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三讲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创新学案 必修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91355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48.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三讲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创新学案 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三讲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创新学案 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三讲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创新学案 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三讲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创新学案 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三讲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创新学案 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三讲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创新学案 必修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三讲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创新学案 必修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三讲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创新学案 必修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三讲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创新学案 必修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三讲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创新学案 必修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三讲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创新学案 必修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三讲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创新学案 必修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三讲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创新学案 必修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三讲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创新学案 必修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三讲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创新学案 必修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三讲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创新学案 必修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三讲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创新学案 必修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三讲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创新学案 必修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三讲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创新学案 必修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三讲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创新学案 必修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三讲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创新学案 必修2.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三讲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创新学案 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三讲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创新学案 必修2.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三讲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创新学案 必修2.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三讲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创新学案必修2

第三讲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

考试内容

考核要求

知识体系预览

必考

加试

1.工业区位因素

①工业区位的三大主要因素

②工业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

③环境与工业布局的关系

b

d

c

1.分析工业区位因素

2.阐述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和发展特点

2.工业联系和工业地域

①工业联系的主要方式

②工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工业转移、集聚的影响

b

b

考点一 工业区位因素(必考+加试)

[考点梳理]

1.工业区位的三大主要因素(b+加试)

因素

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运输

运输成本决定着工厂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减少运费可以提高工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或原料运输成本很高的工业,应接近原料产地;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或产品运输成本很高的工业,应接近市场

土地

土地供给状况和地价的区域差异,对于需要较多土地的工业企业尤为重要

集聚

①靠近其他经济活动,有利于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②相关产业集聚,一方面能节约运输成本,降低能源消耗,集中处理废弃物;另一方面可开展协作,促进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

2.工业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d+加试)

具体因素及作用

不同工业布局(实例)

自然资源

包括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

资源型工业直接受制于区域的资源状况

有色金属冶炼靠近矿山及能源资源丰富的地区;乳制品厂布局靠近牧区(也可靠近市场);制糖、水产加工、水果罐头等接近原料产地

自然条件

包括工业布局区域的地质、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及有无大的自然灾害等

地形起伏较大,自然灾害频繁的地区,尤其是洪水威胁严重的地区,不宜布局大型工业企业,以减少经济损失

社会经济

包括社会经济水平、基础设施状况、交通运输条件、劳动力供给,及投资环境和经济政策等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等布局在劳动力多、工资水平低的地区;高级时装的设计和加工则靠近消费水平较高的大城市

生产技术

包括生产设备与工艺、从业人员素质与科技开发水平等

高科技产业应布局在大城市附近或科技水平比较高的地区,如电子(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等

市场因素

工业生产直接面向市场,企业靠近消费地,有利于及时、准确把握市场动态,了解消费需求的变化,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啤酒饮料、家具制造、印刷、食品加工等企业因产品运输不便、运输费用较高等原因布局时尽量靠近市场

信息

同类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公司在区域内集聚,共同构筑科技和信息平台,可加强知识交流和技术合作,利于技术创新

对技术要求高的企业,需要及时获得技术信息,并与专业科研机构合作,常选择科技发达、信息富集的区位。

传统型工业企业需要及时了解原材料行情,尤其是市场需求变化和产品销售情况,信息化对其影响也加大

3.环境与工业布局的关系(c+加试)

环境质量是投资环境和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污染的防治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工厂的生产成本和经营效率。

不同类型的工业对环境的要求和污染程度不同,其区位选择亦有所差异。

(1)考虑工业的环境要求

区位选择要求

典例

对大气环境十分敏感的工业,应建在空气比较洁净的地区,远离烟尘污染严重的工厂

电子厂、感光器材厂

需要清洁水源的工业,应布局在市区河流的上游

自来水厂、啤酒厂

(2)考虑污染程度

区位选择要求

典例

规模小、基本无污染的工业可以有组织地设在城区

服装厂、玩具厂

规模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

机械厂、仓库

污染严重的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城市的郊区

钢铁厂、水泥厂

(3)考虑污染类型

污染类型

区位选择要求

典例

大气污染

已知主导风向,则应布局在当地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水泥厂、酿造厂、火电厂、钢铁厂

季风气候区,则应布局在与当地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区

已知最小风频,则应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水污染

水污染严重的工厂,污水排放口应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尽量布局在河流下游

印染厂、

造纸厂

固体废弃物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的工厂,要远离农田和居民区

钢铁厂、

火电厂

[考点突破]

1.工业区位因素的分析

2.常见工业类型的区位选择

不同的工业部门,其生产过程和生产特点不同,生产投入的要素不同,生产成本的构成也就不一样。

因此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各不相同,据此可将工业部门划分为五种指向型。

下表为决策者从经济因素考虑的工业区位的选择。

工业选择

主导

因素

工业特点

部门举例

区位选择原则

原料指向型工业

原料

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

甜菜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等

接近原料产地

市场指向型工业

市场

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

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等

接近消费市场

动力指向型工业

能源

高耗能工业

冶金(如炼铝厂)等重工业

接近能源供应地(火电厂或水电站)

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劳动力

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等工业

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

技术指向型工业

知识技术

技术要求高的工业

集成电路、飞机、精密仪表等

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

例1 (2017·学军中学选考模拟)工业集聚带来的优势不包括(  )

A.能充分利用基础设施B.就近获得更多技术支持

C.便于信息交流与共享D.避免企业之间互相竞争

解析 工业集聚会获得规模效益,导致专业化性质相同的企业之间竞争加剧,所以D正确。

答案 D

例2 (加试题)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

21世纪初,该国甲地发现便于开采、储量丰富的优质磷酸盐矿(位置见下图)。

2013年,该国在甲地附近筹建磷酸盐工业城,使其成为集开采、加工于一体的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

(1)分析沙特阿拉伯建设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的优势条件。

(2)分析在甲地附近建设磷酸盐工业城需要克服的不利地理条件。

解析 第

(1)题,本题考查工业的区位优势条件,可从交通、原料、市场、资金、能源等方面分析回答,而上述方面在图文材料中都有体现,关键是通过认真分析材料将有效信息提取出来。

(2)题,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而甲地位于内陆干旱沙漠区,因而水源缺乏、劳动力不足、工业基础差等成为限制工业发展的不利条件。

答案 

(1)沙特阿拉伯(靠近亚洲、非洲、欧洲市场)濒临海洋,产品运输方便;磷酸盐矿品位高,储量大,易开采;油气资源丰富,能源成本低;资金雄厚。

(2)高温干燥,淡水资源短缺,施工环境差;地处偏远地区,人口稀少,劳动力缺乏;地区开发历史短,工业与基础设施薄弱。

[考点专练]

1.(2017·金华十校高三上期末)机器人的大量使用会使(  )

A.当地的失业率下降B.所有劳动职业被取代

C.技术产业快速发展D.就业总人数相对上升

解析 生产线上的机器人主要在机械性操作居多的企业使用,如电子装配工业的流水线等;而需要创造力的企业如软件工业或需要精细操作的企业如精密仪器制造业,机器人根本无法完成。

答案 C

(2016·浙江省衢州二中4月选考)近年来,美国的一些低端制造业企业从中国撤离,到东南亚投资设厂。

据此回答2~3题。

2.近年来美国一些低端制造业企业撤出中国,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

A.国家政策的改变B.创新环境的改变

C.生产成本的上升D.生产原料的短缺

3.美国低端制造业企业到东南亚投资建厂,是因为东南亚(  )

A.资源丰富B.市场广阔

C.规模效益大D.劳动力丰富

解析 第2题,考查工业转移的因素。

由于中国经济发展,劳动力价格上涨,引起生产成本上升,企业利润减少,因此美国低端制造业从中国撤离;国家政策、创新环境以及生产原料没有大的变化。

第3题,考查工业的区位因素。

美国低端制造业企业到东南亚投资建厂,主要是因为东南亚人口稠密,劳动力廉价,企业生产成本低。

答案 2.C 3.D

4.读下图,甲城有意引进一家造纸企业,正确的选项是(  )

A.布局在甲城的工业区内

B.布局在甲乙两城行政边界处

C.布局在甲城盛行风下风向的西南郊

D.不宜引进该企业

解析 造纸厂水污染严重,甲城的工业区位于城区下游河段,对甲城来说是合理的,但位于乙城区上游河段,会对乙城区造成污染,因此甲城不宜引进该造纸企业。

答案 D

(2017·浙名校协作体高三下考试)2015年年末,国际运动服装巨头阿迪达斯宣布关闭其在中国苏州的唯一一家直属工厂,目的是迁往东南亚。

而与此同时,阿迪达斯宣布将在大本营德国开设新工厂,运用智能机器人制造运动鞋,并满足日益个性化的产品需求。

完成5~6题。

5.阿迪达斯关闭中国工厂的主要原因是(  )

A.劳动力成本大幅提升B.市场需求量趋于饱和

C.中国加工技术水平低D.中国提高出口关税

6.阿迪达斯在德国开设新工厂的影响不包括(  )

A.增加当地就业岗位B.提升产品的标准化程度

C.有效迎合当地需求D.加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解析 第5题,由材料可知,阿迪达斯以传统的服装制造为主,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劳动力成本显著提升,阿迪达斯在中国生产成本上升,利润下降,因此阿迪达斯关闭中国工厂,所以A正确。

第6题,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劳动力成本显著提升,阿迪达斯在中国生产成本上升,利润下降,因此阿迪达斯关闭中国工厂,导致中国就业机会减少,加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有效迎合当地需求。

答案 5.A 6.B

7.(2017·浙江选考)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 下图为云贵两省部分区域及相邻地区略图。

材料二 云南瑞丽试验区是沿边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支柱产业主要包括红木加工、农矿产品物流、摩托车组装等。

贵州贵安新区是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支柱产业主要包括电子信息制造、航空制造、大数据处理等。

从对生产要素依赖的重要性角度,比较瑞丽试验区和贵安新区支柱产业的差异,并分别简述两区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解析 根据各自发展的产业可推知瑞丽为原料和劳动力密集型,贵安新区为技术密集型。

然后围绕主导产业加以展开说明。

答案 瑞丽试验区为原料(或劳动)密集型;贵安新区为技术(或知识)密集型。

瑞丽试验区:

距原料产地近,市场需求大;边境贸易便利;土地和劳动力价格较低。

(任答两点)

贵安新区:

交通便捷;科技较为发达,高素质劳动力充足;有大城市依托。

(任答两点)

考点二 工业联系和工业地域(必考+加试)

[考点梳理]

1.工业联系的主要方式(b+加试)

(1)工业生产系统:

主要由原料投入、生产活动、产品产出三部分组成。

(2)主要方式:

“投入—产出”联系和地理空间联系(包括全球生产系统和地方生产系统)。

2.工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工业转移、集聚的影响(b+加试)

(1)工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工业转移的影响

各地区的资源供给、劳动力素质和工资水平、市场需求、环境容量等工业区位因素的不同和发展变化,工业布局相应地出现明显的变化。

世界制造业重心转移的轨迹:

英国→德国(1851~1900)、德国→美国(1879~1930)、美国→日本(1950~1990),近四十年又向东亚、拉丁美洲和中国(重点向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大规模转移。

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一些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2)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近距离地聚集起来,形成工业集聚现象。

(3)工业集聚的意义:

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考点突破]

1.工业联系的主要方式

主要方式

工业联系

实例

“投入—产出”联系

以中间的部门为参照,具有投入联系的部门称为上游工业,具有产出联系的部门称为下游工业

“采油—炼油—石油化工”的工业生产链中,以“炼油”为中间部门,则“采油”为上游工业,“石油化工”为下游工业

地理空

间联系

全球生

产系统

生产链是跨区域的,甚至是跨国的,生产链的环节分散到世界上的不同地方

汽车的生产过程,其零部件生产工厂分散在世界各地,主要目的是为了在全球范围内寻找零部件生产的最优区位,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地方生产系统

生产链在同一个地方,即相关工业部门的企业聚集到一个具体区域

如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包括一系列的分厂或车间,还有配套企业,如耐火材料、制氧、修配等,往往聚集在一个具体区域

2.工业集聚与工业分散的对比

类型

原因

直接目的

最终目的

工业

集聚

运输量大的核心厂与协作厂之间存在投入—产出的联系;共用基础设施或劳动力资源

减少运费和能耗,降低成本;加强信息交流与技术协作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工业

分散

工业企业过度饱和,地方工资上涨、资源紧张、污染严重;产品的运费价格低或产品的零部件种类繁多

利用廉价土地、原材料,占领市场,寻求最优区位,利于环境保护

从地理位置、资源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条件等四个大的方面展开分析阐述,具体如下表:

角度

分析阐述

地理位置

所处地理位置,重点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认识其优劣

资源条件

原料

接近原料产地(原料充足)

燃料

接近燃料地(煤矿、水电站等),能源充足

水源

靠近水源(河流、湖泊、水库),水资源丰富

土地

土地平坦开阔,土地后备资源丰富

经济条件

市场

接近市场(人口密集、市场广阔)或者市场潜力大

交通

交通(铁路、公路、水运、航空)便利

技术

靠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有人才和技术优势

劳动力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水平和素质的高低

产业基础

靠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好;工业发展历史悠久

社会条件

政策

国家政策的扶持和鼓励

社会协作

设施完善,协作能力强

环境

不同类型的工业对环境的要求和污染程度处理成本不同

例1 (2015·浙江10月选考)近年来,浙江许多工业镇发展了工业品贸易、工业品设计和文化创意等产业,工业镇正向特色小镇迈进。

据此回答

(1)~

(2)题。

(1)工业镇产业链向工业品贸易和工业品设计延伸的方向分别是(  )

A.上游 下游B.上游 上游

C.下游 上游D.下游 下游

(2)特色小镇发展创意设计产业可(  )

A.降低资源利用效率B.缓解低水平竞争

C.加大环境保护压力D.提高制造业比重

解析 第

(1)题,工业产业链的先后顺序应是设计、加工、贸易等,工业品贸易属于下游,工业品设计属于上游,C项符合。

(2)题,发展创意设计,提高技术含量,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缓解低水平竞争,减轻环境压力,变相降低制造业比重,B项符合题意。

答案 

(1)C 

(2)B

例2 (加试题)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浙江省很多地区形成了“一村一品”“几村一品”“一乡(镇)一品”甚至“一县一业”的区域特色工业格局。

目前已形成特色优势产品产值超亿元的块状经济区306个,平均每个区域8.7亿元,其中10~50亿元的区块91个,50~100亿元的区块13个,超过100亿元的区块4个,特色工业企业达13万家,就业人数约600万,因此,浙江省的区域特色工业已占据全省工业总产值2/3的份额,成为浙江省工业经济发展中名副其实的支柱。

下图为浙江特色工业分布示意图。

(1)简述浙江省特色工业的产业发展特点。

(2)图中嵊州市是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领带生产基地,约占世界产量的1/3,从业人员为8万,试阐述该地领带产业的形成条件。

(3)面对世界性经济萎靡,为保持工业的良性发展,浙江省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解析 第

(1)题,结合图文材料,从工业类型、规模、分布和专业化程度等方面说明。

(2)题,从劳动力资源、交通和生产协作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3)题,浙江省特色工业附加值较低,为此应在科技教育、产业升级改造和营销策略等方面采取措施。

答案 

(1)以中小企业为主,生产规模比较小;以传统产业为主,劳动密集型工业较多;企业多分布在中小城市(镇)和农村;生产专业化程度较高等。

(2)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靠近港口,便于出口运输;周边纺织业发达,产业基础和工业协作条件较好等。

(3)加大科技投入,实施产业升级改造;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大劳动力的教育培训,提高劳动生产率;建立网络等新型营销方式,扩大市场范围;加强政策的扶持等。

[考点专练]

(2017·杭州四校上期中)下图示意与铝相关的生产部门及其流程图,我国的铝材加工企业集中分布于浙江、广东等东部省份。

完成第1题。

1.图示生产部门之间形成的联系是(  )

A.信息联系B.商贸联系

C.科技联系D.生产协作联系

答案 D

(2015·浙江省7月学考)读“内蒙古煤炭行业循环经济链示意图”,完成2~3题。

2.“煤炭开采→焦化→煤化工”的工业链,它们之间主要形成(  )

A.信息联系B.商贸联系

C.科技联系D.“投入—产出”联系

3.近年来,该地煤炭输出比重下降而电力输出比重上升,对当地的积极影响是(  )

A.改善空气质量B.减轻运输压力

C.减少煤炭开采D.优化农业结构

解析 第2题,考查工业联系。

“煤炭开采→焦化→煤化工”的工业链,就是将开采的原料进行加工,最后获得产品的生产过程。

属于典型的“投入—产出”联系,D正确。

第3题,考查能源资源的开发。

变输煤为输电,会增加本区的环境污染,A错;可以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B对;只是将煤炭就地转化为电力不会减少煤炭的开采量,C错;该措施对农业结构没有影响,D错。

答案 2.D 3.B

读“汽车产业链结构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题。

4.从产业链角度看,P代表的产业最有可能是(  )

A.配套产品生产(仪表、轮胎等)

B.汽车研发(发动机、变速箱等)

C.农机制造(拖拉机、农用车等)

D.能源加工(石油、天然气等)

5.影响汽车服务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原料B.市场

C.动力D.劳动力

解析 第4题,从题干要求“从产业链角度看”,即“从产业之间的关系看”,可以看出,各环节之间相互影响,P代表的产业比较符合配套产品生产,所以A项正确。

第5题,汽车服务业主要是销售和售后服务,因此影响其布局的主导因素是市场。

答案 4.A 5.B

(2017·学军中学选考模拟)非洲的马达加斯加(约12°S~26°S)于1991年开设免税工业区,吸引国际投资,产业以纺织、普通服装制造为主。

1997年,我国某羊绒企业在该免税工业区投资办厂,生产羊绒衫等纺织品,产品直接面向欧美市场。

据此完成6~7题。

6.除劳动力价格低廉等因素外,马达加斯加吸引国际纺织、服装类企业来投资办厂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B.政策

C.矿产D.技术

7.羊绒衫在马达加斯加几乎没有市场需求的主要因素是(  )

A.居民收入B.文化传统

C.国家政策D.气候特征

解析 第6题,马达加斯加是非洲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富廉价,除劳动力价格低廉外,政策优惠是马达加斯加吸引国际纺织、服装类企业来投资办厂的主导因素。

第7题,马达加斯加属于热带气候,不需要穿羊绒衫,因此羊绒衫在马达加斯加几乎没有市场需求,所以D正确。

答案 6.B 7.D

8.(加试题)俄罗斯亚洲地区森林资源丰富,2007年,中俄共同投资5亿美元在哈巴罗夫斯克建设了一座以木材为原料的纸浆厂,产品主要销往我国。

下图示意哈巴罗夫斯克附近地区的铁路和河流。

简述哈巴罗夫斯克建设纸浆厂的有利条件。

解析 根据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并结合图文信息来分析。

纸浆厂有利因素:

原料丰富(亚寒带针叶林丰富)、交通便利(铁路运输和河运)、距离消费市场(靠近中国)近、基础设施完善、社会协作条件较好等。

答案 临近原料产地(离木材产地较近);临铁路枢纽(铁路交会点),交通运输方便。

临近两国交界处,接近市场(中国);临江(河),用水、河运方便;基础设施较好。

[课时训练]  

(2016·浙江省嘉兴市高二期末)酱油是我国的传统调味品,是用豆、麦等酿造的。

下图为黄豆酱油制作工艺流程图。

据此完成1~2题。

1.东北大豆作为优质酱油的主要原料是因为其(  )

A.种植面积广,价格低B.一年三熟,产量大

C.生长周期长,品质好D.运输方便,成本低

2.四川盆地不利于晒制发酵的主要原因是(  )

A.热量不足B.光照不足

C.风力较大D.降水较少

解析 第1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产品的质量取决于原料质量、加工环境、加工技术等因素,与种植面积、产量、运输成本无关。

第2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

从黄豆酱油制作工艺流程图中可以看出,晒制发酵环节需要充足的光照条件,四川盆地因常年多云雨,光照条件差。

答案 1.C 2.B

下表是某产业建厂的几个预选地点与成本分析表,据此完成3~4题。

工厂地点

成本分析

集货费

加工费

工资

3

5

12

4

5

9

8

5

7

5

5

14

3.从经济效益看,该厂最好建在(  )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4.如果该公司在丙地建厂,适宜发展的工业部门有(  )

①电视机装配厂 ②软件开发公司 ③有色金属冶炼厂

④移动通信器材厂 ⑤普通玩具厂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⑤

解析 第3题,较高的经济效益取决于较低的成本,乙地总体看来集货费、加工费、工资较低,因此乙地是最佳选择。

第4题,丙地的特点是集货费高,工资低,适合劳动力指向型工业的布局,如电视机装配厂、普通玩具厂。

答案 3.B 4.D

一些有联系的工厂,往往发生近距离的集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5~6题。

5.工业集聚是因为(  )

①可以降低运输成本和能源消耗 ②可以扩大总体生产能力 ③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④可以减少市场上的交易费用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6.从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看,应集聚的工厂是(  )

①汽车厂—化纤厂 ②钢铁厂—水泥厂 ③化纤厂—石油加工厂 ④自行车厂—电视机厂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 第5题,工业聚集会加剧环境污染,而对市场上的交易费用影响不大。

第6题,水泥厂可以利用钢铁厂的废渣烧制水泥,石油加工厂的产品是化纤厂的原料。

答案 5.A 6.B

2014年9月,总重96吨的iPhone6手机分几批从郑州通过飞机运往世界各地销售。

读苹果产品链示意图(以iPad为例),回答7~8题。

7.图中显示了iPad生产的(  )

A.工业转移现象B.产业升级现象

C.工业集聚现象D.工业分散现象

8.iPad产品在中国大陆组装主要是因为我国大陆(  )

A.iPad产品市场广大

B.高速铁路等交通的迅速发展

C.教育的发展使劳动力素质提高

D.拥有廉价的劳动力

解析 第7题,苹果产品链示意图显示了iPad的不同组成部件由不同的生产厂家生产,这是工业分散现象的体现。

第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