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认识食品安全问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177256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65.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认识食品安全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怎样认识食品安全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怎样认识食品安全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怎样认识食品安全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怎样认识食品安全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怎样认识食品安全问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怎样认识食品安全问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怎样认识食品安全问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怎样认识食品安全问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怎样认识食品安全问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怎样认识食品安全问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怎样认识食品安全问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怎样认识食品安全问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怎样认识食品安全问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怎样认识食品安全问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怎样认识食品安全问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怎样认识食品安全问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怎样认识食品安全问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怎样认识食品安全问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怎样认识食品安全问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怎样认识食品安全问题.docx

《怎样认识食品安全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认识食品安全问题.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怎样认识食品安全问题.docx

怎样认识食品安全问题

怎样认识食品安全问题

 

1、怎样认识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或食物)是人类食用的物品,包括天然食品和加工食品。

天然食品是指在大自然中生长的、未经加工制作、可供人类食用的物品,如水果、蔬菜、谷物等;加工食品是指经过一定的工艺进行加工后生产出来的以供人们食用或者饮用为目的制成品,如大米、小麦粉、果汁饮料等,但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药品。

人们希望食用食品后提供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保证人类各种活动必须的食物营养成份。

如果因为食品对人体造成危害,这种危害导致消费者本身发生急性或慢性疾病,甚至可能造成消费者后代健康的隐患,这是人们不能容忍的。

安全是食品最基本的要素。

世界卫生组织为此发表了《加强国家级食品安全性指南》,指出食品安全是指食用食品不会使消费者受害,保证食用安全。

食品卫生则是为了确保食品安全必须采取的一切措施。

食品安全性问题是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而共生的。

如果食品失去了“安全”这一基本条件,就不能成为食品。

2、食品安全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食品安全的内容应该包含两个方面。

第一是食品品质的缺陷会危及人们的健康;第二是食用数量的多少对人们健康的影响。

对于食品品质缺陷产生的食品安全问题人们能比较直观地了解认识,它实质上是食品的质量安全。

例如,在食品中重金属超标,食品中残留农药、兽药、激素,带有致病菌……等,已经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在第7问答中将详细说明)。

而另一类食品安全问题则是缺乏对食品、营养、健康的科学认识以及不良的饮食习惯造成的。

以饮酒为例作简要说明。

例如市售的某一种品牌白酒是严格按照产品标准生产出厂,进入市场,这种白酒的卫生指标、理化指标、感官指标都是经过检验的优质产品。

当人们适量饮用时不会对人体造成健康危害。

如果过量饮用,以至狂饮滥喝那将造成酒精中毒,重者甚至会危及人的生命安全。

这个例子说明,数量也是食品安全的重要内容。

人们会进一步提出新的问题,为什么我们不规定饮酒的限制量呢?

我们无法制定出这一限量标准,因为饮酒的消费者个体体质差异太大,有的人不能沾一滴酒,有的人喝100ml、200ml……能正常工作。

人们都明白,长期大量饮用白酒是有害健康的,应该自觉控制。

又例如,有的人喜欢吃肥肉,造成血脂过高,脂肪肝等等。

适量食用肥肉(或摄入动物性脂肪)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好处,但是过量摄入就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极其有害的结果。

你能说吃肥肉安全还是不安全?

对这一类问题,要科学地理解食物的数量安全问题。

这也是食品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

食品数量安全问题只能靠消费者树立科学饮食观念,正确地处理饮食、营养、健康的关系。

要使我们的国民都具备这方面的科普知识。

3、《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是一部保证食品卫生、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增强人民体质的专项法律。

《食品卫生法》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食品生产经营者都必须遵守。

适用于一切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设备、洗涤剂、消毒剂;也适用于食品的生产经营场所、设施和有关环境。

《食品卫生法》共九章,五十七条,对“食品卫生”、“食品添加剂的卫生”、“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设备的卫生”、“食品卫生标准和管理办法的制定”、“食品卫生管理”、“食品卫生监督”、“法律责任”,作了明确的规定。

第九章附则第五十四条对“食品”、“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食品容器、包装材料”、“食品用工具、设备”、“食品生产经营”、“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含义都作了明确的界定。

《食品卫生法》于1995年10月30日颁布实施,使我国的食品卫生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轨道。

4、《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是一部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明确产品质量责任,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专项法律。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产品生产、销售活动的都必须遵守本法。

《产品质量法》共六章七十四条,“总则”对产品含义作了明确的界定,其余各章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损害赔偿”、“罚则”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特别是第三章第一节第二十六条,生产者应当对其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并要求符合三项规定,第二章确定销售者对产品质量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第四章损害赔偿,明确了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之间的产品质量责任。

5、食品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有哪些?

食品中存在的营养成分有很多种。

人们通过食品获得热量和新陈代谢必需的营养素。

食品中的三大营养素是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统计监测表明,目前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每日摄入的蛋白质70.5克,脂肪54.7克.摄入能量为2387千卡。

基本达到了营养素供给量标准。

到2010年,人均摄入能量应为2300千卡,其中80%来自动物性食品,20%来自植物性食品,蛋白质为77克,脂肪70克、钙580毫克、铁23毫克、锌12毫克、VB11.2毫克、VB21.4毫克、VA775微克。

除了三大营养素之外,在食品中的营养成分还有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具体地说就是胡萝卜素,视黄醇、维生素B1、B2……、维生素C、维生素E、尼克酸和钾、钙、磷、铁、钠、镁、锰、铜、硒等。

这两类营养素在人的新陈代谢中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食物中的纤维素含量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纤维素已被称为第六营养素。

在食品营养功效的宣传中我们经常会看到“××食品含有各种氨基酸”的说法。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实际上,氨基酸是蛋白质水解后的产物。

蛋白质是由不同的氨基酸互相联结组成的大分子物质。

食品中的蛋白质进入人的胃中后经消化分解成为单分子的氨基酸或几个氨基酸联结的肽类物质,很容易被人体吸收。

在氨基酸中有八种是人体必需的,它们是:

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缬氨酸和苯丙氨酸。

这八种氨基酸是人的生命代谢过程不可缺少的,它们以一定比例配合后才能最好地发挥食物效用。

因此准确地说,应该是富含八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而且配比科学合理的食品才是具有较好营养功效的食品。

6、为什么说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要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系统工程体系?

我们消费的食品来自三个方面:

家庭制作、餐饮店和工业加工的食品。

这三个渠道的食品原料都来源于农田。

农田是食品生产的第一车间。

大米,小麦面粉,家禽、家畜的饲料、食用植物油、蔬菜……都出自农田。

因此食品安全问题首先要从农田抓起,要防止农田的污染,保证原料的品质。

对农业种植的环境,水、土、空气、肥料、农药……等,都要从食品安全的角度全面控制管理。

此后的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都会涉及食品安全的问题,对每个环节都必须严格规范管理才能保证“从农田到餐桌”的卫生安全。

因此,应该建立并完善食品的生产加工体系、食品流通体系、质量标准和认证体系、质量检测体系、组织保证体系、法制保障体系、舆论监督保障体系及食品安全消费体系等,这样才能确保食品安全消费。

7、什么是食品质量安全?

食品质量安全是指食品质量状况对食用者健康、安全的保证程度。

用于消费者最终消费的食品,不得出现因食品原料、包装问题或生产加工、运输、储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人体健康、人身安全,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任何不利的影响。

食品的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不得存在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危险。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食品的污染对人类的健康、安全带来的威胁。

按食品污染的性质来分,有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按食品污染的来源划分有包装污染、运输污染、贮存污染和销售污染;按食品污染发生的情况划分,有一般性污染和意外性污染。

二是食品生产技术发展所带来的质量安全问题。

如食品添加剂、食品生产配剂、介质以及辐射食品、转基因食品等。

这些食品生产的新技术多数采用化工、生物以及其他的生产技术。

采用这些技术生产加工出来的食品对人体有什么影响,需要一个认识的过程,不断发展的新技术不断带来新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

三是滥用食品标识。

食品标识是现代食品质量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种不同食品的特征及功能主要是通过标识来展示的。

因此,食品标识对消费者选择食品的心理影响很大。

一些不法的食品生产经营者时常利用食品标识的这一特性,欺骗消费者,使消费者受骗,甚至身心受到伤害。

当前食品标识的滥用比较严重,主要有以下问题:

(1)伪造食品标识。

如伪造生产日期、冒用厂名厂址,冒用质量标志;

(2)缺少警示说明;

(3)虚假标注食品功能或成分,用虚夸的方法展示该产品不具有的功能或成分。

(4)缺少中文食品标识。

进口食品,甚至有些国产食品,利用外文标识,让国人无法辨认。

8、什么是食品污染?

食品污染是指食品受到有害物质的侵袭,致使食品质量安全性、营养性或感官性状发生改变的过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化学物质的不断产生和应用,有害物质的种类和来源也进一步繁杂,食品污染成因增大,大致可分为:

(1)食品中存在的天然有害物;

(2)环境污染物;

(3)滥用食品添加剂;

(4)食品加工、贮存、运输及烹调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或工具、用具中的污染物。

根据污染物的性质,食品污染可分为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

食品污染造成的危害,可以归结为:

(1)影响食品的感官性状;

(2)造成急性食物中毒;

(3)引起机体的慢性危害。

9、什么是食品的生物性污染?

因微生物及其毒素、病毒、寄生虫及其虫卵等对食品的污染而影响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为食品的生物性污染。

这里所说的微生物及其毒素,主要是细菌及细菌毒素、霉菌及霉菌毒素等。

细菌对食品的污染通过以下几种途径:

一是对食品原料的污染;食品原料品种多、来源广,细菌污染的程度因不同的品种和来源而异;二是对食品加工过程的污染;三是在食品贮存、运输、销售中对食品造成的污染。

污染指标主要有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等几种。

常见的易污染食品的细菌有:

假单胞菌、微球菌和葡萄球菌、芽胞杆菌与芽胞梭菌、肠杆菌、弧菌与黄杆菌、嗜盐杆菌与嗜盐球菌、乳杆菌等。

霉菌及其产生的毒素对食品的污染多见于南方多雨地区,目前已知的霉菌毒素约有200余种,不同霉菌的产毒能力不同,毒素的毒性作用也不同。

与食品关系较为密切的霉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杂色曲霉素、岛青霉素、黄天精、桔青霉素、层青霉素、单端孢毒素类、丁烯酸内酯等。

霉菌及霉菌素污染食品后,引起的危害主要有两个方面;即霉菌引起的食品变质和霉菌产生的毒素引起人体中毒。

霉菌污染食品可使食品的食用价值降低,甚至完全不能食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平均有2%的谷物由于霉变不能食用。

霉菌毒素引起的中毒大多通过被霉菌污染的粮食、油料作物以及发酵食品等引起,霉菌毒素中毒往往表现为明显的地方性和季节性。

影响霉菌生长繁殖及产毒的因素是很多的,与食品关系密切的有水分、温度、基质、通风等条件,为此,有效控制这些条件,可以减少霉菌和毒素对食品造成的危害。

10、什么是食品的化学性污染?

因化学物质对食品的污染造成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称作食品的化学性污染。

目前危害最严重的是化学农药、有害金属、多环芳烃类如苯并(a)芘、N-亚硝基化合物等化学污染物。

不合格的食品加工工具、以及滥用食品容器和食品添加剂、植物生长促进剂等也是引起食品化学污染的重要因素。

常见的食品的化学性污染有农药的污染和工业有害物质的污染。

目前世界各国的化学农药品种约1400多个,作为基本品种使用的有40种左右,按其用途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粮食熏蒸剂等;按其化学组成分为有机氯、有机磷、有机氟、有机氮、有机硫、有机砷、有机汞、氨基甲酸酯类等。

农药除了可造成人体的急性中毒外,绝大多数会对人体产生慢性危害,并且多是通过污染食品的形式造成。

农药污染食品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种:

一是为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使用的农药,经喷洒直接污染食用作物;二是植物根部吸收;三是空中随雨雪降落;四是食物链富集;五是运输和贮存中混放。

几种常用的容易对食品造成污染的农药品种有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有机汞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等。

工业有害物质及其他化学物质对食品的污染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工业有害物质及其他化学物质主要是指金属毒物(如有甲基汞、镉、铅、砷、N-亚硝基化合物、多环芳族化合物)等。

工业有害物质污染食品的途径主要有环境污染,食品容器、装饰材料和生产设备、工具的污染,食品运输过程的污染等。

11、什么是食品的物理性污染?

食品的物理性污染通常指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混入食品中的杂质超过规定的含量,或食品吸附、吸收外来的放射线核素所引起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

如小麦粉生产过程中,混入磁性金属物,就属于物理性污染。

其另一种表现形式为放射性污染,如天然放射性物质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它存在于矿石、土壤、天然水、大气及动植物的所有组织中,特别是鱼类贝类等水产品对某些放射性核素有很强的富集作用,使得食品中放射核素的含量可能显著地增加。

放射性物质的污染主要是通过水及土壤污染农作物、水产品、饲料等,经过生物圈进入食品、并且可通过食物链转移。

放射性核素对食品的污染有三种途径:

一是核试验的降沉物的污染;二是核电站和核工业废弃物的排放的污染;三是意外事故泄漏造成局部性污染。

12、纯天然食品就是安全食品吗?

纯天然食品不一定就是安全食品。

现在我们强调保护地球,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这是从整个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角度来说的。

由于各种化学合成物的使用,人类对自然界的无节制的索取导致人类生存环境质量变恶劣,不少人提出回归自然。

我们强调科学饮食,不是简单地提倡大家消费纯天然食品。

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告诉我们,在饮食方面的不断进步保证了人类健康发展。

一部份纯天然食品是符合现代科学要求的卫生、安全、健康、营养的食品。

而有一部份纯天然食品就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安全隐患。

例如在有的地域,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较高,导致食物中也富集了较多的该种有害重金属,这样的天然食品肯定就不安全了。

长期食用这些食品后患无穷。

因此,我们要树立科学的理念正确对待天然食品。

13、食品生产企业生产的产品分几大类?

参照国家标准GB/T7635—1987,加工食品共分为以下18类:

(1)粮食加工品。

如小麦粉、大米等;

(2)食用植物油及其制品。

如花生油、大豆油等;(3)肉加工品。

如生、熟畜肉和禽肉等;(4)蛋制品。

如蛋白粉、松花蛋;(5)水产加工品。

如鱼类干制品、海带加工品;(6)食糖。

如白糖、红糖;(7)加工糖。

如冰糖;(8)糖果。

如奶糖;(9)蜜饯果脯;(10)糕点;(11)饼干;(12)方便主食品。

如方便面、面包;(13)乳制品。

如奶粉、干酪、液体奶、酸奶;(14)罐头;(15)调味品。

如味精、酱油、食醋、食盐;(16)其他加工食品。

如粉丝、腐乳;(17)饮料。

如葡萄酒、果汁、矿泉水;(18)茶叶。

14、合格的食品产品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明确规定,“产品质量应当检验合格,不得以不合格的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产品生产、销售活动,必须遵守《产品质量法》,从广义上讲,符合《产品质量法》的产品才是合格产品。

食品作为一种产品,除具其他产品的共性外,在质量特性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有:

①食用性:

为食品所特有,食品的食用性只能体现一次;②内在特性:

所有原辅材料的种类和性状;③营养特性:

营养素、营养成分的种类和性质;④感官特性:

包括气味、口味、质地和外观特性(就是通常指的色、香、味、形)等;⑤安全性:

不会对消费者身心造成损害。

不安全的食品是百病之源,甚至危及子孙后代;⑥卫生性:

要求无毒、无害、无污染,对重金属、微生物等有害物有严格的限量标准;⑦时间性:

保质期限严格,超过保质期的不能食用;⑧经济性:

物美价廉,食用方便。

15、食品质量控制体系有哪几种?

目前,食品质量控制体系在世界各国已取得广泛认可,并正逐步推广应用的食品质量管理体系包括;GMP(良好的生产操作规范)体系、HACCP(有害分析关键控制点)体系和ISO9000(国际产品质量认证)体系。

其中,GMP体系是一种具体的食品质量保证体系,它强调食品生产过程(包括生产环境)和贮运过程的品质控制,尽量将可能发生的危害从规章制度上加以严格控制,从规章制度方面体现了相应的管理指标。

HACCP体系则提供了一种系统、科学、结构严谨、适应性强的控制食品的生物、化学和物理性危害的手段,它是一种以预防为主的质量保证方法,侧重于危害评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产生食品安全危害的风险,同时避免了单纯依靠最终产品检验进行质量控制所产生的问题,是一种既经济又高效的预防性质量控制方法。

ISO9000体系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987年颁布的国际通用的质量管理与合格证体系,它规定了质量体系中各个环节(要素)的标准化实施规程和合格评定实施规程,实行产品质量认证或质量体系认证。

这些质量管理和质量认证都是以确保最终产品质量为目标的。

ISO9000提出的是基本原则与执行方法,带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实际上,HACCP体系就是在食品行业执行ISO9000的标准的具体实践。

16、产品标准有哪些等级?

标准分级就是根据标准适用范围的不同,将其划分为若干不同的层次。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我国标准分为四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一)国家标准

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编制计划和组织草拟,并统一审批、编号和发布。

国家标准的编号由国家标准代号、发布的顺序号和发布的年号三个部分组成。

我国国家标准代号,用“国标”两个汉字拼音的第一个字母“GB”表示。

如:

1994年由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食品标签通用标准,该国家标准的顺序为7718,其标准号为GB7718—1994。

(二)行业标准

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统一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行业标准。

制定行业标准的项目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确定。

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编制计划、组织草拟,统一审批、编号、发布,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行业标准是对国家标准的补充,行业标准在相应国家标准实施后,应自行废止。

行业标准代号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规定。

目前,已批准了58个行业标准代号。

如:

机构行业标准的代号为“JB”,商业行业标准代号为“SB”,轻工行业标准代号为“QB”等。

(三)地方标准

对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和卫生要求,可以制定地方标准。

制定地方标准的项目,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确定。

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编制计划,组织草拟,统一审批、编号、发布,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在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实施后,地方标准应自行废止。

地方标准的代号,由汉语拼音字母“DB”加上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划代码前两位数字。

如:

云南省地方标准代号为“DB53”。

(四)企业标准

企业生产的产品在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时,应当制定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

若已有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时,国家鼓励企业在不违反相应强制性标准的前提下,制定充分反映市场、用户和消费者要求的企业标准,在企业内部适用。

企业标准由企业组织制定,并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规定备案。

企业标准代号用“Q”表示。

我国食品卫生法正式颁布时,已发布了国家标准963项,食品行业标准1000项。

为食品行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17、什么是强制性标准?

什么是推荐性标准?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是强制性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的地方标准,在本行政区域内是强制性标准。

根据我国标准化法的规定:

“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

”所以,任何单位和个人凡涉及到有关强制性标准,必须贯彻实施,否则就是违法,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食品卫生标准》、《食品标签通用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都属于强制性标准。

推荐性标准是国家鼓励企业自愿采用,但有的标准如《试验方法标准》虽然属于推荐性标准,在制定产品标准时需要引用,如不引用,而另外规定试验方法,则为不同的试验方法,没有可比性。

强制性标准可分为全文强制和条文强制两种形式:

(1)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需要强制时,为全文强制形式。

(2)标准中部分技术内容需要强制时,为条文强制形式。

18、什么是国际标准?

采用国际标准的意义和原则?

国际标准是世界上多数国家协调一致的产物,反映了国际上已经普遍达到的,比较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水平,是沟通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桥梁,也是保证国际贸易公平竞争,维护国际市场正常秩序的基本要求和准则。

各个国家都应积极采用,共同遵守。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国际经贸交往和合作的扩大,采用国际标准势在必行。

采用国际标准是指把国际标准和外国先进标准的内容,通过分析研究,不同程度地纳入我国的各级标准中,并贯彻实施,取得效果。

采用国际标准的原则

(1)在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之前,应通过调查研究,确保被采用标准具有先进、合理和安全可靠等特性。

(2)必须符合我国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保障国家安全,保护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保护动植物,保护环境,有利于我国气候、地理条件和资源合理利用。

(3)有利于建立健全我国的标准体系,可优先采用基础标准、方法标准、原材料、安全卫生环保等标准,同时积极采用产品标准。

(4)应与企业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引进相结合,要以赶超国际先进水平为目标。

(5)应考虑开展综合标准化的要求。

重要产品在采用国际标准时,应涉及相应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检测方法等标准。

(6)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和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跟踪国际标准化的发展趋势。

19、我国食品产品的质量检测监督由哪些部门负责?

目前我国的食品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测由各级具有法定资格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监测机构负责。

其次,要经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审查核准。

第三,列入国家质检总局承担食品检验工作的机构名录。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具备相应的检测条件和能力,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其授权的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承担产品质量检验工作”。

因此,只有按照法律规定经过审查合格的检验机构,才具有法定资格。

20、我国食品产品的卫生监督检测由哪些单位负责?

食品卫生监督是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部门在管辖范围内行使食品卫生监督。

其具体的监督职责是:

1、进行食品卫生监测、检验和技术指导;

2、协助培训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监督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的健康检查;

3、宣传食品卫生、营养知识,进行食品卫生评价,公布食品卫生情况;

4、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选址和设计进行卫生审查,并参加工程验收;

5、对食物中毒和食品污染事故进行调查,并采取控制措施;

6、对违反卫生法的行为进行巡回监督检查;

7、对违反卫生法的行为追查责任,依法进行行政处罚;

8、负责其它食品卫生监督事项。

食品卫生监督员在执行任务时可以向食品生产经营者了解情况,索取必要的资料,进入生产经营场所检查并按照规定无偿采样。

生产经营者不得隐瞒或拒绝。

食品卫生监督员对生产经营者提供的技术资料有保密的义务。

21、什么是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