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阅读课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198853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阅读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四年级阅读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四年级阅读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四年级阅读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四年级阅读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四年级阅读课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四年级阅读课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四年级阅读课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四年级阅读课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四年级阅读课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四年级阅读课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四年级阅读课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四年级阅读课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四年级阅读课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四年级阅读课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四年级阅读课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四年级阅读课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四年级阅读课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四年级阅读课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四年级阅读课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阅读课教案.docx

《四年级阅读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阅读课教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阅读课教案.docx

四年级阅读课教案

四年级课外阅读课教案

一、谈谈关于“书”这个话题

1、板书“书”

  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

2、你能说说有关“书”的名人名言吗?

(相机让学生说说这句名言给自己的启示)

3、你们平时都读了哪些课外书呢?

二、谈谈自己最喜欢的一本课外书

1、在你读过的课外书当中,你最喜欢哪一本?

  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吗?

  (1)同桌交流。

  (2)班级内交流。

2、这么一本好书,你愿意和咱们班同学分享吗?

  那么,老师就让它漂流起来。

(贴表格,并说明表格的用处)

3、你也想让自己的书漂流起来吗?

那得勾起大家读你这本书的兴趣,你赶快想个法子,怎样说才能吸引住大家?

  (各自准备2-3分钟,准备好的举手先介绍)

4、继续介绍、漂流。

(大约叫上5名学生)

三、老师介绍

1、老师也带来了一个故事,想听吗?

2、讲故事,猜情节发展,边讲边猜,直到把故事讲完。

(还有一种设计:

讲一个开头,引出一个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后,发下复印好的读物。

3、说说听(读)完故事后的收获。

4、想知道这个故事来自哪一本书吗?

  猜!

  揭示谜底。

这是一本刊物,上面除了有好听的故事,还有......

  喜欢吗?

想读吗?

  也让它漂流起来。

四、大家还知道哪些刊物也是非常适合我们读的呢?

(学生推荐)

五、总结。

阅读指导课教案

——《中华上下五千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华上下五千年》内容梗概及作者,并知道同一种书有不同的版本。

2、通过自读,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培养读书做笔记的习惯。

3、指导学生归纳“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基本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4、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5、了解《中华上下五千年》对弘扬中国民族历史文化方面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激发阅读历史故事书的兴趣,让学生在“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过程中体会与享受读书的快乐。

【教学难点】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培养读书做笔记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说: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可见,阅读的重要性。

同学们你们爱读书吗?

谁来说说你最喜欢读哪些书?

(在学生发言时与学生交流,从而感受读书是要经过选择的)(师板书:

阅读要有选择)

2、同学们的阅读面可真广,正是这些书籍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启发了我们的智慧,今天老师就为大家推荐一本经典书籍《中华上下五千年》。

二、初步了解书籍。

1、这样一本好书,相信有不少同学已对它有了一些了解,能说给大家听听吗?

(学生介绍自己对书籍的了解时,教师穿插讲解本书的作者、书中记录的朝代、版本、目录)

2、小结:

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如今,我们看到祖国的历史是多么的悠久,祖国的文化是多么的灿烂。

三、指导读好书中的一个小故事。

(一)同读一个故事,分享读书方法。

1、这么多的历史故事,串成了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还有更多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都汇聚在这本书里。

同学们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地想来打开书一看究竟了。

2、正如卖考莱说的:

“把一页书好好地消化,胜过匆忙地阅读一本书。

推荐一个故事《屈原沉江》,(板书:

读书要讲方法)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读这个故事呢?

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读书方法。

(学生汇报自己的读书方法。

3、教师总结读好一个故事的读书方法:

4、现在我们就来运用这些读书方法来阅读这个故事吧,可以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读书心得,看看从中能有哪些收获。

5、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读懂这篇文章:

(1)文章讲了谁?

讲了什么事?

(2)积累了哪些好词好句?

(3)你掌握了那些历史知识?

(4)读了这篇文章有什么启发?

(二)学生自主阅读。

 1、古人云“读史可以明志”,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的天空,在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小故事里,了解历史,拓展见识。

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故事,运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自主阅读。

(生自读,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读书活动,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2、汇报交流,学生结合所做的积累卡汇报读书所得。

 

四、拓展全书阅读

1、同学们已经很好的掌握了读好一个故事的阅读方法,但要想读好整本书,这些方法还是有些欠缺的,针对整本书的阅读,你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2进一步引导归纳总结读好整本书的读书方法:

五、小结延伸:

1、老师希望同学们让读书成为习惯,(板书:

读书要成习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运用科学的阅读方法,潜心阅读《上下五千年》,让我们一起把书里蕴含的故事读得更深,更精,更细。

2、今天的课外阅读课,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和启迪呢?

3、我希望同学们能运用学到的读书方法,持之以恒,读完整本书,在读中悟理,读中增知。

最后让我们共勉一句:

课内得法,课外活用。

(板书)

4、最后送给大家一首小诗,希望同学们爱上阅读

 附板书:

                    读书要有选择       

学会阅读      读书要讲方法          课内得法课外活用

                    读书要成习惯

阅读交流课教案

——《中华上下五千年》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在交流中丰富自己的知识。

2、让学生会运用阅读的方法读,读《中华上下五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达到课内向课外延伸的目的。

3、让学好真切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交流中体会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教学准备:

生:

仔细阅读《上下五千年》并做好读书笔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读书标语,读一读。

(长成须读五车书)

师:

这是诗人写给他孙辈们的一首诗中的诗句,我们一起来看这首诗。

赠外孙(王安石)

南山新长凤凰雏,眉目分明画不如。

年少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车书。

师:

这首诗就是鼓励他的孙辈们要(多读书),对,多读书,爱学习,长大成为学富五车的有用人才,我们再一起读读这条标语。

(齐读)

师:

我们班的读书口号是……(我读书,我快乐)

师:

在这条标语的引领下,我们读了很多书。

《中上下五千年》大家已读了一段时间,都读完了吗?

这本书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指名说)

二、精彩回放——我来描述你来猜

1、(要求)你可以概括一个人的形象特征或概括一个故事的大概内容,猜人名或故事名。

2、学生出题,学生猜。

3、教师根据回答总结进入第二环节:

三、畅所欲言——点击人物论英雄

1、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他们为民族的历史画卷增添了光彩,请欣赏一组人物图片(出示图片)

2、在这组图片中,一定有你印象深刻的人物,说说你对他的了解,并适当评价一下。

3、2分钟作准备。

4、汇报交流:

(孔子)请介绍孔子,你对他有多少了解。

(诸葛亮)对他大家应该不陌生吧,在三国演义中他是一位重要人物,你了解它的哪些故事?

你来评价一下,指名说。

(郑和)还记得前不久我们学习了一篇有关郑和的课文,谁来介绍有关郑和的事,他对我国有哪些贡献?

(郑成功)他最典型的事例就是收复了台湾,假如你是台湾的老百姓,你们会说些什么?

(文成公主)谁来简单介绍她。

(林则徐)在清朝末年,清政府腐朽无能,鸦片开始入侵,你知道鸦片的危害吗?

道光帝为了维持统治,派林则徐去广州禁烟,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虎门销烟》,从这段历史中你感受到什么?

(学生说)

经你们介绍,这些人物就变得栩栩如生,在老师头脑中越发清晰,还有自己崇拜的人吗?

(指名说)

师:

你们表现很好,为了鼓励大家,我送大家一首歌《向天在借五百年》,边看边思考,你知道这首歌出自哪部电视剧?

(欣赏歌曲)

教师小结后进入第三环节:

四、童言无忌——功过是非我评说

1、在5000年的历史进程中,有多少个朝代,就有多少个帝王,你比较欣赏谁?

2、请你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你心目中的皇帝。

出示:

我知道皇帝是(什么样的皇帝),因为        ,我想对他说          。

3、学生准备。

4、针对交流,教师作适当点评。

小结后进入第四环节:

五、反思回味——三言两语说收获

1、拿出自己的读书卡。

2、填写读书收获(简单些,真实些) 

3、汇报交流,分享收获。

六、总结

作为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

在这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挫折和坎坷,更创造无数的辉煌成就。

五千年的历史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我们从中汲取营养和智慧。

最后老师送你们两句话,出示两句话:

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时光换成巨大的享受的时刻。

 

             ——孟德斯鸠

 人类智慧的结晶以及他们的研究成果,皆留存于书中。

时光无法消磨它们,它们能够得以再现,并给人以新的感觉。

             ——弗.培根

阅读指导课教案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朴素、真挚的语言。

 

2、体会作者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所创设的“物”我”之间完美的融合与统一。

 

3、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认识作者纯洁高尚的世界观、人生观。

 

2、品味文章精警句段。

 

教学方法 

自读——点拨法;对比阅读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出示示《二泉映月》的画面及播放《二泉映月》的音乐。

) 

教师语:

生活在光明世界里的人,是很难体会残疾人所忍受的各种困难和痛苦的,尤其是盲人,他的世界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我们从盲人阿炳的《二泉映月》中听出的是……(坎坷的经历,悲惨的命运,凄凉的心境),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位集盲、聋、哑于一身的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精神世界,去品味这被誉为“精神楷模”的杰出女作家给我们展示的丰富情感。

 

   板书: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二、整体感知 

1、从文题来看,这是作者设想的三天光明生活;快速跳读课文,这三天光明带给海伦一种怎样的感受?

 

2、眼睛是心灵的门窗。

它既是人们摄取外界信息的最主要渠道,也是人们传送信息的重要工具之一。

秋波一送,表达千般风情;眼神一瞥,会有万种暗示。

可是具有正常视力的人你能想象得到一个永远处于黑夜中的盲人对光明是何等的渴望吗?

 

提问: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三天美妙的时光,(自读课文,理清作者想象中三天的活动内容,将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勾画出来。

) 

第一天 白天:

看望麦西夫人,约朋友来家,树林散步,看落日。

 

夜晚:

回忆这一天。

(亲人,友人) 

第二天  白天:

参观自然历史博物馆,参观艺术博物馆。

 

夜晚:

看戏(艺术) 

第三天 白天:

游览纽约城,看日常人的生活和世界。

 

夜晚:

看喜剧。

(平常生活) 

小结:

三天的活动,虽是想象的,却真实地表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是作者精神世界和人格的写照。

 

三、透视语言,体会思想感情(对比阅读) 

(课前印发阅读材料,引发学生比较思维,激发阅读兴趣。

布置学生对《盲人看》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仔细阅读,指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将自己的感受较深的地方勾画出来,供上课讨论研读用。

 ) 

材料:

 略 

1、海伦·凯勒三天光明的日子里,她最急切看到的是安排在第一天的内容,她最希望看到的是……,流露出怎样的情感?

 

(指导学生重点朗读对麦西夫人打量这段,体会其情感之真。

) 

(提示:

抓住课文的关键语句和典型材料揣摩玩味,作者第一眼要看的是那些“好心的、温和的、友好的、使我的生活变得有价值的人们”。

而这其中首先“长时间凝视”的是她的启蒙老师——安妮·莎莉文·麦西夫人。

) 

学生阅读、讨论、回答。

  

海伦把看望亲友安排在第一天,足见她对亲情的极端重视,因为是这些人给了她生命和智慧,表现了她对自己周围的人是怀着极其真挚的友爱之情的。

这里体现的是一种亲情美。

海伦称其为“再塑生命的人”。

 

扩展阅读:

《再塑生命的人》之“杯子与水”片断; 

(再次朗读此节文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老师麦西夫人的温柔和耐心,海伦对老师的感激而尊敬之情。

) 

2、阅读海伦的第二天活动,从中找出这样的语句,并比较两位作者的情感。

 

学生阅读、讨论、回答。

  

提示:

学生会勾画出的语句:

(略)  

她在这三天的假想活动中,“看”到了人类灿烂的历史文明和丰富的文化艺术,有着一种艺术的美。

 

3、对比阅读《盲人看》,盲人听说停电,就赶紧批了蜡烛来卖,其目的却是“我只知道……黑了,难受”。

“一个盲人,在为明眼人操劳”,阅读海伦第三天的活动,看一看她是对日常世界拥有怎样的心态?

 

学生阅读、讨论、回答。

  

阅读方法指导:

在这里我们运用的是一种对比阅读的方法,不失为一种好的阅读方法,但在对比阅读中我们必先明确:

要对比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怎样进行对比的广度和深度——确定对比专题(表现作者的情感异同,还是语言特色各有千秋等)。

 

师小结 

四、自主探究 

透过这些“美妙的回忆”我信能感到她是用“心”在感受生活的真谛,也正如《盲人看》里的盲人说:

“别人用眼看,咱可以用心看,用耳朵看,用手看,用鼻子看……加起来一点不比别人少啊。

”纵观全文,我们看海伦是用一颗怎样的心去“看”外部世界,去安排这想象中的三天光明旅行的。

  

学生能联系课文内容、阅读资料的简介,讨论、交流。

  

四、教师在学生的热烈讨论中,收束全文:

  

同学们,我们从海伦的三天光明中,丝毫没有看到恐惧、凄凉、悲哀,看到的是光明的内心世界,坚强的意志,对生活充满的爱。

因此,海伦的人生之路是一曲《二泉映月》吗?

不是!

应该是:

  《命运交响曲》  

(师生在《命运交响曲》的伴奏下,结束全文。

) 

简要板书:

亲情

美妙的回忆       艺术 美

生活

中国节》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

2、体验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习俗。

3、通过对节日的文化感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习俗的讲解。

教学难点:

感知节日文化的基础上,热爱生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想介绍一位朋友给大家认识认识,你们想不想认识这位朋友?

(想)这位朋友,就在你们的身边,而且和你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它的中文名字叫做“节”,英文名字叫做“J”,想不想知道它的样子?

(想)(出示课件)

不错,这位朋友就是一本书,书名是《中国节》,书中主要向我们介绍了我国众多的传统节日。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书,一起去感受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的悠久魅力。

二、具体。

(一)、名称

你们知道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究竟是哪四大吗?

能不能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给大家说一说?

我想请四位同学分别回答。

(出示:

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二)、来历

1、那么,你们知道这四个节日分别是怎么来的吗?

它的来历是什么?

我也想请四位同学简单地说一说。

2、同学们回答得都不错,看来你们的生活阅历还真不少,知识也很广泛。

那么,这四大传统节日的来历到底是什么?

虽然历史上有过不同的说法,那么,到底有没有一个更准确、更让人信服的说法呢?

我们一起到书中去寻找答案。

(1)春节

自由读。

指名说。

师强化——原来,春节还有着这么一个神奇的故事呢。

你们都知道了吗?

那么请你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再讲给你的同桌听听,开始。

(2)清明节

自由读

指名说

师强化——“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原来清明节的来历是这样的。

这首诗便是清明节的真实写照。

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要读出人们心中的那份忧伤,那份宁静。

自己先在下面练一练。

指名读。

齐读。

(3)端午节

自由读

指名读

师强化——原来,端午节的来历,竟然还和伟大的屈原挂上了钩。

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并且是我国历史上早于李白的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

希望我们以后在品尝粽子的时候,不要忘了屈原的那颗爱国的心。

(4)中秋节

自由读

指名读

师强化——哦,我们一直只知道中秋节和“嫦娥奔月”有关,但那只是神话传说,没想到,中秋节居然和历史上的农民起义还有关。

读书真好啊!

3、小结:

刚才,我们一起通过阅读,领略了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的来历。

可见,阅读的最大乐趣,就是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开阔了我们的眼界。

接下来,让我们继续在书中遨游,去感知四大传统节日的习俗。

(三)、习俗

以上,我们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一起学习了节日的来历,现在,我们反其道而行之,一起来见证它们的习俗。

1、 中秋节

自由读

指名说

师强化——中秋月圆,人们无论身在何处,都要尽可能的与亲朋好友欢聚一场,为的就是真切地感受心灵的接近,趁着那一轮圆月。

2、 端午节

自由读

指名说

师强化——端午,不管采取什么样的纪念方式,请不要忘了屈原来一颗闪亮的爱国心。

3、 清明节

自由读

指名说

师强化——清明时节,纵使你采取任何方法,也要去悼念一下已故的亲人,尤其是瞻仰一下历史的伟人,让他们的精神,伴你我成长。

4、 春节

自由读

指名说

师强化——春节,是我国的第一大传统节日,既然是第一大,当然有它更为丰富和精彩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底蕴。

接下来,老师就带同学们一起走进春节。

(四)重点感悟春节的习俗和文化。

1、习俗。

课件:

春节习俗(放烟花爆竹、逛灯市、舞狮会、贴春联、吃年夜饭……)

2、春联。

出示春联:

八副。

分读春联:

第一组、……第六组、女生、男生

自读春联

齐读春联

除了片中的春联,你还知道哪些春联呢?

请同学们自由说一说。

指名说。

(5至10人)

小游戏:

对春联。

指名说上联,其余同学对下联。

同桌对春联。

练写春联,指名读。

3、春节的诗;元日

4小结:

春节不仅有着多种多样的庆祝习俗,并且在这些习俗之中,尤其是在春联和写春节的诗中,更能让人感受到我们伟大的祖国的节文化的无限魅力。

希望同学们课后再好好地读一读这本书,读一读更多的书,因为读书真的很好!

5、 歌曲欣赏。

《恭喜发财》

三、总结。

1、 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对《中国节》这本书的阅读,感受了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习俗,重点通过对春节习俗的体验,让我们见证了生活的美好,和中国节节文化的文学熏陶。

希望这些心得,能一直陪伴着同学们今后的课外阅读。

2、 作业:

《中国节》——四大传统节日(读后练习)

节日

别称

习俗(不少于3个)

课外阅读问卷调查

走进三国

——《三国演义》读书汇报活动课

高淳县实验小学柏春化

一、游戏导入

1、同学们,《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演义小说,也是我国历史小说中的著名作品。

三国故事更是家喻户晓,上到70岁的老人,下至几岁的小孩,,都能说上一段。

同学们已经读了这本书,看了碟子,觉得自己可以被称为"三国迷"的举手。

2、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国(多媒体出字幕:

走进三国)

3、先来几题考考大家怎么样?

(一题一题出示,先出示题目,再出示答案)

⑴桃园三结义三兄弟是谁?

(刘备、关羽、张飞)

⑵水镜先生所说的卧龙和凤雏分别指谁?

(诸葛亮、庞统)

⑶"宁教天下人负我,休教我负天下"是谁说的?

(曹操)

⑷《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

(罗贯中)

⑸"既生瑜,何生亮"是谁的临终一叹?

(周瑜)

⑹闭月美女指《三国演义》中的谁?

(貂禅)

⑺《三国演义》中有哪"三绝",分别指谁?

(智绝:

诸葛亮,义绝:

关羽,奸绝:

曹操)

⑻"死诸葛吓走生仲达"仲达是谁?

(司马懿)

⑼"三足鼎立"指哪几个国家三分天下?

(东吴、西蜀、北魏)

⑽诸葛亮病逝何地?

(五丈原)

4、同学们读得认真,记得仔细,可真了不起。

二、群英聚会

1、《三国演义》情节曲折,人物众多,它描绘了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一个产生英雄的年代。

同学了们,你心目中的三国英雄是谁?

用一两句话说出你敬佩他什么?

2、大家敬佩的英雄各不相同,看来对人物的看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3、由情节引出主要人物:

看完三国演义,给你印象最为深刻的情节是哪一段?

(以下环节随机,由学生所说情节教师相机引出主要人物)

关羽:

(1)生说:

刮骨疗毒

(2)提到关羽,你还想到了哪些情节?

(师相机点评)

(温酒斩华雄:

出示原文,齐读)

(千里走单骑、水淹七军、单刀赴会、许都护嫂、华容道义释曹操、夜走麦城)

(3)面对曹操丰厚的条件让其归附,关羽报之的是“忠臣不侍二主”的回绝,忠心一片,苍天可鉴!

也许,自桃园结义的那天起,关羽就已把自己交给了大哥,那是对大哥的情份,及至以后随之演化成对君主的忠义。

被困麦城,这位凛然的汉子面对说客,说出了让人热血沸腾的辞令:

(出示)

“吾乃解良一武夫,蒙吾主以手足相待,安肯背义投敌国乎?

城若破,有死而已。

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

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也。

汝勿多言,速请出城,吾欲与孙权决一死战!

(指名读、齐读)

(4)关羽走了,带着情义走了,留下了一段故事,一段我们传诵着,后人也一样会去传诵的故事。

诸葛亮:

(1)生说:

草船借箭

(2)诸葛亮是《三国演义》的核心人物,有关他的歇后语非常多,就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就有好几个,你知道吗?

(3)老师还收集了许多关于诸葛亮的歇后语,你猜猜会是哪些?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分组合作读歇后语)

(4)一条歇后语就是一个精彩的故事,你能用最简洁,又最生动的语言说一个你喜欢的故事吗?

(男女生比赛、生评价)

(5)刚刚我们只说了关于诸葛亮的歇后语,其实由三国故事演变而来的歇后语数不胜数,你还知道哪些?

(6)我们钦佩诸葛亮,不仅仅因为他才华横溢、料事如神、胆大心细,更因为他知恩图报,为报刘备的知遇之恩辅佐刘家天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杜甫的《蜀相》。

杜甫的《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曹操:

(1)生说:

败走华容道

(2)在三国演义中,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曹操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君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我认为他也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3)对于曹操,同学们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

对于有才干的人曹操还能做到不计前嫌,比如陈琳本来是袁绍的部下,曾经替袁绍起草檄文,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绍失败后,陈琳归降曹操.曹操问他说:

"你从前为袁绍写檄之,骂我一个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要骂到我的祖宗三代,陈琳连忙谢罪.曹操爱惜他的文才,不仅对他不处罪,还照样任用他.

曹操同时也是个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