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178490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docx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docx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1大青树下的小学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坝、汉、艳、扮、扬、读、摔、跤、凤、洁”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球、汉、艳、服、装、扮、读、静、停、粗、影”等13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学习字词;指导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生词,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课件、歌曲《爱我中华》。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爱我中华》,简介少数民族的有关知识。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一)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

坝、汉、艳、扮、扬、读、摔、跤、凤、洁、

晨、绒、球、服、装、静、停、粗、影

早晨、坪坝、绒球、汉族、服装、飘扬、鲜艳、打扮、

朗读、安静、停歇、摔跤、洁白、凤尾竹、粗壮、影子

2、指生读,及时正音、齐读。

“早晨、打扮、影子”读轻声。

3、男女生赛读,适时表扬。

4、齐读。

(二)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1、指生开火车读课文,及时正音、并齐读。

“朋友、招呼”读轻声,“傣族”注意声母。

2、出示重点句子,指导朗读。

3、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4、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三)初步感知: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在大青树下的小学,有来自汉族、傣族、景颇族,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同学一起认真地学习,甚至引来了许多可爱的小动物。

(四)质疑问难。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鲜艳:

鲜明而美丽。

打扮:

修饰装扮出来的样子。

绚丽多彩:

绚丽,灿烂美丽。

形容色彩丰富华丽。

好奇:

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

招引:

吸引。

粗壮:

指粗大而结实。

枝干:

树木的主干与旁枝。

三、书写生字,重点指导。

1、出示生字,观察间架结构,找出容易写错的地方。

2、教师讲解并范写。

“晨”是上下结构,注意“辰”要托住“日”,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是左右结构,由“纟”和“戎”组成,右边的“戎”共六笔,不要漏写。

“服”的“月”字旁要瘦一些。

“装”是上下结构,书写要紧凑。

“读”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卖”,不是“买”。

“影”是左右结构,右边三撇,写得匀称。

3、学生在《写字》上描红,注意生字笔顺。

4、学生临写,比较与范字之间的差距。

5、作品展示、评议。

四、作业:

完成《写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2、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3、能借助课文中的语句和资料,了解大青树下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能借助课文中的语句和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早晨、绒球、汉族、服装、鲜艳、打扮、

朗读、安静、停歇、粗壮、影子

2、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

这一节我们会进一步通过朗读感悟民族小学的特别美。

二、精读课文,悟情明理。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完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3)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

教师指名读、点评。

(4)配乐朗读这一段。

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当,当当!

当,当当!

”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

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2)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

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3)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4)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

操场会是怎样的一幅情景?

想象描述。

朗读有关句子。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交流感受。

(2)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

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3)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

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作业。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板书设计

穿戴不同 语言不同

 大青树下的小学热爱团结

共同学习 共同游戏

教学反思:

在这一节语文课的教学中,我感悟到指导朗读,除了可以创设一种情境,再现教材的有关形象,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所描写的事物,激发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能读出文章的意境外,还可以巧用学生的体验,进行移情朗读,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培养语文素养。

 

2花的学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荒、笛、罚、假、裳”等5个生字,会写“落、荒、笛、舞、狂、罚、假、互、所、够、猜、扬、臂”等13个生字。

认读“湿润、荒野、簌簌”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重点

识字与写字,朗诵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语言美,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

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一)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

荒、笛、罚、假、裳、落、舞、狂、互、所、够、猜、扬、臂、落下、跳舞、能够、扬起、双臂、湿润、荒野、簌簌

2、指生读,及时正音、齐读。

3、“小老师”领读。

4、齐读。

5、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湿润:

潮湿润泽。

原野:

宽广平坦的地方。

欢:

纵情的欢乐。

急急忙忙:

心里着急,行动加快。

(二)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1、指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及时正音、并齐读。

“假”在这里读四声,“衣裳”读轻声。

2、教师指导读好佳句。

(1)听范读录音。

(2)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3)自由练读。

(4)指生读,重点指导。

(5)齐读、美读。

(三)浏览课文,理清层次。

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2自然段):

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第二段(第3自然段~第5自然段):

想象雨来时,关了门在做功课的花朵们便放假了。

第三段(第6自然段):

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衣裳,冲了出来。

第四段(第7自然段~第9自然段):

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他们对准妈妈扬起了双臂。

三、书写生字,重点指导。

1、出示生字,观察间架结构,找出容易写错的地方。

2、教师讲解并范写。

“润”字里面没有点;

  “罚”下面一个言字旁,一个立刀旁;

  “互”的笔顺要注意。

3、学生在《写字》上描红,注意生字笔顺。

4、学生临写,比较与范字之间的差距。

5、听写、指正。

四、作业。

1.完成《写字》。

2.摘抄有新鲜感的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的情景。

2、通过诵读课文,感受花孩子的活泼、调皮;想想花的学校是什么样子的,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3、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想想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花富有的灵性、童真童趣。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课文,感受花孩子的活泼、调皮。

教学难点

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的情景,感受花富有的灵性、童真童趣。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开火车读课文,边听边思考:

每一段讲的是什么?

2.指名学生用简洁的话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内容。

二、精读课文,悟情明理。

1.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

(2).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一句话,并说明喜欢它的原因。

a、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理解体会:

哪一个词语概括了东风的特点?

(湿润)从“走过”“吹着口笛”这两个词语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读了这句话,你会想到怎样一幅画面?

B、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理解体会:

为什么是“一群一群的花”,而不是“一朵一朵的花”呢?

你认为花会从什么地方跑出来呢?

教师引导,启发想象。

你从“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这句话中感悟到了什么?

“狂欢”是什么意思?

你能想象出花儿在绿草地上跳舞的情景吗?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学习第二段。

(1).学生齐声朗读。

(2).读中感悟,合作探究。

为什么“我”觉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你是怎么理解“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同桌交流。

3.指导学习第三段。

(1).教师范读。

(2).自由读,思考:

a、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说明了什么?

b、你是怎么理解“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一句的?

c、“雷云拍着大手”是什么意思?

d、你是怎么理解“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的?

e、你认为花孩子们冲了出来,要到哪里去?

为什么?

(3).小组合作学习。

(4).组织交流汇报。

(5)教师指导朗读。

4.学习第四段。

(1).学生齐声朗读。

(2).指导学生理解、感悟:

小作者认为花孩子们的家在哪里?

“那儿”是指哪儿?

你能想象出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的情景吗?

在作者看来,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是为了什么?

(3).学生自由感悟、想象。

(4).小结。

三、拓展延伸。

说说你想象中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先在组内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板书设计:

花孩子:

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蹈

2花的学校在地下学校关了门做功课真可爱急忙回家对妈妈扬起双臂 

教学反思: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只有自己走进文本,被文本感染,才能够感动学生,带动学生。

所以课堂上,当要求孩子们把自己想象成一朵美丽的花,随着作者的语言嬉闹,生长。

这应该是我们理想中的灵动的语文课。

3*不懂就要问

教学目标

1.会认“背、诵、例、圈、段、练、糊、涂、呆、戒、厉、挨、楚”等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背、圈”,理解“私塾、霎时、戒尺、鸦雀无声”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及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课文。

3.学习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难点

练习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及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课文。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

他就是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

2.师简介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生活的课文。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一)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

背、诵、例、圈、段、练、糊、涂、呆、戒、厉、挨、楚

私塾、霎时、戒尺、鸦雀无声

2、指生读,及时正音、齐读。

3、男女生赛读,适时表扬。

4、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霎时:

形容极短的时间。

鸦雀无声:

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

形容非常静。

戒尺:

旧时私塾先生对学生施行体罚所用的木板。

(二)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1、指生开火车读课文,及时正音、并齐读。

“意思”读轻声。

2、出示重点句子,指导朗读。

(三)浏览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三、精读课文,悟情明理。

1.细读课文,思考:

课文中的孙中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勤学好问?

划出相关的词句。

2.集体交流阅读心得。

(1).从“照例”、“流利”、“壮着胆子”等词语中领悟到孙中山读书认真,学业完成得极为出色,表达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有进一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愿望。

(2).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

先生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侧面描写,更突出了孙中山对待学习的认真、执著的态度)

(3).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

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学生提问呢?

(帮助学生区分清楚:

过去私塾封闭式的封建教育与今天民主开放式教育的不同。

(4)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你体会到什么?

(明确:

孙中山当时就有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学好问的可贵精神。

)同时,解决“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这句话的意思。

四、启发谈话。

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想到了什么?

你准备今后怎么做?

五、作业。

收集有关孙中山先生的小故事。

板书设计

    学问勤学好问

3*不懂就要问孙中山

学问读书求理

教学反思

课文借用孙中山小时候上私塾的故事,告诉我们“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当学生问到孙中山向先生提问,不怕挨打吗?

孙中山说:

“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的勤学好问的精神,这是课文中的一个教学难点,因为学生很难理解为什么孙中山宁可冒着挨打的危险,也要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我借机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向孙中山学习,不要害怕被责备,不懂就要大胆地问。

同时我也反思自己平时有没有这样的行为,是不是在无意间扼杀了学生提问的勇气和积极性。

口语交际1 我的暑假生活

教学目标:

1.讲述暑假生活的趣事,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锻炼语感,提高讲、听、问的能力。

2.体会暑假生活的乐趣,和大家分享快乐。

3.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会认真听别人说话,不要打岔。

4.学会对别人说的话进行评价。

教学重点

体会暑假生活的乐趣,说出暑假生活的“趣”,和大家分享快乐。

教学难点

表达时要口齿清楚,声情并茂,并配合图片动作等。

课前准备:

生活照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照片,导入新课。

(出示老师课余生活的照片)漫长的暑假生活很快过去了,老师在暑假里经历了一件新鲜事,请大家说一说老师在做什么啊?

二、问同学们看相片的感受。

问:

想不想知道老师在暑假做了什么啊?

三、结合照片,老师讲述自己暑假经历过的新鲜事。

四、让学生复述老师的经历。

1.注意讲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来龙去脉。

2.师生共同点评。

(讲故事一要选别人感兴趣的事,二要恰当地选用图片和实物)

五、分小组讲自己经历的新鲜事。

1.交流自己经历了什么新鲜事。

(1)用“什么时候我和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这样的句式来说话,再说说事情的过程,有趣在哪里。

(2).交流自己有什么收获。

2.其他同学交流有什么感受。

3.讲讲今后的打算。

六、每组选派一名讲得好的同学上台讲述自己经历的新鲜事。

1.生讲,师略记条理。

2.予以讲评、梳理。

七、评比。

大家评比谁讲得最好,评出讲故事小能手。

八、作业:

回家讲给妈妈听。

习作1 猜猜他是谁

教学目标:

1.学习描述人物的外貌,以及形象特点的方法。

2.学会抓住人物的特点去描写人物。

3.掌握开头空两格的写作格式。

教学重难点:

1.描写人物要抓住人物特征。

2.选取一到二点刻画人物。

教具准备:

三条丝巾。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我们请我们班三个同学上黑板来做一个小游戏,大家谁想上台。

游戏规则:

首先请上台的三个同学用丝巾蒙上双眼。

下面再随便请上来三个同学,让蒙眼的同学猜一猜是谁。

最多只能猜三次,三次猜不对者唱一支歌曲。

二、游戏环节。

台下同学不能提示,从班里分别挑选最胖的和最瘦的以及最高的三名同学,让蒙眼的同学去猜。

三、游戏结束,点评。

请猜中的同学发言,谈猜中的依据是什么。

四、第二次游戏。

游戏规则:

请同学们用笔描述班内同学的外貌以及性格特点和做事风格。

然后请刚刚没猜中的同学继续猜描述的是谁。

五、游戏点评。

1.谁描写的最符合人物对象?

2.猜中的原因在哪里?

六、小结

每个人的外貌性格都有差异,都是独一无二的。

只有写出人物的特点,才能使人物形象更生动!

第一单元习作指导

猜猜他是谁(含下水文)

写作思路:

1.审阅题目:

结合本次习作给出的主题,写一写自己的同学。

2.选定内容:

(1)人物的外貌特点。

(2)通过具体的事情写出人物的特点、品质。

3.表达方式:

叙述、描写。

4.表现手法:

开门见山、首尾呼应。

5.结构顺序:

先介绍人物的外貌,接着通过具体的事例反映人物的品质,最后首尾呼应,点明人物的性格特点。

下水文:

我的好朋友

她,长着蘑菇似的头发,白里透红的脸上长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下面是一个高挺的鼻子。

再往下看,是一张能说会道的樱桃小嘴。

她非常爱看作文书。

如果你去看一看她的抽屉,你一定可以从她的抽屉里看到好几本作文书。

记得上一次,学校就要进入读书时间了,而班里面总有那么几个同学忘记带书来学校看,所以此时,那些同学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这时,她就会从她的抽屉里拿出她的作文书,说:

“我这里还有好几本作文书,你们都拿去看吧。

”那些没带书的同学像是抓住了一把救命稻草一样,欣喜若狂地接过书,连声道谢。

她也是一个很爱帮助别人的人。

她的书包里有一个“百宝箱”,里面有许多的东西。

例如:

美术课要用的剪刀;语文课要用到的订书机;数学课要用的固体胶……应有尽有。

每当上课需要用到“小百宝箱”里的工具时,她总是毫不犹豫地给别人先用,自己最后才用。

她还是一个很尽职的人。

她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组长,但是她做组长也做得非常尽职。

每一次收作业,她都是第一个收齐;每一次发作业,她都发得最多。

她就是我的朋友,她就是我那个爱看作文书、爱帮助人、做事非常尽职的好朋友。

你知道她是谁了吗?

 

语文园地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掌握朗读技巧和方法。

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学习精彩句子的写法。

2.积累带身体部位的四字词语。

学会用合适的方式朗读句子,表达句子意思。

教学重点

积累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和带身体部位的四字词语。

教学难点

掌握朗读技巧和方法,学习精彩句子的写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自由朗读“交流平台”中的两个句子。

2.指名读。

其他同学想一想:

这两个句子写得好吗?

好在哪里?

3.小组交流。

说一说,议一议。

4.指名说一说。

说完后,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提示:

第一个句子是一个拟人句,把鸟儿、蝴蝶等都当人来写,它们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样写既生动形象,又能突出同学们读书读得好。

第二个句子,把自己写作一个更夫,做更夫的事情,很有新鲜感。

5.有感情地齐读这两个句子。

6.在积累本上抄写这两个句子。

7.总结:

阅读时,有些精彩的句子能使我们读来很有新鲜感,能让我们怦然心动,能够激发我们的想象力,给我们带来启迪等。

我们要善于捕捉这样的句子,积累这样的句子。

二、词句段运用。

(一)学习第一题。

1.学生自由读一读第一题的成语,想一想,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

2.指名读,其他学生注意认真听,并评价。

3.师指导难读的字,如“张牙舞爪”的“爪”读zhǎo,“面红耳赤”的“赤”是翘舌音,“口干舌燥”的“燥”是平舌音。

4.指名回答,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

提示:

这些成语都是表示人的神态和动作的。

我们在写作中也可以用到哦!

每个四字词语中,都有一组近义词,前面四个词是第一、三两字为一组,后面四个词是第二、四两字为一组。

5.指名开火车读一读成语。

(二)学习第二题。

1.自由朗读这三个句子。

2.小组内互读,并讨论怎样朗读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

提示:

朗读的时候,要把感情代入其中,假设句子中的角色就是自己,不同角色的人物应该用不同的语气来读。

注意重音,突出句子的意思。

如第一句中的“真的”要重读,第二句中的“一点儿”要重读,第三句中“就是”要重读。

3.小组派代表在全班朗读,比一比,哪一个小组读得好。

4.全班齐读,读出感情。

三、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从这节课看来,我对教材的研读与把握还是需要进一步加强。

备课不仅要认真,还要钻研,这样才能更好让学生掌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然后小组内为小组取名字,小组内成员策划活动方案。

成员间交流方案是否有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2、熟读背诵古诗《所见》。

教学重点

积累古诗《所见》。

教学难点

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然后小组内为小组取名字,小组内成员策划活动方案。

教学过程

一、组织兴趣小组。

1.请一个学生读一读这一题的要求。

2.学生看一看课本上的例子。

3.调查一下,班里学生都有哪些兴趣爱好。

4.将班里的学生对号入座,把有相同兴趣的学生归类到一个小组。

5.小组成员讨论商议,给自己的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

注意:

所取的名字要能体现出兴趣的特点,并且让人印象深刻。

6.商量好以后,用一张好看的卡纸写下自己小组的名字。

7.全班展示自己兴趣小组的名字。

8.评一评,哪个兴趣小组的名字取得最好。

二、日积月累。

1.同学们知道古代的孩子都干什么吗?

有一位诗人,在路上遇到一个小童,觉得很有趣,于是把这个小孩写进了诗里。

这位诗人是清朝的袁枚。

(简介袁枚)

2.能让诗人如此喜欢的一个小童,他在干什么呢?

自己读一读古诗《所见》,了解一下吧。

3.读完古诗,有谁知道,这个小孩在干什么?

(放牛)

4.他一边放牛一边干什么?

(唱歌)

5.理解古诗的意思。

先自己结合每个字的意思,说一说古诗的意思。

再在小组内说一说,最后指名学生在全班说一说。

6.是什么让这个小牧童停止了歌唱呢?

(因为他听到树上有蝉在叫,想去捕捉那只蝉,所以突然不唱歌了,凝神听蝉鸣声在哪里。

7.你喜欢这个小牧童吗?

为什么?

8.小结。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短短的20个字,把小牧童放牧的生活描绘得生动有趣,表达了诗人对小牧童的喜爱之情。

9.齐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在背诗歌环节,我按照三年级在经典文化学习中的方法让孩子们用不同形式读,大致说诗句意思,比赛背诵,说背诵方法。

备课,还是备课,钻研,继续钻研,学习,永无止境,才能实现活力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