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三 记叙文阅读 聚焦湖南中考习题 语文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00491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8.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三 记叙文阅读 聚焦湖南中考习题 语文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三 记叙文阅读 聚焦湖南中考习题 语文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三 记叙文阅读 聚焦湖南中考习题 语文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三 记叙文阅读 聚焦湖南中考习题 语文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三 记叙文阅读 聚焦湖南中考习题 语文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三 记叙文阅读 聚焦湖南中考习题 语文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三 记叙文阅读 聚焦湖南中考习题 语文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三 记叙文阅读 聚焦湖南中考习题 语文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三 记叙文阅读 聚焦湖南中考习题 语文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三 记叙文阅读 聚焦湖南中考习题 语文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三 记叙文阅读 聚焦湖南中考习题 语文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三 记叙文阅读 聚焦湖南中考习题 语文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三 记叙文阅读 聚焦湖南中考习题 语文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三 记叙文阅读 聚焦湖南中考习题 语文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三 记叙文阅读 聚焦湖南中考习题 语文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三 记叙文阅读 聚焦湖南中考习题 语文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三 记叙文阅读 聚焦湖南中考习题 语文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三 记叙文阅读 聚焦湖南中考习题 语文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三 记叙文阅读 聚焦湖南中考习题 语文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三 记叙文阅读 聚焦湖南中考习题 语文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三 记叙文阅读 聚焦湖南中考习题 语文版.docx

《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三 记叙文阅读 聚焦湖南中考习题 语文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三 记叙文阅读 聚焦湖南中考习题 语文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三 记叙文阅读 聚焦湖南中考习题 语文版.docx

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记叙文阅读聚焦湖南中考习题语文版

聚焦湖南中考

一、(2016衡阳)阅读下文,完成1~4题。

(10分)

老海棠树

史铁生

①如果可能,如果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屋后,要是能随我的心愿种点什么,我就种两棵树:

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我的奶奶。

②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

③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

奶奶在树下喊:

“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呆在上头不下来了?

”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

“饭也在上头吃吗?

”对,在上头吃。

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

“觉呢,也在上头睡?

”没错。

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

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

④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

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叨唠:

“就不下来帮帮我?

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

”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

奶奶又说:

“我求过你吗?

这回活儿紧!

”我说:

“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意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

”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

⑤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

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

“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

没见我忙不过来吗?

”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

奶奶生气了:

“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糊弄?

”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

“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

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

”这回是我不再吭声。

⑥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

那时我大些了,在外工作,从陕北回来看她,奶奶已经腰弯背驼。

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唰啦唰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

“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

”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

“你刚回来,去歇息着吧。

⑦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

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

她曾经

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

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

“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

”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

“不知道。

再说,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

”奶奶立刻不语,惟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

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

“奶奶。

”“奶奶!

”“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无对我的责备。

⑧……

⑨如今,奶奶已离我而去。

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飘然而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望着我,或不时地要我给她说说:

“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1.文章写了关于奶奶的哪些事情?

请用简洁的语言分点概括。

(3分)

1.(3分)树下唤孙、送饭,糊纸袋,补花,洗菜,扫院子,灯下学习(读《扫盲识字课本》、读报、请教)。

(答对一点记1分,答对三点给满分)

2.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人物描写的方法和人物的心理状态。

(2分)

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

“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

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

2.(2分)对奶奶的动作、语言描写,表现了奶奶对一份有尊严的工作的渴望和对孩子不理解自己的不满。

(描写手法1分,心理状态1分)

【解析】由句子中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即可看出运用了动作描写;由“我就一辈子……的工作”可知运用了语言描写。

奶奶的话是针对“我”胡乱洗菜说的,而“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一句表现出奶奶内心的不满,不甘于只做饭,由“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可看出奶奶内心对工作的渴望,再结合第④段中“我说:

‘我爸我妈……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可知,奶奶有自己的尊严,但是孩子们却不理解她,由此即可体会出奶奶的不满心理。

3.文章是回忆奶奶的,为什么要在第③段写“我”在老海棠树上的活动?

(2分)

3.(2分)表现“我”在老海棠树上的快乐,借以反映奶奶对“我”的关心;为下文进一步写“我”和奶奶的亲情作铺垫。

(内容1分,结构1分)

【解析】阅读文章可知,第③段主要写了“我”在海棠树上的活动,表现了“我”的快乐,以及奶奶在树下喊“我”、为“我”送饭、关注“我”的举动,表现出奶奶对我的关心。

此为④`⑥段写奶奶对“我”的关爱作铺垫。

4.从全

文看,以“老海棠树”为题有什么好处?

(3分)

4.(3分)以老海棠树为线索,贯穿全文;老海棠树象征了奶奶,在“我”的记忆里与奶奶的形象不能分开;含蓄、形象地表现了奶奶和“我”之间浓浓的祖孙情。

(答思念、内疚、关爱等情感亦可)(线索1分,内容1分,情感1分)

【解析】阅读全文可知,开篇即提到老海棠树,由此引出“我”对奶奶的回忆,结尾写到老海

棠树,“老海棠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文中写道“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好像他们从来就在一起”,可知“老海棠树”已成为奶奶的象征,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

文章写了“我”和“奶奶”在老海棠树下的许多回忆,表现出“我”与奶奶情感的深厚。

结尾写梦中奶奶和老海棠树,表现“我”对奶奶的思念之情。

二、(2016张家界)阅读下文,完成1~4题。

(12分)

卢海娟

①磨得发亮的小三角形铁板,连接一个曲线玲珑的颈部,再配上细圆纤长的木把,这就是锄。

②仲夏,三五把锄高挂在房檐下的横木上,锄板乌黑、巨大,锄把雪白的是新锄;锄板发亮、细瘦,锄把油亮泛黄的是老锄。

从春到夏,它们一直被农人扛在肩上,或是握在手中,它们既是卫士也是杀手,一直游走在日渐蓬勃的田垄上。

把锄向前一递,再向后一拽,田垄被揪起薄薄的一层,疯长的野草瞬间便失去了依托,与土地剥离开去。

野草被铲除,田里的土也被松过,爱撒娇的庄稼们像是被搔到了痒痒穴,一个个笑逐颜开,很带劲地向上长,向上长。

③铲头遍地时,庄稼们还是可爱的小宝宝,很享受农人像伺候小孩子一样的精心侍弄;铲二遍地时,庄稼们已长成了风华正茂的少年,英姿飒爽的,努力聚集起生命的能量。

那些对庄稼呵护有加的农人有时会把他们的土地铲上三遍。

大半年的时间,他们扛一把锄头,飘进雾里;又扛一把锄头,戴月归来兮。

一杆纤细、令人敬重的锄,把农人和庄稼紧紧地联系起来,农人的日子就像庄稼一样,在季节里欣欣向荣,单纯而又明媚。

④曾经,锄是少年的我们手中最为痛恨却又不得不整日握紧的农具,我还记得铲二遍地时玉米长得一人多高,掣着锄,穿行在玉米的方阵中,玉米叶拉伤了赤裸的手臂、脖颈,汗水浸湿了头发、衣服,闷热、痛楚,劳动的艰辛让我几乎落泪。

而且,每天一大早就要去除草,露珠打湿了衣裳,我总是会长出满身的荨麻疹,奇痒无比。

那时,锄就是刑具,让岁月暗无天日,让少年的心遍布茧花,受尽磨砺。

像许多孩子一样,就是为了彻底摆脱锄,我才拼命读书,决心跳出农门。

⑤“田园几换主,梦归犹荷锄。

”如今,房檐下再没有谁会挂上横杆,农具都住在气派的仓房里,偶尔的,也会看到一把老旧的锄孤零零地呆在落满蛛网的一隅,锄板锈迹斑斑,锄把灰暗枯朽。

就算田里长了草,也全然没有锄什么事了,农人看中的是五花八门的农药、除草剂,这是个属于科学技

术的时代,那个需要农人身体力行、手工操作的家伙已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注定要被淘汰。

⑥扣了薄膜的田不需要锄。

使用塑料,可以把不知好歹的小草晒死,憋死,庄稼们大可以无忧生长。

倘若根系呼吸困难,无法吸收足够的养分,那也不必努力向下长,色彩斑斓、味道刺鼻的肥就在地表,绝对能做到对庄稼进行按需分配。

庄稼们没有了扎下根茎吸收来自土地的极少养分的艰辛,变成了轻浮懒散的富二代、富三代,它们一个个长得肥头大耳,膘肥体壮,却再没有了从前的滋味,倒是满载着农药和除草剂的毒素残留,让以食为天的“民”顾虑重重。

⑦是的,没有了锄,庄稼们一样会战胜野草,连年丰收,粮食储备得大仓满小仓流;没有了锄,少年们仍然会像庄稼一样一茬一茬地长大,走出乡村,走向各地。

锄成了落后时代的代言,只有在极偏远的地方,我们的父辈偶尔还会荷一把锄,去自家的小菜园侍弄一畦绿色的蔬菜,那是些不够肥壮不够饱满的植物,只有他们还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一如岁月里锈迹斑斑被人遗忘的锄。

(选自《当代美文》2016年第3期)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对“锄”的三种情感态度。

(3分)

敬重→痛恨→怀念 

【解析】解答此题,细读文章内容,第③段结尾“一杆纤细、令人敬重的锄……单纯而又明媚”中“敬重”一词表明作者的态度;第④段回忆锄地劳动给“我”带来的疲惫与痛苦,段首“锄是少年的我们手中最为痛恨却又不得不整日握紧的农具”中“痛恨”表明作者的情感;第⑦段结尾以“我们的父辈偶尔还会荷一把锄……一如岁月里锈迹斑斑被人遗忘的锄”委婉地表达出作者对“锄”的怀念之情。

2.结合语境,赏析下列语句。

(4分)

(1)野草被铲除,田里的土也被松过,爱撒娇的庄稼们像是被搔到了痒痒穴,一个个笑逐颜开,很带劲地向上长,向上长。

(从修辞角度)

(1)运用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庄稼在野草被铲除以后愉快、轻松、自由生长的情态。

(2)偶尔的,也会看到一把老旧的锄孤零零地呆在落满蛛网的一隅,锄板锈迹斑斑,锄把灰暗枯朽。

(从词语的角度)

(2)“老旧”“孤零零”“锈迹斑斑”“灰暗枯朽”等词语表明锄已很久没用,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与前文锄挂在屋檐下的横杆上的状态形成对比,透露出作者内心的失落和伤感。

(意思对即可)

【解析】

(1)题用“撒娇”“笑逐颜开”等词语形容庄稼们,可知运用了拟人修辞。

由句子中的“向上长,向上长”可看出运用了反复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野草铲除后,庄稼的轻松、自在。

(2)题由文中“孤零零”“锈迹斑斑”“灰暗枯朽”,可看出锄已经很久没有用了,表现了锄被人遗忘的凄凉境遇。

然后结合文章第②段对锄的描述:

“锄板乌黑、巨大……锄把油亮泛黄的是老锄”,与这句话形成对比,表现出作者对锄如今命运的同情与伤感。

3.请按照例句仿写一个句子。

(2分)

例句:

锄就是刑具,让岁月暗无天日,让少年的心遍布茧花,受尽磨砺。

3.(2分)示例:

母爱就是阳光,让光明驱散黑暗,让孩子的心充满温暖,盈满感动。

4.如今,庄稼们“长得肥头大耳,膘肥体壮,却再没有了从前的滋味”,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你觉得科学技术应该快速发展还是放缓脚步?

或者你还有其他看法?

请简要陈述你的观点及理由。

(3分)

4.(3分)科学技术应该放缓脚步。

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给我们带来很多的便利,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困扰,如电脑病毒的干扰,同学迷恋网游,毒西瓜、毒馒头等有害食品的出现,化肥农药的副作用等。

因此,科技应该放缓脚步,解决问题。

三、(2016常德)阅读下文,完成1~4题。

(13分)

讨分数的人

徐慧芬

一阵小跑声过后,学校走廊里,一个男生小声而急促地叫我,我立定问他:

“有什么事吗?

他期期艾艾地说:

“我——我能到你的办公室去说吗?

”我点点头。

他进来后,小心翼翼关上门后,将手上卷着的画纸摊开在我面前说:

“老师你看,我觉得自己画得挺好的,为什么只有65分呢?

我看他这张还没我的好呢,他都70分呢。

”他把同桌的那张画也摊了开来。

啊,原来是来讨说法的。

这是一张美术作业,临摹书上的一幅写意国画《梅花麻雀图》。

这算是期中考试了。

两张画摊在桌上,我给他分析:

“你这张,梅花点得还蛮像样,麻雀的形体姿态也不错,可偏偏是‘点睛之笔’不准确,眼睛画偏了,这不是犯了常识性的错吗?

他这张也有缺点,梅花浓淡深浅缺少变化,但作为画面主体的麻雀画得还是到位的……”

他听明白了,似乎也服气,但还不走,磨磨蹭蹭,抓了一会儿头皮,终于说出了要说的话:

“老师,你这次能不能开开恩,送我5分,下次还你,行不行?

我笑了起来,教书好些年了,还没碰到过这样的学生。

“你说说看,为什么一定要送你5分呢?

“你表扬过我的,说过我画画蛮好的。

“啊,我表扬过你?

“是的,你表扬过我两次,一次画素描头像,你说我暗部画得蛮透气,没有闷掉。

还有一次画水彩,你说我天空染得蛮透明,没有弄脏。

“可是这次你只能得65分呀,再说这是考试,老师应该公正,是不是?

“可是我这次已经向我爸说过我美术考得不错的,否则老爸要说我吹牛,又要打我的……”

“65分已经超过及格线了,以后再努力一下就是了。

“不不不,老师,我只好实话告诉你,这次期中考,几门主课我都没考好,语文65分,英语刚及格,数学只得了55分。

我爸气死了,用皮带抽我,用脚踢我,说我没有一门考得像样,我说我副科蛮好的,美术至少能考70分……老师,你看——”

他撩起一条裤腿,露出了几条青紫的伤痕。

我不再多说,拿出一张宣纸,让他重画一幅。

半小时后,我用朱笔在他的画上写了个“70”,很醒目。

出门时,他向我鞠躬,又轻轻问一句:

“老师不会告诉其他同学的,对吗?

”我含笑。

多年以后……

我在地铁月台上等车,一旁座椅上一个男子向我微笑行注目礼,而后站起来说:

“您不是教我们美术课的老师吗?

“你是?

”我记不得他是哪位了。

他说:

“我就是那个向你讨分数的学生呀!

”于是我想起了20多年前的那一幕。

月台上,我俩相互把上述故事一点点补充完整。

我问他现在在哪里工作,他说了一家公司的名称。

“那么,你现在是否经常向你的老板要求加薪?

”我和他开起了玩笑。

他笑了,有些腼腆地说:

“我们公司人不多,我当家。

“啊,那你就是老板了,你后来学的什么专业?

“计算机专业,毕业后搞软件设计。

“你过去数学好像不怎么好的,怎么选了这一行?

“老师,你还记不记得,那次在你办公室里你对我说的一句话,你说,像你这么聪明,想得出讨分数的人,怎么可以数学不及格?

我说过吗?

记不清了。

可是他却一直记着,并为此改变了自己。

(选自《青年博览》2016年第9期)

1.试比较下面句子中“我”的两次“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分)

(1)我笑了起来,教书好些年了,还没碰到过这样的学生。

(2)我含笑。

1.(3分)相同点:

认为这个男生天真无邪。

不同点:

①这是出乎意料的笑。

男生的要求超出了自己的经验,很特别,也很有趣。

②这是充满疼爱的笑,有欣赏,也有承诺。

【解析】阅读文章可知

(1)句是对“老师,你这次能不能开开恩,送我5分,下次还你,行不行”的反应,再结合“教书好些年了,还没碰到过这样的学生”可知,这个“笑”展现出男生的要求出乎自己的意料。

(2)句是对“他向我鞠躬,又轻轻问一句:

‘老师不会告诉其他同学的,对吗?

’”的反应,由此句可看出“他”语气中的不安和不确定,希望寻求一个肯定答案,而“我”的反应是“含笑”,既有对他机智的欣赏,又是对他的肯定回答,由此即可得出答案。

2.具体分析“父亲”和“我”的教育方法的特点。

(5分)

2.(5分)父亲:

简单粗暴。

孩子几门主课没考好,就用皮带抽,用脚踢。

“我”:

①耐心细致。

男生认为自己的分数应比同桌高时,给他作出详细的解析。

②因势利导(灵活变通)。

决定给男生加分时,没有直接给他加分,而是让他重画一幅。

③鼓励为主。

美术课上两次表扬男生;男生讨分数时,夸他聪明。

(答出任意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两点给3分)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的男生形象。

(3分)

3.(3分)①男生头脑聪明灵活。

男生为分数向“我”讨说法并想办法找“我”借分数;②男生有强烈的自尊心。

借分数后还希望“我”不要告诉别人;③男生懂得接受教育并改变自己。

男孩数学并不好却学了计算机,就是因为“我”的一句“像你这么聪明,想得出讨分数的人,怎么可以数学不及格”。

4.说说文章结尾处画线句的含义。

(2分)

4.(2分)我们对他人不经意间自然流露出来的一点关爱和一句不经意的鼓励,我们自己不放在心上,也不求回报,但是却会对他人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

以此结尾,深化了文章中心,改变了传统的说服教育的方式。

四、(2016湘西)阅读姚国禄《远去的蝉鸣》一文,完成1~4题。

(16分)

①炎热的夏日午后,蝉振动着它那薄薄的羽翼,像是在弹奏一曲动人的乡村音乐,琴音从树林里发出,像长了翅膀一样,旋即传遍村庄里的每一个角落。

这悠长而渺远的声音,竟是发自微小的蝉,这着实让我吃惊,让我感动。

②多年来,我一直对我熟悉的乡村的蝉鸣充满了敬意。

那时候的乡村,天青水蓝,芳草如茵,看不见一丝的污染,蝉鸣就像漫山遍野生长的庄稼,永远充满生机。

从初夏到深秋,我不知道,那些一天到晚都在聒噪的蝉

声,究竟是在为成熟的季节喝彩还是在为丰收的美景奔走呼号?

我惊讶那些蝉们的执着,坚韧。

我总觉得那撩人心扉的蝉鸣只有在我的乡村才可

以肆意地放大,而城市的蝉鸣是微弱的,那声音甚至带着几分虚假,虚假的蝉声怎么会引起我们心灵的共鸣呢?

③小时候,村庄里的蝉多得数不胜数,初夏时节,一场喜雨过后,我便会看到村庄的大树下爬满了幼蝉,那些刚从地下爬出的幼蝉,身体非常孱弱,它们慢慢地从地下爬到树上,把大树作为它们的依托,过了一段时间它们就会脱掉一次壳,进行它们生命的蜕变。

④我曾经在古诗里寻找过一些蝉鸣的影子,比如白居易的《早蝉》:

“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

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

”六月初七日,时令应该是在初夏吧,初夏听到的蝉鸣也算是早蝉的声音了,所以,白居易把这首诗命名为“早蝉”不无道理。

当然,古代将蝉鸣写进自己诗歌中的诗人远不止白居易,多情的诗人们早已把蝉鸣美化成一种高度,而今我循着他们思想的足迹,在亦步亦趋中打捞着我心中的蝉鸣,这多少有些东施效颦的嫌疑。

⑤一个夏日的午后,我走进一座寂寥的山林,偌大的一座空山,没有人语,山林静寂,树影婆娑,只有花香鸟语,溪水叮咚,像是在诉说着这个热情夏天的静态之美,而四面起伏的蝉鸣正在穿越山涧,声音带着些许的夸张,那拖着长音的嘶鸣在山谷久久回响,就像大山拟就的宣言,气壮山河,激越豪迈。

我听着鸟声、蝉鸣,感受着自然的天籁之音,心中的红尘物欲正被这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意境所净化。

⑥而今,在乡村,蝉鸣日渐稀少,人们已很难看到蝉的踪影,许多村庄已成了废墟,那里再也听不到蝉在枝头歌唱,村庄的水塘干涸见底,没有了蛙鸣,过去村庄里茂盛的树木全被砍伐一空,废旧的村庄里也很少看到飞鸟,许多村民住进了钢筋和水泥建造的楼房里,他们远离了村庄和树木,远离了曾经生活过的多情的土地,过去曾经以蛙鼓蝉鸣引以为豪的乡村开始变得沉寂起来,加之化肥、农药的滥施滥用,乡村许多曾经美好的物种正在消逝,人们很难再听到那飘渺在村庄的蝉鸣了。

⑦一个失去了树木的村庄该是什么样子?

我不知道这是蝉的悲哀还是人的悲哀。

1.文章第①段画横线句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3分)

1.(3分)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蝉振动羽翼的声音比作乡村音乐,将蝉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夏日午后蝉声的优美、动听,悠长渺远;表达了作者对乡村蝉鸣的喜爱之情。

【解析】由“弹奏一曲动人的乡村音乐”可知,运用了拟人修辞,将蝉鸣比作人弹奏音乐,表现出蝉声的优美动听;由“琴音从树林里发出,像长了翅膀一样”可知运用了比喻修辞,形象地表现出蝉鸣的悠远绵长。

作者通过对蝉鸣的细腻描摹,展现出自己对乡村蝉鸣的喜爱之情。

2.从全文看,乡村蝉声的特点有哪些。

(3分)

2.(3分)悠长而渺远;充满生机,不虚假,撩人心扉;气壮山河,激越豪迈,能净化人的心灵。

【解析】仔细阅读文章,文章第①段写“这悠长而渺远的声音”,文章第②段写“蝉鸣就像漫山遍野生长的庄稼,永远充满生机”“撩人心扉……”,文章第⑤段写“激越豪迈”“净化”等,由此即可概括出乡村蝉声的特点。

3.文章第④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请作简要分析。

(4分)

3.(4分)内容上,补充说明蝉鸣也是诗人的钟情之物,它在诗词中为诗人所美化;结构上,引出下文“我”对蝉声的寻觅和由蝉鸣逐渐沉寂引发的思考。

【解析】阅读第④段可知,这一段写“我”在古诗里寻找蝉鸣的踪迹,写到白居易诗中的蝉鸣,因此在内容上交代了诗人对蝉鸣的喜爱和诗化。

而第④段结尾写“而今我循着他们思想的足迹……这多少有些东施效颦的嫌疑”,第⑤段紧接着写“我”进山寻找蝉鸣和由此产生的联想,故第④段在结构上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

4.如何理解作者在文章最后说“一个失去了树木的村庄该是什么样子?

我不知道这是蝉的悲哀还是人的悲哀。

”并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人们远离村庄和土地,住进水泥钢筋建造的楼房的看法。

(6分)

4.(6分)理解:

一个村庄失去了树,蝉没有了鸣唱的地方,这是蝉的悲哀,也是村庄的悲哀。

作者为在乡村很难听到蝉鸣而伤感,更为人们乱砍滥伐,污染环境,让蝉等物种失去栖身之所而痛心,人类的行为最终会影响自己的生存,这又是人类的悲哀。

看法:

这一改变需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

首先,这是人类生活的进步,是社会发展、城市扩张的必然结果;其次,又必须看到,人们享受物质进步的同时,很多美好的、淳朴的、精神上的东西也在逝去。

五、(2015衡阳)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10分)

雕花烟斗

冯骥才

①他被这一大盆金光灿灿的凤尾菊迷住了。

②这菊花从一人多高的花架上喷涌而出,闪着一片辉煌夺目的亮点点儿,活像一扇艳丽动人的凤尾,一道瀑布——静止、无声、散着浓香的瀑布。

③不知不觉间,他掏出一个挺大的核桃木雕花烟斗,插在嘴角,突然意识到花房里不准吸烟,他慌忙四下窥探,忽见身旁几片肥大浓绿的美人蕉叶子中间,有一张黑黑的老汉的脸直对着他。

一双灰色的小眼睛牢牢盯着他嘴上的烟斗,他刚要承认过错,那老汉却和气地说:

“没关系,到这边来抽吧!

④这里便是花房的一角,这老汉是花农老范。

老范坐在他对面,“唐先生,您还画画不?

”他怔住了。

“您怎么知道我姓唐?

还知道我画画?

”“先前,您带学生到这儿来画过花儿,您画得美,美呀……”老范赞美的语气是由衷的,他不禁泛起一阵酸楚和温暖的感动。

像他这样一位红极一时的大画家,好比高高悬挂的闪烁辉煌的大吊灯,如今被一棒打落下来,曾经光彩照人的玻璃片片,被人踩在脚下,甚至无人顾惜。

难道在这奇花异卉中间,在这五彩缤纷的花的天地里,隐藏着一个知音吗?

⑤谁能从这老范身上找到聪慧、美和知识的影子呢?

老范身子矮墩墩,微微驼背,穿一身皱巴巴的黑裤褂,沾满污痕;面色黝黑,眼睛小,眸子发灰,动作迟缓而不灵便。

发现老范仍不时瞅他嘴上的烟斗,“您来尝尝我的烟斗丝吧?

”唐先生诚恳地说。

“不!

”老范笑眯眯地,“俺是瞧您的烟斗很特别……”

⑥他的烟斗是特别。

上面雕着一只肥胖的猫头鹰,栖息在一段短短的秃枝上,“这烟斗是我自己刻的。

”他说。

他想起了靠边站之后的整天无所事事,想起了某天灵机一动用木刻刀雕刻烟斗的感觉,想起了把每只烟斗都当作创作的倾尽心血的狂热,想起了家里摆满一个玻璃书柜的绝妙艺术品——雕好的烟斗。

“美,美呀!

”对面灰色的小眼睛流露出真切的钦慕之情,“您要是喜欢这烟斗,就送给您吧!

”“不,不,俺要不得!

”老范固执地一个劲儿摇脑袋。

⑦从此以后,唐先生常来花房坐坐,在饱尝冷淡、受尽歧视的他看来,这一片单纯、温厚、自然而然的人情十分珍贵。

⑧秋风一吹,又是赏菊的好时节,可唐先生却没有到小花房去。

半年前,他被落实了政策,名画家的桂冠重新戴在头上。

求画的、求烟斗的,让他忙得不亦乐乎。

一天,家中高朋满座。

外边又有人敲门。

打开门,不觉双目一亮。

面前一大盆光彩照人的凤尾菊,花后是半年多未见的老范。

“哟,老范,是您呀!

”矮墩墩的老范笑眯眯地站在他面前,额上沁出亮闪闪的汗珠,只频频点头。

唐先生请老范坐下后,就顾不上再和他搭腔,老范一声不响地蹲坐在屋角,露出满足的神情。

后来他发现了身边陈列烟斗的玻璃柜。

一下子见到这么多雕着花、千奇百怪的烟斗,他看呆了,不禁发出一声声很特别的赞叹:

“美,美,美呀……”没人搭理老范,唐先生感到自己认识这么一位无知的傻里傻气的怪老头很难为情。

⑨在又收到老范送的两次花后,唐先生从陈列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