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地籍测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92524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地籍测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二章 地籍测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二章 地籍测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二章 地籍测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二章 地籍测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二章 地籍测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二章 地籍测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二章 地籍测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二章 地籍测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二章 地籍测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第二章 地籍测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第二章 地籍测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第二章 地籍测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 地籍测量.docx

《第二章 地籍测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地籍测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章 地籍测量.docx

第二章地籍测量

第二章地籍测量

2.1地籍测量概述

2.1.1地籍测量的定义

地籍测量是地籍测量学是以现代测绘科学技术为基础,立足于土地权利和土地利用的空间特征,以土地的管理、经济及其法律为导向来研究土地信息的采集、处理和表达的工程技术学科。

早期:

为征收土地税而建立的土地登记簿册。

现代:

是指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

2.1.2地籍测量的任务

地籍测量学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地块的位置、面积,保持土地利用过程中所发生的地块的分割、合并、产权转移和利用类别变化的现势性和精确性。

地籍测量主要是指利用现代测绘技术以一定的精度测定土地境界、土地权属位置、土地面积并以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状况以及质量等级的专门测量,它为国家土地管理部门提供具有现时性的土地详查资料,并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

地籍测量不同与普通的地形测量,地籍测量应随着宗地的土地登记的变更而不断地更新,时时保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

地籍测量是测绘技术与法律的综合应用,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地籍测量是在地籍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地籍测量工作有非常强的现势性;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集成;因此测绘人员不仅要具有熟练的测绘技能,而且还应熟知相关的法律法规。

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应有丰富的土地管理知识。

数字地籍测量是数字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其实质是一种全解析的,机助测图的方法。

数字地籍测量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在外连输入输出设备及硬、软件的支持下,对各种地籍信息数据进行采集、输入、成图、绘图、输出、管理的测绘方法。

数字地籍测量是一个融地籍测量外业、内业于一体的综合性作业系统,是计算机技术用于地籍管理的必然结果。

它的最大优点是在完成地籍测量的同时可建立地籍图形数据库,从而为实现现代化地籍管理奠定了基础。

2.1.2地籍测量的内容

地籍测量的内容有以下5个方面的内容:

(1)地籍控制测量,测量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

(2)界线测量,测定行政区划界线和土地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

(3)地籍图测绘,测绘分幅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房产图、宗地图等;

(4)面积测算,测算地块和宗地的面积,进行面积的平差和统计;

(5)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进行地籍变更测量,包括地籍图的修测、重测和地籍簿册的修编,以保证地籍成果资料的现势性与正确性;

(6)根据土地整理、开发与规划的要求,进行有关的地籍测量工作。

2.1.3地籍测量的原则

像其它测量工作一样,地籍测量也遵循一般的测量原则,即先控制后碎部、从高级到低级、由整体到局部的原则。

2.1.4地籍测量的特点

地籍测量与基础测绘和专业测量有着明显不同,其本质的不同表现在凡涉及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的测量都可视为地籍测量,具体表现如下:

(1)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

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

(2)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

(3)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

(4)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

(5)地籍测量工作有非常强的现势性。

(6)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集成。

(7)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不但要具备丰富的测绘知识,还应具备不

动产法律知识和地籍管理方面的知识。

(8)地籍测量是在地籍调查基础是上进行的。

经过地籍调查后,可以选着

不同的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

2.2地籍平面控制测量

2.2.1地籍控制测量的概述

地籍控制测量是地籍图件的数学基础,是关系到界址点精度的带全局性的技术环节。

它是根据界址点及地籍图的精度要求,结合测区范围的大小,测区内现有控制点数量和等级情况,按控制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精度要求进行技术设计、选点、埋石、野外观测、数据处理等的测量工作。

地籍控制测量包括地形控制测量和图根控制测量,前者为测区的首级控制点,后者则为用于直接测图服务的扩展控制点,两者构成了测区控制网的两个不同层次。

这样,既可保证测区控制点精度分布均匀,又可满足测区设站的实际要求。

2.2.2地籍平面控制测量的布网原则及要求

原则:

地籍控制点是进行地籍测量和测绘地籍图的依据。

平面控制测量按其测区范围、精度要求及用途的不同,可分为国家控制测量、工程控制测量和地籍控制测量。

不管是国家控制测量、工程控制测量和地籍控制测量都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分级控制(也可越级布网)的原则。

1、地籍平面控测的坐标系统尽量采用国家统一坐标系统,条件不具备的可采用地方坐标系或任意坐标系。

2、地籍平面控制测量的内容包括基本平面控制测量和图根控制测量。

(1)基本平面控测:

国家/城市一、二、三、四等平面控制网;三角锁(网);测边网、导线及相应等级GPS网

(2)图根控制测量:

分为一、二级

3、控制点位的选择:

(1)相邻点通视良好

(2)测距边位置应满足测距方法对地形的要求

(3)站标埋设应合理,作业安全

(4)控制点应便于长期保存和扩展

4、地籍控制点点之记

地籍控制点若需要作为永久性保存的就必须在地上埋设标石(或标志)。

基本控制点的标石往往埋设在地表之下(称暗标石)而不易被发现。

一、二级地籍控制点的标石的大部分被埋设在地表之下,在地表的上面仅留有很少一点(约2cm高)。

为了今后应用控制点寻找方便,必须在实地选点埋石后,对每一控制点填绘一份点之记。

所谓点之记,一般来说,就是用图示和文字描述控制点位与四周地形和地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点位所处的地理位置的文件。

该文件属上交资料。

5、地籍控制点埋石的密度:

在通常情况下,地籍控制网点的平均边长为:

(1)城镇城区:

l00—200m米;

(2)城镇稀疏建筑区:

200—400米;

(3)城镇郊区:

400—500米。

精度要求:

控制测量方法可选用三角测量、三边测量、导线测量、GPS定位测量方法等。

2.2.1地籍平面控制网采用的坐标系

1、国家坐标系

(1)1954年北京坐标系

(2)1980年西安坐标系

(3)新1954年北京坐标系

2、城市坐标系

建立独立坐标系的方法

(1)用国家控制网中的某一点坐标作为原点坐标,某边的坐标方位角作为起始方位角。

(2)从中、小比例尺地形图上用图解方法量取国家控制网中一点的坐标或一明显地物点的坐标作为原点坐标,量取某边的坐标方位角作为起始方位角。

(3)假设原点的坐标和一边的坐标方位角作为起始方位角。

2.3地籍勘丈

2.3.1地籍勘丈的目的和内容

地籍勘丈的目的

1、核实宗地权属界址点和土地权属界线的位置

2、掌握宗地土地利用状况

3、通过测量获得宗地界址点的坐标、宗地形状及面积数据

地籍勘丈的内容

1、土地权属界址点及其它地籍要素平面位置的勘丈

2、地籍图的编制

3、面积量算

 

地籍勘丈的基本精度要求

1、界址点

类别

界址点相对于临近图根点点位中误差/cm

界址点间距允许中误差/cm

界址点与临近地物点关系距离允许误差/cm

使用范围

中误差

允许误差

±5

±10

±10

±10

城镇街坊外围界址点及街坊内明显的界址点

±7.5

±15

±15

±15

城镇街坊内部隐蔽的界址点及村庄内部界址点

2、地籍原图的基本精度

(1)图上相邻界址点间距、界址点与临近地物点关系距离的中误差不得大于0.3mm。

(2)宗地内部与界址边不相邻的地物点,其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0.5mm;临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在图上不得大于0.4mm。

(3)地籍原图的内图廓线长度误差不得大于0.2mm,内图廓对角线误差不得大于0.3mm。

(4)图廓点、控制点和坐标网的展点误差不得超过0.1mm,其他解析坐标点的展点误差不得超过0.2mm。

3、面积量算的基本精度要求

(1)图幅内各街坊及其它区块面积之和与图幅理论面积之差小于±0.0025ρ(ρ为图幅理论面积)

(2)用平差后的街坊面积去控制街坊内各宗地面积时,用解析法量算街坊内各宗地面积之和与该街坊的面积之差应小于1/200,用图解法量算小于1/100。

(3)在地籍原图上量算面积时,两次量算的误差应满足:

△ρ≤0.0003M(ρ为量算面积,M为地籍原图比例尺分母)

2.3.2土地权属界址的含义和界桩

1、土地权属界址的含义

(1)界址点:

土地权属界的拐点。

(2)界址点坐标:

界址点地理位置的数学表达。

取位至0.1mm。

是确定宗地地理位置和量算宗地面积的依据。

对界址点起法律上的保护作用。

(3)界址点坐标精度的选择依据:

测区土地经济价值和界址点的重要程度。

2、界标的形式和选用

(1)界标:

界址点上设立的用以明确表示界址点位置的标志。

(2)形式:

①混凝土界桩(用于地面埋设)

②石灰界址标桩(用于地面埋设)

③带铝帽的钢钉界址标桩(在坚硬的地面上打入埋设)

④带塑料套的钢棍界址标桩(在房、墙角浇筑)

⑤喷漆界址标志(在墙上喷漆)

(3)界桩的选用

①空旷地或面积较大的国家机关、工矿企事业单位:

预制混凝土界桩或现浇混凝土界桩

②乡村泥土地面:

石灰界址标桩

③坚固路面或地面上的界址点:

钻孔浇注混凝土界桩或埋设界钉

④坚固房墙、围墙等永久性建筑物的界址点:

钢棍界址点标志或喷漆界址点标志

2.3.3界址点的测量方法

1、解析法:

(1)优点:

①每个界址点都有坐标,一旦丢失或地物发生变化,能使界址点点位准确复原。

②可由坐标编制任意比例尺地籍图,成图精度高。

③由坐标计算面积,速度快,精度高。

④经济上是合算的。

(2)缺点:

①野外工作量较大。

②生产成本较高,周期长。

(3)适用地区:

精度较高的都市繁华地区。

2、图解法:

(1)优点:

①图解法野外工作量小。

②生产工艺简单。

③速度快,成本低。

(2)缺点:

①受地籍图、地形图现势性和成图精度影响大。

②测量坐标和测算面积精度取决于原地物点的精度,比一般解析法精度低。

(3)适用地区:

农村地区和城镇街坊内部已有大比例尺地形图(地籍图)地区

3、测算法:

以解析法施测街坊周围能够直接测量的界址点坐标后,对街坊内部隐蔽无法直接施测的界址点,可由已测界址点坐标和各宗地界址点间勘丈值和已知条件,运用公式,计算隐蔽界址点坐标值的方法。

4、航测法:

以航测大比例尺成图技术,采用先外业调绘后内业测图的方法作成大比例尺地形图(地籍图),界址点坐标值直接从图上量测解算。

适用地区:

需要大面积地籍测量的地区。

5、地籍测量数据采集自动化:

利用全站仪或RTKGPS测量技术,直接实现界址点坐标的测定,并将其坐标值存入电子手簿,到室内与计算机或绘图仪连接,绘制地籍图或建立地籍数据库。

2.3.4地籍图的内容

地籍图:

地籍图是按照特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专用符号把地籍要素及其有关的地物和地貌测绘在平面图纸上的图形,是地籍的基础资料之一

目前我国城镇地籍调查所需要测绘的地籍图为:

1)宗地草图:

描述宗地位置、界址点、线和相邻宗地关系的实地记录。

2)基本地籍图:

又称分幅地籍图,是地籍测量的基本成果之一。

3)宗地图:

以一宗地为单位绘制,是土地证书及宗地档案的附图。

地籍图内容的要求

1)应以地籍要素为基本内容,突出表示界址点、线;

2)作为基础图件应有严密的数学精度,因此应有必需的数学要素;

3)地籍图必须表示基本的地理要素,特别是与地籍有关的地物要素应予以表示;

4)图面必须主次分明,清晰易读并便于根据多用户需要加绘专用图要素。

地籍图的基本内容

1)地籍要素

①各级行政境界:

②地籍区(街道)与地籍子区(街坊)界:

③宗地界址点与界址线:

④地籍号注记:

⑤宗地坐落:

⑥土地利用分类代码:

⑦土地权属主名称

⑧土地等级

2)地物要素

界标物

房屋及其附属设施

工矿企业露天构筑物、固定粮仓、公共设施、广场、空地等

铁路、公路及其主要附属设施

大面积绿化地、街心公园、园地

河流、水库及其主要附属设施

建成区内街道两旁界址线应表示,道牙线可取舍。

城镇街巷

塔、亭、碑、像、楼等独立地物。

地理名称适当注记

平坦地区不表示地貌,起伏变化较大地区加注高程点。

电力线、通讯线及一般架空管线一般不表示。

2.3.5宗地图的绘制

1、宗地图

(1)宗地:

指被权属界限封闭的一个地块。

(2)宗地图,描述宗地位置,界址点和相邻宗地关系的实地记录。

(3)宗地图内容

①所在图幅号、地籍区(街道)号、地籍子区(街坊)号、分类号、土地等级、房屋栋号;

②本宗地用地面积值;实量界址边长或反算界址边长;

③邻宗地宗地号及相邻宗地间的界址分隔示意线;

④紧靠宗地的地理名称;

⑤宗地内的建筑物、构筑物等附着物及宗地外紧靠界址点线的附着物;

⑥本宗地界址点位置、界址线、地形地物的现状、界址点坐标表、权利人名称、用地性质、用地面积、测图日期、制图日期。

⑦指北方向和比例尺。

⑧宗地图的制图者、审核者签名。

(4)宗地图特性

①是地籍图的一种附图,是地籍资料的一部分

②图中数据都是实量得到或实测得到,精度高并且可靠

③其图形与实地有严密的数学相似关系;

④相邻宗地图可以拼接;

⑤标识符齐全,人工和计算机都可方便地对其进行管理

2、宗地图的编绘

(1)编绘方法

①作为土地证和地籍分宗档案附图:

直接从地籍图透绘剪辑或放大

②作为确权依据:

同①,获得宗地图底图后,实地勘丈相关界址点距离,并注记勘丈值于宗地图上

③用于拼装法成图时:

需要仪器在实地直接测绘

(2)编绘要求

①界址点走向清楚

②坐标正确无误

③面积准确

④四至关系明确

⑤各项注记齐全

⑥比例尺适当

(3)幅面要求

①图幅规格:

32K,16K,8K

②界址点:

直径为1.0mm的圆圈

③界址线:

线粗0.3mm,以红色、黑色表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