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三卡相关知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61919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法三卡相关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一法三卡相关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一法三卡相关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一法三卡相关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一法三卡相关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一法三卡相关知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一法三卡相关知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一法三卡相关知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一法三卡相关知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一法三卡相关知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一法三卡相关知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一法三卡相关知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一法三卡相关知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法三卡相关知识.docx

《一法三卡相关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法三卡相关知识.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法三卡相关知识.docx

一法三卡相关知识

“一法三卡”相关知识

 

一、什么是“一法三卡”?

   答:

“一法三卡”是指“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法”、“安全检查提示卡”、“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卡”、“危险源点警示卡”。

   “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法”(简称“监控法”)是指在生产(工作)区域内对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采取排查、评估、建档、立卡等措施,建立监督控制体系的群众性劳动保护方法。

   “事故隐患”是指生产过程中,在工艺、设备、防护设施和作业环境等方面可能发生的事故缺陷。

   “职业危害作业点”是指在生产环境中,因工艺设备、卫生防护设施等缺陷,使一些物理、化学、生物性质的有害物质污染作业环境,使接触者造成急性、慢性中毒或职业性疾病的作业点。

   “监控法”是群众性劳动保护综合性的工作方法,它贯彻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促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重心转到对事故隐患的事前预防、监控和治理上来。

主要包括“安全检查提示卡”、“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卡”、“危险源点警示卡”三种形式。

分别适用于不同的行业或场合。

   “安全检查提示卡”则适用于交通、建筑、矿山等行业。

在企业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中,职工违章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提示卡”则可以使职工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互相提醒,互相督促,防止职工习惯性违章。

(见例一)

   “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卡”主要适用于化工等职业危害严重的企业,它能让企业明确本企业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职工人数、有毒有害物质的主要种类,让本岗位的职工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应注意的事项。

(见例二)

   “危险源点警示卡”适用于机械、冶金等安全隐患较多的企业,卡中突出了职工个体的防范。

(见例三)

   “一法三卡”的核心是注重对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的提示检查、危险警示和信息告知,最终实现重点监控,并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和职工身体健康,克服了以往亡羊补牢式的安全监督管理的弊端,促进和加强了安全监督管理,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和实践。

   “一法三卡”工作要以“安康杯”竞赛为平台,达到:

提高安全健康整体素质,实现安全健康科学发展。

工会可以开展“职代会保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建档、整改”等具有工会特色的劳动保护监督检查活动,使工会将劳动保护监督检查与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对各类事故隐患的预防、监控和治理效果。

   二、推行“监控法”有哪些重要意义?

   1、推行“监控法”是贯彻落实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的必然要求。

2001年和2002年,《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相继颁发并正式实施,为做好职业安全卫生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依据。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八条规定: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第四十五条规定:

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的从业人员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预案。

 

   《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这—切,为“监控法”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安全生产法》的颁布实施,体现了安全生产管理的“四个转变”,即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从事故发生后的调查处理向事前预防转变,从国有企业为主向各类经济类型的企业转变,工作方式从指令性向指导性转变,企业领导者和广大员工人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转变,“监控法”体现了安全生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使安全工作的重点真正转到对事故隐患的预防上来。

   2、推行“监控法”是实施安全生产现代化管理的必然要求,也是向国际惯例靠拢的重要举措。

现代安全管理要求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

全员,所有员工的参与并承担其相应的责任;全方位,所有岗位、所有设施等;全过程则是生产经营的完整过程中所有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都得到全面而有效的监控。

   3、推行“监控法”是企业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核心和基石。

2001年12月,国家经贸委下发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指导意见》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

鼓励企业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健全企业自我约束机制,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建立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核心是“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其灵魂是“持续改进”。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和“监控法”的隐患排查、确认、分类、挂牌、监控等环节从基本要求到具体做法都是一致的。

   4、推行“监控法”是工会组织履行维护职能,保障职工安全健康的有效载体,也是安全生产专业管理和群众监督的有效结合点。

“监控法”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由虚变实,由无形变有形,看得见,摸得着。

“监控法”将自上而下个别部门少数专业人员的管理和自下而上广大职工群众的监督结合起来,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网。

   三、推行“监控法”有哪些主要作用?

   "监控法"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警示作用。

在危险区域或岗位挂牌,提示存在的危险,并辅之相应的宣传教育,让员工在工作时提高注意力;

   第二是监控作用。

通过对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的挂牌,标明主要危害以及危险程度、主要控制措施、监控责任人和检查周期等内容,并坚持做好日常管理,对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实施了切实有效的监督和控制,防止了事故的发生;

   第三是完善和提高了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通过推行"监控法",有效促进了隐患的整改,完善了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真正实现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切实提高了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监控法”的实施过程也是一次职工群众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保护的过程。

通过推行“监控法”,使职工逐步实现了“三个清楚”:

   1、清楚身边存在哪些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

   2、清楚如何采取防护措施,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3、清楚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怎样进行紧急避险,使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显著提高。

“信息卡”、“警示卡”被广大职工群众亲切地称之为“幸福卡”和“生命绿卡”。

   四、“监控法”有哪些主要特点?

   “监控法”主要具有群众性、专业技术性和可操作性三大特点。

   群众性体现在:

首先必须组织发动广大职工从人、机器、环境三个方面入手,深入地对生产作业场所和岗位的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进行全面系统地排查;

   专业技术性体现在:

对排查出来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要进行辩识、确认,由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或专职干部、企业安技干部和工人组成的评估小组对确认的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逐个进行定性、定量的评估,确定其危险等级。

    可操作性体现在:

建立监督档案台帐,进行日常管理。

   五、企业实施“监控法”的主要步骤

   企业实施“监控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是排查。

组织发动职工从人、机器、环境三个方面入手,深入地对生产作业场所和岗位的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进行全面系统地排查。

   其次,是确认。

对排查出来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辩识、确认。

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确认的依据主要包括10个方面的内容:

   1、有爆炸、易燃、易发生火灾危险的场所;

   2、有触电伤害危险的场所;

   3、有中毒和窒息危险的场所;

   4、有人员高空坠落危险的场所;

   5、有机具、物件挂、绞、碾、碰、挤、压、切、撞、割、刺危险的场所;

   6、有灼烫、透水、淹溺、坍塌危险的场所;

   7、有落物、崩块伤人危险的场所;

   8、粉尘超标和环境污染的场所;

   9、存在噪音、低温、高温、振动、幅射、生物毒性危害危险的场所;

  10、其它容易致人伤害、发生事故频率较高的场所。

   第三,是评估。

由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或专职干部、企业安技干部和工人组成的评估小组对确认的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逐个进行定性、定量的评估,确定其危险等级。

确定危险等级的依据主要有三条。

一是事故发生的概率,二是职工伤亡和企业财产损失的程度,三是职业危害的大小。

   在一般情况,通常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衡量人们在某种具有潜在危险的环境中作业的危险性的半定量评价方法。

它是由美国安全专家格雷厄姆和金尼提出的。

该方法以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的大小,并将所得作业条件危险性数值与规定的作业条件危险性等级相比较,从而确定作业条件的危险程度。

众所周知,作业条件的危险性大小,取决于三个因素: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但是,要获得这三个因素的科学准确的数据,却是相当繁琐的过程。

为了简化评价过程,采取了半定量计值法,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然后,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

即D=L×E×C

   D值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减少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者降低人体暴露的频繁程度,或者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

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取值标准和危险性大小的范围划分可参照下列四表所示。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可以预料

6

相当可能

3

可能,但不经常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0.2

极不可能

0.1

实际上不可能

 表1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

 

表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分数值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10

连续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2

每月一次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

0.5

非常罕见地暴露

 

 

                     表3

发生事故可能会造成的损失后果(C)

分数值

发生事故可能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10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40

灾难,数人死亡

15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7

严重,躯干致残

6

重大,手足伤残

3

较大,受伤较重

1

较小,轻伤

 

                                              表4

                                  危险等级划分(D)

D值

危险程度

>320

极其危险,停产整改

160~320

高度危险,立即整改

70~160

显著危险,及时整改

20~70

一般危险,需要观察

<20

稍有危险,注意防止

 

   对于任何有人作业的具体系统,都可以按照实际情况选取三种因素的分数值,然后计算D值,根据D值大小,可以判定系统的危险程度高低。

   这种评价方法的特点是简便,可操作性强,有利于掌握企业内部危险点的危险情况,有利于促进整改措施的实施。

问题是三种因素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只有定性概念,没有定量标准。

评价实施时很可能在取值上因人而异,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对此,可在评价开始之前确定定量的取值标准。

如“完全可以预料”是平均多长时间发生一次,“相当可能”为多长时间一次,等等。

这样,就可以按统一标准评价系统内各子系统的危险程度。

   根据上述依据把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分为三个等级。

即:

   班组级(C级):

发生事故的概率较小,职工伤害程度较轻,企业财产损失较小,或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车间级或分厂级(B级):

发生事故的概率较大,易发生多人伤害,多为重伤,偶有死亡,财产损失较大,或易造成慢性中毒。

企业级(A级):

发生事故的概率很高,易发生群死群伤,造成重大财产损失,或可能发生急性中毒事故,对企业生产造成影响。

   第四,是登记、建档、立卡。

凡列为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的,均进行登记,建立相应的档案,并统一制作醒目的标志牌,称作“事故隐患警示卡”或“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卡”。

   “警示卡”的主要内容有:

事故隐患作业点名称、危险等级、易发事故种类、防护措施、监控要求、紧急预案、责任人、检查周期等。

   “信息卡”的主要内容有:

化学名称、最高允许浓度、毒性分级、危险度分级、毒性、中毒特征、泄漏处理、紧急预案、责任人、检查周期等。

   第五、是制作“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分布网络图”。

把一个企业或一个车间内的危险源点的位置在图上标示出来,一目了然,便于进行管理。

   第六,是日常管理。

一个作业点设置一本台帐。

按照“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的危险等级,明确管理权限和责任人。

   C级(班组级)点,班组长为监管第一责任人,班组安全检查员具体负责,班组每班必查;

   B级(车间级)点,车间主要领导为监管第一责任人,车间安全员具体负责,作业点所在班组每班必查,车间每周或旬巡查;

   A级(企业级)点,企业主要领导为监管第一责任人,安技部门具体负责,班组每班必查,车间每周(旬)巡查,安技部门每月检查。

每次检查都要进行台帐记录,发现异常要立即上报,责任部门要及时进行治理。

   第七,是实行动态管理。

不论是原有的危险源点危险等级降低或提高,还是出现新的危险源点,都要及时进行调整,使危险源点始终处于有效的监控之中。

   六、推行“监控法”的几个重点环节

围绕“监控法”在企业的具体实施,各地、各行业和企业,还应注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对大多数企业来说,推行“监控法”的工作不是不想做,而是不了解为什么要做和如何去做。

要通过广泛深入细致的宣传教育,使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知道什么是“监控法”,为什么要推行“监控法”和怎样推行“监控法”,从而引导大家自觉地参与。

   2、建立组织和工作机构。

“监控法”既可以在各级安委会的领导下进行,也可以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由单位行政分管领导牵头,工会和行政有关部门领导参加,指导一个单位“监控法”的推行工作。

关键是要有专门的推行“监控法”的工作机构,并将具体任务落实到人,使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3、制定相应的制度和台帐。

是制定推行“监控法”的实施意见,明确工作要求和时间进度、组织机构、工作要求、检查考核等。

   4、做好推行“监控法”的业务培训工作。

首先要注意培养一支开展工作的骨干力量。

我们主要要采取逐级举办“监控法”专题讲座、专题培训班,或者把“监控法”作为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培训的一项主要内容,在培训中,重点讲具体工作方法,讲如何操作,既有课堂教学,也有参观考察。

从理论知识到感性认识,对“监控法”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还要十分重视对一线职工的培训,一线职工是推行“监控法”的主体。

推行“监控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职工的整体安全素质,遏制事故的发生,尽量减少职工的伤亡和国家、企业财产的损失。

要通过对职工的培训,使职工对“监控卡”达到“三会”,即会看、会用、遇到突发事件会处理。

使“监控法”真正在班组、岗位得到落实。

   5、抓好试点。

选择好试点企业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试点企业首先应具有安全生产管理的较好基础,其次,党政工对推行“监控法”具有共识和较高的积极性,第三,企业生产正常,安技经费有保障。

上级工会应深入试点单位,和企业党政工一起,从实际出发制定推行“监控法”的具体方案,搞好咨询服务,督促每一个环节的落实。

通过试点企业所取得的实际效果,典型生动的事例来影响和推动面上的工作。

6、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实事求是是推行“监控法”的生命力,只有结合各地、各行业、各企业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工作,才能取得切实的效果。

如在化工企业推行“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卡”,在其它企业推行“危险源点警示卡”,一些特殊行业,如交通等则推行“安全检查表”。

在“警示卡”的制作上,既可以是悬挂标志牌,也可以是小册子,或卡片,只要职工能在工作岗位上方便地查阅,对照执行。

 7、纳入劳动安全卫生的全局。

把“监控法”的有关内容和要求,纳入各级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安全检查、安全规划,安全工作的总结和部署等,使“监控法”成为劳动安全卫生全局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一法三卡”是开展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工作的有效形式,是推动群众性监督检查与专业安全管理相结合的探索和实践。

“一法三卡”既体现了工会群众性监督检查的特色,又与企业的安全管理有效衔接,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互为补充,互相促进,体现了专管与群防的统一。

   8、推行“监控法”与企业贯标相结合。

近年来,许多企业在做“贯标”工作,要把实施“监控法”的制度、程序等纳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保管理体系及OHSAS18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之中,成为企业管理,特别是安全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保证“监控法”和工会劳动保护工作顺利进入企业职业安全健康体系,强化工会劳动保护工作,进一步确立工会劳动保护在企业安全生产全局中的位置和作用。

   推行“监控法”,重在落实,贵在坚持。

“监控法”不仅监控物的不安全状况,也监控人的不安全行为。

在推行“监控法”时,一是认真抓好对全体员工的培训工作,使每个员工都能做到“三个知道”,即知道本岗位存在哪些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以及它们的危险程度;知道如何预防事故的发生,并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知道一旦事故发生应当怎样进行紧急处置,让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最小。

二是严格执行操作程序,按要求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并且紧急预案要定期进行演练,真正做到心中有数。

三是认真细致地做好每天、每班、每岗的监控台帐记录,把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况。

四是对监控点的状况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调整,保证监控到位。

各企业把工作的重点放到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上,切实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附:

例一《砂轮机安全检查提示卡》

例二《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卡》

例三《危险源点警示卡》

 

 

                                                                

例一

砂轮机安全检查提示卡

公司名称

东辰机械公司

编 号

SKH—TSK—13

序号

检    查    项    目

检查标准

1

使用前有否进行砂轮超载试验。

2

安装前有否进行目测检查、音响检查。

无裂纹、缺口、声音清脆

3

防护带是否完好。

4

砂轮的防护罩或吸尘罩之间是否有杂物。

5

砂轮轴是否有晃动。

无明显振动

6

砂轮与法兰盘配合是否合理接触均匀,法兰大小是否合适。

>砂轮直径

7

砂轮与法兰之间是否有塑性垫纸。

1—2毫米软垫

8

有否托刀架与砂轮距离是否合适,托刀架高度是否合适。

3毫米,高于

砂轮中心

9

是否在砂轮侧面磨工件。

10

砂轮磨小后,是否调整档板。

11

砂轮是否削得过小过簿。

12

砂轮机吸油器金属外壳接零接地是否正确牢固可靠。

牢固可靠,不中断、不串连

13

吸尘器是否完备,砂轮机润滑是否良好。

14

人是否站在砂轮侧面操作。

15

安装地点是否可靠。

检查时间

检 查 者

 

整改

责任人

 

整改

情况

 

例二

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卡

公司名称

东辰机械公司

编号

SKH—SXK—2

化学

名称

二甲苯

最高允许浓度

100mg/m3

毒性

分级

危害程度

岗位

名称

喷漆

监测周期

每季一次

监护

周期

1次/2年

易发伤害事故种类

中毒、火灾与爆炸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有强烈的芬香味。

燃烧性:

本品易燃,引燃温度465℃,燃烧温度1900℃,溶解性:

不溶于水。

闪点:

30℃。

爆炸极根:

1.1%-7%,爆炸危险度:

5.4,相对密度:

(水=1)0.92(空气=1)3.66

毒  性

属慢性毒性,对粘膜有强烈的刺激性.

火灾与爆炸

易燃,其挥发气体与助燃气体混合时遇火源会发生燃烧爆炸。

中毒症状

现场急救

预防措施

 

吸入:

轻者出现呛咳、胸闷;重者咳嗽,气短加重,重者引起肝、肾疾患;眼睛接触挥发气体会眼红、流泪、眼刺痛。

 

1、迅速脱离现场至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道畅通。

2、立即翻开眼睑用微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20分钟。

1、严加密闭,加强通风。

2、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和使用明火。

3、限制贮存数量,分瓶装存。

4、装卸时轻装轻放,严禁摔掼撞击。

5、正确穿戴防护眼镜和防护口罩。

6、配备消防灭火器。

泄露处理

迅速切断火源,立即撤离至安全区,

救护人员应加强自身保护

检查级别

班组级

车间级

公司级

检查周期

每班2次

每周1次

每月1次

例三

危险源点警示卡

 

公司名称

东辰机械公司

编 号

SKH—JSK—11

源点名称

油料贮存区

危险分级

责任人

 

监督人

 

单位负责人

 

易发事故

火灾、爆炸

操作规范

预防措施

应急处理

1、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2、启闭油桶盖抽取油料时不得使用易发火工具。

3、不同油料不得混装,禁止使用渗漏的容器存装油料,油料不得淌流到地面。

4、发生火警时应充分利用现场的消防灭火器材,严禁用水扑救。

1、禁止吸烟和使用明火。

2、配备消防灭火器,健全防火责任制。

3、启闭油桶盖时严禁使用黑色金属或石块易发火的工具。

4、严禁摔掼撞击贮油桶。

5、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1、发生事故,保护事故现场,抢救受伤人员。

2、迅速切断电源、火源,立即撤离至安全区,防止事故扩大。

3、设制事故现场警界线,无关人员一律禁止入内。

3、立即向有关领导和部门报告。

 

检查级别

班组级

车间级

公司级

检查周期

每班二次

每月一次

每月一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