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节牛顿第三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89841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93.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6节牛顿第三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56节牛顿第三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56节牛顿第三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56节牛顿第三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56节牛顿第三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56节牛顿第三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56节牛顿第三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56节牛顿第三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56节牛顿第三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56节牛顿第三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56节牛顿第三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56节牛顿第三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56节牛顿第三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56节牛顿第三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56节牛顿第三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56节牛顿第三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56节牛顿第三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56节牛顿第三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6节牛顿第三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docx

《56节牛顿第三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6节牛顿第三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56节牛顿第三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docx

56节牛顿第三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

年级

高一

学科

物理

版本

人教新课标版

课程标题

必修1第四章第5-6节牛顿第三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

编稿老师

赵淑霞

一校

李秀卿

二校

林卉

审核

王新丽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会用它解决有关问题。

3.会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4.会利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两类动力学基本问题。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2.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难点:

1.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2.物体的受力和运动状态的分析、处理实际问题时物理情景的建立

三、考点分析:

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它在科学研究和生产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讲在前两讲探究和总结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上,结合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展示了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实际力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以及相互作用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内容和要求

考点细目

出题方式

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知道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解释题,选择题

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

知道两者的联系与区别

选择题

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

处理的思路及方法

选择题、计算题

分析方法

正交分解法的应用

选择题、计算题

一、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

只要谈到力,就一定存在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观察和实验表明:

1.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2.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后一个物体一定同时对前一个物体也施加了力。

3.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二、牛顿第三定律

实验:

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把A、B两个弹簧测力计连接在一起,B的一端固定,用手拉弹簧测力计A。

如上图所示,可以看到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同时移动。

这时,弹簧测力计A受到B的拉力

,弹簧测力计B则受到A的拉力F。

F与F’的关系是否有变化?

1.大小: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

2.方向: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

◆牛顿第三定律: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相互作用力的特点: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各自产生的效果不能相互抵消。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性质相同。

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4.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平衡力

相同点

等大,反向,共线

作用对象

两个物体(异物)

同一个物体

性质

一定相同(同性)

不一定相同

作用时间

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

不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力的效果

不能抵消

互相抵消

三.利用牛顿运动定律解答的两类动力学基本问题

1.牛顿运动定律确定了运动和力的关系,使我们能够把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联系起来,由此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问题可分为两类:

a.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b.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解物体的受力情况

2.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两类问题的基本思路

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

求得a

s、v0、vt、t

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

求得物体的受力情况

◆动力学问题的求解步骤

1.选对象;

2.分析力;分析运动

3.建坐标;

4.分解力;

5.列方程;(运动学,牛顿第二定律)

6.解“联立”。

知识点一:

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例1.跳高运动员从地面上起跳的瞬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大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

B.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

C.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

D.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等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

正确答案:

AB

解答过程: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总是大小相等的,但决定物体运动的是物体的合外力大小和方向。

变式训练:

一物体受绳拉力的作用,由静止开始前进,先做加速运动,然后改为匀速运动,再改为减速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前进时,绳拉物体的力大于物体拉绳的力

B.减速前进时,绳拉物体的力小于物体拉绳的力

C.只有匀速前进时,绳拉物体的力才与物体拉绳的力大小相等

D.不管物体如何前进,绳拉物体的力与物体拉绳的力大小总相等

正确答案:

D

解答过程:

作用力、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与相互作用的物体所处的状态没有关系。

知识点二:

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

例2.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它们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同种性质的力

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正确答案:

A

解答过程:

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性质相同,具有同时性。

变式训练1:

重物A用一根轻弹簧悬挂静止于天花板下,画出重物和弹簧的受力图如图所示。

关于这四个力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F1的反作用力是F4  B.F2的反作用力是F3

C.F1的施力物体是弹簧 D.F3的施力物体是物体A

E.F1与F2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正确答案:

CD

解答过程:

F1的反作用力是F5、F2的反作用力是地球受到的力,F1与F2是一对平衡力。

变式训练2:

用水平力F将木块M紧压在竖直的墙壁上,如下图所示。

若以N表示墙壁对木块的弹力,R表示木块对墙壁的压力,下列对F、N、R的判断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A.N和R的合力为零B.F和N是一对平衡力

C.N和R是性质不同的力D.F和N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正确答案:

B

解答过程:

N与R是相互作用力不是平衡力,性质相同,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F与N是一对平衡力,故正确选项为B。

知识点三: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例3.质量为10kg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如果用大小为40N,方向斜向上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7°的恒力,使物体沿水平面向右运动,求

(1)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2)若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需要多长时间速度达到8.4m/s,物体的位移多大?

正确答案:

1.68m/s2,5s,21m

解答过程:

解:

(1)以物体为研究对象,首先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如下图所示。

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把外力沿两坐标轴方向分解。

设向右为正方向,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

  

  整理后得到:

  代入相关数据解得: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1.68m/s2

  

(2)因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根据运动学公式可知:

  ∵

∴物体运动的时间为:

  ∵

  ∴物体的位移大小为:

m

说明:

(1)这是一道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的题。

(2)本题中物体受4个力的作用(大于3个力的作用),一般在处理力的关系时用正交分解法。

(3)支持力不是外力在竖直方向上的分力;重力大小不等于地面给予的支持力。

变式训练3:

2005年10月12日9时,我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2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若长征2F运载火箭和飞船起飞时的总质量为1.0×105kg,火箭起飞时的推动力为3.0×106N,运载火箭发射塔高160m,求:

(1)假设火箭起飞时的推动力不变,忽略空气阻力和火箭质量的变化,则运载火箭经多长时间飞离发射塔;

(2)这段时间内飞船中的宇航员费俊龙对座椅的压力是多大(费俊龙的质量为65kg)?

正确答案:

(1)4.0s

(2)1.95×103N

解答过程:

(1)以运载火箭和飞船整体为研究对象,它们起飞时所受的合力为F-Mg,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起飞时的加速度:

a=

m/s2=20m/s2。

运载火箭飞离发射塔的时间:

t=

s=4.0s.

(2)以费俊龙为研究对象,设座椅对他的支持力为FN,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N-mg=ma,FN=ma+mg=65×(10+20)N=1.95×103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费俊龙对座椅的压力:

FN′=FN=1.95×103N.

总之: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从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在实际中有重要的应用。

指挥宇宙飞船飞行的科学工作者,根据飞船的受力情况可以确定飞船在任意时刻的速度和位置。

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我们在前面讲的一样,只是计算很复杂,要用电子计算机才行。

知识点四: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2—已知物体运动情况确定物体受力情况

例4.一个空心小球从距离地面16m的高处由静止开始落下,经2s小球落地,已知球的质量为0.4kg,求它下落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多大?

=10m/s2)

正确答案:

0.8N

解答过程:

以空心小球为研究对象,根据它的运动情况可知,其下落时加速度大小为:

<

说明小球在下落过程中受到向上的空气阻力作用,小球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

  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小球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为:

N

变式训练4:

质量为m=20kg的物体,初速度为10m/s,在大小恒定的水平外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0—2.0s内F与运动方向相反,2.0s—4.0s内F与运动方向相同,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已知g取10m/s2。

求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正确答案:

0.2

解答过程:

由图象可知:

0—2.0s内,物体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a1=5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μmg=ma1,得F=ma1-μmg

2.0—4.0s内,物体在负方向上做匀加速运动,

加速度大小a2=1m/s2,F-μmg=ma2,F=ma2+μmg

所以ma1-μmg=ma2+μmg,

1.牛顿第三定律提示了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即两个物体间只要有力的作用,就必然成对出现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理解这种相互作用关系,对解决受力分析问题有很大帮助。

另外,在求解某力大小时,可以通过转换研究对象分析该力的反作用力从而求解。

2.无论哪类问题,正确理解题意、把握条件、分清过程是解题的前提,正确分析物体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是解题的关键,加速度始终是联系运动和力的纽带、桥梁。

可画方框图如下:

3.全面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画出运动过程示意简图(含物体所在位置、速度方向、加速度方向等)。

特别注意:

若所研究运动过程的运动性质、受力情况并非恒定不变时,则要把整个运动过程分成几个不同的运动阶段详细分析。

每个运动阶段是一种性质的运动。

要弄清各运动阶段之间的联系(如前一运动阶段的末速度就是后一运动阶段的初速度等)。

4.注意:

在求解过程中,要选准公式、正确运算、简洁、规范。

要先求出所求物理量的文字表达式再代入数字进行计算。

各量统一用国际单位制单位。

各已知量的单位不必一一写出,在数字后面直接写上所求量的国际单位制单位即可。

一、预习新知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复习

二、预习点拨

1.复习牛顿三定律的具体含义及应用

2.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的思维方法及解题思路

3.简单的连接体问题,超失重问题,及斜面上物体的受力分析及动力学问题

(答题时间:

45分钟)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凡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必定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B.凡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必定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因此这两个力平衡

D.相互作用的一对力,究竟称哪一个力为作用力是任意的

2.以卵击石,鸡蛋“粉身碎骨”,而石头“安然无恙”。

对于这一过程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以卵击石的过程中,鸡蛋“粉身碎骨”说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所以鸡蛋碎了

B.在以卵击石的过程中,石头“安然无恙”说明鸡蛋对石头的力小,所以石头“安然无恙”

C.在以卵击石的过程中,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二者大小相等

D.以卵击石的过程中,石头“安然无恙”而鸡蛋“粉身碎骨”是因为蛋壳能承受的力远小于石头所能承受的力

3.如图所示,P和Q叠放在一起,静止在水平桌面上。

在下列各对力中属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是(  )

A.P所受的重力和Q对P的支持力

B.Q所受的重力和Q对P的支持力

C.P对Q的压力和Q对P的支持力

D.Q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Q的支持力

4.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成功发射并成功返回,再次证明了我国在航天领域的实力。

下面关于飞船和火箭上天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火箭尾部向外喷气,喷出的气体对火箭产生一个向上的推力

B.火箭受的推力是由于喷出的气体对空气产生一个作用力,空气的反作用力作用于火箭而产生的

C.火箭飞出大气层后,由于没有了空气,火箭虽向后喷气也不会产生推力

D.飞船进入轨道后和地球间存在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5.一物块从粗糙斜面底端,以某一初速度开始向上滑行,到达某位置后又沿斜面下滑到底端,则物块在此运动过程中

A.上滑时的摩擦力小于下滑时的摩擦力

B.上滑时的加速度小于下滑时的加速度

C.上滑时的初速度小于下滑时的末速度

D.上滑时的时间小于下滑时的时间

6.如图所示,位于光滑固定斜面上的小物块P受到一水平向右的推力F的作用。

已知物块P沿斜面加速下滑。

现保持F的方向不变,使其减小,则加速度()

A.一定变小

B.一定变大

C.一定不变

D.可能变小,可能变大,也可能不变

7.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吗?

8.人在跑步的时候,人和地球间有多少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9.如图所示,质量为M=60kg的人通过光滑的定滑轮用绳拉着m=20kg的物体;当物体以加速度a=5m/s2上升时,人对地面的压力为多少?

(g取10m/s2)

10.如图所示,质量m=2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水平地面的滑动摩擦因数μ=0.25。

现对物体施加大小F=10N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37°的斜向上的拉力,使物体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已知sin37°=0.6,cos37°=0.8,取g=10m/s2,求物体第5s末的速度及5s内的位移各为多少。

1.D

解析: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彼此的作用,虽然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但并不是凡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就必定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CD

解析:

以卵击石过程中,鸡蛋对石头的力与石头对鸡蛋的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这两个力总是大小相等。

鸡蛋之所以“粉身碎骨”是因为蛋壳的承受力小于石头对它的作用力。

3.CD

解析:

找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时要注意,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正好是相互交换着的。

4.AD

解析:

火箭尾部向外喷气,给喷出的气体一个作用力,而喷出的气体给火箭一个反作用力,火箭就是受到这个反作用力(推力),才克服空气阻力向上飞行的,A正确;飞船进入轨道后,受到地球的引力作用,D正确。

5.D

6.B

解析:

设斜面倾角为α,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所以

由上式可知,F减小,其加速度一定变大。

7.解析:

不是,马拉车的力和车拉马的力是相等的。

马拉车的力和车拉马的力是一对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马拉车的力和车拉马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8.答案:

三对

解析:

9.300N

解析:

对物体m:

由牛顿第二定律:

有F-mg=ma,得:

F=mg+ma=300N.

人受三个力而平衡.

则有FN+F=Mg,得FN=Mg-F=300N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

压力F′N=FN=300N

10.答案:

11.25m/s28.125m

解析:

设向右为正方向,以物体为研究对象,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分别沿水平,竖直方向分解,据

有:

据滑动摩擦力公式有:

代入数据可得到

第5s末的速度由运动学公式有:

5s内的位移由运动学公式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