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段式煤气发生炉热站操作规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71357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8.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段式煤气发生炉热站操作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两段式煤气发生炉热站操作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两段式煤气发生炉热站操作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两段式煤气发生炉热站操作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两段式煤气发生炉热站操作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两段式煤气发生炉热站操作规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两段式煤气发生炉热站操作规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两段式煤气发生炉热站操作规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两段式煤气发生炉热站操作规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两段式煤气发生炉热站操作规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两段式煤气发生炉热站操作规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两段式煤气发生炉热站操作规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两段式煤气发生炉热站操作规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两段式煤气发生炉热站操作规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两段式煤气发生炉热站操作规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两段式煤气发生炉热站操作规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两段式煤气发生炉热站操作规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两段式煤气发生炉热站操作规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两段式煤气发生炉热站操作规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两段式煤气发生炉热站操作规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两段式煤气发生炉热站操作规程.docx

《两段式煤气发生炉热站操作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段式煤气发生炉热站操作规程.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两段式煤气发生炉热站操作规程.docx

两段式煤气发生炉热站操作规程

两段式煤气发生炉热站

操作手册

 

单位:

x有限公司

地址:

x省x市x

 

目录

一、煤气发生炉及净化设备…………………………………………………2

二、操作规程…………………………………………………………………4

三、安全规程…………………………………………………………………7

四、操作要点…………………………………………………………………8

五、安全注意事项……………………………………………………………8

六、炉况不正常现象及处理方法……………………………………………9

七、空气鼓风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10

八、电捕焦油器安全技术操作规程………………………………12

九、煤气站站长岗位职责…………………………………………13

十、备煤岗位职责…………………………………………………14

十一、控制岗位职责………………………………………………15

十二、化验岗位职责………………………………………………16

十三、司炉岗位职责………………………………………………17

十四、推灰岗位职责………………………………………………18

 

一、煤气发生炉及净化设备:

1、两段式煤气发生炉规格及主要技术参数:

(1)为保证发生炉煤气的质量要求,并满足煤气炉煤气制气的工艺需要,比较适合的煤种是不粘、弱粘结性烟煤、长焰煤、褐煤。

具体指标详见下表:

项目

技术要求

煤的热值

>27MJ/㎏(6500kcal/㎏)

粒度分级

不粘结煤弱粘结性烟煤粒度30-60㎜

最大粒度/最小粒度

≤2

块煤限下率

<10%

含矸率

<2%

挥发分(干基)

>25%-32%

灰分(干基)

<10%

全硫(干基)

≤1%

煤灰软化温度(ST)

>1250℃

热稳定性(RW+6)

>60%

抗碎强度(>25㎜)

>60%

固定碳

>55

自由膨胀系数(F、S、I)

<2

 

(2)两段式煤气发生炉主要技术参数:

名称

项目

单位

炉子规格

Φ3200

Φ3400

Φ3600

Φ4000

炉膛直径

3200

3400

3600

4000

适用燃料种类

不粘结或弱粘结烟煤、年老褐煤、部分气煤

燃料粒度

30-60;25-50

燃料消耗量

㎏/h

2200-2600

2500-2800

2700-3500

3300-4300

煤气产量

Nm3/h

6300-8000

7000-9000

8000-11000

10000-13500

煤气

热值

(低)

上段

KJ/Nm3

7110-7350

7110-7350

7110-7350

7110-7350

下段

5225-5234

5225-5234

5225-5234

5225-5234

混合

6060-6270

6060-6270

6060-6270

6060-6270

煤气出

口温度

上段

80-150

80-150

80-150

80-150

下段

550-450

550-450

550-450

550-450

煤气出

口压力

上段

KPa

3.0-3.5

3.0-3.5

3.0-3.5

3.0-3.5

下段

3.5-4.5

3.5-4.5

3.5-4.5

3.5-4.5

炉底鼓风压力

KPa

7.0

7.0

7.0

7.0

鼓风饱和温度

55-65

55-65

55-65

55-65

水套受热面积

18.7

22

24.08

32.66

水套蒸汽压力

KPa

294

探火孔汽封压力

KPa

250

250

250

250

灰盘转速

r/h

1.7

1.5

1.5

1.5

灰盘传动电机功率

KW

11×2

11×2

11×2

15×2

(3)主要结构及工作原理

两段炉由料仓、给煤机构、干馏段、气化段、出渣机构、气包等六大部分组成。

分离好的30-60㎜煤块,经过提升机构储存于料仓,料仓中的煤经过给煤机构,根据需要均匀地加入干馏段与下部上升的制气进行热交换,温度逐渐上升。

煤中的机械水析出,以后是结晶水析出,随着煤块位置下降,煤块温度不断上升,煤块进行着复杂的热分解,析出不同馏分的挥发份,直到900℃以上基本结束。

残留的部分为固定碳及灰份,与外部鼓入的水蒸汽与空气组成的气化剂反应,生成H2、CO2、CO、CH4、N2等气化反应产物,同时放出大量的热,除了满足吸热反应外,均表现为气体的闲热带入上部,残留的灰份由出灰机排出。

气化段上升的热煤气,在干馏段充分热交换以后,由炉顶出口引出,称为上段煤气。

温度约80-150℃,约占煤气产量的30%。

气化段生成的煤气除了一部分作为载热气流上升进入干馏段外,另一部分从炉内中心管壁引出,称为下段煤气,温度约400~600℃,约占煤气产量的70%。

2、电捕焦工作原理:

沉淀极和电晕极之间建立起40KV-55KV的电场。

在两极之间产生电晕放电。

当含尘烟雾的气体通过该空间时,粉尘和烟雾粒子被强制核电,向沉淀极移动,碰到沉淀极后贴在沉淀极管壁上,因自重而沉到电捕焦底部焦油水封,经焦油流淌管流出,它能除去95%的焦油和灰尘。

二、操作规程:

1、烘炉(第一次点炉):

(1)装炉渣粒度40-80㎜,小块(20-40㎜),一部分可以从人孔装入,另一部分用提升机提至煤仓。

用加煤机加入炉内,开启除灰机,直至炉渣转出灰盘。

且炉渣加到风帽200㎜以上,呈馒头状,同时检查电动葫芦、加煤机、除灰机的运行情况。

(2)上段(炉前)放散阀打开,所有探火孔打开,汽包水位在1/3-2/3处。

下段湿式盘阀落下切断,一级电捕焦入口切断。

炉底、水封,放散阀、湿式盘阀水封高位溢流。

旋风除尘器除灰斗插板封死,灰盘水到边沿50㎜处。

(3)将少许木柴填入炉渣之上,将棉纱倒入机油铺在木柴中间,点燃火把(由木柴上缠粘有机油的棉纱做成)用火把将木柴引燃。

做好烘炉记录。

 

(4)烘炉曲线:

h

200

180230,172

160160,155

140230,160

120

10060,90150,96

80

60

40

20

0

2060150160230℃

2、点火

(1)待烘炉结束后,将炉内木柴熄灭,将炉渣重新整理成馒头状,且高于风帽200㎜以上。

并检查烘炉后耐火砖有无变化。

所有水封设备状态同烘炉规程第2项相同。

(2)将长度300-400㎜,粗约100㎜木柴,从人孔装入炉渣之上,厚度大约400-600㎜,并至少留有3-4个风道。

同时在木柴中间均匀铺些浸有机油的棉纱,将煤仓加满焦碳。

(3)逐一点燃火把(10个左右),扔在风道内。

木柴的各部,使炉面均匀点火,待各部均匀着火后,封死人孔,开启鼓风机,调整风把或频率,鼓风100-500Pa。

(4)从探火孔观察炉内木柴燃烧情况。

均匀着火后(上段温度大约在250℃左右)。

开启加煤机加入焦碳,调整炉底压力,逐渐下碳,控制上段温度在60-80℃。

将焦碳加至空层2000-3000㎜处,准备加煤。

同时在这一过程控制好:

焦碳加入量、炉况的培养。

结合化验结果,调整好饱和温度。

3、送气

(1)随着炉出温度,将煤加至空层为500-700㎜。

当插钎炉况正常,化验煤气基本在范围内。

O2≤0.6%时,调整好风机频率,缓慢将电捕焦入口阀门打开开始用煤气置换空气。

(蒸汽压力正常的情况下,可用蒸汽吹扫)

(2)随着上段温度的不断升高,根据上升的幅度开启湿式盘阀,此时上、下段煤气混合,取样化验煤气各部分且O2≤0.6%,待合格后开启混合塔出口,至窑前放散。

(3)在整个吹扫过程中注意事项:

a、整个系统的水封、水池、焦油流淌管、、溢流、封死。

b、根据风机频率,炉底压力,维持整个系统压力稳定,且随时保持系统压力在1000PA左右。

c、前段放散阀门关闭前,必须把后一段放散阀门打开。

(4)从窑炉末端取样化验煤气合格后,通知煤气站注意出口压力方可点火。

(5)电捕焦瓷瓶保温达到要求,并送电。

4、生产炉转热备炉:

(1)停下电捕焦电源。

(2)煤气站司炉工通知用户关闭窑前烧嘴,同时监视好炉出口、炉底压力。

通过空气闸板阀,调整鼓风机频率和炉前放散阀维持炉出口压力稳定。

当窑前阀门完全关闭时,打开炉前放散

(4)关闭电捕焦入口阀门。

湿式盘阀切断。

(5)汽包压力保持水位、压力正常

(6)鼓风机停车,关闭空气闸板阀,打开自然通风阀。

注意:

打开自然通风阀之前先用蒸汽吹扫5分钟以上。

5、热备炉转生产:

(1)关闭自然通风阀,用蒸汽吹扫炉底5-10分钟。

(2)启动鼓风机,调整频率,打开空气闸板阀,开始微量鼓风,然后根据化验结果和插钎情况,决定鼓风量。

(3)当炉出口温度达到正常值时,开始适量加煤,并加饱和温度。

(4)化验上、下段煤气合格后,方可按3步骤并检查送气。

6、热备炉的维护:

(1)平时严禁打开探火孔。

(2)每隔24小时鼓风一次。

鼓风前先用蒸汽吹扫炉底管道5分钟以上。

(3)鼓风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

(4)根据炉出温度、插钎情况,决定加煤和除灰。

(5)待各层次正常后,重新转入热备。

(6)随时观察汽包压力、水位,保持在正常值。

7、停电规程:

(1)全开炉底饱和蒸汽,维持炉出口上、下段压力在300Pa以上,维持炉内正压。

(2)拉开炉前放散阀,调整开放,保证炉出口压力,检查是否拴牢,是否有煤气冒出。

(3)关炉底鼓风阀门

(4)关闭湿式盘阀,关电扑焦进口阀门,混合塔关闭保持溢流,打开自然通风口。

(5)检查各处水封水位是否正常,汽包水位和压力是否正常。

(6)严禁打开探火孔,根据停电时间长短和汽包压力、水位情况,决定炉子是否能为热备炉。

(7)来电后,先用蒸汽吹扫炉底空气管道再行鼓风,鼓风量由小到大。

8、紧急停炉:

(1)汽包、夹套严重缺水,水位不明或水位低于火层。

(2)夹套严重漏水。

(3)风帽脱落。

(4)炉篦及炉底裂缝造成严重漏灰、漏气、漏水时。

(5)炉裙、灰盘破裂严重,大量漏水、漏灰、窜火等。

(6)加煤机或除灰机损坏,热备不能修复时。

(7)炉内蓬料,结渣严重无法处理时。

三、安全规程:

1、煤气的性质:

易燃、易爆、易中毒。

2、煤气着火处理:

(1)一定要维持正压,然后用蒸汽、黄泥或灭火器扑压,如果漏煤气部分特别大,要将设备与煤气网络断开。

(2)清除附近易燃物。

(3)火势威胁电源时,应拉断电源。

(4)煤气设备烧红时,不得用水骤然冷却。

(5)对管道<100㎜煤气管道着火时,可立即关闭阀门,与网络断开。

(6)对管道>100㎜煤气管道应逐渐降低煤气压力。

但不得小于100Pa,向该管道通入大量蒸汽。

严禁完全关闭,以防止回火爆炸。

(7)对管道内的积油、积灰燃烧时,可以堵死空气入口,使窒息而灭。

(8)在灭火时,煤气阀、压力表、蒸汽吹扫阀应由专人负责。

公司领导,煤气站长或带班长指挥协调。

3、煤气爆炸的处理总则:

无论何种原因发生的煤气爆炸,一定设法维持正在运行的设备正压。

立即切断来源,向发生爆炸的煤气管道或设备内通入大量蒸汽,将残余煤气处理干净,视压力情况,调整风把和放散阀,设法将炉子与系统断开。

爆炸后发生着火,按着火事故处理。

四、操作要点:

1、入炉煤粒度均匀:

40-60㎜。

煤石率、矸石率小于1%,无杂物。

2、饱和温度严格控制上、下偏差不允许超过±1℃。

3、火层:

100-200㎜;灰层:

200-400㎜。

边钎、中钎都要测。

每次逐一测三个探火孔以上。

4、压力容器汽包压力<0.25Mpa。

汽包水位在1/3-2/3处,并且是真水位。

5、各水封水位正常。

开通时处于开通位,切断时处于切断们位,并为真水位且保持溢流。

6、各处水封,除灰斗、落灰管及时掏灰、掏净。

至少每8小时一次保证管路畅通。

五、安全注意事项:

1、保证各储水罐满水。

2、严防突然停电。

不管什么情况,操作间不能少于2人。

来电后先向水箱打水。

鼓风前先用蒸汽吹扫炉底空气管道5分钟以上。

3、软化水处理合格硬度小于0.03。

汽包夹套排污每班两次直至放出清水。

4、煤气压力保持正压,绝对不允许负压。

在任何时候保证煤气向前流动,禁止突然不用煤气,保持压力稳定,对压力波动应及时分析处理。

5、放散阀、防爆装置安全可靠。

6、置换吹扫时,空气吹扫煤气CO<2%。

煤气置换O2<0.6%。

7、电捕焦送电必须化验O2<0.6%。

送电时,高压区周围不得有人。

瓷瓶保温>60℃以上。

8、探火时要先开蒸汽阀门,后开探火孔。

生产炉插钎时只准对称打开两个探火孔。

9、在正常操作时,水封的加水、放水、阀门的开关一定要缓慢。

操作完毕后,一定要检查好,可靠无误后,才准离开。

10、加煤、掏灰时,不准同时打开加煤机上、下滚筒阀或落灰斗上、下阀门。

11、各工序人员要忠于职守,坚守工作岗位,精力充沛。

严禁睡、脱、串岗,干与生产无关的事情。

保证把事故隐患除掉。

当事故苗头出现时,及时发现处理,事故出现后处理措施得当,以确保正常生产,安全生产。

12、煤气中毒:

(1)原理:

CO吸入人体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迅速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使人体血液迅速失去运氧的能力,重者很快死亡。

(2)中毒预防:

a、煤气管道和设备应具有良好的密封、不得泄露。

b、有可能积聚煤气的场所,有专人定时定点用CO检测仪测量CO浓度。

若超标,采取措施。

c、发生炉间要有良好的通风。

d、不准在煤气生产区域内睡觉和进行各种娱乐活动,夜间更应注意。

e、精神不佳,身体不适,不能上岗。

(3)中毒急救:

a、将中毒者迅速及时的救出,抬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解除一切障碍呼吸的衣物,并注意保暖。

抢救场所应保持清净通风。

b、轻度中毒者可直接送急救站。

c、中毒较重,出现失去知觉、口吐白沫等症状,应通知救护站到现场急救。

d、中毒者未恢复知觉前,不得用急救车送较远的医院,就近送医院途中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并有医务人员护送。

六、炉况不正常及处理方法:

1、热运行:

现象:

上、下段炉出温度过高(上段>150℃,下段>600℃),打开探火孔冒出的煤气能自燃,探钎发现有结渣现象,二氧化碳含量高(>7%),一氧化碳偏低。

处理方法:

(1)加大饱和温度,降低炉温。

(2)勤出灰,勤插钎处理结渣。

2、冷运行:

现象:

炉出温度过低(下段<400℃=,探钎测量氧化层只有暗红色,一氧化碳、氢气含量较低。

处理方法:

降低饱和温度,注意灰层变化。

3、偏炉:

现象:

炉内半边呈热运行,半边呈冷运行状态,渣层及氧化层不均匀,二氧化碳含量高,灰渣含碳量增高。

处理方法:

(1)如因出渣不均,可调整灰刀及角度。

(2)如局部结渣,及地打钎疏松。

(3)如因煤块粒度不均匀,应重新选配。

(4)如煤质不好,灰熔点低,粘性强,应提高饱和温度。

4、双氧层:

现象:

探钎时发现间断的明亮氧化层,灰渣含碳量增高,煤气质量下降。

处理方法:

提高饱和温度,增加探钎次数,捣实燃料层。

七、空气鼓风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开机前准备:

  

(1)清理通风机进风道内的杂物,清理设备表面的油污及周围环境卫生,保持操作场面畅通。

  

(2)检查各种仪表是否灵敏可靠。

  (3)检查阀门是否灵敏可靠,并关严。

  (4)检查电气控制及电机是否良好。

  2、起动操作:

  

(1)出口阀在关闭状态下才许起动。

  

(2)当起动正常后,调查鼓风机各部位是否有杂音、振动、金属摩擦声,轴承温度是否正常,当不正常时立即汇报值班主任停机处理。

  (3)当运转正常和发生炉取得联系,缓慢开出口阀门向总管送空气,调整出口压力。

  3、运行中注意事项:

  

(1)经常检查出口压力是否正常,做到及时调整。

  

(2)当开两台风机时(一般用一台)做到及时调整风量。

  (3)经常检查轴承温度,温升不得超过65℃,若发现及时处理。

  (4)经常检查鼓风机电机运转是否有振动现象,叶轮是否有摩擦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经常检查吸风道沟内是否积水,发现后立即处理并查清水源。

  (6)做好仪表指示记录。

  4、鼓风机换车操作:

  

(1)定期检修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进行换车。

  

(2)按鼓风机启动规程,起动备用鼓风机。

  (3)鼓风机起动正常后,一人关要停的鼓风机出口阀门,一人同时开要投入运行的鼓风机出口阀门,保持空气总管压力稳定,直到将要停的鼓风机出口阀门关严为止,并将要停的鼓风机电气连锁打开才许停机。

  5、鼓风机停车操作:

  

(1)有计划停车:

  a、慢慢关出口阀门,直至关完为止。

  b、停止电机转动。

  

(2)全站停电:

  a、迅速关运转鼓风机出口阀门。

  b、来电后按起动规程进行操作。

 

八、电捕焦油器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电捕焦油器运行期间严禁一切人员上工作平台。

  2、充电运行前,先把上部夹套充蒸汽预热高压绝缘部分10分钟以上(避免出现冷凝水影响绝缘效果),采样分析氧气含量不超过0.6%时再将高压电投入运行。

  3、设备运行期间,下部加热蒸汽盘管必须常开,以保证焦油顺利排出。

  4、停电后必须将塔内电容器,作放电处理(设备检修时)。

  5、当氧气含量超过0.8%以上时,应切断高压电电源,等氧气含量在0.6%以下时,再将高压电投入运行。

  6、设备检修:

  

(1)设备运行三个月至半年后停车用蒸汽吹扫一次,钟罩瓷瓶三个月擦洗一次,并检查胶结情况。

  

(2)设备检修前应先封电捕焦前部水封及关闭出口阀进行气体置换,置换气体用蒸汽,采样化验一氧化碳含量低于0.02%时,打开各人孔加强电捕焦内通风,然后进行检修。

  (3)检查电晕极和沉淀极管上的焦油聚集情况,特别是电晕极上聚集过多会使除焦效率下降。

  (4)检查电晕极是否处于沉淀极中心,有无折断,损伤、歪斜、摇动现象。

  (5)检查电晕极管内表面有无凸起或容易击穿的地方。

  (6)检查气流分布板被焦油堵塞情况,用蒸汽清洗干净。

  (7)检修完后封好各检修入孔。

  (8)先用蒸汽将电捕焦进行吹扫放散,投入运行时按站内吹扫操作。

 

九、煤气站站长岗位职责

煤气站长协调各专业全面完成当班的生产产品质量等六个方面的岗位责任。

具体如下:

1、完成生产任务量:

以各窑炉用气量为标准,以生产厂长下达的产量调整令为依据,完成产气的生产责任。

2、煤气质量100%达到规定标准。

3、协调各系统如水、电、蒸气、软化水的供应责任单位,保证生产条件自始至终地得到满足。

既要保证全面完成产气任务,又要合理地区分各气化炉负荷。

4、完成巡检任务:

4.1对气化炉的探火工、控制工进行六个方面的责任检查;

4.2完成个人的作业任务,即巡检控制盘上没有显示出的系统各点压力、温度及设备运转情况,这种巡检每两小时一次。

5.组织解决应急问题,包括纠正各种不符合规定的操作。

6.生产中遇到把握不准的问题,按责任内容,向有关厂长或经理请示。

班后向厂长汇报完成任务情况,并交齐各种记录。

十、备煤岗位责任

1.生产任务量

1.1通过运、筛、提等具体操作,将合格粒度的煤装满各煤仓。

1.2煤场堆煤,灰渣场堆渣,装渣外运。

2.岗位生产质量责任

2.1入仓煤不含任何杂物。

2.2任何时候检查煤仓煤量,空仓深度<2M。

3.岗位安全责任

3.1对运煤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负责。

3.2保持空气流通,对在此处因私自动火引起火灾负责,对火灾有积极扑救和报告责任。

4.岗位设备维护责任

4.1运煤车辆按使用说明进行维护。

4.2对振动筛、提升机、皮带机的变速箱每班检查油位一次,轴承注黄油一次。

4.3提升机开机前,检查并紧固提斗螺栓;皮带机随时纠偏。

5.岗位设备、环境卫生责任

5.1作业完毕,设备上不得有余料。

5.2每班清扫提升机地坑一次。

5.3煤堆四周,运输道路、振动筛附近、煤仓楼层地面每班清扫一次,平时不得有外落的煤块。

5.4煤仓楼层墙壁及窗上无粉煤。

6.作业记录责任

6.1作业开始、结束时间,总备煤量以斗为数,以及作业人员姓名要作记录,并交车间。

十一、控制岗位责任

1.岗位生产任务

1.1熟练用好控制盘,依据生产计划,调节空气量,满足生产用煤气需要。

1.2依据煤气、灰渣化验报告,探火记录及时调整工艺空气温度和炉篦旋转速度,使煤气质量、灰渣含碳量符合参数要求。

1.3监视给煤动作,确保及时加煤。

1.4蒸气包水位始终在规定范围内。

1.5对报警作出及时处理。

2.岗位生产质量责任

2.1煤气炉运转状况受控状态,即给煤、除灰系统运转正常,调节机构灵活、准确。

2.2无报警信号发生或有发生但处理及时,未造成生产故障。

3.岗位安全责任

3.1正确设定调节量,使系统处正常工作状态。

3.2当负荷量增加较大时,通知拨火工对各液封及时补水。

3.3控制盘显示出的不正常情况,通知车间主任或探火工去现场进行处理。

3.4开炉、停炉、增减负荷要渐近操作,防止炉内压力突然升降,造成煤气倒流。

3.5确保煤气产、供平衡,对系统形成负压造成事故负责。

4.岗位设备维护责任

4.1每班要巡视给煤、除灰系统给予防护,以防进水,造成系统误动作。

4.2控制盘内半年清尘一次。

4.3每月对现场仪表进行校调一次。

4.4控制盘联接的现场仪表每班擦拭一遍。

5.岗位设备、环境卫生责任

5.1每班都要对仪表盘进行擦拭,保持其清洁。

5.2控制室内地面、门窗每班都要擦拭,外墙保持清洁。

5.3保持气化炉以外的现场仪表的清洁。

6.岗位工作记录责任

6.1对控制盘显示数值,每1小时作记录一次。

6.2对报警,按报警信号内容、发生时间、处理方法及处理结果作记录。

记录交车间主任上报。

十二、化验岗位职责

1.岗位生产任务

1.1每班2小时每只炉的顶部气一次全分析,并计算热值。

1.2每进一批煤,必按供货厂家、厂矿点对煤进行工业分析,判定是否符要求。

2.岗位质量责任

2.1煤气成份化验,氧含量要精确到0.1%,其余指标精确到1%。

3.岗位安全责任

3.1取顶部气样,注意煤气泄露。

3.2煤气中的氧含量一定要在0.4%以下,对安全生产至关重要,对因化验不准确而造成的生产事故负责。

4.岗位设备维护责任

4.1涂抹凡士林油,保证气体分析仪的密封性。

4.2煤质化验设备用完即清扫、擦拭干净。

5.岗位设备、环境卫生责任

5.1化验室所有仪器每班要擦拭一遍。

5.2化验室工作台、地面每班要清扫和擦拭。

5.3门、窗保持清洁,每周擦拭一遍。

6.岗位记录责任

6.1所有化验结果必须按时、如实记录。

6.2所有记录当班交车间主任报生产。

 

十三、司炉岗位职责

1.岗位生产任务

1.1每两小时探火一次,查验灰层、火层厚度及火层温度,为调整炉箅旋转速度和饱和温度的确定提供可靠依据;

1.2随时依生产要求,调整进风阀,保证车间正常工作。

1.3调整底部气出口阀,使顶部气温度在110~150℃之间,底部气出口温度小于600℃。

1.4巡检除灰系统;巡检灰盆。

1.5巡检蒸气包的水位,使其在规定范围之内。

1.6如探火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