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小语段翻译练习.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195365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5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文言文小语段翻译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高考文言文小语段翻译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高考文言文小语段翻译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高考文言文小语段翻译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高考文言文小语段翻译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高考文言文小语段翻译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高考文言文小语段翻译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高考文言文小语段翻译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高考文言文小语段翻译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高考文言文小语段翻译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高考文言文小语段翻译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高考文言文小语段翻译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高考文言文小语段翻译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高考文言文小语段翻译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高考文言文小语段翻译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高考文言文小语段翻译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高考文言文小语段翻译练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高考文言文小语段翻译练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高考文言文小语段翻译练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高考文言文小语段翻译练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文言文小语段翻译练习.docx

《高考文言文小语段翻译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言文小语段翻译练习.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文言文小语段翻译练习.docx

高考文言文小语段翻译练习

文言文小语段翻译练习

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

——董卿《中国诗词大会》

你在学习上花的任何努力,都会在高考时刻给你回报。

----寄同学们

声明:

部分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1、楚庄王谋事而当①,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

申公巫进曰:

“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

”楚王曰:

“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君臣莫之若者亡。

今以不谷②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注释:

①当,妥当。

②不谷:

古代姓自称的谦词。

逮:

及,达到。

  王:

称王。

  足:

意动用法,以己为足,认为……足够。

 莫之若:

没有谁比得上他。

 几:

接近,几乎。

翻译:

楚庄王谋划一件事情,做得很妥当,群臣没有谁能赶上他,退朝以后,脸上露出忧愁的神色。

申公巫臣进前说道:

“您在退朝之后面露忧色,这是为什么呢?

”楚王回答说:

“我听说过这样的话,诸侯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就能称霸;自满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会亡国。

现在凭我这样没能耐的人,在朝廷上商量大事,群臣就比不上我了,我们国家大概要灭亡了吧,我因此现出了忧愁的神色。

2、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孔子辞

(1)不受,入谓弟子曰:

“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

”令弟子趣驾,辞

(2)而行。

孔子布衣也,万乘②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

 

注释:

①廪丘,齐国地名。

②万乘,指万乘大国的君主。

致:

招引。

  以为:

“以之为”的省略,把……作为。

  辞

(1):

推辞。

  之:

代词。

(2):

告辞。

  显:

显扬,显耀。

  苟:

苟且,不严肃,马虎。

翻译:

孔子会见齐景公,齐公送给他廪丘作为他的奉养之地,孔子推辞不接受,回去告诉弟子说:

“我听说君子有功劳才接受俸禄。

如今我游说齐景公,景公没有实行我的主张就赏赐我廪丘,他也太不了解我了。

”让弟子急忙驾车,告辞后就走了。

孔子是平民,万乘大国的君主很难与他有同等的品行,夏禹、商汤、周王的辅佐大臣也没有他显耀,这是由于他在取舍上不马虎啊!

3、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

“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

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注释:

(1)比:

副词,接连地。

 

(2)之:

代“卖的是骏马”。

 (3)还:

通“环”,环绕。

 (4)顾:

回头看。

翻译:

有个卖骏马的人(注意:

定语后置),接连在市场上站了三天,没有人知道他卖的是骏马。

(他)便前往拜见伯乐说:

“我有骏马要卖掉它,接连在市场上站了三天,没有人理我。

希望您环绕着马察看它,离开时再回头看一下它,我愿意付给你一天卖马的钱。

”伯乐便绕着圈看看马,假装要走了又回头看看马,一天那马的价钱(就涨了)十倍。

4、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或闻诸曹(犹言各部。

亦借指各部的官员。

曹:

曹cáo等,辈:

尔曹(你们)。

吾曹。

古代分科办事的官署)案典(司法部门的官吏),多有受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

有司门令史受馈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

矩进谏曰:

“此人受赂,诚合重诛。

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

”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

“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

”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曰敬。

注释:

(1)务:

致力。

 

(2)受:

接受。

 (3)诚:

确实,的确。

 (4)因:

于是。

 (5)廷:

当廷,名作状。

翻译:

唐太宗刚刚即位的时候,致力于制止作奸犯科的官吏。

一次,听人说,在办理案件的官署、部门里,有很多官员受贿,于是(唐太宗)暗中派人(给主事官员)用财物试验一下(这件事的真假)。

主管的官吏通过属下接受了赠给他的绢帛一匹,唐太宗非常愤怒,要下令杀掉他,裴矩进谏说:

“这个人接受贿赂,确实应该严惩。

可是,是您用东西引诱人家,所以,即使对他处以极刑,在性质上也还是属于诬陷人家犯罪,这恐怕不是倡导德行、合乎礼仪的行为。

”唐太宗于是采纳了他的建议,并因此而召集百官,对百官们说:

“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顺从(我)。

如果每一件事都能够这样处理的话,还用担心不能治理好国家吗!

”贞观元年裴矩辞世,赠官至绛州刺史,谥号敬。

4、高山流水

伯牙子鼓琴,其友钟子期听之,方鼓而志在太山(即“泰山”),钟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一会儿)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复曰: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

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

 

注释:

(1)方:

开始。

 

(2)志:

抒发心意,名作动。

 (3)绝:

断。

 (4)足:

值得。

翻译:

伯牙弹琴,钟子期在一旁欣赏。

伯牙开始用琴声抒发自己志在泰山的情怀,钟子期情不自禁地感叹说:

“弹得太好了,高昂激越,如登巍巍高山!

”过了一会儿,伯牙又表达了自己志在流水的意向,钟子期又禁不住说:

“弹得太好了,回旋跌宕,如临滔滔江河。

”后来,钟子期不幸死去,伯牙把琴摔破,把弦扯断,终生不再弹琴,认为失去知音,世上便再无值得为之弹琴的人了。

不但弹琴是这样,贤人也这样。

6、曹玮用计

曹玮帅秦州。

当赵德明叛,边庭骇动,玮方与客对弈。

吏报有叛卒投德明者,玮弈如常。

至于再三,徐顾吏曰:

“此吾所遣,后勿复言。

”德明闻,杀投者。

卒遂不复叛。

注释:

(1)帅:

做地方长官,名作动。

(2)骇:

害怕,吃惊。

 (3) 弈:

下棋。

 (4)徐:

慢慢地。

翻译:

曹玮镇守秦州时,发生了赵德明叛乱之事,一时间边庭惊动。

这消息传到时,曹玮正在与人下棋。

有小吏进来报告,说是有叛卒投奔赵德明,曹玮神色自若,仍旧下他的棋。

那小吏说了好几遍,曹玮才慢慢抬起头,看看那小吏,不慌不忙地说:

“那是我派过去的,你以后不要再说了。

”赵德明听说后,就把那个投奔他的人杀了。

此后,土卒便不再有人投奔赵德明了。

7、教学相长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注释:

(1)旨:

味美。

  

(2)困:

困惑。

 (3)反:

返回,引申为反省。

 (4)长:

增长。

翻译:

虽然有美味的菜肴,不去吃它,不会知道它的美味;虽然有深远的道理,不去学习它,(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因此学习了以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导别人之后才发现自己有迷惑不解的地方。

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够反过来要求自己;发现自己有迷惑不解的地方,然后就能自己奋发图强。

因此说:

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

8、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

“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

“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注释:

汲:

打水。

 及:

等到。

 国人:

国都的人。

 于:

被,介词。

翻译:

宋国有一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井就出去洗东西和取水,常常一个人住在外面。

等到他的家里打井时,他告诉别人说:

“我打井得一人。

”有的人听了他的话然后转述道:

“丁氏打井得一人。

”国人谈论这件事,宋国的国君听到了者件事。

他就派人去问姓丁的。

姓丁的回答说:

“得一个人使用,不是在井里得到一个人。

” 象这样听信传闻,不如不听。

9、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

吏搏而束缚之,问曰:

“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也?

”对曰:

“殊不见人,徒见金耳!

注释:

被:

通“披”。

 鬻:

卖。

 所:

处所,地方。

 殊:

完全。

翻译:

齐国有个想得到金子的人,清早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前往卖金子的人聚集的场所,看见人拿着金子,就抢夺过来。

衙役将他抓住并绑了起来,问道:

“人们都在这里,您还抢别人的金子,为什么?

”回答说:

“完全看不见人,只看见金子啊!

外藏不成

10、有为人妻者,人告其父母曰:

“嫁不必成也,衣器之物,可外藏之,以备不成。

”其父母以为然。

于是令其女常外藏。

姑公知之,曰:

“为我妇而有外心,不可畜。

”因出①之。

妇之父母,以谓己谋者以为忠,终身善之,亦不知所以然矣。

 

注释:

①出:

旧社会夫妻之间,男方不要女方,称“ 出妻”,也称休妻”。

成:

原义成功,这里指白头到老。

 外:

名作状,在外面。

 姑公:

妻子对丈夫的父母的称呼,即公婆。

 畜:

xù,畜养,这里指由公婆家养。

 (善:

形作动,友好地对待。

翻译:

有一位做了别人的妻子的姑娘,有人告诉她的父母说:

“出嫁不一定能白头到老。

(不如让她早做准备,)贵重衣料器物,可以藏在外面,用来防备不能白头到老。

”她的父母觉得(那人说得)是对的。

于是就让女儿经常(把东西)藏在娘家。

她的公婆知道这件事,(生气地)说:

“做我家媳妇,却有二心,这样的人不能要。

”便把她休了。

姑娘的父母更以为那个出主意的人是忠心的,一辈子都友好相待,而不知道(事情――指姑娘被休)为什么这样。

【题旨】应分请忠言和谗言,忠言可听,切勿轻信谗言,以免上当。

11、澄子亡衣

宋有澄子者,亡缁衣,求之涂。

见妇人衣缁①衣,援而弗舍,欲取其衣。

曰:

“今者我亡缁衣。

”妇人曰:

“公虽亡缁衣,此实吾所自为也。

”澄子曰:

“子不如速与我衣。

昔吾所亡者纺②缁也,今子之衣禅③缁也。

以禅缁当纺缁,子岂不得哉 ?

注释:

亡:

丢失。

 涂:

通“途”,路上。

 援:

拉,拽。

 当:

当做,抵。

翻译:

宋国有个名叫澄子的人,丢失了(一件)黑色的衣服,到路上寻找它。

(他)看见(一个)妇女穿着(一件)黑衣服,就拉住不放,想要取下人家的那件衣服,说:

“今天我丢了(一件)黑衣服。

”那位妇女说:

“你虽然丢了黑衣服,(我身上穿的)这件黑衣确是我亲手做的啊。

”澄子说:

“您不如快点把衣服给我!

原来我丢的是件黑夹袄;而您现在穿的是件单褂。

用单褂顶替夹袄,您难道不是占了我的便宜了吗?

12、梧树不善

邻父有与人邻者,有枯梧树,其邻之父言梧树之不善也,邻人遽伐之,邻父因请而以为薪。

其人不说曰:

“邻者若此其险也,岂可为之邻哉!

此有所宥也,夫请以为薪与弗请,此不可以疑枯梧树之善与不善也。

注释:

遽:

匆忙,马上。

 因:

于是。

 说:

通“悦”。

 宥:

yòu,局限,指见识不广。

翻译:

有一位老者与人为邻,有一棵枯死的梧树,那老者说那棵死梧树不吉利,邻居就马上把树砍了,老者就请求给他当柴火。

那邻居很不高兴说了:

“做邻居的这么阴险,怎么能做邻居啊!

这是太过狭隘了,要枯树当柴火和不要,这一点不能怀疑枯梧树吉利还是不吉利

13、宋人御马

宋人有御马者,不进,拔剑刭而弃之于沟中。

又驾一马,马又不进,又刭而弃之于沟。

若是者三,以此威马至矣。

然非王良之法也,王良①登车,马无罢②驽。

 注释:

①王良:

传说中我 国古代最著名的御手。

②罢:

同“疲”。

罢驽,劣马。

刭:

jǐng,用刀割脖子,这里指杀。

 威:

形作动,威慑。

 至:

极点。

然:

但是,转折连词。

翻译:

宋国有个驾驭车的人,(挥鞭驱使,)(马却)不肯前进。

(他)拔出利剑,砍断马的脖子,把尸体扔到了阴沟。

(接着,)他又驾一匹马,(这一匹)也不肯前进,他又杀掉扔进沟里。

就这样,他接连杀死三匹马。

用这种办法威慑马,可以说是到了极点。

但这并不是名驭手王良(驾车的)方法。

王良登车驾驭,是没有劣马的。

14、泽神委蛇

齐公〔即齐桓公〕出于泽,见衣紫衣,大如毂〔读gǔ,车轮中心的圆木〕,长如辕,拱手而立。

还归寝疾 ,数日不出。

有皇士〔姓皇名士,齐国人〕者见公语,惊曰:

“物恶能伤公?

公自伤也。

此所谓泽神委蛇〔蛇名,传说中的泽神,古代寓言中的怪物 〕者也,唯霸王乃得见之。

”于是桓公欣然笑,不终日而病愈。

 注释:

衣:

穿,动词。

 寝疾:

卧病。

 恶:

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翻译:

齐桓公外出,路过一片大泽,看见一个身穿紫色衣服、粗如车毂、长如车辕的怪物拱手而立,回宫后就病倒在床,好几天不能外出。

齐国人皇士见到桓公,听他叙述后惊喜地说:

“怪物怎么能伤害您?

是您自己惊吓自己了。

这是泽神委蛇,只有称霸诸侯的人才能见到啊!

”于是,齐桓公高兴地笑起来,当天病就好了。

【题旨】心理作用影响大。

15、富者牧羊

楚富者,牧羊九十九,而愿百。

尝访邑里故人,其邻人贫,有一羊者,富拜之曰 :

“吾羊九十九,今君之一,盈成我百,则牧数足矣。

” 

 注释:

牧:

放牧。

 愿:

希望。

 盈:

满。

翻译:

楚国有个财主,养了九十九只羊,他很想达到一百只。

一次,他专门去拜访城里的一个朋友,朋友的邻居很穷,仅有一只羊。

财主前往拜见,说:

 “我有羊九十九,如果加上您的一只,正好满一百,我的羊群就足数了。

16、岁不我与

阳货①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②。

谓孔子曰:

“来!

予与尔言。

”曰:

“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

”曰:

“不可。

”“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

”曰:

“不可。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孔子曰:

“诺,吾将仕矣。

 注释:

归:

通“馈”,赠送。

 时:

名作状,在……的时候。

 亡:

出外,不在。

 予:

第一人称代词,我。

 迷:

使动用法,使……迷乱。

 亟:

qì,屡次。

翻译:

阳货想见孔子,孔子不见他。

他送孔子一只小猪;孔子等他不在家的时候 去拜谢他。

却在路上遇上了。

阳货对孔子说:

“来!

我同你说话。

”接着说:

“一个人藏着本事让他的国家乱下去,可说是仁吗?

”“不可以!

”“愿意出来做事却屡次错失机会,可说是聪明吗?

”“当然不可以!

日子一天天过了,岁是不等人的!

”孔子说:

“是,我是要出来做事的!

17、卫人教子

卫人嫁其子而教之曰:

“必私积聚。

为人妇而出,常也;成其居,幸也。

”其子因私积聚,其姑以为多私而出之,其子所以反者,倍其所以嫁。

其父不自罪教子非也,而自知其益富。

今人臣之处官者皆是类也。

 

 注释:

所以:

用来……的东西。

 倍:

加倍,动词。

 罪:

怪罪,归罪。

 类:

类似,相似。

翻译:

卫国有个人,当他的女儿出嫁时,教训她说:

“一定要偷偷地多积攒私房,做人家的媳妇被遗弃回娘家,是常有的事。

不被遗弃,夫妻能够白头偕老,这是侥幸的。

”他的女儿到了婆家后,果然拚命积攒私房。

婆婆嫌她私心太重,于是把她赶回娘家了。

这个女儿带回的钱财比出嫁时带去的嫁妆还要多出一倍。

她的父亲不归罪于自己教导女儿不正确,反而自以为他增加财富的办法很聪明。

如今做官的人,都这样相似呀。

〔这则寓言揭露了那些贪官污吏惟利是图、寡廉鲜耻的丑恶面目和内心世界。

它也告诫人们,要重视良好的教育环境。

18、盲子坠溪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木盾,兢兢握固,自分失手,必坠深渊。

过者告曰:

“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

”盲子不信,握木盾号。

久之力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

“嘻!

蚤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沉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

 

 注释:

蚤:

通“早”。

 夷:

平坦。

 矜:

同情。

 省:

察看,反省。

翻译:

有个瞎子,路过干涸的小河,不幸从桥上失足坠落。

他两手攀着桥栏干,战战兢兢地紧握不放,自己料想:

如果一松手,就必定掉进深潭。

过桥的人告诉他说:

“不要害怕,只管放开手,下面是干涸了的地面。

”这个瞎子不相信,抱着栏杆大哭大叫,久而久之,精惫力尽了,便失手掉到地下,安然无恙,于是讥笑自己说:

“咳!

早知道下面是干涸了的平地,何必如此自讨苦吃呢!

道路本来是平坦的,但陷入空想,抓住某点感受,就自恐命危的人,看到这个瞎子可以省悟了吧!

〔不要固执己见,作茧自缚,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勇于探索创新。

19、鲁丹散金

鲁丹三说中山之君而不受也,因散五十金事其左右。

复见,未语,而君与之食。

鲁丹出,而不反舍,遂去中山。

其御曰:

“反见,乃始善我,何故去之?

”鲁丹曰:

“夫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

”未出境,而公子恶之曰:

“为赵来间中山。

”君因索而罪之。

 

 注释:

去:

离开。

 以:

因为,介词。

 恶:

形作动,说坏话,中伤。

 间:

离间。

翻译:

鲁丹多次劝说中山国的国君,而中山君不接受,鲁丹于是分送五十金给中山君左右的人。

他再拜见中山君时,还没说话,中山君就赐给他酒食。

鲁丹出来,不返回住处,就离开了中山国。

为他驾车的人问:

“一见面,国君就开始欣赏我们,为什么要离开呢?

”鲁丹说:

“因为别人的话而对我好,也一定会因为别人的话而治我罪。

”鲁丹还未走出国境,中山国的公子就中伤他说:

“鲁丹是为赵国刺探中山国的情报的。

”中山国国君就下令搜捕他,治他的罪。

20、黄粱一梦

吕翁经邯郸道上,邸舍中,有少年卢生自叹贫困,言讫思睡,主方炊黄粱。

翁探囊中一枕以授生,曰:

“枕此即荣遇如意。

”生枕之,梦自枕窍入,至一国,功名得意,身历富贵五十年,老病而卒。

欠伸而寤,顾吕翁在傍,主人炊黄粱犹未熟。

生谢曰:

“先生以此窒吾之欲。

” 

 注释:

讫:

完毕。

 以:

把,介词。

 窍:

孔,洞。

 窒:

阻塞。

翻译:

吕翁经过邯郸的路上,在旅馆舍中,有个姓卢的年轻人叹息自己很贫穷困苦,说完想睡,店主人正煮黄粱。

吕翁伸手从布袋里拿出一个枕头交给那姓卢的年轻人;说:

“枕上这个枕头就可以得到美好的遭遇而使你样样满意了。

”姓卢的年轻人枕着以后,梦见从自己枕头的小孔进到一个国家做官非常得意,亲身享受富贵五十年,年老生病而死。

这时,伸伸懒腰,打个哈欠就醒了,回头看到吕翁还在身旁,店主人煮的黄粱还没有熟。

姓卢的年轻人感谢吕翁说:

“先生用个枕头堵住了我心中的私欲。

21、嗟来之食

 齐大饥。

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

有饥者,蒙袂辑屦,贸贸然①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

“嗟,来食!

”扬其目而视之,曰:

“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从而谢焉。

终不食而死。

曾子闻之曰:

“微欤!

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注释:

①贸贸然:

同“眊眊”,目不明的样子。

(2)以:

连词,表目的,来; 

(2)食:

给……吃;(3)唯:

只; (4)谢:

道歉

翻译:

齐国遇上大荒年。

黔熬设置食物在路上,来等待饥饿的人吃。

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遮着脸,拖拉着鞋,昏昏沉沉地前来。

黔熬左手拿着食物,右手拿着喝的东西说:

“喂,来吃!

”饥饿的人抬起眼睛看看说:

“只因为我不吃‘嗟来之食’才到了这一地步。

”黔熬接着道歉。

但饿者终因不吃而死。

曾子听说这事说:

“无须这样,当不客气地招呼时,可以离开,但人家已经道歉,就可以吃了。

22、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书①未发,威后问使者曰:

“岁亦无恙耶?

民亦无恙耶?

王亦无恙耶?

”使者不说,曰:

“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威后曰:

“不然。

苟无岁,何以有民?

苟无民,何以有君?

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注释:

①书:

国书

(2)问:

问候; (3)而:

表转折; (4)不然:

不是这样; (5)苟:

如果

翻译:

齐王派使者访问赵威后。

国书还没有打开,赵威后问使者说:

“(你们国家的)收成没遇到什么灾害吧?

百姓没什么忧患吧?

齐王没什么忧愁吧?

”使者感到不愉快,说:

“我奉使命出使进见威后,如今(您)不问我的大王却先问年成和百姓,难道是把低贱的放在前头而把高贵的放在后头吗?

”赵威后说:

“不是这样的。

如果没有好的年成,靠什么来保佑百姓?

如果没有百姓,靠什么来做国君?

所以哪有丢开了根本而问末节的呢?

23、陶侃惜谷

 陶侃①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

“用此何为?

”人云:

“行道所见,聊取之耳。

”侃大怒曰:

“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

”执而鞭之。

是以百姓勤于农殖②,家给人足。

注释:

①陶侃:

晋朝浔阳人,早孤贫。

为县吏。

②农殖:

农田种植。

殖,同“植”,种植。

(3)聊:

姑且,随便; (4)田:

耕种; (5)贼:

害,破坏

翻译:

陶侃曾经出外巡视,看见一个人手里拿着一把尚未成熟的稻穗。

陶侃问(他):

“(你)要用这稻穗赶什么?

”这个人说:

“走在路上,(我)看见了(稻穗),随便抽取它(一把)罢了。

”陶侃(听了)大怒道:

“你已经不种田,还闹着玩损坏别人(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稻穗!

”(便叫人)把他抓起来,用鞭子(狠狠地)抽打他。

因此,(他管辖的地方)老百姓对农田种植(更加)勤劳,(粮食年年丰收),家家殷实,人人富足。

24、好仁与恶不仁

子曰:

“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

我未见力不足者。

盖有之矣。

我未之见也。

” 

 注释:

恶:

厌恶。

 乎:

相当于“于”。

 盖:

大概。

翻译:

孔子说:

“我没有见过爱好仁德的人和厌恶不仁德的人。

爱好仁德的人,那是再好不过了;厌恶不仁德的人,那他是在实行仁德,不让不仁德的东西影响自己。

有谁能一天之内尽全力去实行仁德的吗?

我没有见过力量不够的。

大概有这样的人吧,不过我没见过。

25、徙衽从荫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①以从荫,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荫,而患露之濡于身,其荫逾去,而其身逾湿。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衽:

睡觉用的席子。

(2)以:

连词,表目的,“来”; (3)濡:

沾湿; (4)其:

那; (5)逾:

更加

 翻译:

郑国有个在一棵树下乘凉的人,太阳在天上转动,树影在地上移动,他就挪动凉席,跟着那树阴移动。

等到太阳落山了,他就把凉席铺回树下。

等到月亮在天上转动,树影在地上移动,他又挪动凉席,再跟着那树的阴影移动,他担心露水会把身子沾湿。

月亮升高了,那树的阴影越来越小了,他浑身也被露水沾得越来越湿了。

这个人白天乘凉的办法,可以说是灵巧的,而在夜晚仍用白天的办法乘凉,那就太拙笨了。

26、谏议教子

 太尉陈尧咨为翰林学士日,有恶马,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

一旦,父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圉人,乃曰:

“内翰卖之商人矣。

”谏议遽谓翰林曰:

“汝为贵臣,左右尚不能制,旅人安能蓄此?

是移祸于人也。

”亟命取马,而偿其直,戒终老养焉。

其长厚远类古人。

注释:

①太尉:

古代官名,执掌全国军事;②陈尧咨:

字嘉谟,北宋人,曾入为翰林学士,后拜武信军节度使;③谏议:

谏议大夫的省称;④圉人:

养马的人;⑤旅人:

旅途行商的人。

(6)蹄:

名作动,用蹄踢; (7)是:

这; (8)诘:

责问,追问; (9)直:

同“值”,即买马所付的钱; (10)类:

像,类似,动词。

 翻译:

太尉陈尧咨做翰林学士时,有匹性烈的马,不可驾驭,蹄踢嘴咬伤人很多。

一天,陈尧咨的父亲谏议大夫到马棚里,没有看到性烈的这匹马,就追问看马的人怎么回事,看马的人说:

“翰林学士把它卖给商人了。

”谏议大夫赶紧对陈尧咨说:

“你是显贵的大臣,身边的人还不能制服这披烈马,商人怎么能养它呢?

这是把祸患转嫁给别人!

”赶快派人取回马,付给商人买马所花的钱,告诫尧咨把那匹马养到老死。

谏议大夫的善良忠厚远可和古人相比。

27、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

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注释】①适:

嫁 ②馕粥:

稠粥 ③昃(zè)太阳偏西

翻译: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

“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8、陈蕃愿扫除天下

原文:

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

“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

”藩曰:

“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翻译:

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

“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

”陈藩说:

“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