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阅读与纸质书阅读情况调研.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92914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837.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书阅读与纸质书阅读情况调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电子书阅读与纸质书阅读情况调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电子书阅读与纸质书阅读情况调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电子书阅读与纸质书阅读情况调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电子书阅读与纸质书阅读情况调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电子书阅读与纸质书阅读情况调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电子书阅读与纸质书阅读情况调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电子书阅读与纸质书阅读情况调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电子书阅读与纸质书阅读情况调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电子书阅读与纸质书阅读情况调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电子书阅读与纸质书阅读情况调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电子书阅读与纸质书阅读情况调研.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电子书阅读与纸质书阅读情况调研.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电子书阅读与纸质书阅读情况调研.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电子书阅读与纸质书阅读情况调研.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电子书阅读与纸质书阅读情况调研.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电子书阅读与纸质书阅读情况调研.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电子书阅读与纸质书阅读情况调研.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电子书阅读与纸质书阅读情况调研.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电子书阅读与纸质书阅读情况调研.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子书阅读与纸质书阅读情况调研.docx

《电子书阅读与纸质书阅读情况调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书阅读与纸质书阅读情况调研.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子书阅读与纸质书阅读情况调研.docx

电子书阅读与纸质书阅读情况调研

网络时代下的校园书香醇厚与轻快调查报告

专业:

年级:

作者:

指导教师:

摘要:

读书是一个民族传承延续的根本,而大学生是开创中国未来的先锋军,这样一个以读书为职业的群体,在网络蓬勃发展的今天,阅读电子书成为了一种新型的阅读方式,阅读方式的多样化是否改变了他们的读书习惯,他们的读书状况又是如何?

[1]这些问题关乎到整个民族未来的发展,假使大学生都不再读书了,那谁又会去把我们文化流传下去呢?

关键词:

纸质书;电子书;大学生;阅读

一、背景介绍

阅读是一种能够穿越远古通向未来文化活动,书籍则是它的承载体,翻开厚重的历史画卷,不难发现,书籍的材质几经变化,从最初的石壁作画,甲骨刻字,到后来的玉石帛锦,竹简木牍,直至纸张的出现,阅读成为了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近些年来有近三成的人不满读书现状[2]。

当今网络时代下,手机、电子书等高科技电子产品已经悄然来到我们身边,无论在校园、地铁还是餐厅等公共场合,随处可见的是人们低头看手机、刷微博、聊QQ、看电影,还有人在浏览着电子读物。

电子读物是网络时代的产物,它的产生改变了我们传统阅读的方式与观念,一定程度上给读者带来了方便与快捷。

但凡事有得必有失,电子书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让我们失去了读纸质书籍那种原汁原味的乐趣。

尤其在校园中,在读书的功利性和学业压力以及网络娱乐等因素的影响下,使得大学生的阅读情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选择电子阅读的人越来越多,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开展了校园书香醇厚与轻快的调研。

开展这次调研主要想了解一下当代大学生的读书的现状。

并针对大学生的阅读现状给出一些建议,旨在创建一个好读书、读好书的阅读型社会。

本次调研以津京地区大学生为主体,面向全国在校大学生进行样本采集,共发放纸质问卷300份,有效回收问卷295份,问卷有效回收率达98.3%,网络问卷412份,总共问卷数为707份,天津地区问卷数占46.5%,男女样品数近似相等,大一大二共占65.06%,理工科类占70.16%。

选项

小计

比例

350

49.5%

351

49.65%

大一

239

33.8%

大二

221

31.26%

大三

105

14.85%

大四

143

20.23%

文科

153

21.64%

理科

200

28.29%

工科

296

41.87%

艺术

45

6.36%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707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阅读方式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呢?

在这个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大学生获得阅读的渠道不再只是买书借书,更多的人开始选择利用网络这个庞大的资源[3]。

据图一数据显示,选择电子方式阅读的人占总人数的44.27%,虽然这个数据没有超过纸质书籍,但如此高的比例让我们不得不深思,电子书的到来,对几千年都不曾改的阅读方式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图二数据显示,自身喜好、方便快捷和阅读习惯这些主要因素决定了阅读方式,正是这些因素决定了阅读方式的选择开始向电子阅读倾斜,阅读方式悄然地发生了转变。

90后如今已经是大学生的新生军,是最具有个性的一代,单一的阅读方式不再满足年轻读者的胃口,从以往“白纸黑字”的纸质书籍,到如今“有声有色”的电子书籍,越来越丰富的阅读形式,对于追求时尚个性、新颖的他们来说,自身喜好对于阅读方式的选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再者由于网络的便捷性,可以随时随地的阅读,可以不通过眼睛的“阅读”比如“懒人听书”,让部分追求轻松阅读的年轻人选择了电子阅读;相比纸质书,电子读物是新兴的产物,对于阅读习惯的养成尚无一个定性的标准,也使得年轻人的阅读更加随性,更容易地接受这种短暂记忆式的阅读。

然而这种依赖自身喜好、贪图便捷,阅读习惯养成不足等诸多主观因素的选择,忽略了选择阅读方式的客观性,缺乏了选择的理性,同时也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于事物抉择的不理性的一面。

图一阅读方式

图二选择阅读方式的影响因素

2.看看大学生都在读什么书?

据下图的数据显示,大学生在阅读书籍的选择上,选择休闲娱乐类书籍的人为61.81%,选择文史类的人为41.73%和专业类书籍的人为41.58%。

这样的数据反映了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让很大一部分大学生选择通过阅读休闲娱乐类书籍来舒缓压力、调节身心。

但是仍有很多人通过文史、专业类书籍来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文化修养。

百忙之中大家能够让节奏慢下来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图书,从侧面折射出我们整个民族仍然不忘读书是民族的根本,文史经典依旧受人青睐,这着实令我们欣慰!

与此同时,网络的海量信息和电脑、手机的普及,使得大学生对休闲类书籍的获取更加容易,尤其是近些年兴起的网络文学更是受到各大高校同学的追捧,网络文学也由此兴起并且不断地壮大,这样的大环境影响了书籍选择的趋向性,然而这类图书都是没有嚼头、没有味道、更没有营养的快餐文化,再者大家都是一目十行的阅读,不能将自己沉淀下来,静静地体会读书的乐趣。

然而,教辅类书籍的低迷数据反映了大学生只学教材的现状,对于同类的参考书的阅览过少甚至从不阅览。

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得大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对科学知识提出质疑的勇气,自学能力不足。

严重的本本主义充斥在学习生活中,极大地影响了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提升。

图三所阅读书目

3、大学生的阅读情况现今如何?

(1)你有阅读计划吗?

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我国大学生65.77%的人没有给出满意的答案,而能够按计划有规律阅读的人仅占12.73%(见图四),这样的数字对比深刻地揭示了大学生对阅读的目的性不明确、态度不端正。

一个有规律有条理的读书计划,决定了一个学生四年后所站的高度,同一个起跑线出发,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那12.73%的人将会是走向社会的精英。

65.77%和上文中选择休闲娱乐类书籍进行阅读的人有61.81%极为接近,这说明大多数的大学生不知道如何去阅读,不知道自己大学四年该阅读什么书籍,仅仅把阅读当做一种消遣。

也从侧面反映了大学生对于上大学的重视度下降,更多的人仅仅为了考证书而读书,长此以往,学生的知识素养必将下降。

大学生的阅读缺乏计划性不仅仅是大学生自身的单一因素,大的阅读氛围,家庭的教育状况,和那从小养成的阅读习惯,都是影响阅读计划制定与实施的因素,所以我们不但要从大学生自身去改变这种现状,更要从大的环境入手,营造一种全民读书的氛围[4]。

图四阅读计划

(2)阅读如同品尝菜肴,其中的滋味知晓几分?

无论是纸质阅读还是电子阅读只看不做标记的人占了绝大多数,尤其是图五显示电子阅读不做任何标记的人高达69.73%,如此大的比例说明大学生缺乏一个正确的阅读习惯,只是浅尝辄止式的粗读。

阅读习惯的养成不足,大学生阅读纸质书籍时多是借阅书籍,这为阅读时做标记造成了阻碍;也因为电子阅读是在手机或网络上进行浏览,不便于标注,忽略了阅读的深度,以至于阅读的成率有所下降,同时很大程度上催生了快餐文化;缺乏正确阅读习惯的指导,没有一个良好习惯的标尺;其次,大学生在选择阅读书籍时往往选择休闲娱乐类书籍,没有过多的有用信息,纯粹的为了缓解身心的需要,形成了一种满足性阅读的习惯。

再者当代大学生在快节奏大氛围的熏染下,往往更愿意选择浅尝辄止式的阅读,避免信息的冗杂,而忽略了对重要信息的收集记录。

最后,总观到我国民众的阅读习惯,不难发现,这种浅尝辄止式的阅读充斥在我们的身边,正是这样的熏染,使得大学生对阅读习惯养成极为不足。

图五电子阅读习惯

图六纸质阅读习惯

(3)你今天读书了吗?

对于阅读时间有很多权威机构曾做过全民调查,2012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上,时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阎晓宏也表示,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阅读水平仍然较低。

欧美国家年人均阅读量约为16本,北欧国家达到24本,而我国年人均阅读量仅为6本。

[4]在1999年,我国国民的图书阅读率曾高达60.4%,此后多年,与大踏步前进的经济发展状况相反,我们的阅读状况总体上呈现出一种倒退趋势,2005年竟跌破50%,仅为48.7%。

近两年,虽然国民图书阅读率一直保持着缓慢增长的态势,但与十多年前相比,也只能算是低位水平。

根据报告显示我国大学生的阅读时间同样偏少,阅读时间在一个小时以内的学生占69.59%,阅读时间的减少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网络侵占了大学生的大量课余时间,因为近些年网络的全覆盖和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对网络产生依赖,大浪的时间用于网上冲浪,极大程度上的压缩了阅读时间。

其次,学生学业压力过大,忙于应对各种考试,忽略了阅读的重要性,不断占用阅读时间;再者,读书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受到利益驱使才会阅读;最后,自身缺乏自制力,易受外界因素干扰,不能够坚持完成阅读计划。

图八是对数据进行了横向的比较能发现,女生的阅读时间要略高于男生,这反映了女生天生的感性思维,更偏向读书这类静雅的活动,据部分受访女同学表示,阅读书籍对于女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她们加强自我修养,更好地融入社会,跟上潮流和时代步伐。

[6]而男生更喜欢刺激激烈的活动,所以更多的时间放在了游戏和户外。

通过图表还可以看出大一大二学生的阅读时间略低于大三大四的学生,造成这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局面绝非偶然,而是因为专业知识急需扩增和毕业压力的加大,大三大四学生不得不拿出更多的时间阅读书籍,对于大二大一的学习生活而言,他们的课余时间拥有更丰富多彩的支配;最后还能够得出文科与工科类学生阅读的时间多于理科和艺术类,这不仅仅是思维习惯一句简单的理由就能诠释这个状况的,只有当一个理工科院校的学生,开始大量的阅读人文书籍时,这所大学的文化气息才是醇厚的,培养出的人才也更具有全面性。

不能把读书时间的多与少归咎于客观因素的影响,这应当是积极自主的事情,无论男女,无论年级,无论文理都应当主动阅读,通过读书来全方面的提升自己。

图七阅读时间

图八读书时间交叉分析

4、大学生的阅读主动性低迷吗?

通过图九不难发现大学的阅读主动性很高,但阅读的情况却非如此,通过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学习任务繁重,极大地打击了阅读的热情,即使有心阅读也抽不出太多时间去阅读;其次是感兴趣的书目不多,再加上不知如何选择,造成对阅读的茫然,想要阅读却无从下手;再者随着科技、网络的发展,娱乐方式的极大丰富,盗走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时间。

图十显示,58.84%的大学生认为身边的阅读氛围一般,阅读的人很少。

这不得不反思,大学本是读书求知的圣地,阅读氛围尚且如此,不禁要疾呼重铸我们的校园书香。

综合以上各个因素可以看出,即使大学生有阅读的主动性,对阅读来说也是远远不够的;阅读的主动性更多的是只停留在了思想的层面上,却难以付出行动。

[8]

图九阅读主动性

图十阅读氛围

5、大学生对读书的认识是否理性?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读书至少可以荡涤心灵,开启心智,由琐碎杂乱的现实提升到一个较为超然的境界,一切日常因为大事的焦虑、烦忧、气恼、悲愁,以及一切把你牵扯在内的扰攘纷争,瞬间云消雾散。

读书至少可以增长知识,去除无知;提高素养,除去愚昧;充实生活,丰富精神;滋润心灵,减少空虚;淡定从容,明辨是非。

读书能使人时时闪烁着生命的光辉,让人欣赏到不同的生命风景,从而使自己灵魂欢畅,精神饱满而丰盈。

对于读书的意义,乐观的数据显示(见图十一),认为读书能够扩大知识面的占73.69%,满足自身兴趣的占68.74%,修身养性的占57.99%,获取实用信息的占54.17%,提高成绩的占37.48%。

古人云:

开卷有益,读书是修身养性最好的途径,也正是通过读书,才能了解未知的世界,获取实用的信息去更好的生活。

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正视读书的意义是读书人的根本,不能否认读书具有一定的功利性,但若将功利作为读书的意义与目的所在,便与读书的初衷南辕北辙,读书是为了满足精神的需要,是无形的财富。

当代大学生对读书具有理智的认识,这对未来自身修养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味的功利性读书,带有目的性的读书绝不是当代大学生阅读所追求的宗旨,那样的阅读只能培养出更多的功利主义者、拜金主义者。

多读书,增加一点书卷气,保持心静如水、人淡如菊的心境。

书是获取知识的渠道,提高人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涵养静气的摇篮。

读书妙处无穷,书香熏染人生。

图十一读书的意义

6、你对电子书了解多少?

2011年4月22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

我国18至70周岁国民中有23%的人进行过手机阅读,平均每天通过手机阅读时间长达32.85分钟。

在2010年,平均花费在手机阅读上的费用为每月2.87元人民币。

而在2009年4月公布的第六次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手机阅读”率仅为12.7%,两年后的2011年4月公布的第八次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手机阅读”率就上升为23%,两年时间几乎上升了一倍,说明电子图书阅读确实越来越普及。

[2]

(1)谁推动了电子书快速发展?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上小学我们就接受信息高速路的熏染。

如今的生活,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手持阅读器越来越普及。

阅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是一个拥有全新的方式、最新的信息、多样化的载体的时代,是一种传统的学习方式正在被信息社会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所改变的时代。

网络如此的方便快捷,信息传播速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随着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信息载体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各种电子书阅读器的出现,使传统的纸质阅读受到了极大地挑战。

科技的进步让电脑和手机等电子产品走进了寻常百姓家,便捷的电子读物成为了一种时尚,正直青年的大学生对这种时尚的追捧更加热烈,无论是在哪里你都能看到有人在翻阅着手机,这就是科技的进步让电子书通过手机这个当代人的“必备品”快速发酵开来。

因为生活节奏的加快,快餐文化也进入了疯狂的时代。

(快餐文化,比喻追求速成、通俗、短期流行,不注重深厚积累和内在价值的文化思潮和文化现象。

[9])快餐式阅读以一种随意性的浏览,放弃思维的辅助,成为填充大脑暂时的空白状态的消遣。

它们虽然外表令人耳目一新,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但看过之后,如过眼云烟,无法留下更深的印象与思考。

快餐文化催生了网络文学和网络作家,这些作家作品无论优劣都红极当下,深受大学生的喜爱,而这些作品的传播往往是通过电子书作为载体迅速扩散,这也是电子书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图十二电子读物发展的推动力

(2)大学生从电子书获得的信息量是大是小?

因为电子阅读的浅读性,使得阅读速度远大于纸质阅读。

多数的90后大学生是在漫画和卡通的氛围下成长起来的,养成了浅阅读的习惯,对于图像和视频的阅读更喜爱。

即使阅读文字也自动删减不必要的信息,快速的浏览,这个要求刚好被电子书满足。

而且快餐文化的兴起也使得人们对信息的更新速度有了更高的追求,很多大学生已经丢弃了读报纸的习惯,却每天都有刷微博,看电子新闻的习惯。

通过各色的电子读物,大学生每天的信息接收量远比仅通过阅读纸质书籍获得的信息量更大。

图十三电子书阅读量

图十四纸质书阅读量

(3)电子书是上帝的礼物还是潘多拉魔盒?

在调查电子书对大学生的影响时,我们获得了如下的数据(见图十五):

资料获取便捷66.62%,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62.09%,电子屏幕影响视力59.55%,便于利用零散时间53.04%,影响阅读的深度41.58%,垃圾信息太多34.23%,形成浮躁的心理31.54%。

数据显示出电子书对大学生的影响可谓是有利有弊,它的兴起既使资料获取更加便捷,也满足了信息大量快速传播的需求。

学习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需要查阅参考资料,相比查阅纸质书而言,电子书的查询不仅能够及时获得最新的成果报告,而且节约了一定费用和存储空间,同时对于信息的交换也更加的及时。

与纸质书籍相比,电子读物还具有存储量大的特点,一张光盘、一个移动硬盘就可以容纳上千本书,极大地方便了书籍的存储和携带。

据统计,仅仅是OCLC的FirstSearch就有3700万条书目记录,6亿多条馆藏信息,12500种期刊目次,几千种学术会议论文。

正是这种海量的存贮技术,大大降低了图书的体积,极大地节省了藏书空间,同时极大地降低了传播成本。

再者电子读物在时间和地点上的随意性,让大学生更能充分利用零碎时间,网络面向的是大众,可进行24小时全天候的服务。

读者可在家里、学校等地随时利用,不受空间、时间、范围的限制。

也可以漫游网络上任何一个图书馆,翻阅任何一本电子图书,无需馆员作为中介,读者可以自行获取所需的信息。

不过它的弊端同样不可小觑,电子屏对视力的损害日趋严重,长时间的阅读电子书导致学生的视力水平急速下滑,其实不仅是对视力的影响,使用手机或者电脑阅读,对健康的影响是不能忽视的,比如电子辐射。

同时过多的垃圾信息充斥其中,不仅使得对信息的检索造成了浪费,也使作品的版权和信息的安全难以得到保障,极大地损害了作者和读者的自身利益;将近一半的同学认为电子阅读会影响阅读深度,因为缺乏一个正确的电子书阅读习惯,对电子书的阅读大多处于浅阅读的层次上,不能够深入的获取知识与信息;还有部分同学认为电子书会产生浮躁的心理,这可能是网络对青少年在延迟满足上的影响,[9]对于这点我们有待进一步的考证。

在看到电子书优越性的同时,其不足更加值得重视。

虽然电子书能够影响到身体健康,但这可以随着科技的发展逐步被解决,但是阅读习惯的养成问题不是仅通过科技力量就能够改变的。

这恰恰正是关系到数千万大学生未来的关键问题,没有一个正确的阅读习惯,不但会使得阅读效率低下,也会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

图十五电子书的影响

7、传统阅读方式会断送在电子阅读的时代?

对于现今阅读方式的存在问题,52.33%的大学生认为传统的阅读方式不会被电子阅读所取代,24.19%的人认为两种方式可以共存,仅有8.06%的大学生认为传统阅读会被电子阅读所取代。

电子书的产生一定程度上对传统阅读的地位产生了冲击。

电子书的发展虽是一日千里,但由于电子书的不完美和读者在健康和情感上的认识,这些不可弥补的缺陷奠定了传统阅读的存在地位。

无论如何电子书也不是真正的纸质书籍,对于受到一代代书香墨香思想熏陶的我们,对纸质书籍有着特殊的情愫。

纸质书籍是我们追求高洁幽雅情感的寄托,试想在一个庄重的仪式上,一个ipad和一本厚重的书,所产生的氛围是截然不同的。

如今更多的电子书软件也极力地在形式上设计地更加像一本书,这点从侧面反映了纸质书有它存在的合理性。

无论科技如何的发展,承载着几千年文化的纸质书籍也不会消失,因为那是文化的血脉所在。

[11]随着电子书的发展也会趋于完善,也会更加符合人们的需求,这也是我们愿意看到的,希望二者能够共同为读者更好地服务,未来的阅读方式将会是传统与电子阅读并行的天下。

图十六传统的阅读方式是否会被电子阅读(互联网、手机等)取代

三、结论

调查结果显示随着网络的发展,阅读方式更加多样化,无论是电子读物还是纸质书籍,它们各有千秋。

然而大学生每天或是每月读书的时间在慢慢减少,不管是电子读物还是纸质书籍,他们每天从中获得的有用信息量很少。

数据还显示当代大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很高,但大多数都没有付诸于行动,只是停留在了思想的层面上,我们的校园书香在慢慢变淡。

马克思说过:

“与其用华丽的外衣来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来武装自己”。

所以为了不落后,不管是电子读物还是纸质读物,大学生应该通过读书来提高自己的素养,来完善自己,来实现自己的精神追求。

对于此次调查,我们得出结论如下:

1.网络时代下大学生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

在二十一世纪这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下,大学生们的课外生活内容、形式多种多样。

针对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的问题,通过此次调研,整体来说大学生的读书现状呈现出以下几个问题:

(1)当代大学生的阅读时间偏少,远不能满足学习的需要;

(2)阅读没有一定的计划性,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严重不足;

(3)我国国民阅读习惯严重不足,受其熏染大学生同样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

(4)在书籍的选择上,以休闲娱乐为主,不注重阅读的实用性;

(5)大学校园阅读热情有所下滑,亟待升温;

(6)有一定的阅读主动性,却缺少行动,自制力不强。

总而言之,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于阅读虽然有着较高的热情,却很少有真正认真落实的人,读书的习惯和阅读重要性的认识十分不足。

在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大学校园的阅读氛围不够醇厚,校园书香正在慢慢地变淡了。

2.阅读方式各有利弊

当代高科技的发展引起当代社会主导传媒形式的不断变革,从传统的书籍纸张、无线电波、卫星转播到计算机网络,每一次的变革都带来传播手段的巨大变化,电子媒介的产生,依托其技术的功能与特性,迅速发展开来。

电子报刊、书籍便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的产物之一。

此次调研中,我们着重对比了大学生对于纸质阅读和电子阅读这两种阅读方式的选择以及不同方式下的阅读情况,大致如下:

(1)当代大学生在主要阅读方式的选择上,呈现出电子纸质基本相同的状况,虽然电子方式所占到的比例略低于纸质方式,但随着产品的不断增多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阅读方式很有可能会占据主导地位。

(2)在阅读方式影响速率的问题上,不同的阅读方式对不同的人的阅读速率影响情况是不同的,并且更多的人认为阅读的速率主要是由所看书籍类型决定的,电子更快还是纸质更快,因书而异,因人而别。

(3)纸质方式和电子方式各自有其利弊。

纸质阅读方式是我们一直以来的传统阅读方式,为人们所习惯、所接受,更便于标记、便于反复阅读,但一些物质上的因素成为限制其发展的主要原因,价格昂贵,携带笨重,使得越来越喜爱简约、轻便、灵巧的大学生为之困扰。

电子阅读方式是在网络时代背景下逐渐流行起来的新型阅读方式,图文语像汇流的电子文本为众多大学生所喜爱,光电代替了纸笔,网页代替了书页,依附于各种电子设备传播开来,它方便、快捷、易于获得、时尚新颖,与此同时,电子阅读方式也仍然存在一些弊端,电子设备本身对视力的影响是最明显且很难避免的一大弊病,另外,电子书籍种类以及网络信息内容纷繁复杂,对于自制力不够完善的大学生而言易于沉迷且不能够清楚地识别、去除一些垃圾信息。

(4)纸质书籍不会消失在网络时代中。

几千年形成地阅读心理,只有那淡淡的墨香和黄黄的纸页才更具有阅读的情调。

无论是电子书多么的便捷,它有很多地方不能够满足人们阅读时的情感需求。

正是如此,电子书的发展也越来越拟书化。

电子书的不足使得纸质书籍有它存在的合理性,所以纸质书籍仍将流传。

3.大学生对读书意义的认识较为理性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对于读书的意义有着较为明确清楚的认识。

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让很多人迷失了方向,学习和读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凡事并非一蹴而就,认清读书的意义所在是我们学习如何去读书并且真正终生受益于阅读书的第一步。

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一本好书对我们的影响是一生的,甚至于我们会找到毕生愿意为之努力东西和不断前行的源动力。

读书可以增大所拥有的知识含量、掌握更多实用信息,与此同时,读书同样可以丰富自身精神世界、树立正确三观、陶冶情操、修身养性。

读书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功名利禄,但我们的初衷绝不应该如此,用一颗纯净不浮躁的心灵去读书,我们才能收获到其中精髓所在,书籍之于人类的作用是在潜移默化中起着作用的,我们所提倡的应该是终身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时间是有限的,书却是无限的,有限的生命里我们应该去追求无限的知识,不断地学习,每一天都认认真真的读上一点,日积月累才能做到厚积薄发。

四、建议

从第一张具有近代意义的报纸到今天声画并茂、绚丽多彩的网络世界,历经了数百年的时间,从单纯的纸质到不再局限于纸张的电子及网络,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的阅读的习惯代代传承,无论是纸质还是电子,每一种媒介都在当今这个时代得以最大限度的拥有受众。

网络受众,指的是那些接触过网络并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