

《事业单位招考新疆地方史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业单位招考新疆地方史复习资料.doc(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事业单位招考新疆地方史复习资料.doc

19194/30/202310:

27:

17上午

新疆地方史 

新疆,古称西域,意思是中国西部的疆域,这一名称自汉代出现于我国史籍,一直沿用到清朝统一新疆,之后改称新疆。

 

近代新疆各地考古发掘资料表明,还在大约距今二三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天山南北各地,诸如哈密的三道岭、七角井、吐鲁番盆的阿斯塔那、乌鲁木齐县的柴窝堡,以及木垒、奇台、伊犁、库车、巴楚、且末、于阗、皮山等地都已出现人类祖先活动的遗迹,其石器型制、打刻技术以及共存的陶器色彩、花纹与我国甘肃、内蒙、宁夏等地相近。

   新疆位居东西交通孔道,历史上十分频繁的民族迁徒和交往,导致了新疆古代居民错综复杂的种系族属和民族关系。

 

西域同中原地区的交往联系源远流长。

很早以前,我国的丝及丝织品便中经西域远销南亚和欧洲,古希腊人称中国为“丝国”。

沿此以往,这条横贯东西的贸易通道被后人统谓作“丝绸之路”。

 

我国古史中对于西域地理历史的真实具体记载当始自汉代,同样也在汉代,中央政府在西域各地开始设置地方政府机构,所以,自汉代以后,西域便已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我国古史中对于西域地理历史的真实具体记载当始自汉代,同样也在汉代,中央政府在西域各地开始设置地方政府机构,所以,自汉代以后,西域便已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至西汉初年,天山南北各地社会经济已有很大发展。

 

西汉王朝统一西域大业是从讨伐匈奴开始的。

匈奴是秦汉之际在我国北方草原地区活动的一个实力强盛的游牧民族,初弱,后强盛。

匈奴对北方地区,包括西域的统一管辖,结束了该地区长期以来诸游牧部落不相统属的分割局面,为后来全国性的统一局面形成创造了条件。

 

汉武帝刘彻为了打败匈奴,巩固其统治,决定“通西域,以断匈奴右臂,隔绝南羌,月氏”。

为此他先派张骞两度出使西域,以加强同西域诸地的联系,共同对付匈奴。

张骞西使加深了中原地区对西域的了解,密切了两地之间政治、经济联系,扩大了汉朝在西域诸地的政治影响,为汉朝统一西域创造了条件。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后不久,公元前121年汉朝大将军霍去病大败驻牧在河西走廊一带的匈奴浑邪王和休屠王,汉朝在此置武威、酒泉两郡(后改为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从而切断了匈奴同氐、羌诸部的联系。

尔后汉朝同乌孙的联盟使匈奴在西域更显孤立,公元前109年,汉军将领赵破奴等率部西征攻破楼兰、姑师等西域重镇。

前102年,汉军攻破大宛城(今费尔干纳),汉朝在西域各国中的威望大增。

翌年,汉朝在西域的轮台、渠犁等地驻兵屯田,并置使者校尉统领之。

使者校尉是汉朝政府设在西域的最早的地方官员。

 

公元前60年,驻扎西域的日逐王贤掸降汉,天山南北诸地均归汉朝中央政府统属。

西域都护府的建立,标志着西域诸地自此成为我们统一多民族伟大祖国的组成部分。

汉朝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加强了西域同中原地区的关系。

 

西汉末,外戚作乱,王莽篡权,内地政局不稳天山南北各地复陷入分裂割据状态。

东汉初年,匈奴南下,重新统治了西域各地。

公元73年,东汉王朝派遣大军攻伐北匈奴,其中汉将窦固、耿忠等率部出酒泉,于天山一带击败匈奴呼衍王部,占据伊吾(今哈密市)。

同时,窦固部将、时任假司马的班超受命顺天山南麓西行收复失地,班超以其卓越的政治、军事家才干,在西域各地人民大力帮助下,南征北战,有力地稳定了西域的政治局势,后受封为西域都护“定远侯”。

班超在任期间,还派甘英等人于公元97年出使大秦(东罗马帝国),其使团足迹曾抵达波斯湾,使东西方之间的交往联系得到进一步发展。

 

西汉时期,随着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传播,极大地带动促进了西域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西域的农作物胡麻、蚕豆、石榴、大蒜、葡萄、苜蓿等相继传入内地,被誉作“天马”的大宛马、乌孙马、各种毛皮也通过“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进入到中原地区。

同时,原地区的丝绸和丝织品也传入西域并经此西传欧洲。

此外,伴随着屯田士兵而传入西域的先进的生产工具和农业经验,如铁铧、铁锄等铁制农具及代田法,还有掘井技术和冶铁技术等。

 

西域的手工业,如陶器制造,毛纺织品,玉石制造业技术工艺俱有相当高的水平。

汉代新疆广泛流行汉朝的五铢钱,和田马钱以及安息银币等说明了该地区蓬勃发展的商业水平。

 

现有的石窟壁画和大量的汉文记载都说明当时西域的音乐舞蹈艺术已有相当高的水平,并给内地很大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出现了社会大动荡和民族大融合的局面。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空前繁荣、昌盛的时期。

唐朝统一了西域,并在西域设立了安西大都护府和北庭大都护府,以及回鹘西迁,是这一时期西域历史上的两件大事。

北宋时期,西域存在着高昌回鹘王国、子阗王国、喀喇汉王朝三个并立的地方政权。

到了南宋时期,于阗王国并入喀喇汗王朝,但又出现了西辽王朝。

 

1206年,蒙古汗国建立,1271年改国号为元。

蒙元时期西域大部分地区为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

明代,西域在东察合台汗国统治之下。

明朝中叶,东察合台汗国演变为叶尔羌汗国。

元、明两代,西域各族人民为保卫和开拓祖国边疆、繁荣西域经济、发展科学文化技术,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清代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和发展的时期。

18世纪中叶,清朝先后平定了准噶尔贵族和大、小和卓的叛乱,统一了新疆,并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治理措施,这对于我国西北疆域的最后界定,新疆各主要民族及其分布格局的形成,以及新疆各民族之间、新疆与中原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与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771年,土尔扈特人在首领渥巴锡的带领下回归祖国。

 

乾隆二十四年(1759)后,改称西域为“新疆”或“西域新疆”,清政府开始在新疆各地置官立府,行使中央政府对天山南北各地的管辖治理。

新疆与内地的军政体制基本一致,国家的统一局面得到进一步加强。

 

1840年是中国近代社会的重要分界,鸦片战争以后,新疆和祖国其他地区一样,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新疆各族人民反地外国入侵,反对分裂以及反对封建剥削压迫的斗争任务更为繁重。

新疆同祖国的命运越来越密切。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大清王朝日益衰弱,中国领土主权遭到帝国主义的践踏。

位处祖国西北边陲的新疆更深受沙俄侵吞之害。

沙皇俄国在完成对西伯利亚的扩张之后,开始蚕食侵占我国领土。

1860年到1851年前,沙俄迫使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订》和《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

由于清朝衰落,就连毗邻新疆的浩罕小国都有伺机吞并我国领土的野心。

一些反动和卓打着“圣战”的旗号,攻城掠地,无恶不作,给新疆人民带来沉着灾难。

沙俄又借口伊犁农民起义和阿古柏势力威胁到俄国安全,打着保护和代守的旗号,公然出兵占领伊犁。

新疆面临为外国瓜分侵占的危险。

 

清政府在经过一场所谓“海防和塞防密瓜”的争论之后,西北防务重新得到清统治者的关注和重视。

光绪元年(1875年),陕甘总督左宗棠受令以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清军入疆顺应历史潮流,得到新疆各族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至光绪三年底,清军已陆续收复到天山南部诸地,阿古柏的侵略政权覆没。

光绪七年二月,清政府使臣曾纪泽(曾国藩之子)经过与沙俄艰苦的谈判,几经周折,双方签订《中俄伊犁条约》,条约议定次年沙俄军队撤出伊犁,中国以赔款和允许俄商在新疆贸易不纳税,俄国在嘉峪关和吐鲁番设领事作为代价。

1882年,伊犁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

 

光绪十年(1884年),清政府发布新疆建省上谕,刘锦棠被任命为首任新疆巡抚。

将迪化直隶州升为府,新疆军政中心由伊犁移到乌鲁木齐。

实行以军府制为主体的多元性行政管理体制到单一郡县制的转换,使新疆行政建置与内地趋于一致。

 

清朝对新疆的经营,无论是规模和范围皆远胜从前历代,社会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进步和发展。

1、屯田戍边,农垦事业规模空前。

2、移民及人口增长。

3、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4、商业贸易有一定发展。

5、兴办各种文化教育事业。

 

清王朝进入公元20世纪后,已是穷途末路,气数临近,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日益高涨。

革命党人的足迹,也踏上新疆的土地。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不久,新疆革命党人刘先俊等人计划于迪化城策动起义。

因叛徒出卖而失败。

翌年,以杨缵绪、冯特民、李辅黄为首的革命党人在伊犁起义成功。

宣告清朝在伊犁反动统治的结束。

之后因清朝宣统皇帝退位,袁世凯命杨增新为新疆都督,杨增新采用软硬兼施的手段,迫使革命党人妥协,资产阶级领导的伊犁起义失败。

但伊犁起义作为新疆各族人在资产阶级革命影响下发动的旨在推翻清王朝,埋葬封建专制制度的伟大革命斗争功不可没。

伊犁起义还激发了新疆各族人民反帝爱国斗争的热情和斗志。

 

杨增新窃取伊犁起义成果,担任新疆都督后,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制造民族不合,推行愚民政策,镇压不同意见。

遭到社会各界的反对。

在统治新疆17年后,终于死于统治集团内讧。

1928年,愚昧不堪的金树仁继新疆都督,社会动乱进一步加深。

1933年末,金树仁被迫出逃。

阴险狡诈的封建军阀盛世才接任都督,开始他长达10年之久的反动统治。

 

1933年是新疆的多事之秋。

以穆罕默德.伊敏为首的大突阙主义分子妄图分裂祖,破坏国家统一,但由于人心向北,几个月后就覆灭了。

 

盛世才是一个典型的反动政客。

摆出一付积极治理新疆的虚伪面孔,积极发展同苏联的联系,妄图利用苏联人的支持保持自己“新疆王”的独裁地位。

在一些进步青年的影响和苏联的帮助下,盛世才于1936年形成“反帝、亲苏、民平、清廉、和平、建设”的“六大政策”。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为了团结一切力量共同抗日,同盛世才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7年10月,盛世才同意我党在迪化成立八路军办事处,滕代远任主任。

随后,党中央派遣了一百多位党员来疆工作。

 

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疆工作取得的成就使盛世才十分不安,1939年有意制造磨擦,冷淡关系。

1941年德国法西斯发动侵苏战争,盛世才错误估计形势,公开与苏联、中共彻底决裂。

制造所谓“四一二阴谋暴动案”捕杀中共党员,残酷杀害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等中共党员,抛弃六大政策,投向国民党蒋介石。

 

新疆沦入国民党反动统治之下后,各族人民生活日益恶化,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更加尖锐。

政治局势的恶化孕育了三区革命风暴。

 

三区革命是在国内外形势影响下,在苏联的支持和进步知识分子领导下的新疆各族人民反对盛世才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

 

1943年3月,国民党政府发布命令要求各族人民捐献一万匹军马,交不出就按就出市场价格一倍的马价交现金。

1944年8月,尼勒克县牧民首先发动反对“献马运动”的武装起义。

成立“东土耳其斯坦共和国”临时政府。

1945年初,革命军打败国民党。

同年,三区民族军正式成立。

 

1945年8月14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同一天《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在莫斯科签字。

国内外和平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蒋介石派张治中到新疆同三区革命政府进行和平谈判。

1946年1月,双方签订11项和平条款,根据条款规定,改组新疆省政府,成立由三区革命代表、七区代表和国民党中央代表共同组成的新疆省联合政府,张治中任新疆省联合政府主席,阿合买提江、包尔汉任副主席,阿巴索夫任副秘书长。

纠正三区革命初期的一系列错误,抛弃了“东土耳其斯坦”的旗号,团结新疆各族人民,使革命走上正确轨道。

 

1946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破坏和平。

导致新疆省联合政府破裂。

然而,国民党反动派悍然发动内战,并不能阻挡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历史步伐。

1949年,人民解放军已解放了全国大部分地区,国民党政权土崩瓦解。

1949年秋,党中央派遣邓力群到伊犁与三区革命政府联系,三区革命政府涌跃响应。

1949年9月,新疆警备司令陶峙岳、新疆省政府主席包尔汉分别通电起义,新疆宣告和平解放。

接着王震将军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进驻新疆。

 

1949年10月1日,新疆各族人民同全国人民一起,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的历史,从此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 新疆地方史中考知识点对照

一、汉代西域1、张骞出使西域

第一次: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遣

目的: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没有达到)

结果:

他以汉使身份与西域各国交往,扩大了汉朝的影响,沟通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第二次: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遣

目的:

劝乌孙东归故地,与汉夹击匈奴

结果:

未达到目的,但却进一步密切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关系,并导致后来乌孙与汉的联姻。

2、乌孙与汉联姻

联姻:

昆莫猎骄靡聘娶汉朝细君公主为妻;

昆莫军须靡又聘娶汉朝解忧公主为妻

作用:

这种联姻对密切西域各国与汉朝的关系、促进西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后来汉朝统一西域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3、西域都护府的建立:

公元前60年

建立:

汉朝任命郑吉为“西域都护”,统辖南北二道各地,都护府设在乌垒台(今轮台东北)

性质:

西域都护府是汉朝中央政府在西域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机构

意义:

西域都护府的建立,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汉朝版图,成为我们统一国家的多民族国家的一个组成部分。

4、班超在西域

公元73年,东汉政府进军天山东部,并派班超出使西域;

74年,东汉政府重设西域都护府,恢复对西域的统治;

91年,东汉政府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

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东汉,这是我国同欧洲国家第一次友好往来。

5、汉朝治理西域的措施

⑴派遣官吏,设置统治机构;⑵册封地方首领,颁发印绶;

⑶屯田;⑷修筑城垒和烽燧台。

6、经济与文化的交流

⑴农业方面:

西域→中原:

①农作物品种的苜蓿、胡麻、胡豆(蚕豆)、大蒜、葱、芫荽、石榴、核桃等,丰富了内地各族人民的经济生活;②西域的良种马,成为军事、交通运输的重要工具,既壮大了汉朝的军事力量,又促进了内地经济特别是养马事业的发展。

中原→西域:

先进的农具和耕作、开渠、凿井等技术,促进了西域农业生产的发展

⑵手工业方面:

西域→中原:

毛纺织业发达,毡、毯等毛织品深受中原人民的喜爱

中原→西域:

先进的冶炼、铸造等手工业技术,促进西域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⑶文化方面:

西域→中原:

①乐器如竖箜篌、琵琶、唢呐等,丰富了中原人民的文化生活

②西汉末年,印度佛教经西域传入中原

中原→西域:

汉朝的礼仪、制度、服装、建筑等,对西域有很大影响

各族人民相互学习语言、文字,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交往

⑷“丝绸之路”的形成:

汉朝统一西域后,我国同西方的贸易迅速发展起来。

大批的丝绸从内地运到西域,再贩运到印度、安息、希腊和罗马等地,从而形成著名的“丝绸之路”

二、唐代西域

1、唐朝统一西域(大事年表)

630年,唐灭东突厥,在伊吾设置西伊,州,后改为伊州

640年,唐灭高昌,设置西州,又设置安西都护府

648年,平定了龟兹、疏勒、于阗等国,统一了天山南路,迁安西都护府与龟兹

657年,唐朝灭西突厥,统一天山北路,完全统一了西域

2、唐朝在西域的军政建制

⑴最高统治机构:

安西大都护府和北庭大都护府(是军政合一的统治机构,既是军事指挥机关,又是行政管理机关)

⑵大都护府下的军事系统:

前期分为“驻防军”和“行军”

后期:

在西域设置安西节度使和北庭节度使(节度使多由大都护兼任,总揽辖区内的兵马、财赋、民政大权,其治所与大都护的治所相同)

⑶都护府下的行政系统——一区两制

①州、县制(仅实行于汉族比较集中的伊州、西州和庭州。

州、县实行均田制、租庸调制和府兵制度;政治、经济、军事与内地一体化)

②羁縻府、州制(实行于伊、西、庭三州和罗布泊地区以外各族首领所统辖的区域。

各羁縻府、州内政自主,不向唐政府纳税,只向大都护缴纳少许军政费用)

3、回纥(维吾尔族祖先)汗国和回鹘西迁

⑴回纥政权:

646年,首领吐迷度建立;840年,在天灾和战乱中灭亡

⑵回纥与唐的友好关系:

①回纥兴起后,和唐朝一直保持着隶属关系,唐朝支持回纥可汗的世袭制,回纥帮助唐朝征战,安定边陲;②历代回纥可汗都接受唐朝册封的汗号;③回纥出兵协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帮助唐朝收复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④回鹘与唐朝多次和亲

⑶回鹘西迁:

840年,在天灾和战乱中灭亡,回鹘人大部分西迁,分别建立了喀喇汗王朝高昌回鹘王国,还有一支称甘州回鹘或河西回鹘(今天甘肃裕固族的先祖)

4、经济和文化

⑴农业:

①唐朝在西域东部地区曾广泛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法,在天山南北大兴屯田;②安西都护府设有专管水利的机构掏拓所;③铁犁、铁斧、大型石碾等先进工具广泛使用;④西域地区的马匹、高昌的马奶子葡萄引进中原

⑵手工业:

①铁、铜、金、银、铅、锡等金属的开采和冶炼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②棉纺织业和制革业都比较发达;③丝织业和毛纺织业占有重要地位;④在西州设有遭纸坊,遭纸术也传到了西域

⑶商业贸易:

①从内地运往西域的产品有丝织品、茶叶、铁器、纸张等;②从西域运往内地的产品主要是玉石、玉器、马匹、白叠布、毛纺织品、药材、香料等;③唐朝的货币大量流行于西域;④安史之乱后,回鹘与唐朝开展了马绢贸易(促进回鹘商业的繁荣,增加了财富积累,引起了经济和社会变化;使唐朝达到了巩固边防和稳定内部的目的)

⑷文化交流:

①西域音乐中《龟兹乐》、《疏勒乐》、《高昌乐》进入唐朝宫廷;还有一部《天竺乐》经西域传入;②西域舞蹈中的胡旋舞风靡唐朝宫廷;③西域绘画受内地影响很多,著名画家是于阗的尉迟乙僧。

三、清朝统一新疆

1、康熙皇帝平定噶尔丹三次叛乱:

1688——1697年,得到蒙、满、维、汉等族人民的支持

2、清朝统一新疆

⑴阿睦尔撒纳叛乱:

1755年,在沙俄支持下叛乱;1759年,被平定,清朝统一天山北路

⑵大小和卓叛乱:

①1757年开始,1759年被平定,清朝统一天山南路②认识:

大小和卓叛乱是少数维吾尔封建贵族、反动宗教头目所发动的一场分裂祖国的叛乱,所以叛乱一开始就遭到了广大维吾尔族人民的反对。

③柯尔克孜族归属清朝并参加平叛战争,为清朝统一新疆作出了贡献

⑶阿睦尔撒纳和大小和卓的叛乱活动与清朝政府的平叛战争的性质:

分裂和反分裂斗争。

叛乱的平定标志着新疆分裂割据局面的结束,从此天山南北归属清朝政府直接管辖

⑷清朝统一新疆的意义:

①有利于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边陲的巩固和安定,有利于各族人民的交往、合作和共同繁荣;

②符合蒙古族、维吾尔族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3、清朝前期对新疆的治理:

⑴措施:

①实行军府制,设伊犁将军和伊犁将军府,统辖全疆军政事务;②根据各民族、各地区不同的情况实行伯克制、札萨克制、州县制三种不同的行政管理制度;③在天山南北驻军,并在边防地带和交通要道设置卡伦、台站;④组织屯田、屯牧,发展经济;⑤整顿和改革地方财政制度。

⑵作用:

不仅在巩固边防、维护统一、安定社会、发展经济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促使新疆与中原更加紧密的结成一体,而且使新疆增加了新的民族成分,如达斡尔族和锡伯族就是由东北征调到新疆的索论营、锡伯营官兵的后裔。

⑶新疆的文学艺术:

维吾尔族的阿不都热依木·那扎尔《热碧亚——塞丁》

柯尔克孜族的民间史诗《玛纳斯》

4、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⑴、土尔扈特汗国;1630年左右,首领和鄂尔勒克率部众迁到伏尔加河下游草原地区,建立政权,一直与清廷保持密切关系。

⑵、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

①1771年6月,渥巴锡领导;

②清政府妥善安置:

乾隆皇帝对渥巴锡等首领分别晋封爵位,以示褒扬;乾隆帝下令迅速调拨物资,周济土尔扈特部众;把土尔扈特编为若干盟、旗,划地驻牧,使得到妥善安置;

③正确认识:

土尔扈特部万里回归祖国,是我国民族关系史上可歌可泣的重大事件,也是世界史上罕见的壮举。

它表现了土尔扈特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生动地反映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和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

⑶、清朝统一新疆后,乌孜别克族人数增多

5、平定张格尔之乱

⑴、19世纪20年代,大和卓的孙子张格尔在浩罕通统治者的支持下发动了四次叛乱,新疆各族人民同仇敌忾,为维护祖国的统一和领土完整,积极支持和配合清军做战,1828年,叛乱被平定,张格尔被解到北京处死。

⑵、叛乱的根本原因:

浩罕的扩张政策与和卓余孽复辟野心相结合

⑶、张格尔暴乱失败的历史表明:

任何妄图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的罪恶行为,都是新疆各族人民所不能容忍的,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四、两次鸦片战争时期沙俄读新疆的侵略

1、沙俄对我国西北边疆的早期入侵:

1854年侵占了我国巴尔咯什湖以南大片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又几乎强占了我国伊塞克湖周围和楚河流域所有的地方

2、不平等的《中俄伊塔通商章程》:

1851年

《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是沙俄侵略新疆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根据条约,沙俄在新疆取得了设立领事、贸易免税和领事裁判权等特权,严重损害了我国的主权。

条约签定后,通商大门打开,俄国商人接踵而至,塔塔尔族商人留居新疆,构成了新疆的一个新的民族成分,即塔塔尔族。

3、屈辱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1864年签定

沙俄根据条约共割去了我国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4、新疆各族人民的抗俄斗争

1853年-1855年间,塔尔巴哈台各族人民烧毁沙俄在塔尔巴哈台的贸易圈;

意义:

19世纪50年代,焚烧塔尔巴哈台沙俄贸易圈的斗争和19世纪60年代反入侵、反占领的斗争,是近代新疆各族人民抗俄斗争的开端,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沉重打击了沙俄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捍卫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表现了新疆各族人民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鼓舞了新疆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精神。

五、清朝收复新疆

1、中国军民驱逐阿古柏

1875年5月,清政府以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左宗棠制定了“先北后南”、“缓进速战”的方针。

1876年底收复了北疆(伊犁除外)

1878年1月,完全收复西四城,取得了驱逐阿古柏战争的彻底胜利。

2、中俄交涉与《伊犁条约》

1880年7月,曾纪泽到达圣彼得堡与沙俄谈判交收伊犁问题。

1882年2月24日签定了《中俄伊犁条约》(又称《改订条约》或《圣彼得堡条约》)以及《改订陆路通商章程》,内容:

割地、赔款、设领、通商、掳民。

3、新疆建省

⑴清朝收复新疆后在各地设立了善后局并做大量工作:

招民屯田,恢复农业生产;兴修水利;清丈地亩,厘定税率;改革币制;其他:

征收赋税,管理地方司法、民政事务,维持治安、边防,主持中外交涉,以及筑路、架桥、开办学堂等社会公益事业。

⑵新疆建省:

左宗棠、谭钟麟、刘锦棠上书清廷提议在新疆建省

①1884年11月清政府批准刘锦棠提出的建省方案,正式决定建省,省名为新疆,省会设在乌鲁木齐,任命刘锦棠为巡抚。

②新疆建省是新疆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的重大事件,具有深远意义:

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削弱了地方封建割据势力,推动了新疆历史前进;实现了新疆与其他各省行政制度的划一,促进了新疆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了祖国的统一;巩固了祖国的边防,有利于抵御帝国主义的侵略;为清末中央治理边疆制度的改革树立了榜样。

③新疆建省以后,刘锦棠等人为发展新疆的社会经济、文化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开荒屯田,兴修水利,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设立蚕桑局,发展养蚕业和缫丝业;开办矿产公司,发展采矿业和冶炼业;振兴商业,鼓励贸易;发展文化教育。

4、帕米尔问题

⑴帕米尔在古代称为葱岭,可以分为八帕

⑵帕米尔属于中国的证据:

清朝在阿尔楚尔帕内立有记功碑;在各帕共建有八所卡伦;帕米尔是我国塔吉克族和柯尔克孜族居住、游牧的地方,直到19世纪70年代一直属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