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河北省怀来县新保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188408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河北省怀来县新保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解析版河北省怀来县新保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解析版河北省怀来县新保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解析版河北省怀来县新保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解析版河北省怀来县新保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解析版河北省怀来县新保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解析版河北省怀来县新保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解析版河北省怀来县新保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解析版河北省怀来县新保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解析版河北省怀来县新保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解析版河北省怀来县新保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解析版河北省怀来县新保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解析版河北省怀来县新保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解析版河北省怀来县新保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解析版河北省怀来县新保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解析版河北省怀来县新保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解析版河北省怀来县新保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解析版河北省怀来县新保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解析版河北省怀来县新保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解析版河北省怀来县新保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析版河北省怀来县新保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解析版河北省怀来县新保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河北省怀来县新保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解析版河北省怀来县新保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解析版河北省怀来县新保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考试

班级:

姓名:

第I卷  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元曲,作为一种韵文,向来与唐诗、宋词鼎足而立,它不但是那一个时代灿烂文化的象征,而且是中国传统文学中一个不可企及的典范,就像王国维先生所论述的那样: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这多少有些把文学神化和偶像化的意味。

翻开我们的文学史,透过唐诗、宋词、元曲,甚至更早的诗经、楚辞等文学形式的表象,可以看到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它们都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诗三百,原本大都是可以“弦而歌之”的民间歌谣;楚辞,是由南方民歌发展而来的文化人的歌辞;唐诗,多为可以吟唱的“歌诗”“声诗”;宋词,是专为歌曲词牌而填写的歌词;元曲,更与音乐有着天然的联系,以至于它的名称中,也只剩下音乐——“曲”的意义,尽管如此,它仍然使人想到常常在街头巷尾飘然入耳的流行歌曲。

实际上,无论唐诗、宋词还是元曲,这些各自时代的“乐府”,正是那一时代的流行歌曲,与我们今天所听到的民谣并无二致。

而且,元曲与之更有一种相似之处:

在它自身所处的时代,它是最为低下的艺术形式,被那些“高尚之士”“性理之学”视为刍狗。

正如我们今天对流行歌曲并不一定在意,抑或看不起它一样。

然而,就是这些下里巴人使人们终于有一天幡然而悟——这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艺术和文化,是“乐府”。

夸张一点说,一部中国古代文学史,就是一部流行歌曲的历史。

流行歌曲由于体制的短小,能够迅速地反映特定的情绪。

而抑扬顿挫的音乐旋律,使它更富于表达能力和感染力,更易于流播和普及,把作者的思想传达给更为广泛的大众。

这正是每一时代真正关心生活、关注社会命运的作家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元曲是大众文化的代表,尤其是其中戏曲的部分。

在创作过程中,作者有着明确的观念——为了面向大众的演出而作,必须更多地表现普通人所关心的话题。

而诗词则更多地咏叹个人的主观感受。

在形式上,元曲更少格律、语言和风格上的限制,因而能更为自由地表达作者所希望表达的一切。

元代的作家们,天才地把元曲这一文学形式发挥到了极致。

从他们的作品中,我们不仅看到了整整一个时代的社会风貌,而且细微、真切地体会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情绪与感受:

他们的欢乐与烦恼,喜悦与遗憾,渴望与失望……以及深藏在这背后的爱与恨。

他们的描绘又是那么的淋漓尽致、曲尽人情,那么的动人心魄,尽管我们没有听到而且再也无法听到那些存于我们想象中的音乐的旋律。

这便是元曲,史诗般的文学。

元曲主要有三种形式。

一是散曲,它又分为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

小令类似于宋词,多是独立的曲子;套数则是由不同曲牌联缀而成的组曲。

二是杂剧,即以北曲演唱的戏曲。

三是戏文,即以南曲演唱的戏曲。

在中国文学史上,向来有“词山曲海”的说法,比喻曲作的数量之多,浩如烟海。

但由于元曲是非正统的通俗文学,难登大雅之堂,所以流散十分严重。

明代中叶以后,出现了第一个收藏、出版和研究元曲作品的高潮。

清代是寂寞的,对于元曲来说。

一直到“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思潮的兴起,使文学家、艺术家和学者们开始把目光转向通俗文学,寻找文化与艺术的本真,寻找对抗正统的利器。

于是,元曲再一次被发现和重视。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元曲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元曲,作为一种文学样式,虽然是元代最为低下的艺术形式,但却是元代灿烂文化的象征,正如唐诗之于唐代、宋词之于宋代。

B.元曲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天然的联系,以至于其只剩下音乐——“曲”的意义,它是以韵文的形式流传下来的下里巴人。

C.元曲,尤其是其中戏曲的部分是大众文化的代表,这与作者为面向大众的演出而作、更多地表现普通人关心的话题的创作观念有关。

D.元曲充分展现了整整一个时代的社会风貌,能让我们体会到那个时代人们的情绪与感受,尽管我们再也无法听到它的音乐旋律。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使作品能够迅速反映特定情绪、更富于感染力的短小的体制和抑扬顿挫的音乐旋律,是真正关心生活和社会命运的作家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B.元曲能成为史诗般的文学,除了元代的作家们天才地把这一文学形式发挥到了极致的原因外,还因为它是元代独有的文学表现形式。

C.元曲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艺术和文化,是“乐府”,这一认识并非一开始就为人们所普遍认可,而是有一个逐渐被认知的过程。

D.散曲、杂剧和戏文是元曲的三种主要形式,其中散曲又分为小令和套数,而小令类似于宋词,更多地咏叹个人的主观感受,套数则是组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被那些“高尚之士”“性理之学”视为刍狗的元曲可以说是元代的流行歌曲,与我们今天所听到的民谣并无二致。

B.“词山曲海”这一说法,形象地说明了元曲作品的数量之多,但也正因其浩如烟海,它难以成为正统的文学,流散情况十分严重。

C.明代中叶以后和“五四”运动以后,先后出现了发掘、整理和研究元曲作品的高潮,“五四”运动后的研究更具有时代性。

D.文中王国维先生的话虽然能论证元曲是中国传统文学中一个不可企及的典范,但也多少有些把文学神化和偶像化的意味。

【考点】论述类

【试题解析】1、原文是说“以至于它的名称中,也只剩下音乐——‘曲’的意义”,该项漏掉了限制条件“名称中”。

2、A项,“把作者的思想传达给更为广泛的大众”是每一时代真正关心生活、关注社会命运的作家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B项,从文章内容来看,“能成为史诗般的文学”“还因为它是元代独有的文学表现形式”因果关系不当。

D项,“更多地咏叹个人的主观感受”的是诗词,而非元曲中的小令。

3、“也正因其浩如烟海,它难以成为正统的文学”无中生有。

【答案】1.B2.C3.B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9分)

韩子高,会稽山阴人也。

家本微贱。

侯景之乱,寓在京都。

景平,文帝出守吴兴,子高年十六,为总角,容貌美丽,状似妇人,于淮渚附部伍寄载欲还乡,文帝见而问之,曰:

“能事我乎?

”子高许诺。

子高本名蛮子,文帝改名之。

性恭谨,勤于侍奉,恒执备身刀及传酒炙。

文帝性急,子高恒会意旨。

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

文帝甚宠爱之,未尝离于左右。

文帝尝梦见骑马登山,路危欲堕,子高推捧而升。

文帝之讨张彪也,沈泰等先降,文帝据有州城,周文育镇北郭香岩寺。

张彪自剡县夜还袭城,文帝自北门出,仓卒暗夕,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暗中,又往慰劳众军。

文帝散兵稍集,子高引导入文育营。

明日子高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

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文帝嗣位,除右军将军。

天嘉元年,封文招县子,邑三百户。

王琳至于栅口,子高宿卫台内。

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

二年,迁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刺史。

及征留异,随侯安都顿桃支岭岩下。

时子高兵甲精锐,别御一营,单马入陈,伤项之左,一髻半落。

异平,除贞毅将军、东阳太守。

五年,章昭达等自临川征晋安,子高自安泉岭会于建安,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

晋安平,以功迁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伯,增邑并前四百户。

六年,征为右卫将军,至都,镇领军府。

文帝不豫,入侍医药。

废帝即位,迁散骑常侍,右卫如故,移顿于新安寺。

(选自《陈书·韩子高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日/子高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

B.明日/子高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

C.明日/子高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

D.明日/子高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

B.“部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行伍,也泛指军队。

C.“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嗣”本义是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D.“伯”是古代爵位称呼,旧时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高性情恭敬谨慎。

与文帝相识后,尽心尽力地侍奉文帝,常带着刀保护文帝的安全,也常为文帝端盘子送酒食。

B.子高聪明机警,全力帮助文帝。

文帝性子急躁,子高总是能够领悟他的意旨。

文帝在骑马登山时几乎要坠下山,得子高推扶得以继续攀登。

C.子高忠心耿耿。

张彪偷袭城池,文帝逃出后,稍稍集合了一些游散之兵,子高将他引进文育军营中,并于次日与张彪作战,击败张彪。

D.子高作战勇猛,屡立战功。

征讨留异时,他统率一营人马,单骑冲入敌阵,伤了左颈。

留异之乱平定后,子高任贞毅将军、东阳太守。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

(5分)

(2)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

(5分)

【考点】人物传记

【试题解析】

4.译文,次日,与张彪作战,张彪的部将申缙又来投降,张彪便逃跑到松山,浙东平定。

5.“总角”指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成髻,不分男女。

常用来指少年时期

6.“文帝在骑马登山时几乎要坠下山,得子高推扶得以继续攀登”只是一个梦,而非事实

7.关键词

(1)及:

等到。

稍:

渐渐。

胆决:

胆识和决断

(2)益:

更。

论进:

尽力的进用。

任使:

任用。

【答案】1.C2.A3.B4.

(1)等到成年后,子高渐渐熟习了骑射之术,处事很有胆识决断,希望成为将帅,等到平定了杜龛,文帝配给他士卒。

(2)等到平定了王琳,子高所统率的士兵更多了,依附于他的将士,子高都尽力加以选拔进用,文帝也都加以任用。

参考译文:

韩子高,会稽山阴人。

门第低微。

侯景之乱时,子高寄居于京师。

侯景之乱被平定后,文帝出京镇守吴兴,子高当时十六岁,尚未成年头发还束做两个结,容貌美丽,看上去像个妇人,在淮渚想要搭军队作战的车子还乡,文帝见了,问他说:

“你能侍奉我吗?

”子高同意了。

子高原名蛮子,文帝为他更名为子高。

子高生性恭敬谨慎,尽心尽力地侍奉文帝,常常带着刀保护文帝的安全,也常为文帝端盘子送酒食。

文帝性子急,子高总能领悟其意旨。

等到成年后,子高渐渐熟习了骑射之术,处事很有胆识决断,希望成为将帅,等到平定了杜龛,文帝配给他士卒。

文帝十分宠爱他,不曾让他离开身边。

文帝曾经梦见骑马登山,道路险恶,几乎要坠下山去,子高推扶他而使他得以继续攀登。

文帝讨伐张彪时,沈泰等人率先投降,文帝占据了州城,周文育镇守北郭香岩寺。

张彪自剡县乘夜回军偷袭城池,文帝从北门逃出,事变发生在昏暗的黄昏,军队非常混乱,周文育也不知文帝在哪里,只有子高在文帝身边。

文帝便派子高从乱军中前往见周文育,子高在昏暗中复命应答,又赶去慰劳众军。

文帝稍稍集合一些游散之兵,子高将文帝引入文育军营中。

次日,与张彪作战,张彪的部将申缙又来投降,张彪便逃跑到松山,浙东平定。

文帝于是将手下大部分的兵马配给子高,子高也轻视钱财,礼贤下士,归附他的人很多。

文帝即位,任命他为右军将军。

天嘉元年,封文招县子,封邑三百户。

王琳到栅口时,子高在台内值班。

等到平定了王琳,子高所统率的士兵更多了,依附于他的将士,子高都尽力加以选拔进用,文帝也都加以任用。

天嘉二年,升为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刺史。

等到征讨留异时,子高随侯安都驻扎在桃支岭岩下。

当时子高兵强马壮,装备精良,另外统率一营人马,单骑冲入敌阵,伤了左颈,头上的发髻也被削掉一半。

留异之乱被平定后,任贞毅将军、东阳太守。

五年,章昭达等人从临川征讨晋安,子高从安泉岭出发与他们在建安会师,在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

晋安之乱被平定后,凭借功绩升任通直散骑常侍,晋爵为伯,增加的邑户连同之前的封邑共四百户。

六年,被征为右卫将军,回到京师,镇守领军府。

文帝病重,子高入内侍奉医药。

废帝即位,子高晋升为散骑常侍,仍任右卫将军,移营驻扎在新安寺。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

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

②冶城:

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8.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

(5分)

9.诗中,作者除了表达身在异乡、思念家乡的情感,还表达了哪些情感?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考点】诗

【试题解析】

8.答题时注意炼字题的答题步骤:

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简译;③点出该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④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⑤是否刻画人物形象。

解答此题先解析该字的含义,雪指的是白发,朱指的是红色。

作用,颜色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

与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

9.此题的考点是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

答题方法如下:

①从题材入手。

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

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

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

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

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

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

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表达了感慨时光易逝、早生白发的幽怨。

未知轩冕乐,表达诗人为官不快。

客思似杨柳,表达了作者客居在外的思乡思友之情。

欲老渔樵,想辞官归隐的愿望。

【答案】1.“雪”隐喻了白发,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

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

2.①“寒食泪”表达了对故去亲友的怀念;②“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表达了作者感慨时光易逝、早生白发的幽怨;③“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表达了诗人为官不快、想辞官归隐的愿望。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暂,并向往大江永恒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诠释了一种全新的师生关系,这两句话是:

,。

(3)归隐后的陶渊明,不仅有亲情欢娱、琴书雅趣,春天到来的时候,他还要享受春耕之乐:

“_______,_______。

”(《归去来兮辞》)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任选一道作答,并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

【考点】诗

【试题解析】名句默写答题技巧:

(一)要突破生僻难写字

(二)要注意同音异义词(三)要注意同义异形词(四)要留意具体环境(五)要留心语句顺序(六)要注意语句出处。

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

【答案】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2)山不在高,有龙则灵(3)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酒酿王

凌鼎年

黄阿二的酒酿在古庙镇上老老少少都翘起大拇指,没有不说呱呱叫的。

古庙镇人黄、王不分,大伙习惯喊黄阿二为“酒酿黄”,但听起总像“酒酿王”,其实喊他酒酿王倒也不虚不谬。

黄阿二做酒酿,不用大钵头,而是用小钵头。

据说小钵头酒酿比大钵头酒酿难做,因此做酒酿小生意的,都习惯用大钵头,不敢轻易改用小钵头,单凭这一点,黄阿二就区别于其他做酒酿买卖的。

古庙镇人只要一听那吆喝就知道是“酒酿王”了。

别人喊“酒酿——酒酿——”他喊“酒酿——小钵头甜酒酿哉——”,酒酿王的嗓音很浑厚,有一种穿透力,能穿过门墙,撞入人们的耳膜。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能听到酒酿王的吆喝,他那极有韵味的吆喝可以说已成了古庙镇的一种文化风景,或者说是一种民俗。

古庙镇的人偏好吃酒酿有些年头了,了客,端碗酒酿小圆子,乃待客的一种,既不破费多少,也还上得台面,那些老吃客十有八九认准酒酿王的酒酿。

据他们说,一上口就能吃出是不是酒酿王做的酒酿。

每每这时,黄阿二脸上就浮现出一种满足,一种得意。

用他的话说,有老吃客的这些评价,比吃人参还补。

酒酿王的酒酿从只有买不到的日子,没有卖不掉的日子。

但黄阿二坚持每天只做三十小钵头,一小钵头也不多做,从无例外。

通常他九点钟骑了黄鱼车笃悠悠地走街串巷,一路骑过去,一路吆喝过去。

黄阿二常说:

他做酒酿买卖,一半是为了能吆喝上这几声。

只要每日里这么吆喝一嗓子,通体舒畅。

若待在家里只吃不做,不吆喝,不出一个月保管憋出病。

黄阿二的酒酿常常是不到吃中饭就卖光了。

下午,他或茶馆里坐坐,或澡堂城泡泡。

黄阿二说:

泡澡、喝茶乃人生的两大享受,神仙也不过如此。

天长日久,他有了不少茶友、浴友,每日里聚在一起,嚼起没有啥话题避讳的。

有位老茶友对他说:

“你的酒酿,牌子已做出了,生意这么好,何不多做点?

”“我只有一双手。

”黄阿二说了这话再不多言。

有位浴友替他出主意说:

“那请一两个帮手嘛,你还可过过老板瘾呢。

只要指点指点,指派指派,人又省力,钱又多赚,这等好事别人想觅也觅不。

”黄阿二默默半晌后说:

“我这人命贱,自己不动手做,比死还难受。

再说了,自己做放心。

做好做坏,心里有底。

”黄阿二的酒酿总比别家的甜,比别家的香,比别家的酒酿汤多,问他有啥诀窍,他搔搔头说:

“能有啥诀窍,凭良心做,凭经验做。

”其他,他就实在说不出啥了。

黄阿二的酒酿不论斤不论两,论钵头的,一小钵头一买,连钵头买也可,用锅用盆倒回去也行。

他的酒酿打出牌子,不挑不拣,顺着摆放的次序拿,若要比比看,挑挑看,他就不卖。

老主顾都知道,黄阿二的酒酿钵钵一样,无需挑挑拣拣的,否则,咋叫“酒酿王”?

有时碰到孤老太孤老头,只要买一点点的,黄阿二就取出一把毛竹片刀,把小钵头里的酒酿一划二或一划四,你这次拿回家称是这分量,下回买,准仍是这些分量。

从无短斤缺两的。

古庙镇的人都说:

如今像黄阿二这样信得过的生意人越越少。

有次,一公司总经理找他定做五十小钵头酒酿,说有批上海客户慕他酒酿王的名,点名要吃他酿的小钵头酒酿。

公司准备连钵头买,钱可以预付。

黄阿二说:

“可以。

但每天只有三十钵头,若要五十钵头只能分两天交货。

”那怎么行。

公司总经理表示价钱上可以提高点。

谁知黄阿二说做五十钵头质量上就难保证了。

只能一天三十钵头。

要就要,不要拉倒,没啥商量的。

听惯了黄阿二的吆喝,几回不听见,就有人问:

“酒酿王这两天怎么没?

”往往这话还在耳边,那“酒酿——小钵头甜酒酿哉——”的吆喝声就传了。

最近,连着好几日未听到酒酿王的吆喝声了,生活中仿佛缺了什么。

一打听,原黄阿二病了。

大家怪想念黄阿二的,几个老茶友、老浴友结伴前去看望他,进了门,大伙儿一起吆喝了一声:

“酒酿——小钵头甜酒酿哉——”黄阿二听后浑身一震,他撑起身说:

“你们这一声吆喝,对我说,比吃啥药都强,这不,毛病好了一半。

(摘自《第五届小小说金麻雀奖获奖作品》,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人们开始喊黄阿二为“酒酿黄”,但由于“酒酿黄”听起总像“酒酿王”,加上黄阿二的酒酿在古庙镇最好最受欢迎,因而人们干脆叫他“酒酿王”。

B.一公司总经理找他定做五十小钵头酒酿,黄阿二以“自己坚持每天只做三十小钵头,一小钵头也不多做,从无例外”为理由拒绝了这个要求。

C.黄阿二卖酒酿打出了牌子,不允许顾客挑拣,只能顺着摆放的次序拿,若要挑拣,他就不卖。

这也侧面反映了他对自己酒酿的品质和重量十分自信。

D.从情节方面看,这则小小说有一定的故事性,主人公黄阿二的性格,主要不是通过故事情节,而是通过黄阿二的语言展现的。

E.上午卖酒酿,下午或茶馆里坐坐,或澡堂城泡泡。

与茶友、浴友们谈天说地,黄阿二对这样的生活感到十分的满足,认为自己过的就是神仙般的日子。

(2)与其他人的酒酿相比,黄阿二的酒酿有什么不同特点?

(6分)

(3)请结合小小说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黄阿二这一人物形象。

(6分)

(4)黄阿二坚持不扩大经营规模,每天只卖三十钵酒酿,你怎样看待他的这种做法?

请结合小说的内容作简要分析。

(8分)

【考点】文学类

【试题解析】

(1)A项的“人们干脆叫他‘酒酿王”说法错误。

文中是说“听起总像酒酿王。

其实喊他酒酿王倒也不虚不谬”。

B项有关拒绝理由概括错误。

黄阿二不肯多做酒酿,主要是怕酒酿的品质得不到保证。

D项,这篇小说通过情节、细节和人物语言等刻画人物形象,叙述的是小人物的琐事,这样的写法,真实生动,也不能说就缺少故事情节和故事性。

(2)此题的难度不答,答题区域在前五段,每段的开头的句子,就是该段的关键信息,如黄阿二的酒酿不论斤不论两,论钵头的,一小钵头一买,连钵头买也可,用锅用盆倒回去也行。

(3)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①从小说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职业、技能、经历、教养、气质、品质等方面。

②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即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方法。

③从情节的发展来透视人物思想性格。

④从分析环境来探究人物的命运及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

⑤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作品中其他人物的的评价入手。

技艺是酿酒技艺高,品质是讲诚信,讲原则,勤劳质朴。

性格是易于满足。

(4)解答此题先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社会现实进行阐述。

如观点是不赞同他不扩大经营规模的做法。

联系现实是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不仅是他固执保守,不思进取的表现,还不利于弘扬这种独特的传统文化。

【答案】

(1)CE

(2)①酿造的方式独特。

黄阿二做酒酿,不用大钵头。

而是用小钵头。

②叫卖的方式特别,别人喊“酒酿——卖酒酿——”,他喊“酒酿——小钵头甜酒酿哉——”。

③质量好,黄阿二的酒酿总比别家的甜,比别家的香,比别家的酒酿汤多。

④特别畅销,他的酒酿从只有买不到的日子,没有卖不掉的日子。

(答三点)(3)①酿酒技艺高,他酿的酒酿不仅与众不同,而且还深得大家的喜爱。

②讲诚信,卖的酒酿既质量好,又不会短斤缺两。

③做事有原则,既坚持自己亲手做酒酿,也不为了赚钱而多做酒酿。

④勤劳质朴,自己不动手做酒酿就感觉比死还难受。

⑤易满足,听到吃客对酒酿肯定的评价,感觉比吃人参还补。

(答三点)(4)【示例一】赞同他不扩大经营规模的做法。

一方面,扩大经营规模,黄阿二就必须雇佣工人做酒酿,这样,酒酿制作过程就不再是全由黄阿二亲手操作,酒酿的质量就有可能难以保证;(4分)另一方面,扩大经营规模赚钱既不是黄阿二所要追求的,也与他的性格特点不相符,这样做反而会使黄阿二心中不安,生活过得不踏实。

【示例二】不赞同他不扩大经营规模的做法。

一方面,他每天只做三十小钵头酒酿,只能满足一小部分人的要求,对于大部分人,尤其是古庙镇以外的人讲,就很难吃到他做的酒酿。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不仅是他固执保守,不思进取的表现,还不利于弘扬这种独特的传统文化。

(4分)另一方面,扩大经营规模,即使自己不能亲手做酒酿,只要指点的方法得当,管理到位,不仅可以保证这酒酿的质量,还可以使这项传统的文化技巧传承下去。

不然,一旦黄阿二有个三长两短,这种传统的独家美食就会失传。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绿染戈壁

梁衡

由西安出发西行,车驶入甘肃境内,公路两边就是又浓又密的柳树。

这种柳,是西北高原常见的旱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