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4729《大学语文》总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205298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66.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04729《大学语文》总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自考04729《大学语文》总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自考04729《大学语文》总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自考04729《大学语文》总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自考04729《大学语文》总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自考04729《大学语文》总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1页
自考04729《大学语文》总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1页
自考04729《大学语文》总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1页
自考04729《大学语文》总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1页
自考04729《大学语文》总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1页
自考04729《大学语文》总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1页
自考04729《大学语文》总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1页
自考04729《大学语文》总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1页
自考04729《大学语文》总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1页
自考04729《大学语文》总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1页
自考04729《大学语文》总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1页
自考04729《大学语文》总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1页
自考04729《大学语文》总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1页
自考04729《大学语文》总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1页
自考04729《大学语文》总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04729《大学语文》总复习资料.docx

《自考04729《大学语文》总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04729《大学语文》总复习资料.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考04729《大学语文》总复习资料.docx

自考04729《大学语文》总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

总复习资料

语言文学常识——约15分

作品阅读分析——约55分(古文约25分、现代语体文约30分)作文——————30分

答卷限时:

150分钟

考试时间:

2018年04月

导读(4)

语言文学知识(5)

第一单元议论文部分(6)

《寡人之于国也》(6)

《秋水》(7)

《五代史伶官传序》(7)

《论毅力》(8)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9)

《容忍与自由》(9)

《咬文嚼字》(10)

《吃饭》(10)

《我的世界观》(11)

《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12)

第二单元记叙文部分(12)

《冯谖客孟尝君》(13)

《垓下之围》(13)

《张中丞传后叙》(14)

《种树郭橐驼传》(14)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15)

《前赤壁赋》(15)

《先妣事略》(16)

《马伶传》(16)

《西湖七月半》(17)

《秋夜》(17)

《香市》(18)

《爱尔克的灯光》(19)

《纪念傅雷》(20)

《哭小弟》(20)

《都江堰》(21)

《我与地坛》(21)

《蚂蚁大战》(22)

第三单元诗词部分(23)

《蒹葭》(23)

《湘夫人》(24)

《陌上桑》(24)

《饮酒》(25)

《行路难》(26)

《秋兴》(26)

《长恨歌》(27)

《早雁》(27)

《虞美人》(28)

《八声甘州》(29)

《鹧鸪天》(29)

《声声慢》(30)

《摸鱼儿》(30)

《一句话》(31)

《再别康桥》(32)

《雨巷》(32)

《祖国,我的亲爱的祖国》(33)

《我愿是一条急流》(33)

第四单元小说部分(34)

《婴宁》(34)

《宝黛吵架》(35)

《断魂枪》(35)

《哦,香雪》(36)

《金鲤鱼的百裥裙》(37)

《苦恼》(37)

《麦琪的礼物》(38)

写作部分(38)

常用修辞手法(39)

表现手法(39)

常见的叙述方式(40)

简述叙述的基本要求(40)

如何正确地提炼主题(40)

议论文的写作技巧(41)

记叙文的写作技巧(41)

导读

本资料必须结合课本使用,需熟知课文内容才能深刻理解且巧妙记忆知识要点,提高文学欣赏水平及写作水平,简单通过考试。

一、考试题型

语言文学常识——约15分

作品阅读分析——约55分(古文约25分、现代语体文约30分)

作文——————30分

答卷时间:

150分钟

二、认真研读教材中的课文

本课程共52篇课文,议论文10篇,记叙文17篇,诗词18篇,小说7篇。

这里特别强调的是,考生一定要加强对教材所选取的课文内容的理解。

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可以分成两个层次:

浅层次的掌握就是要求考生记忆课文中的内容,在过去《大学语文》考试中,考核考生对课文的内容是否记忆的试题较多;深层次的掌握则要求考生在对课文记忆的基础上对课文所涉及的内容加以深刻理解,考核考生的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

对于古文,要能够读通、读懂,同时对重点字词(课文后面的注释)要一一掌握。

三、要灵活掌握语文知识

这是学习的难点,历年来考生丢分很多。

要求掌握的语文知识主要有:

1、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

其中两种论据、三种论证方法是重点;

2、10种修辞手法;

3、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4、描写人物的五种方法;

5、诗词的直接抒情手法,间接抒情的六种手法;

6、记叙的顺序。

四、作文

自考作文一般可以写成夹叙夹议夹抒情的文章。

在写作作文时,可以参看《纪念傅雷》一文的写法。

语言文学知识

一、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的考核,应从阅读理解课文的需要出发,只对本教材中所出现的字词、语句的含义进行解释,不作语法方面的分析。

(文言文)

1.解释常见文言词语的具体含义。

主要是辨识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特别注意掌握那些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具有生命力的文言词语。

2.解释含有常见文言特殊句式的词组或短语。

这些常见文言特殊句式有:

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用、被动句式、倒序句式。

3.解释现代语体文中常见的疑难词语。

二、文学知识

《大学语文》中的文学知识,主要指的是作家作品基础知识和文体基础知识。

作家作品基础知识考核,以每篇作品前的作者或专书简介为依据;文体基础知识考核,以教材中四篇文体简介文章中所涉及的知识为依据。

1.作家作品知识的考核内容,包括作者所属朝代或国别,重要作家的政治主张、文学主张、文学史地位和主要代表作。

2.阅读《议论文的阅读与写作》一文,理解下列名词术语,并能结合教材选篇中的材料予以辨识:

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论据类别:

事实论据、理论论据。

论证方式:

立论、驳论。

论证方法:

归纳法(含例证法)、演绎法、比较法(包括对比法、类比法)。

驳论着眼点:

驳斥论点、驳斥论据、驳斥论证。

3.阅读《记叙文的阅读与写作》一文,理解下列名词术语,并能结合教材选篇中的材料予以辨识:

叙述方式:

顺叙、倒叙、插叙、平叙。

人物描写方法:

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环境描写:

自然景物描写、社会环境描写;场面描写。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在叙事中抒情、在议论中抒情。

议论方式:

夹叙夹议、叙后评议。

4.阅读《诗歌的抒情方法》一文,理解下列名词术语,并能结合具体作品予以辨识:

古代诗歌文体:

楚辞、汉乐府、乐府旧题、古体诗、近体诗、律诗、绝句、慢词、小令。

抒情方法:

直抒胸臆、意象表现;借景抒情(包括自然天成、融情入景、移情于景、因情造景)、借事抒情、借举止抒情、借比喻抒情、借象征抒情、借典故抒情。

5.阅读《小说的艺术特点》一文,结合具体作品,理解下列名词术语:

小说三要素:

人物、情节、环境。

人物形象:

性格特征、个性特点;人物描写方法。

心理刻画:

直接心理描写、间接心理描写。

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表现方法:

倒叙方式、前后照应、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对比、铺垫、烘托、反衬、类比、象征等。

第一单元议论文部分

议论文总体考核要求:

归纳文章的分论点和中心论点。

认知文章所用论据的类别及其所证明的论点。

辨识文中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和驳论着眼点。

识别文中所采用的比喻、比拟、排比、对偶、层递、设问、反诘等修辞手法,并说明其主要表达作用。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1)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人。

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2)主张施仁政,行王道。

倡导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3)其散文善用“欲擒故纵,引君入彀”的论辩方法。

主旨:

文章体现了孟子的王道思想,并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战国时代社会的不平等。

学习要点:

1.孟子王道政治的内容。

(1)反对霸道,推行仁政,反对战争,发展生产。

(2)使人民养生丧死无遗憾,再施以礼义道德教育。

2.本文论述的线索。

以“民不加多”“民如何加多”为线索。

3.本文的内容结构。

本文分为三大部分。

(1)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

(2)孟子先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揭示梁惠王做法实际上与邻国没有本质的区别。

(3)阐述了使民加多的初步措施,根本措施,及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

4.孟子实行王道的措施

(1)初步措施: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2)根本措施: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申之以孝悌之义”。

5.善用比喻。

(1)“五十步笑百步”比喻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本质区别;

(2)用拿刀杀人,说“不是我杀的,是刀杀的”比喻不顾百姓的死活,把“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的谬论。

6.排比句

(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7.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说理风格

先是用“五十步笑百步”的例子,批评梁惠王治理国家与邻国没有本质区别。

这是“抑”,然后又提出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这是“扬”;先批评梁惠王不顾人民死活的做法,又指出只要不怪罪年成,就可以称王天下。

8.本文采用的论证方法。

主要采用演绎法。

《秋水》

庄子:

战国时人,老子后道家主要代表,与老子并称“老庄”;主张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无不为;文章想象丰富,善用寓言。

主旨:

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

给我们的启示是:

人们不能囿于个人的见闻而自满自足,应该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学习要点:

1.本文的寓言特色

本文虚构河伯与海若对话的寓言故事,将抽象的哲理形象化。

2.景物描写的作用

开头的景物描写,以河水与海水大小的对比,陪衬河伯与海若的不同思想境界,形象的突出了主题,为后文的发展作了铺垫。

3.本文主要采用类比论证法,同时也有归纳法,演绎法。

4.善用比喻

(1)井蛙不可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语于冰者,篤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也,束于教也。

(也是排比句)

(2)吾在天地之间,尤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也是反诘句)

(3)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

(也是反诘句)

(4)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也是反诘句)

(5)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

(也是反诘句)

5.排比句

(1)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

(2)见上面例句’

6.反诘句

(1)吾在天地之间,尤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2)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

(3)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4)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

(5)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重点段落分析:

文章开始第二段开头:

人的认识受到环境、时代、所受教育的限制,因此都是十分有限的。

《五代史伶官传序》

欧阳修: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主张文章要“明道,致用,事信,言文”。

是一篇史论。

学习要点:

1.本文是史论。

2.本文的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核心词:

天命与人事)

阐述了国家的盛衰取决于人事,而非天命。

通过五代后唐李存勗政权的盛衰,论证了忧劳兴国,逸豫亡身,“满招损,谦得益”的道理。

3.本文的论证方法主要是对比论证法。

后唐庄宗在消灭仇敌时,意气风发,极写其强盛;在大功告成,天下平定后,又极写其衰败,在盛衰,成败,兴亡的对比中,阐述了本文的主旨。

文章第三段运用的是演绎法,用名言论据来证明后唐庄宗亡国的教训。

4.本文的论据

历史事实论据:

后唐庄宗兴国及败亡的历史事实;

理论论据:

《尚书》的话;以及警语“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5.重点掌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满招损,谦受益”的警句意思。

《论毅力》

梁启超:

中国近代思想界主要代表人,最早用资产阶级史学观点研究中国历史的人。

参加并领导戊戌变法。

写作于戊戌变法失败之后不久。

变法维新派领袖康有为的学生,两人主张一致,号称“康梁”。

主旨:

“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即只有具备坚韧毅力去战胜逆境,才能在事业上面获得成功。

学习要点:

1.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

本文写作于“百日维新”失败之后,作者勉励处于逆境之中的资产阶级革命者不要因一时的挫折而灰心,要以坚忍不拔的毅力战胜逆境,克服困难,继续从事改良运动。

2.本文主要采取正反对比论证法。

第一段,“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正反对比。

第二段,顺境与逆境相对比;

第三段,遇挫折不退却,与旁观者对比。

第四段,堆山者与填土者对比,堆山者“功亏一篑”,填土者则“持之以恒”。

全文围绕成与败,顺与逆,强与弱,彼与我------进行正反对比。

3.本文的比喻句。

“更譬诸操舟-------故彼岸终不可达也。

”以操舟作比,说明有毅力可把逆境变顺境。

孔子的“堆山”与“填土”比喻有无毅力的两种结果。

孟子的“掘井”比喻没有毅力,半途而废,什么事情都不会成功。

4.本文的层递句。

(1)第二段,“志力薄弱之士”“其次弱者”“稍强者”“更稍强者”作四个层次的递进描述;

(2)第三段,操舟作比喻。

“一日而返”,“二三日而返”“五六日而返”作三层次的递进描述。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蔡元培:

中国现代教育家,发起组织中国教育会。

1917年开始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倡“学术自由”“兼容并包”。

中心思想:

本文是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时的演说,阐明了他的办学理念:

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体现了中国进步知识分子对大学精神的坚守,对道德品行与完善人格的追求。

学习要点:

一、本文所阐述的办大学的理念。

1.抱定宗旨;

2.砥砺德行;

3.敬爱师友;

二、如何理解“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入大学就是为了“求学而来”,如果是为了升官发财,何必读大学?

他指出,大学不是做官发财的跳板,而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这一观点在当时可以说振聋发聩,直指北大多年弊端。

他尖锐地指出,以前的北大学生多抱做官发财的目的来此读书,专业多以实惠取巧的法科为主,对于教师不以学问的深浅来衡量,而是只问官阶之大小等等。

而这些现象之所以产生,深层原因恰恰在于学校办学宗旨不明,大学日渐急功近利和庸俗化。

三、掌握本文对比论证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对比论证方法,在正面阐述了办学的“三事”,从“三事”的反面,来大学是为了升官发财,同乎流俗等方面,一一加以对比,有破有立,立中带破,观点鲜明,使正面的论点更加突出,针对性更强。

四、作为一篇就职演说,本文有怎样的特点?

(1)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2)在结构上,这篇演讲辞思路非常清晰。

(3)在语言上,本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在简洁凝练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典雅。

《容忍与自由》

胡适:

字适之,现代著名诗人、文史学者、思想家;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

中心思想:

本文选自胡适作品集,最主要阐述:

容忍为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学习要点:

1.历史上不容异己的例子

从宗教自由史,思想自由史,政治自由史三方面来讲:

其一,思想自由。

胡适本人十七岁时发表文章,痛骂小说《西游记》和《封神榜》。

其二,宗教自由。

西方宗教改革后,原先向罗马教庭争自由要宽容的新教徒,又反过来摧残异己。

1553年10月23日,日内瓦执掌宗教大权的加尔文,竟把敢于批评他的学者塞维图斯定了“异端邪说”的罪名,捆在柴堆上用火慢慢烧死。

其三,政治自由。

五四时期的陈独秀,在“以白话为正宗”的问题上,“其是非甚明,必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

2.掌握“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不正确的态度,这样一种“我不会错”的心理,再加上所谓的正义的

火气,使人丧失了容忍的雅量。

一切对异端的迫害,一切对“异己”的摧残,一切宗教自由的禁止,一切思想言论的被压迫,都由此而来。

可见,“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而作者对这种思想的批判,是建立在“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理性的观念之上的思考。

3.不能“容忍”的心理根源

不能“容忍”的心理根源是“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

“总不喜欢和自己不同的信仰,思想,行为。

4.本文论证方法;

本文主要采取归纳法中的例证法。

本文运用三个典型事实论据,最后归纳出本文的主题思想。

5.本文“言之有物,明白清楚”的大家风范。

从自身经验谈起,坦诚进行反思和批判,不着重从理论的层面进行剖析,而是从具体实例出发,将理论的阐述融汇于平易的白话之中,易于为读者接受。

“言之有物,明白清楚”。

这是一种胸有成竹,透彻于心,而后返璞归真的境界。

具有大家风范。

6.本文的现实意义。

胡适先生提出的容忍的理念,态度,度量,有一个核心,就是:

和而不同。

当今社会趋向于多极并存,多元化文化共存的局面。

更需要我们具备“容忍”和“和而不同”的雅量和气度。

《咬文嚼字》

朱光潜:

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本文是文艺专论。

主旨:

咬文嚼字:

原意指过分地推敲字句。

本文意思是:

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即中心论点。

学习要点:

1.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主要运用归纳法。

在引用“套板反应”时,运用的是演绎法。

2.修辞方法;多用比喻法。

用人走路比喻用滥字,说明“套板反应”的道理。

3.重点掌握的观点。

李广射虎,推敲,《屈原》三个例子说明甚么问题。

善于运用联想意义的例子是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

掌握“字被人用得太滥”的例子。

作者认为“推”好,还是“敲”好?

作者认为郭沫若更改“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得如何?

《吃饭》

钱钟书:

中国著名的学者,小说家。

代表作长篇小说《围城》;本文选自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

中心思想:

本文借“吃饭”为名,借题发挥,通过类比联想和巧妙比喻等手法,发表了作者对于人生,社会诸种现象和问题的看法。

学习要点:

1.如何理解“吃饭”背后的名实背离,相互掩饰的人情世态。

“吃饭”的实质是为了“吃菜”,辨味而不是为了充饥,便成了我们吃饭的真正目的。

但是人们还要掩盖自己的真实目的,不说“吃菜”,而要说“吃饭”。

这就同政治家一样,本来是有自己的野心的,却偏偏要说自己为了民众的利益和福利。

宗教上说:

“上帝是给人做饭吃的。

”因此“上帝”是我们的主人。

其实,这“上帝”绝不是我们的主人。

因为“只有为他弄来了饭,给他吃的人”才是我们的主人。

才支配着我们的行动。

2.如何理解“人类的创造和活动,(包括写文章在内),不仅表示头脑的充实,并且证明肠胃的空虚”。

教材35页第二段。

人类的最基本需要是要吃饱肚子,只有这样,人才能活下去。

也就是人类一切活动除了思想在起作用,解决自身活下去的需要,也就是吃饭问题才是人一切活动的一个根本原因。

人连吃饭问题都解决不了,“肠胃空虚”了,还能谈什么别的事情呢?

这也是对“物质第一,精神第二”的辩证唯物论的形象比喻。

3.本文论证方法。

本文主要采取比较法中的类比论证方法。

用结婚,烧菜,厨房等比喻来类比说明作者要阐明的道理。

4.本文主要修辞手法。

本文主要修辞手法是比喻。

“吃饭有时就像结婚”“一碗好菜仿佛一支乐曲”“整个人间好比是做菜的厨房”等等。

吃饭与结婚,好菜与乐曲,人间与厨房,这些东西本来毫不相干,相差甚远,将两者用来比喻同一件事情,更使得比喻效果出奇,出意外,艺术感染力更强。

(要注意的是:

类比论证方法往往是通过比喻修辞手法来实现的)

5.本文的散文风格如何。

本文广征博引,处处涉笔成趣。

显示出作者任性而发,洒脱自然的个性。

6.本文运用类比性联想。

《我的世界观》

爱因斯坦:

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物理学相对论的创立者。

中心思想:

本文主要阐述了爱因斯坦的人生观,政治思想和“宗教感情”。

他的人生基本理念是“人是为别人而生存”;他的政治理想是民主主义;他的宗教感情是“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奥秘的虔诚心态,是对“最深奥的理性和最灿烂的美”的追求和坚守。

学习要点:

1.体会作者“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人生观的意义。

这是对人类相互依存关系的一种强烈责任感。

这段话是从人的生存关系的意义上来说的。

2.理解“人虽然能够做他所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的意义。

这句话体现作者的一种自律和宽容的态度。

人应该勇于探索,做他想要做的事情,对世界有所贡献。

但是,人不能有过分的贪欲,总想着索取,“要他所想要的”。

3.如何理解“客观世界”是“在艺术和科学工作领域里永远达不到的对象”,却又坚持探索“最深奥的理性和最灿烂的美”的宗教感情。

这段话集中体现了作者“人的认识有限,宇宙是无限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人对艺术,科学的探索永无止境,但是,人类并不因为“探索的永无止境”,而停止对客观世界的探索。

而这种探索,成为自己毕生追求的“宗

教感情”。

4.本文的文风与作者的人格相一致性。

本文的文风是:

思理深远,语言质朴;见解独到,态度谦逊;坦率自然,真情涌动。

同作者的人品是相一致的。

《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

罗素:

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教育上认为:

教育的基本目的应该培养“活动,勇气,敏感,智慧”四种品质。

中心思想:

本文从思想方法的角度探讨了人们如何少犯错误的问题。

论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探讨了产生愚蠢见识的原因,以及避免愚蠢见识的方法。

学习要点:

1.造成愚蠢见识的原因。

造成愚蠢见识的原因主要是:

(1)主观臆断,“自认为知道,而实际上自己并不知道”;

(2)自我中心主义,“一听到一种与你相左的意见就发怒”;(3)狂妄自大,“自尊心却使大多数人都看不到这点”。

2.理解坚持科学的认知态度和善于听取不同意见是避免愚蠢见识的根本方法。

“如果一个问题但凭观察就可以解决的话,就请你亲自观察一番”。

犯错误往往是“自以为是”,“自以为自己知道而实际自己并不知道”。

而我们要避免错误就必须“亲自观察一番”“眼见为实”。

“如果你一听到一种与你相左的意见就发怒,这就表明,你已经下意识地感觉到你那种看法没有充分理由”。

“只要发现自己对不同意见发起火来,你就要小心,因为一经检查,你大概就会发现,你的信念并没有充分证据。

3.理解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观念是克服愚蠢见识的根本途径。

“处理这个普遍存在的人类自高自大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

要经常提醒自己,在茫茫宇宙中的一个小小角落的一颗小小星球的生命史上,人类仅仅是一个短短的插曲,而且说不定宇宙中其他地方还有一些生物,他们优越于我们的程度不亚于我们优越于水母的程度”。

4.本文的论证方法。

本文主要采取归纳法进行论证。

从避免愚蠢见识的三个方法,最后归纳出结论---我们如何少犯错误,属于归纳法中的例证法。

在行文中,也是采取用例子说明问题的方法。

5.本文的行文风格特点。

(1)逻辑层次清晰,论述周密严谨。

(2)第二人称“你”与第一人称“我”并用,使文章形成了你我之间的对话的表达风格,产生了亲切,自然,贴切的效果。

(3)大量使用“如果”开头的句式,采用“也许”“说不定”等等虚拟语,体现出作者谨慎的作风和谦和的态度。

第二单元记叙文部分

记叙文总体考核要求:

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概括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认知文章的记叙方式。

识别文中的人物描写方法。

理解文中

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的作用。

理解文中所运用的对比、铺垫、烘托、象征等表现方法,说明其表现作用。

辨识文中所采用的比喻、比拟、排比、对偶、设问、反诘、层递等修辞手法。

《冯谖客孟尝君》

战国策:

属于国别体史书。

其整理者为西汉的刘向。

战国四公子:

A魏国信陵君、B楚国春申君、C赵国平原君、D齐国孟尝君。

主旨:

通过冯谖为孟尝君出谋划策,经营三窟,巩固政权的故事,赞扬了冯谖深谋远虑,有胆有识的政治才能,显示了多谋善断的策士在战国时期纵横捭阖的斗争中的重大作用,也暴露了战国时期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

学习要点:

1.了解冯谖为孟尝君市义行为中的民本思想。

冯谖为孟尝君市义,求得百姓的拥护,巩固孟尝君的地位,在客观上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对百姓有一定好处。

这种行为含有“以民为本”的民本思想,在当时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

2.冯谖的性格特征。

深谋远虑,机智果敢,胆识超人。

3.掌握先抑后扬的写作特点。

先描写冯谖没有能力,没有本事,这是先抑;然后再描写他的超人的能力与本事,这是扬。

4.冯谖为孟尝君营造的“三窟”。

薛地。

魏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