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学期综合实践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02646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7.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学期综合实践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六年级上学期综合实践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六年级上学期综合实践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六年级上学期综合实践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六年级上学期综合实践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六年级上学期综合实践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六年级上学期综合实践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六年级上学期综合实践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六年级上学期综合实践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六年级上学期综合实践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六年级上学期综合实践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六年级上学期综合实践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六年级上学期综合实践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六年级上学期综合实践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六年级上学期综合实践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六年级上学期综合实践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六年级上学期综合实践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六年级上学期综合实践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六年级上学期综合实践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六年级上学期综合实践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学期综合实践教案.docx

《六年级上学期综合实践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学期综合实践教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上学期综合实践教案.docx

六年级上学期综合实践教案

2019-2020年六年级上学期综合实践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人们在休闲时间里开展的各种各样活动有的是健康的,有的是不健康的。

2、懂得不健康的休闲活动不仅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文明风尚的建立。

3、用行动抵制不健康活动的侵害,积极参加或开展健康的、有利于我们成长的活动。

教学理念:

(1)以教材内容为载体,依托教材、超越教材、延伸教材。

(2)注重课堂师生情感的沟通

(3)培养自主探究的精神,重视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全过程,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重点:

懂得不健康的休闲活动不仅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文明风尚的建立。

难点:

用行动抵制不健康活动的侵害,积极参加或开展健康的、有利于我们成长的活动。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活动一我看休闲活动

【课型:

   总第  课时】

1、师:

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调查休闲时候大家在做什么?

现在清在小组里交流。

2、交流:

多种多样的休闲活动。

(1)每个同学将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在小组交流。

(2)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小组汇总,把全小组同学的内容合在一张表上。

(注意:

相同的进行合并。

(3)班级交流。

各小组将自己了解的情况向全班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与学生一起汇总,从中可以看到生活在我们周围的人们休闲时候开展了哪些活动。

3、讨论:

这些休闲活动哪些是健康的?

哪些是不健康的?

为什么?

(1)学生广泛发表自己的意见。

看看这些休闲活动哪些是健康的?

哪些是不健康的?

为什么?

(2)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选出观点不一致的项目作为专题进行深入讨论。

如:

教材中提到的“麻将是非小辩论”。

(3)讨论小结。

在讨论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

参加休闲活动应坚持一个原则,把握好一个度,那就是任何活动要有益自己的身心健康,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文明。

 

第二课时活动二休闲活动树新风

【课型:

   总第  课时】

我们社区的新风尚

(1)师:

各地人们追求高品质、高品位的休闲生活的信息,看看这些新风尚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2)利用课前调查自己社区的人们有关休闲活动的情况,组织交流:

在社区人们的休闲活动中,哪些是新风尚?

这些新风尚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变化?

(3)体验讨论。

什么是高品质、高品位的的休闲活动?

2、师:

让我们为社区休闲活动提提建议。

(1)交流。

在我们的社区休闲活动中,你认为还有哪些是品位不高或不满意的?

(2)小组讨论。

选择大家认为好的的办法给社区提建议。

用各种形式表达你的建议,可以是唱跳的;也可以是文字的等。

(3)交流建议。

一边交流,一边评价,这些建议怎样?

可以给大家带来什么?

 

第三、四课时活动三走进流行文化

【课型:

   总第  课时】

1、师:

流行文化是我们休闲活动的一种方式,大家知道什么是流行文化吗?

我们经历过哪些流行文化?

2、班级交流。

你喜欢流行文化中的哪些形式?

有什么感受?

3、读读教材中提供报道,说说我们的看法。

4、师:

在我们的身边有没有不健康的流行文化?

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5、讨论。

怎样抵制流行文化中的垃圾文化对我们的不利影响?

6、学生寻找多种办法。

如:

不参加;寻找其他健康的休闲方式;创编健康的内容等。

7、师:

阅读,也是一种休闲方式。

我们可以选择这健康的休闲方式。

你喜欢读的书有哪些?

谈谈你的感想?

8、小组活动。

用健康的内容抵制垃圾文化。

各小组选择编童谣或做游戏等形式进行创编活动。

引导学生就近期学生中流行的玩耍形式进行内容创编,不只拘泥于教材中提供的形式。

9、交流创编成果。

 

二、中秋月儿圆

一、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主动了解中秋节的热情,促使学生感受我国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

2、通过对中秋节有关资料的搜集,继续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

4、为学生提供一个张扬个性的舞台,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人格。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能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了解中秋节。

2、能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实践成果,张扬学生的个性。

教师准备:

搜集素材,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三、课时安排:

本活动可安排4节课时间完成

四、准备:

学生准备:

课前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伙伴自由组成4个小组,每个学习小组从中秋节的来历、习俗、诗词以及月饼中选择其中一个方面通过上网等途径搜集相关的资料,并制作资料卡片。

五、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课型:

   总第  课时】

探寻中秋节的来历、了解中秋节的习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音乐《花好月圆》,营造一种中秋的氛围。

展示圆月的画面,引出仅次于春节的我国传统佳节——中秋节

二、中秋节的传说与民间故事

1、有谁能来讲讲有关中秋节的传说,中秋节的起源及一些民间故事?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

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

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

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

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

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

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

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2、看来中秋节是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

根据我国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节”,也称八月节、八月半;因这天的主要活动是围绕“月”进行的,有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又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二、了解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月儿圆”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文人采用不同的形式来过中秋节,那寻常老百姓又是怎样过中秋呢?

(学生讲出各种贺中秋的民俗活动

1、引出——吃月饼、送月饼

月饼的外形——圆,象征团圆,表达合家团圆。

饼中有馅,表面有花纹,花纹主要有月亮、桂树、玉兔等在圆中表达美好的愿望。

现代的花纹设计更是各异,别致。

(欣赏月饼图片若干张)

师:

展示月饼事物,并简单介绍圆形设计的骨式。

(对称、均衡)

生:

动动手,设计一个别致、精美的月饼图案。

(背景播放轻快的音乐)

学生作品欣赏。

由学生自己讲解自己的设计意图。

2、中秋灯谜

师:

在许多地方八月十五这天会有灯会,其中一项就是猜灯谜。

得月楼前先得月。

猜一字(棚)

重逢。

猜一字(观)

举杯询包拯。

打一句宋词(把酒问青天)

十五的月亮。

打一成语(正大光明)

(给猜对的学生发一样小奖品,如中秋贺卡。

 

第二课时

【课型:

   总第  课时】

欣赏、创作古往今来书写中秋的作品

一、书写中秋的古诗交流

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团圆节这份思念当然会更密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期,诗人就会用诗词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1、出示图片1

师问:

我们来看这幅画,同学们脑中有没有最佳的诗句来配这幅画中的情景。

——(李白的《静夜思》)

请两位学生对李白的诗进行再现,体会一下李白中秋之夜时的心情。

(两位学生表演、展示)

以下方法同。

2、关山月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3、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4、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5、中秋登楼望月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6、十五夜抵建宁徐渭

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长桥见月圆。

渐上远烟浮草际,忽依高阁堕檐前。

二、学唱《水调歌头》

1、听歌赏词

欣赏歌曲王菲《但愿人长久》,原唱者邓丽君。

2、跟着音乐哼唱。

3、介绍作词者苏轼《水调歌头》:

在中秋佳节,伟大词人苏轼也特别思念与他相别已有六年的弟弟而写的词,这首词上片写的是对人生的执着(即使他在为官中有坎坷),下片写的是他是怎样看待对弟弟的思念,人有悲欢离合,同月有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常理,无需太过伤感,但可以从共同赏月中相互慰籍,表现苏轼热爱生活,情怀豁达的一面。

千里共婵娟,婵娟——月亮

古代诗人赋予月亮还有很多美称:

玉盘、玉兔、冰轮,玉轮、蟾宫、金镜、丹桂、素娥、夜光等等。

(引导学生再去找更多的)三、尝试创作书写中秋的诗

1、欣赏了古今吟唱中秋的诗,你是否也能尝试着来写一首诗呢?

2、学生构思、练写

3、交流,把较好地收藏。

 

第三、四课时

【课型:

   总第  课时】

忆中秋品月饼

一、介绍中秋节的月饼

1、说到过中秋节,文人墨客会把酒临风,落笔成文。

而对于老百姓来说,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月饼,是最平常不过的事。

哪个组的同学搜集了有关月饼的资料,请给大家介绍介绍?

2、中秋月饼组汇报。

3、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月饼的种类、口感以及包装都越来越好。

我这儿就有一组月饼的图片,非常想和你们一起浏览,行吗?

多媒体演示:

一组月饼画面师生共同浏览。

4、如果请你用四个字来形容刚才你所看到的画面或者是表达你此时的感受,你会用哪四个字?

指名交流。

二、品月饼

1、观察月饼

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带来的月饼(外形、图案等)

给大家说说你的月饼是什么样的。

(要求有一定的描述顺序)

2、闻月饼

切开月饼,闻闻月饼的味道,用一两句话跟大伙形容一下。

3、吃月饼

我们在吃之前,要先来明白一个道理,我们这个班级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面,有好东西吃,你是先自己吃呢还是先给别人吃呢?

你想给谁吃?

(生:

我想送给我的好朋友。

/我想送给老师……)

师:

我们不光要送出月饼,还要送出我们的祝福,送出我们的亲情,在赠月饼时,要对对方说一句祝福的话并做一个令人感到亲热的动作。

(请同学个别送月饼,在送月饼的同时送出自己祝福的语言。

师:

现在我们可以下位子去向这个教室里的任何人送去自己中秋的祝福,拥抱他,并对他说一句祝福的话。

三、在自行车的世界里

亲爱的同学:

自行车是由人力脚踏驱动的、至少有两个车轮的陆地交通车辆,俗称自由车、脚踏车或单车。

自行车无噪音、无污染、重量轻、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使用和维修方便,既能作为代步和运载货物的工具,又能用于体育锻炼,因而为人们所广泛使用。

为了了解自行车的现在状况,请根据提示填写信息。

谢谢你的合作!

1.你家里有哪些交通工具?

你家有没有自行车?

2.你觉得现在的自行车和以前的自行车有哪些差别?

3你觉得现在的自行车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

需要在哪些方面作出改进?

4.你觉得现在的自行车有哪些优点?

5.希望将来的自行车新增哪些功能?

第一课时

【课型:

   总第  课时】

活动一:

自行车的历史自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问世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时至今日,自行车已成为世界上人们使用最多、最简单、最实用的交通工具。

提出问题:

1.自行车的发明?

2.谁发明了第一辆最原始的自行车?

3.第一辆自行车是什么样子的?

4.自行车的演变我知道自行车问世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还有„„

收集资料

时间

国家

发明人

类型

具体疑问:

我的收获:

通过这次活动,我对自行车有了更多的了解。

我们是通过等途径收集相关信息的。

我们组对调查完成情况的评价是。

 

第二课时活动二:

自行车的秘密

【课型:

   总第  课时】

自行车为什么能动?

一辆自行车包括很多部件,它们都有什么作用?

为什么要如此设计,这些问题你想过吗?

快快行动起来,自己动手,探究自行车的各种秘密吧。

提出问题:

1、通过观察:

对自行车提出的疑问。

2、对自行车构造进行归纳:

导向系统驱动系统制动系统

观察与发现

1、车灯、支架等其它部件有什么作用?

2、参观自行车专卖行了解,电动自行车的知识。

我的收获:

1、我学到很多有关自行车的知识。

2、在这次探究活动中,我知道了如何利用观察法、实验法来解答心中的疑问。

具体情况:

1、.对自行车的结构,我想探究的问题还有。

2、具体问题:

 

第三课时活动三:

我们学修自行车

【课型:

   总第  课时】

自行车在我国是一种很普遍又十分便利的交通工具,人们在上下班和郊游时都经常用它。

骑自行车和跑步、游泳一样,是一种最能改善人们心肺功能的耐力性锻炼。

调查

1、自行车与生活、骑车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2、修自行车要注意哪些事项?

3、要做到安全骑车,应该怎样做?

a、遵守交通规则

b、出行前检查自行车,提高骑车技术

c.、平时做好车的维护与保养讨论

1、讨论自行车的优缺点。

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的优点

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的缺点

总结:

我的收获通过这次活动,我知道了骑自行车的安全事项,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通过调查实践总结了一些经验本活动的评价老师的评价同学的评价。

 

第四课时我们来设计自行车

【课型:

   总第  课时】

一、说构想

1、改变自行车的样式

自行车的样子能否改成像海水中许多海洋动物的形状,比如海豚、海狮等,它们的身体都是流线形的,如果自行车也能是这个样子,那么自行车的速度就会快许多,而且骑起来也比较省力。

未来的自行车能否是组合型的,由多辆小型自行车组成,如果需要的话还可以把自行车分散成多辆,便于多人骑,就像变形金钢一样。

2、改进白行车的功能:

.第一种在自行车前装上一种红外线感应器。

如果自行车在无法刹车或来不及刹车的情况下,红外线感应器能提早提醒你。

前面有车辆,让你先做出反应,避免发生事故。

第二种是在车上装有一些降温器具,比如像微型电风扇,小型冰箱,那么在冰箱中可以放些冰块,在必要时拿出来食用,降低体温。

还可在自行车上装上反光镜、指示灯、挡风板等一些有利人们在骑自行车时保持安全的装备。

第三种制成陆空两用车、水陆两用车、太阳能车、母婴车。

二、画设计图(根据想象设计的未来自行车)

评比

本活动的评价老师的评价同学的评价

谈收获教师收获本次实践活动教师以新课程理念下的综合实践活动宗旨为突出点,把活动与身边实际有机的结合,尤其是在学生研究中出现的偶发事件及困难问题的解决,没有包办代替,而是适时进行引导和指导,培养了孩子们实际生活中的抗挫能力及合作意识。

教师尊重学生的选择和要求,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学生自主学习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四、防灾减灾大行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与防灾减灾有关知识;

2.了解防灾减灾活动的重要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收集资料,设想人类未来的防灾减灾工作;

2、能多途径地获得资料并通过对众多材料进行选择、归纳、分析,形成观点并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

3、初步学会根据自然灾害成因,确定防灾减灾措施的方法。

4、通过调查当地防灾减灾的做法以及效益,初步掌握调查研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明白对于自然灾害,我们只能预防和减轻灾害程度而不能避免的道理,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和灾害意识;

2、通过学习,强化人类战胜自然灾害的坚定信念;

3、通过了解许多灾害在其带来灾害的同时,还有其有利的一面,进一步掌握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

1、我国防灾减灾的做法

2、重大减灾项目

教学难点:

主要减灾项目的分布与防治方向。

教学课时:

4课时

讲授过程

第一、二课时

【课型:

   总第  课时】

导入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种类繁多、发生频繁和危害严重的国家,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等高新技术,对重大自然灾害进行监测评价,为政府和有关部分提供及时、准确和可靠的信息,使防灾、减灾和救灾有充分的科学依据是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保障的重大问题。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内容,说明防灾减灾的必要性、政府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以及我国防灾减灾的方针政策。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防灾减灾的必要性——自然灾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为了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减灾防灾;

(2)政府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各级政府努力采取多方面措施减轻自然灾害的破坏和损失,在防灾减灾中,起着核心作用;

(3)我国防灾减灾的方针——“以防为主,防、抗、救结合”。

阅读阅读课本教材,人类改造自然、战胜自然的愿望与努力,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献身科学技术的志向。

小结:

自然灾害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需要用系统科学的方法研究整个灾害系统的规律,统筹安排,采取多个途径、多种措施,形成结构完整、有序运作的减灾系统工程。

过渡

 

第三、四课时

【课型:

   总第  课时】

近几年,灾害次数越来越频繁,规模越来越大,种类也不断增多,人类生存和发展受到的威胁日益严重;但是传统的防灾减灾措施的预警和监测水平不能满足当前人类防灾减灾的需要。

(1)防灾减灾的必要性——自然灾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为了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减灾防灾;

(2)政府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各级政府努力采取多方面措施减轻自然灾害的破坏和损失,在防灾减灾中,起着核心作用;

(3)我国防灾减灾的方针——“以防为主,防、抗、救结合”

小结:

随着气候变异和社会经济发展、生产规模扩大和社会财富的积累,新时期自然灾害呈现出损失日益加重的趋势;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已经成为新时期救灾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

所以,早期预警、应急响应和紧急救援是新时期综合减灾工作重点开展的内容,早期预警是防灾备灾的科学依据,应急响应和紧急救援是提高减灾效率、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的重要保证。

目前,我国已建立了重大自然灾害的历史数据库和背景数据库,从全国范围的角度,宏观地研究了自然灾害的危险程度分区和成灾规律。

同时还选择了上述重大灾种进行了详细的监测评价技术方法与应付突发性灾情的研究,建立了各自的感遥--地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对经常性和突发性自然灾害的监测评价功能。

适时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十一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建立监测制定,制定监测规范,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监测网络,加强对环境监测的管理。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

 第二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业环境的保护,防治土壤污染、土地沙化、盐渍化、贫瘠化、沼泽化、地面沉降和防治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水源枯竭、种源灭绝以及其他生态失调现象的发生和发展,推广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及植物生长激素。

五、武器万花筒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武器在战争中的作用,了解现代国防的特点。

2、通过军事知识的初步了解和学习,激发学生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3、学生通过活动懂得“我与国防”的关系,明确只有学好本领,才能保家卫国的道理。

二、活动准备

1、准备“国庆五十周年”阅兵式VCD、国防教育系列片录象。

2、与苏州军分区政治部取得联系。

3、学生准备航模、海模、车模。

三、教学课时:

4课时

四、活动设计

第一、二课时

【课型:

   总第  课时】

(一)观看录像

1、学生集中观看“国庆五十周年”阅兵式VCD、“跨世纪的国防之路”教育系列片录像,了解中国国防的现状。

2、用表格等形式记录中国国防从清朝末年到现在的发展状况,从武器装备、兵力、军费等方面记录。

(二)学生分组,搜集资料

1、上网查资料(键入“军事天地”“国防教育”等关键词);

2、看书(教师借来《军事博览》《军事天地》等书刊供学生阅读,也可到图书馆、新华书店阅读有关书刊)。

3、访问军分区解放军。

4、参观国防教育陈列室等。

例如:

a.搜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国,投入武器装备、军费、兵力、阵亡人数;

b.搜集海湾战争资料;

c.搜集近十几年世界局部战争资料;

d.搜集中国、朝鲜、韩国、日本、美国、俄国、英国、法国等武器装备、国防科技发展近况;

e.搜集“我最喜欢的将军”“我最喜欢的英雄”资料等。

(三)整理资料

搜集材料途径

材料内容

汇报形式

 

第三、四课时

【课型:

   总第  课时】

(一)总结汇报

1、电子小报演示并介绍(如“世界武器纵横”“中国周边军情”“英雄赞歌”“军事小常识”)。

2、图片显示,介绍一种现代高科技武器或讲一个英雄、将军的故事。

3、表格显示,“中国国防之路”。

4、播放部分镜头、演讲(如显示鸦片战争、抗日战争、海湾战争某些镜头,以“不忘历史”“我们渴望和平”等为题进行演讲)。

5、小组讨论:

“我与现代国防”的关系。

6、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军事游戏比赛;邀请科技老师指导,进行航模、海模、车模比赛。

7、写感想。

以《我与现代国防》为题,记下活动的经过,并写上自己的感想。

二、课堂总结

三、参考资料

1、国防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生又是进行国防教育的重点和基础。

国防教育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国防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爱祖国、爱家乡,反对外来侵略的观念;热爱人民军队,敬慕英雄、勇于奉献的崇高精神;爱人民,关心他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德;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维护国家和民族公民意识。

2、通过初步了解和学习军事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