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的特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97386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6.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旅游的特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生态旅游的特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生态旅游的特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生态旅游的特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生态旅游的特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生态旅游的特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生态旅游的特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生态旅游的特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生态旅游的特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生态旅游的特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生态旅游的特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生态旅游的特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生态旅游的特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生态旅游的特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生态旅游的特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生态旅游的特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生态旅游的特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生态旅游的特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生态旅游的特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生态旅游的特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态旅游的特点.docx

《生态旅游的特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旅游的特点.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态旅游的特点.docx

生态旅游的特点

生态旅游的特点

生态旅游相对于传统的大众旅游而言,是一种自然取向的观光旅游,并被认为是一种兼顾自然保护与发展目的的活动。

学者赫克特认为,生态旅游是到相对未受干扰或未受污染的自然区域旅行,有特定的研究主题,且体验或欣赏其中的野生动植物景象,并且关心区内的文化特色。

生态旅游包含科学、美学、哲学方面的内容,但并不表示从事生态旅游的旅游者要变成这些方面的专家;重点在于一个人从事生态旅游,就有机会沉浸在自然环境中,摆脱日常工作、都市生态的压力,然后慢慢潜移默化,变成一个关心环境保护、自然保育的人。

柯特则认为生态旅游是一种发展模式,在选定的自然区域中,规划出旅游基地以及生物资源部分,并标示出其与社会经济方面的联结。

另一方面,相对于一般旅游大块头式的规划,生态旅游可被视为是一种有事先妥善计划、详细谨慎思考其利益和影响的旅游,它可同时促进地方文化的整合,可将规划重点放在提高地方知识、技能与生活形态,促进当地传统价值的保存,并通过此渠道向游客介绍他们的文化。

国际生态旅游学会认为生态旅游为一种负责任的旅行,其负有环境保育以及维护地方居民福利的双重使命。

综合上述可了解生态旅游是一种旅游的形式,主要立基于当地自然、历史以及传统文化上。

生态旅游者以精神欣赏、参与和培养敏感度来跟低度开发地区产生互动,旅游者扮演一种非消费者的角色,融合于野生动物及自然环境间,通过劳动或经济方式,对当地环境保护和居民做出贡献。

所以,生态旅游的概念不仅可应用于保护区,其他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旅游方式都应注人生态旅游的观念。

所以说,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具有特定目的的具体的旅游形式,是实现可持续旅游的一种途径和工具,是可持续旅游原则在自然区域和特定社会文化区域的具体运用和实践。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旅游有许多共同的特点,包括:

0将对环境的冲击减到最小,不损坏自然环境,维护生态的永续;

0以最尊重的态度对待当地文化,以最大的经济利润回馈地方;

0给参与游客最大的旅游满足;

0通常出现于相对少受干扰的自然区域或文化区域;

0游客应成为对自然环境保护、管理的正面贡献者;

0以建立一套适合当地的经营管理制度为目标。

Butler(1990)指出生态旅游还有以下的特点:

0规模小;

0通常由当地居民开发;

0在相对未受破坏的自然区域观赏、学习享受自然和当地文化;

0以保护环境和维护当地居民的福利为目的;

O有适当的管理。

上述概括较为笼统,笔者认为生态旅游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五个性”:

(一)自然性

指旅游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原始自然性。

它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指旅游者所到的旅游区域具有独特的自然生态风光,人口相对稀少,由于受工业化影响程度较低,保存着生态环境的相对原始状态;

第二,是指在这个区域内具有独特的历史和现实的文化,其生活方式和文化模式保留纯自然原始状态的系统,对于旅游者具有心理文化上的吸引力。

因为使旅游者选择去某地旅游的共同心理特征是了解、观察、体验有别于他们本土文化模式的异域文化;

第三,指在上述两个内容的基础上设计的特种旅游项目和线路,要体现特定的旅游生态环境特征相对集中、自然地理条件与人文条件和谐相存的要求,项目和线路能够使旅游者体验到过去未曾体验到的心理感受。

(二)保护性

和传统的旅游活动相比,现代生态旅游的最大特点就是其保护性。

和产业革命以前的旅游活动相比,当时的旅游只是少数人参与的一种活动,旅游并没有对旅游对象及其环境造成破坏,因此,当时不可能提出保护的问题。

和产业革命后的大众旅游活动相比,大众参与的传统旅游由于参加人数之多、旅游热潮来势之猛,使旅游业中的旅游开发和旅游管理均为没有成熟的理论指导下的应急行为,在旅游经济效应的推动下,开发和管理都是粗放性的,旅游活动影响甚至破坏环境的现象随处可见。

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影响下,人们不得不再次省悟,若再不注意保护,旅游将消耗掉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残留下来的最后的人类自然和文化遗产。

现代生态旅游的保护性体现在旅游业中的方方面面,对于旅游开发规划者来说,保护性体现在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和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旅游产品开发设计上;对于旅游开发商来说,保护性体现在充分认识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将资源的价值纳入成本核算,在科学的规划开发基础上谋求持续的投资效益;对于管理者而言,保护性体现在资源环境容量范围内的旅游利用,杜绝短期经济行为,谋求可持续的三大效益协调发展;对于游客,保护。

体现在环境意识和自身的素质,珍视自然赋予人类的物质及精神价值,保护旅游资源及环境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三)参与性

生态旅游的参与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生态旅游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自然与文化生态系统之中,在实际体验中领会生态旅游的奥秘,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崇尚高雅文化,这也有利于自然与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

同时,通过参与来保证旅游者获得与众不同的经历和充分的旅游体验;另一方面,生态旅游是旅游者、旅游地居民、旅游经营者和政府、社团组织及研究人员广泛参与的一种旅游活动。

所以,生态旅游还要求旅游者、旅游地居民、旅游经营者和政府、社会组织及研究者广泛参与旅游决策与管理,从而提高旅游决策和管理的科学性、民主性,有利于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四)高品位性与普及性

在生态旅游开展的早期,生惫旅游的参与者多为特定族群,一般来说是具有较高的教育背景或文化素养的人,他们多是为大自然美景和奥秘所吸引,以观赏自然美景、获取自然生态知识和人文历史知识为主。

他们的收入往往也比较可观,虽然一些自然探险家不一定都很富有,但他们的可随意支配收入必须能保证他有条件从事探险活动。

正如有关学者所形容的,他们知识广博,文化和生活品位较高,具有独立人格,喜欢寻找新的刺激和满足。

需要引起注意的一点是,虽然生态旅游常被人们认为是一种针对特殊阶层的旅游形式,但近些年生态旅游发展的现实却表现出生态旅游正在朝着普及化的方向发展,而且将成为不可遏制的发展趋势。

现在,参加生态旅游的游客已不仅仅只限于有经济和社会地位的上层人士,越来越多的普通的工人、职员、学生等都加入到生态旅游的队伍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众环境意识的提高,到大自然中呼吸新鲜空气、修身养性的生态旅游将成为人们如吃、穿、住一样的基本生活需求,生态旅游者的队伍还将不断扩大。

由于现代生态旅游产生的特有的社会经济背景,在绿色消费浪潮中,绿色旅游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消费热潮,这种潮流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业的飞速发展而席卷全球,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全球性旅游时尚。

生态旅游的概念提出不足20年,生态旅游在全球已迅速发展,中国

1995年才召开第一次全国生态旅游研讨会,短短三四年的时间,生态旅游在全国各地已广泛地开展起来,这都充分说明了普及性将是生态旅游的又一发展特点。

(五)计划性与专业性

常规的、传统的大众旅游,甚至是自然旅游,首先是为了满足旅游者消遣、娱乐等目的,因而对游客的性质无特定要求,资源及环境保护要求的尺度也较生态旅游宽松。

但生态旅游是一种有别于传统大众旅游的特殊形式的旅游活动,它对旅游者、旅游经营者都有一定的要求。

旅游经营者一般是经过生态环境可行性论证之后,在科学规划指导下进行开发建设,对于游客的性质、游客量以及活动线路和安排等都有严格的限制。

旅游者一般是经过前期调查了解之后,在严格组织管理下进行有目的的参观游览,以求获取大自然之知识、探自然生态之奥秘。

所以,生态旅游的计划性具体表现为小规模、低密度、分散性强和一定的专业性。

现代生态旅游为了满足游客回归大自然的精神享受,为了使旅游对象得到真正的保护,无论从旅游开发管理还是旅游产品上均应体现出专业性来。

生态旅游活动的专业性,首先源于游客的旅游需求,游客到大自然是整个身心的回归,开发出来的旅游产品应使游客在短暂的旅游活动中融人大自然,能够享受大自然,感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从而自觉地保护大自然,这样的旅游产品的开发没有专业性知识的人是难以完成的。

生态旅游活动的管理也需要有专业性的人才来从事专业性的行为,否则,生态旅游特有的旅游对象的保护、三大效益的协调发展将成为一句空话。

四、生态旅游的原则

根据学者华伦泰的说法,生态旅游运作的方针如下:

第一,给予当地社区适当的利润;第二,将观光旅游活动与自然保护相联结;第三,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利用适当的经营管理方法与技术,提供旅游服务,使当地民众能从中获益,而且游客可满足其旅游体验。

为了达成上述指导方针的要求,有些基本原则需要遵守,主要包括:

0小规模。

人为操作因素、人工设施愈少愈好;

0重质不重量。

游客人数不要太多,并且希望他们有良好的行为规范。

同时应提供直接参与性的轻松愉快的经历,保证游客有充分的旅游体验;

0局部开放与管制。

并非将整个保护区全面开放,而是开放较不敏感的地区提供旅游使用,而且要好好管制游客活动的范围,避免伤及未开放的地区;

0联结并保护当地文化与环境。

当地民众世居于此,当地的民风民俗等人文文化对旅游者有相当大的吸引力,可开发出相应的文化活动项目,并将这些活动介绍给游客;但不可因此而违背生态保护的大前提,例如,为展现原住民的狩猎活动,而去猎杀濒危的野生物种;

0科学的监测。

这是相当重要的工作,但经常被忽略,如我国目前很多打着生态旅游牌子的旅游区,却连一台正规的环境监测仪器也没有。

环境监测所得结果可以回馈修正目前的管理措施,使得各项管理工作趋于完美;

0准许行为与可接受程度的制定。

在管理备忘录中应明确列出哪些行为是准许的,哪些活动是禁止的,明白告知环境所能接受的程度,以使保护区的每个人,包括旅游者、旅游从业者等都能了解;

0借助旅游规划与管理技术,辅助保护区的经营管理。

如游客冲击管理、游客不良行为管理、可接受改变程度等等;

0保护第一原则。

国家公园与保护区仍须将保护视为第一优先考虑因素,当旅游用途与保护用途相抵触时,以保护用途为先。

它应鼓励各种团体对资源内在价值的认识,包括对资源本身及其有限性的认识,在旅游开发中,不能竭泽而渔,而应以一种有利于环境的方式去开发;

0“双赢”策略。

即通过接待旅游者前来消费,当地居民从中获得满意的经济收益,并将部分收益投入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从而使旅游者从中获得满意的旅游体验和高质量的旅游经历。

在生态旅游里,“双赢”策略是人们最渴望的,但也是最难做到的。

生态旅游更多地从双赢策略出发,而结果却依实施过程的长短而各不相同。

有时尽管我们以生态旅游开发开始,但在过程中一旦忽略了其基本概念,过于强调商业性,其结果与大规模旅游也就没有什么两样了;

0生态旅游的目的地可以是自然环境,如自然公园、生态保护区、森林地区、岛屿以及在其中生活的生物如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也可以成为生态旅游的条件;

0私人保护区可扮演补充的角色。

某些活动可在私人保护区进行,舒缓国家公园的压力;

0教育的观念。

它应包括对所有团体的教育——当地社区、政府、非政府组织、行业、旅游者(在旅行之前、之中、之后);

0它应促进旅游活动中各种团体之间的理解,可采用各种有效形式的合作;

.0它应促进旅游经营者对自然和文化环境负责并为之行动的精神及伦理;

0它应为旅游资源、当地社区、行业提供长期的利益,这种利益可能是保护性的、科学的、社会的、文化的或经济的;

0使用者付费的观念。

生态旅游并非无偿旅游或免费旅游,游客必须付一定程度的费用,用以换取旅游满足。

目前,在世界上各国越来越倾向于保护区收费的观念。

(三】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内容

不管是对多项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还是对某一单项旅游资源的开发,实际上,都不仪局限在对资源本身的开发上,而是要在考虑旅游资源是否能永续利用,资源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否能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对旅游点或旅游地的接待条件、人力资源和市场潜力进行开发和建设。

开发的首要目的是为了吸引旅游者,所以,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最基本的内容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旅游地的可进入性

可进入性指旅游地同外界的交通联系以及旅游地内部的交通运输便利程度。

提高旅游地的可进入性指的就是解决交通问题。

旅游资源的开发,首先应解决的是交通问题。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就更是如此。

因为大多数生态旅游资源都位于经济落后的偏僻地区,如山区,山地或森林,交通不便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生态旅游区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优美、独特,但交通状况恶劣,可进入性较差,极大地减弱了游客选择该地旅游的动机。

保护区要发展生态旅游,就要有旅游者前来,而要让旅游者能够进得来,就离不开交通设施。

所以,生态旅游开发对交通线路的通达性、交通方式的舒适性、便捷性和安全性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即要提高可进人性。

但在旅游道路系统的设计与建设上,在交通工具的选择和使用上,都必须体现生态化原则。

道路是引导旅游者活动导向的最直接途径,但景区道路开通的直接后果是环境影响。

因此道路生态化设计首先应在线路选择上避开生态脆弱地带,应尽量选择在生态恢复功能较强的区域进行,并尽量利用或选择自然环境中现存的通道。

如河流、小溪、滑雪道等;其次,在道路宽度等技术指标上,应考虑道路所通过的客流量与环境承载的潜在关联,在道路施工技术上应尽量利用接近自然的无污染材质,如竹木、石板、卵石、沙子等,而应排斥使用水泥、沥青、矿渣等对环境存在潜在影响的材质。

景区内的人行道的设计与建设也必须考虑对地表、土壤、植物等的不利影响,力争把对环境的冲击降到最低程度。

在对交通工具的选择和使用及管理上,也应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冲击,尽量开发和使用污染低、噪音小、占地面积小的交通工具,如电瓶车、畜力车、自行车等,以减少对环境的冲击。

对交通工具的管理也应体现生态化。

现在国外的一些旅游景点开始倡导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并利用传播媒体鼓励大家多使用公共交通设施,以减少驾驶私家小轿车外出旅游的机会,因为小轿车载客量少,单位消耗的能源大、污染大,所以,一些旅游点甚至把停车场建在景区外较远的一段距离,让游人步行进入景区,以减少汽车的污染。

2.建设和完善旅游配套设施

生态旅游区要接待旅游者,也离不了满足游客基本生活需要的旅游配套设施。

所以,生态旅游区必须要建设向旅游者提供相关服务所必需的旅游配套设施。

这些旅游配套设施主要包括两大类:

其一是旅游基础设施,指旅游者在逗留期间必须依赖和利用的、旅游接待地不可缺少的设施。

包括水、电、热、气的供应系统,废物、废水、废气的排污处理系统,安全、保卫系统,供电系统,电讯系统,道路系统等等,以及与此有关的配套设施如停车站、机场、火车站和汽车站、港口码头、夜间照明设施等,还有满足现代社会生活所需要的基本设施或条件,如医院、银行、食品店等。

这些配套设施并不直接为旅游者服务,但旅游经营中是那些直接向旅游者提供服务的部门和企业必不可少的设施。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非常重要。

在旅游业发达的欧洲,无论航空、铁路还是公路都十分发达,其总体设计充分满足了旅游的需要。

有“旅游王国”之称的西班牙,在其本土和列岛共有ll家民用航空公司,39个民用机场,l996年运载旅客达l亿人次。

常住人口仅4万人的西班牙马罗

卡岛,竟建有一个年吞吐量达t000多万人次的大机场,航班每l0分钟起降一次,游客到该岛旅游十分方便。

发达的交通为西班牙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其二是旅游上层设施,即虽然也可供当地居民使用,但主要供外来旅游者使用的服务设施,这里主要指的就是住宿设施。

旅游资源开发的类型和目的不同,住宿设施的用途不同,建设的位置、密度、级别与类型也不同。

在生态旅游区住宿设施的开发建设上,必须注意与周围自然景观相协调,以不破坏自然景观的美感特征为前提,以旅游资源的保护为前提,尽量减少现代化建筑,突出自然特色,甚至要与当地的风俗相融洽,突出民族风格。

如与自然浑然一体的茅草房、小木屋,三亚东郊椰林的木式小别墅,肯尼亚的鸠巢式

树上旅馆,墨西哥的蟹巢式沙丘公寓,斐济的葺草房顶旅馆,一些度假地的简易帐篷等。

可根据“区外住,区内游”的原则建设,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培训生态旅游专业服务和管理人员

对人员的培训,属人力资源开发的范畴。

它也是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因为旅游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增添或减少旅游资源吸引力的作用。

现在,旅游区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人才的竞争。

生态旅游区要发展规范的、高质量的生态旅游,要保证生态旅游区的可持续利用,就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培训和培养具有生态保护专业知识的导游人员、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避免“生态盲”从事生态旅游服务与管理工作。

我国各地不少生态旅游区已出现资源环境退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具体规划和开发中缺乏环境保护专业知识的“无心”之过或“好心做坏事”,结果造成对生态旅游资源及环境的无意破坏。

这就说明,在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中,需要有大批专业人才来计划和实施旅游资源及环境保护的具体细节,真正把旅游资源保护落到实处。

《四)生态旅游开发原则

旅游资源的开发原指的是在旅游开发活动中应遵循的指导思想。

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是旅游资源开发时应注意的重要问题。

旅游资源开发作为一项经济活动,只有按照旅游经济活动的规律进行,才能有获得成功的希望。

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要有严肃的科学性,不合理的开发,就是对旅游资源的破坏,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旅游业的一时发展。

为此,生态旅游的开发遵循一定的科学原则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国内外生态旅游发展的大量理论和实践来看,制定生态旅游规划,实施生态旅游开发时,主要应遵循以下原则:

1.永续利用原则

近年来,生态旅游开发中重视数量规模而忽视质量、低水平规划等现象十分普遍。

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损害了赖以吸引游客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环境,长此以往会严重阻碍我国旅游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要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中就必须首先遵循“永续利用”的原则。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终于清醒地意识到,任何一个旅游景点,它的资源要想在不断的时光流逝中始终维持原有的魅力并为人们所赞美,要想在残酷的旅游市场竞争中站住脚,其关键就在于“可持续发展的永续利用”。

“永续利用”观念的产生为新时代背景下的旅游业发展开创了一条“以满足旅游资源开发需求为前提,既保持资源地原有风貌,又维护了资源地生态平衡持续发展的新思路”。

“永续利用”是时代的产物,它是一种使人类在开发旅游资源时不但顾及到当代人的经济需要,而且还顾及到不对后代人进一步需要构成威胁和危害的发展策略。

尽管它不意味着为后代和将来提供一切,造就一切,但它却通过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的协调,使当代人用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旅游资源利用,造福子孙万代。

“永续利用”的存在和发展必须建立在“人类实践活动延续性”的原则之上。

“永续利用”不是一种流行时尚,而是一门凝聚着人类智慧面向21世纪的未来科学。

它必将取代陈旧、无序、传统非理智的旅游资源开发行为观念,形成另一种健康有序,充满绿色生机的科学模式,推动整个旅游业向前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境界。

在具体开发中,永续利用原则可通过很多具体措施去实现,如环境承载能力的设计、游客流量的控制和调整、旅游设施建设的控制及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等。

在这些方面,欧洲阿尔卑斯山的萨尔茨堡的例子可给我们很多启示。

萨尔茨堡州因拥有奥地利富丽堂皇的宫殿和雄伟壮观的大教堂,并且还是世界著名音乐大师莫扎特的故乡而成为奥地利国际旅游最发达、对外国游客最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之一,近年来,年均接待游客高达2500万人次,而本州居民仅有50万人。

旅游业的大发展在给阿尔卑斯山山区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严重问题,如旅游发展使部分地区失去了原有的特色,本地区的风貌和风俗习惯改变;旅游发展干扰和破坏了这里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使野生动物和植物减少、土壤被侵蚀、空气和水源被污染、地下水位降低、噪音增大、垃圾废物成堆难以处理等等,这些都使当地的自然环境质量大大降低。

为了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l985年,州旅游局重新修订了自己的市场营销目标,确定萨尔茨堡未来的市场营销目标不仅是吸引更多的新游客前来,而且要致力于改善旅游吸引物的质量和内涵,向游客提供一个良好的、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

l989年,州旅游局又制定了一个体现了永续利用原则的“绿色市场营销规划”,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4个方面:

(1)减少使用私人交通工具

通过对乘火车或其他公共交通工具前来旅游的游客给予优惠票价,政府出资修建步行街和自行车路,并提供许多廉价有效的公共交通工具等,鼓励人们减少使用私人小汽车。

(2)控制各类旅游设施的扩建

政府采取严格的手段限制旅游设施的建设。

1998年颁布的新城镇和乡村规划法规中就包括了限制旅馆建设的条例,目的是防止增加旅游景区内旅馆密度,保护小型建筑物,将旅馆的床位数保持在2万张之内。

此外,政府还决定l0年内禁止开发新的滑雪索道。

(3)调整旅游旺季的游客流量

“绿色市场营销规划”的目标是增加旅游淡季的吸引力,减轻旅游旺季的压力。

为此,一些旅行社推出了秋季自行车团队游、春季滑雪度假游等新产品,并对淡季通过滑雪通道的团队游客给予特别的价格优惠,提供非常低价的住宿设施。

这些都大大增加了当地旅游产品的吸引力。

(4)支持和鼓励具有环境意识的行为

州政府采取许多方法促使旅馆行业提高环境意识,实施环境保护措施。

例如,在有条件的乡村地区建立集中供热系统,以减少空气污染;组织有意义的竞赛活动;建立环保奖励基金,实行无浪费早餐,安装燃烧锯木屑的供热系统,向前来投宿的客人发放环保宣传品等;限制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游乐活动,例如,禁止开展直升飞机运送游客上山滑雪的活动;对山区自行车旅游活动规定线路和区域;游客的散步活动要沿着特定的小路,绕开环境易损地区等。

通过以上行之有效的措施使萨尔茨堡的旅游环境得到了改善,旅游资源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旅游业走上了永续发展的轨道。

2.保护性开发原则

世界闻名的“绿色冠军”戴维·贝拉米教授认为:

旅游业不是远离我们而去,但驾驭它的惟一办法是使每个人都能接受这样一种看法:

旅游是依赖一种并非一成不变的资源而存在的,这一资源是由多种形式的遗产组成的.而一旦失去了这一美丽的环境和历史所造就的遗产,那么,无论是自然的或是人工的旅游业都将是不可能的,更谈不上长期存在下去了。

要使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就必须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

旅游资源保护是相对于开发提出来的。

长期以来,人类一直没有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正确关系。

的确,开发旅游资源,要做到一锄不挖、一草不拔是不可能的。

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对某些旅游资源,特别是对自然生态旅游资源来说,往往开发的本身就意味着一定程度的破坏。

这是不是说,为了保护旅游资源,就不对其进行开发了呢?

实际上,根据发展旅游业的需要,人们也完全有可能通过周密的规划和完善的设计在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的同时,对其进行保护。

针对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而言,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应体现的总原则是:

开发应服从保护,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开发。

资源得到妥善保护,开发才能得到收益;开发取得收益,反过来可促进保护工作。

但是,一旦开发与保护出现矛盾,保护对开发拥有绝对否决权。

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立足于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

保护旅游资源就是保护旅游业,因为一个国家和地区有了旅游资源才能发展旅游业。

同样,有了生态旅游资源才能发展生态旅游业。

再从生态旅游资源的特性来看,某些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主要由可再生资源组成,如植被和水体,如破坏不严重,有可能通过自然调节和人为努力得以恢复,但旷日持久,耗资也巨大;然而,更多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属于非再生性资源,如山岩、溶洞等,一旦被破坏便有可能从此而从地球上消失。

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多是人类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一旦毁灭便不能再生,即使进行仿造,意义也断不相同。

生态旅游资源的这一特性,使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拿现在时兴的小岛屿旅游来说,现在世界上很多生态环境优良的小岛屿都成了人们向往的生态旅游圣地:

印度尼西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