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枣强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68954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枣强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北省枣强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北省枣强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河北省枣强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河北省枣强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河北省枣强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河北省枣强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河北省枣强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河北省枣强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河北省枣强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河北省枣强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河北省枣强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河北省枣强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枣强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

《河北省枣强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枣强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省枣强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

河北省枣强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绝密★启用前

2015-2016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命题人:

百家联盟质检命题组

总分:

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考试范围:

必修三(专题一至七)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号题目要求的)。

1.“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巨害也。

”慨言此论的先秦思想流派对传统文化的最大贡献应是

A.关注人生,留下的是人生态度:

真实、自由、宽容

B.关注国家,留下的是治国理念:

公开、公平、公正

C.关注社会,留下的是公平与正义:

平等、互利、博爱

D.关注文化,留下的是文化价值:

仁爱、正义、自强

2.一位思想家讲究:

修养功夫在于求诸内﹐具体方法是切己体察,明义利之辨。

认为这种“简易功夫”是“立乎其大者”,是“知本”,又说“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

以下思想家,在修养论方面与其最接近的是

A.庄子B.朱熹C.顾炎武D.王阳明

3.顾炎武在《亭林文集》卷四中提出: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这里的“以

明道”“以救世”表明他关注国计民生,由此形成

A.君主立宪  B.重农抑商C.自由贸易  D.经世致用

4.佛教能在中国广为流传,但始终没有能取代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是

A.儒家思想是整个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

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

C.儒家思想不断改造完善,一直能够适应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儒家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5.明代是14到17世纪,“四大奇书”一个是“三分归一统”,一个是起义又招安,一个终成“正果”,一个“报应不爽”。

欧洲那时有亵渎神灵的不雅的画,有诽谤教会的不雅的书,却没有八股文,也归结不到一统天下。

主要是因为

A.欧洲文艺以工业文明为基础B.中国作者以捍卫伦常为己任

C.欧洲资产阶级思想体系较成熟D.中国体制束缚新思潮基础薄弱

6.《明夷待访录》中载: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这反映了

A.农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B.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

C.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   D.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要求

7.有人认为:

明清之际中国在经济和政治方面出现的新思想是重要的,如果按照这种思路发展下去,则可以有助于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目标。

下列思想与之对应的有

①“工商皆本”②“心即理也”

③“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④“循天下之公”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8.拉尔夫的《世界文明史》记载,“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

以上论述揭示出元曲兴盛的原因是

A.国家政策的影响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元朝的高压统治D.科考功名的需要

9.明代小说中的主人公,已不再局限于那种千篇一律的才子佳人,而变成了发迹的商人、市井的女儿……种种过去最普通的人开始成为文学中的典型形象。

这一现象反映出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文学创作日益平民化 

③市民阶层的扩大 ④反封建思想开始兴起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10.汉武帝《秋风辞》“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中所思念的“佳人”,与屈原《思美人》“思美人兮,揽涕而伫眙。

媒绝而路阻兮,言不可结而诒”中的美人都是一种托喻。

屈原笔下的“美人”主要表达

A.作为政治改革家的“美政”理想B.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

C.强烈的探索精神和大胆的怀疑精神D.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

11.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现象是

A.汉武帝时代,赋的创作走向全盛B.唐代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鼎盛时期

C.南宋的词增添了讲多低迷感伤的情绪D.元代杂剧的创作和演出逐渐兴盛

12.英国学者李约瑟在评论《九章算术》时说:

“从它的社会根源来看,它与官僚政府组织有密切联系,并且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土地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为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

”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

A.重实用B.重理论C.重民众D.重实验

13.民国时期有人说:

“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

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

”上文中“洒水清道”的“他”是

A.林则徐B.李鸿章C.康有为D.陈独秀

14.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明确宣布:

“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

”形成这一认识的主要原因是

A.新文化运动兴起B.工农运动的发展

C.马克思主义的影响D.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15.一位学者评价说:

“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

传统重现光芒。

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

”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16.孙中山说:

“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

——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

”孙中山对“忠”的理解是

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B.保持忠君爱国思想

C.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D.强调国家民族意识

17.1897年,一代经学大师俞樾对生徒慨叹:

“最近三年中,时局一变,风气大开,人人争言西学。

”此时“人人争言西学”侧重于

A.学习科学技术 B.仿行西方制度   

C.倡导实业救国  D.创办新式教育

18.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这种久受崇敬的衣服,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下列人物及其历史活动符合马克思这句话内容特点的是

A.李鸿章洋务运动B.康有为维新变法

C.孙中山辛亥革命D.陈独秀新文化运动

19.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述的评论:

评论一:

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

评论二:

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

评论三:

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

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最有可能是

A.《海国图志》B.《孔子改制考》C.《天演论》D.《变法通议》

20.“世界上最快乐得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为善至乐’的乐,乃是从道德中产生出来的。

为理想而奋斗的人,必能获得这种快乐,因为理想的本质就含有道德的价值。

”材料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出自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普罗塔戈拉  D.亚里士多德

21.“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总体特征并不是所有意大利人的特征,而主要是富裕的上层阶级所独有的,他们只占全部人口的一小部分。

”这种评价

A.较客观地指出了文艺复兴的局限性B.否定了文艺复兴的重大作用

C.片面地夸大了文艺复兴的消极影响D.忽略了文艺复兴的阶级属性

22.文艺复兴时期,有的人文主义者提出:

精通古典即可成为上帝造物中的最优秀者。

这表明他们强调对古典的学习和研究 

A.只是与人的世俗生活相关       B.只是与人的宗教生活相关    

C.可以显著提升个人的素质       D.须符合对古典的传统阐释

23.“应该规定,凡属世俗的事都不应该送到罗马判决,只应该由世俗当局处理。

”该言论主张

A.信仰即可得救B.司法应实行政教分离

C.简化宗教仪式D.宗教事务由教皇处理

24.启蒙运动卓越的领袖伏尔泰认为:

“在这个社会里,既无土地又无房屋的人难道也应该有选举权吗?

”“当黎民被容许议论(国事)的时候,一切都将毁灭。

”这反映了伏尔泰

A.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B.提倡自然权利学说

C.对人民群众怀有一种恐惧心理D.反对少数人掌握国家政治权力

25.一位启蒙思想家认为:

“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规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

”伏尔泰所说的“永恒的规律”是指

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B.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C.达尔文的进化论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26.“根据这一理论,将时间和空间说成是绝对的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对这两种范畴的测量通常随着观察者的运动而改变。

……对于门外汉来说,这些观点——通常用不能理解的数学公式解释——表明科学已经达到了能被人类所知的界限。

”上述“理论”的主要意义是

A.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B.预见海王星存在的准确性

C.弥补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D.发现能量辐射的运动原则

27.“从最早的时代起,就有机器被发明出来,它们极为重要,如轮子,如帆船,如风车和水车。

但是,在近代,人们已发明了作出发明的方法,人们已发现了作出发现的方法。

机械的进步不再是碰巧的、偶然的,而成为有系统的、渐增的,我们知道,我们将制造出越来越完善的机器。

”这一表述主要阐明

A.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B.科学理论对工业发明的主要作用

C.机器的发明完全源自经验D.近代以前人们就发明了机器

28.“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豪地说:

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大跃进导致了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经济领域出现了严重的右倾错误

C.对大跃进人们有不同态度D.毛泽东反对在工业战线搞群众运动

29.建国初期的历史教学,关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认识主要借鉴苏联经验。

1953年,通行全国的历史教科书参照苏联课本编写;1959年《历史教学》杂志开始公开谈论学苏联“必须结合”中国“教学的实际”,要防止简单的机械的类比和牵强附会。

导致50年代中国历史教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A.左倾思潮出现B.一五计划完成

C.社会主义制度确立D.中苏关系恶化

30.19世纪,西方人宗教信仰的虔诚度降低。

与这一趋势形成无关的科学家是

A.牛顿 B.达尔文C.爱因斯坦D.伽利略

31.中秋时节是钱塘潮的最佳观赏期,潮起潮落,美丽壮观。

苏东坡有千古名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下列哪位科学家的理论可用来解释钱塘潮的壮观景象

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B.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C.普朗克的量子论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32.现在有网友认为:

“你的粉丝超过了100,你就是一本内刊;超过1000,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1万,你就是一本杂志;超过10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1000万,你就是电视台。

”这从侧面反映了互联网

A.受众面广,渗透性强B.保存信息的力量强

C.信息容量大、时效性强D.受众选择的主动性大

33.1979~1984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增长455.40%,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04亿吨增加到1984年的4.07亿吨。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技术原因是

A.籼型杂交水稻的广泛种植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经济特区的创设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4.“民生主义和资本主义根本上不同的地方,就是资本主义是以赚钱为目的,民生主义是以养民为目的。

有了这种以养民为目的的好主义,从前不好的资本制度便可以打破。

但是我们实行民生主义来解决中国的吃饭问题,对于资本制度只可以逐渐改良,不能够马上推翻。

”该段材料表明孙中山

A.揭示了资本主义不公平的根源B.放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信念

C.主张用民生主义改造资本主义D.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

35.毛泽东在1972年曾对当时的文化局面感叹道:

“连百花齐放都没有了!

”这一文化局面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经济建设重于文化建设B.科教落后影响文化发展

C.政治斗争影响文化建设D.人才缺失导致文化断层

36.“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提出的客观要求。

”这里“客观要求”指的是

A.发展科技文化B.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C.避免学术问题政治化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37.高考作文无论是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都深深地烙上了时代的印记。

下面资料选自历年高考优秀作文,其中选自1977年高考的是

A.“凡是有歌声的地方,都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地大干社会主义”

B.“在做十几年前应做的事:

投考普通大学。

……向‘四人帮’讨还时间,为祖国争气”

C.“同外国人做生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方面的人才少了行吗”

D.“在改革开放深入展开的时刻,我们更需要这种横跨度的攀登”

38.毛泽东在七大预备会议上说:

“决议案上把好事都挂在我的账上,所以我对此要发表点意见。

写成代表,那还可以,如果只有我一个人,那就不称其为党了。

”此外,他在很多场合说过:

“如果同志们要把这种思想找一个人的名字做代表,我可以接受。

”毛泽东的这些言论最能说明毛泽东思想是

A.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B.中国革命实践的产物

C.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D.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39.1918年底到1919年4月,中国人普遍对协约国的胜利持高度肯定态度;但1919年4月后,列宁批判帝国主义理论却迅速流行起来。

舆论的这种变化反映出

A.国人一度对借巴黎和会获得世界强国地位充满信心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官的退让引发了国人情绪变化

C.马列主义思想给中国人带来了重组世界新秩序的希望

D.马列主义成为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指导思想

40.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以“孙中山与中国民主革命”为主题的翠亨论坛于2011年9月7日在孙中山先生故乡举行。

有学者提出要用现代化史观评价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大门B.暴力推翻了清朝统治

C.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D.实现了中国社会转型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第51题20分,第52题20分,共40分)

51.向西方学习,探索强国御侮之道是近代思想解放潮流,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产生了近代中国富有时代性的思想火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共20分)

材料一中国传统的以伦理为基础的国家观,由皇权神授推衍出“朕即国家”,而国家(统治者)是家长,被统治者是子民,“家长”对“子民”理论上具有无限的管理权与责任。

……在这种理论结构中,每个人都存在于严密的“三纲五常”之中。

君主的权力来自“神授”,因此其权威神圣不可侵犯,“个体”无条件地受其宰控,没有个性,更没有自由。

——雷颐《中国近代国家观念变迁与反传统思想源流》

材料二在戊戌维新时期,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志士们批判旧的国家观念,介绍西方新观念。

他们认为西方之所以民富国强,关键在其兴民权、开议院,人人有自由之权,国事决于公论。

……国者何?

积民而成也。

国政者何?

民自治其事也。

爱国者何?

民自爱其身也。

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

爱国必自兴民权始。

——粱启超《爱国论》

材料三维新运动的领导人是学者康有为和梁启超,他们印刷了一系列小册子,重新解释了儒家思想,为帝国体系下发生的巨变进行辩护。

康有为和梁启超并不追求保持中国

的农业化社会和文化传统,而是寻求再造中国并使之转变为强有力的现代工业化社会。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四陈独秀等倡导“民主”的直接目的,并非立即创建民主政治制度,而是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观念,进行民主自由观念的启蒙,为民主政治营造社会基础,从

根本上动摇封建主义的根基。

——聂家华刘洪森《中国近代史纲》

(1)概括材料一、二“国家观”的主要区别。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国家观”的时代意义。

(8分)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康梁如何“重新解释”了儒家思想,这对“帝国体系下”发生的“巨变”有何作用?

康梁在19世纪末的活动对中国“转变为强有力的现代工业化社会”有何贡献?

(6分)

 

(3)据材料四,概括指出陈独秀等人的政治理想,并从近代化的角度评价陈独秀等人掀起的新文化运动。

(6分)

 

52.(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黄宗羲(1610-1695),其父黄尊素系东林党人,因弹劾魏忠贤受酷刑而死。

黄宗羲在青年时期积极参加反对阉官的斗争,中年又出生入死地进行抗清的武装斗争。

在他的主要著作《明夷待访录》中,开篇便指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他主张建立一种开明的君主政体,即设置掌实权的宰相或政府首脑,与天子共议朝政。

他认为天下之治乱系于法之存亡。

他反对残苛的非常之法,主张贤人本着宽简之法尽量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社会公平,即古代所谓的贤人政治。

该书通过抨击家天下的专制君主制度,向世人传递了光芒四射的民主精神,这在当时黑暗无比的社会环境下是难能可贵的。

材料二孟德斯鸠(1689-1755),出身贵族世家。

1716年,孟德斯鸠继承了其伯父在波尔多议会议长的职务。

其著作《论法的精神》完成于1748年,在该书中,他鲜明地表达了对英国君主立宪资本主义形式的欣赏和认可。

他认为,在专制政体下,君主任意生杀豪夺,为所欲为,反复无常;人民无任何规则可遵循,所以,专制政体的原则只能是恐怖。

他主张法治,反对人治,他认为是法律保障了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强调法律作为人类理性的体现,是一个国家进行社会治理的基础。

该书被称为继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之后又一部对人类法律文化影响深远的百科全书式著作,书中阐述的理论和原则对后世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上材料摘编自李芳《黄宗羲和孟德斯鸠政治法律思想的比较》等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和盂德斯鸠政治法律思想主张的异同。

(10分)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和盂德斯鸠政治法律思想在当时对本国产生的影响不同,(4分)并分析产生不同影响的主要原因。

(6分)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1-10.CDDCDBBABA11-20.DADCDDBBAA

21-30.ACBCBCBCDC31-40.BAACCABCCC

二、材料题,共40分

51.(共20分)

(1)区别:

材料一认为国家主权在君,材料二认为国家主权在民。

(4分)

意义:

否定君主专制制度;思想启蒙。

(4分)

(2)通过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著作,把西方政治学说与传统的儒

家思想相结合;(2分)

作用:

动摇了封建统治恪守古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促进了思想解放,为“帝国体系下的巨变”奠定了思想基础。

(2分)

贡献:

揭开了近代中国“制度变革”的序幕。

(2分)

(3)理想:

为民主政治营造社会基础,建立完美的民主政治。

(2分)

评价: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形成了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将近代中国向西方的学习推进到思想变革的阶段,为中国近代化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4分)

52(共20分)

(1)同:

①都批判君主专制,具有反封建民主因素(或都主张限制君主权力);②都强调法律的重要性。

(4分)

异:

①政治思想上,黄宗羲仍固守中国古代明君加贤臣的统治模式;孟德斯鸠主张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提出了未来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蓝图。

②法律思想上,黄宗羲的法制思想并未完全脱离传统人治轨道,其实质是主张推行儒家的德治;孟德斯鸠的理论延续了西方法治精神,主张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法治社会。

③思想体系上,黄宗羲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孟德斯鸠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6分)

(2)影响:

①黄宗羲的政治法律思想影响较小,未能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没有在中国引起深刻的社会革命。

(2分)②孟德斯鸠的政治法律思想影响较大,打击了专制世俗统治,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2分)

原因:

黄宗羲生活在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但发展缓慢,市民阶层力量弱小,无力冲破封建专制思想的控制和封建理学的正统地位,因此反映市民阶层要求的黄宗羲的主张影响有限。

(3分)

孟德斯鸠生活在17-18世纪的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敢于冲破封建专制统治和封建神学的束缚,因此,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孟德斯鸠的主张对社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