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龙归中学优秀学生作品.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198421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韶关市龙归中学优秀学生作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韶关市龙归中学优秀学生作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韶关市龙归中学优秀学生作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韶关市龙归中学优秀学生作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韶关市龙归中学优秀学生作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韶关市龙归中学优秀学生作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韶关市龙归中学优秀学生作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韶关市龙归中学优秀学生作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韶关市龙归中学优秀学生作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韶关市龙归中学优秀学生作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韶关市龙归中学优秀学生作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韶关市龙归中学优秀学生作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韶关市龙归中学优秀学生作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韶关市龙归中学优秀学生作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韶关市龙归中学优秀学生作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韶关市龙归中学优秀学生作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韶关市龙归中学优秀学生作品.docx

《韶关市龙归中学优秀学生作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韶关市龙归中学优秀学生作品.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韶关市龙归中学优秀学生作品.docx

韶关市龙归中学优秀学生作品

涂更娣推荐的学生作品

原来如此

韶关市武江区龙归中学九(8)张俊杰

在学校开展的轰轰烈烈的“朝阳读书”活动中,我深入了解了神交已久的钱学森、袁隆平等科学泰斗爱党爱国的奋斗历程;学习了感动中国的千千万万个普通人的不普通人生;认识了韶关好人、武江道德模范……

在一次又一次的心灵涤荡中,我脑海中一个模糊的形象逐渐清晰,直至呼之欲出。

敦敦实实的个子,结实的臂膀孔武有力。

方头大耳国字脸,头发乌黑亮丽,浓浓的眉毛下面一双澄澈睿智的大眼睛,高挺的鹰钩鼻下一张能说会道的嘴。

瞧,校运会群英榜上,400米的季军,200米的亚军。

再瞧,模拟考试的成绩出来了,他还是稳居第一,我们班也一如既往地排在榜首。

再瞧瞧,学校的公布栏上又出现了他的名字,这一次是获得了物理竞赛的全国三等奖。

在学习上,他是如此的大气,赢得了同学们一致的交口称赞。

或许是“誉满天下,谤亦随之”,他生活上的一些做法,也是同学们学余饭后的谈资。

每天清晨,他都会在晨曦微露时起床,跑完步后便在微弱的路灯下以朗朗的读书声来迎接每一个黎明。

此时,同学们的眼神就有点异样了:

“作秀!

搞三大卫生时,他会阻止大家洗地,要求同学们用拖把拖。

“死板!

”拖着拖着,就剩下他一个人在埋头苦干了。

每个周末,归心似箭的同学们安坐在四个轱辘的汽车上扬长而去,把“落后!

”和讥笑抛给了形单影只的他和他的自行车。

这个特立独行的风云人物姓潘名洲,同学们背地里“美其名曰”“潘极品”。

在学校开展的“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主题活动中,潘洲作为低碳标兵给大家介绍了他的做法。

“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水,从点滴做起。

或许我们的力量很渺小,但我相信: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只有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才能真正绿色低碳,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还人类一个美好家园。

让我们从身边做起,为低碳生活尽微薄之力,让低碳生活成为一种最普遍的生活态度!

加油!

让充满朝阳的明天更美好!

那一刻,我们终于明白,也恍然记起:

当我们像出笼的小鸟离开教室时,他总是默默地关好风扇电灯最后离开。

只要是他走过的地方,廊灯就会熄灭。

离开宿舍前,他一定会关紧水龙头。

这就是潘洲,名符其实的极品男孩。

现在我们也在路灯下迎接黎明,才发现这里空气好,空间大,思维也活跃,学习效率更高。

我们还看到了我们一向熟视无睹的好风景: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温柔地抚摸着大地,给人的心田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鸟儿们极妍尽态,一展清脆歌喉拉开了新一天交响乐的序章;花儿们在纵情绽放,争奇斗艳散发出迷人芬芳,在和煦的清风中跳起婀娜舞蹈……这正是低碳、也是潘洲馈赠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礼物啊。

指导老师:

涂更娣

 

五月杨梅正当时

韶关市武江区龙归中学九(7)唐琳

记得上小学时,学过一篇课文叫《我爱故乡的杨梅》,当读到“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

它不是真的变黑,因为太红了,所以像黑的”时,我大惑不解:

红的就是红的,黑的就是黑的,怎么会“因为太红了,所以像黑的”呢?

小时候的课文里说的只是其中的一种,叫红杨梅。

成熟的红杨梅,大多是深红色的,红得发紫。

还有白杨梅,没成熟的白杨梅白里带青,熟透的白杨梅白得发亮,晶莹剔透,我们民间叫“白腊梅”。

还有一种是黑杨梅,俗名“火炭梅”。

顾名思义,黑得像从炭灰里滚出来的。

我们村后山上就有这三种。

杨梅是我们南方的特产,原来生长在深山老林,是土生土长的野果,除了当地人,“长在深闺无人识”,后来因为曹操“望梅止渴”的故事而名扬天下。

现在的杨梅都是经过了人工嫁接培育等品种改良,发展为经济作物,成了著名的时令鲜果。

杨梅的成熟期是在夏至前后,即六月到七月,以六月为盛期。

“五月杨梅正当时”指的是阴历的五月,正是阳历的六月。

宋诗人郭祥正诗云:

“红实缀青枝,烂漫照前坞。

”宋人张兹有诗云:

“仿佛芙蓉箭镞形,涩如鹤顶红如火。

”就是形容红杨梅沉甸甸挂满枝头的成熟盛景的。

我们这边一般是从端午开始采摘,民间俗语有“端午到,杨梅掉”之说,意即端午时节,杨梅成熟,上树一摇,一阵“沙沙”的急雨,地上就像铺了一层的珍珠。

杨梅圆圆的,野生杨梅直径通常是十到十五毫米,良种杨梅和荔枝一般大小,直径三十到四十毫米。

遍身生着芝麻状小刺,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球面上布满米粒状小颗粒,每颗小颗粒都晶莹饱满,好似每个细胞都被打上了水分一般。

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表里如一的果肉,或红如血,或白如霜,或黑如墨。

至于杨梅的滋味,与酸是不相离的,“酸酸甜甜”就是它了。

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

果肉酥软,舌头轻轻一嚅动,汁液就在嘴里弥散开来。

那是一种自然的甘甜,滋味里还带着丝丝的酸。

最是解馋。

曹操的“望梅止渴”就是最好的注解了。

苏大胡子说:

“西凉葡萄,闽广荔枝,未若吴越杨梅。

”宋代诗人平可正的诗也说:

“五月杨梅已满林,初疑一颗值千金。

味胜河溯葡萄重,色比泸南荔枝深。

”极尽推介之语,盛赞杨梅之诱人。

杨梅不耐贮藏。

我们当地有句俗语说“上午杨梅下午水”,上午摘的鲜梅,下午就腐烂化水,比荔枝的保质期还要短。

南梅北送,相当不易,我想北方的人一定会抱怨生不逢“地”吧。

北方没有被杨梅引诱到唾液滚滚而来的人,或许会怀疑“望梅止渴”的故事。

杨梅有生津解渴,健脾开胃的功效。

据《本草纲目》记载,“杨梅可止渴、和五脏、能涤肠胃、除烦愦恶气。

”杨梅不仅味道甘美,而且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有“果中玛瑙”之美誉。

“折来鹤顶红犹湿,剜破龙睛血未干。

若使太真知此味,荔枝焉得到长安?

”明诗人徐阶曾如此咏杨梅。

当今世界科技如此发达,交通如此便利,杨梅唇齿留酸于世人应该为时不远矣。

指导老师:

涂更娣

 

总有属于我的季节

韶关市武江区龙归中学九(7)唐琳

小草说:

“生机勃勃的春天,是我的季节。

”大树说:

“烈日炎炎的夏天是属于我的季节。

”稻谷说:

“硕果累累的秋天是我释放的季节。

”梅花说:

“白雪皑皑的冬天是我绽放的季节。

”每一个人,每一种事物总有属于她的一片天空。

你有自卑过吗?

我可以很诚实地说:

我有,我经常会因为别人一些不经意的言辞而胡思乱想,我经常会因为别人某些方面的优秀而自惭形秽,我经常会因为别人对自己的眼光而怀疑自己。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这句话说起来轻巧,可是有几个人可以做到呢?

你做得到吗?

龙归中学的最后一次校运会改变了我,让我明白自己并不比别人差。

这都要归功于我的语文老师。

那是上学期的校运会。

九年级男女200米决赛依次进行。

如云的高手中,潘洲、张俊杰、陈素华、梁雪婷、卢慧倩群星闪耀,将在另一个赛场一决高下,一展风采。

跑道上剑拔弩张,硝烟弥漫,粉丝们的呐喊一浪高过一浪。

我坐在高高的棕榈树下,居高临下,冷眼旁观着这一切。

“唐琳,你是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呀。

”语文老师拍拍我的肩膀,在我的身边坐下。

我笑笑,脸上写满了尴尬。

“还记得我曾经讲过的笑话吗?

说有一个人在会所遇见了击剑世界冠军和围棋世界冠军。

他向他们发出挑战,居然赢了两位世界冠军。

大家惊讶之余,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倒是很实在,说‘这有什么。

我和击剑冠军比围棋,和围棋冠军比击剑,他们都不是我的对手’。

”老师停了一下,意味深长地看着我:

“和姚明比身高,和刘翔比速度,拿自己的缺点去拼别人的优点,正如老话说的‘人比人,气死人。

’”我低头不语。

老师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啊。

“人和孔雀一样,总是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示出来,所以我们眼中的别人,都是高大而且完美的。

在别人的眼中,你也是高大而且完美的。

你同样是同学们心中一颗璀璨的明星。

”我依然低着头,任眼泪汹涌而出。

“唐琳,相信自己,天下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没有相同的人。

你并不比任何人差,你真正的敌人是你自己。

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是从克服自己的缺点开始的。

”老师拍拍我的肩膀,走开了。

我抬起头,望着老师渐行渐远的背影,在橘红的夕阳下,异常漂亮,一股暖流油然而生,瞬间流遍全身。

我仰望西边的那一轮红日,释然地笑了。

“明天将会是新的一天。

”我低喃着。

“是金子总会发光,黄沙掩不住珍珠的光华。

”我不再自卑,坚信在广阔的蓝天下,总有属于我的季节!

指导老师:

涂更娣

 

斗鱼记

韶关市武江区龙归中学九(8)刘智优

这天阳光明媚,万里无云。

我带着弟弟兴冲冲来到沙场。

沙场在社主河边,村民们把挖了沙的河床围成鱼塘,利用清澈的河水养鱼,出产的鱼肥大鲜美,吸引了不少城里人来垂钓。

其中有一部分鱼塘是我大叔家的。

今天,我们也“蓬头稚子学垂纶”,体验一把河边垂钓的乐趣。

拿起鱼竿我们便径直走向鱼塘。

由于我们懒得弄鱼饵,便就地取材,摘了塘边的水草和菜叶揉成一团当鱼饵。

鱼饵装好后我奋力一抛,就将绳子抛到十多米远。

所谓放长线,钓大鱼嘛。

七岁的弟弟挥舞着钓竿乱甩一通,居然把钓钩甩到我的衣领上去了。

我正要将鱼钩拔出来时,弟弟又将绳子一抽,鱼钩倒是扯出来了,我手上的一块肉倒成了鱼饵了。

我怕了弟弟,便教他抛线。

这一抛更加出人意料,竟然抛到脚底下的水草丛里了。

入水了就好,只求他别折腾了。

现是在万事俱备,只缺鱼儿上钩。

我们就静静坐等着鱼儿咬钩上钓。

这是最考验垂钓者的时刻。

才几分钟,弟弟便坐不住了,不管不顾地唱起歌来,歌声惊天地、泣鬼神。

鱼是很机灵的动物,这样的动静早把鱼吓跑了。

我惹不起躲得起,收了线便走到对面的喷料机那里去钓。

我是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一边欣赏弟弟的歌舞,一边静等鱼儿上钩。

我正想象着弟弟空手而归的倒霉样时,歌声戛然而止:

“哥,快来帮帮我!

”我大吃一惊,抬眼望弟弟,他似乎在进行一场激烈的拔河比赛:

双手紧紧地握住鱼竿,上半身往后倾,双脚一前一后牢牢地巴住塘沿,绷得直直的鱼线伸向塘中心。

或许是鱼儿被弟弟的歌声吸引了,稀里糊涂地就咬钩了,发现上当后就甩着尾巴拼命逃跑。

于是就上演了这场拔河比赛。

我正看得精彩,忘了过去帮弟弟,弟弟脚下一滑,摔了一跤,鱼竿也脱手了。

还好,鱼竿横在草丛中,被挂住了。

刚好大叔走出来,连忙喊:

“跟着鱼儿走!

走几步拉一下线,鱼就老实了!

”弟弟听了敏捷地爬起来,抓起鱼竿,跟着鱼儿走,走几步拉一下线。

真神,鱼乖乖听话了,服服帖帖地游到岸边,是条四五斤重的大草鱼呢。

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跟着鱼儿走,拉它几下,它就不挣扎了?

大叔笑着说:

“欲擒故纵嘛,把鱼拖得筋疲力尽了,它就没力气逃跑了嘛。

原来,钓鱼也要讲究孙子兵法的。

指导老师:

涂更娣

 

与猫共舞

韶关市武江区龙归中学九(7)曹晓玲

今天,我们跟着老师上山挖冬笋。

老师叫我们准备好番薯、甘蔗,家有果园的带些柑桔。

一路上,和煦的阳光如丝棉般包裹着我们,暖洋洋的。

我们就像出笼的小鸟,叽叽喳喳讨论着现在有哪些野果可以采摘。

涂老师领着我们来到一个开阔光秃的地方,那是村民们为明年春天种姜开垦好的山地,旁边还有一间茅草屋,那是村民避雨或者堆放姜种、肥料的。

看见官老师正在拾柴,我们也忙活起来,“身在青山中,何愁没柴烧”?

不一会就拾到了很多。

涂老师就拿起锄头,把土敲得碎碎的,整得平平的。

我们把番薯有顺序地放好,然后撒上一层薄薄的碎泥巴,堆好柴点起火来煨番薯。

我们坐在旁边边烤火边烧竹筒饭。

涂老师和官老师抬了一个蛇皮袋回来。

“来,过河洗脚。

”涂老师说。

我们面面相觑,不知道涂老师要干什么。

官老师把冬笋倒出来:

“涂老师说的是歇后语,谜底是‘一举两得’。

她叫我们顺便把冬笋剥了。

”我们一哄而上,七手八脚忙活起来。

“这是中国版的‘圣诞老人。

’”官老师举着一条大冬笋手舞足蹈地说。

可不是嘛,黄黄的帽尖,黄黄的胡子拉杂着。

都说官老师很搞笑,名不虚传啊。

涂老师叫我们猜谜:

“头戴节节帽,身穿节节衣,年年二三月,出土赴宴席。

”“竹笋!

”我们异口同声地抢答了。

“头重脚轻根底浅,嘴尖皮厚腹中空。

打两种植物。

”这下可把我们难住了。

官老师扯来旁边的芦苇,捆住冬笋卷起来,在我们眼前晃来晃去。

见我们没反应,她把冬笋抱在胸前,捂着胸口很伤心地说:

“我的心——碎了。

”涂老师也扯了几条芦苇,把冬笋绑在官老师身上:

“我把你的心缝起来。

”我们哈哈大笑,原来老师也有童真的一面。

涂老师把头靠在官老师的肩膀上,又学着官老师的样子和腔调说:

“我的心——也碎了。

”我灵光一闪,唐琳已经脱口而出:

“谜底是芦苇和竹笋!

”涂老师竖起大拇指:

“孺子可教也!

”“春天的竹笋——节节向上;雨后的春笋——层出不穷……”涂老师又出了一些歇后语,还好是我们经常用的,都答对了,否则老师又该伤心欲绝了。

“哎呀!

我的竹筒饭!

”我循着官老师的声音一看,都变成竹炭饭了。

官老师又“悲痛欲绝”了。

“放心,饿不着你。

”涂老师变戏法似的拿出了一袋袋包子、大蕉、甘蔗、柑子,全堆到了官老师身上。

官老师“破涕为笑”,夸张地亲吻着食物:

“我爱死你们了!

她又跟我们说她跟学生一些有趣的事,我们都不禁大笑起来。

柴火差不多烧完了,时间也是该吃午饭了,涂老师把男老师和男同学都叫回来吃午饭。

我们很不好意思,吃了一点点就说饱了。

官老师叫她儿子给我们每人派了两个大肉包,还说吃不了就兜着走,真是细心的老师。

下午,挖的地方越来越远,我们只好分头收集剥壳了。

不知不觉夕阳西下,我们要回家了。

在回去的路上,我们看见了路上边有一棵野果。

一串串红彤彤的、宛如枸杞的小家伙挂满了枝头,摘了一些放进嘴里尝尝,酸酸甜甜的。

就是这个味!

指导老师:

涂更娣

 

难忘这一课

韶关市武江区龙归中学九(8)肖声超

中考,就像一块从山坡上呼啸而来的大石头,压得我们气都喘不过来。

下午培优课,复习说明文。

做练习时涂老师突然问有谁去摘过杨梅。

我马上双手同举。

忽然我脑筋在急速转弯:

涂老师为什么要突然问这个奇怪的问题呢?

在百思不得其解后,忽然想起涂老师偶尔会给我们装“老鼠夹”,捉弄得我们哭笑不得,我便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双手平放在桌面上,一动不动。

不解疑惑的她双眼睁得圆溜溜的:

“咦!

肖声超,你怎么又突然把手放下来了呢?

你没去过摘杨梅吗?

你们家那可是杨梅之乡哟!

”“那你先告诉我摘过了又怎样呢?

”“不能!

”我对着她嘻皮笑脸地:

“呵呵,该不会是……是要写作文吧!

”话刚说完举手的人数立马减半,效果可谓立竿见影。

“肖声超,我再问你一遍,你到底有没有摘过杨梅?

”我非常严肃认真地回答:

“没有摘过。

真的没有摘过。

”“不后悔?

”“不后悔!

”“真不后悔?

”“真不后悔!

“好!

”她偷着笑,指着坚持举手的同学:

“放学后带你们去摘杨梅。

”笑声和掌声雷鸣般响起。

上当了!

我脸上热辣辣的。

不行!

得让她带上我一块去。

我的态度立马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弯,言辞恳切地请求:

“老师,老师,好老师,有话好好说嘛!

”“好!

那我问你一个简单的吧!

世上什么药是没得卖的?

”“后悔药!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替我回答。

“老师,我摘杨梅的技术一流,保证不会烂的。

”“你不是说你没有去过摘杨梅吗?

你怎么又会摘杨梅呢?

”“我知道错了,我后悔了。

”顿时,哄堂大笑。

她看着我,笑了笑,摇了摇头。

笑声又起,一浪高过一浪。

我脸上的绯红,估计也是一浪高过一浪。

放学了,那些个无怨无悔的、矢志不渝的同学和涂老师说说笑笑,渐行渐远,最终走出了校门,也模糊了我在高楼远望的视线……

吃杨梅时,我最贪婪。

“老师,我理应吃得最多。

”“哦!

是,你亏大了。

”同学们齐声异口地笑我。

“别猪八戒吃人参果一样,要仔细观察,要写作文的。

”“没问题!

杨梅固然好吃:

“夜潮才落清晓忙,摘来颗颗含甘浆。

”只是它再好吃,也没有那“登盘此是杨家果,消受山中五月凉”的心旷神怡舒爽啊。

指导老师:

涂更娣

 

偶然的发现

韶关市武江区龙归中学九(7)丘建港

离中考不足两个月了,竖起床板,废寝忘食地苦干已经成为了我们的常态。

晚上看书看到将近23点,早上5点多就起床,每天课室、宿舍、饭堂三点一线,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苦读教科书。

这天早上5点多钟醒过来,撑开那沉重的眼皮,瞌睡却铺天盖地袭来,浑身一动不想动。

但我清醒地知道,只要一躺下,我就会睡死过去,“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我会虚度一天。

为了不让自己后悔,我一骨碌蹦了起来,以最快的速度洗刷完毕,捧着中考宝典来到走廊。

老师常说中考是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我不能让自己留下遗憾。

在走廊里看着书,不经意间听到一阵鸟鸣,循声望去,原来风景这边独好。

宿舍前的一排大榕树,经过了春风春雨的洗礼,长出了绿油油的新叶。

那绿,油画般浓艳欲滴,那绿,翡翠般闪亮耀眼,让我眼睛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

树丛里或许在举行PATY,悦耳动听的歌声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

不时有鸟儿站在梢头载歌载舞,“一天之计在于晨”,鸟儿都知道这个道理啊。

太阳腆着个小醉脸,金光所到之处,山河变色,一切为之动容:

花草树木金光闪闪,鸟儿金光四射,仿佛西天的如来佛祖,教学楼变得温柔可爱,楼下忙进忙出的阿姨也变得和蔼可亲了。

翠绿的远山泛着橘黄,舒适地躺在太阳柔和的金光里。

人渐渐多了起来,忙碌的一天开始了。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我此刻才领会到这句话的涵义。

我不但饱食了精神食粮,还大饱眼福,享受了大自然的和谐鸣奏曲,给枯燥乏味的日子加了一点糖。

 

指导老师:

涂更娣

 

摘梅记

韶关市武江区龙归中学九(8)梁雪婷

“端午到,杨梅掉。

”伴随着端午的到来,杨梅也成熟了。

一说起杨梅,唾液便不断向外溢。

虽说现在的良种杨梅囤行霸市,摆满大街小巷,但我对杨梅的印象仍然是“酸酸甜甜就是我”。

想当年曹操领兵打仗,行军路上找不到水喝,将士们又累又渴。

曹操就骗他们说:

“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一大片梅林,结满了又大又酸又甜的梅子,大家再坚持一下,走到那里吃到梅子就能解渴了!

”将士们听了曹操的话,想起梅子的酸味,就好像真的吃到了梅子一样,口里顿时生出了不少口水,精神也振作起来,鼓足力气加紧向前赶去。

就这样,曹操终于率领军队走到了有水的地方。

这说的就是我家的杨梅啊。

端午节前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

杨梅有的像顽皮的孩子,嘻嘻哈哈地在捉迷藏,藏住了头,却露出了脚;有的像害羞的小姑娘,躲在浓叶里深藏不露,可是又忍不住偷偷地窥视叶子外面的世界,不时探头张望,犹抱琵琶半遮面;有的像健壮的小青年,钻出叶子倒挂在枝头,跟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一样。

望着一簇一簇泛着绿光的枝叶,绿影中斑驳的红色,口水就“飞流直下三千尺”了。

可杨梅树实在是太高了,爬上树也够不着,摇不动。

还好,这时节上山摘杨梅的人多,其中不乏摘杨梅浸酒的大人。

大人力气大,窜上树抱住树枝一摇,顿时“噼里啪啦”下起了“杨梅雨”。

我们一哄散开,争先恐后地捡起来。

不一会就装了满满一篓子。

大人继续不停地摇,我们帮他们捡,捡了几箩筐。

老师说,红杨梅适宜浸酒,要吃还得是白杨梅。

大人又带我们去摘白杨梅。

我们分不清熟和不熟的杨梅,老师告诉我们,白杨梅成熟的过程和红杨梅一样,青、白里透青到白得晶莹透亮。

我们专挑白得晶莹透亮的捡,想尝尝,才发现牙齿已经咬不动了。

老师还想摘黑杨梅,可是我们不知道该往哪走,大人又赶着回去,“上午杨梅下午水”呢,何况还有那么长的山路。

我们也只好回去了。

一路上,大家都不说话,健谈的老师也缄口不语。

我想打破这尴尬的气氛,刚一张嘴,牙齿闪电般一阵酸楚,急忙闭嘴。

原来,大家都被酸倒了。

 

指导老师:

涂更娣

 

艾糍

韶关市武江区龙归中学九(7)刘梦瑶

《舌尖上的中国》这一部介绍中国美食文化的纪录片,让我饱览了诱人的美食、质朴的习俗和闪光的智慧。

外婆的手很巧,每逢过年过节,来到外婆家,总会看到腾腾冒着热气的糍粑。

我最喜欢,最回味的还是外婆做的艾糍。

清明前后,遍野的艾叶舒展着它细细碎碎的枝叶,葱茏一片,清翠欲滴。

沁人心脾的清香直扑人们的口鼻。

人们就挽着篮子,提着袋子,呼亲引伴到河堤、到田埂,到溪边,到山脚,采摘艾叶中最末梢最鲜嫩的一截,拿回家做艾糍。

把艾叶择好洗干净,放在加了灰水(农村自己烧制的碱水)的开水中煮熟煮透,以去除涩味,爽韧艾叶。

然后沥干水,把艾叶捣烂成泥。

再混合糯米粉和少量水,把它们揉到软硬适中,具有粘性就可以了。

接着把一大团绿糍粉团团分成一个个小团丸,把他们搓圆,捏成一小碗状,往里面加馅,咸的馅可以加萝卜、笋干、豆角、冬菇、猪肉等,合成没有牙齿的饺子状;甜的馅是碾碎的花生和芝麻糖,捏成马蹄状。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嘛。

把包好的糍粑放进开水锅里再煮开,看到一个个圆的扁的绿精灵上下畅游,喉咙也上下起伏。

等绿精灵气鼓鼓地躺在水面上不游了,便可以出锅了。

香喷喷的艾香裹着腾腾的热气,让人迫不及待想咬一口。

一口咬下去,软绵绵的,滑溜溜的,满嘴都是艾叶的清香与馅料的甘甜。

艾糍这令人垂涎的小吃,能否与荣登大雅之堂的各种各样的美食相媲美呢?

 

指导老师:

涂更娣

 

美味扣肉

韶关市武江区龙归中学九(8)潘剑萍

在我的家里,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就是——扣肉。

这道菜家家爱做人人爱吃,老少无欺。

在我的村里,家家都会做扣肉。

这个扣肉的做法嘛,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

反正我从小给爸爸打下手,早看会了。

做扣肉的主要材料是上好的五花肉和大香芋,配料有南乳、酱油、糖和蜂蜜。

第一步,煮肉。

把上好的五花肉切成大人的巴掌大条放到锅里用水煮到熟透,再捞出来滴干。

煮肉的时候把芋头削皮洗净,对半切开,再切成一厘米厚,巴掌大的半月形片状。

第二步,上色。

用牙签把煮好的五花肉刺成蜂窝煤,再涂上一层层甜甜的蜂蜜。

这跟我们烧烤涂抹烧烤汁是一样的道理,小洞可以吸收更多的蜂蜜,让扣肉看起来更有光泽,口感也更好。

第三步,炸肉。

将吸满蜂蜜的猪肉放入油锅内炸,炸到金黄透亮时捞起摊凉。

香芋片也要放下去炸,要一片片分开放入油锅,避免粘连不成块,炸到芋头外面有些淡淡的金黄色后就可以捞起来了。

第四步,调味。

在一个干净的盆里放入盐、酱油、南乳、蜂蜜和一点点水,用手或筷子和成汁。

把猪肉切成和芋头片差不多薄厚,然后把猪肉和芋头依次放入调好的汁中“洗澡”,使两者浑身粘满调好的汁液。

第五步,装盘。

用一个齐肉高的深盘子,猪皮向下,月牙形也向下,按一块猪肉一块芋头或一块猪肉两块芋头的顺序一行行扣在(码在)盘子里,一直到盘子上面也变成一个圆形为止。

第六步,蒸煮。

把扣好的扣肉放入蒸锅里大火蒸煮,时间大概25分钟到30分钟。

还没有揭盖,已经香飘四溢了。

最后一步,反盘。

扣肉出锅后,要反盘,就是用另一个同样大小深浅的盘子扣在盘子上面,把上下盘子的顺序颠倒一下,把扣肉倒入上面的空盘子里。

这样做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让原来在盘底的汁液均匀地流到原来在上面的扣肉里,让扣肉味道均匀,同时也是把肥厚爽脆的黄金猪皮放到上面,使之色香味俱全。

一盘美味的扣肉就此大功告成,可以大快朵颐了。

怎么样?

快来试试看吧!

 

指导老师:

涂更娣

 

冷水猪肚的发明

韶关市武江区龙归中学教师涂更娣

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一个穷困潦倒的老汉的无奈之举,竟成就了龙归美食招牌菜“冷水猪肚”,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爷爷说,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龙归街有个走街串巷靠补鞋为生的半百老人,大名不记得了,大家都叫他“补鞋祥”。

随着经济的发展,补鞋的人越来越少,他的生意也越来越清淡,渐渐地无以为继了。

日渐老迈又断绝了经济来源,“补鞋祥”只好去捡拾人家丢弃的死鸡死鱼果腹。

在一个炎炎的夏日,“补鞋祥”发现河里漂来一只死猪,急忙捞了起来。

小猪显然死去不久,还没腐烂变质。

惊喜不已的他把猪拖回岸边的家,烧水脱毛,开膛剖腹,内脏也收拾得干干净净。

为了避免病从口入,他总是把捡拾来的肉类高压蒸煮。

这次肉多几天都吃不完,为避免吃剩的猪肉坏掉,他把猪肉煎油炸香,做成猪油渣,可以经久耐放;猪肚整个放到锅里猛火暴煮,然后丢进冰凉的井水里保鲜。

几天后,他把浸泡在井里的猪肚捞上来,发现猪肚不仅没有腐变,反而肉质厚实,洋溢着一股淡淡的肉香。

他将猪肚切块爆炒,清香四溢不说,口感还爽滑脆嫩,一改猪肚的老韧难嚼。

香味引来了隔壁饭店的老板,经过老板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