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细胞学概念及应用范围.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177679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177.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诊断细胞学概念及应用范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诊断细胞学概念及应用范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诊断细胞学概念及应用范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诊断细胞学概念及应用范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诊断细胞学概念及应用范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诊断细胞学概念及应用范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诊断细胞学概念及应用范围.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诊断细胞学概念及应用范围.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诊断细胞学概念及应用范围.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诊断细胞学概念及应用范围.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诊断细胞学概念及应用范围.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诊断细胞学概念及应用范围.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诊断细胞学概念及应用范围.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诊断细胞学概念及应用范围.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诊断细胞学概念及应用范围.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诊断细胞学概念及应用范围.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诊断细胞学概念及应用范围.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诊断细胞学概念及应用范围.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诊断细胞学概念及应用范围.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诊断细胞学概念及应用范围.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诊断细胞学概念及应用范围.docx

《诊断细胞学概念及应用范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诊断细胞学概念及应用范围.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诊断细胞学概念及应用范围.docx

诊断细胞学概念及应用范围

 

病理检验技术

 

诊断细胞学概念及应用范围

一、概念

诊断细胞学是以观察细胞的结构和形态变化来研究和诊断临床疾病的一门学科,又称临床细胞学。

它是病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诊断细胞学根据细胞标本来源的不同又可分为脱落细胞学和针吸细胞学两大类。

脱落细胞学是利用生理或病理情况下,自然脱落下来的细胞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如痰、胸腹水、胃液、尿液、宫颈涂片等的检查。

针吸细胞学是利用细针穿刺,吸取病变部位的少量细胞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如淋巴结、甲状腺、乳腺肿块穿刺以及经皮肺穿刺等标本的检查。

细胞学检查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又较为可靠。

目前已成为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广泛应用于临床和肿瘤普查。

二、应用范围

(1)用于诊断肿瘤,防癌普查。

(2)癌瘤治疗后的随诊观察,如肿瘤切除或放疗后疗效判断,有无复发等。

(3)认识癌前病变,如及时治疗,可以中断癌变。

(4)观察卵巢功能,指导内分泌治疗。

(5)诊断某些良性病变,如宫颈涂片发现滴虫,诊断滴虫性阴道炎;淋巴结穿刺诊断慢性淋巴结炎等。

细胞学检查优缺点

(一)优点

1.方法简便易行,容易掌握。

2.对设备要求不高,费用低,易推广。

3.患者痛苦少或无痛苦,乐于接受。

4.取材方便,可反复取材,不影响治疗。

5.诊断迅速,检出率高,深受临床医生欢迎。

(二)缺点

由于诊断细胞学主要是观察细胞形态变化而看不到组织结构的改变,因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检查属抽样性取材,因此取材不准或制片过厚、过薄均可影响诊断。

2.脱落细胞常有退变、易受人为因素的影响。

3.涂片中看不到组织结构的改变,故诊断准确性受一定影响,病变分型较困难。

4.易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

假阴性:

是指取材没取到瘤细胞,或镜检时瘤细胞漏检,或将瘤细胞当作炎性改变的细胞等,致使肿瘤病人本应查到瘤细胞而没有查到,报告了阴性,称为假阴性。

假阳性:

是把非肿瘤细胞,如炎症改变或退变的细胞等,当作肿瘤细胞,报告查见瘤细胞,因此称为假阳性。

细胞学检查的注意事项

随着诊断细胞学的迅速发展,使诊断细胞学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临床医生对细胞学诊断的要求和期望也不断增高。

因此做好细胞学诊断,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标本采集正确标本采集是细胞学诊断的先决条件。

只有采集到合格的标本,才能做出可靠的诊断,如宫颈癌绝大多数起源于宫颈口柱状上皮和鳞状上皮交界处,因此宫颈刮片应该从宫颈口两种上皮的移行带处采集,在涂片中除鳞状上皮细胞外,还应见到柱状上皮或化生的鳞状上皮细胞等。

2.保证制片各环节质量质量好的涂片是细胞学诊断的基础。

质量好的涂片应具备:

①涂片厚薄适当,分布均匀。

过厚的涂片细胞互相重叠;过薄的涂片,细胞数量少,均难以做出准确的诊断;②固定及时,涂片染色后细胞结构清晰,胞核胞质色泽分明;③涂片无人为的变化,即在制片过程中因处理不当而出现的一些不应有的变化;④涂片中红细胞过多,应设法溶解红细胞,以使其他细胞更为突出、清晰。

3.阅片细致细致阅片是诊断的关键。

由于细胞学,尤其是脱落细胞学,是在大量正常的细胞中寻找数量相对较少的异常细胞或癌细胞,有时癌细胞数量很少或只局限于涂片的某一区域,因此观察涂片必须全面细致、耐心,不漏掉一个视野,不放过一个可疑的细胞。

4.加强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提高细胞学诊断的准确性?

细胞学诊断只能根据对涂片进行全面、客观的观察,经过科学的思考、分析综合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由于细胞学本身的局限性,缺乏组织结构的改变,因此,细胞学工作者必须对各器官、各系统的各种正常细胞、良性病变细胞、放疗后细胞的形态变化有全面深刻的了解,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在遇到疑难病例难以确诊时,应重复检查,进行动态观察,通过反复观察、比较,或做特殊染色或特殊检查,亦可建议做病理活检,最后确定诊断,切不能因为病人家属、临床医生等急催报告而勉强诊断。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重复检查:

①涂片中只有少数异常细胞,难以做出结论性诊断的病例;②细胞学诊断与临床诊断明显不符合的病例;③标本中细胞坏死或变性严重,难以肯定诊断或分型的病例;④涂片取材不当或制片技术不佳等。

5.加强与临床的联系细胞学与实验室化验检查不同,临床病史及有关影像学检查和化验结果,是病理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有时甚至必须自己亲自检查,综合判断才能做出正确诊断。

6.重视新技术的应用常规涂片染色是细胞学工作者做出诊断的基础,但绝不可忽视其他手段,如特殊染色、免疫组化、电镜、原位杂交以及其他生物学技术。

因为许多肿瘤细胞分化差,细胞的特征不明显,常规染色往往很难判断,尤其癌细胞的分型,常规染色较为困难。

恶性淋巴瘤各种淋巴细胞的分型,则需要借助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才能明确;胸膜间皮瘤和转移性腺癌鉴别,有时需要电镜观察才能肯定。

因此,广泛应用各种分子生物学技术,才能使诊断细胞学水平不断提高。

细胞学标本类型及制片方法

细胞学检查包括:

标本采集、涂片、固定、染色、封片、阅片等过程,其中细胞学制片是诊断细胞学的基础。

细胞学标本采集的原则应尽量减少受检者的痛苦,取得其合作;尽可能使方法简便、快速,并能获取丰富的细胞成分;还应尽量保持标本新鲜,避免污染,制作及时。

(一)细胞学标本类型

细胞学标本分脱落细胞和细针穿刺细胞两大类。

1.脱落细胞是指正常或病理情况下,自然脱落下来的细胞,随分泌物、排泄物排除体外。

恶性肿瘤的组织细胞之间粘合力下降,加上常有出血坏死等情况,致使肿瘤细胞更易脱落。

这是脱落细胞学用以临床诊断的理论依据。

如痰液、尿液细胞学检查,可分别查到呼吸道、泌尿道肿瘤细胞,子宫颈刮片可查见宫颈恶性瘤细胞。

2.细针穿刺细胞用外径0.6mm-0.9mm细针头,10ml左右的一次性空针管,做体表肿块穿刺,吸取少量细胞作涂片;内脏肿块穿刺应在B超、X线或CT引导下,由放射科医师或其他临床科医师施行。

(二)细胞学制片方法

制片的目的是将采集的细胞成分均匀置于载玻片上,以便镜下检查。

因此,涂片要求:

①细胞涂布均匀,分布在载玻片一侧2/3范围内,其余l/3留作贴标签;②涂片时,勿用力挤压或摩擦,防止细胞由于挤压损伤或变形;③做好标记,刻写编码,防止错号。

细胞学制片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是:

1.涂抹法为细胞学标本最常用的方法,常用棉签棒、针头或吸管将标本均匀涂抹于载玻片上,应注意:

涂片动作应轻柔利索,沿一个方向,一次涂抹而成,不能来回转圈和往返涂抹。

2.拉片法常选小滴状标本,置于两张载玻片之间,稍加压力反向拉开,即成两张厚薄均匀的涂片。

拉片法制片可适用于痰、胸腹水和穿刺细胞标本。

3.推片法为血液科常用的涂片方法,即选一个边缘光滑的载玻片做推片,并使推片与载玻片之间成40°左右的夹角,将载玻片上的细胞标本匀速推动,做成细胞涂片。

常用于穿刺细胞和体液标本。

应注意:

因癌细胞体积较大,常位于细胞涂膜的尾部,因此推片时不要将尾部推出片外。

4.印片法取新鲜组织标本,切开后,用载玻片轻压切面,即可将细胞粘附于玻片上,称印片法。

常见细胞学取材

1.痰液脱落细胞的取材

(1)痰液采集:

通常采用自然咳痰法。

嘱病人早晨咳痰之前,应漱口、刷牙,以避免食物残渣和细菌的污染。

指导病人深呼吸后用力咳痰,咳出肺深部的痰液吐人痰盒内送检,立即制片、固定。

常规送痰3次,每天1次。

但是晨痰也有一定的缺点,晨痰内的细胞往往发生不同程度的退变,还常常混有上呼吸道的分泌物,使诊断的准确率降低,因此有人主张最好早晨排痰以后,留取上午8~9点钟的新鲜痰送检较好。

也可采用Saccmanno方法,让受检者把痰咳人1.2cm×3.5cm的塑料试管内,试管内装入50ml固定液。

固定液组成:

50%酒精48ml,50%聚乙二醇lml和lml的利福平。

方法:

摇动试管使痰液与固定液混合,然后将混合液放入离心管内,用搅拌机进行34秒钟的高速搅拌混合,直至达到浑浊、均匀一致状态。

再以1500r/min离心15分钟,取沉淀物涂片。

该法制备的涂片细胞成分多,细胞散在。

随着纤维支气管镜的广泛应用,在直视下于病变部位处直接刷片,不但可以做出病变性质的诊断,而且可以定位。

但是从刷片将细胞转到玻片上以后,必须迅速固定,防止涂片干燥而影响诊断。

(2)痰液类型及取材:

痰液是从各支气管所汇集韵分泌物,其中包括从病变处来源的痰液。

病变处的痰液有特有的性状,应仔细挑选。

若痰内混有大量的食物残渣或唾液和液化的标本,应弃掉,再送检。

从肺部来源的痰一般比较粘稠,或有粘液丝。

痰的性状可分五种类型:

粘液痰:

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的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或肺癌病例。

痰液透明、无色、粘稠,用镊子牵拉时,往往可拉成很长的细丝。

如果其中有乳白色的颗粒状物,往往提示有肺癌的可能,必须取这部分痰液做涂片检查。

粘液脓性痰:

是在粘液痰的基础上混有一部分脓液。

检查时必须仔细挑选粘液丝的部分做细胞学检查,以提高癌细胞检查的阳性率。

脓性痰:

为黄*色或黄绿色的粘痰,因细菌种类的不同,痰的粘稠度和颜色可有不同。

常见于气管、支气管和肺化脓性感染。

其中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和核碎片。

对这种痰最好经抗感染治疗后再送检,以取得较好的结果。

泡沫痰:

即痰呈泡沫状,此种痰应在除去泡沫后,采取其中的粘液丝做涂片检查。

血丝痰:

即痰内带有少量的血液,这是支气管黏膜某个局部小血管破裂出血或肺泡内出血所致。

常见于肺癌或支气管结核,有时也见于支气管炎。

为了明确出血的原因,应将带血丝的及其附近部分的痰全部制成涂片,进行检查。

(3)注意事项:

①痰标本应尽快涂片,在室温下,可以保存2~4小时,在冰箱内可保存两天;痰液量一般以2ml-3ml(2-3口痰)为宜;②采痰时应采用内面涂蜡的痰盒,可防止痰液被吸收而难于挑痰制片;③采集痰标本没有禁忌证,但如果病人在行支气管镜检查之后,立即进行痰细胞学检查,往往会混有一些嗜酸性的细胞碎片和炎性细胞,而误认为高分化鳞癌。

最好在支气管镜检查5~10天后再行痰细胞学检查。

2.胸、腹水脱落细胞的取材

(1)胸腹水脱落细胞采集:

送检胸腹水100ml/例,观察其性状和颜色做好记录。

倒掉上清液,取出20ml分置两个试管中,用离心机以3000r/min离心10-15分钟。

将沉淀物吸至玻片上,用吸管与玻片平行方向轻轻擦涂,使沉淀物在玻片上均匀分布、厚度适宜、凉之稍干固定、染色。

制片4-6张。

(2)注意事项:

①离心后吸弃上清液,取沉淀物上面呈灰白色、厚薄不同的细胞层制片;如看不见细胞层,轻轻吸弃上清液,仔细选取沉淀物最表面物制片;②沉淀物极少,血与细胞成分混合,呈粉红色,吸弃上清液后取所有沉淀物制片。

3.女性生殖道脱落细胞取材

(1)女性生殖道脱落细胞的采集:

宫颈外口刮片是诊断宫颈癌的重要标本来源。

先以棉棒拭净宫颈口的分泌物,然后利用小脚刮板在宫颈外口(鳞、柱状上皮交界处)轻轻刮一圈,涂片固定。

也可以在糜烂等可疑病变部位直接涂片。

此法应用广泛,多用于宫颈癌检查。

后穹隆吸片是利用带橡皮球的吸管在后穹隆吸取,将吸取物喷在玻璃片上,向一个方向轻轻涂抹,及时固定。

检查内分泌水平,取材最佳部位为阴道侧壁的上1/3处涂片,其次是阴道后穹隆部位;未婚女性可在小阴*唇内侧壁取材。

(2)注意事项:

①细胞涂片前24小时内不能同房、盆浴、阴道冲洗和用药。

器械要干净清洁;②颈管刮片之前,必须严格消毒,以防止感染;③阴道细胞取材时勿碰及子宫颈,近期无论局部或全身均不能应用对阴道上皮有影响的药物,炎症表现明显时,不能评价激素水平,一般常用巴氏染色,亦可用邵氏染色。

4.尿液脱落细胞取材

(1)尿液脱落细胞采集方法:

多采用晨起自然尿,留尿至少50ml,要保证尿液新鲜,并有足量的细胞,可叩击病变部位或活动体位,促使瘤细胞脱落。

女性病人应避免阴道分泌物的污染,最好导尿,或者留取中段或后段尿送检。

(2)注意事项:

①送检尿液标本最好连续3次,收集的标本应尽快送检,否则应冷藏(可保留48小时)或加人防腐剂,即按l:

10的比例加入10%福尔马林或95%酒精作为防腐剂;②尿液中蛋白含量较少,沉淀物不易粘附于玻片上,可先在玻片上涂上甘油血清或甘油蛋白;③尿中含有大量盐类物质,男性尿中还有一种胶冻物,影响镜检。

可先0.5mol/LNaOH或0.5mol/LHCl调节pH值为6.0,可除去普通盐类结晶;向沉淀物内加5ml-10ml95%酒精,静置5分钟,然后加蒸馏水轻摇可溶解胶冻物,再离心、制片。

5.食管脱落细胞、胃液取材

(1)食管脱落细胞采集方法:

即食管拉网法。

一般采用塑料树胶双腔管采集器,由主管和二分管组成,主管长约65cm、横径0.3cm,每5cm有一刻度。

双腔管近端接二分管,一腔通入气囊用于充气,另一腔通主管末端开口用以抽吸表面细胞,通气管端接注射器。

气囊套以细棉线或线网作为擦取表面细胞之用。

拉网检查时,受检者晨起禁食、水,禁吸烟,禁钡透(需透视定位者,应隔24小时后进行拉网检查)。

检查前用空针管充气检查气囊是否漏气,并确定容气量。

吞网时受检者连续吞咽,检查者将网囊徐徐送下,到达贲门后充气,上下拉动以采取上皮细胞,同是左手持针管控制压力,右手持拉网管缓缓上移,到距门齿20cm处,放气取出网囊直接涂片,立即固定。

食管拉网检查前,应首先了解病史,拉网前须取下受检者的活动假牙。

拉网时若发现病人剧咳憋气,应立即终止拉网检查。

拉网检查后嘱患者进温水饮食。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者,最好康复后再拉网检查;近期有上消化道活动性出血、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者,绝对禁止拉网;对严重心脏病和高血压病人、哮喘及肺功能差的患者、以及晚期肿瘤有穿孔危险者,一般不做拉网检查。

(2)胃液脱落细胞采集方法:

基本上有三种。

一是冲洗法,有人工加压冲洗和电动洗胃机冲洗法等,将采集的胃液进行离心,取沉淀物涂片、固定。

二是摩擦法,包括网套气囊法(与食管拉网取材相似)、海绵摩擦法和胃刷摩擦法等,取材后直接涂片固定。

三是胃镜直视下细胞收集法,包括直视下刷拭、冲洗和吸引法,这种方法取材部位准确,阳性检出率高。

胃癌普查时常采用冲洗法。

检查时,先让病人饮下含蛋白酶10mg的温开水300ml-400ml或生理盐水后,经口腔置入胃管达60cm左右,病人采取平卧或左侧卧位,用100ml(或50m1)注射器,反复加压冲洗,同时轻轻按摩上腹部或转动体位,将胃内液体及胃内容物全部抽出弃掉,此为第一液。

随后向胃内注入生理盐水或林格液300ml-400ml,再用力反复抽注,并让病人转动体位或按摩腹部,使胃腔各部分得到充分冲洗,然后将胃内冲洗液抽出,此为第二液;最后用pH值5.6醋酸缓冲液300ml-400ml注入胃内,以同样的方法进行冲洗后,抽出胃内冲洗液为第三液,抽出的第二、第三液立即冷却,以3000r/min离心5分钟,弃去上清液,取沉淀物涂片,稍干立即固定。

电动洗胃机冲洗法是用空气压缩机(或气泵)代替人工加压操作,其特点:

操作简便、省时,冲洗压力保持恒定、冲洗液喷射充分均匀,阳性检出率高,因此临床应用更为广泛。

进行胃冲洗时,应注意检查前要准备充分,胃内无食物残留;冲洗时,保持压力适当、恒定;病人的体位一般采取左侧卧位冲洗,应根据病变部位调整放置胃管的位置、深度;从胃冲洗到涂片固定一般不超过10分钟。

冲洗液应新鲜配制,温度应适宜,操作宜迅速准确,防止脱落细胞发生人为性的变化或破坏。

如抽出的胃冲洗液内有多量新鲜血时,要及时调整压力,改变胃管的深度和位置,并变换体位。

6.淋巴结及肿块穿刺取材

(1)取材方法:

一般采用20ml~50ml注射器、7-9号针头。

患者取坐位或卧位,充分暴露待检淋巴结及肿块。

常规碘酒、酒精局部消毒,一般不用局麻。

穿刺者以左手拇指及食指固定淋巴结及其邻近皮肤,右手持针与体表呈45°角斜刺进针,然后在左手帮助下,将针芯后拉,保持空针管内一定的负压,针头不必从淋巴结内拔出,在不同方向抽吸几次后拔针。

迅速将空针管内的吸出物喷注到玻片上;进行涂片、固定。

(2)注意事项:

①查清淋巴结及肿块所在部位,避开体表及肿块周围的血管;②与其他部位穿刺一样,整个过程一直保持针管负压,当抽吸完成时,在针头未拔出淋巴结之前,可先将针筒从针头上取下,消除负压状态,然后出针,以免出针时将吸取细胞吸入针筒内,难以推出涂片。

细胞固定

固定的目的是保持细胞形态尽量与生活时相似,防止细胞内的酶将蛋白质分解而自溶,沉淀或凝固细胞内物质,保持其与组织生活时相仿的成分,使细胞各部分易于着色。

一般涂片如宫颈涂片、痰涂片,涂好后应立即固定。

但如液体很稀薄,含蛋白质很少的尿液、胸腹水等,涂片后潮干固定,以免细胞漂落太多,影响制片质量。

(一)固定方法

1.浸入法涂片直接浸入固定液内,因固定液充足,固定效果较好。

但细胞易脱落而发生交叉污染,因此应该分瓶固定,固定液回收时应过滤。

多数标本用此法固定,固定时间15-30分钟。

2.滴加法将固定液直接滴加到涂片上盖满涂片膜,常用于需作瑞氏染色或迈格吉(MGG)染色的胸腹水细胞涂片。

涂片一般是完全干燥后再固定。

但因固定液量少,效果较差。

(二)常用固定液

1.95%酒精最常用的细胞固定液,可加入l%量的冰醋酸(按95%酒精99份,冰醋酸1份的比例),以增强固定效果,并能对抗酒精固定的收缩作用。

2.乙醚酒精固定液由95%酒精49.5ml,乙醚49.5ml,冰醋酸lml组成,固定效果较好。

但乙醚易燃、易挥发,价格贵,临床使用较少。

3.Carnoy液无水酒精:

氯仿:

冰醋酸:

6:

3:

l。

此固定液穿透力强,固定效果好。

但价格贵,配制麻烦,一般只在核酸、糖原和粘蛋白等特殊染色中应用。

4.甲醇固定效果好,核结构清晰,常用于瑞氏、MGG染色或免疫组化染色的自然干燥涂片预固定。

一般滴加数滴铺满涂膜即可。

5.丙酮穿透力强,对酶类固定效果好,常用于酶的组织化学染色固定。

(三)注意事项

1.根据染色要求和固定液特点,选择合适的固定液。

如巴氏HE染色,选95%酒精;MGG染色选甲醇固定液;瑞氏染色以空气干燥固定为宜。

2.防止交叉污染,保持固定液浓度。

一般酒精固定液浓度低于90%以下,不再用作固定液。

3.液体标本应在涂片后,让其在奎气中放置片刻,待涂膜周边稍干而中央尚未干时浸入固定液即潮干固定,如等全部细胞干燥后再固定,染色后细胞肿胀、核染色质结构模糊不清,此称为人为退变,常严重影响诊断。

4.标本固定时间不宜短于15分钟,最好在48小时内染色。

穿透力强的固定液勿过夜染色。

如果固定时间已到,应力争及时染色

切片的普通染色-常规石蜡切片制作

普通染色又称常规染色或HE(Haematoxylinandeosin)染色。

它是病理技术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它可以做出病理诊断和发现寻求别的辅助方法,以达到准确,完整的病理诊断。

一、染色目的

病理学的所有切片,都必须通过一种以上的染料,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将切片中各种不同的物质,在不同染液的作用下,将其显示出来,使之在光学显微镜下,能够完全的观看各种结构。

例如,HE染色,好质量的切片可以清晰地显示出许多不同的结构,细胞核着蓝黑色,细胞浆着粉红色,软骨着蓝色等。

清晰的结构为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染色技术也是病理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不断地总结,方能提高。

如果染色不好,切片染色一团糟,红蓝不分,结构不清,层次不明,影响了镜下的观察,直接影响了临床诊断,染色结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诊断的准确性。

二、染色的作用

1.化学作用:

所有的染色液中,可把它们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酸性,另一种为碱性。

酸性染料中有染色作用的为阴离子;碱性染料中有染色作用的为阳离子,每个细胞也存在着两种物质,细胞核含的是酸性物质,细胞浆含的是碱性物质。

在染色时,细胞核中的酸性物质与苏木素染液中的阳离子发生作用,细胞浆中的碱性物质与伊红染液中的阴离子发生作用,由于反应的部位不同,结果着色有异。

2.物理作用:

在染色过程中,染液中的色素微粒子浸入到被染组织的粒子间隙内,此时,因受分子的引力作用,色素微粒子被吸附而着色。

由于各种组织有不同的吸附能力和不同的吸附程度,因此就可显出来不同的颜色来。

一般来说,染色的学说还有许多,但说服力强的仅有上述两种。

但不管怎么样解释,实际上完成的每一种染色,都与上述两种学说分不开,它们的作用是相辅相成,同时存在的。

三、染色方法及步骤

1.人工苏木素,伊红染色法(HE法)

(1)切片浸入二甲苯中5-10min;

(2)切片浸入二甲苯中5-10min;

(3)100%酒精1min。

(4)100%酒精1min。

(5)95%酒精1min。

(6)95%酒精1min。

(7)90%酒精1min。

(8)80%酒精1min。

(9)自来水洗1min。

(10)浸入苏木素染液浸染10-15min。

(11)自来水洗30second-1min。

(12)1%盐酸酒精分化30second。

(13)流水冲洗15min以上。

(14)1%伊红酒精染3-5min。

(15)90%或95%酒精分化30sec。

(16)95%酒精30sec-1min。

(17)95%酒精30sec-1min。

(18)95%酒精30sec-1min。

(19)100%酒精1min。

(20)100%酒精1-2min。

(21)碳酸二甲苯1min。

(22)二甲苯1-2min。

(23)二甲苯1-2min

(24)二甲苯1-2min。

(25)中性树胶封固。

结果:

细胞核被染成深蓝黑色;细胞浆被染成粉红色;软骨及钙盐被染成蓝色;胶原纤维染成淡粉红色,嗜酸性细胞及嗜酸性颗粒呈鲜红色;弹力纤维呈淡粉红色;某些蛋白性物呈粉红色等。

染色时的注意事项:

(1)切片用二甲苯脱腊,应视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脱蜡时间,在夏天,室温较高,脱蜡较迅速,往往在2-3min就可脱蜡干净,二在冬季,时间应相对延长。

(2)切片在进入二甲苯前,可用电吹风吹切片,使切片上的蜡处于熔解状态,这样脱蜡较迅速,尤其是冬天,此法更可行。

(3)切片上的蜡一定要清除彻底干净,否则将影响染色,造成切片染色不均的现象。

(4)切片进行无水化处理,这一步骤,一是可增加切片的附帖,二是可延长苏木素的使用寿命。

切片用二甲苯脱蜡后,不能直接水洗,因二甲苯不溶于水,必须经过酒精,酒精可溶解二甲苯,又能与水混合,按照以前教科书的要求,切片在整个染色过程中,都不要让其干燥。

经过多年的实践及经验,笔者认为,切片用酒精将二甲苯彻底消除后,在进入苏木素染液前,可用电吹风吹干,这一步对于切片没有充分的烤片时间,对于血块等的切片来说,尤为重要,切片经此步骤,增加了附贴的牢固性,减少切片在染色过程中脱离载片的机会,保证了染色的成功率。

另者,切片进入苏木素染液全无水,可保证了苏木素染液的浓度和PH值,延长其使用寿命。

以往切片进入苏木素染液前,都须经水洗,每次染色,都带入不少的水分,稀释了苏木素染液的浓度,改变了它的PH值,使染液寿命缩短。

(5)切片无水化除了用电吹风外,还可用火烧,切片用90%酒精洗后,取出切片,用火轻烧,也可达到切片的无水化。

火对切片有损害吗?

否,经实验证明,切片火烧时最高温度为80℃左右,对切片没有影响。

用火烧时必须彻底清除二甲苯,因为二甲苯燃烧时可产生浓烟,如果存留于切片,将会影响观察。

当然,用火时应特别注意防火,因为病理技术室的大部分试剂都为易燃品。

(6)苏木素染液中的最佳染色时间,确切地回答还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各种组织都有不同的染色时间,核的染色时间从30sec至15min不等。

对于核的染色,为了充分地显示各种核染色质,一定要过染,尤其对于初学者来说,更是如此。

(7)苏木素染液有多种,常规应用的通常为明矾苏木素,明矾苏木素又有Harris苏木素,Mayer’s苏木素,和Ehrish苏木素等。

(8)盐酸酒精分化切片,浓度有0.25%,0.5%和1%根据各人的情况而使用。

这一步主要是将过染的颜色及不该染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