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化学实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74292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51 大小:1.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章化学实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1页
第十章化学实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1页
第十章化学实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1页
第十章化学实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1页
第十章化学实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1页
第十章化学实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1页
第十章化学实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1页
第十章化学实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1页
第十章化学实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1页
第十章化学实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1页
第十章化学实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1页
第十章化学实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1页
第十章化学实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1页
第十章化学实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1页
第十章化学实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1页
第十章化学实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51页
第十章化学实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51页
第十章化学实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51页
第十章化学实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51页
第十章化学实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51页
亲,该文档总共1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章化学实验.docx

《第十章化学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章化学实验.docx(1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十章化学实验.docx

第十章化学实验

第一节

教材复习————————————化学实验基础

 化学仪器与化学药品

知识点一     常用实验仪器

一、可加热仪器

1.直接加热的仪器

仪器

主要用途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收集少量气体,或装配成小型气体发生器等

液体不超过容积的

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浓缩溶液、蒸干固体

浓缩蒸发时要用玻璃棒搅拌,大量晶体出现时停止加热

灼烧少量固体

移动坩埚时要用坩埚钳夹取

2.间接加热的仪器(隔石棉网加热的仪器)

仪器

主要用途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固液或液液反应器

给液体加热时,要放入一些碎瓷片,防止暴沸

常用于中和滴定,也可作反应器

酸碱中和滴定时,不需要干燥,不能用待装液润洗

配制溶液、作反应器、给试管水浴加热

配制溶液时,溶解固体、转移液体均需要玻璃棒

二、计量仪器

仪器

主要用途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称量药品(及仪器)的质量(精度0.1g)

(1)称量前先调零;

(2)托盘上应垫纸,腐蚀性药品应盛于玻璃容器内称量;

(3)左盘放药品,右盘放砝码;

(4)1g以下用游码

量取液体的体积(精

度0.1mL)

(1)不可加热;不可用于配液或作反应容器;

(2)应根据量取液体的体积选用合适的规格,规则为“大而近”;

(3)无0刻度线

用于精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根据要求选用一定规格的容量瓶;

(2)溶液转入时要用玻璃棒引流;

(3)加水至距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逐滴加水,使溶液凹面最低点恰好与刻度线水平相切;

(4)不能贮存配好的溶液;

(5)不能配制冷或热的溶液

(1)滴定操作的精确量器;

(2)精确量取液体体积(精度0.01mL)

(1)使用前,首先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液;

(2)酸式滴定管用来盛装酸性溶液,不能盛装碱性溶液;

(3)碱式滴定管用来盛装碱性溶液,不能盛装酸性溶液和氧化性溶液

(1)分馏时测量馏分的沸点;

(2)测量反应液温度;

(3)测量水浴温度

(1)不可用于搅拌;

(2)根据用途将水银球插在不同部位:

①蒸馏——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②测反应液温度——反应液面以下,但不能接触瓶底

③测水浴温度——水浴加热容器中的水面以下但不能接触瓶底

  三、常用的分离、提纯和干燥的仪器

仪器

主要用途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①a.用于过滤。

b.向小口容器中转移液体。

c.倒扣在液面上,用作易溶于水的气体的吸收装置

②长颈漏斗用于装配气体发生装置

①a.滤纸与漏斗内壁应严密吻合,用水润湿后,中间不得有气泡。

b.过滤时,要做到“一贴、二低、三靠”

②装配气体发生装置时,应将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插入液面下,防止气体逸出

①梨形分液漏斗用于互不相溶且密度不同的两种液体的分离或萃取分液

②球形分液漏斗,便于控制液体加入

①使用前应检查活塞和上口塞子是否漏液。

②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③不宜盛碱性液体。

④用分液漏斗滴加挥发性液体时,上口的塞子不能打开,而应使磨口塞上的凹槽和漏斗口颈上的小孔对准

①用于气体的除杂或干燥。

②用于排液法集气。

③用于组装量气装置

①用于气体的除杂时,气体由长导管进,短导管出。

②用于测量气体体积时,瓶内应装满液体。

连接时,气体由短导管进入

①内装固体干燥剂或吸收剂。

②用于干燥或吸收气体

①若是球形干燥管,气体由大口进小口出,球形部分装满固体干燥剂。

②干燥剂或吸收剂均为颗粒状固体,装入干燥管内的药品颗粒不能太大或太小,太小时气流不畅通,太大时干燥效果不好

①用于存放干燥的物质。

②用于潮湿的物质干燥。

③用于坩埚、蒸发皿中的物质灼烧后冷却

①过热的物质应稍冷后放入。

②磨口应涂一层凡士林,便于器皿密封。

③开盖时,只平推不拔

①用于蒸馏或分馏时冷凝易液化的气体;②用于液体回流

①直形冷凝管一般用于蒸馏或分馏时冷凝蒸气;②球形冷凝管通常用于回流;③冷却水下口进上口出

四、其他常用仪器

仪器

主要用途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①滴瓶用于盛放少量液体药品

②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液体

①滴瓶上的滴管与滴瓶配套使用

②胶头滴管使用时不要将液体吸入胶头内,不能平置和倒置;滴液时不可接触器壁

①广口瓶用于贮存固体药品,瓶口内壁磨砂,并配有磨砂的玻璃塞

②细口瓶用于贮存液体药品,有无色和棕色,棕色的常用于存放见光易分解的药品

①不宜盛放易挥发物,盛碱性物质时还应改用软木塞或橡胶塞

②盛放氧化性药品时一定要用玻璃塞

用于收集、贮存少量气体和做固体的燃烧实验

上口为平面磨砂,内侧不磨砂。

如果在其中进行燃烧反应且有固体生成时,应在底部加少量水或细砂

①作烧杯、蒸发皿等容器的盖子

②pH试纸等试纸的变色实验

不能加热

①搅拌(固体溶解或液体蒸发时)。

②引流(过滤或向容量瓶中注入溶液时)。

③蘸取试液或黏附试纸

搅拌时不得碰击容器壁

加热仪器(热源)

酒精量不超过其容积的

;用外焰加热,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用后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

[对点练习]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高温焙烧时,用于盛放固体的仪器名称是蒸发皿(×)

(2)用10mL量筒量取8.58mL蒸馏水(×)

(3)如图A配制250mL0.1mol·L-1的盐酸(×)

(4)如图B用稀盐酸滴定NaOH溶液(×)

(5)用如图C装置可以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K2Cr2O7标准溶液(×)

(6)图D记录滴定终点读数为12.20mL(×)

(7)洗净的锥形瓶和容量瓶可以放进烘箱中烘干(×)

(8)分离Br2和CCl4混合物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烧杯(×)

2.填写下列空白:

(1)图1中装置A的名称是________。

(2)图2中仪器D的名称是________。

(3)图3中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_。

(4)图4中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

(5)图5中的仪器名称:

仪器A______,仪器B________。

(6)实验室过滤所需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

(7)浓缩硫酸锌、硫酸铜溶液使用的器皿名称是________。

(8)实验装置中冷凝管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

(9)制取KClO3实验结束后,取出含有KClO3溶液的试管,冷却结晶,过滤,洗涤,该实验操作过程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干燥管 

(2)锥形瓶 (3)圆底烧瓶 (4)球形冷凝管 (5)坩埚 500mL容量瓶 (6)漏斗、烧杯、玻璃棒

(7)蒸发皿 (8)冷凝回流 (9)烧杯、漏斗、玻璃棒、胶头滴管(不填“胶头滴管”也可)

知识点二     仪器的创新使用

一、广口瓶的创新使用

主要用途如下:

1.安全瓶:

空瓶,左右导管均短且等长或进气管短,出气管长。

用于防止液体倒吸或减小气体的压强,防止出现安全事故(如图甲、图乙所示)。

2.集气瓶:

(1)空瓶,正放或倒放。

两个导气管一短一长,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大或小的气体(如图乙所示)。

气体可以由左管或右管进入,分别为向下排空气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2)装满液体,进气体导管短,出液体的导管长,用于收集难溶于此液体的气体。

如用排水法收集氢气、氧气、一氧化氮等气体(如图丙所示)。

3.储气瓶:

进气导管短,另一个导管长,瓶内注入一定量的水,用于暂时储存反应中产生的气体(如图丁所示)。

4.洗气瓶:

进气导管长,另一个导管短,除去气体中的杂质气体,气体长进短出(如图己所示)。

也可作反应装置:

用于检验气体的性质等实验。

5.量气装置:

配合量筒,可作量气装置(如图庚所示)。

气体从短口一端进入广口瓶,将液体压入量筒中,则量筒中进入的液体的体积与所测量的气体的体积相等。

6.供气装置:

由漏斗注入液体,可将瓶内气体压出,使气体流向后续装置,进而进行后续实验(如图戊所示)。

二、球形干燥管的创新使用

干燥管作为中学化学常见的实验仪器,在高考题中经常出现,且不断创新,下面是干燥管的一些具体应用:

1.干燥管可作干燥、吸收及检验装置

(1)干燥管内盛无水硫酸铜时,可用于水蒸气的检验。

(2)可用于气体的尾气吸收,如内盛碱石灰,可吸收HCl、Cl2、SO2等。

(3)可用于测定气体的质量。

定量测定时,有时需要考虑空气中的成分对测定产生的影响,所以吸收气体的装置后还要另接一个干燥管,目的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或二氧化碳等对定量测定产生干扰。

2.球形干燥管的创新用途

(1)A装置为尾气吸收装置,类似于倒置在水中的漏斗。

(2)B装置为简易的过滤器,可净化天然水。

如果去掉上边两层,可用活性炭对液体中的色素进行吸附。

(3)C装置是一微型反应器,体现了绿色化学思想,体现了高考化学试题命题的方向,该装置既可节约药品,又可防止污染。

如铜在该装置中燃烧时,Cl2封闭在干燥管内,实验后剩余的Cl2也能用水吸收,并可以观察CuCl2溶液的颜色。

(4)D装置为一简易的启普发生器,可用于H2、CO2的制取,也可用于铜与硝酸的反应。

三、化学实验安全的创新设计

1.防倒吸装置

对于溶解度很大或吸收速率很快的气体(如NH3或HCl气体)吸收时应防止倒吸。

以上装置既能保证气体(如NH3或HCl)的吸收,又能防止倒吸。

2.防堵塞安全装置

3.防污染安全装置

①实验室制取Cl2时,尾气的处理可采用b装置。

②制取CO时,尾气处理可采用a、c装置。

③制取H2时,尾气处理可采用a、c装置。

[对点练习]

1.下图为常用玻璃仪器组成的六种实验装置,均可根据不同的实验需要在其中加入不同的液体或固体试剂。

请用适宜装置的序号完成下列填空:

(1)能用于干燥CO2气流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_。

(2)用于除去Cl2中HCl杂质的最佳装置是__________。

(3)用于尾气吸收并能防止液体倒吸到反应装置中的是________________。

(4)接在气体制备的连续实验装置中间,用于控制气流平稳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

(5)利用装置A收集CO2气体,应从______口进气。

A中装满水,用排水法测量生成H2的体积,应从______口进气。

答案:

(1)A、E、F 

(2)A (3)C、E (4)D (5)a b

2.填下列空白

(1)洗气:

除去CO2中的水蒸气,装置甲内应盛的物质是________,气体应从________端通入。

若要除去Cl2中混有的HCl,应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应该怎样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检验:

证明CO中含有CO2,装置甲内应盛__________,要除去CO2最好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贮气:

在装置甲中排空气法收集H2时,气体从______端通入;排水法收集O2时,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______端通入;若要用水将装置中的O2排出,水应从______端通入。

(4)图乙所示装置可以作为特殊情况下的气体发生装置。

例如,在常温下可用此装置来制备空气中的某种单质气体,此时气体a为________,固体R为________,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按图丙来安装,此时干燥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浓硫酸 A 用两个如图甲所示的装置,以A—B—A—B的顺序连接,在第一个装置中盛饱和食盐水,第二个装置中盛浓硫酸,气体从第一个装置的A端进入,从第二个装置的B端排出

(2)澄清石灰水 让气体连续经过分别盛有浓NaOH溶液、浓硫酸的装置

(3)B B A

(4)CO2 Na2O2 2CO2+2Na2O2===2Na2CO3+O2

(5)防止倒吸

知识点三      化学药品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取用的原则:

粉状不沾壁,块状防掉底,液体防污染,标签防腐蚀。

2.一般药品的取用

药品状态和取用量

固体药品

液体药品

粉末状

块状

一定量

少量

较多量

一定量

使用仪器

药匙(或纸槽)

镊子

托盘天平

胶头滴管

用试剂瓶倾倒

量筒、滴定管(或移液管)

3.几种特殊药品的取用

药品

取用方法

金属钠、钾等活泼金属

用镊子取出一些金属钠或钾后,用滤纸吸干煤油,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小刀切割一小块,余下的立即放回原瓶

白磷

用镊子夹持住白磷,用小刀在水下切割

液溴

(在通风橱中)先捏瘪滴管胶头,伸入下层吸取(上层为水溶液层),因液溴有很强的腐蚀性,要注意防止其沾在皮肤上

二、药品的称量和液体的量取

1.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

每架托盘天平都自带一套砝码。

托盘天平只能粗略地称量药品的质量,能精确到0.1g。

其使用方法如下:

①将托盘天平放于水平的桌面上,游码置于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直至天平平衡;

②右盘放砝码,左盘放称量物(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依据称量物的性质决定放于纸上、表面皿上或其他容器中);

③称量时,用镊子夹取砝码,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再加质量小的砝码,必要时最后移动游码(用镊子),直至天平平衡;

④准确记录称量物的质量后,移去被称量物,将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游码拨到标尺的零刻度处,使天平恢复原状并注意保持整洁。

2.用量筒量取液体

选用适当规格的量筒,量筒的最大量程要等于或略大于要量取的液体体积。

在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先向量筒中倒入比需要量稍少的液体,然后使量筒垂直立于桌面,再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液体至所需的量。

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三、化学试剂的保存

1.试剂瓶的选择

(1)根据药品状态

(2)根据感光性

2.试剂的存放原则

(1)安全性原则

一般化学试剂都有毒性或腐蚀性或易挥发性或易燃易爆性等,储存化学试剂时必须注意安全。

(2)保纯性原则

有的化学试剂易与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等发生化学反应,有的化学试剂自身易发生化学反应,还有的化学试剂易与橡胶、玻璃等发生化学作用或物理作用,在储存化学试剂的过程中要防止化学试剂变质而导致纯度降低。

(3)方便性原则

在对化学试剂进行储存时,既要考虑试剂易装入容器中,又要考虑试剂易从容器中取出。

3.试剂的保存方法

保存依据

保存方法

典型实例

防氧化

(1)密封或用后立即盖好;

(2)加入还原剂;

(3)隔绝空气

①Na2SO3、Na2S、KI溶液等用后立即盖好;

②FeSO4溶液中加少量铁屑;

③K、Na保存在煤油里,Li保存在石蜡里

防与CO2反应  

密封保存,减少暴露时间

NaOH、Na2CO3溶液、石灰水、Na2O2固体等密封保存

防挥发

(1)密封,置于阴凉处;

(2)液封

①浓盐酸、浓氨水等置于阴凉处;

②液溴用水封

防燃烧

置于冷暗处,不与氧化剂混合贮存,严禁火种

苯、汽油、酒精等

防分解

保存在棕色瓶中,并置于冷暗处

浓HNO3、KMnO4溶液、

AgNO3溶液、氯水等

防水解

加入酸(碱)抑制水解

FeCl3溶液中加稀盐酸;

Na2S溶液中加NaOH溶液

防腐蚀

(1)腐蚀橡胶的物质用玻璃塞或塑料盖;

(2)腐蚀玻璃的物质用塑料容器

①浓HNO3、酸性KMnO4溶液、氯水、溴水等腐蚀橡胶;

②氢氟酸保存在塑料瓶中

防黏结

碱性溶液用橡胶塞

NaOH、Na2CO3、

Na2SiO3溶液等

[对点练习]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SiO2不与强酸反应,可用石英器皿盛放氢氟酸

B.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

C.硅酸钠溶液应保存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D.盛放NaOH溶液时,使用带玻璃塞的磨口瓶

解析:

选B A项,玻璃的主要成分SiO2,易与氢氟酸反应,所以氢氟酸应保存在塑料瓶中;B项,液溴易挥发,因此加水封防止挥发;C项,硅酸钠是一种矿物胶,容易黏贴玻璃,应用橡皮塞;D项,NaOH与SiO2反应生成硅酸钠,容易将瓶塞和瓶口黏贴在一起,应用橡皮塞。

2.读下列药品标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物品标签

饱和氯水

1.01×105

Pa,20℃

药品:

×××

碳酸氢钠

NaHCO3

俗名小苏打

(84g·mol-1)

浓硫酸H2SO4

密度1.84g·mL-1

浓度98.0%

分析

该试剂应

装在橡胶

塞的细口

瓶中  

该药品不

能与皮肤

直接接触

该物质受

热易分解

该药品标签

上还标有

解析:

选A 氯水具有强氧化性,不能使用橡胶塞,A项错误;腐蚀品会腐蚀皮肤,故不能直接接触皮肤,B项正确;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

2NaHCO3

Na2CO3+CO2↑+H2O,C项正确;98%的浓硫酸具有腐蚀性,D项正确。

3.下列药品能存放在同一橱柜中的是(  )

①NaOH ②浓硫酸 ③浓盐酸 ④KMnO4 ⑤活性炭⑥甲苯 ⑦苯 ⑧KClO3

A.⑤和⑧、④和⑧     B.②和③、①和②

C.②和③、⑥和⑦D.④和⑤、④和⑥

解析:

选C 根据酸碱不能混放、易燃物质不能与氧化剂或易爆剂混放的存放原则,NaOH不能与浓硫酸、浓盐酸混放;活性炭、甲苯与KMnO4、KClO3不能混放。

选项A中的⑤⑧不能混放,选项B中①②不能混放,选项D中④⑤和④⑥皆不能混放。

[基础过关练] 

1.实验室用酒精灯加热时必须使用石棉网的仪器有(  )

A.烧杯         B.蒸发皿

C.试管D.坩埚

解析:

选A 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坩埚;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有烧杯、锥形瓶、圆底烧瓶。

2.下列选用的相关仪器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

解析:

选B 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不能用橡胶塞,一般用玻璃塞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水和乙酸乙酯互不相溶,用分液漏斗分离;用量筒量取液体只能精确到0.1mL;向试管中放入块状固体时,应遵循“一平二放三滑入”的原则。

3.下列有关仪器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试管、烧杯均可用于给液体、固体加热

B.使食盐水中NaCl结晶析出时,常用到的仪器有坩埚、酒精灯、玻璃棒、泥三角

C.区别NaCl、Na2SO4时常用到胶头滴管、试管

D.漏斗可用于过滤及向滴定管中添加溶液

解析:

选C 烧杯只能用于给液体加热,A错;使食盐水中NaCl晶体析出的方法通常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使用的容器应是蒸发皿而不是坩埚,B错;由于物质鉴别所用试剂量较少,故应使用试管作反应容器,通过胶头滴管滴加试剂,C对;向滴定管中添加溶液的方法是直接将试剂瓶中的液体倾倒到滴定管中,D错。

4.下列有关试剂的保存方法错误的是(  )

A.为防止水解,FeCl3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

B.少量的钠保存在煤油中

C.NaOH溶液保存在具有橡胶塞的玻璃试剂瓶中

D.保存硫酸亚铁溶液时,向其中加入铁钉和少量硫酸

解析:

选A 为防止Fe3+水解,应向溶液中加入酸抑制水解,但加入H2SO4会引入SO

,使试剂不纯,故应加入稀盐酸,A错误;钠易与空气中的H2O、O2反应,故少量的钠应保存在煤油中,B正确;2NaOH+SiO2===Na2SiO3+H2O,Na2SiO3水溶液易使瓶口和玻璃塞粘在一起,故用橡胶管,C正确;Fe2+易水解和被氧化,加入铁钉防止被氧化,加入硫酸防止水解,D正确。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解析:

选D 由于硝酸具有强的氧化性,因此不能使用橡胶塞,应该使用玻璃塞,A项错误;量筒的精确度是0.1mL,因此不能使用规格是10mL的量筒准确量取9.50mL稀硫酸,B项错误;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原则是左物右码,对于有腐蚀性的NaOH不能在滤纸上称量,要在烧杯中称量,C项错误;Na2CO3是强碱弱酸盐,在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使溶液显碱性,若使用玻璃塞,碱与玻璃的成分中的SiO2发生反应产生有粘性的Na2SiO3,将试剂瓶与玻璃塞粘在一起,因此要使用橡胶塞保存Na2CO3溶液,D项正确。

6.用灼烧法证明海带中含有碘元素,各步骤选用的实验用品不必都用到的是(  )

选项

实验步骤

实验用品

A

步骤1:

将海带灼烧灰化

B

步骤2:

将海带灰溶解、过滤

C

步骤3:

氧化滤液中的I-

D

步骤4:

检验碘元素

解析:

选C 灼烧海带时使用三角架、泥三角、坩埚、坩埚钳、酒精灯;海带灰溶解、过滤时使用烧杯、普通漏斗、玻璃棒、铁架台;氧化I-时不需要使用容量瓶。

 基本操作与实验安全

知识点一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物质的溶解

(1)固体的溶解

使用仪器:

烧杯、试管、玻璃棒等。

促溶方法:

研细、搅拌、加热等。

(2)液体的溶解

一般将密度大的液体沿着器壁慢慢注入密度小的液体中,并用玻璃棒轻轻搅动。

如稀释浓H2SO4时把浓H2SO4慢慢加入到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3)气体的溶解

①对溶解度不大的气体,如CO2、Cl2、H2S等,用如图a所示装置。

②对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如NH3、HCl等,用如图b所示装置。

2.仪器的洗涤

待清洗仪器

污物

清洗试剂

做过KMnO4分解实验的试管

MnO2

热的浓盐酸

做过碘升华的烧杯

酒精

长期存放FeCl3溶液的试剂瓶

Fe(OH)3

稀盐酸

长期存放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

CaCO3

稀盐酸

做过银镜实验的试管

稀硝酸

做过油脂实验的试管

油污

热的纯碱液

通入H2S后的盛有H2SO3溶液的试管

热的NaOH溶液

3.试纸的使用

(1)类型及作用

(2)使用方法

①检验溶液:

取一小块试纸放在玻璃片或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液体,点在试纸中部,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等试纸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②检验气体:

先用蒸馏水将试纸润湿,粘在玻璃棒的一端,放在集气瓶口或导管口处,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

4.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方法

微热法

液差法

气压法

原理

升高装置中气体的温度,使气体体积膨胀

缩小装置中气体的体积,增大压强

封闭气体压强增大,使液滴不能滴下

图示

具体

操作

塞紧橡胶塞,将导气管末端伸入盛水的烧杯中,用手捂热(或用酒精灯微热)烧瓶

塞紧橡胶塞,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的橡胶管部分,从长颈漏斗向试管中注水

塞紧橡胶塞,关闭止水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烧瓶中加水

现象

说明

烧杯中有气泡产生,停止微热,冷却后导气管末端形成一段水柱,且保持一段时间不下降

停止加水后,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于试管中的液面,且一段时间内液面差不变

一段时间后,液滴不能滴下

二、实验基本操作注意点

1.化学实验中的5个“0”

(1)滴定管的“0”刻度在滴定管的上部(但不是最上端),在量取液体的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