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第三版考研笔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03235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15 大小:190.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化学第三版考研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5页
生物化学第三版考研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5页
生物化学第三版考研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5页
生物化学第三版考研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5页
生物化学第三版考研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5页
生物化学第三版考研笔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5页
生物化学第三版考研笔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5页
生物化学第三版考研笔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5页
生物化学第三版考研笔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5页
生物化学第三版考研笔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5页
生物化学第三版考研笔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5页
生物化学第三版考研笔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5页
生物化学第三版考研笔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5页
生物化学第三版考研笔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5页
生物化学第三版考研笔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5页
生物化学第三版考研笔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5页
生物化学第三版考研笔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5页
生物化学第三版考研笔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5页
生物化学第三版考研笔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5页
生物化学第三版考研笔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5页
亲,该文档总共2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化学第三版考研笔记.docx

《生物化学第三版考研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化学第三版考研笔记.docx(2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物化学第三版考研笔记.docx

生物化学第三版考研笔记

王镜岩生物化学考研第三版笔记

第三节生物分子中的作用力

一、两类不同水平的作用力

生物体系有两类不同的作用力,一类是生物元素借以结合称为生物分子的强作用力--共价键,另一类是决定生物分子高层次结构和生物分子之间借以相互识别,结合,作用的弱作用力--非共价相互作用。

二、共价键是生物分子的基本形成力

共价键(covalentbond)的属性由键能,键长,键角和极性等参数来描述,它们决定分子的基本结构和性质。

(一)键能

键能等于破坏某一共价键所需的能量。

键能越大,键越稳定。

生物分子中常见的共价键的键能一般在300--800kj/mol之间。

(二)键长

键长越长,键能越弱,容易受外界电场的影响发生极化,稳定性也越差。

生物分子中键长多在0.1到0.18nm之间。

(三)键角

共价键具有方向性,一个原子和另外两个原子所形成的键之间的夹角即为键角。

根据键长和键角,可了解分子中各个原子的排列情况和分子的极性。

(四)键的极性

共价键的极性是指两原子间电子云的不对称分布。

极性大小取决于成键原子电负性的差。

多原子分子的极性状态是各原子电负性的矢量和。

在外界电场的影响下,共价键的极性会发生改变。

这种由于外界电场作用引起共价键极性改变的现象称为键的极化。

键的极性与极化,同化学键的反应性有密切关系。

(五)配位键对生物分子有特殊意义

配位键(coordinatebond)是特殊的共价键,它的共用电子对是由一个原子提供的。

在生物分子中,常以过渡元素为电子受体,以化学基团中的O、N、S、P等为电子供体,形成多配位络和物。

过渡元素都有固定的配位数和配位结构。

在生物体系中,形成的多配位体,对稳定生物大分子的构象,形成特定的生物分子复合物具有重要意义。

由多配位体所产生的立体异构现象,甚至比手性碳所引起的立体异构现象更为复杂。

金属元素的络和效应,因能导致配体生物分子内键发生极化,增强其反应性,而与酶的催化作用有关。

三、非共价相互作用

(一)、非共价作用力对生物体系意义重大

非共价相互作用是生物高层次结构的主要作用力。

非共价作用力包括氢键,静电作用力,范德华力和疏水作用力。

这些力属于弱作用力,其强度比共价键低一两个数量级。

这些力单独作用时,的确很弱,极不稳定,但在生物高层次结构中,许多弱作用力协同作用,往往起到决定生物大分子构象的作用。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对非共价相互作用的理解,就不可能对生命现象有深刻的认识。

各种非共价相互作用结合能的大小也有差别,在不同级别生物结构中的地位也有不同。

结合能较大的氢键,在较低的结构级别(如蛋白质的二级结构),较小的尺度间,把氢受体基团与氢供体基团结合起来。

结合能较小的范德华力则主要在更高的结构级别,较大的尺度间,把分子的局部结构或不同分子结合起来。

(二)、氢键

氢键(hydrogenbond)是一种弱作用力,键能只相当于共价键的1/30-1/20(12-30kj/mol),容易被破坏,并具有一定的柔性,容易弯曲。

氢原子与两侧的电负性强的原子呈直线排列时,键能最大,当键角发生20度偏转时,键能降低20%。

氢键的键长比共价键长,比范德华距离短,约为0.26-0.31nm。

氢键对生物体系有重大意义,特别是在稳定生物大分子的二级结构中起主导作用。

(三)、范德华力

范德华力是普遍存在于原子和分子间的弱作用力,是范德华引力与范德华斥力的统一。

引力和斥力分别和原子间距离的6次方和12次方成反比。

二者达到平衡时,两原子或原子团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即范德华距离,它等于两原子范德华半径的和。

每个原子或基团都有各自的范德华半径。

范德华力的本质是偶极子之间的作用力,包括定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

极性基团或分子是永久偶极,它们之间的作用力称为定向力。

非极性基团或分子在永久偶极子的诱导下可以形成诱导偶极子,这两种偶极子之间的作用力称为诱导力。

非极性基团或分子,由于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波动,而形成的瞬间偶极子之间的作用力称为色散力。

范德华力比氢键弱得多。

两个原子相距范德华距离时的结合能约为4kj/mol,仅略高于室温时平均热运动能(2.5kj/mol)。

如果两个分子表面几何形态互补,由于许多原子协同作用,范德华力就能成为分子间有效引力。

范德华力对生物多层次结构的形成和分子的相互识别与结合有重要意义。

(四)、荷电基团相互作用

荷电基团相互作用,包括正负荷电基团间的引力,常称为盐键(saltbond)和同性荷电基团间的斥力。

力的大小与荷电量成正比,与荷电基团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还与介质的极性有关。

介质的极性对荷电基团相互作用有屏蔽效应,介质的极性越小,荷电基团相互作用越强。

例如,-COO-与-NH3+间在极性介质水中的相互作用力,仅为在蛋白质分子内部非极性环境中的1/20,在真空中的1/80。

(五)、疏水相互作用

疏水相互作用(hydrophobicinteraction)比范德华力强得多。

例如,一个苯丙氨酸侧链由水相转入疏水相时,体系的能量降低约40kj/mol。

生物分子有许多结构部分具有疏水性质,如蛋白质的疏水氨基酸侧链,核酸的碱基,脂肪酸的烃链等。

它们之间的疏水相互作用,在稳定蛋白质,核酸的高层次结构和形成生物膜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top

第四节生物分子低层次结构的同一性

一、碳架是生物分子结构的基础

碳架是生物分子的基本骨架,由碳,氢构成。

生物分子碳架的大小组成不一,几何形状结构各异,具有丰富的多样性。

生物小分子的分子量一般在500以下,包括2-30个碳原子。

碳架结构有线形的,有分支形的,也有环形的;有饱和的,也有不饱和的。

变化多端的碳架与种类有限的官能团,共同组成形形色色的生物分子的低层次结构--生物小分子。

二、官能团限定分子的性质

(一)官能团是易反应基团

官能团是生物分子中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原子或基团。

含有相同官能团的分子,具有类似的性质。

官能团限定生物分子的主要性质。

然而,在整个分子中,某一官能团的性质总要受到分子其它部分电荷效应和立体效应的影响。

任何一种分子的具体性质,都是其整体结构的反应。

(二)主要的官能团

生物分子中的主要官能团和有关的化学键有:

羟基(hydroxylgroup)有极性,一般不解离,能与酸生成酯,可作为氢键供体。

羰基(carbonylgroup)有极性,可作为氢键受体。

羧基(carboxylgroup)有极性,能解离,一般显弱酸性。

氨基(aminogroup)有极性,可结合质子生成铵阳离子。

酰胺基(amidogroup)由羧基与氨基缩合而成,有极性,其中的氧和氮都可作为氢键供体。

肽链中联接氨基酸的酰胺键称为肽键。

巯基(sulfhydrylgroup)有极性,在中性条件下不解离。

易氧化成二硫键-S-S。

胍基(guanidinogroup)强碱性基团,可结合质子。

胍基磷酸键是高能键。

双键(doublebond)由一个σ键和一个π键构成,其中π键键能小,电子流动性很大,易发生极化断裂而产生反应。

双键不能旋转,有顺反异构现象。

规定用"顺"(cis)表示两个相同或相近的原子或基团在双键同侧的异构体,用"反"(trans)表示相同原子位于双键两侧的异构体。

焦磷酸键(pyrophosphatebond)由磷酸缩合而成,是高能键。

一摩尔ATP水解成ADP可放出7.3千卡能量,而葡萄糖-6-磷酸只有3.3千卡。

氧酯键(esterbond)和硫酯键(thioesterbond)分别由羧基与羟基和巯基缩水而成。

硫酯键是高能键。

磷酸酯键(phosphoesterbond)由磷酸与羟基缩水而成。

磷酸与两个羟基结合时,称为磷酸二酯键。

这两种键中的磷酸羟基可解离成阴离子。

生物小分子大多是双官能团或多官能团分子,如糖是多羟基醛(酮),氨基酸是含有氨基的羧酸。

官能团在碳链中的位置和在碳原子四周的空间排布的不同,进一步丰富了生物分子的异构现象。

三、杂环集碳架和官能团于一体

(一)大部分生物分子含有杂环

杂环(heterocycle)是碳环中有一个或多个碳原子被氮氧硫等杂原子取代所形成的结构。

由于杂原子的存在,杂环体系有了独特的性质。

生物分子大多有杂环结构,如氨基酸中有咪唑,吲哚;核苷酸中有嘧啶,嘌呤,糖结构中有吡喃和呋喃。

(二)分类命名和原子标位

1.分类根据成环原子数目分为五元杂环和六元杂环等。

根据环的数目分为单杂环和稠杂环。

2.命名杂环的命名法有两种,即俗名与系统名。

我国常用外文俗名译音用带"口"旁的汉字表示。

(三)常见杂环

五元杂环:

呋喃,吡咯,噻吩,咪唑等

六元杂环:

吡喃,吡啶,嘧啶等

稠杂环:

吲哚,嘌呤等

四、异构现象丰富了分子结构的多样性

(一)生物分子有复杂的异构现象

异构体(isomer)是原子组成相同而结构或构型不同的分子。

异构现象分类如下:

1.结构异构由于原子之间连接方式不同所引起的异构现象称为结构异构。

结构异构包括:

(1)由碳架不同产生的碳架异构;

(2)由官能团位置不同产生的位置异构;(3)由官能团不同而产生的官能团异构。

如丙基和异丙基互为碳架异构体,a-丙氨酸和b-丙氨酸互为位置异构体,丙醛糖和丙酮糖互为官能团异构体。

2.立体异构同一结构异构体,由于原子或基团在三维空间的排布方式不同所引起的异构现象称为立体异构现象。

立体异构可分为构型异构和构象异构。

通常将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位置上一定的排布方式称为构型。

构型异构是结构相同而构型不同的异构现象。

构型异构又包括顺反异构和光学异构。

构型相同的分子,可由于单键旋转产生很多不同立体异构体,这种现象称为构象异构。

互变异构指两种异构体互相转变,并可达到平衡的异构现象。

各种异构现象丰富了生物分子的多样性,扩充了生命过程对分子结构的选择范围。

(二)手性碳原子引起的光学异构

左手与右手互为实物与镜像的关系,不能相互重合。

分子与其镜像不能相互重合的特性称为手性(chirality),生物分子大多具有手性。

结合4个不同原子或基团的碳原子,与其镜像不能重合,称为手性碳原子,又称不对称碳原子。

手性碳原子具有左手与右手两种构型。

具有手性碳原子的分子,称为手性分子。

具有n个手性碳原子的分子,有2n个立体异构体。

两两互有实物与镜像关系的异构体,称为对映体(enantiomer)。

彼此没有实物与镜像关系的,称为非对映体。

对映体不论有几个手性碳原子,每个手性碳原子的构型都对应相反。

非对映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手性碳原子,其中只有部分手性碳原子构型相反。

其中只有一个手性碳原子构型相反的,又称为差向异构体(epimer)。

手性分子具有旋光性,所以又称为光学异构体。

手性分子构型表示法:

有L-D系统和R-S系统两种。

生物化学中习惯采用前者,按系统命名原则,将分子的主链竖向排列,氧化度高的碳原子或序号为1的碳原子放在上方,氧化度低的碳原子放在下方,写出费歇尔投影式。

规定:

分子的手性碳处于纸面,手性碳的四个价键和所结合的原子或基团,两个指向纸面前方,用横线表示,两个指向纸面后方,用竖线表示。

例如,甘油醛有以下两个构型异构体:

人为规定羟基在右侧的为D-构型,在左侧是L-构型。

括号中的+,-分别表示右旋和左旋。

构型与旋光方向没有对应关系。

具有多个手性碳原子的分子,按碳链最下端手性碳的构型,将它们分为D,L-两种构型系列。

在糖和氨基酸等的命名中,普遍采用L,D-构型表示法。

(三)单键旋转引起构象异构

结合两个多价原子的单键的旋转,可使分子中的其余原子或基团的空间取向发生改变,从而产生种种可能的有差别的立体形象,这种现象称为构象异构。

构象异构赋予生物大分子的构象柔顺性。

与构型相比,构象是对分子中各原子空间排布情况的更深入的探讨,以阐明同一构型分子在非键合原子间相互作用的影响下,所发生的立体结构的变化。

(四)互变异构

由氢原子转移引起,如酮和烯醇的互变异构。

DNA中碱基的互变异构与自发突变有关,酶的互变异构与催化有关,在代谢过程中也常发生代谢物的互变异构。

第五节生物大分子

一、定义

生物大分子都是由小分子构件聚合而成的,称为生物多聚物。

其中的构件在聚合时发生脱水,所以称为残基。

由相同残基构成的称为同聚物,由不同残基构成的称为杂聚物。

二、结构层次

生物大分子具有多级结构层次,如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

三、组装

一级结构的组装是模板指导组装,

高级结构的组装是自我组装,一级结构不仅提供组装的信息,而且提供组装的能量,使其自发进行。

四、互补结合

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结合是互补结合。

这种互补,可以是几何形状上的互补,也可以是疏水区之间的互补、氢键供体与氢键受体的互补、相反电荷之间的互补。

互补结合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体系能量,使复合物稳定。

互补结合是一个诱导契合的过程

注:

本笔记第一章为生物分子的概述,介绍了生物分子的的特征及部分有机化学的基本内容,本章为提取各章节生物化学相关基础(有机化学知识),主要来源于第一章内容。

掌握该部分知识有助于生物化学的学习。

本章只作基础内容添加入本笔记,本章考点少。

第一章   糖

一、 糖的概念

糖类物质是多羟基(2个或以上)的醛类(aldehyde)或酮类(Ketone)化合物,以及它们的衍生物或聚合物。

据此可分为醛糖(aldose)和酮糖(ketose)。

还可根据碳层子数分为丙糖(triose),丁糖(terose),戊糖(pentose)、己糖(hexose)。

最简单的糖类就是丙糖(甘油醛和二羟丙酮)

由于绝大多数的糖类化合物都可以用通式Cn(H2O)n表示,所以过去人们一直认为糖类是碳与水的化合物,称为碳水化合物。

现在已经这种称呼并恰当,只是沿用已久,仍有许多人称之为碳水化合物。

二、 糖的种类

根据糖的结构单元数目多少分为:

(1)单糖:

不能被水解称更小分子的糖。

(2)寡糖:

2-6个单糖分子脱水缩合而成,以双糖最为普遍,意义也较大。

(3)多糖:

均一性多糖:

淀粉、糖原、纤维素、半纤维素、几丁质(壳多糖)

不均一性多糖:

糖胺多糖类(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等)

(4)结合糖(复合糖,糖缀合物,glycoconjugate):

糖脂、糖蛋白(蛋白聚糖)、糖-核苷酸等

(5)糖的衍生物:

糖醇、糖酸、糖胺、糖苷

三、 糖类的生物学功能

(1)提供能量。

植物的淀粉和动物的糖原都是能量的储存形式。

(2)物质代谢的碳骨架,为蛋白质、核酸、脂类的合成提供碳骨架。

(3)细胞的骨架。

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肽聚糖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4)细胞间识别和生物分子间的识别。

细胞膜表面糖蛋白的寡糖链参与细胞间的识别。

一些细胞的细胞膜表面含有糖分子或寡糖链,构成细胞的天线,参与细胞通信。

红细胞表面ABO血型决定簇就含有岩藻糖。

第一节 单糖

一、 单糖的结构

1、 单糖的链状结构

确定链状结构的方法(葡萄糖):

 a.与Fehling试剂或其它醛试剂反应,含有醛基。

 b.与乙酸酐反应,产生具有五个乙酰基的衍生物。

 c.用钠、汞剂作用,生成山梨醇。

       图2

最简单的单糖之一是甘油醛(glyceraldehydes),它有两种立体异构形式(Stereoismericform),图7.3。

这两种立体异构体在旋光性上刚好相反,一种异构体使平面偏振光(Planepolarizedliyot)的偏振面沿顺时针方向偏转,称为右旋型异构体(dextrorotary),或D型异构体。

另一种异构体则使平面偏振不的编振机逆时针编转,称左旋异构体(levorotary,L)或L型异构体。

像甘油醛这样具有旋光性差异的立体异构体又称为光学异构体(Cpticallsmer),常用D,L表示。

以甘油醛的两种光学异构体作对照,其他单糖的光学异构构与之比较而规定为D型或L型。

差向异构体(epimer):

又称表异构体,只有一个不对称碳原子上的基因排列方式不同的非对映异构体,如D-等等糖与D-半乳糖。

链状结构一般用Fisher投影式表示:

碳骨架、竖直写;氧化程度最高的碳原子在上方,

2、 单糖的环状结构

在溶液中,含有4个以上碳原子的单糖主要以环状结构。

单糖分子中的羟基能与醛基或酮基可逆缩合成环状的半缩醛(emiacetal)。

环化后,羰基C就成为一个手性C原子称为端异构性碳原子(anomericcarbon-型头异构体。

-型及atom),环化后形成的两种非对映异构体称为端基异构体,或头异构体(anomer),分别称为

环状结构一般用Havorth结构式表示:

用FisCher投影式表示环状结构很不方便。

Haworth结构式比Fischer投影式更能正确反映糖分子中的键角和键长度。

转化方法:

①画一个五员或六员环

②从氧原子右侧的端基碳(anomeriocarbon)开始,画上半缩醛羟基,在Fischer投影式中右侧的居环下,左侧居环上。

构象式:

Haworth结构式虽能正确反映糖的环状结构,但还是过于简单,构象式最能正确地反映糖的环状结构,它反映出了糖环的折叠形结构。

3、 几种重要的单糖的链状结构和环状结构

(1)丙糖:

D-甘油醛  二羟丙酮

(2)丁糖:

D-赤鲜糖   D-赤鲜酮糖

(3)戊糖:

D-核糖  D-脱氧核糖  D-核酮糖   D-木糖   D-木酮糖

型)   D-果糖-型及(4)己糖:

D-葡萄糖(

(5)庚糖:

D-景天庚酮糖

4、 变旋现象

)之间可以相互转变,最后达到一个动态平衡,称为变旋现象。

、在溶液中,糖的链状结构和环状结构(

型占63%,链式占1%。

型占36%,C。

原因就是葡萄糖的不同结构形式相互转变,最后,各种结构形式达到一定的平衡,其中-D-(+)葡萄糖分别溶于水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其旋光率都逐渐转变为+52.7-D-(+)葡萄糖与从乙醇水溶液中结晶出的D—glucose称为α-D-(+)Glucose([α]20D=+113°),从吡啶溶液中结晶出的D—glucose称为β-D-(+)glucose([α]20D=+18.7°)。

图5葡萄糖的变旋

5、 构型与构象

构型:

分子中由于各原子或基团间特有的固定的空间排列方式不同而使它呈现出不同的较定的立体结构,如D-甘油醛与-D-葡萄糖是环状葡萄糖的两种构型。

-D-葡萄糖和L-甘油醛,D-葡萄糖和L葡萄糖是链状葡萄糖的两种构型,

一般情况下,构型都比较稳定,一种构型转变另一种构型则要求共价键的断裂、原子(基团)间的重排和新共价键的重新形成。

图3甘油醛的构型:

构象:

由于分子中的某个原子(基团)绕C-C单键自由旋转而形成的不同的暂时性的易变的空间结构形式,不同的构象之间可以相互转变,在各种构象形式中,势能最低、最稳定的构象是优势对象。

图1-3 吡喃型己糖构象

6、 构型与旋光性

旋光性是分子中具有不对称结构的物质的一种物理性质。

显然,构型不同旋光性就不同。

构型是人为规定的,旋光性是实验测出的。

因此,构型与旋光性之间没有必然的对应规律,每一种物质的旋光性只能通过实验来确定。

二、 单糖的物理化学性质

(一) 物理性质

旋光性:

是鉴定糖的一个重要指标

甜度:

以蔗糖的甜度为标准

溶解性:

易溶于水而难溶于乙醚、丙酮等有面溶剂

(二) 化学性质

1、 变旋

图7-11

)之间可以相互转变,最后达到一个动态平衡,称为变旋现象。

三者间的比例因糖种类而异。

、在溶液中,糖的链状结构和环状结构(

只有链状结构才具有下述的氧化还原反应。

2、 糖醛反应(与酸的反应)

(1)Molish反应

Molish反应可以鉴定单糖的存在。

(2)Seliwannoff反应

据此区分酮糖与醛糖。

还可利用溴水区分醛糖与酮糖。

3、 氧化反应

氧化只发生在开链形式上。

在氧化剂、金属离子如Cu2+、酶的作用下,单糖可以发生几种类型的氧化:

图7、12

醛基氧化:

糖酸(aldonicacid)

伯醇基氧化:

醛酸(uronicacid)

醛基、伯醇基同时氧化:

二酸(alduricacid)

能被弱氧化剂(如Fehhing试剂、Benedict试剂)氧化的糖称为还原性糖,所有的单糖都是还原性糖。

单糖氧化形成的羟基可以进一步形成环状内酯(Lactone)。

内酯在自然界中很普遍,如L-抗坏血酸(L-ascorbioacid),又称VC(Vitamcnc),就是D-葡萄糖酸的内酯衍生物。

分子量176.1,它在体内是一种强还原剂。

豚鼠(guineapig)、猿(ape)和人不能合成Vc,从能合成Vc的肝脏微粒体中分离到合成Vc的三种酶,人和猿缺乏gulonolactoneoxidase)。

缺乏抗坏血酸将导致坏血病(scurvy),龄龈(gum)、腿部等开始出血,肿胀,逐渐扩展到全身,柑橘类果实(citrusfrait)中含有丰富的Vc。

4、 还原反应

单糖可以被还原成相应的糖醇(Sugaralcohol)。

D-葡萄糖被还原成D-葡萄糖醇,又称山犁醇(D-Sorbitol)。

糖醇主要用于食品加工业和医药,山犁醇添加到糖果中能延长糖果的货架期,因为它能防止糖果失水。

用糖精处理的果汁中一般都有后味,添加山犁醇后能去除后味。

人体食用后,山犁醇在肝中又会转化为果糖。

5、 异构化

在弱碱性溶液中,D-葡萄糖、D-甘露糖和D-果糖,可以通过烯醇式相互转化(enediolintermediate)

图7.15

D-葡萄糖异构化为D-甘露糖后,由于其中的一个手性碳原子的构型发生变化,又称差向异构化(epimerization)。

6、 酯化

生物体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糖酯是磷酸糖酯和硫酸糖酯。

磷酸糖酯及其衍生物是糖的代谢活性形式(糖代谢的中间产物)。

硫酸糖酯主要发现于结缔组织的蛋白聚糖中(Proteoglycan),由于硫酸糖酯带电荷,因此它能结合大量的水和阳离子。

葡萄糖的核苷二磷酸酯,如UDPG参与多糖的生物合成。

7、 糖苷化

单糖环状结构上的半缩醛羟基与醇或酚的羟基缩合失水成为缩醛式衍生物,通称为糖苷(glycosides)。

8、 糖脎反应(亲核加成)

糖脎反应发生在醛糖和酮糖的链状结构上。

糖脎易结晶,可以根据结晶的形状,判断单糖的种类。

三、 重要的单糖

四、 重要的单糖衍生物

1、 糖醇

2、 糖醛酸

单糖的伯醇基被氧化成-COOH。

-L-艾杜糖醛酸,它们在结缔组织中含量很高。

-D-葡萄醛酸和差向异构物动物体内有两种很重要的糖醛酸:

glucuronicacid         β-L-iduronate

葡萄糖醛酸是肝脏内的一种解毒剂,它与类固醇、一些药物、胆红素(血红蛋白的降解物)结合增强其水溶性,使之更易排出体外。

3、 氨基糖(糖胺,aminosugar,glycosamine)

单糖的一个羟基(通常是C2位)被氨基取代。

常见的氨基糖有D-葡萄糖胺(D-glucosamine)和D-半乳糖胺(D-galactosamine)。

氨基糖的氨基还经常被乙酰化形成N-乙酰糖胺。

4、 糖苷

单糖的半缩醛羟基与其它分子的醇、酚等羟基缩合,脱水生成缩醛式衍生物,称糖苷Glycoside。

半缩醛部分是Glc,称Glc糖苷。

半缩醛部分是Gal,称Gal糖苷。

O糖苷、N糖苷、S糖苷。

糖苷物质与糖类的区别:

糖是半缩醛,不稳定,有变旋;苷是缩醛,较稳定,无变旋。

糖苷大多数有毒。

5、 脱氧糖

重要的有6-脱氧D-甘露糖,L-岩藻糖(L-fucose)和2-脱氧D-核糖。

岩藻糖常见于一些糖蛋白中,如红细胞表面ABO血型决定簇。

第二节 双糖和三糖

双糖在自然界中含量也很丰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