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社区可研方案.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91823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71 大小:6.7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慧社区可研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1页
智慧社区可研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1页
智慧社区可研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1页
智慧社区可研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1页
智慧社区可研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1页
智慧社区可研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1页
智慧社区可研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1页
智慧社区可研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1页
智慧社区可研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1页
智慧社区可研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1页
智慧社区可研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1页
智慧社区可研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1页
智慧社区可研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1页
智慧社区可研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1页
智慧社区可研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1页
智慧社区可研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1页
智慧社区可研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1页
智慧社区可研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1页
智慧社区可研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1页
智慧社区可研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1页
亲,该文档总共27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智慧社区可研方案.docx

《智慧社区可研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社区可研方案.docx(27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智慧社区可研方案.docx

区县智慧社区可研暨初步设计方案

区县智慧社区

可研暨初步设计方案

*********公司

2018年1月

255

目录

第1章 项目概述 1

1.1项目名称与业主单位 1

1.2项目背景 1

1.3设计分工 1

1.3.1项目建设单位职责分工 1

1.3.2咨询设计单位职责分工 2

1.3.3系统承包商职责分工 2

1.3.4监理单位职责分工 2

1.4项目总投资和资金来源 2

1.5基本原则 2

1.6设计依据 3

1.6.1政策法规 4

1.6.2技术标准与规范 6

1.6.2.1网络系统标准 6

1.6.2.2信息资源标准 6

1.6.2.3信息安全标准规范 7

1.6.2.4应用系统的软件开发标准 7

1.6.2.5APP开发用标准与规范 8

第2章 现状与需求分析 9

2.1现状分析 9

2.1.1现状综述 9

2.1.2老版APP 11

2.1.3平台 12

2.1.3.1建设目标 12

2.1.3.2技术架构 13

2.1.3.3建设内容 15

2.2存在问题 27

2.2.1平台不完善 27

2.2.2缺乏深度的服务整合 27

2.2.3没有沉淀数据 28

2.2.4缺乏运营 28

2.2.5以政府角度设计,没有从百姓角度出发 28

2.2.6用户分散 28

2.3需求分析 28

2.3.1需求主体分析 28

2.3.2业务需求分析 28

2.3.2.1对居民应用的需求分析 28

2.3.2.2对政务应用的需求分析 29

2.3.2.3对物业应用的需求分析 29

2.3.2.4对商家应用的需求分析 29

2.3.2.5对社区运营者应用的需求分析 29

2.3.2.6对老版接入服务的需求分析 30

2.3.2.7对运营推广的需求分析 30

2.3.2.8对运维服务的需求分析 30

2.3.3安全需求分析 30

2.4项目建设意义和必要性 30

2.4.1项目建设的意义 30

2.4.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1

第3章 总体设计方案 36

3.1建设目标 36

3.2建设思路 37

3.3建设原则 38

3.4建设内容 39

3.4.1居民应用 39

3.4.2政务应用 39

3.4.3物业应用 39

3.4.4商家应用 40

3.4.5社区运营者应用 40

3.4.6老版接入服务 40

3.4.7运营推广 41

3.4.8运维服务 41

3.5系统总体架构 41

3.6系统技术架构 42

3.7总体数据架构 44

3.8总体部署架构 45

3.9与老版APP的关系 45

3.10与平台的关系 46

3.11关键创新设计 48

3.11.1建设理念的创新 48

3.11.2建设思路的创新 49

3.11.3多身份、多组织、多场景、多应用 49

3.11.4移动化、平台化、业务化、社交化 50

第4章 项目建设方案 52

4.1居民应用 52

4.1.1应用综述 52

4.1.2技术架构 52

4.1.3功能设计 52

4.1.3.1社区基础平台 53

4.1.3.2社区社交互动平台 58

4.1.3.3物业服务平台 63

4.1.3.4商圈服务平台 63

4.1.3.5社区服务平台 72

4.1.3.6其他服务平台 73

4.2政务应用 81

4.2.1应用综述 81

4.2.2技术架构 81

4.2.3功能设计 82

4.2.3.1社会公益服务管理 82

4.2.3.2常住和流动人口管理 83

4.2.3.3人群密度预警 83

4.2.3.4商业繁荣指数 86

4.2.3.5组织讯录 87

4.2.3.6组织名片 88

4.2.3.7政务协同办公 89

4.2.3.8门禁管理 92

4.3物业应用 93

4.3.1应用综述 93

4.3.2技术架构 94

4.3.3功能设计 94

4.3.3.1物业沟平台 95

4.3.3.2物业办公应用平台 98

4.3.3.3经营分析平台 100

4.3.3.4客户服务平台 103

4.3.3.5内控管理平台 104

4.3.3.6增值业务平台 106

4.3.3.7主数据管理平台 108

4.3.3.8物业基础平台 109

4.3.3.9无缝集成管理平台 116

4.4商家应用 116

4.4.1应用综述 116

4.4.2技术架构 116

4.4.3功能设计 117

4.4.3.1商家管理平台 117

4.4.3.2商家工具类平台 124

4.5社区运营者应用 127

4.5.1应用综述 127

4.5.2技术架构 128

4.5.3功能设计 129

4.6老版接入服务 138

4.6.1应用综述 138

4.6.2技术架构 138

4.6.3功能设计 139

4.6.3.1政务服务对接 139

4.6.3.2便民服务对接 140

4.6.3.3经济服务对接 140

4.6.3.4精选及其他服务对接 140

4.7运营推广 140

4.7.1应用综述 140

4.7.2技术架构 141

4.7.3功能设计 141

4.7.3.1运营基础服务子系统 143

4.7.3.2内容运营子系统 146

4.7.3.3内容审核子系统 148

4.7.3.4用户运营子系统 150

4.7.3.5客服工单子系统 151

4.7.3.6应用配置子系统 153

4.7.3.7消息推送子系统 156

4.7.3.8短信推送子系统 157

4.7.3.9小组管理子系统 159

4.7.4运营推广路径 160

4.7.4.1核心理念 160

4.7.4.2运营目标 161

4.7.4.3运营原则 162

4.7.4.4运营团队 163

4.7.4.5运营策略 164

4.8运维服务 173

4.8.1应用综述 173

4.8.2技术架构 174

4.8.3业务流程 174

4.8.4功能设计 176

4.8.4.1DNS管理子系统 176

4.8.4.2负载均衡子系统 176

4.8.4.3消息队列子系统统 176

4.8.4.4缓存服务子系统 177

4.8.4.5无值守安装子系统 177

4.8.4.6持续集成子系统 177

4.8.4.7持续发布子系统 177

4.8.4.8日志分析子系统 177

4.8.4.9系统监控管理子系统 177

4.8.4.10自动化运维管理子系统 178

4.8.4.11CMDB子系统 178

第5章 项目安全方案 179

5.1安全总体框架设计 179

5.1.1设计目标 179

5.1.2设计原则 179

5.1.2.1适度安全原则 180

5.1.2.2重点保护原则 180

5.1.2.3成熟性原则 180

5.1.2.4科学性原则 180

5.1.3安全总体架构设计 180

5.1.3.16.1.3.1安全体系模型 181

5.1.3.26.1.3.2设计内容 182

5.2安全管理与策略 182

5.2.1安全管理体系文件 182

5.2.2等级保护合规管理 182

5.2.3安全培训与意识教育 182

5.3人员与组织安全 182

5.4风险控制 183

5.4.1账号安全 183

5.4.2内容审核安全 183

5.4.3操作行为安全 183

5.5业务连续性与应急响应 183

5.5.1业务连续性设计 183

5.5.2应急与灾备管理 183

5.6数据安全 183

5.6.1敏感数据分级与防护 184

5.6.2敏感数据使用与审计 184

5.6.3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 184

5.6.3.1备份频率 184

5.6.4数据安全建设 185

5.7应用安全保障 185

5.7.1应用访问安全 185

5.7.2应用权限管理 185

5.7.3权限管理模型 186

5.8网络安全保障 186

5.8.1访问控制 187

5.8.2行为管理 187

5.8.3安全网闸 187

5.8.4应用系统备份 187

5.8.5数据备份系统 187

5.8.6审计系统 187

5.9系统安全保障 188

5.9.1系统安全防护 188

5.9.2系统安全管理 188

第6章 项目部署方案 189

6.1软件环境需求 189

6.2硬件环境需求 189

6.2.1部署方式 203

6.2.2空间和环境需求 203

6.3部署架构 204

6.3.1设计原则 204

6.3.2总体网络拓扑图 205

6.3.2.1专线设计 207

6.3.2.2VLAN设计 207

6.3.2.3路由设计 207

6.3.3云平台部署架构 208

第7章 项目实施管理 210

7.1建设地点 210

7.2建设工期及进度计划 210

7.3项目管理机制 210

7.3.1项目管理架构 210

7.3.2实施过程关键问题分析 211

7.3.3组织协调及管理手段 212

7.3.3.1问题处理规程 212

7.3.3.2风险管理制度 212

7.3.3.3培训管理制度 212

7.3.3.4文档管理方法 212

第8章 投资概算和资金来源 214

8.1概算费率取定 214

8.2项目总投资概算 214

8.2.1项目总投资概算表 214

8.2.2分项投资概算明细表 215

第9章 项目招标方案 222

9.1招标范围 222

9.2招标组织形式 222

第10章 环保、消防、职业安全、职业卫生和节能 223

10.1环保影响和环保措施 223

10.1.1噪声 223

10.1.2电磁辐射 223

10.2消防措施 223

10.2.1消防给水设计 223

10.2.2灭火器配置设计 223

10.2.3电气消防 223

10.2.4消防安全教育 224

10.3职业安全和卫生措施 224

10.3.1电气安全措施 224

10.3.2生活设施措施 224

10.4节能目标及措施 224

10.4.1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 224

10.4.2耗能指标 224

10.4.3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等内容 225

第11章 项目效益分析 226

11.1直接效益 226

11.2间接效益 226

第12章 售后服务方案 228

12.1服务目标 228

12.2服务范围 228

12.3服务方式 228

12.4服务响应等级 230

12.5售后服务内容 230

12.5.1定期巡检服务 233

12.5.2服务热线 233

12.5.3电子邮件 233

12.5.4远程维护服务 233

12.5.5现场服务 233

12.5.6驻场服务 234

12.5.7技术咨询服务 234

12.5.8技术资料服务 234

12.5.9辅助故障定位服务 234

12.5.10其他 234

第13章 项目风险及应对措施 236

13.1风险识别和分析 236

13.2风险对策和管理 237

第14章 附件 238

14.1附件1:

服务器清单及报价 238

14.2附件2:

国家等保安全防护设备清单及报价 243

14.3附件3:

软件平台及服务预算清单 253

第1章项目概述

1.1项目名称与业主单位

项目名称:

区县智慧社区

业主单位:

市区政府

1.2项目背景

当前我国的智慧社区信息化服务建设正在进入一个更加深入、更加扎实的新的阶段。

随着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社区智能化已经成为新世纪全新生活方式的根本保证。

在社会信息化飞速迈进的今天,人们对住宅的关注已经不再局限于居室面积、周边环境、交等方面,而是把更多的兴趣和注意力放在与外界沟、信服务、安全防范、物业管理等方面,这就要求传统的社区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延伸服务功能。

智慧社区需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

同时向中央网信办提出申请创建新型智慧城市并被明确为全国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试点城市,积极探索发展“智慧城市”、“智慧城区”、“智慧社区”等新模式。

区作为市的核心城区,是省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民生中心和形象窗口,在市的政策的引导下先行先试智慧社区建设。

社区智慧化管理是社会治理智慧化和城市智慧化的基石,注重在社区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和改进服务管理,高度重视网络阵地建设,充分利用和发挥物联网、云计算等高新技术的优越性,可有效的支撑智慧城市的建设和落地,实现社会治理智慧化和城市智慧化。

1.3设计分工

1.3.1项目建设单位职责分工

建设单位负责项目目标的制定,总体领导项目各项工作的开展,配合项目策划、资金筹措、组织实施、协调管理、进度控制、监督实施、组织验收,全面参与系统建设、运行和维护工作。

1.3.2咨询设计单位职责分工

完成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暨初步设计方案编制,负责现状与需求分析,提出系统建设目标和阶段规划,提出合理的系统架构规划以及可行的平台建设方案,进行投资估算及分析。

1.3.3系统承包商职责分工

完成与相关业务部门的沟与协调,负责项目的总体建设,按照项目要求全面推进工程建设。

1.3.4监理单位职责分工

依照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技术标准、建设工程监理规范、设计文件和项目合同,代表建设单位对施工质量实施监理,并对施工质量承担监理责任。

对项目建设过程进行全程督导和管理,工程项目结束后进行验收。

配合建设单位开展项目相关工作。

1.4项目总投资和资金来源

本项目软件平台、首年运营推广、首年运维服务总投资概算为2598万元人民币,项目服务器、存储、网络等硬件设施投资概算另行安排(投资概算及清单参见附件1、2),项目其它费用为123万元(另行安排)。

为社区基础环境建设的智能门禁、视频监控等硬件设备费用另行安排。

本项目资金来源于区财政全额拨款。

1.5基本原则

建设市区智慧社区项目,应遵循以下原则:

(1)顶层规划,统筹建设。

采用先进适用的信息技术,高标准规划和统筹建设,有计划、分层次地协调推进。

(2)需求主导,市场运作。

以需求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探索符合区新型智慧社区标杆建设的信息化发展模式。

(3)平台示范,树立标杆。

抓住区新型智慧社区标杆建设的机遇,以市区智慧社区为示范项目建设。

(4)以人为本,创新服务。

以人民为主体,促进多元化参与,拓宽各类主体特别是社会力量参与渠道,最大限度集合服务资源、形成推进合力,促进社区服务与居民需求精准对接,优化流程,推进社区服务的主动性、精准性、便捷性,提高居民的满意度。

(5)信息共享,集约建设。

充分利用已有资源,推动平台资源整合和多方利用,避免分散建设、重复投资。

促进多维度社区服务资源的互和协同共享,加强跨层级、跨部门的衔接配合和业务联动,构建一体化的社区服务协同机制。

1.6设计依据

区根据智慧城市试点单位的发展目标和建设要求,依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和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高技[2014]1770号)相关要求,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从城市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加强顶层设计,依照国家智慧城市发展战略和标准体系开展智慧门城建设。

区依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官员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要健全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有效发挥基层政府主导作用,注重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基础作用,统筹发挥社会力量协同作用;要不断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水平,增强社区居民参与能力,提高社区服务供给能力,强化社区文化引领能力,增强社区依法办事能力,提升社区矛盾预防化解能力,增强社区信息化应用能力。

依照《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相关要求,针对目前政务服务中存在的网上服务事项不全、信息共享程度低、可办理率不高、企业和群众办事仍然不便等问题,从顶层设计出发,围绕“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最大程度利企便民,让企业和群众方便快捷、公平普惠、优质高效的享受公共服务,共享“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成果。

2014年5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印发的《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明确指出,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结合当地实际,整合社区各类资源,加强社区服务能力建设,优化基础设施布局、创新社区治理模式、提升社区自治和服务能力、完善公共服务能力、增强便民利民服务智能化水平、推动保障条件建设,实现智慧社区的标准化建设,同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区治理体系和智能化社会服务模式,建立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

1.6.1政策法规

区智慧社区建设项目主要依据国务院、省及市关于智慧城市、互联网+政务服务等相关政策文件进行编制,主要依据的政策法规具体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知》(国发〔2016〕73号)

(3)《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

(4)《“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国办函〔2016〕108号)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的知》(国办发〔2015〕86号)

(6)《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

(7)《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高技〔2014〕1770号)

(8)《关于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有关工作的知》(发改高技〔2014〕46号)

(9)《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2号)

(10)《关于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民发〔2013〕170号)

(11)《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12)《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3〕27号)

(13)市《“十三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规划》

(14)《关于数字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

(15)市《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顶层设计》

(16)《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的知》(闽政〔2016〕9号)

(17)《省人民政府关于新区发展规划的批复》(闽政文〔2016〕409号)

(18)《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19)《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方案的知》(榕政综〔2017〕59号)

(20)《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建设项目清单的知》(榕政办〔2017〕147号)

(21)《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行动计划(2016—2018年)的知》(榕政综〔2016〕254号)

1.6.2技术标准与规范

区智慧社区项目主要依据国际、国家、行业及地方的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进行编制,主要依据的技术标准与规范具体如下:

系统规划设计和建设中,将遵循国家、省、市相关标准。

1.6.2.1网络系统标准

1、《综合交换机技术规范》(YD/T1123-2001)

2、《基于IP网的信息点播业务技术要求》(YD/T1130-2001)

3、《基于包的多媒体信系统呼叫信令协议及媒体流打包技术》(YD/T1131-2001)

4、《信息技术互连国际标准》(ISO/IEC11801-95)

5、《防火墙设备技术要求》(YD/T1132-2001)

6、《数据信名称术语》(YD/T1133-2001)

7、《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工程设计暂行规定》(YD5037-97)

8、《信息技术互连国际标准》(ISO/IEC11801-95)

9、《信息技术、软件包质量要求和测试》(GB/T17544-1998)

1.6.2.2信息资源标准

1、《信息资源目录体系》(GB21063.1Y2007)

2、《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GB/T7027-2002)

3、《分类与编码用术语》(GB/T10113-2003)

4、《信息技术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的扩充》(GB18030-2000)

5、《电子政务主题词表编制规则》(GB/T19486-2004)

6、《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GB21063)

7、《数据元和交换格式》(GB/T7408)

8、《信息技术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UCS)》(GB13000.1-1993)

9、《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GB21062)

10、《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GB/T7408-1994(EQVISO8601:

1988))

11、《电子政务数据元素》(GB/T19488.1-2004)

12、《超文本传输协议标准》(RFC2616-1999)

1.6.2.3信息安全标准规范

1、《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分类原则》(GA163-1997)

2、《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产品部件(安全功能检测)》(GA216.1-1999)

3、《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17859-1999)

4、《路由器安全技术要求》(GB/T18018-1999)

5、《信息技术包过滤防火墙安全技术要求》(GB/T18019-1999)

6、《信息技术应用级防火墙安全技术要求》(GB/T18020-1999)

7、《网络代理服务器的安全技术要求》(GB/T17900-1999)

1.6.2.4应用系统的软件开发标准

1、《软件工程标准分类法》(GB/T15538-1995)

2、《软件开发规范》(GB8566-88)

3、《软件维护指南》(GB/T14079-93)

4、《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GB8567-88)

5、《计算机软件测试文件编制指南》(GB9386-88)

6、《计算机软件测试文档编制规范》(GB/T9386-2008)

7、《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GB/T8567-2006)

8、《计算机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规范》(GB/T9385-2008)

9、《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GB/T12505-90)

10、《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GB/T12504-90)

1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dtIS09000:

2000)》(GB/T19001)

12、《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GB/T12394-2008)

1.6.2.5APP开发用标准与规范

1、《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安全技术要求》(YD/T3039-2015)

2、《信息安全技术移动智能终端安全架构》(GB/T32927-2016)

3、《移动智能终端上的个人信息保护技术要求》(YD/T3082-2016)

4、《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安全技术要求》(YD/T3039-2015)

5、《移动智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