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171292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5.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安徽省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安徽省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安徽省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安徽省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安徽省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安徽省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安徽省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安徽省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安徽省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安徽省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安徽省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安徽省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

《安徽省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

安徽省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第一单元1、2、3、4、5、6、7、8、31

第二单元9、10(难)、11(难)、12、13、14、15、32

第三单元16、17、18、19、20、21(难)、31

第四单元22、23、24、25、26、27、28、29、30、3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以下农作物最早由中国培植的是

   ①粟 ②小麦 ③玉米 ④水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孔子有个学生名冉耕,字伯牛;另一个学生名司马耕,字子牛。

冉耕是鲁人,司马耕是宋人。

这能够作为下列哪个结论的证据

  A.春秋时期已经出现牛耕  B.春秋时期已经出现铁制农具

  C.战国时期已经出现牛耕  D.战国时期已经出现铁制农具

3.长途携带钱币在古代很不方便,唐朝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是

  A.设立邸店   B.建立柜坊    C.使用“飞钱”    D.发行“交子”

4.“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这种情形出现在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5.下列各项作为井田制开始瓦解标志的是

 A.使用铁器和牛耕 B.商业繁荣,城市兴起   

C.鲁国按亩收税  D.商鞅变法

6.英文单词“china”是“瓷器”的意思,古代中国的制瓷业特别发达,世界领先,中国因此被西方国家称为“瓷器大国”。

下列有关我国古代瓷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商朝时我国出现了原始瓷器

B.宋代制瓷技术大放异彩,涌现出汝窑、官窑、钧窑、哥窑、定窑等名窑

C.元朝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D.明清时期,景德镇成为瓷都

 7.明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城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

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

这反映

 A.官营丝织业的兴盛       B.民营丝织业的兴盛     

 C.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D.制瓷业的兴盛

8.有关清朝实行闭关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存在是深层原因   

 C.封关闭疆,一概禁绝外商来华贸易   

 D.为了防范西方殖民入侵和沿海人民聚集力量抗清

9.根据下图,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船队开辟的航线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②①③

10.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那么,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

  A.欧洲人转播天主教     B.西方的殖民掠夺

  C.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D.欧洲人的“寻金热”

 11.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

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人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

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

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

B.欧洲/文明相遇,美洲/侵犯,全球史观/发现

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12.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

下面所示上述两类发明,属于后者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17世纪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欧洲国家是(   )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荷兰D.英国

 14.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的播放,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请依据大国崛起的相关史实在空格处填入正确的内容(  )

A.开辟新航路                       B.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C.发动鸦片战争                      D.建立福利国家

 15.右图漫画名为《参议院的老板们》,是美国画家约瑟夫·克普勒的作品。

某班学生对此漫画的解读发生了争议,以下解读错误的是(    )

 A.此图表现的是“蒸汽时代”的政治生活

B.此图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此图描绘了垄断组织控制国家政治生活的场景

D.此图说明生产力的发展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上层建筑

16.鸦片战争后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下,中国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其中“解体”的表现是

 A.手工工场规模扩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封建经济和外商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并存

 C.出现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民用企业   

 D.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农产品并日益商品化

17.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中间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

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梦想有一种全面的西方式的现代化。

最先实践“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的是(   )。

 A.禁烟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运动  D.辛亥革命

18.李鸿章说:

“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

”下列活动中体现上述思想的民用工业是(   )。

 A.创办发昌机器厂 B.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C.创办北洋海军   D.创办开平煤矿

19.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社会并存的经济成分有(   )。

 ①自然经济 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③洋务企业 ④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0.我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其原因不包括(   )。

A.这些地区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较深  B.受洋务运动的诱导

 C.清政府重视沿海地区企业的发展     D.受外商企业的刺激

 21.如下图,漫画形象地展现了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1)民族工业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②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同时产生③民族工业难以独立发展 ④只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民族工业才能复兴

 A.①②④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

 

 22.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 ( )

A.推行了土地改革   B.组织了人民公社

C.实施了“一五”计划 D.发动了“大跃进”

 23.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的错误严重泛滥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政策调整

 24.邓小平多次谈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犯过“左”的和“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

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   (   )

A.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总路线”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D.“文化大革命”

25.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A.大跃进 B.人民公社化运动C.三大改造D.文化大革命

26.下面是湖北天门县一农民家1974年、1980年贴的两副对联。

1974年:

“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横批为“我也过年”。

1980年:

“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横批为“欢度春节”。

出现这种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农民重新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人民公社的推行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7.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

“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

”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C.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28.《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曾这样唱道: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市,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歌词中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指的是(    )

A.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B.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C.促进深圳与香港经贸关系的发展  D.设立香港和澳门为特别行政区

29.“文革”开始后我国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1973年却出现复苏局面,这是因为()A.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国民经济

 B.“四人帮”的倒行逆施遭到毛泽东批评

 C.“文革”动乱接近尾声D.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30.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说:

“浦东是我去过的地方中最令人钦佩的地方之一,想象不到的成功。

”浦东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A.上海独特的地理优势   B.经济特区的设立  C.浦东的开放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合肥市第三十二中学高一年级

历史答题卷

班级:

考生号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姓名:

 

座位号:

注意事项:

1.用2B铅笔在右侧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正确方法是:

信息点框内必须涂满、涂黑,否则无效;修改时须用橡皮擦干净。

2.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和弄破。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用2B铅笔填涂)

1[A][B][C][D]6[A][B][C][D]11[A][B][C][D]

3[A][B][C][D]7[A][B][C][D]12[A][B][C][D]

4[A][B][C][D]8[A][B][C][D]13[A][B][C][D]

5[A][B][C][D]9[A][B][C][D]14[A][B][C][D]

6[A][B][C][D]10[A][B][C][D]15[A][B][C][D]

 

16[A][B][C][D]21[A][B][C][D]26[A][B][C][D]

17[A][B][C][D]22[A][B][C][D]27[A][B][C][D]

18[A][B][C][D]23[A][B][C][D]28[A][B][C][D]

19[A][B][C][D]24[A][B][C][D]29[A][B][C][D]

20[A][B][C][D]25[A][B][C][D]30[A][B][C][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1题20分,第32题20分,共40分请将正确答案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五千年的农耕历程诞生了丰富灿烂的农耕文化,其中众多诗词再现了我国传统的小农经济,譬如“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材料二 据时人(1846年)记载:

“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

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材料三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示意图

 

材料四、中国成立后粮食产量变化表

  材料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实践过程中我们应当防止出现下面漫画中“新农村规划者”的所做所为。

漫画的题目:

《限三个月建成二层楼》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诗词体现出的我国传统小农经济具有的特征。

(4分)

 

 

(2)从材料二中能够看出“耕”与“织”结合的经济结构受到了怎样的冲击?

原因何在?

(4分) 这种因冲击而带来的变化,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有何积极意义?

(2分)

 

(3)从材料三中分析:

1912~1919年间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迅速,其原因是什么?

(3分)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1984年粮食产量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

(3分)

(5)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漫画中“新农村规划者”的行为与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哪一运动最为类似,它们相同的错误表现是什么?

(4分)

 

 32.材料一 (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材料三 、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

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指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

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德尼兹·加亚尔等《欧洲史》

 材料四 、恩格斯说:

“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下图显示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的三大条件。

(3分)

 

(2)图二所示机器的使用对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产生了什么影响?

图三所示事物的发明是由哪一发明直接引发的?

你有何认识?

(4分)

 

 (3)结合材料四,指出A、B两点对应的历史时期的工业革命名称、主要标志以及对中国所产生的影响。

(7分)

 

(4)根据材料三、四,分析两次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

(4分)

 

(5)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有何联系(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