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62docdoc.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77174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6.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62doc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62doc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62doc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62doc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62doc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62doc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62doc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62doc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62doc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62doc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62doc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62doc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62doc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62doc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62doc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62doc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62doc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62doc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62doc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62doc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62docdoc.docx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62doc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62docdoc.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62docdoc.docx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62docdoc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62)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古代钱币的文化内涵

王永生

中国古代钱币具有很强的文化属性。

随着生产的发展,人类社会出现了最初的分工。

当产品有了剩余,就出现了交易。

《诗经》所记载的“抱布贸丝”“握粟出卜”,就反映了早期的交易情况。

有了交易,就会产生货币。

从商代中晚期出现铜贝开始,历经春秋战国时期的刀布币、秦半两、汉五铢、唐开元,直至延续到清末的制钱。

钱币贯穿于中国古代的悠久历史长河,并体现出在文化发展中所具有的连续性、阶段性及承继性,并全方位地承载和涵盖了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的文化信息。

形制上,承继了礼器玉琮的观念,表现为圆形方孔。

其中蕴含了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和哲学思想,是古代阴阳八卦学说的具体体现。

这种“外圆内方”“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元素,对中国古人的处事原则、行为规范,乃至中国古代的建筑结构、风水习俗等都有深远的影响。

图饰上,不用人物或动物图案而专为文字。

钱币上的文字,秦以前是所谓大篆,秦以后是小篆。

六朝以后多用隶楷,蜀汉直百五铢的直百两字是隶书,这是中国钱币上最早出现的隶书。

唐代开元通宝钱使用的也是隶书,即所谓八分书,相传是大书法家欧阳询所书。

宋代文学艺术空前繁荣,表现在钱文书法上,更是丰富多彩,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各种书体全有;每种钱币至少有两种书体,甚至有三种,称为对钱;钱文书法中有苏东坡的“东坡体”、宋徽宗的御书“瘦金体”。

一部钱币史所呈现的几乎就是一部中国古代书法史。

技术上,先秦使用范铸,早期为泥范,

基本是一钱一范。

从汉代五铢钱开始,加铸外郭,此项技术的采用,便于保护钱文,减少磨损,明显较同时期欧洲的铸钱技术先进。

纸币的使用则促进了造纸技术和雕版印刷术的改进和发展。

无论是铸造铜钱还是印刷纸币,因为要满足社会流通的需要,使用的一定是当时最成熟的技术;而从防私铸及防伪造考虑,所采用的又必定是当时最先进的技术。

因此,可以说一部钱币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青铜铸造史、造纸史和印刷史的发展历程。

无论是从形制、图饰、还是铸造或印刷技术上,乃至对外文化交流上,钱币都集中和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历史进程的实物见证。

钱币不同于一般物品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社会产生重大变革或发生重要事件的产物和象征。

任何一枚钱币的铸造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同时也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产生重要的影响。

每一种钱币总是在继承原有钱币的基础上而有所发展,既有历史的延续性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从某种角度也可以说,一部钱币史所串联的就是一部中国古代史。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货币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后,产品有了剩余,并用于交易的结果。

记载在《诗经》中的“抱布贸丝”“握粟出卜”是早期交易的反映。

B.中国古代钱币贯穿了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长河,并且具有很强的文化属性,全方位地承载和涵盖了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的文化信息。

C.中国古代钱币不用人物或动物来做图饰,而只用文字,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各种书体都曾经出现在钱币上作为文字图饰。

D.中国古代钱币是圆形方孔的形制,其中蕴含的“外圆内方”的哲学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元素,对中国古人的诸多方面都有直接影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代钱币继承礼器玉琮形制上方与圆的观念,可见“外圆内方”“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也是影响着钱币铸造和礼仪习俗的。

B.无论是铸造铜钱还是印刷纸币,通常要满足社会流通的需要以及要考虑防私铸、防伪造的因素,因此运用的一定是当时最成熟、最先进的技术。

C.宋代钱文书法相比之前更加丰富多彩,各种书体齐全,有了至少有两种书体的对钱,还有名家书体,如“东坡体”“瘦金体”,说明宋代文学艺术的繁荣。

D.汉代五铢钱采用的加铸外郭技术,较先秦的范铸更便于保护钱文,减少磨损;且与同时期欧洲的铸钱技术相比,明显更为先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商代中晚期的铜贝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刀布币、秦半两、汉五铢、唐开元,直至清末的制钱,这些古代钱币体现了连续性、时代性及承继性的特点。

B.一部钱币史从某种角度来说,串联出一部中国古代史,它几乎能呈现出中国古代书法的发展,侧面反映中国古代青铜铸造史、造纸史和印刷史的发展历程。

C.钱币作为实物见证,从形制、单位、图饰、铸造或印刷技术上,甚至在对外文化交流上,都集中和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D.钱币可以说是社会产生重大变革或发生重要事件的产物和象征,这是它的特殊之处,不同于一般物品。

铸造钱币会对当时社会的很多方面有重要影响。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洗礼①

[法]莫泊桑

男人们打扮得漂漂亮亮,在农庄门前等候。

五月的太阳把它明亮的光辉

倾泻在开着花的苹果树上。

苹果树周围,不断有雪片似的小花瓣撒下来,落入深深的草丛,草丛中蒲公英盛开如火,虞美人好像点点血滴。

一只乳房饱满的大肚子母猪睡在厩肥堆边;一大群小猪在它周围转来转去,它们的尾巴像绳子似的卷曲着。

突然间,在那些庄院的大树后面,响起了教堂的钟声,当当当,这微弱而又遥远的召唤在欢乐的天空里播送着。

燕子像箭一样地掠过蓝色天空。

牛圈的气味掺杂着苹果树甜蜜蜜的气息不时飘过。

那些男人中间的一个转身对着房子喊道:

“快点,快点,梅利娜,打钟啦!

他大约三十岁光景,是个魁梧的庄稼汉。

他的父亲,一个老头儿,像橡树的躯干那样虬劲盘结,说道:

“女人家总不肯早点准备好。

老头儿的另外两个儿子笑了,其中一个对刚才高声叫喊的大哥说:

“去催催吧,波利特。

不然到了中午也出不来。

”那年轻人走进房子去了。

这当儿,保姆在门口出现了,裹在白襁褓里的两个月的婴儿睡在她的肚子上。

随后,那母亲也挽着丈夫的胳膊出来了。

她长得高大壮实,才十八岁,气色红润,面带笑容。

亲属都跟在后面出发了。

保姆抱着怀里的小生命,小心地避开路上的水洼。

老人们规规矩矩地走着。

年轻人却想跳舞了,他们望着路边那些来看热闹的姑娘们。

婴儿的父亲和母亲一本正经地跟在孩子后面,这孩子日后要在人世上代替他们,要继

续他们的姓氏,当蒂这个姓氏在全区是有名的。

现在可以望见有尖顶钟楼的教堂了,那钟声在召唤新生的婴儿第一次到天主的家里来。

一条狗跟着他们。

有人扔给它几颗糖杏仁,它就围着人欢蹦乱跳。

教堂的门敞开着。

神父正在祭坛前面等候。

他是个高个子、红头发的年轻人,瘦而结实,也姓当蒂,是孩子的叔叔,孩子父亲的另外一个兄弟。

他按着仪式给他的侄子施了洗礼。

洗礼完毕,这一家人在门口等着神父脱掉祭披又上路了。

现在大家走得很快,因为心里惦记着那顿饭。

保姆对走在旁边的神父说:

“喂,神父先生,你肯不肯替我抱抱你的侄子,让我活动一下。

神父接过孩子。

孩子的白衣裳衬在黑道袍上,像一大块挺耀眼的斑迹。

虽然孩子并不重,可是他不知道怎么抱,怎么放,所以感到很窘。

大家都笑起来,一位老奶奶远远地问道:

“你是永远不会有这么个小东西了,你说,你就不难过吗?

神父没有应声。

他大步走着,凝视着这个蓝眼睛的婴儿。

那父亲嚷着说:

“我说,神父,如果你也想要一个,只管说一声就行。

接着大家就像庄稼人平素那样开起玩笑来了。

从坐上饭桌起,那种乡俗的笑闹就像一阵暴风雨似的开始了。

另外两个儿子也快要结婚,他们的未婚妻都在场,是特意请来一起吃饭的。

客人们不断地说着笑话,都是些粗话,把姑娘们说得满面通红吃吃地笑着;男人们笑得直不起腰来。

神父已经看惯了乡下人这种放纵的场面。

他一直静静地坐在保姆旁边,用手指逗弄侄子引他笑。

他就像从来没见过孩子似的,感到很惊奇。

他若有所思、全神贯注地端详着他,带着一种心事重重的严肃神气,怀着一种发自内心的慈爱。

对这个脆弱的小东西,他哥哥的儿子,他产生了一种从来未曾有过的奇特、强烈而又带

点忧郁的慈爱之情。

他什么也不听,什么也不看,他一心一意地望着这个孩子。

他很想再把他抱在膝上。

面对着这个人类的幼芽,他一直心里很感动,好像是面临着一种他从来没有料到的、言语无法形容的神秘,一种既庄严而又神圣的神秘,一种新的灵魂的化为肉身,生命肇始、爱情觉醒、种族延续和人类

永远前进的伟大的神秘。

保姆不停地吃着,神父对她说:

“把他交给我,我不饿。

他把孩子又抱了过来。

于是他周围的一切都不见了,变得无影无踪了。

他的眼睛一直盯在那张胖嘟嘟的红脸蛋上。

渐渐地那小身体的热气透过襁褓和呢道袍,传到他的腿上,就如同一种非常轻柔、非常幸福、非常纯洁的抚爱,一种使他热泪盈眶的甘美的抚爱,一直透进他的心里。

吃饭的人们越发喧闹起来。

孩子被这种吵声吓得哭起来。

那母亲站起来,把儿子抱到隔壁房里。

几分钟后,她回来说,孩子在摇篮里睡得很安稳。

喝咖啡的时候,已经天黑。

神父早就不见了,可是谁也没有注意到。

后来,年轻的母亲起来去看看孩子醒了没有。

她摸索着走进房间。

可是一种奇怪的声音吓得她立刻站住。

她回到饭厅,面色非常苍白,打着哆嗦把这件事告诉大家。

男人们乱纷纷地站起来。

那父亲端着灯,蹿了进去。

只见神父跪在摇篮旁边,把头放在孩子的枕头上,正在呜呜咽咽地哭着。

(据郝运译文删改)

【注】①洗礼:

信奉基督教的欧美家庭在教堂为新婴儿举行的仪式,主持洗礼的神父应当是亲友中的基督教徒,礼毕后,要举办午宴。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描写虞美人“好像点点血滴”,以及两次写到教堂的钟声,这些细节一方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另一方面也暗示了故事必然有一个出人意料的悲惨结局。

B.小说写了农庄午宴,饭桌上“暴风雨似的”乡俗笑闹,“客人们不断地说着笑话,都是些粗话”“男人们笑得直不起腰来”,这些描写旨在表现农庄人朴素的生活和豪放的性格。

C.“神父接过孩子”,但由于他是一个神父

,从未抱过孩子,所以“不知道怎么抱,怎么放”,“感到很窘”;神父的父亲也跟他开玩笑说“如果你也想要一个,只管说一声就行”。

D.小说通过大量的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了神父看婴儿、抱婴儿时独特而复杂的感受,揭示了他的内心世界;也正是这个可爱的婴儿,唤醒了深埋在神父心底的人性之爱。

5.小说中的“神父”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请简要分析。

(5分)

6.有人认为,小说题目是“洗礼”,但对“洗礼”却一笔带过,主要内容是写神父人性的觉醒,因此,可将题目改为“觉醒”。

你认为哪个题目更合适?

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本报评论(评论员钟声)】韩国企业乐天集团近日同意就“萨德”反导系统部署用地与韩国军方签署协议,意味看主动挤入东北亚战略博弈的复杂局面。

不少抗议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韩国民众对此表示极大愤怒。

但是,韩国一些媒体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本国民意上,更没有顾及本国及地区安全的大局,而是忙不迭地揣测中国是否“封杀”乐天。

他们心里装着鬼,所以心很慌。

其实他们很清楚,中国人民不可能对此无动于衷。

众所周知,美韩推进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严重破坏地区战略平衡,严重损害包括中国在内的本地区有关国家的战略安全利益,不利于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

安全利益关乎一国根本。

韩方一方面破坏邻国的安全利益,另一方面还指望同邻国正常做生意,这样的如意算盘怎么可能打出名堂?

在整个国际关系史上都找不出先例。

中国欢迎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依法保障有关企业在华合法权益,这是一贯的政策立场。

然而,外国企业在华经营成功与否,最终却要由中国的市场和中国的消费者来决定。

乐天集团主动选择配合“萨德”部署,就是把韩国政府往损害邻国战略安全利益、恶化地区局势的错误方向推,就是一心一意要为自己的错误讨一颗苦果吃。

相应而来的结果已经显现出来,中国消费者自发地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乐天做出坚决回应,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显然,乐天给“萨德”入韩铺路的决定,是典型的误国之举。

此举不仅无助于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还制造了新的冲突点,令整个半岛局势进一步恶化。

况且,绑上美国反导“战车”的韩国,很多事情将由不得自己做主了。

一旦爆发激烈冲突,韩国不可能不受重创。

韩国媒体现在用“坐立不安”“战战兢兢”来形容乐天当下的心境,恐怕一方面是看准了乐天在中国规模达8万亿韩元的各种项目和业务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也明白韩国的“苦日子”将随之而来。

去年7月美韩决定在韩国部署“萨德”以来,中韩合作的民意基础明显受到了损害,中韩不仅政治关系遇冷,而且经贸、人文等各领域交往也受到了影响。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韩国继续执意推进“萨德”部署,两国间各领域合作势将遭遇更大困难。

中国反对在韩部署“萨德”系统的意志是坚定的,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安全利益也不会有丝毫含糊。

韩国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否则注定要为此承担责任。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03月04日)

材料二

【本报记者倪浩魏辉】“中韩经贸关系倒退10年是有可能的”,辽宁社科院副院长梁启东表示,在涉及国家重大利益问题上中国不会让步。

如果韩国继续一意孤行,结果只能是作茧自缚。

2016年韩国经济受到国际市场波动和国内政治动荡双重打击,呈现严重低迷状态。

寻求与中国合作,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但“萨德”入韩,引发中韩关系大倒退。

10年前的2006年中韩双边贸易额是1300亿美元。

如果韩国不改弦更张,中韩经贸关系肯定受损,甚至会出现“硬着陆”。

也就是说,减少1000亿美元是很有可能的,那就是“一夜之间回到10年前”。

(选自环球网2017年03月04日)

材料三

【湖北日报讯】韩国民众与民间组织分别在韩国国会以及乐天百货商场门前举行示威,抗议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要求乐天集团拒绝提供部署“萨德”用地。

参加示威的金泉市民对策委员会共同委员长刘先喆说,“萨德”系统不能保护韩国安全,部署“萨德”只会使韩国成为半岛“火药桶”和冲突“前沿”。

“这是‘假安保’,真的安保政策应该是通过六方会谈要求朝鲜弃核。

刘先喆认为,乐天集团这次是否提供“萨德”用地,将成为判断其是否真正属于国民企业的标准。

“如果乐天屈服于韩国国防部的压力,将犯下卖国罪行,乐天应该做出明智的决定。

(选自《湖北日报》2017年02月23日)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虽然属于新闻评论,但是对“萨德入韩”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相比于材料二与材料三的消息报道,同样具有新闻价值。

B.材料一认为此次“萨德入韩”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韩国的一些媒体妄意揣测中国会不会封杀“乐天”,从而没有注意本国民意。

C.三者关注的都是当下“萨德入韩”的问题,都对其持反对的态度,而且都认为此次“萨德入韩”将会对韩国经济造成很大的冲击。

D.三者都对“萨德入韩”问题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分析报道,并且均暗示读者,对该事件的妥善解决要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8.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合理的两项是(4分)

A.相对而言,《人民日报》的观点更有可信度,材料二和材料三仅仅代表个人的观点,因此它们违背了新闻客观性的原则。

B.对于“萨德入韩”一事,材料三选择的采访对象是韩国人,由此可以看出它和其他两则材料有不同的感情倾向与政治立场。

C.为了适应不同的读者需求,三家媒体在用词和修饰风格上有各自的考虑,相比之下,《人民日报》的风格义正辞严,更为恰当。

D.三段材料来源不一,有党报,有网媒,但都选择了在“萨德入韩”这一时期发布相关新闻,说明三者都注重新闻的时效性。

E.三家媒体发布关于“萨德入韩”的新闻的背后,是国家对于“萨德入韩”问题的看法。

可见,三者部是国家的喉舌,服务于民。

9.根据上述材料,请从至少三个角度谈谈此次“萨德入韩”对韩国有哪些影响。

(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沈有容,字士弘,宣城人。

幼走马击剑,好兵略。

举万历七年武乡试。

蓟辽总督梁梦龙见而异之,用为昌平千总。

复受知总督张佳胤,调蓟镇东路,辖南兵后营。

十二年秋,朵颜长昂以三千骑犯刘家口。

有容夜半率健卒二十九人迎击,身中二矢,斩首六级,寇退乃还,由是知名。

十四年从李成梁出塞,抵可可毋林,斩馘多。

明年再出,亦有功。

成梁攻北关,有容陷阵,马再易再毙,卒拔其城。

从宋应昌援朝鲜,乞归。

日本封事坏,福建巡抚金学曾欲用奇捣其穴,起有容守浯屿、铜山。

二十九年倭掠诸寨有容击败之倭据东番有容守石湖谋尽歼之以二十一舟出海遇风存十四舟。

过彭湖,与倭遇,格杀数人,纵火沈其六舟,斩首十五级,夺还男妇三百七十余人。

倭遂去东番,海上息肩者十年。

捷闻,文武将吏悉叙功,有容赉白金而已。

三十二年七月,西洋红毛番长韦麻郎驾三大艘至彭湖,求互市,税使高寀召之也。

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

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由浙江游击调天津,迁温处参将,罢归。

四十四年,倭犯福建。

巡抚黄承元请特设水师,起有容统之,擒倭东沙。

泰昌元年,辽事棘,始设山东副总兵,驻登州,以命有容。

八月,毛文龙有镇江之捷。

诏有容统水师万,偕天津水师直抵镇江策应。

有容叹曰“率一旅之师,当方张之敌,吾知其不克济也”无何,镇江果失,水师遂不进。

明年,广宁覆,辽民走避诸岛,日望登师救援。

朗先下令,敢渡一人者斩。

有容争之,立命数十艘往,获济者数万人。

时金、复、盖三卫俱空无人,有欲据守金州者。

有容言金州孤悬海外,登州、皮岛俱远隔大洋,声援不及,不可守。

迨文龙取金州,未几复失。

四年,有容以年老乞骸骨,归,卒。

(选自《明史•沈有容传》,有删改)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二十九年/倭掠诸寨有容/击败之/倭据东番/有容守石湖/谋尽歼之以二十一/舟出海遇风/存十四舟

B.二十九年/倭掠诸寨/有容击/败之倭/据东番/有容守石湖/谋尽歼之/以二十一舟出海/遇风/存十四舟

C.二十九年/倭掠诸寨/有容击败之/倭据东番/有容守石湖/谋尽歼之/以二十一舟出海/遇风/存十四舟

D.二十九年/倭掠诸寨有容/击败之/倭据东番/有容守石湖谋/尽歼之以二十一舟/出海遇风/存十四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试”是古代科举的地方考试,又称“大比”。

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

B.“乞骸骨”意思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家。

C.“倭”指倭寇。

是指元末到明中叶在朝鲜和我国沿海抢劫骚扰的日本海盗。

D.“海外”与古代的“海内”相对,“海内”指国内,“海外”则古今同义,指国外。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沈有容热爱军事。

他从小就会骑马击剑,后考中武生乡试,梁梦龙、张佳胤都赏识器重他,让他担任要职。

B.沈有容作战勇猛。

指挥夺取刘家口的战斗中,他身先士卒,用弓箭射中两人,并斩首六级,等敌人退走了才回来。

C.沈有容有远识。

毛文龙在镇江打了胜仗。

诏令有容统率水师万人,去做策应。

有容叹息说:

“率领一支部队,去抵抗正嚣张的敌人,我知道那是不可能成功的。

D.沈有容爱护百姓。

郎先发布禁令不让人去救百姓时,他表示反对并下令让几十艘船开往各岛,从而使数万人获救。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

(2)朗先下令,敢渡一人者斩。

有容争之,立命数十艘往,获济者数万人。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忆王孙

(清)纳兰性德

西风一夜剪芭蕉,倦眼经秋耐寂寥?

强把心情付浊醪。

读《离骚》。

愁似湘江夜潮。

【注】此词作于三藩之乱期间

14.下列对这首词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句的“西风一夜”写时间之久,让人不自禁浮想出芭蕉虽未凋尽,却也满目疮痍的画面

B.第二句“倦眼”点名已是深夜,秋夜里作者说自己难以抵挡孤独之感

C.第三句的“强

”字透露出作者也需浊酒将心情打发,以酒浇心中之愁。

D.“读《离骚》”表明当时作者羁旅漂泊之情,并含有思乡之意。

E.末句直接抒情,写理想抱负无处施展,前途无路,心潮澎湃,如湘江日夜奔流。

15.首句“西风一夜剪芭蕉”中的“剪”字有何妙处?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

”两句,作者凭吊英雄人物,以一杯清酒祭月,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刘义隆的典故,以古喻今的句子是:

,,。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诗歌解读就是专家也未必在行,特别是将汉以前的古体诗

拿给讲授古代文学的老师解读,也不见得句句都是十分到位的真知灼见。

②宁夏旅游业已成为本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这里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闻名天下,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③曾经一文不名的马云,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创办了阿里巴巴,并且凭借他的毅力和才智,成为了中国年轻一代创业者的楷模。

④面对灾害他奋不顾身,用行动阐释着大爱无疆,可灾害过后回到家,老父亲已经去世半月。

他悲痛至极,真有百身何赎之感。

⑤一些美国高中追求博雅教育,固然是为了提升学生进入常春藤高校的竞争力,更是为了让学生触类旁通到其他领域。

⑥中国文坛对莫言作品中所展现的高密东北乡的特点曾经多有批判之声,可自从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纷至沓来。

A.①②③B.③④⑤C.③④⑥D.②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既是朴素的发展规律,也是经济转型的参考坐标,既不能走竭泽而渔式的粗放之路,也不能停下探索产业升级新路。

B.有关发言人在日前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指出,如果美国不改变目前实行的对华贸易政策,那么谁也不能保证在中美之间不会爆发一场后果严重的贸易战争。

C.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和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

D.根据瑞士出台的《动物权益保护法规》表明,为了维护动物的尊严和保障动物的福利,只养一条金鱼,置它于“孤单”的境地属违法行为。

19.下列各句中,表达最为得体的一句是(  )。

A.毕业那年你送给我的明信片,我一直惠存着。

B.你的作文写得不错,但对其中不妥的几处,我斗胆加以斧正。

C.拙作奉上,自己总觉得惶恐不安,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

D.在座的不是董事长,就是总经理,现在请大家出钱出物,为国家尽匹夫之责。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

(6分)

患了高血压,到底是吃中药还是吃西药?

有点让人为难。

①      ,再做选择吧。

中医治疗原理是通过望闻问切收集资料,找到引起病症的原因,然后辨证施治。

②      ,所以疗效可靠稳定。

西医则很直接,既然血压高,那就降血压。

它的优势是降压效果好,但是需要一直服药,一有漏服,就让人没安全感,而且即使服药③    ,还要注意减少药物对身体产生的毒副作用。

21.下面是一封推荐信,其中语言表达、标点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