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作业指导书doc.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2107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7.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毒作业指导书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消毒作业指导书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消毒作业指导书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消毒作业指导书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消毒作业指导书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消毒作业指导书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消毒作业指导书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消毒作业指导书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消毒作业指导书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消毒作业指导书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消毒作业指导书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消毒作业指导书doc.docx

《消毒作业指导书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毒作业指导书doc.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消毒作业指导书doc.docx

消毒作业指导书doc

消毒作业指导书

篇一:

清洗消毒作业指导书

管道、设备、工器具清洗消毒作业指导书

1.目的

规范洁区场地、管道、设备、工器具清洗消毒作业行为,保证其生产环境、管道、设备、工器具处于清洁状态。

开工前,对所有容器、工器具、地面进行全面清洗、清洁,达到清洁卫生的要求。

2.职责

2.1车间主任负责贯彻落实该作业指导书。

2.2卫生班长负责该作业指导书的实施。

2.3质检人员负责该作业指导书的监督检查。

3,适用范围

洁区包括冷却间、包装间以及更衣室、换鞋间、洗手消毒间。

适用于换鞋间、更衣室、冷却间、包装间、手消毒间、地面、墙面、天花板、空气、工作台、输送带、洗手龙头、电子秤、封口机、容器、烤盘、货架、周转箱等的清洗消毒工作。

4.1洁区场地、管道、设备、工器具的清洗消毒分生产前、后与生产间歇进行。

4.2清洁用品包括塑料刷、地拖、水池、自来水、100PPM含氯消毒水、82。

(:

以上热水,75%酉精、塑料桶。

4.3生产结束后的清洗消毒

4.3.1清除室内设备、设施、工器具中所有残留物。

4.3.2冲洗:

用刷子等工具并用自来水冲洗,所有设备、设施容器和工

器具、工作台等,去除附着的残留物。

43.3感官检查所有清洗过的表面,用手摸不会感到有污物存在,闻不到异味。

如发现残留,重复4.3.1.4.3.2步骤操作。

4.3.4消毒:

墙面、地面、工作台、输送带、容器等用100PPM有效氯消毒液均匀泼洒,消毒3分钟以上;周转箱用100PPM含氯消毒水浸泡3分钟以上;电子秤、封口机用75%酒精擦拭消毒。

4.3.5用自来水对所有消毒过的表面(换鞋室、更衣室、电子秤、封口机、金属探测仪除外)进行冲洗,直到消毒液全部清除掉。

4.3.6感官检查清洗消毒的表面,如发现残留痕迹,重

复4.3.4,4.3.5步骤操作。

4.4生产前的清洗消毒

4.4.1每日开工前,耐热容器和工器具分批用82。

(:

以上

热水消毒3分钟,不耐热的工器具用100PPM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分钟以上后用自来水冲洗消毒液残留。

4.4.2生产前开启紫外灭菌灯2小时,对车间空气进行消毒。

4.4.3感官检查所有清洗消毒的表面,如发现残留,重复4.4.1步骤操作。

4.5生产加工间歇的清洗消毒

4.5.1每连续工作4小时,必须对设备、设施和工器具进行一次清洗消毒。

其清洗消毒方法按每天生产结束后的清洗消毒方法执行。

4.5.2内包装人员每工作4小时,用75%酉精对手喷雾消毒一次。

5.相关记录

设备、设施、工器具清洗消毒执行、检查记录

篇二:

清洁消毒作业指导书

XXX有限公司

清洗、消毒作业指导书

文件类别:

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XXX-X-XXX

撰写单位:

品管部门

版本:

第B3版

发行日期:

2013年04月16日

机密等级:

一般

合计页数:

共6页

XXX有限公司

表号:

XXX-XX-XXX文件标准用纸

XXX有限公司

表号:

XXX-XX-XXX文件标准用纸

表号:

XXX-XX-XXX文件标准用纸

表号:

XXX-XX-XXX文件标准用纸

篇三:

杀菌作业指导书

生产车间杀菌工序作业指导书

指导内容:

加热及灭菌设备的操作及维护

指导人员:

杀菌操作员、生产现场管理人员设备名称:

锐托侧喷水式杀菌锅

设备用途:

产品加热及灭菌

设备特性:

①高温高压,如操作不当,可能对人身、产品、设

备的安全构成威胁;

②需人工辅助,灭菌过程自动运行。

—、主要结构、工作原理及附属设备

1、主要结构:

锐托侧喷水式杀菌锅主要由锅体、换热器、喷水管、循环泵、回转阀、过滤网、杀菌篮、杀菌篮小车、管道和控制箱等组成。

2、工作原理:

杀菌锅底部为容量约500升的贮水箱,当启动自动杀菌以后,循环泵把水箱中的水经过滤网过滤后抽出,并送到换热器中用蒸汽进行加热,经过回转阀调节水压,然后从位于每一层杀菌篮托盘两侧的扇形喷嘴喷出,形成水平波浪式水流,均匀地淋在每一层所需杀菌的包装物上面;控制箱根据测得的杀菌水温度自动打开或关闭蒸汽阀门;同时根据测得的锅内压力,自动控制进、排气阀,使整个杀菌过程中锅内的压力与温度按照操作者所设定的参数运行;当杀菌锅处于加热和恒温状态时,蒸汽阀门和疏水阀自动打开,冷却水阀门自动关闭;当杀菌锅处于冷却状态时,蒸汽阀门和疏水阀自动关闭,冷却水进、出阀门自动打开;杀菌结束后,循环泵停止,循环杀菌水回到下部贮水箱,供下一次杀菌时使用。

备注:

①换热器在通过蒸汽时,锅内水温逐步升高;

②换热器在通过冷却水时,锅内水温逐步下降。

3、附属设备:

空压机及贮气罐一一杀菌开始前必须启动空压机,使杀菌锅控制箱旁的压力表压力达0.6M>a以上,这样才能使控制箱自如地控制各个气动阀门(整个控制过程由空压完成截止阀的动作、

软水生成器及贮水罐一一由于一般的自来水会在锅内及管道中形成水垢,所以要求在杀菌锅里的杀菌水必须是软化水。

开软化水时,可打开软水泵加快进水速度。

口径为1.2米的杀菌锅的锅体上方有一个专门贮存软化水的贮水罐,杀菌前应先存满软化水以加快进水速度;口径为1.5米

的杀菌锅所需的软化水由锅炉房提供(注意:

软水生成器的电源及进水阀应常开),

冷却水泵及冷却塔一一当杀菌恒温结束时,需进行反压冷却。

这时应将相应的冷却水泵及冷却塔风扇打开,冷却水泵把冷却水抽出并送到换热器中对锅内的水进行冷却,冷却后变热的冷却水经冷却塔风扇降温后回流到冷却塔底部或冷却水池循环使用。

二、操作与使用

1、准备工作

1.1检查杀菌锅上的仪表、循环泵等是否齐备、完好;

1.2检查主蒸汽管、压缩空气的压力是否达到0.6涉a以上,冷却水循环是否正常,并打开其管道上的手动截止阀;

1.3根据杀菌工艺要求选定所需的杀菌参数组别(最多

可存十组参数);

1.4在杀菌锅的水槽中加满软化水(注意:

杀菌锅在密闭状态下进水必须排气);

1.5排包人员应根据类别不同、罐型不同把产品严格区分开并排放整齐,不允许重叠、挤压。

杀菌人员应区分产品类别、点好数量并做记录;

1.6排包人员应将每锅的第一包产品取出,杀菌操作员在进锅前测试其中心温度,如低于规定初温(30°C),应加热至规定初温以上方可进行杀菌;

1.7从第一包封口到开始杀菌的时间间隔不得超过1小时;

1.8未杀菌的杀菌篮应贴上热敏指示纸,防止与杀菌后的杀菌篮混淆,擦包时应把热敏纸取下作为原始记录之一贴在《杀菌操作记录表》上,当天的记录应及时上交。

2、杀菌篮进杀菌锅

2.1将要杀菌的杀菌篮小车推到杀菌锅前,并使小车上的导轨对准杀菌锅内的导轨;

2.2向右转动小车上的手柄使小车上的钩子钩在杀菌锅上,同时也就松开了挡住杀菌篮的挡板;

2.3把杀菌篮推入锅内(注意:

应掌握好推的力度,不致因车速太快而撞击锅底),向左转动小车上的手柄,把空车推开;

2.4当产品都进锅后,合并锅门,顺时针转动手轮使锅门关闭(注意:

应转动到锅门上的孔对准锅体上的压力突出探杆,因为当锅内压力大于0.02M>a后,压力突出探杆会伸出,锁住锅门,起到安全作用。

),把安全泄放阀手柄向下拔到底,卡住锅门,同时也就关闭了安全泄放阀。

(注意:

应观察接近开关是否接通,触摸屏是否显示锅门已关好。

3、运行

3.1当补好软化水后,把触摸屏画面切换到’自动’状态,再次确认杀菌参数、蒸汽、压缩空气、冷却水路等是否正确、正常,按’启动’按纽开始杀菌。

当系统再次补完水并开始杀菌后,应及时关闭软水泵及软水阀。

3.2由于循环泵刚开始运行时水流量还不能满负荷,所以系统会报警’循环泵故障’;当第一次打开蒸汽阀升温时常常会因温度偏高而报警’温度偏高'。

这都属正常现象。

之后若再出现报警信号,应根据故障的类别分别处理。

如果故障短时间内不能排除,应将程序切换成’暂停’状态或停止程序运行。

3.3在自动状态下,按暂停,键,程序转到暂停状态,各阀门自动关闭,计时器暂停计时。

这时,循环泵继续运行,各阀门的开关可由人工操作。

按’继续’键,设备恢复至运行前的状态,

或者按’停止’键结束程序运行。

3.4杀菌过程中的各种运行数据都显示在触摸屏上,如:

设定温度、实时温度

、设定压力、实时压力、循环流量、当前杀菌步数、当前步数已运行时间、自动状态或手动状态、各阀门的状态(开启时为绿色>升温或降温(注意:

恒温阶段也显示升温)等。

操作者可通过触摸屏实时了解运行情况。

3.5杀菌过程中应实时监控其运行状态是否符合设定的参数及工艺要求,每5分钟察看一次水银温度计及自动记录仪运行情况,并及时做好《杀菌操作记录表》,杀菌温度以水银温度计为准。

3.6恒温5分钟后水银温度计温度应不低于记录仪温度计温度,否则应扣留本锅产品以待评估。

3.7恒温运行结束后进入反压降温阶段

3.7.1反压降温是高温高压杀菌的高危阶段,一旦出现断水、断气、断电等不正常现象,常常会导致整锅产品成为次品甚至报废,所以操作者应高度重视!

3.7.2反压降温前操作者应及时开启冷却水泵及冷却塔风扇进行冷却,冷却完成后应及时关闭冷却水泵及冷却塔风扇。

3.7.3反压降温原理:

在升温及恒温过程中,产品及包装物处于受热膨胀状态,由于此时锅内保持着一定的压力,所以包装物内部与外部的压力相对平衡,当开始降温时,由于锅内的温度比包装物内的产品的温度下降得快多了,所以锅内的压力下降得比包装物内的快,压力平衡会被打破,此时应补充空压,让压力保持平衡,当锅内温度降到100°C以下时,包装物内外的压力差越来越小,此时即可让锅内的压力慢慢降下来,最终回复到常压状态。

总之,反压降温的原则就是在降温的过程中让包装物的内外表面的压力保持相对平衡,使产品的包装物不致受损。

4、出锅

4.1当杀菌程序运行结束,控制箱发出报警信号时,即可出锅。

出锅前先程序切换到"手动"画面,出锅的程序与进锅相反(见进锅程序),锅内深处的杀菌篮用专用的拉杆拉出(注意:

用拉杆钩杀菌篮时应避免损伤产品X

4.2根据水槽内的水质情况决定是否更换循环水。

放水时人工打开排水阀排水。

5、手动控制状态

5.1手动控制状态一般仅用于设备调试,或者用于设备

出现故障、供汽、供水不正常时及其它辅助性操作。

5.2手动状态下,循环泵、各气动阀均能手动启动和开关,回转阀与循环泵同时启动与停止。

但蒸汽阀与冷却水阀相互连锁,每次只能打开一个阀门,且只有在循环泵启动后才能打开。

三、维护保养

1、设备所配置的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压力及温度传感器等仪表均应经常观察,如坏了应及时更换,保证其稳定性、准确性。

2、应经常检查锅内过滤网、冷凝水管的过滤网及锅内喷嘴是否通畅,如堵塞应及时清理。

3、应经常检查循环泵轴承箱油位是否正常,每工作约500小时更换一次润滑油。

4、磁控液位计如果显示不正常,可用磁铁在液位计表面来回移动或直接打开液位计下方的球阀放一部分水,液位计即可恢复正常。

5、应经常给空压机、贮气罐及杀菌锅控制箱上的空压调节器排水,防止因气动原件内部生锈而导致其不能正常工作。

6、应经常检查附属设备软水生成器工作是否正常,其盐水桶里的盐是否快用完,如快用完了应及时添加。

7、应经常检查冷却塔浮球是否工作正常,防止其因松动等原因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8、设备长期停用时应把锅内的积水排放干净。

重新投入使用时,使用前需作空锅运行试验,各仪表、阀门需重做验证工作,正常后方可带产品杀菌。

9、换热器发生结垢时,板束内部的结垢可在水槽内加入1~2%的硝酸溶液进行循环清洗;板束外部的结垢可在换热器壳体中灌入1~2%的硝酸溶液进行浸泡清洗,灌入酸液前要拆下换热器出水口上的管道,并用肓板封住,以防酸液进入阀门。

为了提高清洗效果,可把酸液温度提高到60~65。

匚操作时应注意安全。

四、杀菌参数的设定

1、杀菌参数的设定必须依据研发部以文件形式下发的杀菌公式,逐步分解成多步杀菌参数(最多可达12步),例如:

把杀菌公式15'—30'一反压/121°C分解成:

步号°C分bar

19060.8。

210851.5。

312242.2。

4122302.2。

510022.2°

68041.5°

76061°

84080.5。

第一步可解释为:

用6分钟时间把锅内的温度从常温升高到90到,压力从常压升高到0.8bar(注:

1bar=0.098®);

第二步是用5分钟时间把锅内的温度从9CTC升高到108°C,压力从0.8bar升高到1.5bar,依此类推。

设定的恒温温度一般应比杀菌公式规定的高1度,确保杀菌安全。

1-3步为升温阶段,4步为恒温阶段,5-8步为反压降温阶段(注意:

最后一步以下的温度、时间、压力应都设为0、

2、参数中压力的设置应注意:

%1压力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

%1在反压降温阶段的前几分钟(或锅内温度在100°C以上时),虽然温度降低了,但压力应保持一段时间后再慢慢降下来,保持时间的长短应视罐型大小及包装物类别而定,一般情况下罐型大的应保持长一点时间,罐型小的可保持短一点时间;

%1压力设置最高不得高于设备的最高工作压力(1.2米口径的为0.3洛a,1.5米口径的为0.5M>aX

五、应急处理措施

篇四:

车间消毒作业指导书

车间消毒作业指导书

1、目的:

用以指导、规范车间消毒工作,维护良好的

生产环境。

2、职责:

监督实施车间消毒工作。

3、适用范围:

前处理UHF车间、利乐枕赛德灌装间、酸奶车间、包装间,保温库。

4、药品配制:

二氧化氯原液(1:

20的柠檬酸激活>二氧化氯原液200倍稀释液。

5、工作内容

5.1消毒

5.1.13—4月份的消毒工作

此阶段为微生物萌发期。

进入3月份开始加强车间消毒力度,前处理、UHF车间每天用二氧化氯稀释液喷洒地面,每天下夜班前执行,灌装间地面每班生产结束后用二氧化氯稀释液喷洒地面消毒15分钟后擦干。

4月灌装间加强对空气的消毒,加大熏蒸频率到一天一次。

5.1.25-9月份的消毒工作

此阶段为微生物生长期。

车间进一步加大消毒力度,前处理、UHF车间每班下班前用二氧化氯稀释液喷洒地面一次,每周一、周四进行熏蒸。

灌装间在保持对地面消毒的同时每班生产结束后要对空间进行熏蒸消毒。

包装间每周一周四进行熏蒸。

此期间根据微生物检测结果可灵活加大消毒力度。

7、8、9月三个月要根据环境检测结果进行有目的的重点熏蒸消毒。

5.1.310-11月份的消毒工作

此阶段为微生物衰退期。

采用“5.1.1"所述消毒办法。

5.1.412-2月份的消毒工作

此阶段为微生物不活跃期。

可根据环境微生物检测结果灵活安排消毒方式及强度。

具体消毒方式及强度由中控通知。

5.2检测

采用《灌装间评分规则》中的检测办法对消毒效果进行检测及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控。

并根据检测结果灵活掌握熏蒸消毒地点和力度。

注:

溶液配制由中控人员执行,具体消毒工作由车间工作人员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