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中考语文课标通用总复习素养全练6说明文阅读.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201442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中考语文课标通用总复习素养全练6说明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安徽省中考语文课标通用总复习素养全练6说明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安徽省中考语文课标通用总复习素养全练6说明文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安徽省中考语文课标通用总复习素养全练6说明文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安徽省中考语文课标通用总复习素养全练6说明文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安徽省中考语文课标通用总复习素养全练6说明文阅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安徽省中考语文课标通用总复习素养全练6说明文阅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安徽省中考语文课标通用总复习素养全练6说明文阅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安徽省中考语文课标通用总复习素养全练6说明文阅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安徽省中考语文课标通用总复习素养全练6说明文阅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安徽省中考语文课标通用总复习素养全练6说明文阅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安徽省中考语文课标通用总复习素养全练6说明文阅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安徽省中考语文课标通用总复习素养全练6说明文阅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安徽省中考语文课标通用总复习素养全练6说明文阅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安徽省中考语文课标通用总复习素养全练6说明文阅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安徽省中考语文课标通用总复习素养全练6说明文阅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安徽省中考语文课标通用总复习素养全练6说明文阅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安徽省中考语文课标通用总复习素养全练6说明文阅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安徽省中考语文课标通用总复习素养全练6说明文阅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安徽省中考语文课标通用总复习素养全练6说明文阅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中考语文课标通用总复习素养全练6说明文阅读.docx

《安徽省中考语文课标通用总复习素养全练6说明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中考语文课标通用总复习素养全练6说明文阅读.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中考语文课标通用总复习素养全练6说明文阅读.docx

安徽省中考语文课标通用总复习素养全练6说明文阅读

素养全练(六) 说明文阅读

一、A组 文化建筑

一、(2018·江西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廊·亭·桥

陈从周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一千多年前的唐诗,就点出了廊在庭院中的妙用。

我国古代建筑的单体与单体之间,必依靠廊来作联系,才能成为一个整体。

在园林等风景区,则更是因地制宜,巧于安排,构筑了曲直、高低、爬山、临水等多种式样的廊。

廊在园林中是游览线,又起着分割空间、组合景物的作用。

廊引人随,水石其间,移步换影,幅幅成图。

像驰名中外的北京颐和园的长廊,漫步其间,得以饱览昆明湖的湖光景色。

而苏州拙政园的水廊,则轻盈婉约,人行其上,宛如凌波漫步。

扬州西园前的香影廊,未至其境,名已醉人。

至于苏州沧浪亭的复廊,用花墙分隔,使园有界非界,似隔非隔,令人遐思无限。

扬州园林主体建筑用楼,其廊亦作楼式,即复道廊,形成了多层的游览线,寄啸山庄是为佳例。

廊之运用得当与否,有关全局,高下得宜,曲折有度,尤其在可有可无之间,益见功力。

即竹廊三折,雅素无华,亦必婉转宜人。

至于千步长廊,闿爽平直,则又为别调了。

人们在旅途间,或在游览中,每见一亭,总想小憩片刻,借以恢复暂时的疲劳与观赏四周的景色,即“亭者,停也”。

同时,因为它本身形式的丰富多彩,成为点缀风景的主要建筑小品之一。

亭之美,除造型外,还在于所处之景与所对之景,水边亭、山际亭、林间亭、花畔亭、桥上亭、廊中亭,地位不同,景因而异。

伫云亭、快雪亭、待霜亭、牡丹亭之类,又因时而殊。

可见亭之构筑非孤立的一座建筑物。

亭在园林等风景区中,起着“点景”与“引景”的作用。

北京的景山五亭,为城内的最高点,到北京的人,常为它所吸引,必登高一快,以饱览首都景色。

苏州拙政园的扇面亭,亭名“与谁同坐轩”,小亭临流,静观自得。

笠亭如盖,半枕山腰。

而网师园之月到风来亭又正点出此亭观景之妙。

至于亭的形式,真是变化多端,可分方、圆、多边、海棠、梅花等多种。

按材料的不同,又有饶多野趣的茅亭、雅洁玲珑的竹亭、庄严凝重的石亭与晕飞多姿的木构亭,它在园林建筑中展示了最美丽的一页。

桥,古代称为“河梁”,是架在水上的行道,虽属解决交通问题的一项工程,但是聪敏的我国古代人民,总是设法把它和生活、感情、艺术结合起来,是那么富于诗情画意。

“小桥流水”足以令人想望江南水乡景色,而风景区的“断桥残雪”、交通要道的“卢沟晓月”,又使人必与四周的风物人情联系在一起。

而园林中的桥,正是建筑艺术中的精品。

北京颐和园十七孔长桥卧波,陆水之间,平分秋色,为该园增添上几许光彩。

晶莹如雪的玉带桥,一亭翼然的石桥,轻轻地划破了湖面的平整,淡淡地点醒了山影的静穆,又烘托了四时佳景。

江南园林之桥,以雅洁精巧取胜。

玲珑空透的拱桥,崛起空间,人桥倒影,更显得云高水阔,而水平线条的梁板石桥,则贴水而过,观赏游鳞莲蕖,益得情趣。

苏州拙政园是以动观为主的园林,曲桥不但使水面分隔空间,更与曲廊一样起着“桥引人随”的作用,其分庭妙运,思致相同。

网师园园小而精,以静观为主,廉泉桥小小一拱,横枕涧上,隐处园隅,安排得那么妥帖,游者至此,往往留步。

美丽的中国园林桥梁,形式丰富多姿,有梁式桥、拱桥、浮桥、廊桥、亭桥等,在世界建筑艺术上放出一种独特光彩!

(略有改动)

1.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1)园林等风景区中的廊、亭、桥各有怎样的作用?

它们在形式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参考答案:

作用:

廊在园林中是游览线,又起着分割空间、组合景物的作用。

亭在园林等风景区中,起着“点景”与“引景”作用。

桥将人与四周的风物人情联系在一起,使风景区更具诗情画意。

共同特点:

形式多样,富于变化。

解析:

本题考查把握说明对象特点的能力。

答题时,先通读全文,分别找到说明廊、亭、桥的作用的句子,如“廊在园林中是游览线,又起着分割空间、组合景物的作用”“亭在园林等风景区中,起着‘点景’与‘引景’的作用”等,据此概括即可。

至于它们的“共同特点”,廊——“构筑了曲直、高低、爬山、临水等多种式样的廊”,亭——“至于亭的形式,真是变化多端”,桥——“美丽的中国园林桥梁,形式丰富多姿”,可见其共同特点是形式多样,富于变化。

(2)廊的运用有哪些原则?

亭之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廊的运用原则:

因地制宜,考虑全局,高下得宜,曲折有度;亭之美的体现:

造型美,以及与所处之景、所对之景和谐相融之美。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答题时,可以据题目找出相关句子,然后概括。

如根据“廊之运用得当与否,有关全局……益见功力”可概括出廊的运用原则:

因地制宜,考虑全局,高下得宜,曲折有度。

根据“亭之美,除造型外……可见亭之构筑非孤立的一座建筑物”可概括出亭之美体现在:

造型美,与所处之景、所对之景和谐相融之美。

2.文章多处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请选一处具体分析其作用。

答案示例:

(1)在介绍亭时,以北京景山五亭、苏州拙政园的扇面亭为例,具体说明了亭在园林等风景区中的“点景”与“引景”作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在介绍桥时,以苏州拙政园曲桥为例,具体说明“桥引人随”的作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解析: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答题时,先列举一处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的文段,然后分析其作用即可。

分析作用,可采用“举什么例子+说明谁的什么特点”的格式来写。

如说明廊的特点时,举出北京颐和园的长廊、苏州拙政园的水廊、扬州西园前的香影廊、苏州沧浪亭的复廊等例子,说明廊“廊引人随,水石其间,移步换影,幅幅成图”的特点。

3.文中使用大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试简要分析。

答案示例:

如介绍廊时,用了“廊引人随,水石其间,移步换影,幅幅成图”等四字短语,准确地概括了廊在园林中所起的作用,用语典雅,富有韵味。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特点。

紧扣“大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这一语言特点,举出例子并简要分析即可。

〚导学号64714069〛

二、(2018·黑龙江绥化中考)阅读说明文《中国墨》,完成第1~4题。

①古代文人曰:

“有佳墨者,犹如将之有良马也。

”墨在“文房四宝”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好的墨锭常被冠以“金不换”的美名。

2007年,乾隆的御墨在拍卖中拍出448万元的天价,“中国墨”引起了更多的关注。

②为什么墨的价值如此昂贵呢?

这源于它制作工艺的复杂与考究。

墨其实是一种“烟”,是一种以油烟、松烟等为原料纯手工制成的黑色颜料。

它的制作,首先要点燃桐油、猪油等各种油类或松木取烟;再在烟中加入鸡蛋白、鱼皮胶、牛皮胶和各种香料、药材等,和成烟料团;然后将烟料团放入铁臼中捣练三万次左右,或用铁锤锤击一万次左右,制成墨团;最后把墨团放入墨模中,合紧锤砸即可制成松烟墨或油烟墨的成品——“烟墨”。

③烟墨的选择和应用直接影响到书画作品的神采,由于制作原料的差异,松烟墨色乌光泽度差,胶质轻,只宜写字;油烟墨色黑,有光泽,多用于绘画。

中国画一般多用油烟墨,只有着色的画偶尔用松烟墨。

墨的浓淡更是影响作品艺术效果的直接要素。

浓墨书写时行笔实而沉,墨不浮,具有凝重沉稳、神采外耀的效果。

淡墨介于黑白之间,呈灰色调,给人以清远淡雅的美感。

涨墨是指过量的墨水在宣纸上溢出笔画之外的现象,这种墨法既保持了笔画的基本形态,又线面交融,富有朦胧的墨趣。

④由于人们对墨的喜爱,“墨”已经超过了它作为一种书写工具的内涵,成为构成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

从字形上看,“墨”字上“黑”下“土”,表明墨是用黑灰制成的;后来,“墨”因为它的颜色而有了“黑色”的意思;“墨”又因用它创作的艺术作品的形式,引申为“诗文或书画”。

“墨客”指的就是善于书写作画的文人,他们的作品被称为“墨迹”,珍贵的字画则被称为“墨宝”。

⑤成语“胸无点墨”用来形容一个人没有学问;“惜墨如金”形容绘画、写作诗文的态度极其严谨,从不轻易落笔;“舞文弄墨”常指玩弄文字技巧;而“孟母三迁”更是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内涵演化到极致了。

(原文有删改)

1.文章开头引用名句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文中开头引用名句的作用是:

①引出说明对象“墨”;②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首段引用名句的作用。

解答这类题,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思考。

内容上的作用要联系说明对象及其特点来回答,结构上的作用大多是引出下文,激发阅读兴趣等。

2.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晰地说明了墨的浓淡更是影响作品艺术效果的直接要素。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第③段画线句分浓墨、淡墨、涨墨三类进行说明,这是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这样分门别类加以说明,能使说明更有条理性,更为清晰。

联系语境可知,画线句子对其前面的一句话作具体说明,即“墨的浓淡更是影响作品艺术效果的直接要素”。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掉?

为什么?

油烟墨色黑,有光泽,多用于绘画。

参考答案:

不能删去。

“多”表范围,说明油烟墨色黑,有光泽,大多数用于绘画,不排除特殊情况。

去掉后就变成了都用于绘画,太绝对了,与事实不符。

“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解析:

此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删除了限制性词语以后,说明文就显得不够严谨和真实了。

4.阅读全文,说说本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中国墨的。

参考答案:

文章是从墨的制作过程(或墨价值昂贵的原因或墨制作工艺的复杂与考究)、墨的选择和应用、墨的意义的演变(或墨的文化内涵)三个方面来介绍中国墨的。

解析:

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

一般情况,说明文分说段落的首句是总括句,抓住这些句子,答案就明显了。

如第②段的关键句是“这源于它制作工艺的复杂与考究”,第③段的关键词是“选择和应用”,第④段的关键词句是“从字形上看……后来……”。

它们分别说明了墨的制作过程、墨的选择和应用、墨的意义的演变。

〚导学号64714070〛

二、B组 科普新知

一、(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

登上月球养蚕、种土豆

秋 凡

①继2016年美国在NASA空间站中培育出第一株在外层空间开放的百日菊之后,中国的土豆和拟南芥的种子将作为“嫦娥四号”的“乘客”,于2018年登陆月球,届时将在月球上开出第一朵土豆花或拟南芥花。

②月球上面没有气压,重力只有地球的1/6,它的1个白天的时间相当于地球上的14天,而接着就是两周的黑夜。

那里没有碳,而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或缺的元素。

寻求在月球上种植植物的方法,比将人类送上月球更具挑战性。

③根据已知的动植物生长原理,中国科学家创造了一个能在月球上面适应动植物生长、实现生态循环的小空间——“月面微型生态圈”。

该项目经过两年多的试验,终于在2017年9月完成正式品,并将于2018年年底发射。

④“月面微型生态圈”是模拟动植物在地球上的生存环境,由特殊铝合金材料制成的一个圆柱形“罐子”,高18厘米,直径16厘米,净容积约0.8升,总重量3千克。

罐子虽然不大,内部却大有乾坤,里面的零部件达40个,聚集了机械、控制、环境、生物、光学、能源等多学科交叉的研发团队的智慧。

⑤为了让“罐子”里的温度恒定,研究人员给“月面微型生态圈”穿上了保温服,并安装了根据建筑温控上的优势研制出的新型空调。

然后,研究人员又利用太阳能电池控制温度,保证了微型生态圈和照相机等一些耗电器材的运作。

⑥因为“罐子”里的资源有限,动植物占用的空间不能过多,加上月球上没有大气传递热量,昼夜温差大,因此,所选的种子必须满足体积小、耐高温、耐冻、抗辐射和抗干扰等条件。

经过上千次的筛选后,土豆、拟南芥和蚕卵脱颖而出,成功获得任务榜上的指定名额。

除了土豆、拟南芥两种植物的种子和蚕卵之外,“罐子”里面还放有土壤、养分、空气等动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物质,以及记录动植物生长的微型摄像机和照相机、调节温度的空调以及提供能源的电池等。

⑦有了恒温技术的保障,“罐子”里的温度会保持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土豆和拟南芥通过光导管吸收月球表面的自然光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供养生态圈里的“消费者”——蚕卵,然后蚕卵排出二氧化碳和排泄物提供给植物种子,循环往复。

如此一来,一个小生态圈就初现形态了。

预计在3个月后,植物们有望在月球上顺利开出第一朵花。

⑧从发射准备到飞行登月这两个月里,为了让动植物在指定的时空中生长,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实验,以保证动植物在旅途中沉睡,到达月球后再被唤醒。

据该项目的总指挥谢更新教授介绍,通过“月面微型生态圈”观察在低重力、强辐射条件下植物种子的生长全过程,能验证月球环境下种子的呼吸作用和植物的光合作用。

⑨当这两种植物在月球表面开出第一朵花,土豆就可作为人类太空生存的食物来源。

如果土豆和拟南芥成功开花,这次实验的价值将更加重大。

(有删改)

1.“寻求在月球上种植植物的方法,比将人类送上月球更具挑战性。

”科学家们是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的?

参考答案:

①创造“月面微型生态圈”;②采用恒温技术,让“罐子”里的温度恒定;③上千次筛选,确定良种;④大量实验,保证动植物在旅途中沉睡,到达月球后再被唤醒。

解析:

这是一道内容理解题。

答题时可采用抓关键词或关键句的方法。

如第③④段的关键词是“月面微型生态圈”,⑤⑥⑧三段的关键词分别是“恒温技术”“筛选良种”“大量实验”。

据此,可概括出答案。

2.结合相关内容给“月面微型生态圈”下个定义。

参考答案:

“月面微型生态圈”是中国科学家模拟动植物在地球上的生存环境,创造的一个能在月球上面适应动植物生长、实现生态循环的小空间(或圆柱形“罐子”)。

解析:

此题考查给事物下定义的能力。

介绍“月面微型生态圈”的段落是第③~④段,关键句都是段首的第一句话,可据此概括。

下定义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格式多为“×××(种概念)是×××的×××(属概念)”。

3.指出第②段画线句所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参考答案:

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突出了月球与地球在重力、时间上的差异,从而说明寻求在月球上种植植物的方法,比将人类送上月球更具挑战性。

解析:

此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根据“1/6”“14天”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它的1个白天的时间相当于地球上的14天”属于作比较。

该句将月球与地球的重力、时间进行比较,目的在于突出它们的差异。

4.指出下面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为了让动植物在指定的时空中生长,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实验,以保证动植物在旅途中沉睡,到达月球后再被唤醒。

参考答案:

“大量”一词,说明实验次数多,突出了研究人员精益求精的严谨态度以及实验工作之艰辛,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

此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

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答题步骤为:

①解释加点词的内涵;②分析加点词在句中的表意效果;③指出该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5.说说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参考答案:

在内容上,最后一段点明了登上月球种植土豆和拟南芥的重要意义;在结构上,最后一段照应开头,使结构完整。

解析:

此题考查说明文语段的作用。

答题时,可从内容与结构两个方面分析。

最后一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照应开头。

二、(2018·辽宁锦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食物为何挂在树上

①在广阔的非洲大草原上,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奇特的现象:

死去的长颈鹿和羚羊被挂在树杈上。

不过,这些动物的死与人类并无关系,它们是被天敌猎豹捕杀之后挂在树上的。

②那么,猎豹为什么要把食物挂在树上呢?

是为了风干做腊肉?

那简直是开玩笑,一头羚羊仅需几天就被猎豹吃完了,不可能放那么久。

猎豹选择这种特殊的食物储存方式,原因竟然是为了防止鬣狗偷吃。

③鬣狗虽然从颜值到爆发力都拼不过猎豹,但是生性凶残,而且贼心不死,总想不劳而获。

可以说,鬣狗是猎豹这一草原霸主最头疼的“邻居”。

每当猎豹开始捕猎,鬣狗总会伺机而动,等到猎物死去,鬣狗会迅速围上来分一杯羹。

通常情况下,鬣狗群起而上,猎豹防不胜防,也只能任由它们掠夺;有时食物争夺得太过激烈,鬣狗群甚至会将一只猎豹活活杀死。

④当然了,并不是每一次猎豹捕食都会遭遇“抢劫”。

但是进食时如果不加以防范,还是会被鬣狗发现。

鬣狗没有爬树这项技能,为了安静地享用美食,猎豹就将猎物叼到树上,完美避开这些恼人的家伙。

⑤说起来,猎豹为了运货上树也是蛮拼的。

据科学家估算,一只猎豹叼着一只体重约为自身两倍的小长颈鹿爬上树,所花费的力气相当于一个成年人举着两千个汉堡一口气上两层楼。

⑥尽管辛苦,但是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对于肩负着抚养重任的母豹而言,这一举措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猎物一旦被偷,幼崽的口粮就没了,直接影响小猎豹的成活率,对猎豹种群的延续尤为不利。

⑦除了猎豹,还有一些野兽也会贮存一时吃不完的猎物,以防其他动物偷吃。

例如黄鼬常把捕获的鼠类拖入自己居住的洞中,窖藏起来;老虎和棕熊会用灌木枝条以及枯枝落叶将食物隐藏起来,同时全力保护这片区域,抵御入侵者的掠夺。

⑧许多鸟类也存在贮食行为,如星鸦为了防止食物被偷吃,会含着松子飞到离巢稍远一些的贮存地点,贮存地点少则一个,多则上千个。

它们用喙将松子插入土层中,再以泥土和草掩埋,临走还要压上一个小石块才放心。

⑨在动物界,小到蚂蚁,大到虎豹,不少动物都有贮食行为。

这一做法既是防患于未然,以应对恶劣天气带来的觅食不利和食物短缺,更是为了应对激烈的食物竞争。

这是一种生存的智慧。

(选自《读者》2018年第8期)

1.请概括选文第②~⑥段说明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猎豹把食物挂在树上的原因。

解析:

此题考查信息提取和概括。

阅读文本,把握文章第②~⑥段的内容,根据文中“猎豹选择这种特殊的食物储存方式,原因竟然是为了防止鬣狗偷吃”“因为猎物一旦被偷,幼崽的口粮就没了,直接影响小猎豹的成活率,对猎豹种群的延续尤为不利”等内容,可分析概括为:

猎豹把食物挂在树上的原因。

2.请分析选文第②段加点词语的作用。

一头羚羊仅需几天就被猎豹吃完了,不可能放那么久。

参考答案:

“仅”是“只”的意思,表强调,起修饰限定作用,说明猎豹吃完一头羚羊所需时间之短,“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解析:

此题考查词语的作用。

对于题目中表限制的词,先解释其意思,然后分析其在句中的作用,最后要说这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选文第⑧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如星鸦为了防止食物被偷吃,会含着松子飞到离巢稍远一些的贮存地点,贮存地点少则一个,多则上千个。

参考答案:

举例子、列数字。

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许多鸟类也有贮食的习惯。

解析: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判断及其作用分析。

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分析其作用,可结合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的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

第⑧段说明的内容是“许多鸟类也存在贮食行为”,接着列举“星鸦”是怎样贮食的来具体说明,使说明具体、准确;“贮存地点少则一个,多则上千个”中“一个”“上千个”等是在列举具体数字,通过数字说明了许多鸟类也有贮食的习惯。

4.选文第⑨段中提到“不少动物都有贮食行为”“这是一种生存的智慧”。

你知道的哪种动物行为也能体现生存智慧?

请简要地说一说。

(文中提到的除外)

答案示例:

①当壁虎被天敌咬伤身体后,它会主动断尾,并以此吸引对方的注意力,从而迅速逃离。

②在一年四季中,雷鸟身体的颜色会随着周围颜色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对它躲避敌害或捕食猎物是十分有利的。

解析:

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结合问题中的“体现生存智慧”,分析“动物行为”即可。

〚导学号64714071〛

三、C组 生态环保

一、(2018·吉林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四海为家”的微塑料

杨 舒

在距离人类生活圈最远的南极海水中,微塑料的身影再次被科学家“捕获”。

科学家们认为:

“这基本可以证明,微塑料已遍布全球海洋,可能会对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塑料在生活中很常见,“微塑料”又是什么?

它为何引发科学家频频关注,又将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危害?

科学界关注海洋微塑料污染最早始于20世纪70年代。

但直到2004年,英国科研人员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关于海洋水体和沉积物中塑料碎片的论文,才首次提出“微塑料”的概念——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纤维、颗粒或者薄膜。

海洋中的微塑料可分为“原生”微塑料和“次生”微塑料两大来源。

“原生”微塑料是指在生产时就是细小的,可直接作为产品或原料使用的塑料微粒,如用于清洁剂、洗面奶,以及工业研磨料、去角质、药物和纺织物的塑料原料等。

“次生”微塑料是指在自然环境中,由大块海洋塑料污染物因物理、化学或生物作用层层分解破碎而形成的细小塑料颗粒。

微塑料难降解,除此以外最大的特性就是粒径细小,数量巨大,非常容易被海洋浮游生物所摄入,它的尺寸越小,危害越大,容易堵塞生物食道。

微塑料另一个特性就是高疏水性,加之有较大面积,容易吸附海水中的多环芳烃等疏水性污染物,并产生富集作用。

而这些疏水性污染物基本都是持久性有机物,大都具有较大生物毒性,能在环境中持久存在,并通过生物食物链进行累积。

最让科学家们担心的是,通过食物链,这些被海洋生物摄取的微塑料最终会进入生物链顶端——人类的体内,威胁人体健康。

科学家们普遍呼吁,世界各国应一道提高塑料制品的回收利用率,并减少使用塑料制品,以降低塑料垃圾对海洋的污染。

(摘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请在文中找出一处运用“下定义”说明方法的句子,抄写在下面。

答案示例:

①“微塑料”的概念——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纤维、颗粒或者薄膜。

②“原生”微塑料是指在生产时就是细小的,可直接作为产品或原料使用的塑料微粒。

③“次生”微塑料是指在自然环境中,由大块海洋塑料污染物因物理、化学或生物作用层层分解破碎而形成的细小塑料颗粒。

(以上三处,写出一处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下定义是以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概括的说明方法。

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

其格式多为“×××(种概念)是×××的×××(属概念)”。

2.简要概括微塑料具有哪些特性。

参考答案:

难降解,粒径细小,数量巨大,容易被海洋浮游生物所摄入,高疏水性。

解析:

本题考查说明事物的特征。

文章首先介绍什么是微塑料,然后介绍了微塑料的种类,在此基础上,第五段说明了微塑料的特性。

文章第五段首先说明微塑料的首要特征是“难降解”,“除此以外最大的特性就是粒径细小,数量巨大,非常容易被海洋浮游生物所摄入”,接着说明“微塑料另一个特性就是高疏水性”。

把这些语句中的关键词提取出来,即可简要回答问题。

3.“微塑料已遍布全球海洋,可能会对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这句话中“可能”一词有什么具体作用?

参考答案:

“可能”一词表示微塑料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推测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解析:

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可能”是一种推测与估计,不是绝对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因为微塑料对生态系统造成的负面影响缺少具体的数据或证据,所以,微塑料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只能是一种推测或估计,这样说更符合事实情况,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二、(2018·湖北江汉油田、潜江、天门、仙桃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给地球降温,别想了

漆 文

①根据2015年签订的巴黎气候协定,到2020年,我们要将全球气温平均升幅控制在比工业革命之前的气温高2℃以内。

如今只剩下不到两年的时间了,我们真的可以做到吗?

科学家告诉我们,答案是肯定的,给地球降温并不难,让我们看看科学家有什么妙招。

②给地球降温的方法并不少。

温室效应的诱因主要是二氧化碳,给地球降温,首先要考虑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其中一个办法就是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固体化起来。

那么该如何固碳呢?

③固碳方法其一,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岩石,也就是碳酸盐矿物。

但直接将二氧化碳气体矿化需要千万年的时间,所以需要先将二氧化碳溶解制成碳酸氢钠溶液,再将其注入地下400米到800米深处的玄武岩层中。

为什么选择玄武岩呢?

因为它常见、分布范围广,并且碳酸氢钠呈酸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