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测试题库.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66939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测试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测试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测试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测试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测试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测试题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测试题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测试题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测试题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测试题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测试题库.docx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测试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测试题库.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测试题库.docx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测试题库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共20分)

1.为了规范政务处分,加强对()的监督,促进公职人员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从业、坚持道德操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制定本法。

A.公务员

B.全体党员

C.领导干部

D.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

答案:

D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适用于()对违法的公职人员给予政务处分的活动。

A.纪委机关

B.监察机关

C.纪检监察机关

D.纪委监委和组织人事部门

答案:

B

3.公职人员违法行为情节轻微,且具有可以从轻或者减轻给予政务处分情形之一的,可以对其()。

A.免予政务处分

B.不予政务处

C.免予或者不予政务处分

D.从轻处分

答案:

C

4.串供或者伪造、隐匿、毁灭证据的,()给予政务处分。

A.应当从重

B.应当加重

C.应当从重或加重

D.可以从重或加重

答案:

A

5.公职人员有违法行为,有关机关依照规定给予组织处理的,监察机关()同时给予政务处分。

A.可以

B.应当

C.协商只能一家处分

D.两家同时

答案:

A

6.担任领导职务的公职人员有违法行为,被罢免、撤销、免去或者辞去领导职务的,监察机关()给予政务处分。

A.应当同时

B.可以同时

C.不能同时

D.协商给与

答案:

B

7.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受到政务处分的,应当由()根据具体情况减发或者扣发补贴、奖金。

A.县级人民政府

B.乡镇人民政府

C.县级或者乡镇人事部门

D.县级或者乡镇人民政府

答案:

D

8.不按照规定请示、报告重大事项,最重的处分是()。

A.警告

B.记过

C.记大过

D.降级或者撤职

答案:

D

9.违反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规定,隐瞒不报的最重处分是()。

A.警告

B.记过

C.记大过

D.降级或者撤职

答案:

C

10.篡改、伪造本人档案资料的最重分是()。

A.警告

B.记过

C.记大过

D.降级或者撒职

答案:

D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给予公职人员政务处分,应当坚持的原则是()。

A.党管干部原则,集体讨论决定;

B.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给予的政务处分与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相当;

C.坚持惩戒与教育相结合,宽严相济;

D.罪责刑相适应。

答案:

ABC

2、给予公职人员政务处分,应当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和()

A.定性准确

B.处理恰当

C.程序合法

D.手续完备

答案:

ABCD

3、政务处分的种类为警告、记过、记大过和()

A.降级

B.撒职

C.开除

D.严重警告

答案:

ABC

4、有关机关、单位、组织集体作出的决定违法或者实施违法行为的,对()依法给予政务处分。

A.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

B.直接责任人员

C.直接责任人员中的公职人员

D.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

答案:

AC

5.公职人员违法行为情节轻微,且具有可以从轻或者减轻给予政务处分情形之一的,可以对其进行(),免予或者不予政务处分。

A.谈话提醒

B.批评教育

C.责令检查

D.予以诫勉

答案:

ABCD

6.公职人员因不明真相被裹挟或者被胁迫参与违法活动,经批评教育后确有悔改表现的,可以()政务处分。

A.减轻

B.兔予

C.不予

D.从轻

答案:

ABCD

7.公务员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在政务处分期内,不得晋升()

A.职务

B.职级

C.衔级

D.级别

答案:

ABCD

9.公办的教育、科研、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单位中从事管理的人员,在政务处分期内,不得晋升()。

A.职务

B.岗位等级

C.职员等级

D职称

答案:

ABCD

10.调查终结后,监察机关应当根据不同情况作出处理()。

A.确有应受政务处分的违法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按照政务处分决定权限,履行规定的审批手续后,作出政务处分决定;

B.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撤销案件;

C.符合免予,不予政务处分条件的,作出兔予、不予政务处分决定;

D.被调查人涉嫌其他违法或者犯罪行为的,依法移送主管机关处理。

答案:

ABCD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为了规范政务处分,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促进公职人员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从业、坚持道德操守,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

2.监察机关发现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应当给予处分而未给予,或者给予的处分违法、不当的,应当及时提出监察建议。

(√)

3.记过处分的期间是十个月。

(×)12个月

4.政务处分决定自下发文件之日起生效。

(×)作出之日

5.主动上交或者退赔世法所得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给予政务处分。

(×)可以

6.公职人员因犯罪被单处罚金,或者犯罪情节轻微,人民检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人民法院依法免予刑事处罚的,予以开除。

(×)造成不良影响的,予以开除

7.对公职人员的同一违法行为,监察机关和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应当分别给予政务处分和处分。

(×)不得重复给予政务处分和处分

8.被撤职的公职人员,按照规定降低职务、职级、衔级和级别,同时降低工资和待遇。

(√)

9.公办的教育、科研、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单位中的人员,在政务处分期内,不得晋升职务、岗位和职员等级、职称。

(×)从事管理的人员

10.被开除的公职人员,不得录用为公务员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

(√)

11.公职人员因违法行为获得的职务、职级、衔级、级别、岗位和职员等级、职称、待遇、资格、学历、学位、荣誉、奖励等共他利益,监家机关应当按规定予以纠正。

(×)监察机关应当建议有关机关、单位、组织按规定予以纠正

12.已经离职或者死亡的公职人员在履职期间有违法行为的,不再给予政务处分。

(√)

13.违反规定,在公务接待、公务交通、会议活动、办公用房以及其他工作生活保障等方面超标难、超范围的最重处分是撤职。

(√)

14.违反规定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或者违反规定兼任职务、领取报酬的最重处分是予以开除。

(√)

15.不按照规定公开工作信息,侵犯管理服务对象知情权,造成不良后果或者影响的最重处分是予以开除。

(×)撒职

16.工作中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行为的最重处分是予以开除。

(√)

17.参与赌博的最重处分是予以开除。

(√)

18.拒不承担赡养、抚养、扶养义务的最重处分是予以开除。

(√)

19.作出政务处分决定前,监察机关应当将调查认定的违法事实及拟给予政务处分的依据告知被调查人,听取被调查人的陈述和申辩。

(√)

20.政务处分决定书应当及时送达被处分人和被处分人所在机关、单位,并在全社会宣市。

(×)一定范围

四、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30分)

1.监察机关发现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应当给予处分而未给予,或者给予的处分违法、不当的,应当及时提出____________。

答:

监察建议

2.公职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受法律保护,非因________、非经__________,不受政务处分。

答:

法定事由、法定程序

3.降级处分的期间是__________,撤职处分的期间是__________。

答:

24个月、24个月

4.政务处分期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

答:

自政务处分决定生效之日起

5.公职人员二人以上共同违法,根据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分别给予政务处分。

答:

各自在违法行为中所起的作用、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6.胁迫、唆使他人实施违法行为的,应当_______给予政务处分。

答:

从重

7.公职人员有两个以上违法行为的,最长不得超过_______个月。

答:

48

8.公务员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在政务处分期内,不得晋升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答:

职务、职级、衔级、级别

9.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有违法行为的,监察机关可以予以_______、______、_____。

答:

警告、记过、记大过

10.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受到政务处分的,应当由______或者________人民政府根据具体情况减发或者扣发补贴、奖金。

答:

县级、乡镇

11.公职人员违法取得的财物和用于违法行为的本人财物,除依法应当由其他机关没收、追缴或者责令退赔的,由_______没收、追缴或者责令退赔。

答:

监察机关

12.公职人员被开除的,自政务处分决定________之日起,应当解除其与所在机关、单位的人事关系或者劳动关系。

答:

生效

13.已经退休的公职人员退休前或者退休后有违法行为的,_______给予政务处分。

答:

不再

14.拒不执行或者变相不执行、拖延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命令的最重处分是_______。

答:

撤职

15.收受可能影响公正行使公权力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等财物的最重处分是_______。

答:

开除

16.向公职人员及其特定关系人赠送可能影响公正行使公权力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等财物,或者接受、提供可能影响公正行使公权力的宴请、旅游、健身、娱乐等活动安排的最重处分是_______。

答:

撤职

17.监察机关对涉嫌违法的公职人员进行调查,应当由_______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

答:

2

18.决定给予政务处分的,应当制作______________。

答:

政务处分决定书

19.政务处分决定书应当及时送达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并在一定范围内宣布。

答:

被处分人、被处分人所在机关、单位

20.对于受到降级以上政务处分的,应当由人事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在作出政务处分决定后个_______月内办理职务、工资及其他有关特遇等的变更手续。

答: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