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六单元复习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01894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第六单元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语文第六单元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语文第六单元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语文第六单元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语文第六单元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语文第六单元复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语文第六单元复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语文第六单元复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语文第六单元复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第六单元复习题.docx

《语文第六单元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第六单元复习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第六单元复习题.docx

语文第六单元复习题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六单元(人间真情)体会:

我体会到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互相帮助。

第二十课《古诗两首》

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篇精读课文,为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

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

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巨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

二、课内知识

1、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

《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

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与祝福。

2、诗句意思

(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这句诗的意思是:

我的好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由黄鹤楼出发,乘船东行到扬州去。

“烟花三月”写出了三月的扬州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景象。

(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句诗的意思是:

我伫立江边,目送友人的小舟愈行愈远,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望见浩浩荡荡的江水流向天际。

“孤帆”并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说诗人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好友乘坐的那只帆船上。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两行诗由写景转入送别:

朋友,请再喝尽这杯醇香的美酒吧,等你西行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友了。

“更”字表明(酒已劝了多次、尽了多杯。

3.相关链接:

送别诗:

王维《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高适《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三、课内阅读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代大诗人________,其中诗中的“故人”是________。

我们以前学过这位作者的诗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

我还知道他另外一首赠别诗是________。

我们学过的这位“故人”的诗有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紧扣一个“送”字展开,“送”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送”的地点是_________,“送”时的感情是__________。

诗中最能体现这种感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此诗为_____朝诗人____所作。

诗人送别友人是在____季。

这首诗不直接抒发离情别意,而是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

他的思乡诗《___________》也非常有名。

(2)解释下列字的意思。

使:

____浥:

_____尽:

_____更:

_______

(3)写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为送别,汪伦送李白“忽闻岸上踏歌声”,以歌送别;李白送孟浩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目送别;王维送元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酒送别;高适送董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话送别。

第二十一课《搭石》

一.作者:

刘章;讲了一条无名小溪里人们摆放的,任人走,任人踏,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情感的一排排搭石;告诉我们要能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人性美,和学会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课文写的是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体现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

二、课内知识

1、对句子的理解。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含义:

一块块、一排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语。

这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

2、《搭石》表现了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3、第2自然段重点描写了调整搭石的老人,“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生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第3自然段对“一行人走搭石”的描摹,实实在在地体现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作者描写一行人走搭石时动作的协调有序,“像轻快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仿佛在我们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

第4自然段写生活在山里的纯朴的人们,相互谦让,互敬互助,尊老爱老,而且“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那里的每一个人都有着这样美好的心灵,从“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

?

”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

?

”这两个事例中,我们不但能够看到一幅幅和

谐的画面,也能够感受到画中人物的美好心灵。

三、课内阅读题: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

()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相背(bēibai)背(bēibai)过去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家常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所当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话通过描写走搭石的两种情景来反映乡亲们的感情,这两种情景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从中可以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仿写句子。

例: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假如遇上怀抱小孩的大嫂,____________总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遇上身体虚弱的病人,____________总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

美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美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芬芳。

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十二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一、作者:

竹林;讲了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有着美好的情感,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有着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二、课内知识洒满()飘来()满怀()跨越()

(3)“这并不重要”,“这”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生命桥”指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你对“静静”的理解,把句子补充完整。

大地震刚过,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没有考虑到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考虑到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考虑到___________________,他考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5)小钱除了要感谢台湾青年为他捐献骨髓,他还要感谢谁?

为什么?

第二十三课《卡罗纳》

一、作者:

(意大利)亚米契斯;讲了小男孩卡罗纳在遭遇失去母亲的巨大不幸时,身边的人真诚地理解他、热情地安慰他、默默地关爱他;告诉我们要能从讲述的故事中体会到人与人之间要真诚理解、互相关爱,以及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情进行细致描述的方法。

第二十四课《给予是快乐的》

一、作者:

(美)丹·克拉克;讲了圣诞节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使他深深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告诉我们要助人为乐、无私奉献。

二、课内阅读题:

男孩跳下车,三步两步跑上台阶进了屋。

不一会儿他出来了,背着一个小孩,显然是他的弟弟,看上去腿有残疾。

他把弟弟放在最下面的台阶上,两个人紧靠着坐下。

他指着保罗的车说看见了吗很漂亮对不对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将来我也要送你一辆这样的新车到那时候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看我跟你讲的那些好看的圣诞礼物了

保罗的眼睛湿润了。

他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了车里。

那个男孩眼睛里闪着喜悦的光芒,

也坐了进去。

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这个夜晚,保罗从内心感受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

(1)给节选的第一小节加上标点。

(2)根据下面的意思在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

1、仔细地看。

()

2、不转眼珠地看,形容注意力集中。

()

3、形容忽然醒悟。

()

(3)文中说“当时我并不明白母亲的用意”,后来我恍然大悟,我开始不明白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我明白了母亲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课文内容想象补充句子。

1、母亲把我推开,她目不转睛地望着卡罗纳,仿佛在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爱是当别人在困难时,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爱是让绝望的人重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知识检测

一、看拼音,写词语。

(7分)

súyǔxìngyùnyízhízàntíngxíjīkuàyue

()()()()()()

每年汛期,shānhongbàofā(),溪水měngzhǎng(),人们出工要脱鞋Wǎnkù(),人们发现有搭石不píngwěn(),就找来heshì()的石头搭上;在搭石上走,要快才容易保持píngheng(),动作要xietiáoyǒuxù()。

二、请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其中2个词语各写一句话。

(11分)

突如()()理所()()人影()()

()()一致()()兴趣()()亲情

屏()凝()号()大()()车千()

三、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7分)

急:

A焦躁B迅速、又快又猛C严重D气恼、发怒

1、气急败坏()2.焦急万分()3、水流湍急()4、情况紧急(之:

A的B代词,代替人或事物C往到

1、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送孟浩然之广陵()3、无价之宝()

四、选词填空。

(7分)

沉重严重慎重庄重

1、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有()的白血病。

2、他神情(),好像暗下决心。

誓为国家统一殊死拼搏。

3、蟋蟀常常()地选择住址。

4、面对这样的情况,大家的心情都十分(),一时不知该怎样处理。

期待等待对待

4、有一位青年正满怀希望,()着他的骨髓。

5、放学了,我()着妈妈来接我。

6、他()每一个人都那么热心。

五、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8分)

希望近义词()谴责近义词()

宽裕反义词()喜悦反义词()

六、按课文填空。

(15分)

1、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的石头,按照()的间隔,在小溪里()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

2、两岸()用爱心架起了一座()海峡的()。

那血脉亲情,如同(),必将()传下去。

3、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这首诗是()在为()送别时写的。

“之”的意思是()“故人”的意思是()。

七、连一连。

(5分)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芙蓉楼送辛渐》王维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昌龄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元二使安西》王勃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别董大》李白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赠汪伦》高适

 

修改病句

1、小红基本上完成了全部暑假作业。

2、上课铃响了,校园里马上顿时安静了下来。

3、这是高傲的一只白鹅。

4、巨人看到了孩子们幸福的笑脸和欢乐的歌声。

5、经常来这里的人,大概一定看到彩虹。

6、她伟大,因此它是母亲。

7、这礼物,是一位即将就要远行的朋友送给我的。

8、春天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季节。

9、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10、卡罗纳的所有同学都望着他,只有我没有望。

11、《飞向蓝天的恐龙》这篇课文对我很感兴趣。

12、妈妈回忆起了过去的往事。

13、由于起床晚了,我穿上大衣和帽子朝学校匆匆地跑过去。

14、它的工具那样柔弱,因为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15、我们要发挥优点,取得更好的成绩。

16、天天听着鸟儿歌唱。

17、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一定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

18、读了《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课,深受启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