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危机与重建精选.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172634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危机与重建精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危机与重建精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危机与重建精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危机与重建精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危机与重建精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危机与重建精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危机与重建精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危机与重建精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危机与重建精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危机与重建精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危机与重建精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危机与重建精选.docx

《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危机与重建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危机与重建精选.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危机与重建精选.docx

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危机与重建精选

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危机与重建

辽宁教育研究?

2005年第12期

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危机与重建

陈丽杰

(鞍山师范学院,辽宁鞍山114005)

摘要:

本文简要论述了信仰及其作用,具体分析了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的表现及其原因,指出了大学

生信仰重建的途径.

关键词:

大学生;信仰;信仰危机;信仰重建

中图分类号:

G643.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2—8609(2005)12—0079—03

历史的变迁,社会的转型总是必然性地伴随着

程度不同的信仰危机.当前的中国处于改革开放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深化的社会急剧转型时

期,给身处其中的大学生的信仰带来了很大冲击.

作为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的当代

大学生,关注他们的信仰状况,对他们进行科学的分

析及教育引导,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信仰殛其作用

信仰是指人们对其认定的体现最高生活价值的

某种对象的始终不移的信赖和执着不渝的追求.信

仰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最深刻的精神现象,其表现

为社会成员对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观念

体系的信奉和遵循,是统摄,指导其他一切意识形式

的最高的意识形式.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理

论,同时它又是一种科学的信仰.

关于信仰的作用,伟大的诗人歌德曾有过一段

精辟的论述,他说:

”世界历史的唯一真正的主题是

信仰与不信仰的冲突.所有信仰占统治地位的时

代,对当代人和后代人的都是光辉灿烂,意气风发和

硕果累累的,不管这信仰采取什么形式,另一方面,

所有不信仰在其中占统治地位的时代(也不管这不

信仰是什么形式),都只得到一点微弱的成就,即使

它也暂时地夸耀一种虚假的光荣,这种光荣也会飞

快地逝去,因为没有人操心去取得一种对不信仰的

东西的知识”.…信仰的作用从理论的高度可以概

括为”凝聚力”三个字.正是这种凝聚力规约着人们

的选择,使人们在多元的人生道路面前毫不犹豫地

选择一种,而且极度相信和信任这种选择是最佳选

择.而这一点恰恰是一个国家,一一个民族所不可或

缺的精神支柱.

社会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们认为,社会就是具

有共同意识或共同心理的人的集合体.但是,一定

的意识是在一定的心理基础上产生的,一定的心理

与一定的意识相统一就形成一定的精神.在同样的

历史条件下,哪一种信仰所营造的精神文明最适合

社会的发展,它就具有最强的社会影响而成为主导

信仰.主导信仰也就是较优精神,即时代精神.当

今社会的人逐渐认识到主导信仰而接受它时,便会

成为社会的共同信仰.反过来,共同的信仰引导社

会心理和社会意识统一为共同的精神,成为社会的

精神支柱.任何一个社会,都得通过共同信仰所产

生的凝聚力量去维系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和社会精

神,使人们既有身心的自由却叉不使行为失控,也就

是协同尽量多的人自觉地为共同的社会目标而努力

奋斗.

信仰属于精神文明范畴,是精神文明的基本内

容,失去了信仰也就无所谓精神文明而言.所谓的

“信仰危机”,并不是也不可能是人们完全没有了信

仰或者不再需要信仰,而多半是对原有的一种信仰,

由于某种原因而动摇了,削弱了,发生了困惑或迷

作者简介:

陈丽杰(1970一).女,辽宁盖县人,鞍山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哲学及思想政治教育.

.

?

79?

失.这也表明,人类正在对自己以往的一切活动和

信念,包括思维方式在内进行重大的反思.反思的

目的,当然还是为了更自觉地,坚定地保持和追求合

理的信仰.无数历史经验证明,健康的信仰是社会

生机所在.在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历程中,信

仰曾经发挥巨大的作用.邓小平同志在总结经验时

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精神动

力.”[2J’’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情况下奋斗

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

就是我们有理

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3江泽民

同志也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

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取力和生命

力.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

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

二,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在理想信仰问题上,当代大学生的总体状况是

好的,他们对党的领导十分信赖,对未来充满着信

心,积极向上,勇于竞争,创新,敢于面对现实并有所

作为.但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国

内环境下,一部分大学生丧失了对马克思主义,社会

主义的理想信仰,他们关注的仅仅是个人的前途和

命运,价值观畸形,对现实绝望甚至轻生或走上犯罪

的道路.

1.一部分大学生政治信仰不坚定

当代大学生大多生长在改革开放年代,对党的

历史了解不够,对党的感情不深,把对马克思主义的

信仰看作是党员的事,与个人的发展关系不大.在

发放的1000份问卷中,有效份数为858份,有

53.5%的学生选择愿意信奉马克思主义;选择信奉

资本主义的只有10.7%;信奉宗教的占l1.8%;信

奉其他的占24%.从显示的数字来看,当代大学生

信仰的主流是好的,但仍可以看出一部分大学生信

仰的变化.

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引起人们的信仰危机,很

多大学生存在信仰真空.从国际环境看,前苏联解

体和东欧剧变后,各种政治势力重新分化组合,各种

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马克思主义理论受到冲击.西

方敌对势力加强对我国”西化”,”分化”战略,加大了

思想文化的渗透力度,而大学生正是他们争夺的重

要对象.从国内看,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还不高,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

思想以及小生产习惯势力还有广泛的影响;封建文

化,殖民地文化和资本主义文化将长期存在.当前,

我国社会正处于重大的转型时期,经济成分和经济

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

?

80?

样化,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日益复杂,

在思想文化领域也呈现出错综复杂,多元交织的状

态.在高校,由于高等教育改革,大学生不再包分

配,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

些复杂的社会因素和思想文化的影响下,使得思想

活跃,敏感的大学生深感迷惘,一部分人产生严重的

信仰危机.从学校教育工作看,近年来,各高校重视

德育工作,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改进”两

课”教学,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高校的思想政治

教育的确存在着针对性不强,主要表现在重灌输,教

育内容,方法简单化,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思想实

际和需要,缺乏亲和感,对社会上各种唯心主义的错

误思潮缺乏有力的批判,不能很好地发挥引导学生

建立牢固信仰的作用.这样,一些非科学信仰如封

建迷信,伪科学,邪教等就钻了空子.

2.一部分大学生思想复杂.有较强的功利性

部分大学生只注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索

取,把收入和地位作为衡量个人价值的标准,而忽视

政治信仰上的追求.当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

突时,他们更注重个人利益.在调查大学生的入党

动机时,为毕业时找个好单位创造条件的占

48.3%;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只占31.2%;希望

得到领导重视的占10.4%;随大流的占10.1%.在

调查大学生学习目的时,有19%的学生选择为了国

家的前途,35.5%的学生选择为今后的就业和前途;

45.5%的学生选择既为国家也为自己大学生择业

动机变化较大,就业意识中社会理想色彩日渐淡薄,

实惠思想日渐上升.当前大学生人才外流现象和就

业走向,更多地说明了他们依次是从个人的利益,能

否得到重用和所学专业及个人发展等三个主观因素

出发决定的.

社会现实是形成信仰的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尚不成熟完善,产生了诸多负面效应.大学

生深受市场经济中泛滥的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

享乐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影响,不讲道德,不

讲良心,不要社会责任,”各自打扫门前雪,休管他人

瓦上霜”的处世原则盛行.大学生不仅看到,听到,

甚至亲身体验.大学生对市场经济道德堕落由不习

惯,愤怒到适应,甚至加以推崇和运用,最终造成当

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由单一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价

值判断趋向实用化,功利化.

3.一部分大学生片面理解和看待党内的腐败现

象,对党战胜腐败的能力缺乏信心

大学生虽然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园和课堂,但他

们了解社会的途径越来越多.由于社会纷繁复杂,

阴暗面不少而且影响范围大,使得一些学生忽视了

社会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片面看待社会尤其是党

内的腐败现象,对党和政府缺乏信任,对社会主义的

信念丧失.

党内少数干部的腐败行为损害了党的形象,败

坏了党的声誉,伤害了大学生对党的感情,严重影响

大学生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一些大学生由对腐败分

子的厌恶,进而对党提倡的东西产生怀疑,并对社会

主义产生怀疑,严重削弱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社会

主义的信仰.

三,当代大学生信仰重建的途径

高校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

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的信仰状况直接关系到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因此,对大学生进行信

仰教育,始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主题.

大学生信仰教育是指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义信仰教

育,目的在于使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

接班人.其主要内容是”四信”:

即对马克思主义的

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1.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开展切实有效

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堂教学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

用.但从当前大学生的信仰现状来看,说明我们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必须加快改革步伐,不断完

善和充实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内容,坚持理论联

系实际,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既要求真务实又要

与时俱进,增强时代感,针对性和说服力,使大学生

知必信,信且行.有了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就能够提高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认清非科学信

仰的危害性,从而培养和引导他们树立崇高的共产

主义理想信念.

2.形成合力净化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信仰教育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协调作

用的事业.大学生信仰教育难以取得实效的最主要

原因就在于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首先,党要拒腐

防变,对腐败问题常抓不懈.腐败是损害执政党形

象的重要因素,党要以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果取

信于民,取信于大学生.其次,加大政治体制改革的

力度.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严重滞后于经济体制,不

仅影响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而且还危及到大学

生的社会主义信念和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最后,

纯洁校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高校应是人类良知

的代表和纯洁高尚的殿堂,而不是满受社会污浊影

响与社会毫无区别的是非之地.学校各项活动都紧

紧围绕有利于培养合格大学生为己任,真正做到教

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使校园内的一切活动

都相一致,形成合力,从而为大学生的信仰教育取得

实效形成相应的环境氛围.只有全社会形成合力,

才能使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性的信仰,形成其强

大的精神支柱,保证其身心健康,热爱生活,敢于面

对困难和挫折,勇于创新,成为新一代”四有”公民和

促进国家繁荣,民族昌盛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顺

利实现.

3.积极开拓信仰教育的新方法

在高新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我国改革开放在

进入攻坚阶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呈现出多层次和

多样化的态势,信仰教育已经不同于革命战争年代,

除了传统的灌输方式之外,还应注意利用高科技手

段,采取分层次的,切实可行的教育手段和方式.首

先,教育形式灵活多样,教育手段切实可行.采取灵

活多样的教育形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

全面教育,以渗透引导为主,以说教灌输为辅,让人

们体会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共产党的温暖.其

次,教育要分层次性,对症下药,重实效.信仰教育

与理想信念教育结合起来,要突出层次性,有的放

矢,对症下药,对大学生要侧重于马克思主义唯物

论,无神论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最后,充

分运用高新技术,加快网上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建

设.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信仰教育除了充分

运用广播,电视,报纸这些媒体以及幻灯,影视,展览

等手段外,更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改革思想政治工

作的时空观,拓展思想教育的领域,将校园里,课堂

上的思想政治工作延伸到网络上,建立网上思想政

治工作数据库,使学生在网上能选择到正确的信息,

受到正确的信息流和思想政治教育主旋律的冲击和

影响,可以尝试建立有特色,有吸引力的网站,就学

生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在网上进行讨论,设立专栏,

提高学生对网上信息的辨别分析能力,增强他们的

思想免疫力,开设党政领导,专家学者网页,宣传改

革成就,探讨实际问题,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使大学

生自觉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信仰马克思主义和

共产主义.

参考文献:

[1]歌德.东西集?

注释[A].伦理学体系[M].中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363.

[2][3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

1993.63,190.

(责任编辑:

杨玉;责任校对:

王芸)

?

8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