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广东中考最新考纲文言文理解性默写上篇.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176013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29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广东中考最新考纲文言文理解性默写上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部编版语文广东中考最新考纲文言文理解性默写上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部编版语文广东中考最新考纲文言文理解性默写上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部编版语文广东中考最新考纲文言文理解性默写上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部编版语文广东中考最新考纲文言文理解性默写上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部编版语文广东中考最新考纲文言文理解性默写上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部编版语文广东中考最新考纲文言文理解性默写上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部编版语文广东中考最新考纲文言文理解性默写上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部编版语文广东中考最新考纲文言文理解性默写上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部编版语文广东中考最新考纲文言文理解性默写上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部编版语文广东中考最新考纲文言文理解性默写上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部编版语文广东中考最新考纲文言文理解性默写上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部编版语文广东中考最新考纲文言文理解性默写上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部编版语文广东中考最新考纲文言文理解性默写上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部编版语文广东中考最新考纲文言文理解性默写上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部编版语文广东中考最新考纲文言文理解性默写上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部编版语文广东中考最新考纲文言文理解性默写上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部编版语文广东中考最新考纲文言文理解性默写上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部编版语文广东中考最新考纲文言文理解性默写上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部编版语文广东中考最新考纲文言文理解性默写上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广东中考最新考纲文言文理解性默写上篇.docx

《部编版语文广东中考最新考纲文言文理解性默写上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广东中考最新考纲文言文理解性默写上篇.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广东中考最新考纲文言文理解性默写上篇.docx

部编版语文广东中考最新考纲文言文理解性默写上篇

部编版语文广东中考最新考纲文言文理解性默写(上篇)

《论语》

1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3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来表示;

4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5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6世博会在上海召开,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7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

用论语中的话说叫: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8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做到“  己所不欲 , 勿施于人 ”,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

9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10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 择其善者而从之 来表示;

11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12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每日反省自身品德修养的句子: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有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为人处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13《论语》中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学习方法的,请简要回答。

谈学习态度的: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谈学习方法的: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或者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4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5.写出《论语》中六个常见成语不亦乐乎、温故知新、诲人不倦、学而不厌、言而有信、任重道远、三人行必有我师……

16.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7.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8.强调学习上的求实态度的句子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9.体现古人注重思想修养,严格要求自己,善于自我批评的句子是: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而不习乎?

《陋室铭》

1.《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6.《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

孔子云:

何陋之有?

7.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8.《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9.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0.写居室环境清新幽雅的句子是: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1.虚实结合写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2.写室主人日常生活高雅脱俗的句子是: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13.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或:

表明自己虽然身居陋室,却同古代名贤一样安贫乐道,具有远大抱负,引用了两个典故)是: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14.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孔子云:

何陋之有?

15.《陋室铭》中反映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是: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爱莲说》

1、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句子是:

莲,花之君子者也。

2、盛赞莲的高贵品质的句子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的句子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不敢轻侮的句子是:

亭亭净植,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5、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6、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他的人多,用周敦颐《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7、《红楼梦》中有诗云:

质本洁来还洁去,不叫污陷淖泥中。

《爱莲说》一文表意与之相近的文句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8、贪污受贿者常常这样为自己的罪恶行为辩护:

“常站河边难免跌于水中。

”对此我们可以用周敦颐的一句名言“出淤泥而不染”作为理论依据进行反驳。

9、写莲能坚守操节,既不因处境恶劣就随波逐流,也不因处境优越就炫耀忘形的句子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0、周敦颐《爱莲说》:

咏莲名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1、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2、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13、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1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5、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香远益清。

16、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

莲,花之君子者也。

17、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8、《爱莲说》中,借莲的形象来写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芳自赏的句子是(或:

赞美莲花品质的名句):

出淤泥于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9、借莲形象写君子心胸豁达,通晓事理,行为方正,德名远播的句子是: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20、《爱莲说》中,借莲的形象写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欺侮的句子是: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1、《爱莲说》中,高度概括莲的可贵品质的句子是:

莲,花之君子者也。

22、《爱莲说》中,感慨真的隐士少,而趋炎附势、追逐富贵多的两句是: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峡》

1、写江水澄澈,风光妩媚的句子是: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渲染三峡秋天山谷空旷,境界清幽寂寥的句子: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侧面写水流湍急的是: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4、引用渔歌,进一步突出秋季肃杀凄清的特点的句子是: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5、前年六月,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成功实现“蓄水315米”,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展示在世人面前,郦道元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凄异景状将一去不复返了。

6、《三峡》中,描写三峡夏季的特点的语句的是:

沿溯阻绝。

7、《三峡》中,描写三峡春冬特点的语句是: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8、《三峡》中,描写秋季的特点的语句的是:

林寒涧肃。

9、《三峡》中,描写三峡总的特点的语句是: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10、《三峡》中,用夸张的手法反映三峡水流之急之疾的语句是: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12写山高峻的句子: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3写水势凶险的句子: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14写水流湍急的句子: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15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6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7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引用渔歌作用:

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季肃杀、凄凉气氛)

《记承天寺夜游》

1描绘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的句子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点睛之笔是: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苏轼夜游承天寺的原因是:

月色入户,无与为乐。

4《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夜游看到的景色的语句是(或:

为读者勾画出一幅动人的夜景图的语句):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记承天寺夜游》中,最能突出庭院景色的语句是:

积水空明。

 6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7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主旨句)

《与朱元思书》

1、《小石潭记》一文中的“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跟《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透明可爱,鱼儿自由游弋,似与人们相乐的情趣。

2、《三峡》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凌,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突出表现了水流的湍急,与《与朱元思书》一文中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用鸟禽的声音来反衬山林之寂静的句子是: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4、富春江景色奇特秀丽,作者正面落墨之后,又从侧面着笔,通过衬托的手法,强化了山水诱人的力量,也含蓄传达出自己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请写出这样的句子: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与朱元思书》中,描绘听觉的句子是: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鸣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与朱元思书》中,写出作者对富春江水之美的总体印象的语句是: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与朱元思书》中,描写富春江水动态美的语句是: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与朱元思书》中,描写富春江水静态美的语句是:

水皆缥缈,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与朱元思书》中,描写富春江的山奇特的语句是: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竟上,互相轩藐;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与朱元思书》中,描写富春江的山中景色的语句是: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鸣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与朱元思书》中,体现作者对富春江山水赞叹的语句是: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中,侧面表现愚公移山艰难的句子是: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愚公移山》中,写出愚公达到目标的句子是: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愚公移山》中,愚公斥责智叟的句子是: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愚公移山》中,愚公坚信移山会成功的理由的句子是: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愚公移山》中,写智叟对待愚公移山的态度的句子是: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愚公移山》中愚公反驳智叟观点的句子是: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上天锻炼人的手段是: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与“错误是正确的先导”这种观点接近的语句是:

人恒过,然后能改。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一个人要担当大任,就必须在思想、生活、身体各方面经受一番磨难,这番磨难是: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2、上天制造重重磨难,让“斯人”经历磨难的目的是: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是: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4、欧阳修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孟子也说过意思相近的一句话,这句话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成语“居安思危”和《孟子》两章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都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

6、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必须有无法家拂士和无敌国外患。

(1)文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中心论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第一段承上启下的句子: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其中“是人”指上述六人和与此相似的其他人。

  (3)第二段讲客观条件对造就人才的作用,阐述的道理是:

成就大业,必须先经受苦难磨练。

  其中阐述在思想上磨练的句子是:

苦其心志。

  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是: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行为。

  在生活上经受磨练的句子: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其结果才能动心忍性,(受磨练的益处)曾益其所不能。

  (4)第三段讲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即:

困境能激发人的斗志

  写人心理状态的变化,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写人面部表情的变化。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5)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好处,从正面讲磨练激发人斗志(个人)。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从反面提示国家灭亡的原因: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6)孟子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是: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认为国家要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

 

二、现代文阅读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没有哪一种发明和发现对人类的贡献明显地高于火。

除了人类,没有其他任何一种动物可以利用火,更不要说掌握制造火的技能。

说人类是使用火的动物,要比说人类是使用工具的动物更合理。

何况火对人类的改变,很可能还远远没有被我们充分认识。

   学者们至今不能确定,人类何时开始利用火。

不容置疑的是,火对远古时代人类温饱的无与伦比的贡献。

它可以清除某些植物的毒素,软化某些植物的纤维,从而拓宽了人类的食谱,并改善了人类的消化。

又因为烧烤后的食物便于储存,从而以摆脱迅速腐败的方式,增加了人类的食物。

它让人类前所未有地体会到美味。

它还助长了人类饮食方式的分化。

火在“温”上对人类的影响,很可能比它对“饱”的影响更复杂。

它拓宽了人类的生存地,很可能人类从热带走向温带是依赖火的帮助。

它帮助人类深度休息和松弛身心。

因为火对人类的影响深刻巨大,对于一直不曾利用火的人来说,没有也罢,但是享受过了火的人,就再也不能忍受没有火的生存。

   人工取火是难度极高的门槛。

跨过这一门槛前的漫长岁月里,保存火种,以及丢失了火种后如何从拥有火种的人群那里重新获取,成为至关重要的事情。

持久地、日复一日地维持火种,所需燃料是巨量的。

灌木、草不能带来持久燃烧的火。

那时的人类还没有刀斧,不能砍伐乔木,只能捡拾干枯的落木。

而随着消耗,捡拾的距离将越来越远,负担越来越大。

因此,维持火种的单位只能是部落。

   考古发掘中,洞穴是发现原始人使用火的遗迹的主要地点。

于是有人认为,洞穴居住是当时人类的生存方式。

学者雄辩地反驳了这种认识。

原因其实很简单:

洞穴是物质环境中极具随机性的地貌。

食物源和新鲜水源是生存的第一要素,却未必在洞穴附近。

在绝大多数动物的生存策略中,都看不到牺牲第一要素去迁就洞穴的习惯性选择。

地下动物的洞穴往往是自挖的。

北极熊在冰雪上为自己挖洞过冬。

其他熊的洞穴选择也是随机的,利用树洞、山洞等等。

何况那是冬眠,不是日日觅食的温暖季节。

原始人要跟着食物源跋涉、迁徙,不会定居于附近缺水少食的山洞。

那为什么山洞中屡屡发现火的遗迹?

只能有一个解释,那里是他们保存火种的专门场所。

在不避风雨的露天场所保存火种太过冒险,且更消耗木材。

这是人类使用火不久就可以完成的认识。

于是,当保存火种的山洞距离食物源、水源较近时,山洞尚可兼作部落聚会的场所,当山洞距离食物源、水源较远时,山洞就只能充当火种保存地。

而为了降低因看管人能力低下而导致火种熄灭的概率,乃至一次次失败经验的吸取,都会导致专职保存火种者的产生。

很可能是这桩当时最紧要的事情,造就了人类社会中的第一次专业分工。

   火的恩泽无边。

享受过又失去了火种的部落的唯此为大的事情,就是寻找火种。

等待天火的概率小到难以期待。

在跨过人工取火的门槛之前,到其他部落找火,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找到了有火的部落,如何获得火种呢?

   一开始,人们唯一的手段就是抢夺。

火种的保卫与抢夺,一定是部落间演绎了千万年的曲目。

精心和殊死的保护,使得抢夺的门槛大大提升。

而求火的欲望愈强,遂只好跌跌撞撞地摸索另外的途径。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有人类可以利用火,掌握制造火的技能。

B. 人类何时开始利用火。

学者们不可能确定。

C. 跨过人工取火这一门槛前的岁月非常漫长。

D. 人类生存的第一要素是食物源和新鲜水源。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说人类是使用工具的动物是没有道理的,说人类是使用火的动物则有充分理由。

B. 虽然火不能增加人类的食物,但通过烧烤可以使食物摆脱迅速腐败,便于储存。

C. 考古发掘中,原始人用火的遗迹都在洞穴中,因为穴居是当时人类的生存方式。

D. 掌握人工取火技术之前,失去火种的部落几乎唯一的选择就是到其他部落找火。

(3)文章结尾说:

“遂只好跌跌撞撞地摸索另外的途径。

”根据原文推断,假如你是失去了火种的部落的酋长,你会怎么做?

并说明理由。

【答案】

(1)B

(2)C

(3)我会试验各种可能的方法人工取火。

因为抢夺火种同样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甚至无数的流血牺牲。

这样还不一定能够成功,所以还不如另想办法,也许有所收获。

【解析】【分析】

(1)ACD说法正确。

B原文中说的是学者们至今不能确定,人类何时开始利用火。

(2) A 原文中的意思是:

说人类是使用火的动物,要比说人类是使用工具的动物更合理。

而不是:

说人类是使用工具的动物是没有道理的,说人类是使用火的动物则有充分理由。

 B原文的意思是:

因为烧烤后的食物便于储存,从而以摆脱迅速腐败的方式,增加了人类的食物。

C原文中的意思是:

考古发掘中,洞穴是发现原始人使用火的遗迹的主要地点。

D理解和分析正确。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既然抢夺的门槛这么高,那就只能另想办法,自己造火(人工取火)了。

故答案为:

⑴ B;⑵D;

⑶我会试验各种可能的方法人工取火。

因为抢夺火种同样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甚至无数的流血牺牲。

这样还不一定能够成功,所以还不如另想办法,也许有所收获。

【点评】⑴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筛选信息是说明文常有的题型,这样的题非常简单,答题时首先要整体了解文章内容,然后再从中筛选出与题目中有关的句子,分析其有无差别即可正确答题。

⑵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这类的题,往往题目中的句子会存在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因此从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仔细辨析即可。

⑶本题考查表达观点的能力。

答题时要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3.文学作品阅读

写给女儿的一封信

贾平凹

   浅浅是我的女儿,从小就喜欢写诗,我只觉得好玩可爱,但从不鼓励她将来要当作家诗人。

文坛上山高水远,风来雨去,人活得太累,并且我极不爱听文二代之说,这样的帽子很容易被戴上,既丑陋,又硌得脑袋疼。

在二三十年里,我仅呵护她的上学,就业,结婚,指望着一切能安康平顺,岁月静美。

等到她的两个孩子终于上小学了,家里没了零乱和嚣烦。

有一日她送我烟酒还有几首诗,我才知道她其实还一直写诗,只是有的写在日历上,有的写在手机上,有的能念出来还没有写下来。

   唉,诗这东西像种子一样,有土壤水分了就要拱土发芽,生叶抽枝的。

我读了那些诗,觉得有意思,她说够不够发表水平,我说,就是够发表水平也不要发表,诗可以养人,不可以养家,安分过一般日子吧。

   她是听我话的,生活得简单而安静,偶尔给我手机发一首诗。

我对她的诗越来她辅导不了,以我的爱好,总是回复一句好或是不好,建议她给她认识的几个诗人发去让人家看看。

此后很久的时间,她不再发诗给我,或许她觉得我老打击她,或许也觉得我真的不懂诗。

后来我所知道的,是一些朋友认为她写的还好,竟替她把一些诗稿投给杂志,竟受到肯定,有了许多赞许的话。

   人真是奇怪,受了鼓励,就像火山爆发一样,虽然这火山上冰雪覆盖。

这一点上她有点像我。

   她现在已经不小了,说起来有父女的名分,实际上我是我,她是她,她早不崇拜我。

我也无法控制她,何况诗是她的,与我毫不相关。

她的诗在各种杂志上不断地发表,偶尔我读到了,也让我惊讶,她怎么有这么多的奇思妙想!

那些句子是她这个年龄人的句子,是这个时代的句子,我是远远撵不上了,倒生出几多感叹和羡慕。

   我曾经给许多人写过序,给许多书画展览、新书发布会站过位,而浅浅是作公开的诗人了,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却因别的事外出,不能到现场祝贺,就写几句话赠送她。

我要说的是,既然一颗苗子长出来了,就迎风而长,能长多高就多高,不要太急于结穗,麦子只有半尺高结穗,那穗就成了蝇头。

   培养和聚积能量是最重要的,万不可张狂轻佻,投机迎合,警惕概念化、形式化,更不能早早定格,形成硬壳。

作家诗人是一生的事,长跑才开始,这时候两侧人说好说坏都不必太在心,要不断向前,无限向前。

   最后,我还要说:

做好你的人,过好你的日子,然后你才是诗人。

读父亲信有感

贾浅浅

   读到这封信的时候,他正在书房同别人说话。

我坐在他的旁边。

说不上来是感动还是悲伤,心头就像压着一块石头似的喘不过气来。

我忽然哭出了声,眼泪汩汩地流着,像要接满桌前放着的那块凹石。

   他侧着身子,看着我,声音柔软地说:

你还读哭了?

我知道他有时还拿我当小孩一样。

我也故意拽着他的袖子要把眼泪鼻涕往上抹。

他嘿嘿地笑了,说是写了整整一个早上。

   在家里,我是最跟他没大没小的两个人,常常当着屋里屋外的人搂着他的脖子,揪着他的寿眉。

着急的时候他会喊:

不当当(方言,意为没大没小)。

过后依然在电话里按我的要求用响亮的亲吻结束。

是呀,“文坛上山高水远,风来雨去”,他怎么忍心让自己女儿活得辛苦呢。

这几年只有自己做了母亲,才体会得出那其中的深意。

“做好你的人,过好你的日字,然后你才是诗人。

”这也许是全天下所有的父母对儿女的期待。

   “诗可以养人,不可以养家,安分过一般日子把。

”像开出的莲,它却长在淤泥里。

   “长跑才开始,这时候两侧人说好说坏都不必太在心,要不断向前,无限向前。

”这让我想起了他的创作,不就是这样吗?

我划了根火柴,燃起了一根烟夹在他的食指间,笑着说我想起了一句诗“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他搔搔头说:

“好”。

   一朵兰花瓣,正悄悄落下。

   (以上两文选自《文艺报》2018—02—05,有删改)

(1)(读信·感知)阅读上面两封信,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A. 贾平凹只是觉得女儿写诗好玩,但是不鼓励女儿去当作家诗人。

B. 贾平凹觉得作家诗人是一生的事,培养和聚积能量最重要。

C. 贾平凹有时拿女儿当小孩一样,贾浅浅也故意拽着他的袖子把眼泪鼻涕往上抹。

D. 贾浅浅认为父亲告诫她的话恰是父亲创作的总结。

(2)(读信·涵泳)两封书信,都适合朗读。

根据你的理解,确定下列语句的“重音”,并结合语境说说你为什么样处理。

(任选一句)

A诗可以养人,不可以养家,安分过一般目子吧。

B他侧着身子,看着我,声音柔软地说:

你还读哭了?

(3)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贾平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