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70836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命题人:

审题人: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考号、姓名、考场、座位号、班级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

(含1〜7题,共22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3题。

什么叫做美呢?

那时还说不出来。

生活在北国的原野上,只觉得天地无限扩大。

早春,在潮润润的泥土上,踏着刚出芽的青草,心头便充盈着颤栗的喜悦,要是在田间找到初绽的一朵小花,更能呆呆地凝视老半天,仿佛怕亵渎了生命的神圣,想采摘却又不敢采摘。

秋来的时候,那莽莽的大平原真使人惊奇!

从天上

到地下,缤纷的色彩每天都有不同的变化,尽够眼睛忙的。

等到西风渐紧,黄叶辞枝,我总有无端的喟叹。

1.请用正楷将语段中划线的内容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2分)

 

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

(2分)

(1)颤栗()

(2)凝视()(3)亵渎()(4)喟叹()

3.语段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一处加以修改。

(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两组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2分)

(1)川流不息阴谋鬼计迫不及待迁徙震撼

(2)摩肩接踵幅员辽阔义正词严凛洌熟谙

(1)______改为______

(2)______改为______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活着就应该对生命保持一种敬畏和尊重。

只要我们还拥有生命,就得对生命负责,让生命焕发出光彩。

②“水清鱼读月,山静鸟听风”,能领悟山月对话的静谧,活着就是一种幸

福体验。

③我们为什么活着?

④观看潮涌大江的壮阔,品味人间真情的美好,活着就是一种快乐享受。

⑤同时,活着就是对生命过程的幸福体验和快乐享受。

 

A.③①④②⑤  B.②⑤①④③  C.④①⑤③②  D.③①⑤②④

6.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2分)

A.汉语中常用“烽烟”代战争,“手足”代兄弟,“桃李”代学生,“鸿雁”代书信。

B.刘禹锡的《夜雨寄北》这首诗构思新巧,跌宕有致,言浅意深,语短情长,具有含蓄的力量,令人百读不厌。

C.小说《故乡》中的少年闰土是一个勇敢机智、见多识广的活泼少年英雄。

D.《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早期的作品,是一部具有极大社会讽刺性的喜剧,文中的夏洛克是外国文学人物画廊中的四大吝啬鬼之一。

7.按要求默写。

(每空1分,共10分)

(1)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

(晏殊《浣溪沙》)

(2)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

(3)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__________________,在河之洲。

(《诗经》)

(5)箫鼓追随春社近, 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

(6)_____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读诗歌,我们深深地感叹:

有了第一等襟怀方才有第一等的诗歌。

曹操在《观沧海》里引吭高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心忧天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他的济世情怀。

二、阅读理解。

(含8〜22题,共40分)

(―)诗歌赏析。

(第8题,3分)

品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

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8.请结合诗作内容简要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3分)

 

(二)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9〜13题。

(12分)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

“女忘会稽之耻邪?

”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

与百姓同其劳。

终灭吴。

(节选自《史记》)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语。

(2分)

(1)动心忍性()

(2)管夷吾举于士()

(3)而后作()(4)越王勾践反

国()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饮食亦尝胆也/食之不能尽其材

B.曾益其所不能/曾不若孀妻弱子

C.置胆于坐/欲报之于陛下也

D.百里奚举于市/见山上人烟市肆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②女忘会稽之耻邪?

 12.【甲】文认为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

【乙】文中越王最终灭掉吴国的原因是。

(2分)

13.材料链接:

近几年来,地震、洪水、岛屿争端……我们的祖国遭受了巨大的灾难。

我们渴望天佑中国,但我们也深知“多难兴邦”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但今天我们仍然心怀梦想,昂首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对“多难兴邦”的理解。

(2分)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4〜18题。

(12分)

让文明素养追上现代化的脚步

李浩燃

①“海星被摸死!

模型巨蜥的脚趾也被摸断了!

”最近一则微信广泛传播,从一个侧面表明,开馆不足一个月的上海自然博物馆,陷入了喜忧参半的处境。

博物馆受公众热捧令人欣喜,但观展过程中暴露出的不文明行为,又引人忧虑。

②事实上,“海星被摸死”只是网上持续热议的文明话题的一个新注脚。

从埃及卢克索神庙浮雕到成都武侯祠《前出师表》石刻,“路培国”们的“到此一游”刻字,至今没有绝迹;向空服人员泼面、攀爬红军雕塑照相,种种劣行仍然在各种场合上演。

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一些地方出现的当街暴打妇孺现象,更引来群情激愤。

③无论是出境旅游的不良行为被媒体打“差评”,还是公路上的违章驾驶、危险飙车等,许多不文明现象,可说是腰包“鼓起来”、生活“阔起来”后遭遇的社会发展新课题。

搭乘着城镇化、现代化的时代快车,许多人逐步远离了物质匮乏的窘迫,又浑然不觉地陷入了另一种窘境。

“发展的列车匆匆驶过精神的站台,现实的变化把心灵的地图抛在身外。

”充满诗意的语言,道出了一些人“脑袋”轻于“口袋”、灵魂跟不上身体的尴尬状态。

如果从社会层面来思考,公民文明素养如何与现代化同步,精神文明如何与物质文明比翼齐飞,已经成为亟待破解的现实课题。

④恩格斯说,“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关键词汇,“文明”折射国家发展的境界、社会进步的状态,是凝聚当代中国价值公约数的重要平台。

应当看到,文明不仅仅需要被唤醒,更应在制度设计层面体现软硬结合、标本兼治。

日前,继《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正式施行近一个月后,国家旅游局公布首批全国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

大闹亚航、强行打开飞机应急舱门、攀爬红军雕塑照相等不文明事件的四个当事人被列入“黑名单”,便是一种积极的尝试。

惩恶扬善、久久为功,以不断加大的外力强化约束,让放纵自我、妨碍他人、侵害公序良俗的行为付出代价,方能防止“破窗效应”,变压力为动力,促使文明变成公民的行为自觉与生活方式。

⑤看得见的硬伤容易修复,看不见的短板却难补齐。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文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从不文明到文明,从文明的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递进,自然需要一个“进化”的过程。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也不应一味批评公民素质参差不齐,更当以每一次问题暴露为契机,优化管理方式、加强机制构建,真正从治理现代化的高度推进文明建设,依靠“制度文明”稳步提升“公民文明”,不

断推高全社会的文明水位。

⑥文明不是空洞浮泛的口号,仰赖一点一滴的践行去成全。

因此,与其做一个对不文明现象义愤填膺的“键盘侠”,莫如迈出坚实步伐,用双手书写文明的笔画。

你的文明,或许就存在于银行ATM机的一米线旁,展现于人潮涌动的公交车站牌下,闪耀在川流不息的行车道中。

如果说,遵守公共空间的秩序与规则是底线要求,那么,主动为别人着想、做社会关系的润滑剂,则是更高境界。

从这个意义出发,知行合一,做一个更加文明的公民,其实也是在打造一个更好的自己,过一种更值得过的生活。

⑦一位西班牙作

家说过,“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

文明是世间最动人的语言,一个视文明为阳光的国家、一个视德行如生命的民族,让文明素养追赶上现代化的脚步,必将更富有魅力,也必能赢得真诚的尊重。

                   (选自《人民日报》2015年05月14日)

14.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15.选文前三段列举众多不文明现象有何目的?

(2分)

 

16.在下边横线处按例句的结构样式仿写一组句子,使其上下文连贯。

(3分)

你的文明,或许就存在于银行ATM机的一米线旁,展现于人潮涌动的公交车站牌下,闪耀在川流不息的行车道中。

你的文明,或许, ,          

           ,                  。

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最后一段西班牙作家的话,强调了文明是公民交际中必须具备的素养。

B.文章第⑤段加点的词语呼应紧密,既对公民有宽容的心态,又从制度建设的高度指出了提高公民素养的路径。

C.“看得见的硬伤容易修复,看不见的短板却难补齐。

”这里的“短板”指的是公民素养的严重缺失。

D.为了制止游客不文明行为,国家旅游局制定了《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有了这个管理办法,就能从根本上杜绝游客种种不文明现象。

18.简略分析文章怎样层层深入论证中心论点的?

(3分)

 

(四)阅读下列选文,完成19〜22题。

(13分)

家徽

余华

①国有国徽,校有校徽,厂有厂徽。

奇怪吗?

我家竟有家徽。

我家的家徽是一条鱼,一条画在门板上的鱼。

那条鱼的图案画得很笨拙,线条零乱而粗糙,只能让人意会到是条鱼而已。

但它却有不寻常的来历。

②祖父在世时,膝下有父亲他们弟兄四个,个个都是牛高马大的男子汉。

民国初年,战乱频繁,家庭仗着几个男人下死力气勉强维持温饱。

③一天夜半,父亲起来小解,发现一个人影蹿进了厨房,他便喊叫起来,同时马上守住厨房门口。

不一会儿,父亲弟兄几个都起来了,他们点着灯,拿着大木棒子和斧头,仔细地搜索着厨房的每一个角落,那时粮食就是性命,大家决心不把这窃贼打死,也得让他残废。

厨房的旮旮旯旯都搜遍了,却没发现人。

父亲弟兄几个说父亲定是半夜眼花,父亲赌咒发誓说肯定有人。

还在大家争辩时祖父来了,祖父让儿子们都去睡觉。

等他们走了之后,祖父走到水缸边,敲敲盖子,说:

“你不用躲了,出来吧。

”只见水缸里水淋淋地站起一个人。

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大米。

④祖父望着窃贼,叹口气说:

“算了,你走吧,要是让我的儿子们看见了,你今天非残废不可。

⑤贼傻望着祖父,他不敢相信祖父就这样轻易地让他走,但祖父分明是平静地挥了挥手,贼便从水缸里爬出来。

祖父又把那水淋淋的米袋子交给他说:

“带上它吧,它可帮你家度几天日子。

”贼要说什么,眼眶却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走到门口。

“慢着,”祖父又叫住他,塞给他一串铜钱,“你拿这钱去做点小生意,再也不要干这伤天害理的勾当了。

⑥贼“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给祖父磕了几个响头便走了。

⑦不知过了多久,一天清晨,祖父一开门,便在门环上发现了一条两斤多的鲜鱼。

祖父先是感到奇怪,但他马上就猜到是那贼送来的,那人大约是做了贩鱼的生意。

⑧自此以后,我家门环上经常出现鲜鱼,家里便经常可以改善生活。

父亲他们感到奇怪,祖父便舒缓地向父亲弟兄们讲起鱼的来历。

⑨大约吃了几十条鱼后,祖父感到不安,说人家是小本经营,别吃垮了人家。

于是连着几天半夜守候着,一直熬了三个夜,终于让祖父遇见了那送鱼人,谁知不是那个贼,却是一个年轻渔人。

这渔人是那贼的儿子,贼在临终前嘱咐他要坚持送鱼到我家来。

祖父和父亲他们听得连连点头。

为了不违亡人遗愿,祖父拿过一把刀子,让年轻人在我家门上刻一条鱼,并说从此不许他再送鱼,

就用这条刻下的鱼替代好了。

祖父并叮嘱父亲弟兄们要保管好这条“鱼”,牢记这件事。

于是,我家按照祖父的意思,一直都保留着这鱼的图案。

⑩它,自然而然地成了我家的家徽。

(选自《余华作品集》,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文章有删改)

19.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文章第2段的作用。

(3分)

20.阅读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贼人的心理变化的。

(4分)

①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大米。

②贼要说什么,却眼眶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

 

21.细读文本,分析祖父的形象特点。

(3分)

22.试探究“家徽”在本文中的丰富意蕴。

(3分)

三、综合性学习。

(含23〜26题,共8分)

(一).班里举办“阅读•比较•辨微”的语文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23.第一组同学收集了下面的资料,请你仔细阅读,总结两种“文学作品比较与辨微”的方法。

(2分)

文学史上,优秀作家灿若明星,优秀作品浩如烟海。

不同的作品在写作目的、文章内容、作者情感、写作风格和语言运用等方面有其共同点和不同点。

阅读作品,可在不同类型的作品中找共同点,也可以在同一类型的作品中找不同点,你一定要有一双慧眼,善于比较、鉴别。

例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与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同是写雪景的诗词,前者从大处描绘,气象雄伟,盛赞祖国江山的壮美,抒发壮志抱负,感情乐观豪迈;后者细处着墨,摹写边塞风光,送友人返京,感情抑郁惆怅。

24.第二组同学摘录了两个著名片段,请你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简要谈谈这两个片段的不同点。

(2分)

【片段一】

“阿发,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哪一边的呢?

”双喜先跳下去,在岸上说。

我们也都跳上岸。

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

”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

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选自鲁迅《社戏》)

【片段二】

那里铺设得齐齐整整,却还未有仙来。

这大圣点看不尽,忽闻得一阵酒香扑鼻;忽转头,见右壁厢长廊之下,有几个造酒的仙官,盘糟的力士,领几个运水的道人,烧火的童子,在那里洗缸刷瓮,已造成了玉液琼浆,香醪佳酿。

大圣止不住口角流涎,就要去吃,奈何那些人都在这里。

他就弄个神通,把毫毛拔下几根,丢入口中嚼碎,喷将出去,念声咒语,叫“变!

”即变做几个瞌睡虫,奔在众人脸上。

你看那伙人,手软头低,闭眉合眼,丢了执事,都去盹睡。

大圣却拿了些百味珍馐,佳肴异品,走入长廊里面,就着缸,挨着瓮,放开量,痛饮一番。

(选自吴承恩《西游记》)

(二).阅读《格列佛游记》,完成下题。

25.填空。

(2分)

(1).飞岛上的人对和两门学科有精深的造诣。

(2).为了给格列佛提供食品,“小人国”皇帝下令每天早上必须送上头牛、只鸡及其他食品。

26.某小组阅读完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后,围绕这部书的讽刺性开展了探究活动。

假如你是他们小组的成员,请你写出书中最具讽刺意义的一个故事情节,并说说

作者抨击的对象是谁。

(2分)

四、写作。

(第27题,50分)

27.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

(50分)

题一:

请以“童心依旧”为题,写一篇作文。

题二:

著名作家王蒙曾在他的《青春万岁•序诗》中写道:

“是转眼过去了的日子,也是充满遐想的日子;纷纷的心愿迷离,像春天的雨;我们有时间,有力量,有燃烧的信念;我们渴望生活,渴望在天上飞;是单纯的日子,也是多变的日子;浩大的世界,样样叫我们好惊奇;从来都兴高采烈,从来不淡漠,眼泪,欢笑,沉思,全是第一次。

”这首诗歌其实给了我们很多的话题:

梦想与渴望、拼搏与奋斗、体验与尝试……

请选择诗中让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

(1)若选题一,请按要求写作。

若选题二,请按要求拟题,然后写作。

(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4)文中请不要使用真

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5)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

2017年秋季学期期中考试初三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1.(2分)略(错一字扣一分,间架结构不合理酌情扣0.5-1分,扣完2分为止。

2.(2分)

(1)zhàn

(2)níng(3)xiè(4)kuì

3.(2分)①生活在北国的原野上,只觉得天地无限辽阔。

②要是在田间找到一朵初绽的小花。

4.(2分)

(1)鬼-诡

(2)洌-冽

5.(2分)D6.(2分)B

7.(10分)

(1)似曾相识燕归来

(2)悠然见南山(3)会挽雕弓如满月(

4)关关雎鸠(5)衣冠简朴古风存(6)瀚海阑干百丈冰(7)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8.(3分)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在政治上遭受失败挫折后内心的苦闷、感情的激荡。

9.(2分)⑴使……惊动⑵狱官 ⑶奋起,指有所作为  ⑷通“返”,返回

10.(2分)D

11.(4分)⑴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

⑵你(难道)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遭受的耻辱了吗?

12.(2分)入有法家拂士,出有敌国外患能够卧薪尝胆,居安思危,礼贤下士,与百姓同甘共苦。

(能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13.(2分)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民族,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受一些

考验。

灾难也是对我们国家、民族“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磨砺。

挫折可以使我们团结一心,风雨同舟;灾难能激发民族斗志,增强凝聚力;那种战无不胜的民族精神和力量也会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刻强有力地凸显出来。

这样就能使我们的国家战胜困难,走向兴旺和繁荣。

(结合内容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14.(2分)让文明素养追上现代化的脚步

15.(2分)①列举不文明的行为,从生活中引出议论话题。

②围绕这些现象,为后文展开议论奠定基础,增强了论证的针对性。

(每点1分,意对即可)

16.(3分)就存在于食堂窗口边的队伍中(1分),展现于同学平时的语言里(1分),闪耀在扶危解困的友爱间。

(1分)。

(意对即可)

17.(2分)D

18.(3分)①列举生活中的不文明现象,引发思考,提出论题。

②通过道理论证和事实论证,从制度建设、公民个体要求诸方面提出提高公民素养的措施。

③照应前文,总结提出“让文明素养追赶上现代化脚步”的中心论点。

(每点1分,意对即可)

19.(3分)①第2段“民国初年,战乱频繁”交代的时代背景。

②父亲兄弟四人个个身高马大,有足够的力量制服甚至打残贼人,为下文贼人被发现时的恐惧做铺垫。

③父亲兄弟几人下死力才能勉强维持温饱,从侧面看出贼人是迫于生活不得已才去偷米,为下文祖父对贼人的宽恕做铺垫。

④正因为兄弟几人下死力才能勉强维持温饱,所以兄弟几人对贼人偷米才那么愤怒。

(答出两点即可)

20.(4分)①“浑身颤抖,面无人色”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写出了贼人被发现时的害怕与紧张。

②通过“攥”这个动词表现出贼人虽然被发现,但迫于生计不愿放弃米袋的心理。

③“要说什么,眼眶却红了”通过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了贼人对祖父宽恕他的感动。

④由前一句的“攥”着米袋到后一句的“提”着米袋以及“低着头”这些动作的变化,表现出贼人从害怕到羞愧的心理变化过程。

(答出两种心理并做简单分析即可)

21.(3分)①祖父是一个经验老到、细心睿智的当家人:

父亲兄弟四人搜遍了厨房都没有发现贼,而祖父很轻易地就发现了贼。

②祖父是一个宽容的人:

祖父没有为难贼,反而放走了贼。

③祖父是一个善良、慈悲、有生活智慧的人:

祖父不仅放走了贼,还给了贼一袋米和铜钱。

④祖父是一个淳朴、厚道的人:

祖父知道送鱼是贼的报恩方式,但担心吃垮了人家,所以用在门板上刻鱼代替送鱼。

⑤祖父是一个体谅别人又善于教育子孙的人:

每次做屋或换门时,都保留着这鱼的图案。

(答出三点即可)

22.(3分)①家徽折射出困难时期人性的善良和宽容。

②家徽象征着对别人遭遇困难的体谅。

③家徽表达了美德传家的教育理念。

④家徽彰显了知恩图报的美德。

23.(2分)示例:

方法一:

可以从写作目的、文章内容、作者情感、写作风格和语言运用等方面进行比较。

方法二:

可以在不同类型的作品中找共同点,也可以在同一类型的作品中找不同点。

24.(2分)示例一:

片段一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而片段二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

示例二:

片段一写了众多小伙伴月下偷豆的乐趣,而片段二主要写了孙悟空大闹天宫痛饮仙酒的情景。

示例三:

片段一表现出双喜等孩子的机灵、无私、团结,片段二表现出孙悟空的大胆、无所畏惧。

25.(2分)

(1).数学音乐

(2).六四十

26.(2分)示例一:

小人国的国王用比赛绳技的方法选拔官员,为获得国王赏给的几根彩色丝线,官员不惜小丑似的做着可笑的表演。

讽刺英国当时的政局。

示例二:

飞岛国的“拉格多大科学院”人士从事无聊而荒唐的科学研究,如:

1.从黄瓜里提取阳光;2.把粪便还原为食物;3.将冰煅烧成火药;4.造房子先从房顶造起,自上而下一路到路基;5.用猪耕地……讽刺英国当时的伪科学。

27.(50分)略(参考中考作文阅卷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