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讲义汇总.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172226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8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讲义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讲义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讲义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讲义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讲义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讲义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讲义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讲义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讲义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讲义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讲义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讲义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讲义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讲义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讲义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讲义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讲义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讲义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讲义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讲义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讲义汇总.docx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讲义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讲义汇总.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讲义汇总.docx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讲义汇总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讲义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知识网络

主要知识点:

1、太阳辐射是波辐射,地面、大气辐射是波辐射。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在作用、作用、作用。

3、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得,大部分太阳辐射到达,受热,产生辐射,辐射绝大部分被吸收,所以,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例1】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小麦高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当地

A.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强B.CO2浓度高

C.雨量充沛D.气温偏低,水分蒸发少

4、大气保温作用:

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产生辐射,其中绝大部分以辐射方式把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作用。

请在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中,注出太阳辐射、大气削弱作用、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

5、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

6、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的分布不均,造成的温度差异。

7、热力环流是指,它是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8、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冷热不均(热力差)→大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即“两差产生两运动”。

(如下图)

9、热力环流实例

(1)请用图示意海陆风的形成。

(2)请用图示意城市风的形成。

(3)请用图示意山谷风的形成。

【例2】读下图,回答

(1)~

(2)题。

(1)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

a>b>c>d

B.气压:

d>a>b>c

C.引起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D.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2)若此图是城郊环流侧视图.③处为绿地,则通过此环流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

A.净化、增温    B.净化、增湿

C.增温、增湿    D.减湿、减温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风的受力状况和风向

受力状况

风向

风压规律

图示

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

由高压到低压与等压线垂直

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

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

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边,低压在左边。

南半球反之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影响

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后方低压在前方。

南半球反之

【例3】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

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

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

回答

(1)~(3)题。

(1)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O点风向为

A.⑥或⑦B.②或⑥C.④或⑧D.③或④

(2)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PN,则O点风向为

A.③或④B.②或⑧C.③或⑦D.⑥或⑦

(3)近地面,空气作水平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合力方向

A.与空气运动方向成180°角B.与空气运动方向成90°角

C.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90°角D.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180°角

2.风力的大小

(1)影响风力大小的最根本因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

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则风力大。

(2)同一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密集,则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不同等压线图上,要根据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判断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单位距离间气压差大,则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3)风力大小还须考虑摩擦力的大小,地面摩擦力大,地面阻力大,风力小;摩擦力愈大,则风向与等压线的交角愈大,摩擦力愈小,其交角愈小。

【例4】在下图中画出甲、乙两地的风向,甲地等压线比乙地等压线(稀疏或稠密),表明甲地风力比乙地风力(大或小)。

 

3.等压面图的判读

等压面是指在垂直方向上气压相等的面,反映出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差异。

(1)气压与高度:

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质量,因此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下高上低是绝对规律。

(2)气压与温度:

等压面是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地面受热均匀等压面一般呈水平状态,地面受热不均匀,则往往引起等压面的上凸或下凹。

一般规律是,地面温度高→空气上升→形成低压→等压面下凹;地面温度低→空气下沉→形成低压→等压面上凸。

因此等压面上凸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即“凸高凹低”。

(3)通常所说的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

比较气压的高低要在同一水平高度上进行比较,是相对而言的。

因此高空的“高压”其气压值比低空的“低压”还低。

【例5】下图为美国某城市某年8月某日22时等温线图。

回答⑴~⑶题。

⑴O、P两点的温差最大可超过

A.4℃B.3℃C.2℃D.1℃

⑵若只考虑温度因素,则近地面N点的风向为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

⑶图乙中与M、P、N一线上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合的示意图为

A.①B.②C.③D.④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考点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

(1)概念:

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作用:

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调整全球的水份和热量分布-直接控制各地气候类型的形成。

2.三圈环流

(1)影响因素:

高低纬受热不均→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2)形成过程:

(见下图)

(3)地面表现:

在地表形成南北对称、高低相间的七个气压和六个风带

(4)季节移动:

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引起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大致1月前后南移,7月前后北移),移动幅度5~10个纬度。

(5)气候影响:

气压带与风带

分布

成因

气流方向

气候影响

极地高压带

南北纬90°附近

热力原因

下沉

干冷

副极地低压带

南北纬90°附近

动力原因

上升

温湿

副热带高压带

南北纬90°附近

动力原因

下沉

干热

赤道低压带

0°附近

热力原因

上升

湿热

极地东风带

南北纬60°~90°

极高→副低

高纬→低纬

干冷

中纬西风带

南北纬30°~60°

副高→副低

低纬→高纬

温湿

低纬信风带

南北纬0°~30°

副高→赤低

高纬→低纬

干燥

4、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的移动。

就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

移,冬季移。

 

5、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与季风

1.成因:

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海陆相间分布,而海陆具有热力性质差异。

2.分布:

3.影响:

形成季风环流

(1)概念:

风向在一年内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称为季风。

全球季风环流以亚洲东部和南部最为典型。

(2)成因:

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见下图)

(3)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比较

项目

成因

冬季风

夏季风

分布地区

冬夏季风比较

源地

风向

性质

源地

风向

性质

东亚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西伯利亚、蒙古

西北风

寒冷干燥

副热带太平洋

东南风

温暖湿润

我国东部、日本朝鲜半岛等地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南亚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西伯利亚、蒙古

东北风

低温干燥

赤道附近印度洋

西南风

高温多雨

印度半岛、我国西南等地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4、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如下表)

气候类型

主要成因

气候特点

分布规律

主要分布区

数值特征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多雨

南、北纬100之间

刚果盆地、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

最冷月均温15℃以上;年均温26℃左右;年降雨量2000mm以上

热带草原气候

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南、北纬100~200之间

非、南美、大洋洲

最冷月均温同上年降雨量750~1000mm

热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南、北纬100~250大陆东岸

中南半岛、印度半岛、海南岛

最冷月均温同上,年降雨量1500~2000mm

热带沙漠气候

副热带高压带或

信风带控制

终年高温少雨

南北200-300大陆内部、西岸

北非、阿拉伯半岛、澳中西部

最冷月均温同上,年降雨量200mm以下

亚热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南北纬250~350

大陆东岸

亚洲东部、澳大利亚、南北美洲东南部

最冷月均温0℃以上,年降水量>1000mm

地中海气候

副热带高压带和

西风带交替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南北纬300~400

大陆西岸

地中海沿岸

六大洲都有

最冷月均温0℃以上,年降水量300~1000mm

 

温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北纬350~550

大陆东岸

我国北方、日本、朝鲜半岛北部

最冷月均温0℃以下年降水量500~600mm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终年温和多雨

南北400~600

大陆西岸

欧洲西部、南北美洲西部、澳南部

最冷月均温0℃以上,最热月均温20℃以下,年降水量700~1000mm

温带大陆性气候

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

冬冷夏热,降水少

南北纬400~600大陆内部

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内部、南美东部

最冷月均温0℃以下,年降水量400mm以下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极地大陆(海洋)气团控制

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少,集中夏季

北纬50°~70°间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

最热月均温10℃左右,年降水量300~600mm

寒 

苔原气候

纬度高

终年严寒,降水少

北半球极地附近的沿海

北冰洋沿岸

最热月均温5℃以下

冰原气候

纬度高、地势高

全年酷寒,降水少

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

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

最热月均温在0℃以下

高山气候

地势高、地形起伏大

水热垂直变化显著

高大的山地、高原

青藏高原、

南美安第斯山脉

气温-0.6℃/100m

气候气候气候

例6读下列三种气候类型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判断气候类型。

 

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主要知识点:

考点1.锋与天气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

相同点

气团位置

冷气团密度大,在锋下;暖气团密度小,在锋上;锋面附近气温、气压等差异大,风力大

倾斜方向

向冷气团一侧倾斜

气团势力

冷气团强,暖气团弱

暖气团强,冷气团弱

势均力敌

移动方向

冷气团的移动方向

暖气团的移动方向

来回摆动

锋前锋后

暖气团在前,冷气团在后

冷气团在前,暖气团在后

锋面力度

较大

较小

雨区位置

锋前锋后均有,以锋后为主

锋前

延伸到锋后很大范围

雨区范围

图示

锋图

简图

天气图

雨区

过境前

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

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单—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过境时

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常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

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冷却凝结产生连续性云雨

暖气团平衡抬升或爬升,形成持续性降水

过境后

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晴朗

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单—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天气实例

我国大多数降水天气,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大风、沙暴、寒潮,“一场秋雨一场寒”

“一场春雨一场暖”

华南“清明时节雨纷纷”

江淮地区的梅雨季节

贵阳冬半年“天无三日晴”,

考点2.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气旋(低压)

反气旋(高压)

气流

方向

垂直方向

上升

下沉

水平方向

北半球--逆时针辐合

南半球—顺时针辐合

北半球--顺时针辐散

南半球--逆时针辐散

天气

中心

云层增厚,形成阴雨天气

天气晴朗

对我国

的影响

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形式

夏季:

长江流域的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

冬季:

寒冷干燥的天气——蒙古高压

示意图

(北半球)

锋面气旋:

(1)气旋的前方是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

天气;

(2)气旋的后方是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

(3)气旋中部是暖气团控制的天气

考点3、灾害天气——台风

台风是强烈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

产生于印度洋、大西洋的叫风。

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是。

台风灾害主要由、、造成。

考点4、灾害天气——寒潮

寒潮是指半年大范围的活动。

天气特点是和,同时伴有和。

练习

1.夏半年,当我国东部的雨带移到海河流域时,出现的一般天气现象是

A.东北、华北降雨,华南连绵阴雨天气,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伏旱

B.华北、华南降雨,东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较旱

C.东北、华北降雨,华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较旱

D.东北、华北、华南降雨,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伏旱

下图是北半球某地区近地面天气模式示意图。

读图回答2—4题。

2.m地的风向是()

A.西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东北风

3.此时,m、n两地的一般天气状况是()

A.m、n两地都晴B.m、n两地都有雨

C.m地有雨,n地晴D.m地晴,n地有雨

4.下图中,正确反映该天气系统过境期间,n地温度变化过程的是()

 

A.a图B.b图C.c图D.d图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知识清单

项目

内容

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1.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或干湿变化。

2.近百年全球变化的显著特点是气温升高,1860年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6°。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3.气候变化的影响是长远而巨大的,对于有些地区来说,许多影响是负面的或不利的。

4.全球变暖的后果有:

(1)海平面上升

(2)位于低纬度的大部分国家,农作物的产量将减少,而位于高纬度的国家,农作物的产量有可能增加。

(3)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

三、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对策

5.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增加。

6.全球气候变化的对策:

(1)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2)增加温室气体吸收。

考点梳理

考点1.不同尺度的气候变化

1.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对比

时期

含义

气候(气温)变化特点

地质时期

时间跨度最大,变化周期最长的时期

冷(寒冷期)暖(温暖期)交替

历史时期

距今——万年以来的时期

气温波动上升

近代

最近—二百年的时期

气温升高

2.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自然原因:

一方面全球处在地质历史时期最后一次寒冷期的后期,加之太阳活动及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

人为原因:

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及森林植被的破坏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考点2.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后果及表现

成因

海面

上升

改变海岸线

海水升温,海水热膨胀,

沿海低地被淹

极地增温,冰川融化

农业

变化

低纬国家农作物减产

温度升高,蒸发加剧,干旱加重,供水不足

高纬国家农作物增产

温度升高,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

水资源不稳定与供需矛盾

旱涝的频次、强度增加

蒸发加大,改变降水量及降水分布格局,降水极端异常事件增加

径流减少

蒸发增强

考点3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练习

1.随着全球变暖,我国可能出现的现象

A.喜马拉雅山的雪线逐年下降B.一月0℃等温线向淮河以北移动

C.南海诸岛的面积迅速增大D.高纬地区比原来的气温更低

2.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为了对保护和改善世界环境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你认为下列措施符合我国国情的是

①调整工业布局,将高耗能工业转移到西部人烟稀少的地区 ②加快发展水电和核电建设,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③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④限制重工业的发展,减少能源的消耗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呈上升趋势,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回答3~4题。

3.据观测,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其年内最高值出现在北半球的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4.该季节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高的主要原因有

①植物吸收CO2减少②植物释放CO2增多③人类活动排放CO2增多 ④森林面积减少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