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论述题整理.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91697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论述题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师招聘论述题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师招聘论述题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师招聘论述题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师招聘论述题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教师招聘论述题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教师招聘论述题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教师招聘论述题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论述题整理.docx

《教师招聘论述题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论述题整理.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招聘论述题整理.docx

论述题专项

一、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教师方面:

1、了解和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4、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5、发扬教育民主;6、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7、正确处理师生矛盾;8、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2)学生方面:

1、正确认识自己;2、正确认识老师

(3)环境方面: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确保校园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完整性和纯洁性;2、加强学风教育,促进学生学风养成,使学生在一个良好的学风氛围下健康的学习。

二、结合相关理论,联系新课程教学实际,试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

教学活动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要以间接经验为主,直接经验为辅,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1、以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3、贯彻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

一种是过分强调书本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忽视引导学生通过该实践活动,亲身参与,独立探索去积累经验,获取知识的倾向;一种是只强调学生通过自己去探索和发现、积累知识,忽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和教师的系统讲授,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应该有机结合起来。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双边性规律)。

在教学中,教师的教依赖于学生的学,学生的学离不开教师的教,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能动性;3、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相互促进的;4、贯彻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教师的作用,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又不能只强调学生的作用,使学生陷入盲目探索状态,学不到系统的知识,要有机的把二者结合起来。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

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教学活动中。

贯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既不能像形式教育论者那样,只强调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忽视知识的传授,也不能像实质教育论者那样,只向学生传授与实际生活有用的知识,忽视对学生认识能力的训练。

(4)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教育性规律)。

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2、思想品德的提高为学生积极地学习提供动力;3、贯彻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

一种是脱离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会使思想品德教育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仅不利于学生品德的提高,而且还影响系统知识的教学;一种是只强调传授知识,忽视思想品德教育。

不能认为学生学习了知识以后,思想品德自然会随之提高。

三、试述班主任如何培养班集体。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四、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

1、创设宽松的心里环境;2、留给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1、保护学生的好奇心;2、解除学生对答错问题时的恐惧心理;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4、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通过专门的课程来教授一些创造性思维的策略和方法,训练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常用方法有:

1、头脑风暴法;2、直觉思维训练;3、发散思维训练;4、推测和假设训练;5、自我设计训练;

五、教育写作(本大题共50分)

“读书……书读得越多………‘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请以“书”为话题,结合教师职业特点和教师专业发展作文。

要求:

立意明确,题目自拟,题材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1、从教师的“授业解惑者”角色“研究者”角色“学习者”角色和“学者”角色入手,展开论述这些角色对教师在知识方面的要求。

2、结合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在知识储备方面的挑战,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3、进行总结,论述“书”对教师充分发挥其职业角色以及教师职业发展等方面的积极影响。

六、试述学校教育在影响个体身心发展上的特殊功能。

(1)学校教育对于个体发展做出示范性规范。

学校教育对人的社会化具有规范性与自觉化的特殊功能。

学校教育按照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开展各类教育活动使学生达到规范的目标。

(2)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学校内容的多面性和同一学生集体中学生间表现出才能的差异性,有助于特殊才能的发现,而专门学习对这些才能的发展成熟具有重要作用。

学校领导和教师具有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素养,这有助于他们发现学生的个性,并尊重和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

同时,学生在群体中的生活也有助于从其他人的身上吸取闪光点,丰富自己的个性。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学校的教学内容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因而对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具有长远的价值。

学校教育提高了人们的需要水平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能力,对个人的发展来说,更具有长远意义。

(4)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首先,学校教育目标明确,时间相对集中,有专人指导并进行专门训练,所以能加速个体身心发展的速度。

其次,学校教育使个体处于一定的学习群体中,个体之间发展水平有差异,有助于促进个体的发展。

再次,如果学校教育能正确判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种加速会更明显,更富有成效。

七、试述现现代课程评价的基本特点。

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

2、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4、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5、重视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八、试述课堂教学系统三要素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1、构成教学过程的因素有很多方面,人们从不同的立场和视角进行分析,形成了不同的观点。

2、一般认为,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是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其中,教师是构成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学生是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之一,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中介,只有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才能使教与学双方发生相互作用,否则就不可能有教学过程。

九、结合实际,论述教师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2)设置合适的目标,控制作业的难度

(3)表达明确的愿望,提供及时的反馈

(4)合理运用外部奖赏,有效的运用表扬

(5)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十、试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重要性。

(1)所谓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就是教师要思想进步,品行端正,秉公办事,言行一致,谦逊诚实,平易近人,要在思想上、品德上、工作上、为人上、学习和生活上都成为学生的表率和榜样。

它是人民教师整个职业道德体系的显著特征。

(2)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重要性:

1、有利于教师劳动的圆满完成。

教师劳动的任务决定了其表率性,教师劳动的职责决定了其示范性,教师劳动中威信的树立决定其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对学生的认知具有启迪作用,对学生的情感具有导向作用,对学生的意志具有培育作用,对学生的行为具有示范作用。

3、有利于国家的发展。

教师的道德和师表作用影响民族素质的提升,直接影响社会的进步。

十一、中小学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养?

1、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1、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2、热爱学生;3、团结协作;4、为人师表。

2、教师的能力素养:

1、语言表达能力;2、教育教学能力;3、组织管理能力;4、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

3、教师的知识素养:

1、政治理论修养;2、精神的学科专业知识;3、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4、必备的教育学知识;5、丰富的实践知识。

4、职业心理健康:

1、高尚的师德;2、愉悦的情感;3、良好的人际关系;4、健康的人格。

十二、练习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对中学生进行操作技能训练。

1、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增强学习动机。

2、准确的示范和讲解。

3、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并及时的进行反馈。

1、练习需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先简后繁;2、正确掌握练习速度,保证练习质量;3、适当安排练习的次数和时间;4、练习方式要多样化;5、及时反馈练习的结果。

4、建立稳定而清晰的动觉。

没有清晰的动觉,容易导致技术水平不稳定,难以找出动作失误的确切原因,因此通过练习,提高动觉在技能学习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十三、温家宝认为素质教育可以用六个字概括—教师为了不教。

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教师为了不教”体现了在教学过程中的双边性规律即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相结合规律。

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能动性。

同时,还要求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统一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教学过程即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进行自学。

温家宝说,从大的方面讲,德智体全面发展就是素质。

但素质还有另一个方面,就是通过启发式教学让孩子们的智慧和能力得到自由的释放和全面的发展。

这体现了素质教育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视。

2、此外,还体现了在教学中要遵循启发性教学原则。

注重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的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十四、试述校本课程的概念及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

1、校本课程即学校课程,是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或使用的课程。

2、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

1、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专业自主意识的提升;2、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知识结构的完善;3、校本课程开发增强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能力;4、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研究意识和能力的提升;5、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反思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十五、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要走出封闭、狭隘和垄断的阴影,在新的课程环境下重塑自己并界定角色职能。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哪些转变?

1、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这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有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的核心特征。

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第二,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教师即研究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最终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就要求课程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作用。

教师不仅是课堂实施的执行者,更应该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新课程特别强调学校与社区的互动,重视挖掘社区的教育资源。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角色也要求变革。

教师不仅仅是学校的一员,还是社区的一员,是整个社区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的共建者。

因此,教师角色是开放的,是社区型的教师。

十六、试述影响迁移的因素以及如何进行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

1、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

1、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和相似性;2、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程度;3、学习情境的相似性;4、学习的定势和态度;5、认知结构的特点;6、学习策略的水平。

2、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1、注意教学材料和内容的编排;2、改进教材呈现方式;3、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4、加强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训练;5、加强教学方法的选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6、改进对学生的评价。

十七、在新课改实践中,如何设置有效的教学目的?

1、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规律。

苏联教育学家维果斯基把学习分为三个区:

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

最近发展区就是根据学生的起点水平,使起点与要达到的目标之间的跨度适当。

不同年龄的学生,其认知能力和原知识水平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一年龄、同一班级的学生,其思维习惯、认知水平也是有差异的。

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还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的年龄特点,确定最近发展区,使教学目标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学生的努力,能够达到所设目标。

另外,在兼顾全班学生的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挥。

2、教学目标的设计应注意重点突出。

每篇课文每一节课都有多种目标,为此,我们必须进行权衡,确定主要目标,避免目标主次不分,影响学习效果。

但这也不等于忽视其他目标,因为主要目标需要其他目标的支持,其他目标的明确合理有利于主要目标的实现。

3、教学目标的设计应注重目标的层次性。

教学目标是有层次和顺序的,应按照层次之间的关系设计,使教学目标的陈述反映学习结果的层次性。

比如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一般反映记忆、理解和运用(简单运用和综合运用)三个层次,而在态度领域的目标则表现为接受、反应和评价三个层次。

十八、有人认为开发课程资源是课程专家的事情,与学校、老师和学生没有关系。

请谈谈你的理解。

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尤其要关注以下几种课程资源:

1、教师:

教师不仅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而且本身还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教师不仅决定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而且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教师是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

因此,在课程资源建设的过程中,要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首位,通过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的突破来带动其他课程资源的优化发展。

2、学生:

学生即使课程资源的消费者,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在开放的时代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信息,个性化的生活体验,奇异多彩的想法,这些应该是课程资源的重要来源。

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理解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利用学生的不同探索经历,丰富教育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发展。

同时,由于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根本变革,学生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相互之间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

3、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一个程序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

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是动态的,新的思想、新的问题、新的态度都是可以成为教育学生的素材,同时也是影响师生互动的条件。

因此,教学过程是动态的课程资源。

十九、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

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

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

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

5、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

6、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二十、试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班主任是班级的主帅,对教育对象个体来说,教师的职能可归结于“灵魂工程师”,但对教育对象来说,他更多的是班集体的缔造者和设计者。

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班主任的权威、地位和主权,这些构成班主任的职权影响力;二是班主任的个性特征与人格魅力,这些构成了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

3、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

班主任应细心研究班级的人际关系,指导学生的交往活动。

二十一、试述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对当前教学改革产生的重大影响。

1、积极乐观的学生观

2、科学的智力观

3、因材施教的教学观

4、多样化人才观和成才观

二十二、试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布置作业。

1、作业内容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2、考虑不同学生的能力需求。

3、分量适当,难度适宜。

4、作业形式多样化,具有多选性。

5、要求明确,规定作业完成时间。

6、作业反馈清晰、及时。

7、作业要有典型意义和举一反三的作用。

8、应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含有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并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因素。

9、尽量同现代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力求理论联系实际。

二十三、简述活动课程的优缺点。

1、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是指围绕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活动为组织方式的课程形态,即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经验课程以开发与培育主体内在的内发的价值为目标,旨在培养有丰富个性的主体。

学生的兴趣、动机、经验是经验课程的基本内容。

其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切体验。

2、经验课程也存在其自身难以克服的局限性:

第一,经验课程以学习者的经验为中心来组织,容易导致学科知识的支离破碎,学生难以掌握完整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第二,经验课程以学习者的活动为中心,但学习者的活动具有多种性质,并非所有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价值,也并非所有的活动都能带来同样的教育价值;第三,经验课程在课堂实施中对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以及相关教学措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具有相当高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艺术素养,在师资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经验课程的实施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3、联系教学实际,谈一谈如何运用记忆规律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二十四、试述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得到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

3、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4、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二十五、试述我国当前中小学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趋势。

1、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如下:

1、中小学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的教育现象依然存在,德育为先的办学思想未得到落实;2、德育目标脱离实际且杂乱无序;3、德育目标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和发展实际需要脱节;4、知与行分离,重视德育知识的灌输,轻视实践教育和道德行为的养成;5、形式主义和简单化盛行,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

2、我国中小学德育改革的主要趋势表现如下:

1、落实德育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首要位置;2、确立符合中小学思想品德发展实际的德育目标;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教育方式,改进德育内容;4、积极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的教育方法和形式;5、坚持知行统一,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和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有效机制,建立科学的学生思想品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6、因地制宜开展德育活动。

二十六、结合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谈谈,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

1、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1、遗传和营养;2、产前环境和早期经验;3、学校教育;4、社会实践;5、主观努力。

2、教师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

1、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

二十七、试述课程的意义。

1、课程是学校培养人才蓝图的具体表现

2、课程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

3、课程是学生汲取知识的主要来源

4、合理的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5、课程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和标准

二十八、试述教师应该如何教授学生陈述性知识。

1、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2、有效地运用注意规律

3、对陈述性知识进行精加工

4、整理和综合知识材料,使知识系统化

5、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系统

二十九、试述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的基本涵义及其贯彻要求。

1、在德育过程中,教育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与爱有机结合起来,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2、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1、教育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尊重热爱学生的态度;2、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3、教育者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品德发展状况出发,提出适度的要求,并坚定不渝地进行到底。

三十、试述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自学的关系。

1、教学与教育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是一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育包括教学,教学只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

除教学外,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活动等途径进行教学。

2、教学与智育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作为教育一个组成部分的智育,即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发展学生的智力,主要指通过教学进行的,但不能把二者等同。

一方面,教学也是德育、美育和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途径;另一方面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才能全面实现。

将教学等同于智育将阻碍全面发挥教学的作用。

3、上课是实施教学的一种方式。

就当前我国的情况来看,班级上班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教学工作以上课为中心环节。

4、教学与自学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比较复杂,因为学生的自学有两种,必须加以区分。

一种是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的自学。

它包括配合教学进行的预习复习和作业,它是教学的组成部分。

另一种是在教学过程以外,学生自主进行的自学,其内容广泛,教学不包括这种学生自主学习的自学。

三十一、试述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1、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2、设置合适的目标

3、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

4、训练归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