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公路水路发展目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1640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公路水路发展目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公路水路发展目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公路水路发展目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公路水路发展目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公路水路发展目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公路水路发展目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公路水路发展目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公路水路发展目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公路水路发展目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公路水路发展目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公路水路发展目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公路水路发展目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公路水路发展目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公路水路发展目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公路水路发展目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公路水路发展目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公路水路发展目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公路水路发展目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公路水路发展目标.docx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公路水路发展目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公路水路发展目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公路水路发展目标.docx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公路水路发展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公路水路交通发展目标

 

组织单位

交通部综合规划司

研究单位

交通部规划研究院

交通部科学研究院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所

2003年12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公路水路交通发展目标

(行业版)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

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交通部特研究、制定了公路水路交通发展目标。

它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交通行业发展的方向,激励、鼓舞交通人为之努力、奋斗。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公路水路交通发展的新要求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国公路水路交通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特别是1998年以来,中央做出了扩大内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决策,交通行业紧紧抓住这个机遇,乘势而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交通运输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得到有效缓解,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一个较为庞大的公路水路运输系统,拥有包括2.5万公里高速公路在内的176万公里公路网络;沿海和内河港口生产性泊位33600个;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万多公里;道路客、货运站11000多个;民用汽车保有量2053万辆;水上运输船舶20万艘;从业者近3000万人。

2002年,这个系统共运送旅客150亿人次、7890亿人公里,分别占当年全社会旅客运输总量的83%和56%;完成货物运输126亿吨、34293亿吨公里,分别占当年全社会货物运输总量的85%和68%。

但是,目前我国公路水路交通依然处于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状态;交通紧张状况的缓解是初步的、不稳定的。

无论是基础设施、运输装备的数量和质量,还是运输效率、服务和管理水平,仍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需要。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世纪新阶段实现民富国强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家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全面发展的总纲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公路水路交通提出新的要求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公路水路交通要为经济总量翻两番提供强有力支撑。

交通必须继续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继续扩大基础设施规模和能力,进一步调整优化交通结构,大力提高运输效率和效益,适应2020年全国公路水路客货运输量将比2000年增长2倍左右、民用汽车保有量增长6倍以上的需求,实现高效运输。

(二)公路水路交通要为缩小工农差距、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奠定坚实基础,发挥先导作用。

按照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全面繁荣,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要求,交通要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改善城市间、城乡间的交通条件。

加快西部地区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东中部地区及与周边国家路网的衔接,改变偏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公路交通条件差、甚至不通公路的状况;充分发挥内河航运通江达海、“一线串联东中西”的优势,加快西部地区内河航运发展,促进西部地区资源开发和沿江经济带的形成。

为实现我国经济由东向西的战略推进提供保障。

(三)公路水路交通要为更加富足的人民生活提供便利和选择。

要求交通必须全力提高运输服务水平,让运输更安全、更便利,为公众提供公平的、多样化的运输服务,适应人民生活更加富足和品质不断提升的需要,实现安全交通和便利交通。

(四)公路水路交通要为新型工业化作出重要贡献。

要求交通必须紧紧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改善运输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数字交通。

在智能运输系统、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提高运输信息化、智能化服务水平。

要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绿色交通。

努力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污染和破坏,有效利用和开发土地、河流和岸线等交通资源。

更新和淘汰落后的运输工具和技术。

注重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建立健全一体化运输系统。

综上所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公路水路交通提出新的要求,就是在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实现公路水路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

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就是实现公路水路交通由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向更高水平、更加全面、更为平衡的转化过程。

发展的理念将从侧重技术经济转向注重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体现“以人为本”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内容将从偏重基础设施建设转向注重基础设施、运输服务和管理的全面发展,强调运输系统的整体性、功能性和协调性;发展的方式将从注重资源配置效率转向效率与公平并重,增强交通运输的国土开发功能;发展的动力将由注重依靠传统技术应用和劳动者数量投入转向高新技术应用和劳动者素质提高,以信息化提升传统交通运输业,实现质量型、效益型的超常规快速发展。

总体发展阶段将由目前的“得到缓解”升级到“基本适应”的新阶段;有条件地区步入“适应”或“适度超前”的更高阶段,基本实现交通现代化。

二、对未来的构想

交通行业的使命是:

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公路水路交通网络,促进民富国强。

放眼未来,一个更加完善的公路水路交通网络意味着更安全、更便捷、更可靠、更经济、更智能、可持续,让用户放心、省心、舒心。

对2020年这个系统的构想是:

安全

✓安全至上。

交通参与者普遍树立“安全至上”的理念,从政府职员到普通从业者都自觉意识到安全是运输的第一要求;减少运输伤亡、促进公众安全,是政府和从业者的首要职责、行动准则和业绩判断标准。

✓显著改善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

营业性运输重特大安全事故次数和死伤人数、由公路设施引致的道路交通事故大幅降低。

✓可信赖的水上交通安全。

死亡和失踪率达到公认的安全标准,重大事故率低,水上交通成为社会更信赖的安全运输方式。

✓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具备快速反应能力的现代化水上交通安全保障系统。

监管范围达到200海里专属经济区;50海里内的重点海域和主要内河航段的应急到达时间不超过90分钟;对发生在我国搜救责任区内的水上险情可实施有效、快速救助。

便捷

✓更广的覆盖面。

公路水路基础设施网络将中国联结成一个紧密的整体——无论是大都市、小城镇,还是乡村、海岛和边防站点。

✓形成网络的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连接目前所有城镇人口超过20万的城市,形成“首都直达省会、省会彼此畅通、省会通达地市、连接重要县市”的高速交通网络。

中等以上城市间400~500公里当日往返,800~1000公里当日到达。

大部分地区汽车在2小时左右可达高速公路,东部和中部大部分地区在1个小时内就可驶入。

✓适用的基础公路网。

全国县际间基本由二级以上公路连接,县乡公路技术状况显著改善,并得到及时、有效养护,农民赶集、进城走上沥青或水泥路。

✓快捷、舒适的城间道路客运网络。

以班车客运为基础、旅游与包车客运为补充,全部由高级客车载运,站场(点)服务体系完善。

✓便利的农村客运网络。

基本实现行政村“村村通班车”。

班线可深入山区农村,通达居民村落;农民可早进城、晚回村。

✓便捷的道路货运网络。

形成以现代物流服务为特征的道路货运网络;建立以中等以上城市的枢纽站场为主要节点、比较完善的城间快速货运网络。

✓现代化的沿海港口。

建立完善的沿海港口体系,主要港口、地区重要港口层次分明、布局合理,航行、装卸、存储分运、集疏运、信息和商务等作业系统间能力匹配、衔接紧密,通过能力适度超前。

主要港口航道满足大型船舶到港的要求。

大宗散货装卸作业基本由大型专业化泊位承担。

主要港口船舶平均在港停时与世界先进港口相当。

✓海运强国。

中国海运船队运力规模保持在世界前5位,平均船龄基本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五星红旗船舶运力规模适当、结构合理;海运服务贸易出口额位于世界前列。

整体上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更完善的集装箱运输系统。

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突出、作用明显;形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的沿海集装箱港口发展格局。

海运集装箱船队规模位于世界前5位。

集装箱远洋直达率进一步提高;港口集疏运畅通,全程运输实现无缝衔接。

✓高效的内河航运。

内河航道以三级为骨架,四、五级为基础,实现船畅其行,货畅其流;港口基本实现机械化;大宗散货和集装箱港口实现专业化;运输船舶实现标准化、专业化、大型化。

✓舒适、休闲的水上客运。

人们择水而行,亲水而乐,水上客运成为人们乐于享用的一种出行方式。

✓更普遍的一体化运输系统。

在100个左右的大城市,建立起现代化的立体客运枢纽,紧密衔接不同运输方式和市内交通,实现“零换乘”,提供一体化公共客运服务;建成完善的以货运枢纽为节点的一体化运输系统,实现无缝运输。

可靠

✓抗灾能力强的基础设施。

由自然灾害造成的断通时间大幅下降。

✓更稳定的服务。

旅客班线运输正点率接近100%;公路交通途中延误时间下降至零;公路快速货运限时到达更有保障。

✓专业化的海运系统。

海上原油、铁矿石、粮食、煤炭运输系统能力充足、运转可靠,充分满足国家战略物资运输、储存的需要。

✓完善的应急反应体系。

足以应对人为的或自然的重大灾害和突发事件,具有迅速恢复、重建的能力。

经济

✓完善的运输市场体系。

运输资源优化,市场壁垒消除,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运输市场体系建立。

✓合理的价值费用比。

运输服务者在改善运输服务的同时降低运输成本,用户以可承受的价格享受到更好的服务。

✓单位运输成本相对下降的货物运输。

新技术、新设备广泛应用,运输成本相对降低。

公路营业性货运车辆空驶率较目前降低5个百分点;营运重型车或汽车列车比例达到15%。

内河机动船舶平均吨位较2000年提高4倍。

智能

✓电子化的装备设施。

电子收费普遍应用,交通监控管理实时化;车船装备自动化。

✓数字化的行业管理。

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级交通管理部门,实现主要业务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行业内外相关管理系统无缝连接、协同处,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服务。

✓人性化的公众信息服务。

用户可以全天24小时、全年365天,在任何地方及时获取所需的交通资讯。

✓信息化的企业管理。

大型企业普遍开展电子商务;信息技术及其它新技术广泛应用于企业生产、管理和营销。

✓其它令人激动地产品与服务。

智能交通系统正在加速提升着运输产业,未来的产品和服务超乎我们的想象。

可持续

✓集约化的国土资源利用。

每亿车公里占用土地面积、单位吞吐量占用码头长度明显下降。

✓环境友善的设施。

具备条件的公路及平原河网地区的内河航道全部得到绿化美化。

✓低污染的运输工具。

在用营运车辆普遍使用清洁燃料,全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要求;厢式车占营运卡车60%以上;船舶废弃物达标排放或回收。

✓更高的能源利用效率。

道路营业性运输车辆、内河运输船舶单位运输量能耗明显下降。

✓有效的溢油防控。

海上运输造成的溢油污染减少;溢油控制清除能力显著提高。

三、发展目标

公路水路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的总要求是:

以“以人为本”和“人与自然和谐”为理念,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建立能力充分、组织协调、运行高效、服务优质、安全环保的公路水路运输系统,为用户提供安全、便捷、经济、可靠的运输服务。

到2010年,公路水路运输紧张状况得到全面缓解,对国民经济的制约状况得到全面改善;到2020年,基本适应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国家安全的需要。

2020年发展目标是:

公路交通

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高速公路为主体的骨架公路网、以高等级公路为主体的干线公路网、以沥青和水泥路面为主体的县乡公路网;建立比较完善的全国快速客货运输网络与农村便利客运网络;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公路交通市场体系;公路交通安全水平显著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东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公路交通现代化。

主要目标为:

1、公路网规模

总里程达到300万公里

2、高速公路

基本形成国家高速公路网;高速公路里程达8.5万公里

3、国省干线

二级以上公路基本覆盖县级行政区,总里程达65万公里

4、县乡公路

乡到行政村公路基本达到高级、次高级路面标准

5、公路养护

列养总里程的好路率达到80%;干线总里程的好路率达到90%

6、农村客运

基本实现行政村通班车,形成农村便利客运网络

7、快速客货运输

建成比较完善的全国快速客货运输网络,实现中等以上城市间400~500公里当日往返,800~1000公里当日到达

 

海上运输

到2020年,沿海港口适度超前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结构合理,与城市发展协调,在临港工业、商贸活动和综合物流中作用更加突出;技术装备水平、管理体制和市场运作机制和服务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的沿海港口集装箱运输体系,外贸进口原油、铁矿石运输港口布局合理、能力充足,运转可靠,充分满足国家战略物资运输储存的需要;主要港口航道满足大型船舶到港的要求;沿海港口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竞争优势明显,基本实现现代化。

海运船队实力雄厚,结构合理,运力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主要目标为:

1、港口能力

港口适应度(通过能力/吞吐量)为

1.2:

1;总通过能力达50亿吨左右

2、集装箱运输

远洋集装箱直达率达到85%;集装箱码头总通过能力达2亿TEU左右

3、大宗散货运输

大宗散货装卸作业大型专业化泊位承担比例达到80%

 

内河航运

到2020年,内河航运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内河航运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比较优势得以充分体现,建立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与水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相协调,网络畅通、结构优化、系统完善的全国内河航运体系。

届时,内河水运主通道全部达到规划标准,内河港口基本实现机械化,集装箱、石油及液化气、煤炭、矿石、汽车滚装等专业化运输系统形成,运输船舶实现标准化、专业化、大型化,水上旅游成为人们乐于享用的一种度假、休闲方式。

建立较完善的水上安全保障系统。

东部地区内河航道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主要目标为:

1、主通道

达标率为100%

2、五级以上航道

五级以上航道里程达到35000公里以上,其中三级以上达到14000公里

3、港口机械化

机械化率达到90%

4、货运船舶

平均吨位达到500吨

 

支持保障

到2020年,交通支持系统适应交通运输发展的需求,建立起运输安全型、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的公路水路运输系统。

基本建立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具备快速反应能力的现代化安全管理体系。

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行业科技含量、全员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管理决策基本实现信息化,公众出行能够得到便捷的信息服务,智能交通系统发挥明显作用。

主要目标为:

安全

1、运输安全

公路营业性车辆万车死亡人数较目前下降65%;万艘运输船舶重大事故数较目前下降10%

2、水上救助

救助和监管范围为200海里专属经济区,50海里内的重点海域和主要内河航段的应急到达时间不超过90分钟

科技进步与人才

3、交通科技

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

4、信息服务

出行信息服务系统覆盖率100%

5、交通人才

交通人才队伍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达到85%

可持续

6、国土资源利用

每亿车公里占用土地面积较目前下降40%;每万吨吞吐量占用码头长度较目前下降25%

7、能源消耗

公路营业性车辆、内河运输船舶单位运输量能耗各较目前下降25%

2010年发展目标是:

公路交通

到2010年,公路交通有效供给总量明显增加、结构明显合理、质量明显提高。

国家高速公路网骨架基本形成,国省干线公路等级全面提高,农村公路交通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全国快速客货运输网络基本形成;现代公路交通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西部地区公路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届时,我国公路交通紧张状况将全面缓解,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将全面改善,并为到2020年建成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的公路运输系统,奠定坚实基础。

主要目标为:

1、公路网规模

所有具备通车条件的乡镇与行政村通公路,公路总里程达到230万公里

2、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基本通达目前20万以上城镇人口的城市,东部地区基本形成高速公路网;高速公路里程达到5.5万公里

3、国省干线

国省干线公路基本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全国二级以上公路里程达45万公里

4、县乡公路

县到乡公路基本达到高级、次高级路面标准;乡到行政村公路消除无路面状况

5、公路养护

列养总里程的好路率达到75%;干线总里程的好路率达到85%

6、农村客运

通公路行政村班车通达率达95%

7、快速客货运输

基本建成全国快速客货运输网络,实现大城市间400~500公里当日往返,800~1000公里当日到达

海上运输

到2010年,沿海港口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形成干线港、支线港、喂给港层次分明、布局合理的港口集装箱运输体系,远洋运输集装箱直达率进一步提高;原油、铁矿石、煤炭、粮食等港口布局基本形成,大宗散货装卸作业大型专业化泊位承担比例大幅提高;主要港口航道与大型深水码头的建设相匹配,基本适应到港船舶的要求。

海运船队船舶结构合理,船队总载重吨和集装箱船队运力规模居世界前列。

主要目标为:

1、港口能力

港口适应度(通过能力/吞吐量)为

1.1:

1;总通过能力接近35亿吨

2、集装箱运输

远洋集装箱直达率达到75%;集装箱码头总通过能力达到1亿TEU以上

3、大宗散货运输

大宗散货装卸作业大型专业化泊位承担比例达到70%

内河航运

到2010年,内河航运总体上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长江、珠江三角洲地区基本建成现代化骨干航道网。

内河港口的机械化和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长江干线和主要支线及三角洲水网地区、珠江干线及三角洲水网地区的集装箱专业化运输系统基本形成。

长江、珠江三角洲水网地区以及长江、西江、松花江干线基本实现船舶标准化,集装箱、液体危险品、汽车滚装等运输船舶基本专业化。

船舶运力结构明显改善,运输效益显著提高。

主要目标为:

1、主通道

达标率为70%

2、五级以上航道

五级以上航道里程达到30000公里,其中三级以上达到10000公里以上

3、港口机械化

机械化率较目前提高30%

4、货运船舶

平均吨位达到270吨

支持保障

到2010年,支持系统对交通运输发展的保障作用显著增强。

运输安全监管能力大幅提高,运输安全状况得到改善;行业科技进步、从业人员素质、全员劳动生产率有较大提高,智能交通系统部分投入使用;公路水路交通的可持续能力显著增强。

主要目标为:

安全

1、运输安全

公路营业性车辆万车死亡人数较目前下降40%;万艘运输船舶重大事故数较目前下降2%

2、水上救助

救助和监管范围为100海里,50海里内的重点海域和主要内河航段的应急到达时间不超过150分钟

科技进步与人才

3、交通科技

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

4、信息服务

出行信息服务系统覆盖率40%

5、交通人才

交通人才队伍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达到75%

可持续

6、国土资源利用

每亿车公里占用土地面积较目前下降15%;每万吨吞吐量占用码头长度较目前下降10%

7、能源消耗

公路营业性车辆、内河运输船舶单位运输量能耗分别较目前下降10%和12%

这次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公路水路交通发展的目标,是实现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与加快推进交通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公路水路交通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意愿和世界交通发展的潮流,意义十分重大。

各级交通部门都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实现这个目标。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发展得更快一些,在实现这个目标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公路水路交通发展目标

(社会版)

交通运输连接所有产业,触及社会每个成员的生活,给人们提供机会、自由和选择。

它不仅满足人们上班上学、商务出行、探亲访友和休闲观光的需要,而且为企业获取原材料、产成品进入市场,为居民获得商品和服务提供便利。

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特研究制定了公路水路交通发展目标。

它将成为指引新世纪新阶段交通行业前进的灯塔,激励、鼓舞我们为之奋斗。

我国已拥有了一个什么样的公路水路运输系统?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一个较为庞大的公路水路运输系统,拥有包括2.5万公里高速公路在内的176万公里公路网络;沿海和内河港口生产性泊位33600个;道路客、货运站11000多个;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万多公里;民用汽车保有量2053万辆;水上运输船舶20万艘;从业人员近3000万人。

2002年,这个系统运送旅客150亿人次、7890亿人公里,分别占当年全社会旅客运输总量的83%和56%;完成货物运输126亿吨、34300亿吨公里,分别占当年全社会货物运输总量的85%和68%。

但从总体上看,我国仍然是一个机动性较低的国家。

部分居民还没有享受到现代运输方式带来的便利;大部分农民出门仍旧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我们的货运系统还不能适应制造业“零库存”生产方式;人们出行还远未达到放心、省心、舒心;每天270人命丧车轮下……

我们的使命和总目标是什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交通运输业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们将本着“以人为本”和“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努力实现公路水路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

我们的使命是:

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公路水路运输网络,促进民富国强。

放眼2020年,公路水路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的总目标是:

更安全、更便捷、更可靠、更经济、更智能、可持续

2020年中国公路水路运输系统是什么样的?

安全

造就浓厚的安全文化

✓安全至上。

交通参与者普遍树立“安全至上”的理念,从政府职员到普通从业者都自觉意识到安全是运输的第一要求;减少运输伤亡、促进公众安全,是政府和从业者的首要职责、行动准则和业绩判断标准。

✓显著改善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

营业性运输重特大安全事故次数和死伤人数、由公路设施引致的道路交通事故大幅降低。

营业性车辆万车死亡人数较目前下降65%。

✓可信赖的水上交通安全。

死亡和失踪率达到公认的安全标准,重大事故率低,水上交通成为社会更信赖的安全运输方式。

✓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具备快速反应能力的现代化水上交通安全保障系统。

监管范围达到200海里专属经济区;50海里内的重点海域和内河主要航段的应急到达时间不超过90分钟;对发生在我国搜救责任区内的海上险情可实施有效、快速救助。

便捷

尊重每个人的机动性权利

✓更广的覆盖面。

公路水路基础设施网络将中国联结成一个紧密的整体——无论是大都市、小城镇,还是乡村、海岛和边防站点。

✓形成网络的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连接目前所有城镇人口超过20万的城市,总里程达到8.5万公里,形成“首都直达省会、省会彼此畅通、省会通达地市、连接重要县市”的高速交通网络。

中等以上城市间400~500公里当日往返,800~1000公里当日到达。

大部分地区汽车在2小时左右可达高速公路,东部和中部大部分地区在1个小时内就可驶入。

✓适用的基础公路网。

全国县际间基本由二级以上公路连接,县乡公路技术状况显著改善,并得到及时、有效养护,农民赶集、进城走上沥青或水泥路。

✓快捷、舒适的城间道路客运网络。

以班车客运为基础、旅游与包车客运为补充,全部由高级客车载运,站场(点)服务体系完善。

✓便利的农村客运网络。

基本实现行政村“村村通班车”。

班线可深入山区农村,通达居民村落;农民可早进城、晚回村。

✓便捷的道路货运网络。

形成以现代物流服务为特征的道路货运网络;建立以中等以上城市的枢纽站场为主要节点、比较完善的城间快速货运网络。

✓现代化的沿海港口。

建立完善的沿海港口体系,主要港口、地区重要港口层次分明、布局合理,航行、装卸、存储分运、集疏运、信息和商务等作业系统间能力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