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粮食教学案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63135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珍惜粮食教学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珍惜粮食教学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珍惜粮食教学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珍惜粮食教学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珍惜粮食教学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珍惜粮食教学案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珍惜粮食教学案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珍惜粮食教学案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珍惜粮食教学案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珍惜粮食教学案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珍惜粮食教学案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珍惜粮食教学案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珍惜粮食教学案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珍惜粮食教学案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珍惜粮食教学案例.docx

《珍惜粮食教学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珍惜粮食教学案例.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珍惜粮食教学案例.docx

珍惜粮食教学案例

《珍惜粮食》综合实践课教案

活动目的:

通过广泛搜集有关粮食的资料,开展知识问答、调查走访、亲身实践等多种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爱惜粮食的教育,让学生真正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认识到爱惜粮食的重要意义。

活动重点: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爱惜粮食的重要意义。

活动难点:

教育学生如何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

搜集有关“爱惜粮食”的诗歌等资料和浪费粮食的现象并制作成课件。

活动过程:

师谈话:

同学们,粮食对于我们来说,至关重要。

它解决了地球上六十多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是我们生存的第一必需品。

今天,我们就来开展一次以“爱惜粮食”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

(先请粮食信息组的同学给大家展示下他们组搜集到的资料)

一、粮食信息组

1、一粒米的自述(课件出示)

2、(从米粒的自述中我们知道了)水稻的种植过程:

播种——育秧——插秧——管理(灌水、除草、防病、治虫)——收获。

主持人:

刚才播种组的同学给我们表演了米粒的成长过程,让我们知道了农民伯伯的辛苦,更让我们懂得了珍惜粮食的道理。

下面请信息组的同学为我们展示他们搜集到的资料。

A、信息组

(课件出示)粮食是我们的生存之本,一天不吃饭,我们的肚子就饿得发慌。

可是,我们国家人口众多,有13亿,虽然我们祖国土地辽阔,但是不是每一块土地都能用来耕作?

调查显示,全国耕地面积约1.2亿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12.5%中国是一个多山之国,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国土总面积百分之六十五;冰川、沙漠、戈壁等占去总面积三分之一,可开发为耕地的面积极为有限。

中国耕地面积约约1.2亿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12.5%;人均耕地1.6亩,仅为世界人均5.5亩的三分之一稍强;在全世界二十六个人口超过5,000万的国家中,中国耕地总面积与美国并列第二,人均耕地面积则为倒数第三。

我们可耕种的土地多吗?

(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不多)就这些地方种出来的粮食够13亿人吃吗?

所以请同学们要珍惜粮食。

主持人:

我是一粒米,别把我看不起,农民伯伯冒着风雨来种我,忙呀忙呀,费了多少力,我呀来的不呀不容易。

可是现实生活中的你们都有过浪费粮食的经历吗?

(有)下面我们请粮食浪费组的上来展示下他们搜集到的资料。

二、粮食浪费现象组

1、这是我们组搜集到的浪费粮食的图片(课件出示浪费图)

相信大家看了这些图片后,惊讶中感到震惊!

平时我们下面请问卷调查组的给大家介绍他们调查到的资料。

我国“舌尖上”浪费触目惊心,而餐桌上游的整个粮食产后损失同样严重。

我国粮食产后损失到底有多大?

作为天下粮仓的守护者,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近日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能否做到温饱不忘饥寒,丰年不忘灾年,增产不忘节约,消费不能浪费,既事关物质层面,更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层面。

全国粮食行业将在储藏、运输、加工、消费各环节不懈努力,厉行节约、爱粮节粮。

把“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传统发扬光大。

央视报道,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我国___至___仅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质就达800万吨,相当于2.6亿人一年的所需;浪费脂肪300万吨,相当于1.3亿人一年所需。

 

2、问卷调查组

A.学校调查组

为了了解同学们对生活中浪费现象的认识和看法,以此作为我们研究的第一手材料。

答案无所谓对错,希望你能以认真的态度,选择与你的真实情况和想法相符合的答案。

谢谢你对活动的支持!

下面各项问题能选一个或多个答案,并且打“√”。

(1)、你经常在生活中发现浪费现象吗?

A.经常B.有时C.很少D.不清楚

(2)、你认为浪费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吗?

A.有B.没有C.有一些D.不清楚

(3)、你认为自己有浪费的现象吗?

A.有B.有时C.很少D.不清楚

(4)、你在学校发现有同学浪费的现象,你会怎样做?

A.制止B.不理睬C.看情况D.不清楚

(5)、你在学校发现的浪费现象最多的是什么?

A.吃的方面B.穿的方面C.用的方面D.资源方面

(6)、你在家里发现家长有浪费的现象,你会怎样做?

A.制止B.不理睬C.看情况D.不清楚

(7)、你在公众场合发现有浪费的现象,你会怎样做?

A.制止B.不理睬C.看情况D.不清楚

(8)、如果你看到一些浪费的现象,你会制止他吗?

A.会B.不会C.看情况D.不清楚

(9)、当你制止别人的浪费行为时,别人不予理睬,你会怎样做?

A.继续制止B.不再制止C.帮助他D.不清楚

 

B、社会调查组

调查时要作好记录,附表格:

我们身边的浪费现象

研究活动主题:

活动小组:

小组

成员

 

 

 

组长:

时间

地点

发现的浪费现象

 

 

 

 

 

 

 

 

 

 

 

 

 

 

 

 

 

 

浪费造成的原因和后果:

 

 

C、家庭调查组

1、你家有无浪费粮食的现象?

A有B没有

2、你家浪费粮食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A、变质B过期C不好吃E脏了F其他

3、你对当前浪费粮食的行为能否接受?

A能接受B能理解C不能接受D不能理解E说不清

4、你会提醒你的孩子节约粮食吗?

A经常B偶尔C没有

5、你认为粮价的上涨,对于你的家庭来说,有影响吗?

A很有影响B有影响,但不大C没有影响

3、课件出示文字说明

4、贫困山区小孩的视频

二、节约粮食宣传组

1、图片出示

2、名言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节俭朴素,人之美德。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地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3、警句

珍惜粮食就是热爱生命。

  珍惜粮食,远离浪费。

饮食是文化,请从窗口文明做起。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饮水要思源,吃饭当节俭。

粒粒盘中餐,皆是辛苦换。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

尊敬他人就是尊敬自己,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

倒下的是剩饭,流走的是血汗。

盘内一分钟,厨内更多功。

请大家保持餐桌卫生,给我们一个干净的用餐环境。

干净、卫生,你我共同努力。

粒米虽小君莫扔,勤俭节约留美名。

节约光荣,人见人赞;浪费可耻,谁闻谁恶

4、节约粮食的故事

5、儿歌《我是一粒米》

三、节约粮食倡议组

节约粮食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我们班开展了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综合实践课活动。

今天,我们知道了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特殊意义。

有首古诗说得好“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我们每个同学都要从现在做起,要拿出实际行动,为党为国家分忧,把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加入光盘行动中,为了切切实实地把节粮落到实处,我们倡议:

1、不攀比,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

2、盛饭要适量,吃多少盛多少,把碗里的饭吃干净,做到不随便剩饭剩菜。

3、提倡饮食均衡,不偏食,不挑食,不吃零食。

4、到饭店吃饭时,点饭点菜不浪费,若有剩余的要打包带回家。

5、看到浪费现象勇敢地起来制止,尽力减少浪费。

积极监督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及时制止浪费粮食的现象。

6、对垃圾进行分类,尽量减少垃圾排放,减少耕地污染。

7、积极参加田间劳动,在家中帮助家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节约资源,从我做起。

”杜绝浪费现象,说易不易说难不难,关键是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五、师总结:

这次实践活动,我们通过广泛搜集资料,开展知识问答、调查走访、亲身实践等多种活动,真正体会了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了爱惜粮食的重要意义。

我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珍惜每一粒米,从自身做起,为把自己培养成为一名优秀的好少年而努力,老师相信你们!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是爱惜粮食。

目前,粮食问题已成为一种社会性、世界性的重要的、急待解决的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学生很不注意珍惜粮食,浪费粮食的现象十分严重,在这些行为中,不仅浪费了来之不易的粮食,也丢掉了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所以,我们开展本次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教育学生要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和珍惜粮食的重要性,从小树立勤俭节约,珍惜粮食的良好意识。

同时,在开展各种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如搜集、整理有关粮食的资料,调查访问,农村体验等,使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粮食生产过程及其来之不易,锻炼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如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动手操作和制作能力、劳动和与人交往、合作能力等。

在“一个主题,多个过程,多种方式,一种教育”的模式下达到比枯燥的说教更为有效的教育目的。

本次实践活动共分三个阶段:

一,确定主题。

二,调查研究。

三,成果展示。

活动主体是学生,教师在此过程中主要起指导作用。

成果展示以学生作品为主,并在今后的生活中逐步实践学生自己的学习收获,真正做到勤俭节约,爱惜每一粒米。

米粒的自述

嗨,大家好,我是一粒白白胖胖的大米。

别看我身材矮小,其貌不扬,可饭桌上总少不了我和我的兄弟姐妹。

我的一生可是不平凡的哟!

下面,就让我细细说来。

春暖花开的时候,农民伯伯播下了我们,我被压在了湿润温暖的泥土里,睡着了。

一天,我睁开了惺忪眼睛,发现自己已不再是一粒种子,而是一根细小的秧苗了,我第一次能呼吸新鲜空气了。

初夏,农民伯伯们又把参差不齐的我们拔了出来。

我想:

我们一定要搬新家了吧!

勤劳的农民伯伯们把我们井井有条插进了水田里――我们成了水稻,我躺在松软的泥土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于是,我又慢慢地长啊长。

农民伯伯们似乎知道我们很热,给我们洗了一个凉水澡(灌溉),还盖我们吃了些点心(施肥)。

在他们的精心呵护下,我们终于成了年青力壮的小伙儿了。

秋风徐徐吹来,回报勤劳的农民伯伯的机会终于到了。

此时,我们又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谷。

农民伯伯把我们的外衣脱去,看到我们像玉一般的肚皮,他们笑得合不拢嘴。

我知道我们的生命即将结束,我们的使命也行将完成,同时换来农民伯伯一年的累累硕果。

 

A.学校调查组

为了了解同学们对生活中浪费现象的认识和看法,以此作为我们研究的第一手材料。

答案无所谓对错,希望你能以认真的态度,选择与你的真实情况和想法相符合的答案。

谢谢你对活动的支持!

下面各项问题能选一个或多个答案,并且打“√”。

(1)、你经常在生活中发现浪费现象吗?

A.经常B.有时C.很少D.不清楚

(2)、你认为浪费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吗?

A.有B.没有C.有一些D.不清楚

(3)、你认为自己有浪费的现象吗?

A.有B.有时C.很少D.不清楚

(4)、你在学校发现有同学浪费的现象,你会怎样做?

A.制止B.不理睬C.看情况D.不清楚

(5)、你在学校发现的浪费现象最多的是什么?

A.吃的方面B.穿的方面C.用的方面D.资源方面

(6)、你在家里发现家长有浪费的现象,你会怎样做?

A.制止B.不理睬C.看情况D.不清楚

(7)、你在公众场合发现有浪费的现象,你会怎样做?

A.制止B.不理睬C.看情况D.不清楚

(8)、如果你看到一些浪费的现象,你会制止他吗?

A.会B.不会C.看情况D.不清楚

(9)、当你制止别人的浪费行为时,别人不予理睬,你会怎样做?

A.继续制止B.不再制止C.帮助他D.不清楚

B、社会调查组

调查时要作好记录,附表格:

我们身边的浪费现象

研究活动主题:

活动小组:

小组

成员

 

 

 

组长:

时间

地点

发现的浪费现象

 

 

 

 

 

 

 

 

 

 

 

 

 

 

 

 

 

 

浪费造成的原因和后果:

 

 

 

C、家庭调查组

1、你家有无浪费粮食的现象?

A有B没有

2、你家浪费粮食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A、变质B过期C不好吃E脏了F其他

3、你对当前浪费粮食的行为能否接受?

A能接受B能理解C不能接受D不能理解

E说不清

4、你会提醒你的孩子节约粮食吗?

A经常B偶尔C没有

5、你认为粮价的上涨,对于你的家庭来说,有影响吗?

A很有影响B有影响,但不大C没有影响

 

节约粮食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我们班开展了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综合实践课活动。

今天,我们知道了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特殊意义。

有首古诗说得好“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我们每个同学都要从现在做起,要拿出实际行动,为党为国家分忧,把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加入光盘行动中,为了切切实实地把节粮落到实处,我们倡议:

1、不攀比,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

2、盛饭要适量,吃多少盛多少,把碗里的饭吃干净,做到不随便剩饭剩菜。

3、提倡饮食均衡,不偏食,不挑食,不吃零食。

4、到饭店吃饭时,点饭点菜不浪费,若有剩余的要打包带回家。

5、看到浪费现象勇敢地起来制止,尽力减少浪费。

积极监督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及时制止浪费粮食的现象。

6、对垃圾进行分类,尽量减少垃圾排放,减少耕地污染。

7、积极参加田间劳动,在家中帮助家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节约资源,从我做起。

”杜绝浪费现象,说易不易说难不难,关键是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第九册第16课《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本科教材属于“欣赏·评述”课。

该课是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为一体的美术课.在这里我就以《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中所展现出来的独特的艺术魅力,来引导孩子们了解和传承祖国文化艺术瑰宝,培养他们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这节课我打算利用学生收集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并结合多媒体课件,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中国民间文化中的国宝古代陶瓷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一课内容虽然抽象,但它并不孤立存在。

编者在编写过程中始终抓住了与学生切身感受联系的一条线:

《色彩的和谐》、《美丽的纹样》、《趣味文字》《陶泥的世界》等,基本遵循了由简到繁、由浅到深、由感性体验到理性认识的发展循序。

考虑到学生的生理、心理的特点,它强调的不是对形象的把握,而是要求学生通过实际体验与造型游戏,尝试对雕塑作品的点、线、面、色彩的不同角度的细致观察,大胆表达自己独特的心理感受。

了解古人的雕塑的杰出水平,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珍贵文物的爱护。

同时,本科又包含了历史、语文、思品等多学科的相关知识,又起到巩固其他学科知识的作用,逐步提高同学们学以致用相互贯通。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了解中国陶瓷文化中的主要文化类别及其代表纹样,了解瓷器的基本常识;

方法和过程:

学习器皿的外形、纹饰及釉色等方面欣赏陶瓷艺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潜移默化中感受到陶瓷给人的外在美感和陶瓷文化的精神底蕴,在学习中国人陶瓷文化情节的同时获得更深层、多元的文化积累。

(三)教学的难点重点

教学重点:

1、了解陶器与瓷器的生产与发展及其之间的区别;

2、学会从器皿的外形、纹饰好有色等方面欣赏陶瓷艺术的方法。

教学难点:

观察和分析陶瓷造型、纹样和釉色,并能表达出自己的独特观点。

二、说学法

1、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通过玩、看、想、说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使他们在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创新。

2、倡导合作,学会尊重别人的意见,体会到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相信自己“是可以与秦始王和他的兵马俑进行对话的”。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具备了初步的造型和色彩基础,感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也正在逐步发展,但在注意力的持续性上还不够,所以鼓励他们在课前收集有关古代陶瓷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是引导他们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另外直观鲜明,精彩有趣的教学课件也有助于学生对本课的欣赏教学有一个较为系统的全面认识和掌握。

(二)学法分析:

三、说教法

本课包含了历史、语文、思品等多学科的相关知识,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以及实物的观察触摸法辅助教学,创造出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陶器、瓷器的产生发展内容繁多枯燥,难以一时间讲清,结合图片故事让学生边听边看边说,将抽象的内容形式化,从而使学生成为课堂的积极参与者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

请同学们想一下中国的国宝都有什么?

生:

…………

师:

熊猫、陶瓷、丝绸……下边我就带领大家一起欣赏一下古代的陶瓷艺术!

出示课题:

《古代陶瓷艺术》

2、简单了解陶瓷

师:

请大家思考:

“陶瓷”具体指什么?

生:

…….

小结: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

在日常生活中是用的普通陶器与瓷器绝大部分属于以粘土为主要原料烧成的制品。

(二)究陶瓷的发展历史

1、过渡:

师:

两者在出现的顺序上有没有先后呢?

生:

……陶器比瓷器出现早

师:

考古学家发现中国人早在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8000—2000年)就发现了陶器

2师生共同研究

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陶瓷发展的历史,教师进行适当补充

陶器的发展:

陶器制造起源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新石器时代陶器制造普遍得到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对生活与艺术需求的增长,陶器的品种、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

到商代和周代,出现了专门从事陶器生产的工种。

战国时期,陶器上开始出现了各种优雅的纹饰和花鸟丧葬制度发生变化,开始用套用代替人殉,所以陶俑较多出现。

秦代最为著名的是秦始皇陵兵马俑。

到了西汉时期,上有淘气工艺开始广泛流传。

唐代的陶器一黄、褐、绿为基本釉色,这类陶器俗称“唐三彩”。

瓷器的发展

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出现了早期的瓷器,也就是原始瓷。

东汉以来至魏晋时期制作的瓷器,从出土的文物来看多为青瓷。

这种高水平的制瓷技术,标志着中国瓷器生产已进入一个新时代。

我国白釉瓷器萌发于南北朝,到了隋朝,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

至唐代更有新的发展。

到了宋代,制瓷工匠们在胎质、釉料和制作技术等方面,又有了新的提高,烧瓷技术达到了完全成熟的程度。

宋代瓷器达到一个成熟时期,宋代闻名中外的名窑很多,耀州窑、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越窑、建窑以及被称为宋代五大名窑的汝、官、哥、钧、定等产品都有它们自己独特的风格,元明两代中国的瓷器又有了重大的发展,出现了被受人青睐的青花瓷。

(三)陶瓷的制作过程:

粘土——坯胎——上釉——窑烧——陶瓷

(四)作品欣赏:

老师从外形、纹饰、釉色方面引导欣赏彩陶船形壶、青瓷莲花尊和孔雀绿釉碗及青花瓷器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