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通货紧缩的全集汇编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86800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29.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数学通货紧缩的全集汇编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考数学通货紧缩的全集汇编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考数学通货紧缩的全集汇编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考数学通货紧缩的全集汇编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考数学通货紧缩的全集汇编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中考数学通货紧缩的全集汇编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中考数学通货紧缩的全集汇编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中考数学通货紧缩的全集汇编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中考数学通货紧缩的全集汇编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中考数学通货紧缩的全集汇编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中考数学通货紧缩的全集汇编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中考数学通货紧缩的全集汇编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中考数学通货紧缩的全集汇编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中考数学通货紧缩的全集汇编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中考数学通货紧缩的全集汇编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中考数学通货紧缩的全集汇编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中考数学通货紧缩的全集汇编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中考数学通货紧缩的全集汇编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中考数学通货紧缩的全集汇编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数学通货紧缩的全集汇编含答案.docx

《中考数学通货紧缩的全集汇编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数学通货紧缩的全集汇编含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数学通货紧缩的全集汇编含答案.docx

中考数学通货紧缩的全集汇编含答案

一、选择题

1.我国出现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同时存在的隐患,给政策的取舍带来相当大的难度,因为同样政策将给两个问题带来相反的效果。

上述两种经济现象的共同点是

A.都是货币供应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B.都是货币供应量少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C.都表现为物价的持续上涨

D.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2.下列对纸币的认识正确的是()

A.纸币在流通中替代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B.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国家可随意决定发行数量

C.纸币发行量过少会引起物价上涨

D.制造假币犯法,使用假币不受法律制裁

3.流通中的纸币量与实际需要的纸币量不协调,会导致()

A.通货膨胀B.通货紧缩

C.钱不值钱D.经济波动,影响人民生活

4.2009年10月21日国务院经济形势分析会议首次提出“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

一般来说,下列形势下必须关注通货膨胀现象()

①经济快速增长②银行信贷规模增大③物价下降④消费减少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5.纸币是价值符号,其发行量应依据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否则()

A.物价会上涨

B.会引发通货膨胀

C.社会需求会更旺

D.纸币不能很好地代替金属货币执行其职能

6.专家认为:

“当通货膨胀时,物价上涨,就要加息;当通货紧缩时,物价下降,就要降息。

”这是因为

①加息可以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从而抑制通货膨胀

②加息可以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从而抑制通货紧缩

③降息可以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从而抑制通货膨胀

④降息可以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从而抑制通货紧缩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7.消费者总是想用同样多的货币买到更多的商品。

但从长远来看,物价持续下降、通货紧缩却不是我们所希望的。

因为这会导致

A.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居民购买力下降→消费需求不足→生产萎缩

B.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社会投资减少→社会失业率上升→经济衰退

C.生活资料价格下降→居民购买力上升→居民消费需求增加→物价上涨

D.生产资料价格下降→企业生产成本降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经济过热

8.假定N国2012年的待售商品数量为10万亿件,平均每件商品的价格为4元,货币流通速度为5次。

由于生产的发展,2013年N国的货币需求量增加了50%,但是实际发行量为15万亿。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3年N国纸币();物价();原来标价60元的M商品,现在的价格是()

A.贬值25%下跌25%40元B.贬值20%上涨25%75元

C.升值80%上涨25%75元D.贬值25%上涨20%72元

9.2015年12月16日,美联储宣布开启货币加息模式,这也是美国近10年来首次加息。

美联储加息增加了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对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①不利于我国产品对美国的出口

②不利于我国对美国产品的进口

③不利于我国更好地吸引外资

④不利于我国公民出国留学、旅游和消费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10.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7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继续保持在“1时代”,这预示着下半年通货紧缩压力加剧。

持续的通货紧缩,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①居民消费意愿降低,储蓄意愿提高②企业营利水平下降,投资欲望减弱

③就业水平持续增加,居民收入提高④社会的总供需平衡,物价持续下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最常用的经济手段。

以下关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手段和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序号

政策名称

手段1

手段2

目的

扩张性财政政策

增加经济建设支出

减少税收

刺激总需求增长,拉动经济增长

紧缩性财政政策

减少货币供应量

提高存贷款基推利率

抑制总需求,给经济“降温”

扩张性货币政策

增加货币供应量

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

刺激总需求增长,拉动经济增长

紧缩性货币政策

减少信贷

增加税收

抑制总需求,给经济“降温”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2.2009年11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6%,由负转正。

有专家发出了通胀预警。

一般来说,通货膨胀发生时

①物价上涨②居民购买力提高

③影响人民的生活水平④外汇汇率升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3.通货紧缩不是我们所希望的,因为这会导致()

A.物价持续下降,纸币贬值

B.物价持续下降,纸币升值

C.物价持续上涨,纸币贬值

D.物价持续上涨,纸币升值

14.如图所示,假如“企业”代表社会总供给,“公众”代表社会需求,“进水口”代表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出水口”代表公众储蓄。

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当“企业”>“公众”时,政府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减少“出水口”水量,扩大消费需求

B.调整产品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增加有效供给

C.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实现“企业”和“公众”总量平衡

D.从“进水口”减少水量,缩小生产规模,保持管道中流量的稳定

15.如果出现通货膨胀,就会( )

①引起物价上涨           

②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③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    

④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6.假定2018年w国的商品和服务价格总额为8万亿元,货币平均流通速度是5次,该国本年度实际发行纸币2万亿元。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该国经济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①通货紧缩,商品销售普遍困难

②通货膨胀,物价全面持续上涨

③纸币贬值,人们储蓄意愿降低

④纸币升值,居民生活质量提升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7.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关于纸币的发行()

①在一定时期内发行多少纸币是由国家决定的

②由国家规定人民币的面值与购买力

③每种面值纸币各发行多少是由国家决定的

④发行量过多会引起物价下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8.如果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销售商品总量是5000件,平均价格是8元,在这一年里货币的流通次数为5次。

那么这一年里货币发行量应为(    )亿元,如果这一年实际发行了 16000亿元纸币,这可能会引起(    )

A.8000  通货膨胀B.1000  通货紧缩

C.8000  通货紧缩D.1000  通货膨胀

19.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共性是

A.表现为消费需求膨胀B.表现为物价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

C.影响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D.表现为居民购买力下降

20.2019年前4个月,汽油和柴油价格就已经调了九次。

能源一涨,各类商品价格必然都得涨。

有人感叹:

钱又要不值钱了。

所谓“钱不值钱”指的是

A.纸币贬值B.收入增多C.纸币减少D.通货紧缩

21.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是两种不同的经济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货紧缩表现为物价持续下跌,所以对消费者有好处

B.通货膨胀表现为商品价格持续下跌,影响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

C.都是货币发行量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不相等引起的

D.都对经济发展起刺激作用,导致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22.防止经济生活中出现过高通货膨胀是我国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

发生通货膨胀时通常不会出现

A.商品普遍滞销B.正常的生产流通秩序被扰乱

C.居民纷纷抢购消费品D.物价全面持续上涨

23.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

消费者剩余是衡量消费者福利的重要指标,被广泛地作为一种分析工具来应用。

一般认为,消费者剩余达到最大的条件是边际效用等于边际支出。

产业的社会福利等于消费者剩余加上生产者剩余之和,或者等于总消费效用与生产成本之差。

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有利于提高消费者剩余的是:

①国家对主要农产品实施最低保护价政策②国家继续降低进口关税总水平

③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④通货紧缩导致价格普遍下降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4.“百年好合、永结同心”,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对美满婚姻的期盼与表达。

5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2020年吉祥文化纪念币中的两枚心形纪念币(如下图),就因对这个永恒主题不拘一格、朴素含蓄而又感动人心的诠释,备受瞩目。

这里的纪念币()

①能够成为商品流通的标志②凝结着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③发行过少就会导致通货紧缩④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5.当上述现象发生时,会出现的经济现象是:

A.纸币购买力提高

B.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C.商品销售困难,阻碍商品流通

D.出现通货紧缩现象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D正确且符合题意;货币供应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会引起通货膨胀,货币供应量少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会引起通货紧缩,通货膨胀表现了物价的持续上涨,其它选项是二者的不同点,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D。

2.A

解析:

A

【详解】

A:

纸币在流通中替代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A符合题意。

B:

纸币虽是国家发行的,但国家不可随意决定发行数量。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故B项错误。

C:

应是纸币发行量过多会引起物价上涨。

故C项错误。

D:

制造假币犯法,使用假币受法律制裁。

D说法有误

故本题选A。

3.D

解析:

D

【详解】

D: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如果流通中的纸币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引起通货膨胀,造成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纸币贬值,经济过热;如果流通中的纸币量少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引起通货紧缩,造成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经济滞缓。

而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都会造成经济波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

由此可见,D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ABC:

选项观点都比较片面,故ABC不能入选。

故本题正确答案是D。

4.A

解析:

A

【详解】

①②: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的、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

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数量,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经济快速增长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银行信贷规模增大导致流通中货币量增多。

以上两点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

①②符合题意。

③④:

物价下降、消费减少是通货紧缩时常出现的经济现象,③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项。

5.D

解析:

D

【详解】

ABCD: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其职能。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如果纸币的发行量小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阻碍商品流通,ABC没有全面认识纸币的发行量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关系,其说法都是片面的。

D:

纸币是价值符号,其发行量应依据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否则纸币不能很好地代替金属货币执行其职能,D正确。

故选D。

6.C

解析:

C

【详解】

①正确②错误,加息可以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从而抑制通货膨胀。

③错误④正确,降息可以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从而抑制通货紧缩。

故选C。

7.B

解析:

B

【解析】

通货紧缩表现为物价水平在较长时间内全面、持续下降,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的出现,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通货紧缩情况下,社会需求减少,社会投资减少,导致社会失业率的提高,导致经济衰退,选B;A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是通货膨胀的表现;C不选,因为通货紧缩的表现是物价下降;D不选,因为通货紧缩不会导致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考点定位】通货紧缩

【名师点睛】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区别:

①含义及实质不同。

前者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的、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

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数量,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而后者是与之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它表现为物价水平在较长时间内全面、持续下降,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的出现,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②形成的原因不同。

前者有四种类型,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结构型、综合型,其中纸币发行量过多属于需求拉动型。

而后者则是由宏观经济环境由商品短缺转为相对过剩,货币供应量增长乏力,国外经济危机传导的物价下降等原因造成的。

③表现不同:

前者表现为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经济过热的现象;后者表现为物价持续下跌、市场疲软、经济衰退的现象。

④危害不同:

前者会直接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如果居民的实际收入没有增长,生活水平就会下降,购买力降低,商品销售困难,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后者引起物价下降,在短期内对居民生活有好处,但物价总水平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导致市场销售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和居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⑤解决的方法不同。

解决通货膨胀的主要方法有:

一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

二是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努力增收节支等措施。

而要解决通货紧缩,主要靠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和出口等措施拉动经济增长,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特别需要靠扩大内需的方针。

联系:

①都表现为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

②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抑制。

8.B

解析:

B

【详解】

2012年该国需要发行货币量为10×4÷5=8万亿元;2013年货币需求量增加50%,此时需要发行的货币量为8×(1+50%)=12万亿元;实际发行量为15万亿元,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

2013年纸币贬值(15-12)÷15=20%,物价上涨为(15-12)÷12=25%。

原来标价为60元的商品,现在的价格为60×(1+25%)=75元。

该题选B。

9.D

解析:

D

【解析】此题考查对人民币贬值的正确认识与理解。

人民币贬值,是我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价格降低,有利于我国出口,同时使得等量美元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有利于吸引外资,吸引过往游客在华旅游和消费,故①③错误;人民币贬值,等量美元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进口相同的美国产品需要更多的人民币,不利于我国对美国产品的进口,不利于我国公民出国留学、旅游和消费,故②④正确。

故选D。

【点睛】人民币升值和贬值的影响

(1)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国内就业压力增大,失业率会上升;有利于出国旅游观光购物留学消费,但不利于外国来华旅游购物观光购物消费留学等。

外商对华投资成本增加,不利于引进外资,但是有利于对外投资;人民币升值会导致外汇储备缩水,但有利于偿还外债。

(2)人民币贬值的影响:

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有利于增加就业和提高人民的收入;有利于吸引外国来华旅游观光购物留学消费,但出国成本增加,不利于出国旅游观光购物留学消费;人民币贬值,外商来华投资成本降低,有利于引进外资,但是对外投资成本增加,不利于对外投资。

有利于创汇,外汇储备增加,但不利于偿还外债。

10.A

解析:

A

【解析】持续的通货紧缩,会造成企业营利水平下降,投资欲望减弱,经济发展乏力,居民收入下降,消费意愿降低,由于对未来预期不乐观,有钱不敢花,储蓄意愿提高。

①②项符合题意;持续的通货紧缩会使社会的总供需不平衡,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物价持续下跌,就业水平持续下降,居民收入减少。

故③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点睛】通货紧缩是指当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之下跌。

长期的货币紧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导致失业率升高及经济衰退。

通货紧缩是供过于求的状况。

11.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从材料的表述可以看出,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手段和目的是正确的,①③项符合题意;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属于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手段,不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的手段,②项说法错误;增加税收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的手段,不属于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手段,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点睛】

①积极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

因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

②消极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

因此,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采用消极的货币政策较合适。

③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反之,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12.D

解析:

D

【详解】

①③④:

一般来说,通货膨胀发生时,会出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影响人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外汇汇率升高,外币升值,本国货币贬值,①③④符合题意。

②:

通货膨胀发生时,由于纸币贬值,物价上涨,会导致居民购买力降低而不是提高,②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13.B

解析:

B

【详解】

发生通货紧缩,物价总水平会持续下降,纸币升值,故B正确;A错误,物价持续下降是通货紧缩的表现,但通货膨胀会引起纸币贬值;C是通货膨胀所具有的特点,排除;D错误,物价持续上涨是通货膨胀的表现,但通货紧缩会引起纸币升值。

故本题答案为B。

14.A

解析:

A

【详解】

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当“企业”>“公众”时,即,供给大于需求,这意味着通货紧缩。

A:

治理通货紧缩需要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减少“出水口”水量,扩大消费需求,故A选项入选。

B:

通货紧缩时,供给大于需求,因此,增加有效供给会加剧通货紧缩,故B不选。

C:

通货紧缩时需要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故C不选。

D:

从“进水口”减少水量,缩小生产规模属于企业的行为,故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5.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如果出现通货膨胀,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通货紧缩直接阻碍商品流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排除②③。

故本题答案选B。

16.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假定2018年w国的商品和服务价格总额为8万亿元,货币平均流通速度是5次,由此可根据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首先计算出该国本年度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

8/5=1.6万亿元.而该国本年度实际发行纸币2万亿元,货币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该国经济可能出现通货膨胀,物价全面持续上涨,纸币贬值,人们储蓄意愿降低,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①④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C。

17.B

解析:

B

【详解】

①③: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在一定时期内发行多少纸币是由国家决定的,每种面值纸币各发行多少是由国家决定的,①③符合题意。

②:

国家可能规定人民币的面值,其与购买力则由市场形成,②说法错误。

④:

纸币发行量过多会引起物价上涨而非下跌,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

纸币的含义,纸币的发行量如何规定?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和发行量,但国家不能滥发纸币。

因为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

否则就会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18.A

解析:

A

【详解】

ABC:

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因此,如果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销售商品总量是5000件,平均价格是8元,在这一年里货币的流通次数为5次。

那么这一年里货币发行量应为(5000×8)÷5=8000亿元,如果这一年实际发行了16000亿元纸币,表明纸币发行过多,这可能会引起通货膨胀,故A正确,BC排除。

D:

根据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可以计算出,这一年里货币发行量应为(5000×8)÷5=8000亿元,故D排除。

故本题选A。

19.C

解析:

C

【详解】

A:

消费需求膨胀是通货膨胀的特征,不是通货紧缩的特征,A错误。

B:

物价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属于通货紧缩,不是通货膨胀的特征,B正确。

C:

无论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都会危害国民经济的发展,这是二者的共性,C正确。

D:

居民购买力下降是通货膨胀时候发生的情况,通货紧缩时并不是,D错误。

故本题选C。

20.A

解析:

A

【详解】

A:

能源一涨,各类商品价格必然都得涨。

有人感叹:

钱又要不值钱了。

所谓“钱不值钱”指的是随着物价上涨,纸币贬值,A符合题意。

BCD:

其它选项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

故选A。

21.C

解析:

C

【详解】

A:

通货紧缩虽然表现为物价持续下跌,但对消费者有好处的说法错误,A错误。

B:

通货膨胀表现为商品价格持续上涨,B错误。

C: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都是货币发行量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不相等引起的,C正确。

D:

都对经济发展起刺激作用的说法错误,并且,通货膨胀表现为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导致纸币贬值,D错误。

故本题选C。

22.A

解析:

A

【详解】

A:

发生通货膨胀时需求旺盛,居民纷纷抢购消费品,通常不会出现商品普遍滞销,A符合题意。

BCD:

发生通货膨胀时物价全面持续上涨,居民纷纷抢购消费品,正常的生产流通秩序被扰乱,BCD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A。

【点睛】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①如果货币的实际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导致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货币供应量过多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②与通货膨胀相反,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的现象。

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③国家通过宏观调控,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抑制通货膨胀,防止通货紧缩,实现经济平稳发展。

23.C

解析:

C

【详解】

①:

国家对主要农产品实施最低保护价政策,即价格提高,买者感觉所获得的额外利益会减少,不利于提高消费者剩余,①不合题意。

②:

国家继续降低进口关税总水平,进口商品价格下降,买者感觉所获得的额外利益会增加,则意味着消费者剩余可能会增加,②符合题意。

③:

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此时商品价格下降,买者感到获得额外利益增加,有利于提高消费者剩余,③符合题意。

④:

通货紧缩导致价格普遍下降,此时买者会感觉所获得的额外利益会减少,不利于提高消费者剩余,④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型经济水平

①必然性:

实行对外开放,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②重要性:

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4.C

解析:

C

【详解】

②④:

纪念币既是货币又是商品,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凝结着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②④正确。

①:

本项说法夸大了该纪念币得作用,故①错误。

③:

纪念币发行的多少,不会造成通货紧缩,③错误。

本题选C项。

25.B

解析:

B

【详解】

当通货膨胀发生时,会出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B项符合题意;通货膨胀时纸币购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